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疫後石油行業怎麼樣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疫後石油行業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5-30 08:06:24

① 石油行業前景

石油類專業的前景:
石油院校的主幹專業畢業生就業絕大多數都選擇到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三大石油公司下屬研究院或各油田單位,個別外語能力強的畢業生會選擇國際石油公司。本科畢業後考研也是很多學生的首選,考研後薪金待遇會提高很多,更重要的是許多研究生畢業後將到科研院所工作,一些知識面廣、後勁足的畢業生特別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和重用。
另外:
1、石油是國家資源,石油單位是國企,所以就業單位都是國有企業或國際石油公司,比較穩定;
2、國內石油院校較少,相對於就業機會,競爭小,壓力小;
3、石油單位待遇比較好,員工收入在當地城市中應該在中上等。石油專業相對來說屬於比較艱苦的專業,在石油行業中,很多工作需要下基層。無論是平時的學習還是畢業後的工作,野外勘察、下油田、礦井,都是比較是艱苦的環境。

② 中國石油巨虧近300億將會給我國經濟帶來什麼影響

中國石油巨虧近300億將會給我國經濟帶來什麼影響?

中國石油一直是我國石油產業的巨頭,而且也在我國經濟生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次新冠疫情爆發,我國及時採取了各項措施抗擊疫情,這些措施也包括著停工,停產等措施全國的經濟都有受到一定的影響。對於石油產業來講,由於疫情爆發,出行的車輛大大減少,當然也會影響到人們對石油的購買力。由於人們對石油需求量嚴重的減少,也導致了中國石油企業造成了巨大的虧損,油價也在最近形成了大幅下跌的狀況。

我們也相信隨著企業的好轉,以及新冠病毒疫情的結束,我國的經濟也講出現不斷的好轉,包括石油企業在內的多項企業也都面臨著經濟的復甦。每個人只要都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為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盡自己的一份力,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奮斗。也將在不久的未來,中國經濟肯定會回到原先平穩增長的狀態。

③ 疫情造成國際原油價格下跌,這會對伊朗造成什麼影響

中國此次發生的疫情造成國際原油價格下跌,需求增速減小,對於作為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國的伊朗而言無疑是打擊巨大的。

總的說,疫情造成國際原油價格下跌,一方面會拖垮伊朗本國的經濟,另一方面威脅了伊朗在石油出口方面的地位,可能會導致戰爭的摩擦。

④ 中國石油上半年凈虧損近三百億元,民營油業業績怎麼樣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油”,00857.HK)在香港聯交所發布了公司上半年業績報告。《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按照國際財務報告准則,上半年,中國石油實現總營收1.19萬億元,同比增長6.8%,歸母凈利潤為284.2億元,同比增長3.6%。勘探開發及天然氣板塊的利潤增長,彌補了煉油和化工板塊以及銷售板塊的利潤下滑。

對於公司上半年的業績表現,中國石油方面表示,主要是受原油、天然氣銷售量增加和原油、天然氣、成品油等價格變化綜合影響。

具體來看,得益於原油、天然氣等油氣產品量價齊增,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板塊營業收入為3263.39億元,同比增長9.7%,經營利潤536.2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9.4%。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際業務佔中國石油總營收比例為40.5%,達到4849億元。中國石油方面表示,國際業務營業收入、稅前利潤在本集團佔比進一步提升,保持穩健發展的良好勢頭。

對於中國石油下半年的工作,中國石油方面表示,預計世界經濟持續增長,但下行風險加大,國際原油市場供需平衡總體趨寬,油價將保持震盪運行,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中國經濟發展將總體平穩,也將面臨新的風險挑戰,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國家推進油氣管網重組;國內成品油產能過剩,油氣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集團將積極應對各種復雜局面,落實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的各項舉措,優化生產經營運行,深化開源節流降本增效,驅動公司高質量發展,全面完成年度生產經營目標。

⑤ 石油行業現在的前景怎麼樣

石油行業現在的前景很不錯。

石油行業發展前景,強勁的工業增長和不斷提升的生活水平進一步加大了中國對能源的需求,而在這些能源中,石油行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極大的推動了世界的發展,文明的進步。

中國國內的石油生產主要為三大國有企業控制: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截至2013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公司,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則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產品銷售公司。

目前,三大企業都渴望與西方公司建立合作關系:一是為了獲取資源,二是為了獲得與非常規石油生產相關的必要技術。為此,中國政府已經出台政策,允許國內公司與外國石油公司簽署產量分成合同。

⑥ 新冠疫情在全球不斷蔓延,會給國際石油市場帶來哪些風險沖擊

肺炎疫情橫掃全球之時,導致人們的社會活動不斷減少。石油作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產原料和能源,自然受到影響,價格不斷下跌。

新冠疫情在我國漸漸被控制住,但是卻在全球迅速蔓延開來。至今,韓國、美國、日本、以及歐洲等國家紛紛中招。一些歐洲國家也從傲慢的嘲笑,變成了驚慌的恐懼。這場疫情除了對人的生命產生影響之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其中就包括石油價格。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疫情現在在全球全面爆發,影響到的將不僅僅是用油大國,產油大國也必將受到影響。屆時,產油國的產油數量就會減少,這將會直接反映在油價上,使得油價將會回到一個相對合理的高位處。

雖然石油價格下跌,對產油大國的利益帶來了損失。但是,石油便宜了,自然讓使用石油作為生產原料的行業降低了成本,提高利潤。因此,世界的經濟是一個圓,一個地方利益受到損害,必定在其他地方得到補充,如此往復生生不息。

⑦ 新冠疫情急劇拉低原油價格,會對石油出產國造成什麼影響

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整個國家的都必須在家呆夠14天,只有這樣才能確定是否被感染,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控制效果。而因為國家停工的影響導致對石油的需求下降,當然除此之外停工這些天對於國際上的經濟沖擊也是十分巨大的,所以現在國際市場的已經出現疲軟的現象。原油價格的降低,對於本來就依靠石油出口獲得經濟收入的原油出口國損失了一大筆經濟收入,不僅如此國內的經濟也會因此收到影響。

當國際經濟出現動盪時,人民都回選擇購買黃金這樣的硬通貨,而原油的需求就會明顯的下降。這些依靠原油出口發展經濟的國家,就會缺少一大批經濟收入,國家財政上少一大筆,國內經濟自然收到沖擊。所以說這對於石油出口國造成巨大的影響,經濟發展都會出現停滯。

⑧ 石油發展前景

後疫情時代石化產業朝著新方向發展

石化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和原材料配套工業,在後疫情時代有著新的機遇和未來。疫情過後,世界石化產業將重構,進入新的變革與調整期。

我國石油化工產業將朝著原料多元化、產品需求差異化、營銷電商化、產業綠色低碳化、產業智能化等方向發展。

我國石油儲量有限,石油對外依存度高,石化產業必須拓寬原材料渠道。為滿足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石化下游產品向功能化、精細化、差異化方向發展成為必然。隨著以阿里巴巴集團為代表電商的迅速興起,對傳統石化產業現有的從製造商到批發商再到零售商的傳統產銷模式產生很大沖擊,石化生產企業必須清醒認識這種嚴峻的形勢,主動進行營銷電商化的改革。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已經成為發展潮流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修訂出台了嚴格的環境保護法,對排污、碳排放的標准和要求都在提高。

——更多行業相關數據可查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石油化工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中石油上半年巨虧300億,他們下半年的形勢會如何

上半年情況

我們先來說一下中國石油上半年損失的300億元吧,先說一個廢話唄,上半年代表的就是11月到6月這個時間段,包括1月到6月,而雖然說中國石油損失了300億元,但這個公司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就將近9300億元了,是不是覺得這個數字無法想像,我剛看到這個資料的時候,也是被震驚了,原來石油這么賺錢啊。

自身看法


我震驚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知道上半年是疫情爆發以來,中國交通相較於前幾年來,人民出行最少的一年,而不止中國,國外許多國家也深受疫情的影響,雖然剛開始時,美國以及其周邊國家並不是太注重疫情,許多外國民眾仍然保持著外出的習慣,但在後期3月份左右就開始了宅在家裡的做法,這也使得許多車輛沒有得到使用,嚴重減少了石油的需求量,這使得石油公司在國內外市場遭受到嚴重的打擊,在我看來,這個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⑩ 石油行業發展前景

全球的石油化工工業產品銷售額可達每年2.9萬億美元,遠高於全球市場上的石油銷售額,而且雖然需求量高度集中在成熟的市場,但在新興經濟體中也得到了強勁的增長,石油化工市場已真正實現了全球化(非洲的情況可能是個例外,那裡的需求量僅僅佔全球需求量的3%)。石油化工產品已成為工業與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且無法替代的組成部分,直接產品有塑料包裝袋、農用化學品、塗料,這些產品占化工產品總量的80%以上。一些尚未被人們熟悉的產品有飛機製造(10%)、房屋用品(20%)、制葯設備(30%)。化工產品的用途日益廣泛是新興經濟體的關鍵因素,從基礎建設到工業包裝、消費者產品領域都得到了發展。乙烯本身的直接應用並不多(如在西班牙,人們將乙烯用於西紅柿的催熟,但應用得並不廣泛)。同樣,乙烯也有許多衍生物,如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和纖維(聚對苯二酸鹽和聚醋)。在美國,約70%的終端利用是非耐用產品,包括管材、汽車部件和電器部件。許多廣泛的用途都集中在基本經濟活動上,如包裝業與建築業。石油化工工業與GDP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不同的產品與區域之間的GDP變化主要取決於它們的成熟程度。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在中國與東南亞所出現的經濟高速增長已經導致亞洲(日本除外)乙烯的需求量增長率高達75%,世界其他地區的增長率則僅為3.2%。隨著GDP構成的多重性,這種增加可以擴大在整體經濟增長中這些變化的影響程度,進而導致庫存物資的大規模流通,對於可儲存的下游產品來說,這種特徵更加突出。暫時的短缺對價格的影響更大,涉及消費者與儲備供應兩個方面,由於較高的利潤會刺激較高的工業發展,對此,生產與供應就會表現出某些靈活性。然而,更難保證的就是那些潛在的需求中任何額外的增加而不是暫時的供給中斷,原因在於國際制裁與消費主流中的長期交付期,以及新增的產能。
過多的利潤會促使過度投資,幾乎與此同時發生的是生產能力過剩與利潤的大幅度下跌。即使在過去的10年中出現了一些合並,乙烯工業依然保持著相對的分散性,對任何天然氣市場機遇的限制都會導致由減產引起的投資減少。由於高密度資本的投入與大量石油化工產品與市場的高度融合,獲利的生產者感到有必要繼續生產,即使他們已經受到損失也在所不惜,因為他們要穩定價格,或者在出現一個循環的低迷時期,生產者也會努力保住自己的領先地位。石油化工工業的極速增長,曾經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的工業化國家中。對於當代的石油化工工業來說,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需求的增長與現有的生產能力之間的失衡,這與需求增長或生產的價格優勢嚴重脫節有關。
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生產能力再次增加,開始開采大量便宜的天然氣,而歐洲人則致力於將石腦油作為滿足當地需求的最便宜資源。這兩種方式現已無人採納,新興的市場既可滿足需求也可供給充足的生產原料,這可以體現競爭優勢。這種失衡的解決可能會使這些生產者感到痛苦,但卻可為那些善於把握的人們提供重要機遇。
影響需求、供給、利潤和價格的原因是什麼?石油化工生產能力的新浪潮還有空間嗎?如果沒有,會有贏家嗎?或者僅剩輸家?正是它的重要性,使得乙烯工業顯得極其有效------它是整個石油化工工業關鍵的驅動力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