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挖掘資源優勢壯大國有經濟
擴展閱讀
如何計算打包價格 2025-05-29 03:51:35
直播里的鑽石怎麼送人 2025-05-29 03:38:18

如何挖掘資源優勢壯大國有經濟

發布時間: 2022-07-10 00:12:00

1. 湖南省如何利用資源優勢,發展本省經濟

大力發展養殖業,以養殖帶動地方政府收入,農民收入。開發湘西旅遊產業,擴大宣傳,利用湖南廣電媒體優勢拓展全國渠道。把娛樂做到全國第一,發展第三產業,以第三產業為基礎拉動金融意識。以上!

2. 如何依託資源優勢

在各地紛紛積極謀劃和踐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之時,作為湖南省有色金屬管理局的直屬國有控股企業——湖南寶山有色金屬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寶山有色礦業公司」)推出的「五大板塊」項目建設多元發展戰略框架,就是立足行業特色,適應形勢加快發展方式轉換的主攻方向和目標要求。本著「做大主體產業,做好優勢產業、做活循環產業、做優生態產業、做強特色產業」的原則,搞好項目的定位和提升,走專業化、差異化之路,力爭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實現突破。
突出鉛鋅主業,狠抓主體經濟。寶山有色礦業公司是我省株冶、水口山鉛鋅冶煉廠的重要原料供應基地。鉛鋅精礦產品是主導產業。近幾年來,通過危機礦山接替資源風險找礦,在寶山礦區中深部發現了大量的鉛、鋅、銅、鉬、金、銀等資源,經省地質勘探局評估論證,潛在價值達580億元以上,鉛鋅銀礦石量在800萬噸以上。為此,公司決定擴大規模和產能,初期規劃實現年產鉛鋅金屬4萬噸,銅金屬5千噸以上的產能規模。通過鉛鋅提質擴能增加主導產業經濟效益,為寶山有色礦業公司可持續發展打基礎、壯實力、添後勁。
填補銅產業空白,狠抓優勢經濟。湖南是享譽世界的「有色金屬之鄉」,但大品種銅、鋁資源短缺,在發展中產業結構極不平衡,銅、鋁、產業的短板,制約了相關製造產業的發展。寶山有大量的銅資源,在湖南有色產業中獨享銅資源優勢。公司通過立足自身,積極整合湖南省境內乃至省外、境外銅資源,規劃3至5年內建成30萬噸規模銅的探、采、選、冶和深加工及精加工產業,加快資源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填補湖南省和中部省份無銅產業的空白,以此為契機,也為中西部省份的礦業經濟發展提供一種新的產業模式。
尾礦綜合利用,狠抓循環經濟。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調整做出的重大部署。寶山尾礦庫經過40多年的開采,尾礦容量已達500萬立方米,庫中殘存銅、鉬、鉛、鋅、鎢、鉍、錸、金、銀、硫等各種金屬,公司擬定開發計劃,積極開發循環經濟,科技工作者們取樣、檢測、化驗、並與湖南省有色金屬研究院合作開展了《尾礦庫尾礦綜合利用》項目研究,2008年11月份完成了初步方案,寶山尾礦庫總潛在價值在34億元,是一個節能減排,循環經濟開發的增長點。

開發旅遊產業,狠抓生態經濟。結合國內露天罕見的采空區,寶山有色礦業公司以工礦文化體驗為主題,以井下古代中國礦冶歷史,現代採掘流程觀光和互動體閑娛樂為主要內容,開發了極富時尚特色的工礦旅遊,在產業轉移上探索出了一條建設環境友好型礦山企業,帶動第三產業發展的新路子。2008年12月,該項目已被授牌「湖南省工礦旅遊示範點」。2010年5月,寶山有色礦業礦山公園被列為「國家礦山公園」,是一個極具發展潛力,在湖南富有特色的「綠色產業」,真正做到礦區資源的綠色開發。
做好機加工產業,狠抓特色經濟。寶山機加工能力多年來享譽周邊,輻射半徑大,有較為完整的機加工及電器維修設備。由於礦山設備製造能力強,在滿足自身及周邊機加工能力情況下,可以積極對接市場,在承接沿海和中西部製造產業轉移的機遇中尋找合作夥伴,通過盤活閑置資產,釋放機加工優勢,成為又一個經濟增長點。

3. 如何加大挖掘優勢資源,結合理論制度等發展新興產業

摘要 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加強規劃引領,突出主攻方向,增強搶抓發展機遇、加快轉化應用、提升市場份額的緊迫感。要從實際出發,堅持統籌謀劃,進一步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產品規劃,選擇具有良好發展基礎和廣闊市場前景的領域作為突破口,制定明確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製造領域,四川與其他省市目前總體處於同一起跑線,都面臨由技術突破轉向大規模使用的戰略機遇,如果能夠搶佔先機,完全可以爭取更多市場份額。在稀土發光材料研發領域,四川技術優勢明顯,市場前景廣闊。還有其他一些領域,我們也都具備一定的實力和發展基礎。對這些重點產業和優勢產業,要採取設立專項支持資金、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多種方式,支持加快發展。

4. 如何將礦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提出合理化建議

題目好大,簡單說下,礦產資源可以分為稀有貴重礦產或者普通礦產,稀有貴重礦產引進資金不難,然後進行礦產資源的開發,依託這個資源,上游可以形成礦山機械,零配件,環保等產業,下游可以形成礦產開發後的利用,再加工等產業,還能在這個整個上下游的產業鏈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就是針對這些產業的服務業,包括招工,飲食等等各個方面。
如果是普通礦產,就要深挖產能,降耗升產等,主體思路都是依託於礦產資源,開發其他產業,以此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一點拙見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5. 如何利用比較優勢發展中國經濟

發揮比較優勢,利用當地有利條件形成競爭優勢,這樣的產業就不需要政府扶持,可以佔有很大的市場獲取利潤,隨後就能再投資,實現產品技術的升級,這樣的發展才是可持續的。發揮比較優勢,還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經濟發展了,政府能動員的資源多了,解決社會問題的基礎就好了。改革開放以後,東部沿海地區發展得比較好,在社會問題上也解決得比較好,就業、社會救濟、農村醫療衛生、養老保險等問題都解決得比較好,這是和經濟增長以及政府財力越來越強大密切聯系在一起的。
拓展資料:
一、 選擇當地有傳統的產業。
舉幾個例子:揚州有一個「杭集鎮」是全國的牙刷之都,如果杭集鎮牙刷廠不開工,全世界的牙刷都要配給。這個鎮從清朝道光年間就開始生產牙刷,有歷史傳統。南昌有一個「文港鎮」,是全國的鐵筆之都,國內生產的70%的鐵筆都出自那個地方,「文港」這個地方也是從宋朝就開始生產筆了,所以也有歷史傳統。
二、 當地有國有企業。
上世紀50年代,國有企業在很多產業不具備比較優勢,當時我國一窮二白。改革開放26年,我國平均每年經濟增長速度9.4%,經濟規模提高了10.3倍,現在,資本擁有量、技術擁有量和上世紀50年代比已經改善非常多,許多原來不具備比較優勢、需要政府保護補貼才能生存下來的企業,現在其實可以煥發活力了。以重慶為例,重慶原來是老工業基地,現在則是全世界的摩托車生產之都,全國摩托車每年生產一千多萬輛,重慶要生產400多萬輛。這是因為,過去的重工業基礎,為此打下了許多裝備業的基礎,當地有國有企業形成的產業群聚,現在已經符合我國的比較優勢。
三、 當地要有獨特資源。
寧夏的「枸杞子」,新疆哈密的葡萄乾,都是當地的獨特資源。
四、當地已有產業可以向上下游延伸。
比如說義烏,原是農區,基本上沒有工業,但現在義烏有很多工業,如織襪業、文具業等,因為義烏有市場,從銷售可以延伸到生產,生產的產品屬於勞動力密集、技術相對比較傳統型的產品,符合比較優勢,又同市場經驗相結合。
五、總結
許多轉型經濟的企業是趕超戰略的產物,其所在的產業不符合這個經濟的比較優勢,在競爭的市場環境中沒有自生能力,因此其生存只能靠政府的補貼和保護,所以說,轉型經濟中許多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制度安排是因為其企業沒有自生能力,在沒有解決企業自生能力這一內在問題的情況下,外在地改變制度安排是沒有效果的,這也是「休克療法」不能成功的原因所在。
發揮比較優勢,利用當地有利條件形成競爭優勢,這樣的產業就不需要政府扶持,可以佔有很大的市場獲取利潤,隨後就能再投資,實現產品技術的升級,這樣的發展才是可持續的。發揮比較優勢,還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經濟發展了,政府能動員的資源多了,解決社會問題的基礎就好了。改革開放以後,東部沿海地區發展得比較好,在社會問題上也解決得比較好,就業、社會救濟、農村醫療衛生、養老保險等問題都解決得比較好,這是和經濟增長以及政府財力越來越強大密切聯系在一起的。
除此之外,我還要特別強調技術創新、人才、資金以及政府的重要性。

6. 如何充分利用新疆的現有資源,變當地的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新疆要發展,就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通過國土資源開發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就成為最關鍵的環節。而資源轉化的前提,就是如何吸引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的主體——具有實力的大企業大集團。

在建設用地保障方面,新疆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重點建設項目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在建設用地預審、用地調查、建設用地勘測定界、征地拆遷補償費用測算撥付、組織建設用地報件、建設用地審查報批、土地使用權登記發證等方面,實行全程服務,確保了重點建設項目順利實施。

(6)如何挖掘資源優勢壯大國有經濟擴展閱讀:

作為我國國土面積最大的省區,新疆國土資源豐富,資源優勢顯著。這無疑是新疆經濟發展的優勢基礎。但新疆的地質勘查工作程度低、基礎差,盡快查清家底,才能真正實現優勢資源的轉換。這不僅關繫到新疆的經濟發展,也是解決國家能源短缺問題的關鍵。同時,國土面積約佔全國的1/6的新疆,全區土地利用率為38.64%,土地利用潛力巨大。巨大的礦產和土地資源優勢,正在為新疆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7. 如何利用四大地理區域的資源優勢發展各區域經濟

你看這行不行:
先從礦產方面說:北方地區,煤炭,石油等資源豐富,特別是煤炭,山西被稱為「煤海」;南方多有色金屬礦,例如雲南個舊的錫礦、貴州同仁的汞等;再看看西北,柴達木盆地被稱為「聚寶盆」,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礦產資源。對此,應該進行合理的資源調配,優勢互補,使各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再從農產品方面:北方氣候溫和,多小麥,玉米等溫帶作物,特別是東北平原,地廣人稀,應發展商品農業;南方地區,是丘陵地形,應發展立體農業,例如「基塘—台田模式」;西北地區光照充足,利於農作物進行光合作用,對此,應種植葡萄,哈密瓜等糖類作物……
天!終於寫完了!我還是個高中學生,知道的也就這么多了,希望你能滿意。

8. 如何發揮農業資源優勢與區位優勢以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急用考試用!

這個是要根據地區不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籠統的說:
根據農業資源優勢的話,就主要是進行產品的深加工,增加產業鏈,還可以根據當地的特色農業資源優勢發展相應的 旅遊業,擴展國際市場啊等等的
區位優勢首先要了解那個區位有什麼優勢,
地理優勢:靠近大城市的承接相關產業啦(是否位於哪個大城市的經濟腹地)沿海對外貿易,河流交叉口……交通優勢 發展加工業啊 人口數量優勢勞動密集型產業 人口素質優勢 高新技術型產業 深厚的 社會文化 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利用當地原有的工業基礎 更進一步的發展 根據政府的政策優勢發展 地形優勢加強城市建設 水資源優勢 各類礦產資源(注意要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 分析市場,開展市場需求的相關產業 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 ,形成集群效益。等等吧
這種題要分析好題干,題干會給出很多當地的區位優勢相關的信息,一定要結合材料,然後再在自己平常的認知里,學到的基礎就是各個地區都通用的那些話打出去……要全方位的考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