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想知道銀行的理財產品是否存在風險
有風險
一般說來,投資收益和風險是成正比的
風險:銀行理財產品<基金 <股票<期貨;收益也遞增
銀行的理財產品,投資對象通常有:債券、股票基金、與某種投資品價格(可以為石油等商品、也可以是貨幣)掛鉤。這三者風險和可能的收益都是遞增的。但是,建議最後一種少沾,因為設計該理財產品的人通常都會設計的很復雜,想賺錢很難。
最後,還提醒一點,不要盲目信任銀行工作人員的極力推薦,因為通常是按照提成的高低來決定推薦的品種,風險收益根本就不考慮;自己要多問,實在不懂,就找個懂的人幫忙參謀,或者就別折騰這個了。
❷ 誰能跟我說說銀行理財靠譜嗎有哪些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是否靠譜一看產品二看人。信用風險,投資風險,匯率風險,利率風險,政策風險以及系統風險都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會遇到的風險。
一、看產品是否靠譜:
整體來說,在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還是很靠譜的,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偏好,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但是我們也要知道,銀行除了自己推出的理財產品之外,很多還是代銷的產品,所以說,這時候銀行只是一個平台而已,主要還是看產品是否靠譜。這里就為大家講一講有什麼比較容易踩坑的地方。
①預期收益≠實際收益:
很多理財產品標注了預期收益多少多少來吸引投資者,銀行會在宣傳的時候,強調此前發行的同類理財產品均達到了預期收益,令我們把預期收益當作是實際收益。而實際情況是,有很多理財產品都沒有達到預期收益,有的甚至連本金都有虧損。所以說,投資有風險有波動,最後收益還要看投資期間的波動變化。
此外,有的理財產品會有一個資金募集期,具體的時長會有不同,但在這段期間內,我們將錢投入產品中,是不會按照註明的收益率來計算的,最多按照活期利率計息,有的甚至還沒有利息。所以說我們資金的收益在這種情況下就完全被拉低了,實際算下來,根本就沒有那麼高,銀行理財產品的募集期越長,實際收益率就會越低。
②信息不完整:
我們在購買理財產品前,一定要對它進行全面了解,有的理財產品不披露或者選擇性披露,信息不完整、資金投資用途不明、收費項目不明、信息更新不及時等,連產品說明書都存在問題,那麼它的安全性可想而知。
二、看人是否靠譜:
無論是在銀行櫃台還是手機網銀,經常會有人向我們推薦銀行理財產品。某些銀行從業人員在推銷理財產品時,會著重強調收益,卻將風險一語帶過,或是充斥大量專業術語,讓人難以聽懂。這樣我們就很容易被誤導。
甚至還會有一些銀行業務員利用大家對銀行的信任,私下接單,其實賣的根本就不是銀行的理財產品,而是其他機構的高風險產品。這樣的情況出了問題,銀行完全沒有責任,也不會負責。這就是時有出現的「飛單」現象。
以上就是關於銀行理財產品容易出現的「坑」,總的來說,銀行理財產品多數是靠譜的,但我們也不能輕信他人的推薦,也不要對銀行抱有過高地信任,還是需要自己去了解產品,這樣才不容易被「忽悠」。認真對待每一筆錢,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份資產,這才是理財。如果說自己對購買的產品並不了解,沒有做到心中有數,那往往就是在給別人「送錢」。
❸ 銀行理財產品怎麼樣有什麼樣的風險
一般情況下,目前基本上產品都是有風險的,除非合同文本協議上註明是保本產品,沒有註明的都是有本金損失的風險,具體風險程度要視產品的投資標的范圍,投資需謹慎。
購買理財產品前,建議您閱讀合同,留意投資標的范圍,風險介紹等。
❹ 銀行推出了原油投資理財產品,和現貨原油哪一個好點
當然是現貨原油比較好做:
一、首先原油投資相對於其擁有靈活的交易模式,很高的資金利用效率;
二、其次相對於期貨其擁有完善的市場機制,靈活的交易時間;
三、再次相對於貴金屬有著不可替代的套期保值的投資需求;
四、最後相對於房地產有著較大的投資獲利空間,較低的門檻,較快的投資回收周期。而白銀在t+d在行情大的波動情況下難以成交,特別是開盤跳空,還有手續費相對高, 紙黃金紙白銀只能做漲不可以做跌,而且選擇范圍不是很大,也很難把握,不容易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