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幼兒園利用社區的什麼資源
擴展閱讀
為什麼運輸成本卻變高 2025-05-24 10:35:43
代購哪個產品最好用 2025-05-24 10:30:04

幼兒園利用社區的什麼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7-18 00:10:55

❶ 幼兒園教育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措施有哪些

1、全面利用社區資源。 社區的教育資源分有形和無形兩種,有形的教育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組織等;無形的教育資源包括社區意識、社區歸屬感、良好的社區氛圍、社區互助的倫理規范等。還有人把社區教育資源分為三大類:自然物質資源、社會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社區的自然物質資源是指社區中的山川河流、動植物等,自然存在於家庭的生活環境中,構成家庭存在的自然背景;社區的社會物質資源包括社區的物質設施與服務機構,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包括農貿市場、樓房、街道、建築工地、超市、醫院、銀行、圖書館、少年宮、敬老院等這些是與家庭經常發生聯系的社會機構或社會設施,構成幼兒成長的社會物質背景;社區中的人力資源是指具有某種專業知識、技能的個人或組織,能為幼兒傳授或提供某一種專業技能知識。家長應通盤考慮,充分、合理地運用社區資源,把社區中的普通事物轉化為幼兒學習內容、學習材料或學習環境對幼兒進行教育。 2、整和社區資源的優勢。 社區教育是一個大的教育系統,其中既包括正規教育機構,也包括非正規的教育機構(如社區圖書館、文化館以及其他的教育基地等)和非正式教育機構,家長在利用開發社區教育資源時,要主動與掌握優勢資源的單位進行聯系,以增強家庭教育的效果。比如,現在許多大城市的社區都建有社區圖書館,並根據少兒好動、興趣轉移快等特點,專門為兒童設置了陳列趣味性較高、安全性比較好的少兒閱覽室,家長可以在休息日帶幼兒來閱讀,開拓幼兒的視野,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使孩子初步掌握利用圖書館的能力,為孩子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充分體現社區資源的特色。 不同的社區在教育資源上有不同的特色,在城市中心的社區往往有更多的商場、超市、展覽館、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財產,而居住在郊區的家庭,則可以更多地接近接近農村,讓孩子了解自然風光等。 在開發社區教育資源上,家長要從社區的實際出發,依靠社區,因地制宜地運用社區資源,發揮有利因素,轉化不利因素,讓社區資源充分發揮作用,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❷ 簡述幼兒園對社區資源進行開發利用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開發和利用社區資源在幼兒園教育中逐漸凸顯出重大的意義。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然而在實踐中,部分幼兒園還沒有認識到利用社區資源的重要性。

❸ 幼兒園有哪些可利用資源

幼兒園開發利用社會資源,可以通過參與各種比賽活動,或者可以利用幼兒的家長,開展一些有利於幼兒身心健康的活動,多去外面拓展能夠讓幼兒身心都得到發展。還有家長資源、自然資源以及教育資源等。

❹ 談談幼兒園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你怎麼看呢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在總則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我們認真學習《綱要》的精神後,進一步清醒地認識到,幼兒教育不等於幼兒園教育,幼教實踐工作者必須樹立大教育觀,更新教育資源觀,讓教育跨越幼兒園的圍牆。我園本著發掘、拓展、整合的原則,努力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融入大社會

教育要培養造就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就必須走向社會,融入社會。近年來,我園充分利用社區中的人力、物質環境等教育資源,來拓展幼兒學習的空間。

❺ 幼兒園在社區教育中怎樣有效利用社區資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81年就指出,幼兒教育必須從學校這個封閉的范圍中解放出來,擴展到家庭與社區,這一精神現已成為世界幼兒教育共同發展的方向。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學前教育的政策與法規,明確指出了幼兒園必須與家庭、社區相互配合,以提高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有效性。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可見,充分開發和利用社區教育資源,已經成為當前幼兒教育改革的熱點。我園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幼兒園,是一所開放式的幼兒園,小區9608平方米的綠地是孩子們活動玩耍的樂園,綠蔭下、花草旁是孩子們探索自然世界的空間。幼兒園、家庭與社區作為幼兒生活和發展的三大基本空間,我們應該讓幼兒融入到社區這個大環境中去,與社區中的人和物充分接觸。因此,我園開展了幼兒園對社區教育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拓寬了學前教育的空間和內容,使幼兒園、家庭、社區形成教育合力,促進了幼兒的發展。 一、利用社區人力資源 開展家長助教活動 社區人力資源是社區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包含社區內的居民和各種職業的人群以及這些人群為社區創造出的特殊的文化氛圍。我園位於銅鑼灣社區的中心位置,我們充分利用社區的人力資源,逐步建立了一支由工人、醫生、工程師、大學教授等各行各業人士組成的志願者隊伍,其中有的是社區居民,有的是幼兒家長,也有很多來自於社會團體、企業機關。我們根據志願者們的職業和特長,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把他們請到幼兒園的活動中,讓他們參與幼兒園的課程審議,開展家長助教活動。如,琦琦的媽媽是口腔醫生,我們請她到園里來為孩子們檢查牙齒,給孩子們講解牙齒的結構、如何保護牙齒,讓幼兒明白保護牙齒的重要性。軒軒的爸爸是建築設計師,我們請他來為孩子講解各國的特色建築,軒軒爸爸還帶來了很多照片,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看到孩子們如此興奮,之後隨機生成了「我心目中的各國建築」美術活動。志願者隊伍中有一位擅長書法的老人,孩子們都親切地叫他「孫爺爺」,每周四下午孩子們提著小桶,拿著自製的毛筆來到小區空地上和孫爺爺學習「大地書法」。「大地書法」不僅能幫助孩子認字、識字,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而且增強了孩子對漢字的興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家長助教活動增強了幼兒園和家庭、社區的聯系,調動了家長參與幼兒園課程教學的積極性,豐富了幼兒園課程內容,開闊了幼兒的視野。 二、挖掘社區特色資源 開展主題探究活動 社區作為幼兒生活的主要環境,與幼兒的成長息息相關,它以一定的物質或精神的形態完整地呈現在幼兒面前並以一定的方式作用於幼兒。我園坐落在南開區的經濟、文化中心,與大胡同、新世界百貨、遠東百貨相鄰,與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鼓樓相鄰,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也是我們開發和利用的重點。在我們舉辦的一次攝影大賽中,一張鼓樓的照片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有的說我也去過,有的說起了在鼓樓的所見所聞,從我園到鼓樓步行僅需一刻鍾,於是我們組織孩子們到鼓樓參觀,回來進行了「我與鼓樓」的主題活動。主題活動包括:「鼓樓變遷」的語言活動,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搜集相關資料,有圖片的有文字的,在講述鼓樓的歷史變遷中,讓孩子理解鼓樓文化;「我看到的鼓樓」繪畫活動,孩子們把他們看到的,感興趣的景觀通過畫面表現出來,充滿了童趣和兒童的智慧。老師們發現幼兒對「泥人張」特別感興趣,組織了一系列的泥工活動,孩子們也捏出了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泥人。鼓樓的燈籠也特別吸引孩子們,我們組織了「創意燈籠製作大賽」,讓家長和孩子一起用各種材料製作燈籠,有用廢舊紙盒做的,有的用一次性水杯做的,有的用飲料瓶做的,每盞燈籠都富有創意。我們把這些燈籠懸掛在走廊里,既美化了幼兒園環境也體現了家園合作的辦園特色。 三、利用社區自然環境 開展特色體育活動 自然是最好的教科書,自然環境中的一切都是教學的最佳材料,這是自然主義者提出的觀點,因此教育不能僅局限在學校、教室,應該走向自然,走向社區,走向社會。我園所在的社區自然環境優美,有較大的活動場地,有天然的綠色草坪,有齊全的體育活動設施,我們充分利用社區中的自然環境,開展特色體育活動。在練習走的動作時我們利用草地、水泥地、石階、路沿等不同場地設計不同的活動,如「穿樹林」、「走彎彎路」、「小小偵察兵」等,通過開展這些豐富有趣的活動,提高了幼兒聽口令——反應的能力,訓練了幼兒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在指定范圍內散走、一個跟著一個走、繞過小障礙物走、推著小物體走、在平衡板上走、倒退走步等不同走的動作。我們利用草坪上的木樁設計了「小兔拔蘿卜」的體育活動,不僅練習了幼兒間隔連續跳的動作,而且鞏固了幼兒的數數能力。幼兒在大自然中自由地活動身體,輕松地鍛煉身體,大膽地嘗試各種玩法,培養了幼兒的創造力。 四、利用社區自然環境 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幼兒的學習與周圍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象緊密相連,他們通過聽、看、觸、摸、嘗、聞等各種感官直接感知周圍世界。讓幼兒與大自然對話,與物質環境、材料相互作用是幼兒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而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要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讓幼兒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身邊。孩子們經常在園外的綠地上活動,通過孩子們的發現可以生成很多科學活動。在一次活動中,地上的螞蟻吸引了虞鑫小朋友,他聚精會神地觀察了好大一會,其他小朋友也過來觀察,顯然螞蟻的活動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於是生成了「螞蟻王國」的科學活動。這個活動從認識螞蟻到螞蟻社會,持續了一個月的時間,孩子們仍然興趣不減,仍舊有時間就到草地上觀察螞蟻。綠地上有很多小樹,孩子們每天都和花草樹木在一起,每天都有機會關愛它們,於是各種各樣的愛綠、護綠很多應運而生。在「我和小樹共成長」「我是護綠小使者」等活動中,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了定期給小樹澆水、除草。在植樹節和世界森林日,孩子們給花草掛上了自製的護牌。秋天落葉紛紛,我們和家庭、社區一起清掃落葉,並舉行「樹葉變變變」活動,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搜集各種形狀的落葉,一起把它們製作成樹葉粘貼畫。這樣的活動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鍛煉孩子們的動腦、動手能力,增強他們的合作精神和環保意識。

❻ 幼兒教師應該具備怎樣利用家庭社區資源的能力

利用家長工作的便利,使家長協助幼兒園做好教育幼兒的工作。教師幾乎每天都會與家長們進行各種形式的、不同程度的溝通。只有更好地發揮家長的協助作用,才能使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協調一致。教師可以利用「家長園地」介紹班級的活動主題、月目標、周計劃等,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的內容;利用班級博客記錄幼兒的活動進程,上傳幼兒活動的剪影;利用飛信平台與家長及時有效地溝通,以便家長及時配合幼兒園及班級的各項工作。
◆招募家長志願者參與幼兒園和班級的活動。運動會、新年聯歡會、慶「六一」演出,全園開放日活動、募捐、義賣等活動都需要家長們協助幼兒園和教師開展活動。有的家長可以協助幼兒園做好安全工作,有的家長可以表演節目,有的家長可以為幼兒園工作獻計獻策,還有的家長可以當裁判員、計數員……家長的參與不僅能讓活動更加順利地開展,還可以讓家長體驗到教師組織各種活動時的艱辛,增進教師與家長之間的理解和溝通。
◆家長間育兒經驗的交流溝通。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他們在接送孩子的時候都會不停地聊著各種育兒的話題。作為教師,我們要善於搭建家長之間的育兒經驗交流平台。比如針對一些孩子早晨不愛起床、不吃胡蘿卜、、不愛叫人等問題,教師可以誠邀其他家長把自己在教育實踐中的好方法、好點子與這類孩子的家長交流分享,拓寬家長們在教育過程中的思路,鼓勵家長們糾正自己錯誤的教育方式、嘗試新的教育策略。
◆家庭中玩具、圖書等材料的共享。現在的孩子很幸福,家裡的圖書、玩具多得數不勝數,而且很多玩具都還沒怎麼玩,就被孩子三下兩下搞壞了。自從班上開展了玩具、圖書共享活動之後,孩子們知道了自己的玩具或者圖書不僅要好玩、好看,還要完好無損,這樣其他小朋友才願意跟自己交換分享。而且當他們把自己的玩具交給其他小朋友時,還會學著爸爸、媽媽的口吻說:「你輕點兒玩,別給我弄壞了。」通過分享活動,孩子們不僅變得更愛交流了,還學會了愛護自己和他人的物品。

❼ 結合實例談談幼兒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問題提出 幼兒教育資源是直接或間接影響幼兒教育,有利於實現幼兒教育目標,促進幼兒發展的各種因素。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但是筆者在幼兒園的見習中,認真觀察有關幼兒園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方面之後發現了,以下幾個問題: 1、利用的最多的是幼兒園園內、社區、節日文化的教育資源 2、自然資源、歷史名勝資源、民間藝術資源已經有納入到幼兒園課程資源建設中並做了不少實踐與嘗試,但在具體的資源開發和利用方面仍處於探索階段,而且普遍存在諸如開發與利用園外資源流於形式,資源開發不夠全面與比較零散,缺乏科學的整合模式等問題。本文就針對如何有效地把以上幾種源整合到現有的幼兒園課程資源之中,為更好的促進幼兒的發展做一探討。 二、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在當前的幼兒教育中,老師從安全的角度出發,在組織幼兒的活動時,很少將幼兒帶出幼兒園的大門,讓幼兒走進大自然中、體驗自然、親近自然。因此,幼兒很難在大自然中獲得有意的生活經驗。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要擴大兒童眼界,豐富兒童,要指導兒童向大自然、大社會取教在這廣闊里,有著內容極其豐富、生動形象、富有生命力的活,這對於兒童認識自然、了社會具有無法替代的用。」 可見,大自然為教育提供了廣闊的資源。我國的幼兒教育家陶行知主張:「生活教育即以社會為學校,自然教室的范圍,不是在房子里,而是在天地間。 確實,大自然為兒童提供了認識世界的環境,是他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生命源泉。 (一)帶領幼兒走進自然,認識自然、體驗自然、親近自然並融人自然 1、從根據季節的變化充分挖掘這一自然資源。 如在泉州,春天可以帶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尋找春天,觀賞森林公園五彩繽紛的桃花、泉州的市花「刺桐花」等等有代表性的花卉或只植物讓孩子們感受春天的氣息、春天的黯然生機。夏天,可以帶孩子們到東湖公園、或是西湖觀賞亭亭玉立的荷花或是在綠蔭地下暢想、講故事、聽故事。同時泉州也是一個沿海城市,教師還可以帶領孩子們到海邊、築沙堡、玩泥巴、撿貝殼石子、看海浪漁船。秋天,天高雲淡,是收獲的季節,也是色彩最豐富的時候,看漫天飛舞的各色樹葉,聽一地金黃的落葉踩在腳下的沙沙聲,還可以帶孩子們到果園參觀,到田間秋收,感受秋天的沉甸甸、喜洋洋。冬天,雪花翩翩飛舞,大地銀裝素裹,可以讓孩子們到戶外堆雪人、打雪仗。體驗下雪的快樂。 2、利用自然中的天然材料 自然界中的草一木、一土一石都可以成為激發兒童創作靈感的有用材料,一片葉子,一根樹枝,一把細沙,一顆石子,是兒認識、探索世界的憑借,也是他們進行操作和創造的絕材料。不同的天然材料具有不同屬性、質感,以及不同肌理效果。能給兒童帶來不同啟示。我們可以和孩子一收集周圍環境中的天然材料:石頭、樹葉、貝殼、蔬菜瓜果……讓孩子動手動腦進行操作、創造。如,秋天的樹葉,在語言活動中,是兒童發揮想像力創故事、兒歌的素材。在科學活動中,樹葉可以用來排序分類、比較。各種各樣的樹葉,在美工活動中可以作為種圖案的創作材料,製作出形象生動的圖案。同樣,石頭種子、貝殼等都是孩子們探索、創作活動的材料。兒童操作天然材料的過程中,了解了不同物質的特性,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體驗到了創作的樂趣。 二)在自然角和種植區中創設富有自然氣息教育環境 首先,在幼兒園中種植各種植物,供幼兒觀察、認識、游戲。這些植物應該是發芽周期短、生長迅速、變化顯著的花卉、樹木,這樣有利於兒童感受到季節的變化。其次,開辟種植園,讓兒童參加種植蔬菜、瓜果,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此外,還應在幼兒園飼養一些小動物,如小蝌蚪、小金魚、烏龜,供幼兒觀察、探究。 三、歷史名勝資源開發與利用 在幼兒園的見習中,幼兒園因為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影響,在對歷史名勝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不是很多,而這些歷史名勝生動形象,是幼兒教育不可多得的寶貴的豐富資源。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講過:「幼稚園的程可以用自然、社會為中心」,「兒童的環境不外兩種:一種是自然的環境;一種是社會的環境。自然的環境就是各種動植物的現象。社會的環境就人、家庭、集社、市廛 等類的交往。」歷史名勝多歷史、自然、人文、社交等綜合特點,充分利用史名勝的這一綜合特點對於幼兒的德育、智力、育、體育的開發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結合當地特有的歷史名勝來開發教育資源 如,泉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城市、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因而泉州擁有豐富的歷史名勝資源。如,開元寺、關帝廟、天後宮、東西塔、閩台緣博物館、鄭和下西洋的雕塑等等都是歷史文物建築。還有泉州著名的山川如,清源山、大坪山等都是幼兒園很好的教育資源。這些教育資源在幼兒教育中的功能,首先他具有節約教育成本的功能。其次有實物展示的功能和美學教育的功能。最後有文明社交教育和鍛煉幼兒體能技術的功能[]。因而幼兒的德育、智力、育、體育的開發都是大有裨益的。 我們知道幼兒的思維是直觀形象的,幼兒對事物的認識是直接體驗的。 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幼兒參觀、體驗這些歷史名勝建築,老師可以靜心策劃一些歷史故事,講述給孩子們聽,也可以作為孩子們的導游,向孩子們進行介紹文物建築、名人的故事。這樣孩子不僅有情感上的體驗、還有知識上的收獲。 (二)利用歷史名勝資源進行幼兒教育是需要的問題 組織幼兒去歷史名勝開展實踐教學活動,雖然是一個非常有益的事,但也是一項非常細致、復雜的工作。一是由於歷史名勝大多是旅遊勝地,風光雖好但地形復雜,稍不留神就會發生危險;二是歷史名勝遊客眾多,人員成份復雜,組織不好容易發生幼兒走失情況;三是歷史名勝大多是文物保護重地和自然保護區,兒年齡小,控能力差,管不好容易發生在文物古跡上亂塗亂畫,在自然園林中遊玩時,生摘花、折草的現象。為此,組幼兒去歷史名勝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時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實踐教學前老師要對每次幼兒行走的路線進行精心的設計。確定出每個教學重點區域和重點引導幼兒實踐科目的內容、時間和目標。盡可能得做到「幼兒在無意中學」,「我在有意中教」。 2、每次實踐教學時最好有保健醫生與同行。帶遊玩,證幼兒的安全。 3、在遊人較多的地方組織幼兒活動時,盡能地組織幼兒手拉手排成路縱隊行走,以防止幼兒走失。 4、每次實踐教學前都要事先找好廁所的位置,幼兒需上廁所時一定要有一名老師引導、跟隨。不能讓幼兒亂拉亂尿,又不能讓幼兒在解手時發意外。 5、要注意利用社會實踐培養幼兒的社會意識公共道德意識。教育幼 四、民間藝術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民間藝術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它包括的內容十分豐富,有民間文學、民間音樂和民間美術等。民間藝術能培養幼兒敏銳的感知能力、豐富的想像力、透徹的理解力,能帶給他們以真的啟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 因而民間藝術資源對於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當前有很多幼兒園已經意識到民間藝術對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價值和重要意義,開展了幼兒民間藝術教育,努力創設民間藝術教育的環境,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依據民間藝術教育的目標、內容,充分挖掘、精心創設與民間藝術教育相適應的環境資源。例如幼兒園的藝術教育活動中,試圖探索如何使幼兒對戲劇、工藝、腰鼓、木偶剪紙、染紙、中國結、泥

❽ 簡述社區在幼兒園教育中有什麼作用

社區可以在幼兒園教育中起到提供社會資源的作用、為更多幼兒提供受教育機會;
其次,社區可以讓幼兒園從封閉走向開放,注重家庭教育、機構教育與社區中多種教育。社區可以擴大幼兒園教育的社會職能。
幼兒園周圍的社區是幼兒十分熟悉的地方。社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在幼兒的成長中,特別是精神的成長中有著特殊的意義。



因此,幼兒園教育要擴展到社區的大背景下進行,充分利用社會環境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革命歷史文物、遺跡等,不僅擴大教育的空間,更是教育內容的豐富和深化。

❾ 幼兒園可利用的社區資源有哪些

兒園在利用地理環境的時候,要考慮社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勢和氣候特徵等因素。 在沿海地區,教師可選擇一天的不同時間,帶領幼兒去觀看海浪的變化,在海邊玩沙戲水;在丘陵地區,教師可利用當地的小山丘,開展各種體育游戲活動, 如組織幼兒進行奔跑、爬山比賽;在四季分明的地區,教師可隨著季節的更替,適時帶領幼兒到社區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指導幼兒用自己的眼睛發現,季節對人的行為有什麼影響,——如在夏天,人們往往喜歡在太陽照射不到的樹陰下行走;而在冬天,人們則比較喜歡在陽光充足的地方行走。
2.幼兒園在利用資源環境的時候,應考慮社區的水資源、土地和礦物等因素。如果附近有水廠,教師可組織幼兒去參觀,使幼兒認識到水的來源、凈化、輸送、飲用的全過程及污水處理問題等,體會到水的來之不易,萌發,節約用水,的意識;如果附近有森林,教師可組織幼兒去觀賞,摸一摸、抱一抱自己喜歡的樹木,和樹木比一比身高,為樹木畫一張像,和樹木一起照張相,促使幼兒深刻領會人與自然的關系。
3.幼兒園在利用人工環境的時候,需考慮交通通訊網、建築群、各種設施、廣場等因素。 教師可結合七月一日,國際建築日,,虛心向社區的建築師討教,了解建築物的類型,並在實地考察的過程中,和家長、幼兒一起嘗試著對各種建築物進行分類,看看它們主要是屬於歐洲型(如有大廣場、大教堂)的、美國型(如有摩天大樓、商業樓)的,還是亞洲型(如有宮殿、宅院)的、中東型(如有伊斯蘭教大清真寺、集市、商場)的,或是蘇聯型(如有宏大的廣場、公寓式的住宅)的。
現在我國許多城市的社區廣場都由雕塑、草坪和噴泉等組成,教師應注意發揮,社區客廳,的獨特作用,有意識地帶領幼兒到廣場去觀賞、觸摸和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