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石油一年的開采量是多少如果照現在的開采速度計算還可以開采多少年
還能開采50多年吧
B. 中國的石油到底能開采多少年
據我所知:我國的石油開采不超過100年!
C. 中國南海油氣開采歷史有多久
我國對南海中南部的油氣資源調查始於1987年,到2002年完成地震測線86714.92千米,重力測線65360.56千米,磁力測線70134.94千米,航空磁測112058.52千米。中國科學院和國家海洋局也多次進行綜合考察。目前,曾母盆地、北康盆地和萬安盆地是我國勘探研究程度相對較高的盆地,而西北巴拉望和汶萊—沙巴盆地幾乎是我國油氣勘查的空白區。中建南、南薇西、筆架南、南沙海槽、安渡北、南薇東、九章和永暑這些盆地的國內外勘探開發程度都非常低,目前尚無鑽井(表18-2)。
圖18-1亞太地區原油產量變化圖
1981—2002年,越南更是從南沙海域的油田中開采了1億噸石油、15億多立方米的天然氣,獲利250億美元,南海南部石油已成為越南國民經濟的第一大支柱產業。對中國而言,在南沙海域的開發則完全是空白。有能源分析家認為,從表面上看,這是對「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戰略的貫徹走樣,而從實質上看,則是對海洋利用缺乏一個長期戰略規劃。
2002年11月,中國與東盟各國外長及外長代表在金邊簽署了《南海南部各方行為宣言》,2005年3月14日,中國海油、菲律賓國家石油公司、越南國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共同簽署了為期3年的《在南中國海協議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定》。按照協定,3家公司將在一個總面積為14.3萬平方千米的協議區內研究評估石油資源狀況。一名能源觀察家認為:該協議的簽署,對啟動南海南部的規模勘探開發是一個好消息,但是,這僅僅是勘探方面的合作。勘探到開發還有幾年的時間,到時怎麼開發怎麼分配,還需要進行艱苦的談判,這需要各參與國的領導人具有更開明的政治態度。「這不是企業所能決定的事情。」企業不能決定的范圍還包括:與海洋有關的能源戰略規劃問題,政治問題、經濟問題、外交問題、軍事問題、海權問題、國家安全、法理問題等。這些問題涉及的政府部門很多,包括國家海洋局、農業部、海關、國家安全部門、國防、商務部、外交部、交通部等以及中國海油、中國石油兩大公司。如果要在這些部門與海洋開發之間建立起一種協調機制,不是不能,但缺一個海上的「大管家」。如果這個「大管家」建立起來,可以預想的邏輯是:國家能源戰略、南海南部油氣開發、企業利益、相鄰的國際關系等諸多問題就可以在大框架內建立起一種通盤系統的協調運作機制。
2010年和2011年,南海問題被許多國家復雜化,甚至在與其不相關的場合談南海問題,表面的關心隱藏著油氣資源及運輸通道的儲多利益。
D. 中國哪年開始開採石油
玉門油田是中國第一個工業油田。
1937年,中央地質調查所與顧維鈞的「中國煤油勘探公司」合作發現了玉門油田。
1939年開始工業化生產。
新中國的第一個工業油田是克拉瑪依油田。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瑪依黑油山1號井完鑽出油,
E. 中國的煤和石油挖完了
煤山西還有的是。
內蒙古比山西還多。
石油也還是有,主要問題是產量低了,附屬品,如石蠟太多,需要脫硫脫蠟,技術工藝復雜,成本太高。還有就是現在需求量大,自產的石油無法滿足了。只好進口。而海洋石油開發,我國目前還比較落後。連基本的勘測都沒完全摸排清楚。
我國鐵礦石也不是沒有,主要是我國鐵礦石含鐵量太低,不是富鐵礦。
F. 中國石油什麼時候能開采完
大慶穩產4000萬可以保30年,東營2000萬,唐山1000萬,新疆還有一些!
按照現在的進口比例應該可以保30年! 這個很難說,中國可以稱得上的大油田也就是一個大慶而已,以前中國年產石油1億噸時大慶的產量佔了5千萬噸,約佔一半,現在大慶的產量逐年下降,估計也就再堅持二、三十年。其它好像還沒有什麼有分量的油田。 中國石油儲量僅夠十年之用2007-04-20 02:54 最近,國土資源部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和地方油氣公司所屬油氣田的儲量進行了初步統計。統計結果表明:截至2006年年底,全國石油剩餘經濟可采儲量20.43億噸,天然氣剩餘經濟可采儲量24490億立方米。
G. 中國石油的發展史的簡明歷程是什麼
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
中國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利用,是一項新興而古老的事業。它成為中國現代能源生產的一個重要工業部門,是新中國建立以後的事情,而中國發現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氣技術的歷史卻可追溯到兩千年以前,並且在技術上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成就。
中國近代石油工業萌芽於十九世紀中葉,經過了多年的艱苦奮斗,直到新中國建立前夕,它的基礎仍然極其薄弱。回顧這一歷史過程,將有利於認識當代中國石油工業的崛起。
下面我們分三個部分介紹中國石油工業發展概況。
1.恢復與發展
玉門油礦解放後,為創建新中國的石油工業,1952年8月,毛澤東主席命令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軍第57師轉業為石油工程第一師,為建設一支具有嚴格組織紀律,高度獻身精神的石油產業大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到1952年底,全國原油產量達到43.5萬噸,為1949年的3.6倍,為舊中國最高年產量的1.3倍,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門油礦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石油工業建設的重點。為了加強勘探,廣泛採用「五一」型地震儀和「重鑽壓,大排量」鑽井等新技術,先後發現了石油溝,白楊河,鴨兒峽油田,並開始按科學程序進行全面開發,採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業等措施。按照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我國西北地區展開。1955年10月,克拉瑪依第一口井--克1井噴油。克拉瑪依油田的開發建設,有力地支援了建國初期的經濟建設。1958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在地質部發現冷湖構造帶的基礎上,在冷湖5號構造上打出了日產800噸的高產油井,並相繼探明了冷湖5號,4號,3號油田。在四川,發現了東起重慶,西至自貢,南達敘水的天然氣區。1958年石油部組織川中會戰,發現南充,桂花等7個油田,結束了西南地區不產石油的歷史。到50年代末,全國已初步形成玉門,新疆,青海,四川4個石油天然氣基地。1959年,全國原油產量達到373.3萬噸,四川天然氣產量從1957年的6000多萬立方米提高到2.5億立方米。在人造油方面,經過擴建和改造,東北各人造油廠的產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長。1959年人造油產量達到97萬噸,當時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煉油工業在十分薄弱的基礎上,先後擴建,新建了上海,克拉瑪依,冷湖,蘭州,大連等8個年加工能力為10-100萬噸的煉油廠。1959年生產汽,煤,柴,潤四大類油品234.9萬噸,主要石油產品自給率達到40.6%.
2.歷史性轉變
從1955年起,地質部和石油部分工配合,先後在華北平原與松遼盆地展開了全面綜合地質調查。根據中央批示,1960年3月,一場關系石油工業命運的大規模的石油會戰在大慶揭開了序幕,並取得了重大的進步。1963年,全國原油產量達到648萬噸,同年12月,原油產量的急劇增長,需要煉油工業同步發展。在此期間,擴建和合並了一系列煉油廠,並大力開發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此外,還研究,設計,建設了加氫裂化等裝置。到1965年止,共新建以上裝置13套,大大縮小了同當時國外煉油技術水平的差距。1965年生產汽,煤,柴,潤四大類油品617萬噸,自給率達97.6%,提前實現了我國油品自給。
在大慶石油會戰取得決定性勝利以後,石油勘探隊伍開始進入渤海灣地區。1964年,經中央批准在天津以南,山東東營以北的沿海地帶,開展了華北石油會戰。到1965年,在山東探明了勝利油田,拿下了83.8萬噸的原油年產量,1978年原油產量達到355萬噸。 1970年4月,大慶開始了油田開發調整工作。到1973年,底下形勢惡化的情況得到扭轉,全油田原油產量比1970年增長了50%以上。1976年,大慶油田年產量突破5000萬噸,為全國原油年產上1億噸打下了基礎。 同時石油三廠,六廠經過擴建,改造成為加工天然原油的煉油廠。為發揮中央和兩個積極性,以石油部為主,陸續興建了七個大型煉油廠和一大批中型煉油廠。到1978年,全國原油年加工能力已達9291萬噸,基本上與我國原油生產規模相適應,從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中,原油產量以每年遞增18.6%的速度增長,年產量突破了1億噸,保證了國家的需要,緩和了能源供應的緊張局面。從1973年起,我國還開始對日本等國出口原油,為國家換取了大量外匯。
3、石油工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1979年至今)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從1979年起「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各條戰線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石油戰線的廣大職工經過艱苦努力,戰勝了十年動亂帶來的嚴重困難,石油工業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峰。
自七十年代以來,我國石油工業生產發展迅速,到1978年突破了1億噸。此後,原由產量一度下滑。針對這種情況,為了解決石油勘探,開發資金不足的困難,中央決定首先在石油全行業實行1億噸原由產量包乾的重大決策,以及開放搞活的措施。這一決策迅速受到效果,全國原油產量從1982年起,逐年增長,到1985年達到1.25億噸,為世界第六位。
為了多元發展我國的石油工業,我國於1982年成立了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1983年7月,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成立。中國第三家國有石油公司---中國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也於1997年1月成立。至此,我國石油石化工業形成了四家公司團結協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目前我國石油工業目前有三大石油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集團公司。2001年,石油集團銷售收入3401億元,利潤總額530億元;石化集團銷售收入3600億元,利潤總額128.1億元;中海油銷售收入303.8億元,利潤總額96億元。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各石油公司「走出去」戰略的推進,各公司的資產規模,海外影響力,利潤總額都有了很大提高,但與國際知名石油公司相比,我國石油公司在運營的主要指標上均有一定差距。
H. 中國可開採石油能用多少年
按目前的開采速度計算,全球石油儲量可供生產40多年,天然氣和煤炭則分別可以供應67和164年。
報告稱,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儲量最多不超過11900億桶,有超過60%的石油儲量分布在中東。其中,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儲量全球最高,總量超過2627億桶,佔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的22%;全球石油儲量排名第二的是伊朗,擁有石油儲量約1325億桶;伊拉克的石油儲量佔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的10%;緊跟其後的是科威特,擁有已全球探明石油儲量的8%的資源。但是專家指出,根據沙烏地阿拉伯2004年的石油增產速度的情況看,沙烏地阿拉伯很可能會比伊朗提前耗盡現有的資源儲備。
除了中東地區國家擁有龐大的石油儲量外,南美的委內瑞拉、歐洲的俄羅斯各自擁有已探明全球石油儲量的6%的份額。
報告還指出,2004年是全球能源市場持續高速增長的第二個年頭,所有燃料消費的增長都超過了過去10年的平均增長率,強勁的能源消費推動了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炭的價格上漲。
I. 中國石油開采史
做PPT的 要新中國建立之初石油是怎樣一種情況 後來怎麼發現的油田 規模怎樣 要60周年石油史 不要粘貼
J. 中國石油大概還能開采多少年高分
按照現在的開采量,現在預算的20年。
但是中國現在大量進口原油,還在加大勘探和開發力度。在不斷發現新的油氣田,而且產量也在穩步上升,實際年限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