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叫做傾點
凝點和傾點都是油品低溫流動性的指標,兩者無原則的差別,只是測定方法稍有不同。同一油品的凝點和傾點並不完全相等,一般傾點都高於凝點2~3℃,但也有例外。
測定方法:
凝點採用GB/T510--83(91)方法。即預熱試油在(50±1)℃,在室溫下冷卻至(35±5)℃,放入比試油預期凝點低7-8℃的冷浴中降溫,當達到某一溫度時,將試管傾斜45°,經1min,油麵不再移動時的最高溫度即為凝點。
傾點其測量採用GB/T3535--83(91)方法。測定時將試樣裝入試管中,按規定冷卻。從高於預期傾點9-12℃開始每隔3℃檢查試樣流動性一次,直至試管保持水平位置(即傾斜90°角)5s而試樣無流動顯示時,則取試驗溫度計上顯示的讀數加3℃,便是試樣的傾點
B. 潤滑油閃點和傾點是什麼
機油的閃點是多少,YACCO法國機油品牌認為一般是看看什麼級別的機油,機油的沸點是150度左右,一閃點在220左右。具體的機油品牌還要實際進行檢測。
汽油的沸點范圍(又稱餾程)為 30 ~ 205°C ,油的沸點不是固定的。300度左右,就會出現沸騰並產生大量油煙在使用機油加熱滾動軸承時,一般油加熱到80C°就會出現沸騰並產生大量油煙在使用機油加熱滾動軸承時,一般油加熱到80C°就會出現沸騰並產生大量油煙。
機油的閃點是表示油品蒸發性的一項指標。油品的餾分越輕,蒸發性越大,其閃點也越低。反之,油品的餾分越重,蒸發性越小,其閃點也越高。同時,閃點又是表示石油產品著火危險性的指標。
不同級別的機油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去檢測,這樣比較准確。
C. 油品檢測指標有哪些項目和標准有哪些
油品檢測常見的檢測指標是:成分、水分、灰分、運動粘度、餾程、色度、十六烷值、硫含量等等。
常用的檢測方法有:
1、聞味法,抽出機油尺湊近鼻子聞一聞,若有極強的酸臭味,說明機油已經變質,應該更換。
2、手捻法,將取出的舊機油用大拇指與食指反復研磨,質量好的手感有潤滑性、磨屑少、無磨擦感。如感到有雜質,粘性差,甚至發澀,應該更換。
3、辨色法,取一張干凈的白濾試紙(可用好一點的面巾紙),滴數點舊機油在紙上,待機油滲漏後,質量還好的機油無粉末、用手摸去干而光滑,且黃色浸潤帶清晰。呈深黑褐色,有雜質,應該更換。
4、光照法,取出機油尺高舉45度,在光照之下觀察機油油滴,可清晰看到油滴中無雜質為良好。若雜質偏多,應該更換
以上方法只是通過表面來判定油品的質量,還有很多指標是沒法通過表面去看的,需要找第三方油品檢測機構!!
D. 潤滑油的傾點什麼意思
傾點是指油品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被冷卻的試樣能夠流動的最低溫度;凝點指油品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被冷卻的試樣油麵不再移動時的最高溫度,都以℃表示。
傾點的物理意義是反映油品低溫流動性的好壞的參數之一,傾點越低,油品的低溫流動性越好。
傾點
燃料油有一個技術指標叫做傾點 ,單位是℃。一般來講所謂的燃料油傾點就是指它能夠流動的最低溫度。
我們都知道,燃料油隨著溫度的降低,流動性會越來越差,甚至達到某一溫度時它就會凝固而失去流動性。通常講,燃料油在低溫度下的流動性有兩個影響因素:一個燃料油的粘度隨溫度下降會增高;另外一個是燃料油中原來呈液態的石蠟在溫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後會以固體的結晶形式出現。所以我們平時說的傾點有時也稱之為「含蠟傾點」。
根據定義描述我們可以看出,傾點越高,自然溫度下該燃料油的流動性就越差。我們在實際中也可以通過添加適量的傾點下降劑來改善燃料油傾點。由於燃料油很多都是要經過長途運送才能達到目的地,所以說傾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技術指標。
E. 油品檢測的指標和方法都要哪些
油品檢測方法:品質檢測:色度、粘度、水分、閃點、總酸值、總鹼值、不溶物、殘碳、傾點、水分離性、泡沫特性、銅片腐蝕、氧化安定性、積碳、FTIR、錐入度、滴點、四球試驗等;
污染監測:顆粒計數、濾膜分析、漆膜傾向指數(VPR)等;
磨損分析:光譜元素分析、PQ 指數、直讀鐵譜、分析鐵譜、濾膜分析等;
分析項目: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全成分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成分配比、配方分析、元素分析、失效分析等。
油品檢測范圍:
原油: 石蠟基原油、環烷基原油、中間基原油、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高硫原油等。
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甲醇汽油、乙醇汽油、 無鉛汽油、 航空汽油等。
防銹油:脫水防銹油、硬膜防銹油、揮發性防銹油、快乾防銹油、電鍍防銹油、軟磨防銹等。
皮邊油:皮革邊油、皮帶邊油、皮具邊油、皮手袋邊油、真皮邊油、皮包邊油、啞光邊油等。
衍生品:石油焦、潤滑脂、化學纖維、瀝青、石蠟等。
潤滑油/劑:機油、齒輪油、液壓油、特殊潤滑油、工業潤滑油/劑、汽車潤滑油/劑、合成潤滑油等。
油品添加劑:燃油添加劑、抗靜電劑、脫色劑、助燃劑、抗爆劑、節油劑、防水劑、除炭等。
金屬加工用油:防腐殺菌劑、極壓抗磨劑、銅合金緩蝕劑、防銹添加劑、油性劑、降凝劑等。
油品檢測
油品檢測指標:
GB/T259石油產品水溶性酸及鹼測定法
GB/T260石汕產品水分測定法
GB/T380石油產品硫含量測定法(燃燈法)
GB/T503汽油辛烷值測定法(馬達法)
GB/T511石油產品和添加劑機械雜質測定法(重量法)
GB/T1792餾分燃料中硫醇硫測定法(電位滴定法)
GB/T4756石油液體手工取樣法(GB/T4756-1998,eqvISO3170:1988)
GB/T5096石油產品銅片腐蝕試驗
GB/T5487汽油辛烷值測定法(研究法)
GB/T6536石油產品蒸餾測定法
GB/T8017石油產品蒸汽壓測定法(雷德法)
GB/T8018汽油氧化安定性測定法(誘導期法)
GB/T8019料膠質含量的測定噴射蒸發法
GB/T8020汽油鉛含量測定法(原子吸收光譜法)
GB/T11132液體石油產品烴類的測定熒光指示劑吸附法
GB/T11140石油產品硫含最的測定波長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法
F. 潤滑油的凝點和傾點是什麼
1、凝點是指在規定的冷卻條件下油品停止流動的最高溫度。凝點高的潤滑油不能在低溫下使用。相反,在氣溫較高的地區則沒有必要使用凝點低的潤滑油。因為潤滑油的凝點越低,其生產成本越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一般說來,潤滑油的凝點應比使用環境的最低溫度低5~7℃。
2、傾點和凝點都是油品低溫流動性的指標,兩者無原則的差別,只是測定方法稍有不同。同一油品的凝點和傾點並不完全相等,一般傾點都高於凝點2~3℃,但也有例外。
(6)石油怎麼測傾點擴展閱讀:
潤滑油的相關理化性質:
1、密度
密度是潤滑油最簡單、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標。潤滑油的密度隨其組成中含碳、氧、硫的數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樣粘度或同樣相對分子質量的情況下,含芳烴多的,含膠質和瀝青質多的潤滑油密度最大,含環烷烴多的居中,含烷烴多的最小。
2、粘度
粘度反映油品的內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動性的一項指標。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劑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強度越高,流動性越差。
3、粘度指數
粘度指數表示油品粘度隨溫度變化的程度。粘度指數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溫度的影響越小,其粘溫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4、閃點
閃點是表示油品蒸發性的一項指標。油品的餾分越輕,蒸發性越大,其閃點也越低。反之,油品的餾分越重,蒸發性越小,其閃點也越高。同時,閃點又是表示石油產品著火危險性的指標。油品的危險等級是根據閃點劃分的,
閃點在45℃以下為易燃品,45℃以上為可燃品,在油品的儲運過程中嚴禁將油品加熱到它的閃點溫度。在粘度相同的情況下,閃點越高越好。因此,用戶在選用潤滑油時應根據使用溫度和潤滑油的工作條件進行選擇。一般認為,閃點比使用溫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G. 原油凝點測定方法
方法提要
將試樣預熱到足以使其流動的溫度後,用冷卻劑冷卻,通過觀察試樣液面是否移動,用逼近法測定試樣的凝點。
裝置設備
圓底試管高度(160±10)mm,內徑(20±1)mm,在距管底30mm的外壁處有一環形標線。
圓底玻璃套管高度(130±10)mm,內徑(45±2)mm。
廣口保溫瓶或筒形容器裝冷卻劑用。高度不少於160mm,內徑不少於120mm。可以用陶瓷、玻璃、木材或帶有絕緣層的鐵片製成。
水銀溫度計符合GB514—75《石油產品使用液體溫度計技術條件》的規定,供測定凝點高於-35℃的石油產品使用。
液體溫度計符合GB514—75的規定,供測定凝點低於-35℃的石油產品使用。
支架固定套管、冷卻劑容器和溫度計用。
水浴裝置。
試劑
冷卻劑試驗溫度在0℃以上時,用水和冰;在0~-20℃時用鹽和碎冰或雪;在-20℃以下時用工業乙醇(溶劑汽油、直餾的低凝點汽油或直餾的低凝點煤油)和乾冰(固體二氧化碳)。
操作步驟
1)在乾燥、清潔的試管中注入試樣至1.5~2.0cm高度,用軟木塞將溫度計固定在試管中央,使水銀球距離管底8~10mm;將試管垂直地浸在(50±1)℃的水浴中,直至試樣的溫度達到(50±1)℃為止。
2)從水浴中取出試管,擦乾。用軟木塞將該試管牢固地裝在套管中,使試管外壁與套管內壁處處距離相等。將套管垂直地固定在支架的夾子上,在室溫中靜置,至試管中的試樣冷卻至(35±5)℃後,改浸在冷卻劑中(冷卻劑的溫度要比試樣的預期凝點低7~8℃)。當試樣溫度冷卻到預期的凝點時,將浸在冷卻劑中的套管傾斜成45°,保持1min,觀察試樣液面有否移動。
3)當液面位置不移動時,從套管中取出試管,重新加熱至試樣溫度(50±1)℃。然後,用比上次溫度高4℃或更高的冷卻溫度重復步驟2),直至試驗溫度能使試樣液面位置有移動為止。反之,當液面位置有移動,則用比上次溫度低4℃或更低的冷卻溫度重復步驟2),直至試驗溫度能使試樣液面停止移動為止。
4)找出試樣的凝點溫度范圍(試樣液面位置從移動到不移動或從不移動到移動的溫度范圍)之後,採用比試樣液面移動的溫度低2℃或比不移動的溫度高2℃的試驗溫度重新進行測定,直至某溫度能使試樣的液面不發生移動,而提高2℃則發生移動時,取使試樣液面不發生移動的試驗溫度作為試樣的凝點。
H. 什麼是傾點
傾點是指油品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被冷卻的式樣能夠流動的最低溫度。凝點指油品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被冷卻的試樣油麵不再移動時的最高溫度,都以℃表示。是用來衡量潤滑油低溫流動性的常規指標,同以油品的傾點比凝點略高幾度,過去常用凝點,現在國際通用傾點。
I. 什麼石油傾點
傾點是指油品尚能流動的最低溫度,單位為℃或F。隨著外界溫度的下降,油品的流動變得愈來愈困難,最終甚至於「喪失」流動性。對於石油而言,其低溫下的流動性通常同時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粘度隨溫度下降而增高,一是油品中原來呈溶解狀態的石蠟分子因溫度下降而以固體結晶析出。但對於環烷基型的石油,其低溫下流動性的「喪失」主要決定於前一因素。平時所謂的傾點多指因蠟質析出而剛要使油品「喪失」流動性的那個溫度,因此又稱為「含蠟傾點」。 傾點愈高自然低溫下的流動性愈差。但是由實驗室小樣測得的傾點數據並不能真正代表如儲油罐中大量油品的實際傾點,事實上後者要低得多。而且對於石蠟基型石油只要以機械的方法破壞了蠟的結晶結構,即使在低於傾點的某一段溫度范圍內仍可順利流動。為改善油品的低溫流動性,尚可添加適量傾點下降劑。 至於環烷基型石油的傾點,在概念上與「含蠟傾點」不同,有人特稱之為「粘度傾點」,這種油品不能通過機械的作用獲得低於傾點的流動性。 由於傾點是油品低溫流動性的一種指示,因此在油品輸送上有著實際的重要意義。
J. 解析四點的定義:閃點 濁點 凝點 傾點
閃點 在一穩定的空氣環境中,可燃性液體或固體表面產生的蒸氣在試驗火焰作用下被閃燃時的最低溫度;閃點就是可燃液體或固體能放出足量的蒸氣並在所用容器內的液體或固體表面處與空氣組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溫度。可燃液體的閃點隨其濃度的變化而變化。 閃點又叫閃燃點,是指可燃性液體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氣的混合物與火接觸而初次發生閃光時的溫度。各種油品的閃點可通過標准儀器測定。閃點溫度比著火點溫度低些。 燃點又叫著火點,是指可燃性液體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氣的混合物與火接觸而發生火焰能繼續燃燒不少於5s時的溫度。可在測定閃點後繼續在同一標准儀器中測定。可燃性液體的閃點和燃點表明其發生爆炸或火災的可能性的大小,對運輸、儲存和使用的安全有極大關系。
濁點(1)油類、清漆等液體樣品在標准狀態下冷卻至開始出現混濁的溫度為其濁點。混濁是由於水分或固體從樣品中析出。燃料油、潤滑油等的濁點越低,則其所含的水分或固體石蠟越少。(2)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在水溶液中的濃度隨溫度上升而降低在升至一定溫度值時出現渾濁,經放置或離心可得到兩個液相,這個溫度被稱之為該表面活性劑的濁點(Cloud point)。這類表面活性劑以其醚鍵中的氧原子與水中的氫原子以氫鍵形式結合而溶於水。氫鍵結合力較弱,隨溫度升高而逐漸斷裂,因而使表面活性劑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漸降低,達一定溫度時轉為不溶而析出成渾濁液。濁點與表面活性劑分子中親水基和親油基質量比有一定關系。濁點的范圍根產品的純度有一定關系,質量好、純度高的產品濁點明顯,質量差的不明顯。
凝點是指在規定的冷卻條件下油品停止流動的最高溫度。油品的凝固和純化合物的凝固有很大的不同。油品並沒有明確的凝固溫度,所謂「凝固」只是作為整體來看失去了流動性,並不是所有的組分都變成了固體。 潤滑油的凝點是表示潤滑油低溫流動性的一個重要質量指標。對於生產、運輸和使用都有重要意義。凝點高的潤滑油不能在低溫下使用。相反,在氣溫較高的地區則沒有必要使用凝點低的潤滑油。因為潤滑油的凝點越低,其生產成本越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一般說來,潤滑油的凝點應比使用環境的最低溫度低 5~7℃ 。但是特別還要提及的是,在選用低溫的潤滑油時,應結合油品的凝點、低溫粘度及粘溫特性全面考慮。因為低凝點的油品,其低溫粘度和粘溫特性亦有可能不符合要求。
傾點是指油品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被冷卻的試樣能夠流動的最低溫度。凝點是指油品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被冷卻的試樣油麵不再移動時的最高溫度,都以oC表示 。是用來衡量潤滑油低溫流動性的常規指標,同一油品的傾點比凝點略高幾度,過去常用凝點,現在國際通用傾點。 傾點或凝點偏高,油品的低溫流動性就差。人們可以根據油品傾點的高低,考慮在低溫條件下運輸、儲存、收發時應該採取的措施,也可以用來評估某些油口的低溫使用性能。 但評估多級內燃機油、車輛齒輪油的低溫性能時,應以低溫動力粘度、邊界泵送溫度、成溝點為主要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