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簡述消費者對價格的心理反應主要有哪些
對小物品價格上漲反應強烈,蘋果漲價是個例子,但是對房子車子等漲價不敏感,對月連續漲價會有一個適應心理。想要了解更多建議參考消費心理學。
⑵ 消費者價格心理特徵有哪幾個
1、習慣性。
反復的購買活動會使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價格形成大致的概念,這種價格也叫習慣價格。消費者判斷頻繁購買的商品價格高低時,往往以習慣價格為標准。在習慣價格以內的價格,就認為是合理的、正常的,價格超過上限則認為太貴,價格低於下限會對質量產生懷疑。
2、敏感性。
消費者對商品價格的心理反應程度的強弱與該商品價格變動幅度的大小通常按同方向變化。但違反這種心理變化的情況也經常發生。有些商品即使價格調整幅度很大,消費者也不會產生強烈的心理反應。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消費者對各種商品價格變動的敏感性不同。一般來說,消費者對需要經常購買的日用品價格變動很敏感,對購買次數少的高檔消費品價格變動則比較遲鈍。
3、感受性。
消費者對商品價格高低的判斷不完全以絕對價格為標准,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主要有商品輕重、大小、商標、包裝、色彩;商品的使用價值和社會價值;貨位擺布、服務方式、售貨場所的氣氛等。由於刺激因素造成的錯覺,有的商品絕對價格相對高一些,消費者會覺得便宜;有的商品絕對價格相對低一些,消費者會覺得很貴。
4、傾向性。
消費者對商品價格的選擇傾向或為高價,或為低價。前者多為經濟狀況較好,懷有求名、顯貴動機及炫耀心理的消費者;後者多屬經濟狀況一般,懷有求實惠動機的消費者。
(2)有哪些價格心理擴展閱讀:
消費者物價指數基本功能:
1、度量通貨膨脹(通貨緊縮)。CPI是度量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指標。通貨膨脹是物價水平普遍而持續的上升。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說明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
2、國民經濟核算。在國民經濟核算中,需要各種價格指數。如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以及GDP平減指數,對GDP進行核算,從而剔除價格因素的影響。
3、契約指數化調整。例如在薪資報酬談判中,因為雇員希望薪資(名義)增長能相等或高於CPI,希望名義薪資會隨CPI的升高自動調整等。其調整之時機通常於通貨膨脹發生之後,幅度較實際通貨膨脹率為低。
4、反映貨幣購買力變動 :貨幣購買力是指單位貨幣能夠購買到的消費品和服務的數量。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貨幣購買力則下降;反之則上升。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倒數就是貨幣購買力指數。
5、反映對職工實際工資的影響 :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提高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減少,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下降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提高。因此,可利用消費者物價指數將名義工資轉化為實際工資。
6、CPI對股市的影響:一般情況下,物價上漲,股價上漲;物價下跌,股價也下跌。
⑶ 常見的消費價格心理有哪些
最常見的消費心理有11種:
1.求實心理。在購物時講究實用。
2.求美心理。喜愛追求商品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
3.求新心理。注重"時髦"和"新奇"愛追趕"潮流"。
4.求利心理。最求廉價商品,喜歡討價還價。
5.求名心理。多會選購名牌,以此來"炫耀自己"。
6.從眾心理。在購買某種物品時並非是急切需要,而是為了趕上他人,超過他人,以此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7.偏好心理。以滿足個人特殊愛好和慾望。
8. 自尊心理。在購買之前就希望他們的購買行為能夠受到銷售人員的熱情接待。
9.疑慮心理。瞻前顧後怕"上當吃虧"。
10.安全心理。在購買商品時最關心的就是產品的安全。
11.隱秘心理。這種人在購物的時候不願意讓其他人知道,通常會採取"秘密行動"。
⑷ 價格的心理功能有哪些
價格心理是指人們購買商品時對價格高低及其變化所產生的思想反應。其表現異常復雜,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 價格定型心理,或稱價格習慣心理。(2) 價格預期心理。(3) 對輪番漲價的恐慌心理。(4) 物美價廉心理。(5) 高價炫耀心理。(6) 價格攀比心理。(7)價格風險心理。(8) 價格分檔心理。
影響人們價格心理的因素非常復雜,通常有: 消費者的收入水平、社會身份、性別、年齡、民族、職業、文化程度、對經濟形勢的認識、社會風尚、宣傳、輿論等等。進行價格改革或從事商業經營活動、企業定價決策等,都必須很好研究人們的價格心理,並確定對策,加強宣傳引導,去弊趨利。
⑸ 企業常用的心理定價策略有哪些列舉實例
比較常用的心理定價策略主要有以下幾種:
1.聲望定價策略:
聲望定價策略類似於整數定價策略,指利用消費者仰慕名牌商品或名店的聲望所產生的心理,把價格定成整數或高價。這種定價策略的市場定位於高地位、高收入的消費階層,他們的需求彈性小。如金利來領帶,皮爾.卡丹服飾。
2.尾數定價策略:
尾數定價策略也類似於非整數定價策略,這種以零頭結尾的形式,給消費者一種價格真實,讓消費者感覺這些定價是經過精心計算的、務實的。如很多定價為199元、299元等。尾數定價策略盡可能在價格數字上不進位、如一雙鞋子100元和99元,他們給消費者的單位價格概念不一樣,一個是100,一個是低於100,後者給人以一種非常便宜的感覺。這種定價在現實中很普遍,而且非常有效。
3.招徠定價策略:
招徠定價策略利用的是消費者的求廉心理,將某些產品定低價以吸引顧客,這種策略的運用最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優惠大酬賓」、「特價商品」、「一價店」形式推出,目的在吸引顧客的經常光顧,同時也會吸引顧客選購其他正常價格的商品。
4.習慣定價策略:
習慣定價策略即按消費者的習慣心理制定價格。消費者在長期的購買實踐中,對一些經常購買的商品,心目中已形成習慣性的價格標准。如沃爾瑪利用這種習慣提出「天天平價,始終如一」的口號。
5.吉利數定價策略:
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風俗習慣定價,例如在我國大多數地區,人們認為8、6是發財、吉祥的數字,很多商品定價為888,666或以8、6為零頭數結尾。在西方人們則普遍忌諱5、13這樣的數字。所以定價必要時要考慮到這些數字帶給人們的心理感覺。
6.小計量定價策略:
小計量定價策略可以用在兩個方向:第一,一些量小值大的商品,如果採用大劑量,標價過高,消費者會感覺太貴,像很多名貴葯材單價每斤上千上萬,但是以每克為單位計價則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第二,利用錯覺定價,比如某些袋裝食品500克,價格是5元一袋。而同樣的商品,450克一袋,價格是4.80元,則消費者更樂於購買4.80元一袋,錯覺使消費者感到後者比前者更便宜。因為,消費者在購買袋裝食品時的心理計價單位是袋而不是克,所以只注意了5元與4.80元的比較而並沒有進行500克與450克的比較。
⑹ 心理定價策略有哪些
心理定價策略是指企業定價時,利用顧客心理有意識地將產品價格定高些或低些,以擴大銷售。心理定價策略有6種,分別是尾數定價策略、整數定價策略、聲望定價策略、招徠定價策略、分檔定價策略以及習慣定價策略。
(1)尾數定價策略。指在商品定價時,取尾數,而不取整數的定價策略。
(2)整數定價策略。與尾數定價策略相反,企業有意將產品價格定為整數,以顯示產品具有一定質量。
(3)聲望定價策略。指利用消費者仰慕名牌商品或名店的聲望所產生的某種心理來制定商品的價格。
(4)招徠定價策略。指企業利用部分顧客求廉的心理,特意將某幾種產品的價格定得較低,以吸引顧客、擴大銷售。
(5)分檔定價策略。指在定價時,把同類商品比較簡單地分為幾檔,每檔定一個價格,節省消費者時間。
(6)習慣定價策略。指按照消費者的需求習慣和價格習慣定價的技巧。
⑺ 什麼是價格型消費心理
①價格是消費者衡量商品價值和品質的直接標准。在消費者對商品品質、性能知之甚少的情況下,主要通過價格判斷商品品質。許多人認為價格高表示商品質量好,價格低表明商品品質差,這種心理認識與成本定價方法以及價格構成理論相一致。所以,便宜的價格不一定能促進消費者購買,相反可能會使人們產生對商品品質、性能的懷疑。適中的價格,可以使消費者對商品品質、性能有"放心感"。
②價格是消費者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的象徵。一些人往往把某些高檔商品同一定的社會地位、經濟收入、文化修養等聯系在一起,認為購買高價格的商品,可以顯示自己優越的社會地位、豐厚的經濟收入和高雅的文化修養,可以博得別人的尊敬,並以此為滿足;相反,使用價格便宜的商品,則感到與自己的身份地位不符。
③價格直接影響消費者的需要量。一般來說,價格上升會引起需要量下降,抑制消費;價格下降會增加需要量,刺激消費。但也有時情況相反,各種商品價格普遍上升時,會使消費者預期未來價格將繼續上升,增加即期需要量;反之,則預期未來價格將繼續下降,減少即期需要量,產生「買漲不買落」心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消費者的生活經驗、經濟條件、知覺程度、心理特徵等有著不同程度的差異,他們對價格的認識及心理反應千差萬別。
⑻ 商品價格的心理功能有哪些
商品價價格主要的就是吸引人呀,比如說19 29, 39呀,重要的就是讓別人感覺到佔了便宜呀。
⑼ 常見的心理價格策略有哪些
您好~常見的心理定價策略包括以下幾種:
整數定價策略(高檔品,湊個整數定價,比如貂皮大衣定價兩萬,就是讓人感覺上檔次,滿足虛榮心)
尾數定價策略(比如1.98元,顯得比2元要少,而且感覺定價精確)
聲望定價策略(針對消費者一分錢一分貨心理,質高的產品定高價,尤其是名牌產品)
習慣定價策略(常用消費品,價格習慣,比如一袋鹽九毛錢,漲價就沒人買)
招徠定價策略(價格極低,目地是招攬顧客前來,促進其他產品銷售)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滿意請採納,我代表團隊向您表示感謝~
⑽ 常見的消費價格心理有哪些如何進行定價
你好,常見的心理定價策略包括以下幾種:
整數定價策略(高檔品,湊個整數定價,比如貂皮大衣定價兩萬,就是讓人感覺上檔次,滿足虛榮心)
尾數定價策略(比如1.98元,顯得比2元要少,而且感覺定價精確)
聲望定價策略(針對消費者一分錢一分貨心理,質高的產品定高價,尤其是名牌產品)
習慣定價策略(常用消費品,價格習慣,比如一袋鹽九毛錢,漲價就沒人買)
招徠定價策略(價格極低,目地是招攬顧客前來,促進其他產品銷售)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