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戰略石油最多儲備多少桶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戰略石油最多儲備多少桶

發布時間: 2022-05-30 15:12:04

❶ 到目前為止。世界石油現存儲量為多少

目前處於全球石油儲量佔比中的前五名的分別是委內瑞拉、沙特以及加拿大、伊拉克,總儲量是1422億噸,佔比是61.7%,對市場的石油供需量占著主導的位置。在2019年沙特一種是促成全球的原油減產,為了穩定油價的變化,當然是為了其沙特阿美IPO考慮,真正為了市場的幾分不得而知。不過減產的效果還可以,沙特減產了5%,原油產量下降了4.9億噸。不過俄羅斯作為減產聯盟的支持者確沒有減產而增長了0.8%,這主要是其在是不是減產上處於搖擺不定的情況。作為頁岩油的主要儲量地的美國則是奉行較為獨立的准則,出現了增產的情況,在2019年增長最快,直接抵消了減產國家的努力。而這些矛盾對於發生在2020年3月份的原油暴跌埋下了禍根,因為新冠大流行造成了世界上的石油供需出現了極大不平衡,而造原油價格的大幅下跌。我國柴油和汽油價格也因此出現變化。
沙特和委內瑞拉作為世界上主要的產油國,這些國家經歷幾乎是完全是依靠出口石油。委內瑞拉現在儲量是2965億桶,按照其日消耗74.6萬桶計算的死後,可以使用775年。沙特儲量是2626億桶,按照其現在出口的量,還可以使用273年
全球石油儲量出現增長不代表著還是還會用之不竭,除了佔比之外就是人類開采原油的速度。根據石油儲量在前面20的國家數據,開採的年線是46.8年,當然中東的較長為60年,伊拉克則是82.8年。不過還有一點就是隨著現在的油氣勘探的技術提高,路上深層以及深海的資源可以作為主力軍。當然現在再生資源也是一再發展,到時候不一定就會用到汽油枯竭。

❷ 美國在不戰爭的情況下能用石油能用多長時間

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雖然一直在調整,不過一般都是按照比較保守的估計來儲備,加上極端情況下的管制供應,保證半年正常生活生產是沒有問題的,再加上美國自己的驚人能源礦產,不僅可以對外0依賴,還可以大量出口。

❸ 我國的石油儲藏量是多少居世界第幾位人均佔有量居世界第幾位

石油的儲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2004年,中國佔世界石油儲量的1.5%,產量佔世界總量的4.5%,但消費量卻佔世界總量的8.2%。
截至2004年底,中國累計探明包括原油和凝析油在內的石油地質儲量為248.44億噸,比2003年底增長5.4%;累計探明石油可采儲量67.91億噸,增長3.4%;累計采出量43億噸;剩餘可采儲量24.91億噸,增長2.4%。
世界石油儲藏量主要分布在中東、拉美、歐洲、非洲、亞洲與北美。按儲量大小計算,前10個國家為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伊朗、委內瑞拉、俄羅斯與中亞國家、墨西哥、美國與中國.
中國探明的石油人均儲量不及世界人均數的1/9,天然氣只有1/20,不少礦藏的人均儲量在世界上排列於倒數的位置上

❹ 韓國決定再釋放723萬桶戰略石油儲備,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韓國決定再釋放723萬桶戰略石油儲備,可以解決首先是國內的燃油緊張問題,其次是降低國內的油價,再者是可以更好的穩定韓國國內的經濟生產活動。需要從以下三方面來闡述分析韓國決定再釋放723萬桶戰略石油儲備解決的問題。

一、國內的燃油緊張問題

首先可以解決韓國國內的石油緊張問題,因為對於韓國群眾而言,由於俄羅斯的限制了大部分的出口,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又沒有石油增產的計劃,所以韓國國內的石油一直是處於告急的狀態,很多的韓國群眾對於韓國國內的石油的使用都是處於謹小慎微的狀態,畢竟目前韓國國內的燃油短缺。

韓國國內的戰略儲備石油釋放到市場中的積極意義:

可以降低韓國的油價,對於韓國的群眾而言是一件利好的事情,同時也可以加速過國內的工業生產活動,使得韓國的經濟增長不受影響。

❺ 美國石油產業的庫存

戰略儲備油
在經受了70年代初中東阿拉伯產油國家實行的石油禁運打擊後, 1975年卡特總統簽署能源政策和節能法,決定建立戰略石油儲備。1977年7月21日,大約41.2萬桶沙特輕原油作為第一批戰略庫油存注入墨西哥灣岸邊的鹽洞中。根據有關法律,只有美國總統在國內能源供應或進口受阻,或由於石油禁運引起的油價大幅上漲,並有可能嚴重威脅到國家安全或經濟運行時才有權決定並下令動用戰略儲備油。2001年11月13日,小布希總統宣布將戰略石油儲備量增加至7億桶,2008年美國的戰略石油庫存能力為7.27億桶。國際能源機構要求美國的石油儲備(戰略庫存和非戰略庫存)應達到90天的進口量,戰略石油庫存的最大提取量為430萬通/日,從提取庫存到進入美國市場大約需要13天的時間,為建立戰略石油庫存,美國共投資了210億美元,其中40億美元用於購買儲油設施,170億美元購買儲備油。儲備油將來自20個國家,其中輕原油約占總儲備油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為重原油(含硫量在2%以上的原油)。截至2004年8月24日,美國存有戰略儲備油6.67億桶,約相當於當時55天的進口量。其中輕原油2.7億桶,重油3.97億桶(1985年的戰略庫存油曾達到相當於當時118天的進口量)。主要儲油地點為瀕臨墨西哥灣的美南有關州,如路易斯安納州和得克薩斯州。美國的戰略儲備油在穩定國際油市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自從建立戰略石油儲備後,只有在1991年初伊拉克進攻科威特,並導致國際石油市場價格大幅上升時,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分配額度,老布希總統在發起沙漠風暴行動時下令由能源部動用3375萬桶原油,以平息石油市場的價格上漲。但最終美國只動用了1730萬桶,就有效地使國際油價大幅回落。
商業石油庫存
美國石油學會資料顯示,截至2004年7月底,美國商業庫存原油為2.98億桶,較上年同期增4.6%,汽油庫存為2.12億桶,增5.2%,其他油品庫存為1.58億桶。7月底全國各種油品庫存(不包括戰略石油儲備)為9.596億桶,較一年前略增0.2%。

❻ 世界上石油儲存量最多的是哪個國家

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英語:Kingdom of Saudi Arabia,阿拉伯語:مملكة عربية سعودية),通稱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台灣譯為沙烏地阿拉伯),簡稱沙特。沙特位於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同約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巴林、卡達等國接壤。

沙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石油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其海水淡化量佔世界總量的21%左右。

(6)戰略石油最多儲備多少桶擴展閱讀:

沙烏地阿拉伯地勢西高東低。全境大部為高原。西部紅海沿岸為狹長平原,以東為賽拉特山。山地以東地勢逐漸下降,直至東部平原。沙漠廣布,其北部有大內夫得沙漠,南部有魯卜哈利沙漠。

沙烏地阿拉伯除西南高原和北方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外,其他地區均屬熱帶沙漠氣候。夏季炎熱乾燥,最高氣溫可達50℃以上;冬季氣候溫和。年平均降雨不超過200毫米。

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羅紀生成。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

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

❼ 美國與日本戰略石油儲備方法.經驗.政策.基地數量

構想始於二戰 旨在維護經濟安全

美國戰略石油儲備從醞釀到最終建立經歷了長達30多年的「艱苦磨練」。這一構想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1944年,美國當時的內政部長哈諾德·伊克斯提出了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的構想。1952年,美國國家礦產資源政策委員會也提出了類似建議。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的爆發使艾森豪威爾總統認識到了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的重要性,再一次提議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由於種種原因,上述建議始終未能在政府和國會間達成一致並付諸實施。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國家對美國和西方國家實行全面石油禁運,導致美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美國政府遂下決心建立戰略石油儲備。1975年12月22日,福特總統簽署了國會通過的《能源政策與儲備法》,該法授權美國政府建立高達10億桶的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美國政府從1977年7月21日正式開始儲備石油,後來最終形成的儲備能力為7億桶。2001年「9·11」恐怖襲擊之後,布希政府認為戰略石油儲備對維護美國經濟安全至關重要,因此提出了擴大石油戰略儲備容量的建議。2003年4月,國會正式批准了布希政府的建議,並批准撥款15億美元用於擴建儲油設施,使之達到10億桶容量的要求。

地點選在沿海 方便安全成本低廉

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地點幾乎全部集中在墨西哥灣沿岸,主要選在得克薩斯和路易斯安那兩個州的沿海地區,其原因有三:

一是運輸和加工方便。墨西哥灣是美國最重要的石油生產和加工基地。由於緊靠油品生產和加工企業,不僅大大提高了戰略石油儲備的快速反應能力,同時還降低了釋放儲備時的運輸成本。
二是安全性較高。美國的戰略石油均儲藏在該地區地下610米至1200多米深的巨型鹽礦洞穴中,這些鹽洞足夠容下原來的紐約世貿雙塔。如此深度幾乎可以防禦任何人為和戰爭的破壞。

三是有利於儲藏,且成本較低。墨西哥灣沿岸有500多個鹽質洞穴,採用簡單的「水溶技術」,即用清水將鹽溶解便可將鹽洞加工成巨型圓柱狀「地下儲油罐」。由於鹽洞很深,地層壓力將封閉任何裂縫。此外,鹽洞的上下幾千英尺落差所形成的自然溫差,可使原油保持循環流動,有利於保持油品質量。據能源部介紹,採用鹽洞儲油,建造和維護費用很低,平均每桶容積建造成本只有1.5美元,每桶儲備石油每年的日常運行和維護費用為25美分,是採用地上罐儲方式的1/10,是採用岩石礦洞儲存方式的1/20。

政策多次調整 惟有總統有權動用

從1977年開始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持續增加。此後,柯林頓政府的戰略石油儲備政策發生了一些改變,幾次動用這一儲備以調控石油市場油價。到2000年底,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降至5.41億桶,為1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布希總統上台以來,特別是「9·11」恐怖襲擊後,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政策又明顯調整。2001年11月中旬,布希下令能源部迅速增加戰略石油儲備,目標是2005年增加到7億桶。到2002年底,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升到5.99億桶,2004年3月又增至6.59億桶,創歷史最高水平。

目前,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約相當於美國目前60天的石油凈進口量。如果加上商業石油儲備,可以替代160天的進口量。戰略石油儲備的最大釋放能力為每天430萬桶,可以連續提取155天左右。
當然,要動用這些深藏地下的戰略石油儲備,只有美國總統一人說了算。一旦總統決定動用,能源部將採取招標方式向市場公布投放數量,通過競標最終決定中標購買石油的公司。從開始決策到投放市場只需13天。

美國國會1990年在重新修訂《能源政策與儲備法》時,放鬆了動用戰略石油儲備的條件,理由是「戰略石油儲備對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戰略重要性有所降低」。根據新規定,除了「進口石油出現嚴重供應中斷」的情況外,在國內石油產品供應出現中斷或嚴重短缺的情況下,總統也可決定動用戰略石油儲備。此外,在企業因突發事件導致其石油供應中斷的情況下,能源部可有償向這些企業借貸戰略石油,但借貸期不能超過6個月,借貸總量不能超過500萬桶。這樣做既可解企業的燃眉之急,也給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帶來一定收益。顯然,布希政府此次動用戰略石油儲備,並不屬於「進口石油出現嚴重供應中斷」的情況。

5月28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尤科斯石油公司簽署了興建中俄原油管道的協議和600萬噸原油的鐵路購銷合同。消息傳出,日本朝野大為震動,雖然俄羅斯已經表示將暫時擱置日本提出的安加爾斯克至納霍德卡港的管道建設方案,但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仍不放棄努力,利用參加聖彼得堡建城300周年慶典的機會再次向普京游說。日本媒體評價,「從中可以看出日本尋求穩定石油供給的心情是多麼急切」。
日本將石油戰略定為國策
記者親身感受到日本社會對石油的重視程度:每天的經濟新聞都會對美國道瓊斯工業品中原油價格的變化進行詳細報道,伊拉克戰爭期間,對世界原油價格的分析更是日本各大經濟類報章的主題。作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日本僅在日本海沿岸擁有為數不多的幾個油田,產量僅佔全國石油供給量的0.2%,日本石油基本上依賴進口。
對於進口石油的高度依賴使日本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時吃了大虧,此後,日本政府便將石油戰略定為國策,一方面在中東以外的其他地區尋求穩定的石油供給,另一方面積極加強石油儲備。
20世紀70年代,石油主要消費國對石油重要性的認識明顯提高,為此創建了國際能源機構,各加盟國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90天石油儲備和必要時互通有無的義務。在此框架下,日本全面推進民間石油儲備,1975年制定了《石油儲備法》,以法律形式明確了從事石油進口、精煉和銷售業務的公司的責任義務關系。1978年,日本石油公團又開始推進國家儲備,確立了日本現行的國家和民間兩極儲備體制的雛形。1981年,日本民間儲備達到了90天的目標值,1988年,國家儲備數量也達到了50天的使用量。在1994年之後,政府為降低相關石油企業的壓力,將民間儲備的義務額降至70天,同時將國家儲備調高至5000萬KL(千升)。
到1996年,日本相繼建成10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日本政府還從民間租借了21個石油儲備設施,民間儲備的石油則保存在各石油加工廠和銷售網點。日本的國家儲備全部是原油形式,民間儲備中原油和成品油各佔一半。根據日本政府最新的統計,今年4月的石油儲備為8899萬KL,可用169天,居世界第一。其中國家儲備4844萬KL,可用92天,民間儲備4055萬KL,可用77天。
儲備庫建在海上地下
國家石油儲備基地要建設在儲備費用低、安全程度高、地質條件適宜、運輸方便的地方。日本是一個平原狹小、地形破碎、多火山地震的島國,根據本國的石化工業布局,日本採取了地上半地上油罐方式、海上油罐方式和地下岩洞油庫的多樣化儲備方式。
1983年建成的小川原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是日本第一個石油儲備基地,採取了地上半地上油罐方式儲備。上五島國家石油儲備基地位於九州長崎縣,是世界上第一個海上油罐儲蓄基地。在防波堤包圍下並列放置了5條儲藏船。每條儲藏船長390米、寬97米、高27.6米,可以儲藏440萬KL原油。串木野石油儲備基地位於鹿兒島縣,採取地下岩洞油庫方式儲存,基地內現有3個儲油設施,一個寬18米、高22米、長1100米,另兩個寬度高度與上一個相同,但長度為2200米,這三個設施總共儲存著175萬KL石油。地下岩洞油庫儲油的優點是,能夠穩定保持約9攝氏度的溫度,具有較強的抗地震、抗雷擊等防災性能,藉助地下水的壓力可阻止石油外泄的危險。
願意把儲備基地借給中國
在激烈的國際石油市場變化中,日本政府認為本國的石油安全將越來越與亞洲石油供需休戚相關。在不久前的國際能源機構大會上,日本還提出了建立亞洲共同儲備基地和東亞能源安全保障機制的建議。
日本提出,東盟10國除擁有少量民間儲備外均未建立國家儲備;中國雖已著手建立國家儲備,但儲備能力還跟不上進口的增速。東亞這13個國家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程度均高達50%以上,中東地區局勢動盪,亞洲各國石油供應都面臨較高風險。而日本的儲油設施尚有一定空閑,為此日本提議,首先將沖繩兩處儲油基地借給離其較近並願意進行合作的東盟各國和中國,隨後在經東盟同意的基礎上,選擇諸如菲律賓和泰國的合適地點,由日本提供技術,合作建設新儲油基地。▲

❽ 戰略油氣儲備總量

戰略油氣儲備量不僅關繫到應急目的能否達到及達到的程度,而且關繫到戰略油氣儲備的經濟性。決定戰略油氣儲備量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儲備應對的時間長短、消費能力、生產能力、供應效率,以及儲備資金等。儲備應對的時間越長需要的儲備量越大。消費能力越強儲備量也要越大。供應效率越高可以適當減少儲備量。而生產量越大儲備量就可以隨之減少。一般情況下,戰略石油儲備資金受儲備國經濟水平的制約,國家經濟水平越高可動用用於石油儲備的資金就可多一些,那麼儲備的量就可加大。中國目前經濟發展仍然處於一個相當水平的發展狀態,又有過去的積累,因此資金是充足的。所以在此重點考慮前4個因素。

1.根據IEA規定的儲備義務概算

儲備總量目標的確定首先可以依據國際能源署的規定行事。國際能源署的規定中包括儲備義務、國際市場的變化、國內石油供需情況、本國民間儲備的規模、儲備資金的籌措等內容[168],還應該考慮國家進口石油絕對量和儲備成本等。

國際能源署對其成員國的戰略石油儲備量有不同的標准要求,同時建議成員國的石油儲備量最好達到90天的石油凈進口量(表7-9)。雖然由於中國不是其成員國,但是可以根據該標准及本國的需要來設計儲備總量。

表7-13 國家儲備石油量預測統計

註:前3個儲備量用本次預測值的國內供應缺口量值按天數摺合成。

因此,根據第四章第三節中表4-27,假設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基本與目前保持一致,新型能源的開發利用主要是替代煤炭能源時,中國能源消耗結構中油氣能源比例變化不大。那麼,到2015年時,中國國內石油供應缺口量為(3.42~3.72)×108t,需要進口將達到3.5×108t;2020年進口石油量將達到5.1×108t,國內供需缺口量為(4.73~5.73)×108t。

根據本次的預測推算,中國戰略石油儲備量為90天,2015年約為8200×104t,到了2020年則為12600×104t。90天的戰略石油儲備量僅僅是IEA的基本安全要求。按照目前歐洲各國的安全水平要求,中國國家戰略油氣儲備應該將儲備天數提到115天,則2015年的儲備量約為1×108t、2020年約為1.6×108t。

❾ 美國釋放5000萬桶儲備石油,為什麼油價反而上漲了

美國通脹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疫情造成了經濟下滑,而美國為了保障民生和經濟發展,開始超發美元造成的通貨膨脹。並且,因美國的疫情管控政策很難得到有效貫徹,所以疫情也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供應鏈特別是跨國的供應鏈得不到延續,這些都會造成商品價格上漲。而且,目前來看,情況仍將繼續。還有就是美國剛剛通過1.2萬億美元的基建法案,准備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這些也會造成貨幣的泛濫。所以說,美國釋放戰略儲備石油的行為平抑油價來達到降低通脹的行為無異於杯水車薪,而且,這種措施還遭到了歐佩克組織的反對,預計也很難持續下去。

❿ 美國每年消耗多少噸石油合多少噸

據統計,美國每年生產3000公斤糧食,要消耗6000-7000噸石油、800萬噸鋼鐵,同時還要消耗大量磷、鉀等肥料資源。
美國能源部每天從市場購入的原油達7萬桶,戰略石油儲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迄今為止儲備石油高達6.98億桶,商業石油儲備量為2739億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