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源基礎理論的資源基礎理論的主要內容
資源基礎理論為,企業是各種資源的集合體。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企業擁有的資源各不相同,具有異質性,這種異質性決定了企業競爭力的差異。概括地講,資源基礎理論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的內容: 資源基礎論認為,各種資源具有多種用途,其中又以貨幣資金為最。企業的經營決策就是指定各種資源的特定用途,且決策一旦實施就不可還原。因此,在任何一個時點上,企業都會擁有基於先前資源配置基礎上進行決策後帶來的資源儲備,這種資源儲備將限制、影響企業下一步的決策,即資源的開發過程傾向於降低企業靈活性。例如,擁有1億元貨幣金的企業幾乎可能涉足任何產業,但它一旦將這1億元資金用來購買了化工設備及化工原料,它就只可能從事特定的化工生產。盡管如此,企業仍然熱衷於資源的開發利用,因為資源的開發增加了資源的專用性,有可能提高產出效率及資源的價值。如果決策得當,上面那家只能從事化工生產的企業也許會從化工生產中賺回2個億。
一般說來,企業決策具有以下特點:
①不確定性,即決策者對 社會、經濟、產業、技術等外部環境不可能完全清楚,對競爭者的競爭行為、消費者的偏好把握不可能絕對准確;
②復雜性,即影響企業外部環境的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具有復雜性,競爭者之間基於對外部環境的不同感受而發生的互相作用具有復雜性;
③組織內部沖突,即決策制定者、執行者、相關利益者在目標上並不一致,各人都將從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出發影響決策行為。這些特點決定了任何決策都具有較大范圍的自由裁量,結果也會各不相同。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企業擁有的資源將會因為企業復雜的經歷及難於計數的小決策的作用表現出巨大差異,企業一旦陷入偏差,就可能走入越來越難於糾正的境地。
資源基礎理論認為企業在資源方面的差異是企業獲利能力不同的重要原因,也是擁有優勢資源的企業能夠獲取經濟租金的原因。作為競爭優勢源泉的資源應當具備以下5個條件:①有價值;②稀缺;③不能完全被仿製;④其他資源無法替代;⑤以低於價值的價格為企業所取得。 企業競爭優勢根源於企業的特殊資源,這種特殊資源能夠給企業帶來經濟租金。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沒有獲得經濟租金的企業肯定會模仿優勢企業,其結果則是企業趨同,租金消散。因此,企業競爭優勢及經濟租金的存在說明優勢企業的特殊資源肯定能被其他企業模仿。資源基礎理論的研究者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廣泛的探討,他們認為至少有3大因素阻礙了企業之間的互相模仿:
(1)因果關系含糊。企業面臨的環境變化具有不確定性,企業的日常活動具有高度的復雜性,而企業的租金是企業所有活動的綜合結果,即使是專業的研究人員也很難說出各項活動與企業租金的關系,劣勢企業更是不知該模仿什麼,不該模仿什麼。並且,劣勢企業對優勢企業的觀察是有成本的,劣勢企業觀察得越全面、越仔細,觀察成本就越高,劣勢企業即使能夠通過模仿獲得少量租金,也可能被觀察成本所抵消。
(2)路徑依賴性。企業可能因為遠見或者偶然擁有某種資源,占據某種優勢,但這種資源或優勢的價值在事前或當時並不被大家所認識,也沒有人去模仿。後來環境發生變化,形勢日漸明朗,資源或優勢的價值日漸顯露出來,成為企業追逐的對象。然而,由於時過境遷,其他企業再也不可能獲得那種資源或優勢,或者再也不可能以那麼低的成本獲得那種資源或優勢,擁有那種資源或優勢的企業則可穩定地獲得租金。
(3)模仿成本。企業的模仿行為存在成本,模仿成本主要包括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如果企業的模仿行為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在這段時間內完全可能因為環境的變化而使優勢資源喪失價值,使企業的模仿行為毫無意義。在這樣一種威懾下,很多企業選擇放棄模仿。即使模仿時間較短,優勢資源不會喪失價值,企業的模仿行為也會耗費大量的資金,且資金的消耗量具有不確定性,如果模仿行為帶來的收益不足於補償成本,企業也不會選擇模仿行為。 資源基礎理論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指明了方向,即培育、獲取能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特殊資源。由於資源基礎理論還處於發展之中,企業決策總是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和復雜性,資源基礎理論不可能給企業提供一套獲取特殊資源的具體操作方法 ,僅能提供一些方向性的建議。具體來說,企業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發展企業獨特的優勢資源。
(1)組織學習 。資源基礎理論的研究人員幾乎毫不例外地把企業特殊的資源指向了企業的知識和能力,而獲取知識和能力的基本途徑是學習。由於企業的知識和能力不是每一個員工知識和能力的簡單加總,而是員工知識和能力的有機結合,通過有組織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個人的知識和能力,而且可以促進個人知識和能力向組織的知識和能力轉化,使知識和能力聚焦,產生更大的合力。
(2)知識管理。知識只有被特定工作崗位上的人掌握才能發揮相應的作用,企業的知識最終只有通過員工的活動才能體現出來。企業在經營活動中需要不斷地從外界吸收知識,需要不斷地對員工創造的知識進行加工整理,需要將特定的知識傳遞給特定工作崗位的人,企業處置知識的效率和速度將 影響企業的競爭優勢。因此,企業對知識微觀活動過程進行管理,有助於企業獲取特殊的資源,增強競爭優勢。
(3)建立外部網路。對於弱勢企業來說,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發展他們需要的全部知識和能力是一件花費大、效果差的事情,通過建立戰略聯盟、知識聯盟來學習優勢企業的知識和技能則要便捷得多。來自不同公司的員工在一起工作、學習還可激發員工的創造力,促進知識的創造和能力的培養。
B. 資源基礎理論的什麼是資源基礎理論
資源論的基本思想是把企業看成是資源的集合體將目標集中在資源的特性和戰略要素市場上,並以此來解釋企業的可持續的優勢和相互間的差異。
只有在資源符合VRIN Framework 時, 才可以做為競爭優勢的基礎。
VRIN的含義是:
Valuable,即有價值的資源,它是公司構想和執行企業戰略、提高效率和效能的基礎。 Rare,即稀缺的資源,資源即便再有價值,一旦為大部分公司所擁有,它也不能帶來競爭優勢或者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Imperfectly Imitable,即無法仿製的資源,一般需同時具備以下三點特徵: 歷史條件獨特、起因模糊,以及具有社會負責性。 Non-Substitutable,即難以替代的資源,不能夠存在一種即可復制又不稀缺的替代品。
C. 什麼叫資源基礎觀
資源基礎理論為,企業是各種資源的集合體。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企業擁有的資源各不相同,具有異質性,這種異質性決定了企業競爭力的差異。
概括地講,資源基礎理論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的內容:1.特殊的異質資源,2.資源的不可模仿性,3.特殊資源的獲取與管理。
1984年沃納菲爾特(Wernerfelt)的 「企業的資源基礎論」的發表意味著資源基礎論的誕生。
資源論的假設是:企業具有不同的有形和無形的資源,這些資源可轉變成獨特的能力,資源在企業間是不可流動的且難以復制;這些獨特的資源與能力是企業持久競爭優勢的源泉。
資源論的基本思想是把企業看成是資源的集合體將目標集中在資源的特性和戰略要素市場上,並以此來解釋企業的可持續的優勢和相互間的差異。
只有在資源符合VRIN Framework 時, 才可以做為競爭優勢的基礎。
VRIN的含義是。
Valuable,即有價值的資源,它是公司構想和執行企業戰略、提高效率和效能的基礎。 Rare,即稀缺的資源,資源即便再有價值,一旦為大部分公司所擁有,它也不能帶來競爭優勢或者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Imperfectly Imitable,即無法仿製的資源,一般需同時具備以下三點特徵: 歷史條件獨特、起因模糊,以及具有社會復雜性。 Non-Substitutable,即難以替代的資源,不能夠存在一種即可復制又不稀缺的替代品。
D. 什麼是企業資源理論該理論和波特五力模型
摘要 企業資源論亦譯「企業資源基礎理論」、「企業資源觀」。強調從企業資源角度定義企業和分析企業競爭優勢和盈利狀況的理論。
E. 什麼是企業資源理論該理論和波特五力模型以及swot分析有什麼關系
摘要 您好
F. 企業資源包含哪六個方面相互間的關系怎樣
1984年沃納菲爾特(Wernerfelt)的 「企業的資源基礎論」的發表意味著資源基礎論的誕生。
資源論的假設是:企業具有不同的有形和無形的資源,這些資源可轉變成獨特的能力;資源在企業間是不可流動的且難以復制;這些獨特的資源與能力是企業持久競爭優勢的源泉。
資源論的基本思想是把企業看成是資源的集合體將目標集中在資源的特性和戰略要素市場上,並以此來解釋企業的可持續的優勢和相互間的差異。
資源基礎理論的主要內容
資源基礎理論為,企業是各種資源的集合體。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企業擁有的資源各不相同,具有異質性,這種異質性決定了企業競爭力的差異。概括地講,資源基礎理論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的內容:
1、企業競爭優勢的源:特殊的異質資源
資源基礎論認為,各種資源具有多種用途,其中又以貨幣資金為最。企業的經營決策就是指定各種資源的特定用途,且決策一旦實施就不可還原。因此,在任何一個時點上,企業都會擁有基於先前資源配置基礎上進行決策後帶來的資源儲備,這種資源儲備將限制、影響企業下一步的決策,即資源的開發過程傾向於降低企業靈活性。例如,擁有1億元貨幣金的企業幾乎可能涉足任何產業,但它一旦將這1億元資金用來購買了化工設備及化工原料,它就只可能從事特定的化工生產。盡管如此,企業仍然熱衷於資源的開發利用,因為資源的開發增加了資源的專用性,有可能提高產出效率及資源的價值。如果決策得當,上面那家只能從事化工生產的企業也許會從化工生產中賺回2個億。
2、競爭優勢的持續性:資源的不可模仿性
企業競爭優勢根源於企業的特殊資源,這種特殊資源能夠給企業帶來經濟租金。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沒有獲得經濟租金的企業肯定會模仿優勢企業,其結果則是企業趨同,租金消散。因此,企業競爭優勢及經濟租金的存在說明優勢企業的特殊資源肯定能被其他企業模仿。資源基礎理論的研究者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廣泛的探討,他們認為至少有3大因素阻礙了企業之間的互相模仿:
(1)因果關系含糊。企業面臨的環境變化具有不確定性,企業的日常活動具有高度的復雜性,而企業的租金是企業所有活動的綜合結果,即使是專業的研究人員也很難說出各項活動與企業租金的關系,劣勢企業更是不知該模仿什麼,不該模仿什麼。並且,劣勢企業對優勢企業的觀察是有成本的,劣勢企業觀察得越全面、越仔細,觀察成本就越高,劣勢企業即使能夠通過模仿獲得少量租金,也可能被觀察成本所抵消。
(2)路徑依賴性。企業可能因為遠見或者偶然擁有某種資源,占據某種優勢,但這種資源或優勢的價值在事前或當時並不被大家所認識,也沒有人去模仿。後來環境發生變化,形勢日漸明朗,資源或優勢的價值日漸顯露出來,成為企業追逐的對象。然而,由於時過境遷,其他企業再也不可能獲得那種資源或優勢,或者再也不可能以那麼低的成本獲得那種資源或優勢,擁有那種資源或優勢的企業則可穩定地獲得租金。
(3)模仿成本。企業的模仿行為存在成本,模仿成本主要包括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如果企業的模仿行為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在這段時間內完全可能因為環境的變化而使優勢資源喪失價值,使企業的模仿行為毫無意義。在這樣一種威懾下,很多企業選擇放棄模仿。即使模仿時間較短,優勢資源不會喪失價值,企業的模仿行為也會耗費大量的資金,且資金的消耗量具有不確定性,如果模仿行為帶來的收益不足於補償成本,企業也不會選擇模仿行為。
3、特殊資源的獲取與管理
資源基礎理論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指明了方向,即培育、獲取能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特殊資源。由於資源基礎理論還處於發展之中,企業決策總是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和復雜性,資源基礎理論不可能給企業提供一套獲取特殊資源的具體操作方法 ,僅能提供一些方向性的建議。具體來說,企業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發展企業獨特的優勢資源。
(1)組織學習 。資源基礎理論的研究人員幾乎毫不例外地把企業特殊的資源指向了企業的知識和能力,而獲取知識和能力的基本途徑是學習。由於企業的知識和能力不是每一個員工知識和能力的簡單加總,而是員工知識和能力的有機結合,通過有組織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個人的知識和能力,而且可以促進個人知識和能力向組織的知識和能力轉化,使知識和能力聚焦,產生更大的合力。
(2)知識管理。知識只有被特定工作崗位上的人掌握才能發揮相應的作用,企業的知識最終只有通過員工的活動才能體現出來。企業在經營活動中需要不斷地從外界吸收知識,需要不斷地對員工創造的知識進行加工整理,需要將特定的知識傳遞給特定工作崗位的人,企業處置知識的效率和速度將 影響企業的競爭優勢。因此,企業對知識微觀活動過程進行管理,有助於企業獲取特殊的資源,增強競爭優勢。
(3)建立外部網路。對於弱勢企業來說,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發展他們需要的全部知識和能力是一件花費大、效果差的事情,通過建立戰略聯盟、知識聯盟來學習優勢企業的知識和技能則要便捷得多。來自不同公司的員工在一起工作、學習還可激發員工的創造力,促進知識的創造和能力的培養。
資源基礎理論的缺陷
資源基礎理論同樣存在著必然的缺陷。
首先,過分強調企業內部而對企業外部重視不夠,因而由此產生的企業戰略不能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
其次,對企業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模仿資源的確定過於模糊,操作起來非常困難,而且這種戰略資源也極容易被其它企業所模仿。
影響創業企業成長的關鍵因素主要有:企業家精神與創新 產業文化與願景、企業戰略管理、資源獲取、經營管理模式、風險管理與控制等六個方面,下面就這六大因素分別加以說明
1、企業家精神與創新:企業家是管理並運作一個企業的最高層的管理人員,是決定企業成長的關鍵力量,是企業的精神領袖,優秀的企業家是一種稀缺資源,他們在經營中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優秀品格,如強烈的進去心、較強的內控能力、善於把握機會、敢於冒險、富於創新、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
2、企業文化與願景:企業文化可以看成是一種規范和管理員工態度的行為的控制系統。它指的是控制個人與群體相互作用與影響方式的價值觀、規范、行為標准和共同願景的總和,為組織目標的實現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企業文化作為一個控制系統,不同於通過外部強制發揮作用的控制系統。首先,它使控制在不能使用產出與行為控制的場合成為可能;其次,當一系列強大而有內聚力的企業價值觀和規范發生作用時,員工能從組織的長期利益出發來決策和行為,這成為一個企業健康成長的基礎。企業的共同願景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包括:願景、價值觀、使命、目標。創造一個強有力的企業文化能為創業企業的快速成長奠定基礎。
3企業戰略管理:企業的成長是在復雜的的動態環境中實現的,成功的戰略管理是企業應對這以環境的前提,對未來的環境變化做出准確的預測和應對的策略准備,根據環境於企業資源的變化情況對企業進行定位,充分利用環境變動所帶來的機會,規避環境的威脅是戰略管理的主要目的。企業的戰略管理是要為企業確定一個合理的發展方向。
4資源獲取能力:企業是一個資源的集合體,企業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資源的獲取與積累的過程,沒有足夠的資源,企業就不可能沿著既定的方向發展。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資源已經有巨大的拓展,人、財、物是企業的基本資源,其他的利益相關者、知識、信息等企業的無形資產、各種市場與關系網路甚至競爭對手都是企業的資源。在企業成長過程中,努力獲取資源,善於整合和平衡利用資源,並使資源轉化為企業的能力是企業高速成長的關鍵。
5企業經營管理模式:企業戰略規定了企業的發展方向,高效的經營模式能有效地協調企業的各類資源,保證企業在市場上的有效運作,有時獨特的經營模式往往成為企業獨特競爭優勢的來源,如格蘭士的規模化、低成本經營模式,阿里巴巴的B2B商務平台的經營模式,小肥羊的連鎖模式等都是其快速成長的重要原因。
6風險管理與控制:企業環境的動態性與復雜性決定了企業成長過程是一個充滿風險的過程,各種風險是企業走向失敗的根源。在創業初期,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是產品、市場、和資金的不確定性。在企業高速成長過程,戰略定位、資源獲取,市場競爭、宏觀環境的變化都可能給企業帶來風險。為了實現企業的健康成長,必須對企業的成長過程的各種風險進行系統的識別與評估,對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對風險的管理與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成長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