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登封大冶的自然資源
大自然的厚愛不僅給大冶留下了豐富的自然景觀,也慷慨賜予了大冶豐富的礦產資源。據初步勘探,大冶鎮境內蘊藏有14種礦產,其中煤炭儲量3.2億噸,鋁礬土1.1億噸,石灰石1.6億噸,白矸石2.2億噸,藍矸石6500萬噸,鐵礦石、磷礦石及稀有金屬鎵等也有可觀的儲量。
豐富的礦產資源給大冶鎮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改革開放以來,鎮黨委、政府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適合當地實際的經濟發展戰略決策。把發揮資源優勢,大力興辦工礦企業作為全鎮人民脫貧致富,實現小康的突破。目前,先後已有24個行政村達到了小康標准。然而,依靠資源富起來的大冶人民也深知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已把投資的目標轉向資源深加工、高、精、尖等項目上去。目前,已逐步形成以煤炭、建材、耐材、冶金、機械、加工為龍頭的門類較為齊全的鄉鎮工業體系,並相繼形成了11個集體公司。其中,該鎮的第二耐火材料總廠先後研製新產品20多項,其中4項填補國家空白。向陽實業總公司滾動發展,實施煤變電戰略,新建坑口電廠一座,計劃投資1億元,即將投入運行。
2. 為什麼長江中下游地區金屬礦產豐富
長江中下游平原有色金屬在中國佔有重要地位。這主要由於江南山地丘陵在地質歷史上曾有過大規模的岩漿活動,岩漿在冷凝過程中,所含的各種金屬成分在不同溫度下分別形成鎢、銻、銅、鉛、鋅等有色金屬。
江西大余的鎢、湖南冷水江的銻,都是有名的礦藏。江西德興、安徽銅陵和湖北大冶的銅,湖南水口山的鉛鋅也都是儲量很大的礦區。黑色金屬中有湖北大冶和安徽馬鞍山與廬江的鐵礦,它們分別為武漢和馬鞍山的鋼鐵工業提供了原料,湖南湘潭的錳礦也很有名。
3. 大冶鎮的礦產資源
據初步勘探,大冶鎮境內蘊藏有14種礦產,其中煤炭儲量3.2億噸,鋁礬土1.1億噸,石灰石1.6億噸,白矸石2.2億噸,藍矸石6500萬噸,鐵礦石、磷礦石及稀有金屬鎵等也有可觀的儲量。
4. 湖北省區域地質與礦產概況
湖北省國土面積18.59萬平方公里,正處於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過渡地帶,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和平原兼備。山地約佔全省總面積55.5%,丘陵和崗地佔24.5%,平原湖區佔20%。地勢高低相差懸殊,西部號稱「華中屋脊」的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海拔達3105米;東部平原的監利縣譚家淵附近,地面高程為零。全省西、北、東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秦嶺、武當山、桐柏山、大別山、幕阜山、大洪山等山地環繞,山前丘陵崗地廣布,中南部為江漢平原,與湖南洞庭湖平原連成一片。全省地勢呈三面高起、中間低平、向南敞開、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區域。
礦產
省境沉積地層完備,地質構造復雜,岩漿活動頻繁,並有經區域變質而大面積分布的變質岩系,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礦產131種,其中磷、紅金石、硅灰石、石榴石、泥灰岩居全國首位;鐵、銅、石膏、岩鹽、重晶石、螢石、石墨、金、汞、錳、釩、鎳等儲量亦很豐富。在礦床的組成成分上,一般伴生或共生有多種有益成分,如大冶鐵礦,除鐵礦外,還伴生有銅、鈷、金、銀等,可供綜合利用。煤炭資源較少,質量較差。江漢平原一帶已發現儲油構造數十個。
5. 銅都的青銅之都——湖北大冶
銅錄山古銅礦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中國湖北省黃石市西南20餘公里處的大冶湖畔,發掘出自西周(公元前11世紀至8世紀)至西漢(公元前5世紀至2世紀)的采礦井、巷360多條(個),古代冶銅爐7座。它發現於1973年,是迄今為止中國保存最好、最完整、採掘時間最早、冶煉水平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銅礦遺址,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觀後贊嘆不已,並譽之為「這是中國繼秦始皇兵馬俑後一奇跡」,「可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銅綠山古銅礦遺址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由國務院申報有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國際遺產。
大冶歷史悠久,有3000多年的青銅冶煉史,1000多年的建縣史和100多年的開放史,殷商時期就大興爐冶,開創了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是中國青銅文化發祥地。公元967年,即北宋乾德五年,由「青山場院」升為縣治,並取名為「大興爐冶」之意定名為大冶縣。19世紀末,清朝湖廣總督張之洞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在大冶境內開辦大冶鐵礦和大冶鋼廠,大冶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大冶撤縣建市,從此掀開了大冶發展的新篇章。
大冶礦產豐富,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美譽。大冶旅遊資源也較為豐富,極具開發價值。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觀的「大冶銅綠山 古礦冶遺址」,天下無雙,舉世矚目。「三台」、「八景」,氣象萬千,秀色可餐。國家AAA級風景區小雷山、青龍山,被譽為黃石「九寨溝」的大泉溝,風景秀麗的大王山,碧波萬傾的黃金湖,神聖的紅三軍團,「大冶兵暴」舊址,無一不令遊人駐足留連。
6. 大冶鎮的鄉鎮優勢
豐富的礦產資源給大冶鎮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改革開放以來,鎮黨委、政府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適合當地實際的經濟發展戰略決策。把發揮資源優勢,大力興辦工礦企業作為大冶鎮人民脫貧致富,實現小康的突破。2008年,先後已有24個行政村達到了小康標准。然而,依靠資源富起來的大冶人民也深知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已把投資的目標轉向資源深加工、高、精、尖等項目上去。2008年,已逐步形成以煤炭、建材、耐材、冶金、機械、加工為龍頭的門類較為齊全的鄉鎮工業體系,並相繼形成了11個集體公司。其中,大冶鎮的第二耐火材料總廠先後研製新產品20多項,其中4項填補國家空白。向陽實業總公司滾動發展,實施煤變電戰略,新建坑口電廠一座,計劃投資1億元,即將投入運行。 「經濟要發展,交通、通訊是先行」。2008年,黨委、政府從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入手,投放巨額資金,先後建造了影劇院、俱樂部、溶食宿、娛樂於一體的宏達賓館、敬老療養院、電視差轉台、有線電視台等基礎設施。開通了4500門程式控制電話,1200門行動電話,傳真業務、無線尋呼也相繼走入了尋常百姓的家中;境內大小鐵路兩條,與國鐵接軌;四通八達的公路村村相連。鎮政府94年又投資3160萬元,用於境內的槐下公路擴寬工程,在登封修路只上創出了奇跡。95、96兩年又修村級柏油公路30公里,投資2億元的鎮區建設,按照武漢設計院的設計,已進入實施階段。
改革開放的春潮在大冶富饒美麗的沃土上浪激濤涌,勤勞勇敢的大冶人民正用智慧的雙手編織著希望和未來。大冶,也終將成為中原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神州大地上的一面紅旗。
7. 大冶的地理環境
大冶,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地處武漢、鄂州、黃石、九江城市帶之間和湖北「冶金走廊」腹地,地跨東經114°31′—115°20′,北緯29°40′—30°15′。總面積1566.3平方公里 截至2013年,全市動物有:野生動物19目32種100多科,常見的有野豬、野雞、野兔、小麂、野鴨;珍稀動物有狼、穿山甲、貓頭鷹等;家養動物有豬、牛、羊、狗、雞、鴨、鵝、鴿等。
全市植物有高等植物207科,1165屬,3800多種。其中,珍稀植物有水杉、銀杏、羅漢松、金錢松、白玉蘭、雲錦杜鵑、野生蘭花草、水仙花、野生大豆等。 大冶礦產豐富,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美譽。已發現和探明的大小礦床273處,金屬礦、非金屬礦53種,是全國6大銅礦生產基地,10大鐵礦生產基地和建材重點產地。其中:黃金、白銀產量居湖北省之冠,硅灰石儲量居世界第二。
市境內已發現礦產65種,探明資源儲量42種。其中,能源礦產1種,金屬礦產12種,非金屬礦產29種。能源礦產主要是煤,儲量7625萬噸;金屬礦產以銅鐵金為主,其中,銅儲量239萬噸,鐵36451萬噸,金13.48萬噸。非金屬礦產點多面廣,儲量豐富,主要有石灰石、硅灰石、方解石、白雲石、石膏、陶瓷土、水泥用灰岩等。
8. 礦產為什麼會富集只需回答以下例子。
金屬礦產是在多種地質作用下,是成礦物質反復富集形成的
成礦作用在地質歷史中分布十分不均一,整體上呈幕式分布,而且不同元素及其組合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分布規律;大規模成礦作用(或者稱大爆發成礦作用),是在地質歷史演化過程中在很短時間內形成於區域性地質構造單元內部分成礦元素大面積高強度富集成礦(毛景文等,1999)。作為中亞晚古生代板塊構造演化的一部分,東天山華里西期經歷了一個完整的拉張→俯沖→碰撞造山→後碰撞演化階段,在每個階段都伴隨有一套金屬礦床成礦系列及其金屬元素的大規模堆積,形成了內生金屬成礦作用高峰。在較短時間內,多種構造演化與成礦作用疊置在一個地區,構成了一個大型內生金屬礦產富集區。
在各種地質作用過程中,使分散在地殼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對富集而形成礦床,稱為成礦作用。成礦作用按作用性質和能量來源的不同,分為內生成礦作用、外生成礦作用和變質成礦作用三大類,相應形成的礦床叫內生礦床、外生礦床和變質礦床。
內生礦床(endogenic deposit)是指岩漿在冷凝的過程中形成的礦床。如岩漿礦床、偉晶岩礦床、矽卡岩礦床、熱液礦床等。
外生礦床(exogenic deposit)主要是太陽能的影響,岩石圈上部、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在地表形成的礦床。如在各種外動力作用下,地表岩石或礦物發生物理、化學變化,其中有用物質在原地聚集成礦或者被介質搬運,然後在適當的環境中富集成礦,如風化礦床和沉積礦床。
變質礦床(metamorphic deposit)在變質作用條件下形成的礦床。由於地質環境的改變,溫度和壓力的增高,使某些岩石的礦物成分、化學成分、物理性質、結構構造甚至礦體的形狀、產狀等發生一系列的變化,最後使有用物質富集或進一步富集而形成各種礦床。變質礦床包括接觸變質礦床、區域變質礦床和混合岩化礦床。
金屬礦產的成因:
我們用的大多數金屬在地殼中的含量並不高。地殼的主要成分是硅、氧、鋁。在原始熾熱的地球發展演化過程中,地球物質從混沌狀態逐步發展成有序的層圈結構,即地核、地幔和地殼的分異。以鐵鎳為主的金屬集中在內部,構成地核,以硅鋁為主的物質則形成地殼,地幔則是由鐵鎂硅酸鹽類組成的。三者之間通過岩漿作用和板塊運動進行物質交換。同時,在地球的表面進行著水流的搬運、生物的改造、風力分選以及空氣氧化等等自然過程的作用。具體地說,金屬礦床的成因可以概括為岩漿分異、接觸變質、海底噴流、熱液、沉積和風化等六種作用。
1、岩漿分異作用:在岩漿上侵過程中,隨著溫度、壓力的降低,岩漿內部發生分異作用,使岩漿中含量並不高的甚至非常稀少的有用金屬高度富集,形成可供開採的礦產資源。主要礦種有鉻、鎳、鉑、銅、鐵、釩、鈦等,一般與超基性、基性岩漿作用有關。我國的釩、鐵、鈦資源地攀枝花礦田的成因即為岩漿分異成因。特殊情況下,發生分異的岩漿噴出地表後可以直接形成礦床。
2、接觸變質作用:岩漿侵入圍岩後,在其熱量和岩漿流體的作用下使圍岩發生變質作用,形成一種特殊的變質岩??矽卡岩(由鈣、鐵、鎂、鋁、硅酸鹽、碳酸鹽等礦物組成的一種變質岩石),同時還會出現礦化現象。形成的礦種包括:鐵、銅、鎢、錫、鉬等。如我國大冶鐵礦屬此類成因。
3、 海底噴流:在洋中脊或熱點地區,海水可以向下滲透與上升的岩漿相遇成為熱水,因密度差異形成對流。當含金屬的熱水上升與海水混合時,物理化學環境發生明顯變化,從而使銅、鋅、鉛和銀等金屬的硫化物沉澱成礦。
4、 熱液作用:地質流體在岩石地層內的運移過程中,溶解並攜帶了有用金屬元素,當流體的物理化學條件即溫度、壓力、氧化還原電位等發生改變或與不同流體混合時,有用的金屬化合物便會沉澱而形成礦石。該機制形成的礦種多,礦石類型和礦體形態多變,具體成因非常復雜,是當前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5、沉積作用:暴露於地表的礦體或岩石經種種地質作用如機械的、化學的、生物的或生物化學的破碎、侵蝕、搬運和分異,在河流、沼澤、湖盆、海盆以及大洋盆地中沉積而形成的礦產資源。如金、鉑、錫、錳、鐵、銅、釩等礦種均可由沉積作用形成,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砂金。
6、 風化作用:暴露地表的岩石或礦體經過漫長的風化作用後會使有用物質富集形成礦床。風化作用包括機械風化和化學風化兩種,主要是通過重力、熱作用、化學溶解沉澱等機制使原有岩石或礦體物質發生再次分異。形成的主要礦種有鋁、鐵、錳、鎳、鈷、稀土、金等,如我國廣西平果鋁土礦就是世界上常見的超大型風化成因的礦床。
9. 大冶以什麼出名
大冶礦產豐富,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美譽。已發現和探明的大小礦床273出,金屬礦、非金屬礦53種是全國6大銅礦生產基地,10大鐵礦生產基地和建材重點產地。黃金、白銀產量居湖北省之冠,硅灰石儲量居世界第二。
10. 大冶為什麼排湖北第一
因為大冶市是知名的近代民族鋼鐵工業搖籃,工業發達。而大冶市下轄鎮也繼承了這樣的特徵,陳貴鎮被譽為是「荊楚礦業第一鎮」。
陳貴鎮礦產資源豐富,鐵礦石、石灰石儲量巨大,以鐵礦石開采為龍頭,集加工、精選、冶煉、鑄造為一體。顯而易見,陳貴鎮的強,不體現在城鎮規模或城鎮商貿上,而是在礦業上。
大冶介紹
陳貴鎮除了礦產這一標簽外,它的旅遊資源也較為豐富,是省旅遊名鎮、省特色鎮。主要有小雷山、大泉溝、天台山等旅遊景區景點。小雷山是休閑旅遊勝地,大泉溝是避暑勝地,被譽為大冶的九寨溝,而天台山則是佛教聖地。
今年的百強縣主要研究分析三個指標,分別是經濟體量、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等因素綜合考慮。充分說明現在不唯GDP論,更看中的是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我國共有1800多個縣級行政區,想入圍百強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沿海及經濟發達省會所佔席位較多,中西部省份入圍就更加困難。
湖北是中西部的代表省份之一,無論是人口總量還是經濟規模,都居於前列。湖北入圍全國百強縣的情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