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散步》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散步》的中心思想以「我」為人物中心,以「我」和母親的關系為主系,漸次展開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互敬互愛、融合的關系,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滲透著肩負重任的中年人對於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散步》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寫於1985年,最先發表於當年的《中國青年報》上。當時莫懷戚父親剛去世,照料了莫懷戚多年的母親似乎一下子給抽調了了生活的目標,身體情況變得很復雜。
莫懷戚的弟弟是醫生,他告訴莫懷戚,他的母親處在喪偶綜合症中,這是一個微妙的階段,必須謹慎度過,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同時,作者在和美國漢學家柯爾特先生交流時候發現國外對「孝」也是倍加推崇,因此在一次全家三輩四口人的散步的時候產生了寫下這篇文章的念頭。
2. 《散步》 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全家人一起散步,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通過分歧與協調感受到一家人相親相愛的美
3. 求《散步》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散步》敘寫了祖孫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現出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作者表達了關於家庭倫理的理想。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 孝敬,出於良心。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的善良。這一家人如此和美,敬老,是一個決定的因素。
《散步》是當代作家莫懷戚於1985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過一次全家三輩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發了作者的一種「生命的感慨」,抒發了一種交織在母子、父子、祖孫三代之間濃濃的親情。
此文語言平易朴實,但內涵豐富,耐人尋味,使讀者的心靈隨著作者優美的文字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3)散步這篇課文的思政資源有什麼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文寫於1985年,最先發表於當年的《中國青年報》上。當時莫懷戚父親去世不久,照料了莫懷戚多年的母親似乎一下子給抽調了了生活的目標,身體情況變得很復雜。
莫懷戚有個弟弟是醫生,私下說,莫懷戚母親處在喪偶綜合症中,這是一個微妙的階段,必須謹慎度過,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同時,作者在和美國漢學家柯爾特先生交流時候發現國外對「孝」也是倍加推崇,因此在一次全家三輩四口人的散步的時候產生了寫下這篇文章的念頭。
4. 《散步》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散步》的中心思想
以「我」為人物中心,以「我」和母親的關系為主系,漸次展開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互敬互愛、融合的關系,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滲透著肩負重任的中年人對於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內容概要
《散步》選自1985年8月2日《中國青年報》,已選入七年級人民教育出版社書目第1課第1頁和六年級人民教育出版社書目第4課13頁。
作者
莫懷戚,1951年出生,男,漢族。筆名周平安、章大明。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作協副主席。重慶人。1966年初中畢業,到四川內江插隊。1982年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現為重慶師范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開始文學創作。其中篇小說《詩禮人家》曾獲「四川文學」獎。著有《莫懷戚中短篇小說選》。
主要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經典關系》、系列小說集《大律師現實錄》、中篇小說《透支時代》、中篇小說《陪都舊事》、中篇小說《花樣年月》、中篇小說《六弦的大聖堂》、中篇小說《詩禮人家》、中篇小說《隱身代理》等。
5. 學了《散步》(初一課文)這一課,給了你什麼生活啟迪
本文通過祖孫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的畫面,表現出一家人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
因此,我們在生活中需要尊老愛幼,繼承中華民族的美好品德。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6. 《散步》課文內容解析是什麼
《散步》課文內容解析:
本文取材於家庭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容易激發學生的感受、聯想和思考;作品內涵豐富,又很適合做多元解讀。對於本文思想內容的理解,要注意「作者未必然,讀者未必不然」——作者自己想表達的思想,可以參考他的「創作談」,但文學閱讀的規律往往是「形象大於思想」,作品一旦問世,就有了相對獨立的生命,應該允許讀者從中讀出多樣的滋味、多角度的理解。
比如,可以讀出「親情—關愛」 「謙讓—和諧」 「孝道—倫理」 「中年—責任」「生命—感慨」「選擇—擔當」等。甚至,如有學生認為本文寫得過於「矯情」,也應鼓勵他自圓其說,這是尊重學生獨特感受、培養獨立思考精神的絕好契機,也是對課程標准中「閱讀對話」原則的貫徹。
寫法特點
第一,在散文中運用了小說筆法。
作者的文學創作本以小說見長,他在這篇散文的寫作中也引入了小說筆法。正如作者所言,本文寫的內容有真實生活的基礎,卻經過了截選、嫁接與改造,更富有曲折性和鏡頭感。即使是敘述「散步」這樣一件簡單的生活小事,也要製造一些波瀾,帶來一點曲折,這使得本文頗有幾分小說的色彩。
另外,散文本是一種「向內轉」——專注於自我心靈傾訴的文體,但本文作者卻並未直接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以敘事為載體,用故事本身來說話,這也是小說筆法的體現。
第二,語言樸素親切,卻又精心營構。
除了兩處景物描寫,本文沒有多少形容詞和細致描摹,多用短句,彷彿拉家常;但若干語句簡約而耐人咀嚼。例如第二段: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兒就覺得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這幾個短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態充分顯現出來,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躍然紙上。
7. 散步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件什麼事表現了一個什麼主題
通過選取祖孫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這個生活側面,生動地展示了這一家人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主題是親情,表達了作者關於家庭倫理的理想。
8. 散步這篇課文主要講什麼
一家四口出去散步途中發生的事。中年人肩負承上起後的任務,對上贍養老人,對下教育子女,發揚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1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2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9. 《散步》這篇文章想表達什麼主旨
作者表達了關於家庭倫理的理想.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孝敬,出於良心.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的善良.這一家人如此和美,敬老,是一個決定的因素.
10. 七年級上語文課文《散步》莫懷戚,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從三個角度提煉)拜託!!急急急!
《散步》是一篇清新優美的散文。它像一首動人心弦的詩,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頌揚了我國人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反映了我國文明家庭建設的可喜成就。
文章在選材上頗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輝映太陽的光輝」的道理,精心選材,以小見大。文章只是選取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就表現了一個重大的主題: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在新的時代得到了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