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未來10年石油怎麼辦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未來10年石油怎麼辦

發布時間: 2022-05-31 03:58:34

① 在未來10年內全球油價是漲還是降

1,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只會越來越少,物以稀為貴;
2,看看上個世紀的石油價格漲幅率,你就知道了。開始一桶油才20幾美金;
3,世界發展是車輪在行駛,汽車增長飛速,還沒有找到代替石油的原料;
4,國際重要石油原產國局勢會越來越緊張,發生石油爆炸,原油廠大火,都會讓原油價格發生變化。
5,石油大富豪們都會拚命的操縱價格!

② 未來的石油將會怎樣發展

進入21 世紀,世界范圍內石油資源的重質化、劣質化程度的加深,對清潔、超清潔車用燃料及化工原料需 求的日益增加,正使世界煉油技術經歷著重大的調整與變革. 本工作在分析世界煉油工業和技術發展現狀的基礎上, 指出世界煉油技術的未來發展將集中在重質/劣質原油的加工、清潔燃料的生產和煉油化工一體化等幾個方面. 在重 質/劣質原油的加工方面,加氫裂化和加氫處理工藝將是 21 世紀煉油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新型催化裂化(FCC)工藝 和焦化工藝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清潔燃料生產技術的發展方向主要集中在汽柴油的脫硫上,以加氫脫硫為主的各 種脫硫技術將得到極大的發展;在煉油化工一體化發展方面,基於傳統 FCC 工藝改進的最大限度生產低碳烯烴的技 術將得到廣泛關注,加氫裂化由於其較高的靈活性,既能生產優質中間餾分油(航空燃料和柴油),又能為乙烯廠和芳 烴廠提供優質原料,是 21 世紀煉油化工一體化發展的核心技術. 關鍵詞:石油煉制;重質/劣質原油的加工;清潔燃料生產;煉油化工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TE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606X(2007)01017610 1 前 言 1.1 石油在世界能源結構中的地位 1859 年, Drake 油井鑽探成功標志著石油工業的誕 生. 自此,石油便逐漸取代木柴和煤成為世界最為重要 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在 20 世紀極大地推動了西方發達 國家的工業化進程. 到目前為止,石油依然是世界經濟 發展和人類生活水平提高不可或缺的最為重要的能源 在未來一段時期內,石油仍然是世界能源消費 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世界煉油工業發展現狀 原油必須經過各種物理及化學加工過程轉變為石 油產品後才能被有效利用, 這些轉化過程的組合就構成 石油煉制過程. 經過 150 年的發展,石油煉制工業已經 成為世界石油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種煉油技術相 繼被開發出來,並被成功地應用於工業生產,極大地增 加了石油產品的數量和提高了石油產品的質量. 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 各國對石油產品的需求 也不斷增加. 世界原油加工能力總體呈現出不斷增加的趨勢 全球煉廠的結構和規模也處於不斷調整之中, 一些 能耗高、 規模小的煉廠被迫關閉, 新建煉廠的規模增大, 原有煉廠也在不斷地進行擴能改造.自石油取代煤成為主要的一次能源 之後, 其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始終保持在 40%左右. 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未來 30 年,世界 能源需求量將增加 2/3,且化石燃料在能源結構中仍將 世界石油需求 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 2010 和 2030 年, 量將分別達到 42 和 57 億噸,石油在整個一次能源消費 結構中的比例仍然占 35.3%和 35.4% 世界煉油能力最大的國家是美國, 其原油蒸餾能力 約佔世界的 1/5;其次為俄羅斯和日本,分別占 6.6%和 5.8%;中國排名第四,占 5.5%. 世界前十大煉油國家的 原油蒸餾能力就達到了世界原油蒸餾能力的 54.2%. 世界排名前 3 位的煉油公司仍然是 ExxonMobil, Shell 和 BPAmoco, 其原油蒸餾能力分別佔世界的 6.5%, 5.9%和 4.0%. 我國的中國石化(SINOPEC)和中國石油 (CNPC)分別排在第 5 位和第 12 位,原油蒸餾能力分別 為 2.67 和 1.79 Mb/d. 2003 年,世界上最大的煉油廠是位於委內瑞拉的 帕拉瓜納煉制中心, 其原油蒸餾能力為 940 kb/d(合 4700 萬 t/a). 除此之外,世界排名前 16 位的大型煉油廠中有 6 座位於亞太地區,3 座位於美國,3 座位於中東地區, 其他 3 座分別位於俄羅斯、荷蘭和維爾京群島. 隨著世界煉油廠的規模越來越大, 煉油裝置的規模 也向大型化方向發展,其中單套常減壓蒸餾的能力達到 了 1 275 萬 t/a,單套催化裂化(FCC)能力達到了 600 萬 t/a,渣油催化裂化(RFCC)能力也達到了 425 萬 t/a 從 1991 年到 2003 年,全球二次加工 能力中轉化能力(FCC 和加氫裂化)增加較快,從 1991 年的 13.8 Mb/d 增大到 2003 年底的 18.9 Mb/d,約增加 了 37%;燃料生產能力(催化重整和烷基化)的增長速度 稍慢,從 1991 年的 11.2 Mb/d 增大到 2003 年底的 13.4 Mb/d,約增加了 20%. 上述 4 種二次加工能力的增長速 度都遠遠超過同期原油蒸餾能力的增長速度,表明世界 煉廠的規模和復雜度在不斷增加, 世界各國煉油企業一 直在努力提高輕質油品收率,增加運輸燃料的產量和提 高其質量 在過去的 10 年中,美國煉廠的 FCC 和加氫裂化能力略有增長,而燃料生產(催化重整和烷 基化)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在美國, 4 種主要二次 這 加工過程的能力占原油蒸餾能力的比例達到了 70%以 上, 這說明美國的煉油業已是比較成熟的工業 1991 至 2003 年世界各種石油加工能力的變 化情況. 在此期間,世界原油蒸餾能力增加了 9.6%,表 明世界各國對油品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 在主要的二次 加工過程中,加氫裂化和加氫精製的能力增加較快,分 別增加了 5.3%和 4.6%,而 FCC 和重整能力增加較慢. 加氫能力的增加主要緣於世界各國對低硫和超低硫車 用燃料需求的不斷增加,這使煉油廠普遍採用各種加氫 手段降低燃料中的硫含量,以生產清潔燃料 美國不僅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煉油能力,而且煉廠規模一 般較大,煉廠的復雜度也較高. 在歐盟國家,近 10 年來,FCC 和加氫裂化能力增 加較明顯,催化重整和烷基化能力略有下降;而在亞太 地區,FCC 和加氫裂化的能力有極大的提高,催化重整 和烷基化的能力在 1995-1998 年間增加較快, 1998 年以 後又慢慢減少. 在歐盟地區,4 種主要加工過程的總能 力占原油蒸餾能力的 38%左右,而亞太地區則更少,不 到 30%. 與美國相比,歐盟和亞太地區的二次加工能力 明顯不足. 世界煉油技術的發展歷程 全球石油石化工業的大規模形成和發展是在 20 世 紀. 1910 年以前,石油加工工藝僅是常壓蒸餾,產品也 只是照明用的煤油.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1910--1920 年的 10 年間,汽油成了主要的石油產品,促進了裂化 工藝的發展. 後來,石油加工工藝從熱加工拓展到催化 加工,進而發展到深度加工,形成了一個結構復雜、規 模龐大的石油加工工藝技術體系

③ 能否預測未來10-20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各方面情況

未來10-20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發展,關鍵不在於產量、儲量、銷售額、總收入、凈利潤、稅收、分紅、債務、投資、成本、並購、作業區域、公司結構、改制、員工薪酬等等,關鍵在於——

油價

個人認為,油價如果好,公司就會好,油價跌到10美元,大家都要買中東的便宜油了,三家的日子都不好過。現在利比亞沙特的桶油成本只有0.7到1美元/桶,幾十年都不搞勘探,潛力很大,如果他們都使一半勁,全世界的石油公司一半倒閉。

H股持續3年多上漲,靜態比較三大石油國企股(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國際油氣公司的盈利估值指標和資源估值指標,國企石油股難言明顯的低估或高估。但動態看,國企石油股仍因其業績改善潛力和高增長率而繼續擁有估值吸引力。因此,我們繼續看好石油股。

靜態估值已無優勢

經過H股持續3年多的上漲,靜態比較三大石油國企股和國際油氣公司的估值指標,國企石油股的估值優勢已不復存在:

國際一體化油氣公司基本定價為10倍PE;2.5~3.0倍PB;國際獨立油氣公司基本定價為8~9倍PE。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定價與此相仿。

從油氣資源價值重估的角度來看,國際一體化油氣公司的「股價/每股儲量」、「企業價值/總儲量」為15倍附近;國際獨立油氣公司的相應指標分別為10.8和13.7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定價與此相仿,未見明顯低估或高估。而在「企業價值/油氣產量」中,三家國企股的倍數還略高於國際同行。

一體化公司的盈利指標估值和儲量指標估值之所以高於獨立油氣公司,原因在於:(1)目前油價處於高峰期抬高了油氣業務的業績、(2)一體化公司擁有下游業務,下游業務業績增長小於上游。與國際一體化公司業務結構相比,中石油上游業務收入份額高於國際同行,下游業務收入份額低於國際同行;中國石化相反。因此,中石油的估值倍數理論上應低於國際同行;而中國石化應高於國際同行。

總之,從盈利估值指標和儲量指標來看,國企石油股的估值已經和國際石油公司估值相對接近,已不存在明顯的低估或高估。

高增長率提高估值

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的每股收益在特殊的政策環境下被低估。

由於國內過去兩年多對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的控制,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的下游業務被人為壓低。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下游業務的經營利潤份額要遠小於其應有份額。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的改革正在推進,預期在兩年內,煉油和銷售業務可望回歸正常。估計可提高中國石油、中國石化業績約20%。

國企股成長性優於國際同行

以2005年數據為例,中石油、中石化之收入增長率,中海油之收入增長、盈利增長率都要明顯高於國際同行。若以未來預期為考量,三大國企股EBITDA、凈利潤仍維持增長,而國際同行均為負值(低增長率是因為分析師對油價看跌的判斷;若油價穩定,以上公司都會繼續增長)。

因此,考慮到國內成品油價格改革對油氣下游業務盈利的改善作用和國企石油股的高成長性,國企石油股有理由享受到更高的定價倍數。在目前國際油氣公司估值不變之背景下,還可有20%的估值提高空間。

中國石化A股跟隨H股波動是市場生態規則,維持「港股價×(0.90~0.95)×(1+股改對價)的基本定價准則。股改後目標價為5.0~5.5元;12月目標價為6.0~6.5元。

目前中國石化A股的超額收益已經不大,但由於股改和市場指標股的作用,中國石化目前的優勢體現在低風險穩定回報、而非高風險高回報上;而遠期還有融資融券、T+0、內外資所得稅並軌等系列利好。因此繼續維持對中國石化的增持建議。未來兩年中國石化A股的年均回報15~20%。

三大國企石油股估值及投資評級

股票代碼 股票名稱 價格(元) PB 05EPS 06EPS 07EPS 05PE 06PE 07PE 建議

0857.HK 中石油 8.70 3.02 0.75 0.87 0.87 11.60 10 10 增持

0386.HK 中石化 4.89 1.90 0.47 0.47 0.53 10.40 10.40 9.20 增持

600026.SH 中海油 6.08 3.39 0.62 0.75 0.77 9.80 8.10 7.90 增持

600028.SH 中國石化 6.84 2.65 0.46 0.46 0.52 15 14.90 13.10 增持

布倫特原油基準價———美元/桶 55 70 70

註:H股價按1.03倍轉為人民幣價格。

④ 石油未來會枯竭么

至今,全球學術界在石油形成這一問題上仍然存在著很大爭議。一種說法是很多人在上學期間所受教育的生物成油理論,石油是由幾百萬年前埋於地下的各種動植物經過復雜的變化形成的。然而,隨著科學發展,質疑這種理論的人越來越多。

由此可見,現在要對石油的成因下結論還為時過早。自然,對石油資源會出現枯竭的判斷就更沒有依據了。現實情況是,這幾十年來,更先進的科學讓人們不斷找到更多的石油。美國出現的頁岩油技術革命,就是典型的例子。即便在國內,老油田復產增效的新聞也越來越多!

⑤ 石油還能用多少年

地下總共大約有2萬億桶石油可供開采利用,可供人類消費近80年。

地層中的石油和天然氣的蘊藏量不可能十分准確地估算出來,但據石油專家們粗略估計:人類自20世紀70年代初期至2000年間向地球索取了大約5000億~8000億桶石油(一噸約等於7桶),占當時探明儲蓄量的85%。

(5)未來10年石油怎麼辦擴展閱讀:

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羅紀生成。

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

⑥ 未來10年內石油有很大發展空間嗎還是被新能源或新科技貨取代這幾年是新能源科技發展的重要時間嗎

在世界能源格局變化的背景下,資源國NOCJS~大投入,保證常規油氣穩產增產,並開始向
非常規資源領域拓展,大力發展下游業務,調整產業結構,在保持原有石油需求市場份額的同時,更加註重發展與亞太地區能源需求大國的合作。

⑦ 如果未來十年石油煤炭退出歷史舞台環境將變得多麼美好

自11月進入供暖季起,哈爾濱、長春、沈陽的空氣污染指數相繼爆表。沈陽的PM2.5濃度一度接近1400微克/立方米-按照PM2.5的指數等級,300-500微克/立方米之間已屬重度污染。造成東北霧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有觀點認為燃煤是霧霾產生的主因,煤炭與霧霾到底是什麼關系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關閉美國所有的燃煤電廠也只會使全球氣溫降低0.05度
東北的霧霾事件,讓人想起了1952年12月4日至9日的倫敦煙霧事件,當時倫敦冬季多使用燃煤採暖,還有許多燒煤的火力發電站;由於逆溫層的作用,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與粉塵等在城市上空蓄積,遂引發灰霾。
但是,根據長春市監測數據表明,在11月的兩次重污染期間,長春市的二氧化硫濃度達到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准。沈陽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李剛也透露,在11月8日空氣污染最嚴重的時候,沈陽市空氣中的二氧化硫的含量並不高,一直處在國家均值二級標准之內。
大連氣象台首席預報員梁軍解釋說,燃煤供暖容易形成"霧天"而非"霧霾天":"成霧的條件是空氣濕度大,有凝結核,供暖期排放的顆粒物會比較多,就是說提供的'霧核'較多,相對來說,容易形成霧天。但不管'霧核'有多少,前提是一定要有大量的水汽,如果沒有大量水汽,那就不是霧而是霾了。"

⑧ 二十世紀,美國前總統布希批准了一項旨在未來10年內大幅度減少美國對石油依賴的能源戰略是什麼樣的

二十世紀,美國前總統布希批准了一項旨在未來10年內大幅度減少美國對石油依賴的能源戰略是1991年2月下旬公布的。1985年以來,美國的石油進口量持續穩步上升,當時已佔到總消費量的42%。這一戰略,號召節約能源和增加能源生產。為此,將精簡法規,以加速天然氣、石油和水力電廠以及核電廠的建設;通過改革核電廠和核廢料處置廠址許可證頒發手續,開發「下一代」安全反應堆的新型設計方案,來鼓勵更多地利用核能。這些措施使得核工業界能夠通過降低發電成本,增加核電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來滿足電力需求。到2010年,核能發電量將比90年代初規劃多10%。

⑨ 即使再過一千年,石油都不會枯竭

石油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基礎能源和化工原料,很難想像石油耗盡後世界的樣子,所以從石油被工業化開采以來,我們一直都能聽到石油即將耗盡的警告!

  • “世界將在10年內耗盡石油。”——美國礦業局(1914)
  • “世界將在13年內耗盡石油。”——美國內政部(1939和1950)
  • “到1990年,世界將耗盡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保羅·埃利希(Paul Erlich),《增長的極限》(1973)
  • “到2030年世界將耗盡石油,到2050年將耗盡其他化石燃料。”

非常有意思的警告,而且還能自動續約,我們最新的“合約”是到2030年耗盡石油,到2050年耗盡化石燃料,其中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氣和煤炭等。一個好可怕的結果,距離現在還有十年!


所以說我們並不是將會耗盡石油,只是石油可能會越來越貴,這不是石油儲量減少的問題,而是它開采成本將會越來越高,就像歐佩克主要創始人的謝赫·艾哈邁德·扎希·亞馬尼說過的一句著名的總結:“石器時代結束了,不是因為缺少石頭,石油時代就要結束了,但不是因為缺乏石油”。

因此說地球並不缺石油,它可能永遠都開采不完,未來不開採的唯一原因就是其它能源比石油更便宜!

⑩ 石油越用越少,假如有一天枯竭了該怎麼辦

大家都知道,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不能夠在短時間內繼續生出來,石油越用越少,假如有一天枯竭了該怎麼辦呢?事實上我們現在有很多的新能源,比如說太陽能能源和風能能源等等,通過這樣的能源能夠代替石油資源,而且在未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可能會有更多的能源來代替石油,當然我們更是應該節約能源,接下來跟大傢具體說明。3.我們應該節約能源。
現在我們的大部分能源都是石油能源和煤炭資源,這些資源都是不可再生資源,遲早有一天會枯竭,所以我們也應該節約能源的利用,在沒有必要的時候盡量採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這樣既保護環境。又能夠節約能源。


總而言之,現在我們處在一個石油資源利用非常高的時代,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之下,石油資源遲早會枯竭,但是我們也有很多可以替代的能源,比如說太陽能能源等等,在科技的發展之下,未來我們應該會有新能源來代替石油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