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的成分都有什麼
擴展閱讀
海灣石油有什麼危險 2025-05-15 02:50:57
成本的要素費用有哪些 2025-05-15 02:32:55

石油的成分都有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6-08 21:57:29

A. 石油的主要成分

石油的主要成分有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等,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的液體。

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是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2012年開採的石油88%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為化工業的原料,實際上,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原料。
原油泄露的危害:
石油中所含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泄漏入海洋後,這些有毒化合物也迅速進入了食物鏈,從低等的藻類、到高等哺乳動物,無一能倖免。成批的海鳥被困在油污中,它們的羽毛,一旦沾上油污,就因無法飛翔離開大海,而沉入海底溺斃,或者因中毒而死亡。同時被油污污染的海豹,海豚,一次又一次躍出水面,試圖把皮毛上的油污甩掉,但最後終於精疲力竭,掙扎著沉入海底。

海象和鯨等大型海洋動物,也面臨同樣厄運。此外潛在的損害更進一步擴展到事件發生地的生態系統中,存活下來的生物在受到沖擊後的數年中,受毒物的影響也將遺傳至數種生物的後代,這種影響是深遠的,因為人類也同樣在食用海產品。還有更多的靠海為生的人,將會在一時間喪失所有。

原油泄漏有很多種,主要有陸地泄露和海上油輪泄露。陸地泄露危害性較大,簡單處理方法是直接燒掉。海上油輪泄露則需要打撈。原油泄露後漂浮在海面上,需將泄露的原油圈起來,然後聚攏,用水泵抽到運輸船上,上岸後再行處理。原油泄漏後造成的環境問題非常嚴重且難以處理,預防原油泄漏才是最重要的。

B. 石油是由什麼材料組成的

石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嚴格地說,石油以氫與碳構成的烴類為主要成分。分子量最小的4種烴,全都是煤氣。

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氫,其餘為硫、氮、氧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銻等)。一般天然石油不含烯烴而二次加工產物中常含有數量不等的烯烴和炔烴。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 。

(2)石油的成分都有什麼擴展閱讀

原油的顏色非常豐富,有甚紅、金黃、墨綠、黑、褐紅、至透明;原油的顏色是它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決定的,含的越高顏色越深。

我國重慶黃瓜山和華北大港油田有的井產無色石油,克拉瑪依石油呈褐至黑色,大慶、勝利、玉門石油均為黑色。

無色石油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原蘇聯巴庫、羅馬尼亞和印尼的蘇門答臘均有產出。

石油沿著工藝順序流經各裝置,在不同的溫度、壓力、流量、時間條件下,分解為不同餾分,完成產品生產的各個階段。

一套裝置可同時生產幾種不同的產品,而同一產品又可以由不同的裝置來生產,產品品種多。因此,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在管理上需採用先進的組織管理方法,恰當安排不同裝置的生產。

C. 石油的化學成分是什麼

石油中,碳、氫是主要的組成元素。碳一般佔83%~87%,氫佔11%~14%,原子比介於5.7~8.5之間。其他元素,如氧、氮、硫元素約佔1%,很少達到2%~3%。還有磷、釩等微量元素和礦物質。這些元素或以游離狀或組成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於重的組分中。
自然界中,碳氫化合物種類繁多,已知的有數百種。但構成石油的碳氫化合物,從其對石油性質的影響和存在的廣泛性來看,烷烴、環烷烴、芳香烴這三大系列的結構最為重要,也最為普遍。從溶有天然氣的石油平均成分看,大體上烷烴佔53%,環烷烴佔31%,芳香烴佔16%。
烷烴分子通式為CnH2n+2,是由碳原子以單鍵鏈狀與氫原子結合構成的一類飽和、穩定的烴類化合物。沒有支鏈的稱為正構烷烴,按其碳原子數的增加分別定名為甲烷、乙烷……癸烷等;碳原子數超過十的即用數字直接表示,如十一烷、十二烷……二十烷等。有支鏈者,為異構烷烴。
環烷烴是碳原子以單鍵呈環狀相連並與四周的氫原子結合構成。只含有一個環的環烷烴,通式是CnH2n。與烷烴相比,氫原子數目減少。但仍是一種飽和、穩定的化合物。環己烷和環戊烷是石油中最主要的環烷烴。環烷烴與烷烴在化學性質上比較接近,但構成的石油反映出的物理性質則有所差異。環烷烴比例大的石油比烷烴比例大的石油往往密度大、熔點和沸點高。
芳香烴分子通式為CnH2n-6(n≥6),碳原子以單鍵和雙鍵呈環狀與氫原子結合。主要特點是分子中至少有一個苯環,苯(C6H6)是最簡單和典型的代表。這類烴多具有芳香氣味。在石油中,常集中於重餾分內。
烷烴、環烷烴都屬於比較穩定的飽和烴類,芳香烴屬不飽和烴。但在鏈狀烷烴的化合物中,有不飽和烴類化合物存在。這類化合物的碳原子呈鏈狀以雙鍵相連與氫原子結合,缺少兩個氫原子的稱為烯烴,分子通式為CnH2n,例如乙烯(C2H4)。碳原子間仍呈鏈狀排列但以三鍵相連的結構,稱為炔烴,其分子通式為CnH2n-2,如乙炔(C2H2)。這類不飽和烴在化學性質上比較不穩定。當較純時,點火燃燒尚顯平靜,而一旦混有空氣,就易發生猛烈爆炸。

D.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石油又稱原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石油」這個中文名稱是由北宋大科學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

E. 石油里含有什麼成分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之一,「石油」這個名詞就出自將近一千年以前宋代大科學家沈括的傳世之作《夢溪筆談》。但是,大量開采和應用石油則還是最近一百年的事。

石油是一種從地下深處開采出來的黃色、褐色乃至黑色的可燃性黏稠液體,它們的密度一般比水小,其沸點范圍很寬,從常溫起一直到800℃以上。世界上各個油田所生產原油的性質雖然千差萬別,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它們都主要由碳、氫、硫、氮、氧五種元素組成,而且碳和氫這兩種元素合起來在原油里一般佔到95%以上。所以說,石油的主要成分是分子大小不同、結構各異和數量眾多的碳氫化合物,包括烷烴、環烷烴和芳香烴。假如單純從元素的含量來看,硫、氮和氧三種元素合起來在原油中也只不過佔百分之幾,似乎並不很多;但是假如以含有硫、氮、氧的化合物的含量來考慮,那就相當可觀了,有可能佔到原油的百分之幾十。因此,對於原油中所含的硫、氮、氧要特別關注。與世界上大多數油田所產原油相比,中國主要油田所產原油的含硫量一般都不太高,大多不到1%,但是氮的含量相對比較高。大家知道,中東地區是世界上生產原油最多的地方,我國每年從那裡進口很多原油,這些原油的含硫量大多很高,有的竟然高達4%。

除了碳、氫、硫、氮、氧以外,原油中還含有多達幾十種的微量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它們的含量一般為百萬分之幾,有些甚至只有十億分之幾。微量元素在研究石油的成因以及在石油勘探方面有其獨特的作用。這些元素含量如此之少,看起來對石油加工似乎無足輕重,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它們往往是破壞正常生產的殺手,對石油加工過程中的許多催化劑有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會使催化劑喪失活性。原油中含量較多和影響比較大的微量元素有鎳、釩、鐵、銅、鈣、鈉、砷等。我國原油中一般含鎳比較多而含釩比較少;而國外的原油則正好相反,大多數是含鎳少而含釩多。通常認為,鎳與釩的質量比大於1是陸相成油的特徵,而鎳與釩的質量比小於1則是海相成油的特徵,由此可見我國的石油大多是由陸相沉積物生成的。

F. 石油的主要成分有哪些用化學名稱表示

主要成分是烴,又叫碳氫化合物。石油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混合物,除了烴類還有石油酸(一類羧酸),硫醇、硫醚、二硫化物、噻吩等等含硫化合物,吡啶等含氮化合物,含金屬的卟啉、卟吩類化合物等等非烴組分,非常復雜。石油化學上一般用族組成的方法來表示。

G.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什麼,化學方程式是什麼

石油的組成元素主要是碳和氫,同時還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石油的化學成分主要是各種液態的碳氫化合物,其中還溶有氣態和固態的碳氫化合物。(高中化學書上的)
石油是一種混合物,所以沒有化學方程式。

H. 石油中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石油中的主要成分: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1.0g/cm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攝氏度),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攝氏度以上,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不過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

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劑、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世界海洋面積3.6億平方 千米,約為陸地的2.4倍。大陸架和大陸坡約550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陸上沉積盆地面積的總和。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資源的1/4和最終可采儲量的45%, 埋藏在海底。世界石油探明儲量的蘊藏重心,將逐步由陸地轉向海洋。

(8)石油的成分都有什麼擴展閱讀:

從60年代開始,以電子計算機和現代科學技術廣泛用於油、氣田開發為標志,開發技術迅速發展。

1、建立的各種油層的沉積相模型,提高了預測儲油砂體的非均質性及其連續性的能力,從而能更經濟有效地布置井位和開發工作;

2、把現代物理中的核技術應用到測井中,形成放射性測井技術,與原有的電測技術,加上新的生產測井系列,可以用來直接測定油藏中油、氣、水的分布情況,在不同開發階段能採取更為有效的措施;

3、對油氣藏內部在採油氣過程中起作用的表面現象及在多孔介質中的多相滲流的規律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並根據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型對這些現象由定性進入定量解釋(見油藏數值模擬),試驗和開發了除注水以外提高石油採收率的新技術;

4、以噴射鑽井和平衡鑽井為基礎的優化鑽井技術迅速發展。鑽井速度有很大的提高。可以打各種特殊類型的井,包括叢式井,定向井,甚至水平井,加上優質泥漿,使鑽井過程中油層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5、大型酸化壓裂技術的應用使很多過去沒有經濟價值的油、氣藏,特別是緻密氣藏,可以投入開發,大大增加了天然資源的利用程度。對油井的出砂、結蠟和高含水所造成的困難,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見稠油開采,油井防蠟和清蠟,油井防砂和清砂,水油比控制);

6、向油層注蒸汽,熱采技術的應用已經使很多稠油油藏投入開發;

7、油、氣分離技術和氣體處理技術的自動化和電子監控,使礦場油、氣集輸中的損耗降到很低,並能提供質量更高的產品。

I. 石油是由什麼組成的

經過分析,石油主要是由碳和氫構成。其中碳佔84%~87%左右,氫佔12%~14%左右。餘下的百分之一是極微量的硫、氧、氮等元素。碳和氫可以形成多種化合物,按它們的原子數從少到多排列,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等等。石油就是由這些化合物組成的。

組成石油的化合物復雜,它們含有相對分子質量從幾十到幾千的各種烷烴、環烷烴和芳香烴。除烴類之外,石油中還含有數量不等的非烴類化合物,主要是含硫、含氮、含氧的化合物以及一些膠狀瀝青質。石油的大部分是液態烴,同時在液態烴里溶有氣態烴和固態烴。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

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

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1.0g/cm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60℃),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攝氏度以上,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不過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