A. 江西省樂平市的自然資源
樂平市礦產資源豐富,是江西省四大煤炭工業基地之一,稀有礦產海泡石的唯一產地,是全國四大產錳地之一。境內已探明的礦藏還有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膨潤土、瓷土、陶粒岩、花崗岩、金等,都具有一定的工業開采價值。
1、煤炭總儲量約2.7億噸,分布於樂港、涌山、雙田、禮林、後港、科山、塔前、浯口、金鵝山、接渡等鄉鎮,品種有氣煤、氣肥煤、焦煤和無煙煤等6種,發熱量在3700—7840千卡/千克之間。含油量在15%以上,最高含量達32%(鳴山煤礦)。
2、海泡石。目前已探明儲量為142萬噸,分布於樂港、後港兩鎮境內。礦石品位高,礦區交通便利。
3、石英石。目前已探明儲量為2500萬噸,分布於禮林、鎮橋兩鎮境內。其中,禮林一地儲量就在2000萬噸以上,且品質上乘,Sio2含量達99%。礦體埋層線,平均泥土覆蓋厚度只有0.45米。
4、瓷土。主要分布於十里崗、名口、禮林、鎮橋等鄉鎮,總儲量在9000萬噸以上。十里崗、禮林兩地瓷土品質優,儲量大,開采歷史長,是樂平傳統的瓷土產地,景德鎮制瓷原料的重要供應基地。
5、大理石。主要分布於洪岩、涌山、塔前等8個鄉鎮,總儲量1.5億立方米以上,品種有漢白玉、瑪瑙、豹皮紋、虎皮紋等11種。
6、花崗石。主要分布於洪岩、塔前、臨港等鄉鎮,其中洪岩儲量最豐,且質硬,結構均勻,顏色以灰白、淺綠為主。
7、石灰石。境內石灰石分布很廣,北、東北、南部等12個鄉鎮總儲量在37億噸以上,樂平石灰品位高,易開采,故樂平燒制石灰的歷史悠久,所產優質石灰市場廣闊。
8、陶粒岩(超輕型建材原料)。境內遠景儲量大於1億噸,現已探明塔前鎮鳳凰山D級礦體儲量為4137萬噸,E級資源量達1199萬噸。礦石質量穩定,成份均一,礦層厚度大,易於集中開采。
9、錳。主要分布於眾埠、十里崗兩鄉鎮,雙田、鎮橋部分地區亦有分布。全市總儲量達1925萬噸,眾埠錳礦石含錳量達44—51%。
10、此外,境內還蘊藏有鐵、銅、鉛、鋅和黃金等金屬礦,其中銅礦和金礦工業開采價值較高。
B. 請問江西有什麼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江西全省種子植物約有4000餘種,蕨類植物約有470種,苔蘚類植物約有100種以上。低等植物中的大型真菌可達五百餘種,有標本依據的就有300餘種,其中可食用者有100多種。植物系統演化中各個階段的代表植物江西均有分布,同時發現不少原始性狀的古老植物,還有「活化石」銀杏等。這些豐富的植物資源充分表明,包括江西省在內的中國亞熱帶地區是近代植物區系的起源中心之一。
江西水域面積廣闊,山地峻峭延綿,植被覆蓋率較高,竹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較為優越,特別是近年來環保措施的不斷加強,豐富的動物和竹林資源日益得到有效保護。歷年調查表明,全省現有脊椎動物600餘種。其中魚類170餘種,約佔全國的21.4%(淡水魚);兩棲類40餘種,約佔全國的20.4%強;爬行類70餘種,約佔全國的23.5%;鳥類270餘種,約佔全國的23.2%強;獸類50多種,約佔全國的13.3%。魚類和鳥類種類較多,經濟價值較大,成為開發利用和資源保護的重點。
礦產資源
江西為環西太平洋成礦帶的組成部分。區內地層出露齊全,岩漿活動頻繁,地質構造復雜,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是我國主要的有色、稀有、稀土礦產基地之一,也是我國礦產資源配套程度較高的省份之一。
在目前已知的150多種礦產中,江西已發現各類固體礦產資源l40多種,其中探明工業儲量的89種;礦產地700餘處,其中大型礦床80餘處,中型礦床100餘處。在探明的89種礦產儲量中,居全國前五位的有33種。其中,居第一位的有銅、鎢、鉭、銫、鉈、鈧、金、銀、鈾、釷、伴生硫、溶劑白雲岩等,居第二位的有稀土、硒、碲、銣、鋰等,居第三位的有磷釔礦、鉍、鈹、岩鹽、蛇紋岩等,居第四位的有鉬、鈮、螢石等,居第五位的有錫、鋯、玻璃用白雲岩等。特別是銅、鎢、鈾釷、鉭鈮和稀土被譽為江西省的「五朵金花」。江西銅業位居世界前三,旗下的德興銅礦為亞洲最大的露天銅礦。其他還有不少金屬、非金屬礦產也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黑色金屬類除鐵礦儲量可觀外,尚有大型錳礦產地,質量優良;贛北地區釩礦規模大,資源前景好。江西還發現有特大型銀礦、特大型鉛鋅礦以及中型以上金礦鉛鋅礦、銻礦等,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前景十分廣闊。非金屬礦產有70餘種,大中型礦床20多處。其中瓷土、熔劑灰岩等量大質優。還有粉石英、硅灰石、膨潤土、滑石、花崗石、大理石、珍珠岩等多種礦產,其中贛西粉石英礦面積大、儲量豐、埋藏淺,礦體裸露,適宜於工業規模露天開采。江西地處粵閩高、中溫熱水帶邊緣,現有溫泉百餘處、熱水鑽孔20多處。最高溫度達82℃(溫泉)及88℃(鑽孔)。以60℃以下的多,約占總數的86%左右。溫泉總流量平均每秒718.6升,熱水鑽孔總自流量平均每秒151.4升。溫泉分布以贛南和贛中南為最密,約占總數的627%,熱水孔也多集中於該區,約佔64%左右。主要分布區域為贛中贛南的遂川、上猶、全南、安遠、石城等21縣市,贛東的臨川、崇仁等9縣市,贛東北的德興等4縣市,贛西北的星子、武寧、銅鼓、靖安等14縣市。江西地下熱水、礦水化學類型較簡單,以微礦化(<1克/升)重碳酸鹽鈉質或鈣質水為主,占總數80%以上,次為弱礦化( 1~3克/升)重碳酸鹽硫酸鹽鈉質或鈣質水。氟離子及可溶性二氧化硅含量普遍較高,分別為2~13及40~110毫克/升。在已作水質分析的溫泉及熱水孔中,有30多處符合飲用水標准,其餘有氟、錳、鐵、砷等離子超標;40餘處宜於灌溉,其餘為水溫及氟、砷、氯化物等超標;30多處宜於水產養殖,其餘為氟、銅、硫化物、鋅、砷、汞或鉛等超標;70餘處可作醫療礦水,其中氟水50多處(武寧的湯里、上猶的暖塘等),硅水近30處(遂川的湯湖、南豐的湯尾等),另有鐳水(武寧的溫湯、銅鼓的溫塘等)、碳酸水(尋烏的吊神排、贛州的清水塘等)、氡水(祟仁的湯溪、瑞金的鹹水等)、淡溫水(樂平的龍潭等)及鈾、錳、鋰、碘、溴、鍶、硼和硫化氫水等若干處。
C. 江西省吉安市有什麼豐富的旅遊資源
但是畢竟吉安當初輝煌過,所以說也為它留下了不少豐富的旅遊資源,讓現在這座城市成為了一座獨具特色的旅遊城市,比如井岡山、吉州窯、白鷺洲書院等都是吉安所擁有的財富,也是極具觀賞的旅遊景點,所以說大家有旅遊計劃的話,不妨考慮一下這個城市,或許會帶給你不一樣的體驗,而且等到吉安的高鐵站建成之後,大家來到這座城市也會更加的方便,相信也會增加吉安的經濟發展,讓吉安這座城市變得更好,不少的網友也紛紛的表示吉安有望成為江西最具黑馬相的城市,因為高鐵站一旦通車,這座城市就要騰飛了,未來不可限量。
D. 江西省算是中國的哪個地理位置
江西位於中國東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地處華東地區,界於東經113°34′36″-118°28′58″,北緯24°29′14″-30°04′41″之間,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
江西為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中心腹地,其資源豐富、生態優良,有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也是亞洲超大型的銅工業基地之一,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中國銅都」、「有色金屬之鄉」的美譽。
(4)江西富含哪些自然資源擴展閱讀
江西省的氣候屬中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溫約16.3-19.5℃,一般自北向南遞增。贛東北、贛西北山區與鄱陽湖平原,年均溫為16.3-17.5℃,贛南盆地則為19.0-19.5℃。夏季較長,7月均溫,除省境周圍山區在26.9-28.0℃外,南北差異很小,都在28.0-29.8℃。
極端最高溫幾乎都在40℃以上,成為長江中游最熱地區之一。冬季較短,1月均溫贛北鄱陽湖平原為3.6-5.0℃,贛南盆地為6.2-8.5℃。
全省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達240-307天。日均溫穩定超過10℃的持續期為240-270天,活動積溫5000-6000℃,對於發展以雙季稻為主的三熟制及喜溫的亞熱帶經濟林木均甚有利。唯北部地形開敞,特大寒潮南侵時有不利影響。
E. 鄱陽湖有哪些自然資源
1.鄱陽湖流域地處東亞季風區,屬於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豐沛,水熱基本同期,無霜期近300天,適合水稻等多種高產作物生長。鄱陽湖流域自古以來號稱「魚米之鄉」,是江西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是我國和江西省 主要商品糧、油、棉、魚生產基地
2.鄱陽湖湖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左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400~1700毫米。湖內共有魚類90多種,其中經濟價值較大的有鯉、鯽、鰱、鱅、青、草、鱤、鮊等10餘種,年產量達2550萬公斤以上。此外,還出 產眾多的貝類、蝦、蟹、水禽、蓮藕和湖草等水生動、植物.
出露的洲灘濕地面積達2,787平方公里,為中國其它諸湖所罕見。鄱陽湖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湖中有水生植物102種,隸屬於38科;魚類122種,分屬於23科;保護區有鳥類280餘種,分屬17屬51科,其中水鳥115種,約佔全國225種水鳥的51%。
3.鄱陽湖是江西的母親湖,不僅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淡水資源,而且養育著湖區周邊地區近千萬的人口,在江西整體發展戰略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4.鄱陽湖具有獨特的濕地資源、生物資源、生態資源和極具特色的生物多樣性。 鄱陽湖濕地是我國東部地區最典型的湖泊濕地,也是世界矚目和關注的重要濕地,它們對中國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F. 中國各地區什麼自然資源最豐富
西南地區水能資源,生物資源豐富
西北地區油氣資源,光熱支援豐富
北方地區煤炭資源,石油資源,森林資源豐富
南方地區有色金屬資源,水資源豐富
山西煤炭資源豐富。陝西礦產資源豐富。武漢水資源,生物資源豐富。湖南,江西有色金屬資源豐富。安徽鋼鐵資源豐富。雲南,四川,重慶,貴州水力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豐富。廣東,廣西,福建水資源,森林資源豐富。新疆,青海,甘肅光熱資源,油氣資源豐富。西藏地熱資源豐富。黑龍江,吉林,遼寧石油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豐富。江蘇,山東,浙江海洋資源豐富。
G. 江西省的詳細信息
江西
省會:南昌市
省政府地址:南昌市北京西路69號
郵政編碼:330046
省政府電話:(0791)6224166;6224110
省政府網址:www.jiangxi.gov.cn
江西簡稱贛是中國內陸省份之一。江西省位於中國的東南部,在長江中下游的南岸,處於北緯24°29'14"至30°04'40"與東經113°34'36"至118°28'58"之間。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全省總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和自然狀況
地 貌江西常態地貌類型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地佔全省面積的36%,丘陵佔42%,平原、水面佔22%。主要山脈多分布於省境邊陲,東北部有懷玉山,是本省銅儲藏量最多的地區;東部有武夷山;南部有大庚嶺和九連山,有鎢都的美稱;西部有羅霄山脈;西北部有暮阜山和九嶺山。
氣 候江西省年平均氣溫18℃左右。贛東北、贛西北和長江沿岸年均氣溫略低,約在16℃到27℃之間;濱湖、贛江中下游、撫河、袁水區域和贛西南山區約在17℃到18℃之間;撫州、吉安地區南部和信江中游約在18℃到19℃之間;贛南盆地氣溫最高,約為19℃到20℃之間。
江西多雨。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一般表現為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山區多盆地少。武夷山、懷玉山和九嶺山一帶年均降水量多達1800毫米到2000毫米,長江沿岸到鄱陽湖以北以及吉泰盆地年均降水量則約為1350毫米到400毫米,其他地區多在1500毫米到1700毫米之間。全年降水季節差別很大。
自然資源生物資源:
江西省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種子植物有4000餘種。蕨類植物約470種,苔蘚植物有100種以上。在低等植物中,就大型真菌而言,有標率為依據的計300餘種,實際大約可達500種左右。東北是整個歐亞大陸溫帶地區中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地方,但種子植物僅為3000種左右;而江西省僅木本植物就在2000種以上,其中喬木有400種以上。在江西省分布著許多具有原始性狀的古老植物,有些是殘存的活化石植物,如銀杏等。植物系統演化中各個階段的代表植物,本省均有分布,並和世界各地植物有相似的科屬。
動物資源:
江西水域面積廣闊,山地峻峭延綿,植被覆蓋率較高,生態環境較為優越,特別是近年來環保措施的不斷加強,豐富的動物資源日益得到有效保護。歷年調查表明,全省現有脊椎動物600餘種。其中魚類170餘種,約佔全國的21.4%(淡水魚);兩棲類40餘種,約佔全國的20.4%強;爬行類70餘種,約佔全國的23.5%;鳥類270餘種,約佔全國的23.2%強;獸類50多種,約佔全國的13.3%。魚類和鳥類種類較多,經濟價值較大,成為開發利用和資源保護的重點。鄱陽湖是聞名的世界性冬侯鳥良好越冬場所。全省現有脊椎動物611種,其中魚類171種,兩棲類40種,爬行類74種,鳥類約271種,獸類55種。
森林資源
江西全省森林覆蓋率已達50.9%,木材蓄積量2.5億立方米,毛竹蓄積量10億根,均位於全國前列。全省林地起源多屬天然次生,針葉林面積比重大,松木、馬尾松是全省主要樹種,所產杉木歷史上通稱"西木"。油茶、油桐、烏柏均為江西省經濟林主要樹種,分布遍全省。
礦產資源:
江西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在目前已知的150多種礦產中,江西就有140多種。其中已探明儲量的有89種,居全國前五位的有33種。黑色金屬有鐵、錳、鈦、釩等四種;有色和貴金屬有銅、鉛、鋅、金、銀等13種,稀有、稀土有鈮、鉭等29種,在全國佔有明顯的優勢,江西已建成亞洲最大的銅礦和全國最大的銅冶煉基地。
水資源:江西全省有大小河流2400多條,其中常年有水的160多條,總長約18400公里。贛江、撫河、信江、修河和饒河為全省五大江河。江西全省水資源總量為1416億立方米,人均擁有水量和耕地畝均佔有水量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豐富的水資源是江西發展工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
旅遊資源:江西山清水碧,景色誘人,名勝古跡遍布全省各地。主要旅遊景區:廬山、井岡山、龍虎山、三清山、鄱陽湖區、南昌市和景德鎮市。其中,廬山已被聯合國作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廬山、井岡山、三清山的名山峻嶺之秀;圭峰、龍宮的險岩幽洞之奇,鄱湖、贛水的湖光川景之美,龍虎、青原、東林的宗教庄嚴祖庭,滕王閣、八境台的千古名樓,臨川、九江的名人故里,都是著名的旅遊勝景。井岡山、八一起義紀念館、紅都瑞金等更是獨具特色的革命勝跡。現有國家級重點文件保護單位11處,省級旅景區、景點2406處。由南昌、廬山、九江、鄱陽湖、龍虎山等景點組成的贛北三角旅遊區是全國14條主要國際旅遊線路之一。江西山水美,笑迎天下客。
人 口
人口統計據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統計,2003年年末全省總人口為4254.2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447.29萬人,佔34.02%;鄉村人口2806.94萬人,佔65.98%。全省男性人口為2180.72萬人,女性為2073.51萬人。0—14歲人口比重為23.72%,15—64歲人口比重為69.57%,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為6.71%,老年人口達到285.46萬人。全年全省出生人口59.64萬人,出生率為14.07‰;死亡人口25.34萬人,死亡率為5.98‰;全年凈增人口31.80萬人(含凈遷出2.5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09‰,與上年相比,下降0.63個千分點。
人口增長率2003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09‰。
民族及人口江西共有38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占總人口的99%以上。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有回族、畲族、壯族、滿族、苗族、瑤族、蒙古族、侗族、朝鮮族、土家族、布依族等,其中人口最多的為回族和畲族;還有白族、彝族、黎族、高山族、藏族、水族、傣族、毛難族、納西族、錫伯族、土族、哈尼族、羌族、仫佬族、維吾爾族、僳僳族、達斡爾族、仡佬族、裕固族、京族、獨龍族、拉祜族、景頗族、布朗族、俄羅斯族和基諾族等。少數民族中畲族聚居,主要分布在鉛山太源畲族鄉和貴溪樟坪畲族鄉等地以及永豐、吉安、興國、武寧、德安、資溪、宜黃、樂安等市縣的30多個畲族鄉村;瑤族部分聚居,如全南瑤山、喇叭山等;其他各少數民族均為散居性質。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人。
經 濟
國內生產總值(GDP)2003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283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0%,增幅同比加快2.5個百分點。
GDP比重2003年第一產業增加值560億元,增長2.7%;第二產業增加值1227億元,增長24.4%;第三產業增加值1043億元,增長7.4%。人均生產總值6677元,比上年增加848元,增長12.1%。全省生產總值中的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21.9:38.8:39.3調整為19.8:43.4:36.8。與上年相比,第二產業比重提高4.6個百分點,超過第三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第一產業比重下降2.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下降2.5個百分點,但房地產、衛生、教育等新興行業增長勢頭較猛。
工業產值和增長率2003年全年全省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849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增速比上年加快2.0個百分點。
農業產值和增長率2003年全省農業總產值841.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7%。
外貿狀況2003年全省海關進出口額25.2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9.2%,其中:進口額10.22億美元,增長59.1%;出口額15.05億美元,增長43.1%,進、出口增速分別比上年加快28.5個和41.8個百分點。受出口退稅力度加大、世界經濟回升的影響,除對日本出口略降外,三大貿易夥伴的出口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其中:對香港增長67.5%,對美國增長39.5%,對歐盟增長40.0%。
外資利用
狀況2003年全省合同引進境外、國外資金23.3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0%;實際利用境外、國外資金16.64億美元,增長33.4%,其中:外商直接投資16.12億美元,增長48.3%;新批外商投資企業項目759個,增長28.4%。全省新登記注冊的「三資」企業627家,其中外商獨資企業448家;年末實有「三資」企業2939家,比上年增加461家。全年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同金額12595萬美元,增長49.1%;實際完成營業額14825萬美元,增長10.0%。
財政收入2003年全省財政總收入285.8億元,同口徑增長21.9%;佔GDP的比重已達10.1%,是15年來首次突破兩位數。
貧困人口和扶貧計劃江西省貧困人口數為89.5萬(2000年末統計數)
2002年1月10日,在江西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議上確立今後扶貧工作計劃和財政扶貧資金管理使用原則。
1、將江西1997--1999年3年平均農民人均純收入低於1300元的563個鄉(鎮)定為本省的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
2、十五期間在563個扶貧開發重點鄉(鎮)中,重點扶持1200個村。其中在21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重點鄉中扶持720個村,在非重點縣的重點鄉中扶持480個村。
3、財政扶貧資金80%用於重點村。其中60%用於重點縣的重點村,40%用於非重點縣的重點村。主要幫助重點村改變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和基礎設施建設。
4、在財政扶貧資金中安排10%,專項用於科技扶貧。其中,5%用於建立科技扶貧示範基地,5%用於科技培訓和科技推廣。
5、在財政扶貧資金中專項安排10%用於機動支出。
電 訊
電 台2003年全省共有無線廣播電台10座,中短波廣播發射台15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2.66%,比上年增加0.74個百分點;電視台12座,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436座,電視人口覆蓋率94.49%,比上年增加0.38個百分點。
電 話2003年電信業務總量128億元,增長18.5%。住宅電話發展迅速,全年新增局用交換機10.8萬門,總容量達到548.3萬門。年末全省市內住宅電話用戶224.2萬戶,與上年持平;行動電話全年新增用戶96萬戶。計算機互聯網用戶達到135.1萬戶,增加17.8萬戶。全省電話普及率達27.6部/百人。郵電通信服務質量有了較大提高。
交 通
鐵 路江西水陸交通便利,鐵路有浙贛、向(塘)九(江)、鷹廈、皖、贛等主要干線,通車里程2241餘公里,營業車站200個。
公 路公路以南昌、贛州、吉安、上饒、撫州、宜春九江等城市為中心,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網,通車里程37318公里。總里程中,有30.48%的公路是高級和次高級路面。江西縣縣基本實現了路面油路化,100%的鄉鎮通了公路。
水 路水上交通以鄱陽湖為總匯,長江為出口,五河航道錯縱各地,通航里程共5537公里,九江港可直接與國外通航。有年吞吐萬噸以上的港口56個,碼頭泊位712個。
民 航民航有從南昌出發的國內和省內班機直達北京、上海、武漢、廣州、長沙、西安、寧波、廈門、溫州、福州和贛州等地。此外,從廬山還可直接飛北京及廣東惠陽.
住宿:江西的五星級賓館並不多,但一般三星級和四星級賓館的設施和條件已經很不錯了,三星級賓館的價格一般在二三百元左右,四星級賓館一般在六七百元左右。
美食:江西菜點包括南昌、九江、景德鎮及井岡山等地區的特色風味,總地來說,江西菜善烹山珍野味和水產,菜品色重油濃,喜好辣椒,口感肥厚。
南昌、九江等地的菜餚講究配色、造型以及多樣化的烹調方法,口味也較豐富。而邊遠山區的烹調則講究火功,菜餚朴實量足,注重原味,尤其是各地的土產制饌,口味淳厚,充滿鄉情。江西的風味小吃和面點的品種也較多,製法各異,頗有特色。
江西著名的風味菜點有:三杯子雞、香質肉、冬筍干燒肉、藜蒿炒臘肉、原籠船板肉、潯陽魚片、炸石雞、興車豆腐、米粉牛肉、金線吊葫蘆、信豐蘿卜餃、樟樹包面、黃元米果等等。
娛樂:江西的大城市象別的地方一樣,有歌舞廳、游藝廳等娛樂活動。除了這些,江西比較有特色的娛樂活動主要有觀賞奇鳥的活動,南昌等地有專門的旅行團會組織到森林公園去觀鳥。
購物:江西自古以來是我國的茶區,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寧州紅茶、婺源綠茶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兩類名茶。景德鎮早在2000年前的漢代就開始生產陶器,青花梧桐餐具是青花瓷的代表性產品,具有中國民族傳統和藝術特色,以數十件至172件配套組成。青花玲瓏瓷,光潔透明,不褪色,在工藝上,碧綠透明的玲瓏和淡雅清翠的青花巧妙地揉合在一起,被稱為「嵌玻璃」瓷器。手工藝品還有共青城的羽絨製品、余江木雕、吉安樟木箱、河口竹編等。
此外,江西有讓人垂涎欲滴的南豐蜜桔、廣昌白蓮、南安板鴨、泰和武山烏骨雞、都昌銀魚、安福火腿、南康辣醬等土特產。
交通:
江西民用航空運輸發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一個以南昌為軸心,自北向南,以九江、樟樹、泰和、吉安、景德鎮、贛州連接全省和全國各地及香港的航空運輸網,除南昌機場外,江西還有九江、贛州和景德鎮3個民航機場。
鐵路
全省鐵路以京九、浙贛、皖贛、鷹廈、武九5條鐵路為骨幹,另有橫南、向樂、分文、弋樟、張塘、張建、新泰等支線。
公路
江西省公路四通八達,省會城市南昌北往九江、南至樟樹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梨溫高速公路業已通車,沿320國道進江西省就能上高速公路,直達南昌市和廬山等地方。此外,省內還有6條國道,分別是東西向的316國道(福州至蘭州)、319國道(廈門至成都)、320國道(上海至雲南瑞麗)、323國道(瑞金至雲南瀾滄)和南北向的105國道(北京至珠海)、206國道(煙台至汕頭)。其中105和206國道雙雙縱貫江西。
水運
江西水路運輸發達,水運干線形成兩縱兩橫的格局:贛江和信江為兩縱,長江和昌江為兩橫,全省通航里程4937公里。
H. 江西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是什麼
江西省的地形以江南丘陵、山地為主;盆地、谷地廣布,略帶平原。地質與地貌地質構造上,以錦江—信江一線為界,北部屬揚子准地台江南台隆,南部屬華南褶皺系,志留紀末晚加里東運動使二者合並在一起。
氣候屬中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溫約16.3-19.5℃,一般自北向南遞增。贛東北、贛西北山區與鄱陽湖平原,年均溫為16.3-17.5℃,贛南盆地則為19.0-19.5℃。
(8)江西富含哪些自然資源擴展閱讀
江西自然資源:
截至2013年底,江西已發現各種有用礦產193種(以亞礦種計)。其中,已探明有資源儲量的139種,居全國前十位的有71種。鉭、鈾、重稀土、銣、伴生硫、化工用白雲岩、粉石英、麥飯石等8種居全國首位;鎢、銅、銀、金、鋰、銫、碲、電氣石、光學螢石水泥用輝綠岩等13種居全國第2位。
江西地處粵閩高、中溫熱水帶邊緣,截止2008年7月8日,發現溫泉百餘處、熱水鑽孔20多處。最高溫度達82℃(溫泉)及88℃(鑽孔)。以60℃以下的多,約占總數的86%左右。溫泉總流量平均每秒718.6升,熱水鑽孔總自流量平均每秒151.4升。
I. 關於江西省的常識有哪些
簡稱贛,位於華東西部、長江中下游以南,面積16.69萬平方千米。三面山地丘陵環繞,北側為鄱陽湖平原。江西省東有懷玉山、武夷山。與浙江和福建接壤,南有大庾嶺、九連山和廣東毗鄰。西有九嶺山、武功山、萬洋山等與湖南相倚,北部以長江為界與湖南、安徽兩省相鄰。江西擁有豐富而燦爛的文化,滕王閣、白鹿洞書院、瓷都景德鎮等地名聲顯赫。被稱為「江南昌盛之地。文章節義之邦」。
地理概況
江西省地處中國東南長江中下游南岸,與安徽省、湖北省相鄰;東臨武夷山,與浙江、福建接壤,南連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上通武漢三鎮,下貫南京、上海,南仰梅關、嶺南而達廣州。境內除北部較為平坦外,東、西、南部三面環繞有幕阜山脈、武夷山脈、懷玉山脈、九連山脈和九嶺山脈,中部丘陵起伏,成為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而往北開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餘條,贛江、撫河、信江、修水和饒河為江西五大河流。鄱陽湖為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鳥棲息地。
氣候特點
江西省屬中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溫約16.3~19.5℃,氣溫自北向南遞增。全省夏季較長,冬季較短,南北差異很小,極端最高氣溫幾乎都在40℃以上,是長江中游最熱的地區之一。江西是中國多雨省區之一,地區分布上是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山區多盆地少。
自然資源
江西素有鎢都之稱,江西省的鎢礦資源分布遍及全省,產地數量多,規模大,資源豐富。大余鎢礦鎢儲量佔全國第一位。修水縣香爐山鎢礦床,是目前江西省最大的鎢礦床,儲量已達超大型。
交通運輸
江西省以省會南昌和各區市為中心樞紐。以國省道公路和贛江航道為主幹線。形成上饒——南昌——萍鄉的東西大通道和九江——南昌——贛州的南北大通道構成的十字形交通主骨架。目前鐵路線主要有浙贛線、鷹廈線、南九線、皖贛線和京九線。公路主要有縱貫全省的206國道和105國道等6條干線。內河航道有長江、贛江、鄱陽湖區等5000餘千米,全省有港口78個,年吞吐量在600萬噸以上。民用航空在南昌、景德鎮、九江、贛州建有飛機場,從廬山可直達廣東惠陽和北京等地,年客流量逾萬人。
經濟概況
江西省農業條件好,農業資源豐富。是全國的商品糧基地。省內農、林、牧、副、漁立體式發展,茶葉、淡水魚是其主要的經濟作物。畜牧業由於山地廣闊發展很快,畜牧業產值逐年提高。江西瓷器業自古就是重要經濟產業,景德鎮制瓷工業歷史悠久,現已實現機械化,所生產的瓷器為中國八大瓷器之一。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冶金、電力、煤炭、有色冶金工業發展很快,門類已比較齊全。江西省的交通運輸以鐵路和內河航運為主,公路運輸量次之,航空也得到較大發展。
文化習俗
江西南昌地區的求子風俗很具地方特色。古時南昌,在西湖區的中心處有一高土橋,橋上有石柱欄桿12根,每年八月十五之夜,婦女們來到橋上,待月至中天,便用手在高橋兩旁的柱上撫摸,甚至納入懷中,據說如此這便可生男孩。贛南採茶戲是江西地方戲曲之一,是由民間採茶燈和民間燈彩相結合發展演變而成,後又吸收了南昌地區的民間舞蹈特色。
省會:南昌
南昌市是江西省省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江南古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位於江西省北部,贛江下游,鄱陽湖西岸,境內高山、丘陵、平原相間,江湖縱橫,自然資源豐富。南昌文物古跡眾多,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代的古文化遺址有70多處,其後更有漢代紫金城遺址、三國孫慮城遺址、久負盛名的滕王閣、兩晉時的玉隆萬壽宮、明代的蜚音塔和洪崖石刻等。南昌還是一座富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留下了許多革命遺址、遺跡,包括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和紀念館。南昌夏季氣溫炎熱,有火爐之稱。
「贛北棉鄉」:九江
九江市位於江西省北部,西南鄰湖南省岳陽市,西北與湖北省黃岡市、咸寧市毗連。東北接安徽省安慶市、池州市。面積18823平方千米,轄2區9縣,代管瑞昌市。人口約有466萬。是長江中游南岸對外開放的重要港口。地勢西高東低,幕阜山延伸西北,廬山為其餘脈,九嶺山蜿蜒西南。市內水網交錯,主要河流有修水、潦河、博陽河,東部為鄱陽湖區。九江市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礦產有金、銅、鎢、錫、螢石等40餘種,其中金、銻、錫、螢石儲量居全省之冠。工業主要有紡織、機械等門類。農業主產稻穀、棉花,素有「贛北棉鄉」之稱,是全國商品糧、棉生產基地之一。京九鐵路貫通後,成為與長江交匯的新的水陸交通樞紐。
「鎢都」:贛州
贛州市位於省境內南部,面積39380平方千米,地勢四周高、中間低。中部丘陵綿延,而且河流眾多,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礦產資源有鎢、稀土等80餘種,鎢儲量、產量佔世界第一,素有「鎢都」之譽。信豐臍橙是馳名中外的土特產。贛州森林覆蓋率達65.5%,為全國重點林區之一。名勝古跡有通天岩、翠微峰、贛州古窯遺址、大寶光塔、大聖寺塔和西摩崖石刻等,手工業產品以竹器、皮枕、皮箱最為著名。
「瓷都」:景德鎮
景德鎮位於贛東北昌江上游,皖贛鐵路線上,是中國著名瓷都,市境丘陵起伏。擁有豐富瓷土,尤以質地優良的東港高嶺瓷土素負盛名,故又名高嶺土。並產釉果、煤、鐵、金、石灰石及耐火材料。景德鎮制陶業始於漢代。唐、宋時景德鎮陶瓷進入勃興發展時期。宋景德年間以景德窯而著稱。自南宋至元代,中原戰事頻繁。瓷工南遷,南北瓷工薈萃,景德鎮制瓷工藝日臻精湛,逐漸成為中國瓷都。明、清時景德鎮制瓷業進入鼎盛時期,居中國制瓷業中心地位。現如今全市有大中型瓷器廠20座。年生產瓷器約佔全國的20%。品種達千餘種,產品遠銷世界百餘個國家和地區。
廬山
廬山素以奇、秀、險、雄聞名於世,絕壁、雲海、瀑布為廬山「三絕」。其美麗的自然景色為它贏得了「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景區面積有300多平方千米。山上峰巒雄峻,翠谷幽深,變幻無常。故被譽為「難識廬山真面目」。「春山如滴,夏山如翠,秋山如醉,冬山如玉」點出了廬山的神韻所在。廬山是一座集自然風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為一體的千古名山。廬山是佛家凈土宗的誕生地,遺存至今的白鹿洞書院是中國古代教育和理學的中心學府。
「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
井岡山位於江西、湖南兩省邊境的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的風光具有雄、險、秀、奇、幽的特色。當年毛澤東曾率領秋收起義隊伍挺進井岡山,創立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把星星之火燃遍全中國,因此,井岡山有「中國革命搖籃」之稱。自然景觀則有峰巒、奇石、瀑布、溶洞、溫泉、次原始森林和珍稀動植物、高山田園風光等:尤以雄險的山勢、碧清的溪流、深幽的峽谷、奇特的飛瀑、磅礴的雲海、瑰麗的日出、爛漫的杜鵑花蜚聲中外。
九江煙水亭
位於九江市南的甘棠湖內,建於湖心。三面臨水。縹緲於碧波之間。遠離世俗喧囂。相傳為三國時名將周瑜的點將台故址。北宋理學家周敦頤之子周壽,在甘棠湖中新建一亭。取「山頭水色薄籠煙」詩句,稱之為煙水亭。煙水亭地形平面呈圓角長方形,系磚木結構。「四面湖山亭在水,半堤楊柳寺藏煙」可謂煙水亭勝景的絕佳寫照。
石鍾山
宋代蘇軾日夜泛舟進行考察後寫下《石鍾山記》。使石鍾山名噪天下。石鍾山坐落在湖口縣城南北兩端,南面的叫上石鍾山,北面的叫下石鍾山。主要游覽景區在下石鍾山。下石鍾山海拔57米,屹立在鄱陽湖匯入長江的交匯口,形勢峻拔峭絕。山間茂林修竹。樓閣掩映,江天一覽樓、大雄寶殿、鎖江亭、聽濤眺雨軒等40多個景點因勢構築。豐富的文化遺跡,使這里自古就是游覽勝地。
南昌起義舊址
江西大旅社是一幢五層大樓。有96間房。後被辟為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展線長350米,展出面積達1500平方米。門首懸掛著陳毅手書的「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鎏金橫匾。大樓的二、三層,有4個陳列室和一個題詞紀念室,起義時的部分革命文物、文件和圖片被陳列出來,並對周恩來、朱德、陳毅、賀龍等同志領導南昌起義的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生動地再現了南昌起義的光輝歷史篇章。
滕王閣
滕王閣位於江西南昌市沿江路的贛江邊上,始建於初唐永徽四年(653年),系唐太祖李淵第22子滕王李元嬰所建,故名滕王閣。現存的滕王閣為1989年重建。閣高57.5米,共九層,面積9400平方米。下部有一個12米的台座。滕王閣是中國江南三大名樓之一。閣內名聯貼柱,宮燈懸掛,極為精緻典雅。牆上掛滿了字畫,還有玉雕鑲嵌於其中。滕王閣能有如此巨大的聲名。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初唐四傑詩人王勃那篇膾炙人口、傳誦千秋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後又有王仲舒作記、王緒作賦的「三王文章」。由此。序以閣而聞名,閣以序而著稱。
饒集中營舊址
上饒集中營原稱「第三戰區長官司令部集訓總隊」。集中營設在七峰岩、周田村、李村、茅家嶺等幾個地方。新四軍軍長葉挺當時被囚禁在李村禁閉室。馮雪峰、黃誠、林植夫、賴少其等人及計惜英、谷斯欽等國際新聞社的記者也被關在這里。1978年建立了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紀念館。
白鷺洲書院
白鷺洲書院是當時吉州太守江萬里為到此講學的程太中、邵雍、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及朱熹等立祠所建。後宋理宗御賜「白鷺洲書院」五字,它和廬山的白鹿洞書院、鉛山的鵝湖書院、南昌的豫章書院齊名,合稱為古代江西四大書院。
「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建在廬山五老峰下的山谷中。唐貞元元年(785年),洛陽人李渤、李涉兄弟隱居在此。因李渤喜養白鹿。故人們稱其居住過的山洞為白鹿洞。唐末兵亂,顏真卿之孫顏翠曾率弟子30餘人授經洞中。
贛江
贛江是江西省最大的河流以及鄱陽湖水系第一大河,是長江中游主要支流之一。東源貢水為正源,出武夷山黃竹嶺,由綿水和湘水匯合而成:西源章水出大庾嶺。章、貢兩水在贛州市匯合後始稱贛江。贛江上游,灘多流急,有著名的萬安十八灘,萬安以下,贛江流經吉泰盆地,江面漸寬、水勢漸緩。贛江流域的下游地區,河網縱橫密布,水產豐富,是江西省主要的水產基地之一。贛江幹流可常年通行100~300噸的輪駁船隊和客船。
文天祥墓
文天祥墓地面積為100多平方米,墓前有石翁仲、石羊、石馬等。墓門碑額刻「為國捐軀」四個字。墓聯為「忠烈千秋志,芳名萬古存」。墓前有新立石碑。上刻「宋丞相文信國公文天祥之墓」幾個大字。文天祥紀念館為一組仿宋建築。雄跨松竹山岡之上,內有文信國公殿,殿為二層閣樓。底層中央為文天祥塑像。紀念館為四合院結構。中間為天井,四周長廊連結四賢祠、文山閣、竹居、詩碑樓、狀元樓等。館內陳列物包括文天祥生平及其遺物、著作、手跡等,還有當今名人贊譽文天祥的書畫作品。
「古建築博物館」:婺源古建築群
婺源古建築群位於上饒市婺源縣境內,是當今中國古建築保存最多、最完整的縣之一,被國內外譽為中國最美麗的鄉村。村落民居具有典型的徽派特色,其中,沱川理坑官宅府第、鎮頭游山村思口延村民居群等明清古建築群,風格獨特,造型典雅,有古建築博物館之稱。汪口俞氏宗祠氣勢雄偉,工藝精巧,被古建築專家譽為藝術寶庫。婺源古村落,至今仍完好地保存著明清時代的村落民居建築數百處。踏進婺源,滿目青山綠水,松竹連綿。在藍天、青山、碧水之間處處可見小橋、流水、人家,與層層梯田、繚繞雲霧相映成趣。如詩如畫,因而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