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業項目有哪些
1、有機蔬菜種植
有機蔬菜這幾年的購買力很強,市場上不論是大型菜場還是大型超市,都會有專門存放有機蔬菜的展位。現在的人對於自身的健康問題越來越看重,新聞中的各種報道讓這些朋友對於農葯感到害怕,所以很多人開始追求有機蔬菜,如果種植有機蔬菜,那麼前景是很好的。
⑵ 濟南市的自然礦產資源是怎樣的
濟南市由降水及黃河側滲補給形成的濟南市天然水資源總量為16.07億立方米,濟南素以泉水眾多而聞名,據統計有四大泉域,十大泉群,「七十二名泉」,733個天然泉,在國內外城市中罕見,是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館,也被譽為「泉都」。濟南的泉水不僅數量多,而且形態各異,精彩紛呈。盛水時節,在泉涌密集區,呈現出「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清泉石上流」的綺麗風光。現已利用豐富的泉水資源,建設了濟南泉水浴場。
⑶ 農業項目有哪些
在農業結構調整中,有些農民朋友苦於找不到經濟效益好的種植項目而迷惘。筆者認為,下面幾類項目就很不錯。
異地種植項目
當地引種種植異地的農產品,可省去長途運輸的費用和時間,上市快而早、鮮活質優,備受消費者喜愛,如南蔗北種、南菜北栽等。
反季節栽培種植項目
即利用大棚、溫室等農業高新技術,錯開以往傳統的種植季節,換季栽培農作物,包括提前和推遲兩種反季栽培方式。反季節種植作物因錯開了該產品按傳統種植方法上市的季節,避免了大量同類產品集中上市的矛盾,從而獲得比傳統方法種植的產品更多的效益。
黑色作物種植項目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消費水平的迅速提高,黑色食品因其集營養、保健、觀賞等多種功能於一身,而備受人們的青睞,市場前景不斷看好。這類作物有黑玉米、黑小麥、黑大米、黑芝麻等。但此類作物需求量較小,且種價昂貴,不可盲目發展,否則容易造成入不敷出或入出互抵白搭工夫。
冬果類種植項目
即到深秋、冬季果實才成熟的果品,如冬棗、冬桃等。大量普通品種的水果都是春天開花,夏季或秋季成熟收獲上市,而冬果雖也春季開花卻在深秋或初冬才收獲,因其生長時間長,接受日光照射時間多而營養豐富、味道上佳,又因在其他或同類水果上市的淡季成熟,會以「物以稀為貴」而走俏市場。
優質專用作物種植項目
即專用於某一方面的優質農作物的種植項目。近年來,大量普通的農產品因品質一般或價格平平而銷售不暢,相反一些品質優良、產量較高的優質專用農產品在市場上獨領風騷。如高油玉米、高糖玉米、高澱粉玉米,強筋小麥、弱筋小麥、中筋小麥等加工專用作物品種,不僅當前市場急需,且前景看好。但須注意,此類作物要集中連片種植,最好一村一鄉同一品種,並簽訂產銷合同才可大面積種植。
名特優新種植項目
該類農產品有著普通農產品所不能具備或難以達到的品質、產量或功能,因此在市場上形成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種植這類作物將永遠是「朝陽產業」,如具有奶香味的奶味西瓜,個大漂亮、甜而不酸、成熟期晚的美國「黑提」葡萄,可生攪成絲、生熟可食、營養豐富的「金絲瓜」等農產品,一上市就成為市場的寵兒。
山野菜種植項目
即野生食品,包括許多森林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等。近年來,人們對一些自然生長的,不受任何農葯、化肥等有害物質污染的野菜、野花、野果等野生食品十分寵愛。山野菜不但營養價值高且保健功能齊全、葯效顯著。因此,大力開發山野菜前景廣闊。此類野菜有蕨菜、馬齒莧、山麻、薺菜、苣蕒菜、蒲公英等,野花有榆樹的榆錢、槐樹的槐花等,野果有銀杏、山葡萄等。
優質小雜糧種植項目
過去農民多因產量低、價格便宜不願種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這類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價格也持續攀升。而且這些作物易於種植,對自然條件要求不嚴、適應性較強,溝頭崖嶺、地頭地邊均可種植,生長期相對較短。隨著栽培技術的提高,其產量也不低於一般作物,但價格卻數倍於一般作物,如綠豆、赤豆、白豆、黍、稷等。
(信息來源:北京農業信息網)
⑷ 農業項目,有哪些農業項目
1、休閑農庄是鄉村旅遊的一種類型。所謂休閑農庄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鄉村民俗文化為靈魂,城市居民為目標的一種新型休閑旅遊形式。
亟需採取措施加大建設力度,加強對基本農田的保護,改變現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發展生態農業,減少化肥和農葯的使用,並控制和防治農業環境污染,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生產綠色食品。這樣才能保證休閑農庄的可持續發展。
2、立體農業:又稱層狀農業,就是利用光、熱、水、肥、氣等資源,同時利用各種農作物在生育過程中的時間差和空間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後方同時或較互進行生產,通過合理組裝,粗細配套,組成各種類型的多功能、多層次、多途徑的高產優質生產系統,來獲得最大經濟效益。
3、有機農業:是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葯、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而採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或採用有機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
4、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高效農業。
5、社區支持農業:指社區的每個人對農場運作作出承諾,讓農場可以在法律上和精神上,成為該社區的農場,讓農民與消費者互相支持以及承擔糧食生產的風險和分享利益。
⑸ 特色農業有哪些項目
2、這類新型的農業產業(農業的自然景觀)對遊客具有吸引力,適合在大中城市近郊區或交通便利的地方發展。
⑹ 種植農業項目有哪些
種植農業項目有:
異地種植項目、反季節栽培種植項目、黑色作物種植項目
⑺ 2022年濟南重點項目有哪些
2022年濟南重點項目有:
1、浪潮智能計算產業園項目。
2、濟南智能感測器產業基地項目。
3、山東省大數據產業基地項目。
4、山東藍海領航大數據中心二期項目。
5、北斗導航信息產業園一期項目。
6、國家級大數據產業基地二期項目。
7、山東數據湖產業園一期項目。
8、國際聯合智力創新園一期項目。
9、山東省數字經濟創新科技園及相關配套項目。
10、水發·信息產業園項目。
11、聖豐軟體智谷項目。
12、算谷產業園項目。
13、數字服務出口基地項目(龍盛大廈)。
14、國網山東電力生產檢修建設基地二期項目(應急救援、大數據中心)。
15、山東致群物信融合產業研發基地項目。
16、山東高速智能網聯高速公路測試基地項目。
17、山鋼萊蕪分公司新舊動能轉換系統優化升級改造及配套提升項目。
18、濟南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車項目。
19、山東產研納米電子產業基地項目。
20、齊魯高速(山東)裝配有限公司智慧交通產業基地項目。
21、平陰山水水泥有限公司5000t/d水泥熟料生產線暨500t/d協同處理城市垃圾工程。
22、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產業園泰山生態環境研究所項目。
23、中電建核電裝備智造基地項目。
24、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先進激光研究院(濟南)一期項目。
25、山東運聯智能製造科技有限公司高空作業車、升降作業平台項目。
26、山東海冠產業園集團有限公司新建年產100套新型智能變電站成套設備項目。
27、伊萊特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核電深海工程高端裝備科創產業園項目。
28、國舜綠建低碳和鋼智能科技示範產業園項目。
29、移動智地·濟南智能科技產業園項目。
30、長清區綠色建材智慧產業園項目。
⑻ 投資農業項目包括哪些內容
一、種養殖類:國家對養殖業的政策主要有:繁母豬飼養補貼政策、繁母豬保險政策、生豬標准化規模養殖扶持政策、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政策、生豬良種補貼政策、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沼氣建設補貼政策、奶牛良種補貼政策、重大動物疫病免費強制免疫政策。
二、生態:「十二五」規劃裡面強調了生態農業,提出「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
三、農產品加工:、四、三產融合:其中循環農業最典型的產業,也是最快能拉動城鄉一體化的項目,其產業升值空間也很大。而且三產融合項目是國家大力發展的項目之一。五、休閑農業:《關於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布局優化、類型豐富、功能完善、特色明顯的休閑農業產業格局基本形成;社會效益明顯提高,從事休閑農業的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發展質量明顯提高,服務水平較大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⑼ 農業有什麼好項目
你好,以前我們把農業劃分為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副業,副業主要以農業加工製造為主。現在農業出現了很多新型主體,比如大家熟悉的農村合作社、家庭農場、還有生產過程中的服務型組織。所以農業涵蓋很廣泛,每行都有好的項目。今天宜畝地就給大家推薦幾個未來有發展的農業項目。
2、特色產業村
從日本傳來的「一村一品」對中國鄉鎮經濟的發展具有效仿作用。在20世紀80年代,鄉鎮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了主導佛山經濟發展的主體單元,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形成了「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專業鎮發展格局。
中國的「一村一品」的目的推動農產品單品產業化發展和主導產業。
《規劃》指出:現有規模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將存續的一般村莊,占鄉村類型的大多數,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強化主導產業支撐,支持農業、工貿、休閑服務等專業化村莊發展。
創業機會:休閑農庄、農產品代加工、農產品精深加工。
3、糧食儲備及流通
糧食是生活的基礎,糧食安全關乎國家的命運。但國有糧食部門的經營設施尤其是倉儲設施顯得嚴重不足,各地的糧食部門相繼出現了「儲糧難」的情況。
因此,企業或者社會力量參與糧食儲備十分必要。
《規劃》指出:鼓勵加工流通企業、新型經營主體開展自主儲糧和經營。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完善監督考核機制。強化糧食質量安全保障。加快完善糧食現代物流體系,構建安全高效、一體化運作的糧食物流網路。
創業機會:糧庫建設、低溫冷庫、烘乾機、農業物聯網設備、糧食加工設備等。
4、節水農業
我們從整個世界范圍來說,農業用水所佔比重近70%,節水、減肥成為「國家行動」 。
2017年12月1日期,農業用水要交稅。其中我國水資源稅改革試點范圍擴大,在河北首個試點的基礎上,再增加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河南、山東、四川、寧夏、陝西等9省(區、市)。
《規劃》指出:發展節水農業、實施國家農業節水行動,建設節水型鄉村。深入推進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建立健全農業節水長效機制和政策體系。逐步明晰農業水權,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建立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另外,到2022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4億畝。
創業機會:智能灌溉、農業物聯網、水肥一體化技術、農業節水設備等
5、數字農業
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在農業中,提高產前、產中和產後效率,實現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信息化、管理數據化、服務在線化,從而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自2017年,國家重點開展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4類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並給予先進補貼。
《規劃》指出: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智慧農業工程和「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鼓勵對農業生產進行數字化改造,加強農業遙感、物聯網應用,提高農業精準化水平。發展智慧氣象,提升氣象為農服務能力。
創業機會:農業物聯網、植保無人機、AI技術、智慧農業等。
6、水產養殖
據相關數據統計;2015年,全球水產養殖市場價值1690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全球水產養殖市場的規模將達到2420億美元。
我國作為海水養殖大國,中國為21世紀養活全球100億以上的人口提供優質的海洋蛋白質。水產養殖是我國大農業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預計到2030年,中國水產養殖產量將會增加約2000萬噸、未來將發展綠色漁業。
《規劃》指出:大力發展名優水產品生產。華南地區加快發展現代畜禽水產和特色園藝產品,發展具有出口優勢的水產品養殖。同時,加強漁港經濟區建設,推進漁港漁區振興。合理確定內陸水域養殖規模,發展集約化、工廠化水產養殖和深遠海養殖,降低江河湖泊和近海漁業捕撈強度,規范有序發展遠洋漁業。
創業機會:智能化養殖、工廠化水產、綠色飼料等。
7、循環農業
發展綠色、可持續農業,是很多創業者首選項目,也是國家政府大力扶持的項目。
《規劃》指出:合理布局規模化養殖場,大力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促進養殖廢棄物就近資源化利用。加快推進種養循環一體化,建立農村有機廢棄物收集、轉化、利用網路體系,推進農林產品加工剩餘物資源化利用,深入實施秸稈禁燒制度和綜合利用,開展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試點。探索農林牧漁融合循環發展模式,修復和完善生態廊道,恢復田間生物群落和生態鏈,建設健康穩定田園生態系統。推進廢舊地膜和包裝廢棄物等回收處理。推進農業循環經濟試點示範和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
創業機會:種養一體化、種養結合、秸稈綜合利用、智能化養殖場、沼氣綜合利用等。
8、農村電商
數據:農村電商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26萬億元!,估計未來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8.87%,預計2020年我國農村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16860億元。
《規劃》指出:充分利用電商、「互聯網+」等新興手段,加強品牌市場營銷。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建設具有廣泛性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基礎設施,加快建立健全適應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標准體系。研發綠色智能農產品供應鏈核心技術,加快培育農業現代供應鏈主體。加強農商互聯,密切產銷銜接,發展農超、農社、農企、農校等產銷對接的新型流通業態。
創業機會:農產品電商、農村物流、冷庫項目、農產品品牌孵化、生態農業、有機農業、農產品溯源等。
9、農產品品牌
通過品牌建立,提高農產品價值,這個決定農產品溢價的關鍵。
2018年,《農業農村部關於加快推進品牌強農的意見》提到,將打造300個國家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500個國家級農業企業品牌,1000個農產品品牌。
《規劃》指出:按照與國際標准接軌的目標,支持建立生產精細化管理與產品品質控制體系,採用國際通行的良好農業規范,塑造現代頂級農產品品牌。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加快形成以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大宗農產品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為核心的農業品牌格局。推進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建設,擦亮老品牌,塑強新品牌,引入現代要素改造提升傳統名優品牌,加強農產品商標及地理標志商標的注冊和保護,構建我國農產品品牌保護體系。
創業機會:農產品品牌孵化、農村電商、農特微商等。
10、農村金融服務
據社科院「三農」互聯網金融藍皮書數據顯示,我國「三農」金融的缺口已達3.05萬億元。我們將閑置的金融資源分配到農村,可以促進農業農村的發展,加快鄉村振興。
《規劃》指出: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發展鄉村普惠金融。探索縣級土地儲備公司參與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兩權」抵押試點工作。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支持農業企業依託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壯大。引導農民合作金融健康有序發展。鼓勵證券、保險、擔保、基金、期貨、租賃、信託等金融資源聚焦服務鄉村振興。
創業機會:農業保險、農產品期貨、租賃、供應鏈金融等。
11、農村土地流轉
把農村閑置土地合理利用起來,這將是國家未來幾年土地商業化等等關鍵一環。
通過政府或者企業,將農村土地集中規劃利用,大力發展新產業。向高端製造業、生產性、科技及高技術服務業、創業創新平台以及創新商業模式、線上線下融合業務等新產業發展。
《規劃》指出,完善農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體系,盤活存量,用好流量,輔以增量,激活農村土地資源資產,保障鄉村振興用地需求。鼓勵農業生產與村莊建設用地復合利用,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拓展土地使用功能。同時,對利用收儲農村閑置建設用地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給予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獎勵。
創業機會:土地流轉服務中心、休閑農業、休閑養老、光伏農業等等。
12、農村新能源
農村地區新能源變革與農村農民農業的發展息息相關,是逐步開展鄉村戰略的歷史新階段,也是農村能源革命的重要著力點,更是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中重要的位置。
2018年一號文件就鄉村振興戰略中關於農村能源應用的相關目標包括:
「加快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制定農村通動力電規劃,推進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
「深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進北方地區農村散煤替代,有條件的地方有序推進煤改氣、煤改電和新能源利用。」
《規劃》指出:優化農村能源供給結構,大力發展太陽能、淺層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因地制宜開發利用水能和風能。加快推進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供熱、規模化生物質天然氣和規模化大型沼氣等燃料清潔化工程。推廣農村綠色節能建築和農用節能技術、產品。大力發展「互聯網+」智慧能源,探索建設農村能源革命示範區。
創業機會:沼氣能源項目、光伏農業、秸稈綜合利用等。
13、農村物流
農村物流擁有億萬級市場規模,通過農村物流幫助農產品銷售,提高農村消費。
《規劃》指出:鼓勵商貿、郵政、快遞、供銷、運輸等企業加大在農村地區的設施網路布局。加快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末端網路,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面向農村地區的共同配送中心。
創業機會:城配、冷鏈倉儲、冷鏈物流、電商物流等。
14、農業休閑農業
未來10年,我國將迎來從旅遊消費向休閑消費轉型的關鍵時期,休閑農業將實現20%~30%的增長。到2018年,我國休閑農業市場規模將接近5900億元。
尤其是農業休閑產業的發展,為農村、農業、農民帶來新的機會。
《規劃》指出:深入發掘農業農村的生態涵養、休閑觀光、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鼓勵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強化主導產業支撐,支持農業、工貿、休閑服務等專業化村莊發展。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發展鄉村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推動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農業。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利用1-3%治理面積從事旅遊、康養、體育、設施農業等產業開發。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農耕文化產業展示區,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產業鄉鎮、文化產業特色村和文化產業群。
創業機會:創意農業、休閑農庄、特色小鎮、休閑養老等。
15、農業創業服務
據相關數據統計:返鄉創業的人數,全國初步統計大體達到740萬,這些返鄉創業人員累計創辦市場主體148萬個。
這些返鄉創業者和新興經營主體需要互聯網、法律、財稅、資本、廣告等商業服務。
《規劃》指出:發展多種形式的創新創業支撐服務平台,健全服務功能,開展政策、資金、法律、知識產權、財務、商標等專業化服務。建立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基地),鼓勵農業企業建立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做好返鄉人員創業服務、社保關系轉移接續等工作。
創業機會:互聯網培訓、法律服務、工商財稅服務等。
16、農產品加工
農產品加工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機遇,鼓勵工商資本投資,支持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加工業!
在政策上,國家層面發布多項農業扶持政策。比如: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農業部關於印發《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
《規劃》指出: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支持開展農產品生產加工、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推動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協調發展,實現農產品多層次、多環節轉化增值。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鼓勵加工流通企業、新型經營主體開展自主儲糧和經營。加快培育農商產業聯盟、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新型產業鏈主體,打造一批產加銷一體的全產業鏈企業集群
創業機會:種養加一體化、加工企業、綜合利用項目、糧食加工、飼料加工、農村工藝品、果品加工等。
17、創新農民收入
鄉村振興最核心的就是提高農民的收入,通過農業訂單、土地入股、社區支持農業等方式。
《規劃》指出:鼓勵農民以土地、林權、資金、勞動、技術、產品為紐帶,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依法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強化農民作為市場主體的平等地位。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挖掘集體土地、房屋、設施等資源和資產潛力,依法通過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租賃等形式,積極參與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推廣「訂單收購+分紅」、「土地流轉+優先僱用+社會保障」、「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設立風險資金、為農戶提供信貸擔保、領辦或參辦農民合作組織等多種形式,與農民建立穩定的訂單和契約關系。完善涉農股份合作制企業利潤分配機制,明確資本參與利潤分配比例上限。
創業機會:土地入股、聯營社、社區支持農業、訂單農業等。
18、農村文化產業
我們除了提高農村經濟外,還要建設農村文化,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勢在必行。發展鄉村文化產業,就要深入挖掘本村的文化特色。
《規劃》指出:加強規劃引導、典型示範,挖掘培養鄉土文化本土人才,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農耕文化產業展示區,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產業鄉鎮、文化產業特色村和文化產業群。大力推動農村地區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培育形成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傳統工藝產品,促進傳統工藝提高品質、形成品牌、帶動就業。開展文化結對幫扶。支持「三農」題材文藝創作生產,鼓勵文藝工作者推出反映農民生產生活尤其是鄉村振興實踐的優秀文藝作品。鼓勵各級文藝組織深入農村地區開展惠民演出活動。加強農村科普工作,推動全民閱讀進家庭、進農村,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完善群眾文藝扶持機制,鼓勵農村地區自辦文化。
創業機會:手工藝、鄉村文化節、文化演藝、鄉村文藝電影或視頻等。
⑽ 新型農業項目有哪些
新型農業有林下養殖、有機種植、休閑農業、農機租賃服務、互聯網農業服務等項目。
1、林下養殖:以林地資源、森林生態環境為基礎發展林下種植、水產養殖等項目,包括林下產業、林業產業等。
2、有機種植:使用天然材料來種植植物,包括改良土壤、防治病蟲害等,目前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高,對有機蔬菜的需求越來越大。
3、休閑農業:該產業植根於農業、農民、農村及城鄉居民服務,目前發展的項目有觀光農場、休閑漁業、牧場等。
(10)濟南農業資源項目有哪些擴展閱讀:
農業的分類比較多,新型農業包括設施農業、無土農業、特色農業、包裝農業、彩色農業、知識農業、精準農業、旅遊(觀光)農業、外向型農業等。
無土農業
——即無土栽培技術。凡是不完全使用自然土壤的農業都可以叫做無土農業。
利用水做溶劑,根據不同作物的生理需求,加以不同量的營養物,以營養液在根部流動或者噴霧的形式來滿足作物生長需要的方式叫做水培。
配製不同配方的營養液,以砂石、草炭、椰絲或鋸末粉為載體的栽培方式叫做基質培。也有把水培和基質培結合在一起的栽培方式。無土栽培以高產、優質、高效的生產為目的。
同時具有勞動強度低,抗災抗逆能力強,省工省水省肥的優點。
主要應用在特需蔬菜的栽培上。
特色農業——指為適應市場條件的要求,開發那些高營養值、高消費值或高附加值的農業項目。
可謂是另闢蹊徑。不種植常規作物,不養殖常現家畜禽。
如開發珍稀苗木、名貴花卉等。
精準農業——為近年來國際上農業科學研究的熱點。
核心技術是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遙感技術(RS)和計算機自動控制系統在農業上的應用。
運用這些系統按照田間每一操作的具體條件,精細准確地調整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優化農業投入,達到保護農業自然資源的同時獲取高產量和高效益。已有發達國家開始應用。
旅遊(觀光)農業——是與旅遊業相結合的一種消遣性農事活動。
農民利用當地的優勢條件開辟活動場所,提供生活設施,吸引遊客,以增加收入。
旅遊活動的內容除游覽田園風景外,還有林間狩獵、水面垂釣、採摘果實等農事活動。
人類在經歷了300年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之後,基本生活已經得到滿足。
隨著收入的提高,閑暇時間的增多和各種物質條件的便利,已越來越感到城市空間的狹小和不適,在要求食品新鮮、安全的同時更需體驗回歸自然的感覺。
旅遊(觀光)農業的興起,不僅可以滿足這些要求,發揮其生產功能的同時,也發揮其休閑度假、保護生態、豐富生活等功能。
城鄉間的相互排斥、對立關系將變為互補、融合關系。發展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