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水資源短缺可分為哪4種類型
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發布了一個報告,稱全球正面臨「水破產」危機,今後20年內人類爭奪水資源的競賽將愈演愈烈。水有可能會比石油還昂貴。人們在對「電荒」、「油荒」、 「氣荒」逐漸習以為常的同時,「水荒」也在不經意間也來了。針對我國水資源狀況以及存在問題,鄭州輕工業學院劉東亮教授(知名微博博友:節水劉大哥)接受中國水網采訪時認為,政府管理缺失、節水意識淡漠、水價不合理等是造成水資我國水資源極度缺乏的主要原因。
管理制度的缺失
由於節水、治污不但沒有多少眼前的經濟效益,還需要大量的投入資金,績效也不明顯,人們自然就沒有積極性。管理部門多在爭管水的權利,沒努力採取措施去對保護水資源,而是極盡所能地利用水為部門索取利益,爭取福利。
工業企業、城市生活污水很多不經治理就直接排走,造成地表和部分地下水體的嚴重污染;地下水超采造成華北6萬多平方公里的沉降等,是政府只顧眼前利益和監管的缺失。同時又不惜成本、不惜代價進行調水,受水城市在享受調水紅利的同時,環境生態也在付出沉重的代價。
另一方面,由於國家應沒有建立完善的節水環保科技新產品的宣傳、推廣、補貼的政策機制。節水產品象節能燈一樣由於較高的成本處於市場競爭的劣勢,節水技術沒有得到廣泛推廣。
水浪費嚴重 節水意識淡漠
在當今這個追求錢權名的時代,奢侈消費和粗獷生產的方式,很少有人把不值錢的水當回事。管理部門為了利益爭管水的權利,並沒從保護水資源去努力。水危機的背後是人的危機。
劉東亮指出,中國是個缺水大國,水資源並不豐富,但在工業、農業以及城市居民生活領域,用水浪費驚人,供求問題十分突出。
農業灌溉技術落後。工業,重復利用率不到發達國家的1/3。城市,浪費嚴重、污水回用率低。我國早在1999年首次超過工業污水排放量,佔到全國污水排放總量的52.9%,生活污水已成為污水的主要來源。中國一年洗衣污水量就將近22億噸,相當於34個十三陵水庫,76個昆明湖。僅北京市2005年廢水排放為10.10億噸,其中生活污水就達到8.82億噸,占總排污的近90%。
水價嚴重不合理
我國目前城市自來水水價嚴重偏低,政府實行虧損補貼。我國目前水費支出只佔家庭收入的0.9%,與世界平均占家庭收入3%的水平相差較大,基本還是福利用水。在我國,1升瓶裝水=1噸自來水的價格,嚴重扭曲的水價實際上鼓勵了對水資源的高消費。
另外,我國水價組成也很不合理。水資源的價格=佔用生態水而損失的生態與環境價值(植被恢復、地面塌陷、河流污染等)+ 節水成本(集中處理後的水回用、節水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補貼等)+ 治污成本 + 水廠生產成本(生產輸送、水質提升等)等方面,而不僅僅是水廠的生產和治污成本,應有更多的生態環境破壞治理等方面的成本。但目前的水價組成不能真實體現水資源的開發、治污、生態的良性運行,節水治污很難真正實施。
同時,人們對本應該正常的水價調整反應過大,過高的房價透支了他們的未來,以致水價改革姍姍來遲。
在水價問題上,用水機制不改,水價嚴重扭曲,伴生的是水資源的短缺、污染和浪費,最後整個社會為水付出巨大的代價。
城市中水回用的缺失
城市集中運行的中水設施一次性投資太高,遠高於目前水價的自來水供水投資。由於前期投資較大,開發商沒有積極性,這已成為制約中水回用發展最重要的因素。目前僅在北京等極少數大城市的部分新建小區安裝,且正常運行的又不到20%。城市裡,洗浴中心、高爾夫、滑雪場在奢侈用水,洗車、澆花、景觀、沖馬桶等也用自來水,水的奢侈使用和低利用率更加劇了水資源的緊缺。
基於以上分析,劉東亮在為我國水危機深感傷痛的同時,也對未來的節水發展空間充滿了期望。
Ⅱ 環境問題有哪些類型
環境問題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自然因素的破壞和污染等原因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動,地震、風暴、海嘯等產生的自然災害,因環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質產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類是人為因素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破壞。在人類生產、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各種污染物(或污染因素)進入環境,超過了環境容量的容許極限,使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
人類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時,超越了環境自身的承載能力,使生態環境質量惡化,有時候會出現自然資源枯竭的現象,這些都可以歸結為人為造成的環境問題。
產生發展
1、人類社會早期的環境問題:因亂采、亂捕破壞人類聚居的局部地區的生物資源而引起生活資料缺乏甚至飢荒,或者因為用火不慎而燒毀大片森林和草地,迫使人們遷移以謀生存。
2、以農業為主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環境問題:是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各種手工業作坊和居民拋棄生活垃圾,曾出現環境污染。
Ⅲ 我國面臨的水資源短缺類型包括
資源性缺水和水質性缺水。
資源型缺水主要是由於水資源分布的地域性差異性導致的局部區域水源分布較少而引起的缺水。水質性缺水則是由於區域內水資源的物理形態或水質惡化導致水資源無法利用引起的缺水,水質性缺水往往發生在豐水區。
水資源的稀缺是一種水資源匱乏的現象,因為地球上水的總量一定,飲用淡水的總量則更少,隨著利用和不合理浪費越來越劇烈,水資源缺乏問題日益明顯。
Ⅳ 最近做地理題,講到西北地區的環境問題,我寫了水資源短缺,老師說這不算人為環境問題,不知道給不給分
按你老師的說法,4分左右
其實也不能說不是人為,問問你老師知不知道羅布泊,再問問他那是不是人為的。
西北地區的缺水是因為離海洋遠,濕潤氣流無法到達所以氣候乾燥,這是一個大的前提。
所以西北的缺水,自然為主,人為為副吧。
要看你這道題問的側重點在哪裡了,你沒有講,只能按你老師的話來揣測,所以個人感覺4分左右
Ⅳ 水資源短缺是生態環境問題嗎
A、水資源短缺和臭氧層破壞屬於全球生態環境問題,A錯誤;
B、酸雨、土地荒漠化屬於全球生態環境問題,B錯誤;
C、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屬於生態系統的功能,不是全球生態環境問題,C正確;
D、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樣性銳減屬於全球生態環境問題,D錯誤.
故選:C.
Ⅵ 水資源短缺,是人為造成的,還是自然形成的
水資源短缺按缺水性質分為兩類:1是資源性短缺,就是真正的缺水;這個多是由於自然原因造成的,如水資源空間和季節分配不均,距離海洋的遠近造成降水不足,也有認為原因造成的 如由於人類的過渡開發水資源造成短缺,或者是經濟的發展需水量增加 或者是人類破壞環境造成氣候變干 2就是水質性短缺。這個就和人為因素就有很大的關系 主要是人類排放污染物造成水資源受到污染 水質變化,能用於生產生活的水資源減少了 就不足了 就形成了水質型缺水
Ⅶ 水資源短缺屬於生態環境問題嗎
是很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將危及人類的生存
Ⅷ 生態問題包括哪些
生態問題主要有:
1、水土流失嚴重
2、土地荒漠化
3、草場退化
4、森林資源危機
5、水資源短缺
6、生物多樣性減少
另一種方式來講,生態環境問題一般可以分為2類:
(一)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所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由於盲目開墾荒地、濫伐森林、過度放牧、掠奪性捕撈、亂采濫挖、不適當地興修水利工程或不合理灌溉等引起水土流失,草場退化,土壤沙漠化、鹽鹼化、沼澤化,濕地遭到破壞,森林、湖泊面積急劇減少,礦產資源遭到破壞,野生動植物和水生生物資源日益枯竭,生物多樣性減少,旱澇災害頻繁,水體污染,以致流行病蔓延。
(二)城市化和工農業高度發展而引起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污染、雜訊污染、農葯污染等環境污染。
生態環境問題表現比較突出的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資源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等。
拓展資料
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在當前鞏固經濟發展企穩向好的關鍵時期,各地區各部門一定要採取更加強有力的措施,堅持把節能減排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發展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開發潔凈煤、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碳捕捉等技術,加快建築節能步伐,培育以能源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為特徵的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不竭動力。
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是當前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近些年來,世界能源消費劇增,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特別是溫室氣體排放導致日益嚴峻的全球氣候變化,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威脅,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逐步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我國作為能源消費大國,人均資源少、環境容量小,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選擇。
我國對節約能源資源,很早就給予了高度重視,提出應該建立適應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優化能源結構,推進產業升級,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要求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如今,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越來越成為各方面的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