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旅遊資源中的客源市場是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酷炫的小工具有哪些 2025-05-20 20:56:14
為什麼石油是噴出來的 2025-05-20 20:53:09

旅遊資源中的客源市場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7-23 05:07:59

『壹』 旅遊客源市場可由哪幾部分組成

回顧世界旅遊市場的發展過程,可以肯定,旅遊業已成為當代世界經濟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旅遊市場是世界市場中一個新興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市場。今天,旅遊業已經成為僅次於石油工業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工業,而且當前還在迅猛發展。研究現代旅遊市場發展的特點,對於制定旅遊市場經營的戰略、策略至關重要。

現代旅遊市場發展的特點是什麼呢?

1.由國內旅遊向國際旅遊發展。旅遊活動的形式主要有三種,一種是國內旅遊,一種是出國旅遊,還有一種是外國人入境旅遊。三種旅遊,後兩種統稱國際旅遊。世界旅遊業的發展,一般是在工業發達國家內的各地展開,國內旅遊活動已不能滿足本國人民的需求,隨之出現了出國旅遊和接納外國人入境旅遊的活動。這種由國內旅遊逐步發展到國際旅遊的模式,首先在西歐、北美一些發達國家,如歐、美、日本等出現。到了本世紀六十年代後,國際旅遊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如歐洲地區,由於交通方便,距離較近,旅遊設施條件較好,國際旅遊接待人數一直佔全世界國際旅遊總人數的70%左右,而歐洲各國之間的國際旅遊人數則占歐洲接待國際旅遊總人數的80%以上。此外象日本、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國際旅遊也獲得高速發展。日本出國旅遊者在1956年僅有5.7萬人。30年後,出國旅行人數竟達到517萬人次,幾乎相當於1956年的91倍。美國出國旅遊者到1985年,也發展到2000多萬,加拿大1300萬。目前,全世界不僅參加國內旅遊的人數接近40億人次,且國際旅遊也達到3.25億以上(1986年統計)。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互相促進,彼此結合,形成了今日這種強大的旅遊洪流和市場體系。

2.團體旅遊向個體旅遊發展。從旅遊市場來看,在現代旅遊事業發起階段,一般是以團體旅遊市場為主要形式,分散的個體旅遊市場為次要形式。這是由於團體旅遊手續簡單,容易掌握,收益較大。以後隨著旅遊活動的大規模開發,團體旅遊形式逐步被一些個體旅遊、家庭旅遊、結伴旅遊等所替代。因為這種旅遊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風景觀賞點,調整和改變旅行生活方式,既靈活自在,又不受團體行動的約束。所以這類旅遊很快在旅遊活動比較發達、國際交通方便、私人佔有小汽車較多的西歐、北美發展起來。據西德1975年至1979年接待國際旅行者統計,該國乘坐小轎車或其它汽車旅遊的占總人數的88.9%,乘火車的下降為5%,乘飛機的更少,僅佔3.5%。可見,過去那種以團體旅遊為傳統形式的市場形象逐漸轉變為以個體旅遊為主要形式的市場格局。如日本調查統計,1964年家庭旅遊占旅遊總人數的19.7%,團體旅遊占旅遊總人數的47.5%。但到1978年,家庭旅遊則升至38.5%。而團體旅遊已降為31.4%。即使是團體旅遊也改變了過去那種單一的集體統一行動的形式,實行多樣化的靈活辦法。如集體出發,就地分散,或就地集中,游後分散等,把團體旅遊與個體旅遊兩種活動形式和兩種市場結合起來,以適應旅遊者的個人需求。

3.由基本旅遊層次向提高旅遊層次發展。旅遊活動可分幾個層次,一是基本層次、一是提高層次、一是專門層次。所謂基本旅遊層次,指旅遊者所具有的一般觀光需求。旅遊旅遊就是又行又游,行是旅行,游是游覽觀景。所以觀覽或觀賞景物,是旅遊者的第一需要,基本需求。如果離開這一基本需要,就使旅遊失去了自身屬性。所謂提高層次,主要指娛樂性的藝術欣賞活動。人們參加旅遊活動,不僅是觀光,而且還要有娛樂內容,物品可購。使觀光和娛樂、購物緊密結合起來。其中娛樂和購物又是建立在觀光的基礎上;因此屬提高層次。所謂專門層次是更高的一級旅遊層次,如朝覲旅遊、會議旅遊、商務旅遊、療養旅遊、狩獵旅遊、登山旅遊等,都是以專門旅遊市場形式出現的。以上三個層次,逐級提高,反映了旅遊市場的發展規律。這一規律的基本內涵是:從基本的觀光游覽型市場轉化為高級的娛樂購物型和專門型市場。這種轉化,無疑對現代旅遊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將引起旅遊業的一系列變化。休假娛樂型和專門型旅遊,更適合旅遊者的愛好和興趣,所以它很受遊客的歡迎。如歐洲地中海沿岸國家利用日光、海灘開展的海濱度假旅遊;夏威夷、百慕大等海島開展的海上沖浪、遊艇和休養等旅遊;美國加里福尼亞州和日本東京開辟的迪斯尼游樂園以及各地品嘗風味旅遊、新婚旅遊、體育旅遊、療養旅遊等。

4.由高消費旅遊向旅遊大眾化發展。過去認為,旅遊是富豪貴族享樂的活動,參加旅遊的人多為社會中、上層有錢有地位的人。但是,從六十年代起,旅遊不但在許多國家內普遍開展起來,而且形成了世界國際旅遊流。旅遊作為人類廣泛的社會地域活動已經遍及世界各個角落。1986年,全世界國際旅遊總人數已達3.25億人,這是一個空前廣泛而龐大的人類交流活動,它標志著世界旅遊已經進入了大眾化的時代。以歐洲為例:全洲共有人口4.4億多人。1986年旅遊人數達2億以上;英國人口為5600萬,1982年出國旅遊人數為2061萬,國內旅遊度假在1—3夜的有3200萬人次,4夜以上的有4000萬人次。可見其旅遊的廣泛性和大眾性。又如日本,1979年國內旅遊人數達1.63億人次,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48倍,平均每人每年旅遊1.5次;到1983年,國內旅遊人數增至2.59億人次,平均每人每年旅遊2次以上。旅遊大眾化時期的到來,必將給旅遊市場戰略及選擇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新課題。旅遊市場經營者就是要根據大眾化的市場特點,來組織豐富多採的旅遊項目,以滿足廣大社會成員對旅遊的各種偏好和需求。

5.從發達國家間旅遊向發展中國家旅遊發展。六十年代初,國際旅遊主要是在歐美等西方經濟發達國家之間進行,其市場范圍並不太大。從六十年代下半期起,亞洲的日本、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附近島群,拉丁美洲的一些臨海國家,非洲的突尼西亞、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北非國家,也陸續開展了國際旅遊活動。到七十年代,世界上已形成由六大旅遊區組成的全球性的國際旅遊市場格局。特別是廣大的亞非拉第三世界及發展中國家的參加,對改變世界國際旅遊業面貌和結構,起了積極的作用。以北非為例,近年來國際旅遊事業發展很快。北非地處地中海南岸,隔海與歐洲為鄰,交通便利,距離又近,是歐洲國際旅遊者尋找陽光、溫暖、沙灘等療養和避寒游覽勝地。由於這些原因,國際旅遊業發展極為迅速。如突尼西亞,在1962年旅遊開創年頭,就招徠歐美旅客5萬人;到1978年,該國接待的國際旅遊人數已達114萬以上,不到二十年內旅遊人數就翻了四、五番。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東亞及太平洋旅遊區,國際旅遊發展速度,一直遙居六大旅遊區之上。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1962年這個旅遊特區接待國際旅遊者僅有150萬人,但到了1972年,就增至540萬人;1982年又增至2300萬人,相當於1962年的15倍。目前東亞—太平洋旅遊區的國際遊人接待數量已超過3400萬。如按六大旅遊區接待人數百分比的變化來看,其發展速度一直是世界上最快的一個地區。所以國際旅遊機構的權威人士曾多次預言:世界未來的旅遊重心在東亞—太平洋。現在這種旅遊重心東移的趨勢仍在不斷加劇。如1962年,亞太區接待人數只佔六大區接待總人數的1.8%;到了1985年,則增長至10.4%。而同期,發達的歐洲旅遊區,接待旅遊人數百分比卻由71.8%下降到67.7%。亞太旅遊區幾個主要新興旅遊國和地區,如新加坡、夏威夷、香港等接待旅遊人數都在300萬人以上。以上事實說明,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旅遊業,正以高速發展的姿態活躍在國際旅遊市場上,吸引著世界各國的旅遊者。這是當前尤其值得注目的一個特點。

『貳』 旅遊市場的概念是什麼

旅遊市場通常是指旅遊需求市場或旅遊客源市場,即某一特定旅遊產品的經常購買者和潛在購買者。從經濟學角度講,它是旅遊產品供求雙方交換關系的總和;從地理學角度講,它是旅遊市場旅遊經濟活動的中心。

屬一般商品市場范疇,具有商品市場的基本特徵,包括旅遊供給的場所(即旅遊目的地)和旅遊消費者(即遊客),以及旅遊經營者與消費者間的經濟關系。旅遊市場與一般商品市場的區別在於它所出售的不是具體的物質產品,而是以勞務為特徵的包價路線。同時,旅遊供給與消費過程同步進行,具有很強的季節性。

(2)旅遊資源中的客源市場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旅遊業基本特徵:

由於旅遊業主要通過勞動服務的勞務形式,向社會提供無形的效用,即特殊的使用價值,以滿足旅遊者進行旅行游覽的消費需要。其行業的基本特徵是非生產性的,所以又稱無煙工業。

旅遊業從整體上看,它不是實現商品流通的經濟部門,而是憑借旅遊資源,利用旅遊設施,提供食、住、行、游、娛、購的勞務活動,去滿足旅遊者旅行游覽消費的需要。所以也稱為無形貿易。

(1)旅遊業的依賴性;

(2)旅遊業的綜合性;

(3)旅遊業的脆弱性;

(4)旅遊業的波動性;

(5)旅遊業的季節性;

(6)旅遊業的帶動性;

(7)旅遊業的涉外性;

(8)旅遊業是資金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

『叄』 旅遊客源市場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旅遊客源市場是指旅遊區內某一特定旅遊產品的實際購買者和潛在購買者。

客源市場是一個人口眾多、構成復雜的巨大市場。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文化興趣和不同的旅遊需求。因此,客源市場的需求是多樣化的。






作為旅遊目的地,有必要通過調查研究,確定不同市場環境下客源的不同需求。我們不能依靠主觀臆斷,而應採取有效的方法來滿足客源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影響旅遊市場的季節性因素有兩個方面:






一是旅遊者休閑度假的季節性。例如,德國人出國的高峰期是春季,而日本人則集中在8月份。






二是旅遊資源的季節性,如秦皇島海濱浴場在夏季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避暑,而哈爾濱則在寒冷的冬季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形成了旅遊市場的強烈季節性。旅遊經營者除了充分利用旺季外,還應開發受旺季影響較小的產品或創新淡季旅遊產品,打破旅遊的季節性限制。



(3)旅遊資源中的客源市場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21世紀的旅遊業,將主要突出以下變化和特點:

(1)旅遊將成為人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規模會逐年擴大;旅遊經營將實現集團化、網路化、國際化,競爭將進一步加劇;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將成為世界旅遊的熱點地區,中國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

(2)傳統觀光旅遊將讓位於休憩度假旅遊,散客旅遊已慢慢成為主流;突出主題化旅遊特色(含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深層次文化特色),強調個性化服務。

(3)生活旅遊成為了一種新的旅遊時尚,「回歸自然」、「擁抱自然」和「感受自然」已形成現代旅遊的追求和文明標志。

(4)可持續旅遊已成為現代旅遊追求的最高目標。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環境規劃署和世界旅遊組織等在西班牙召開了「可持續旅遊發展世界會議」。

通過了《可持續旅遊發展憲章》、《可持續旅遊發展行動計劃》等重要文件,強調旅遊發展必須建立在生態環境的承受力基礎上,並符合當地社會、經濟、歷史、文化的發展脈絡和道德規范。

『肆』 中國入境客源市場的結構與特點是什麼

截止2018年中國入境游已進入回升通道。2017年入境旅遊人數為1.39億人次,同比增長0.8%,其中外國人入境市場同比增長3.6%。過去,中國主要靠差異化吸引遊客,現在開始靠美好生活和品質服務吸引遊客。現在有不少外國遊客來中國購物、休閑、度假、研學和治病療養。

中國入境游的主要客源國包括韓國、越南、日本、緬甸、美國、俄羅斯、蒙古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印度、泰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尼、德國、英國、法國等國家。近幾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中國入境遊客源市場結構中的活躍度在持續上升。

(4)旅遊資源中的客源市場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影響中國入境客源市場的結構的因素:

中國的魅力在於歷史悠久、名勝古跡、東方風情、購物實惠和美食。調查顯示,56%的外國遊客認為中國的獨特吸引力在於「歷史悠久」。在2014年至2017年間,外國遊客最關注的中國文化元素是麻將、十二生肖、太極、氣功、刺綉、瓷器、中國龍、孔子、三國演義等。

其中,外國遊客對手工藝術品和龍文化的興趣增長最快。美食也是外國遊客選擇中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點心、炒雜菜、炒麵、火鍋、麻婆豆腐、宮保雞丁是外國遊客搜索率最高的菜單。

調整中國入境游發展未來方向,比如要善於培育入境旅遊新動力,把「中國夢」作為引領入境旅遊發展的戰略動力;要讓市場主體發揮新作用;要運用文化和科技為入境旅遊賦予新勢能;構建入境旅遊市場增長新機制。

『伍』 中國旅遊業在國際客源市場競爭中存在哪些問題為什麼

(一)城市旅遊業競爭力研究的系統觀
城市旅遊業競爭力的提升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旅遊企業、社區居民等要素的積極參與。如果僅是政府參與的城市旅遊業競爭力戰略實施,即使其在觀念、政策、管理上佔主導作用,那麼實施的效果是不可能會好的;而沒有旅遊企業的積極參與,城市旅遊競爭力是脆弱的;同樣,一個沒有文明市民配合的城市旅遊業是不可能取得可持續發展的。政府通過良好的城市旅遊競爭力的提升可以提高城市形象,相關旅遊企業則可以獲得切實利益,社區居民能通過城市旅遊的發展獲得實惠。因此,以政府為主導的城市旅遊競爭力實施主體應充分考慮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採取措施調動相關利益主體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會更有益於城市旅遊業競爭力的建立,更好地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二)加強對城市旅遊形象的研究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旅遊功能的增強,城市已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旅遊目的地。目前,城市之間旅遊業的競爭相當激烈,只有那些在旅遊市場上具有鮮明旅遊形象的城市,才會在眾多目的地競爭中脫穎而出。尤其是在21世紀的今天,城市旅遊形象對旅遊者的旅遊決策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極大地促進城市旅遊業的發展。因此,城市旅遊形象的研究也就備受關注。良好的城市旅遊形象不僅有利於搞好城市旅遊宣傳,促進城市旅遊市場的開拓,而且還能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促進城市文明建設,提高城市整體素質。形象就是生產力,形象就是競爭力,只有樹立良好的城市旅遊形象,才會提升城市的整體知名度和美譽度,提高城市旅遊競爭力,才能更好地吸引遊客的到來。
(三)加強城市旅遊業發展環境研究
城市旅遊業競爭力的強弱表現在旅遊產業發展環境的優劣上。旅遊產業的發展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其中,自然環境可成為自然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基礎之一。而社會環境一方面可以形成人文旅遊資源,另一方面則為旅遊產業的發展提供經濟、法律、制度等方面的保障,是旅遊產業發展的宏觀環境。城市旅遊競爭力這一概念表明城市旅遊產業不再嚴重地依賴和局限於城市旅遊資源稟賦,而是通過創造高效的旅遊產業運行環境來提高其競爭力,獲得可持續發展。
(四)加強對客源市場的研究
旅遊客源市場是旅遊活動的主體,是旅遊區內某一特定旅遊產品的現實購買者與潛在購買者。城市旅遊業開發主要目的在於吸引旅遊者的到來,如果沒有旅遊者的到來,沒有客源市場,那麼城市旅遊開發無疑是失敗的,只能造成一種浪費。因此,在對城市旅遊業競爭力的研究中加強對客源市場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城市旅遊業競爭力研究涉及到政府、城市旅遊企業競爭力、城市旅遊資源稟賦、客源需求狀況、相關行業和支持產業等要素,是一個全面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對相關要素的研究。

『陸』 旅遊客源國什麼意思

指的是《旅遊客源國(地區)概況》書籍

《旅遊客源國(地區)概況》是所有旅遊類專業都必須開設的一門專業主幹課程或專業基礎課程。

旅遊客源國(地區)概況是一門知識性很強的課程,既沒有高深的理論,也沒有實踐操作的訓練,學習本課程的主要任務在於知識的積累。然而其涉及的國家之多、涵蓋的知識范圍之廣、知識點之繁雜,都給該課程的教學和教材的編寫造成了相當的難度。

(6)旅遊資源中的客源市場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開設《旅遊客源國(地區)概況》的目的主要有兩個: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各主要客源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等方面的基本狀況,以便於在今後的旅遊服務工作中有針對性地做好入境旅遊接待工作;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各主要旅遊目的地國家的旅遊資源分布和旅遊接待服務等方面的基本現狀,以便於今後能更好地、更有針對性地做好旅遊出境服務工作。

『柒』 旅遊客源市場的核心是什麼

以人為本,以市場為導向,結合自身優勢,發展特色旅遊。

『捌』 簡述中國海外客源市場的組成有哪些

中國海外客源市場的組成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香港、澳門和台灣同胞及僑胞,另一部分是外國人(包括已經加入外國國籍的海外華人)。作為海外旅遊者,港、澳和華僑遊客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是中國海外客源市場的主體。

亞洲是中國的主要客源市場。中國的主要客源市場以亞洲為主體,其中港澳台的遊客佔有較大比重,除此之外,在所有的外國人客源市場中,仍以亞洲為主題,歐洲和北美為兩翼。客源分布廣泛,少數重要客源國居主導地位。

特點:

外國遊客來華旅遊,其目的包括觀光休閑,探親訪友,服務員工,會議商務及其他目的。在所有的外國遊客中,男性歷來所佔比例較大,是我國客源市場的主體,大多數遊客的年齡集中在25~64歲。客源入境方式以2008年統計數據為例。

中國的所有海外客源中,在對入境方式的選擇上,徒步所佔的比重最大,佔56.48%,這其中主要的一部分遊客來自於我國的香港及其他邊境國家和地區。

排在第二位的入境方式是以汽車為主的交通工具,佔25.13%,接下來才是飛機和船舶,選擇火車的入境遊客最少,佔1.24%。

(8)旅遊資源中的客源市場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客源市場分析:

(一)亞洲是中國的主要客源市場。中國的主要客源市場以亞洲為主體,其中港澳台的遊客佔有較大比重,除此之外,在所有的外國人客源市場中,仍以亞洲為主題,歐洲和北美為兩翼。

(二)客源分布廣泛,少數重要客源國居主導地位。在中國發展入境旅遊過程中,客源國及客源地區在不斷增加,客源范圍也在不斷擴大,但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少數客源國居於重要地位,起到主導作用。

中國入境客源市場從20世紀80年代偏重於少數幾個國家和地區,到90年代形成港澳台同胞市場,洲內市場和洲際市場三個層次,而進入21世紀以來,客源國的構成正逐步向多元化格局發展。

『玖』 鄉村旅遊的五大客源市場是哪些

傳統觀光旅遊,城市白領度假旅遊,體驗,游覽的學生青少年游學旅遊,城市居民懷舊旅遊,農村客源。

『拾』 旅遊規劃中的三級客源市場是怎麼界定的一級市場是主要的客源市場么

  1. 以及客源市場:核心旅遊地周圍的客源。

  2. 核心旅遊地二線城市或地區的市場

  3. 較遠地區的客源,需要藉助火車或飛機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