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大慶石油是怎麼發現的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大慶石油是怎麼發現的

發布時間: 2022-05-30 03:54:03

❶ 大慶油田是哪一年發現的

大慶油田是1959年發現的。大慶油田是石油工業部直屬大型國營工業企業,位於黑龍江省大慶市。在1959年9月,勘探發現松遼盆地第一個油田,並正式命名為大慶油田。

石油:

石油是指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的產狀。石油又分為原油、天然氣、天然氣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習慣上仍將「石油」作為「原油」的定義用。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是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



❷ 大慶油田是怎樣發現的

大慶油田在1959年的發現,結束了中國的油荒歷史,也讓大慶成為中國工業史上最知名的地點之一。大慶油田是20世紀60~80年代中國最大的油區,位於松遼平原中央部分。濱洲鐵路橫貫油田中部。大慶油田於1960年投入開發建設,由薩爾圖、杏樹崗、喇嘛甸、朝陽溝等48個規模不等的油氣田組成,面積約6 000平方公里。勘探范圍主要包括東北和西北兩大探區,共計14個盆地,登記探礦權面積23萬平方公里。油田自1960年投入開發建設,連續25年5 000萬噸以上高產、穩產,創造了世界同類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油田勘探開發成果與「兩彈一星」等重大項目共同載入了中國科技發展史冊。截至2000年年底的統計數字表明,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16 24億噸,佔全國同期總產量的40%以上;出口原油3 55億噸,創匯494 8億美元,上繳各種資金3 242 08億元,承擔原油價差4 190億元。大慶油田對當時剛剛建國十周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意義重大,因為它將會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支持,同時也是中國人用以自我鼓舞的強心針。

❸ 大慶油田是根據什麼原理發現的

是根據黃汲清的陸相生油和多期多層生儲油理論,中國才有了源源不斷的石油大發現,相繼找到大慶、勝利等高產油氣田。

黃汲清(1904-1995),世界著名地質學家,四川仁壽人。根據他的陸相生油等理論,「中國是貧油國」的論斷被打破,相繼發現了大慶油田等高產油氣田。1994年,為當代中國最傑出科學家設立的「何梁何利獎」,頒發給了錢學森、黃汲清、王淦昌、王大珩四人,除黃外,另三人都是研製「兩彈一星」的元勛。

黃汲清1914年至1916年就讀於仁壽一中,192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1935年獲瑞士濃霞台大學理學院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名譽院長。他提出的「多旋迴構造運動」學說,在國際地質界引起轟動。1957年,他領導了松遼平原、華北平原等地的石油勘探工作,是發現大慶油田的功臣。1985年他被美洲地質學會授予名譽會員稱號,1988年被蘇聯科學院選為外籍院士,1994年被俄羅斯科學院選為外籍院士

❹ 大慶油田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處在貧油的警戒線上,1955年天然石油年產量不足50萬噸,遠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一些世界先進的石油勘探開發技術中國還沒有掌握,極為短缺的石油供給艱難地支撐著剛剛建立的新中國,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國防儲備等方方面面都干癟著血管焦急地等待石油,嚴重的「缺血症」已經危機到了共和國的前程。

就在這個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新中國培養出的第一批地質和石油勘探者在松嫩草原上發現了特大型油田。1958年,地質部和石油部在李四光的地質理論指導下,把石油勘探重點轉移到被外國專家判定為「無原油」的東部地區,在東北、華北等幾個大盆地展開了區域勘探。1959年9月6日,在東北松遼盆地陸相沉積岩中發現工業性油流,這是中國石油地質工作取得的一個重大成就,時值國慶10周年,這塊油田因此命名為「大慶」。1959年的9月26日,松基三井噴湧出的第一股黑色的油流,庄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的貧油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1959年大慶油田的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石油工業的面貌,1965年我國結束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實現了自給。在60—70年代,勝利、遼河、長慶、華北等油氣田的相繼發現和開發使全國原油產量迅速增長,1978年產量突破1億噸大關,從此我國跨人了世界產油大國的行列。

❺ 大慶油田是誰發現的﹖

大慶油田,不是被某個人發現,而是1959年,被中國石油勘探隊在東北松遼盆地發現的,是多個專業,一支團隊、隊伍發現的。他們在陸相沉積中找到了工業性油流,時值國慶10周年,所以這個油田以「大慶」命名。大慶油田的發現,打破了中國是「貧油國」的論調。

他們通過多種手段、多種學科的互相協作配合、綜合分析、互相驗證,這項綜合成果在1961年完成,主要參加者有地質部的李四光、黃汲清,石油工業部的張文昭、楊繼良、鍾其權,中國科學院的張文佑等一批專家、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

(5)大慶石油是怎麼發現的擴展閱讀

大慶油田發現的重要性

1、大慶油田的開發,使原油產量大幅度增長。到1963年12月,周恩來終於可以自豪地宣布:中國需要的石油,現在已經可以基本自給了,中國人民使用「洋油」的時代,即將一去不復返了。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的地球科學工作是l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綜合科研項目。

2、自1955年秋開始地質普查到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出油,僅用4年時間就發現了油田;然後又用一年零3個月時間探明了油田並初步算出了地質儲量,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了大油田,勘探速度和效益居世界領先地位。

在勘探過程中,開展了大量科研工作,主要有大地構造學、構造地質學、岩相古地理學、沉積岩石學、古生物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石油地質學等方面的研究。

通過這些應用地球學科的專題研究與綜合研究,查明了松遼盆地的構造輪廓、地質結構、油氣資源的大體分布,並從中找到了大慶油田。

3、這一巨大成果改變了我國石油工業布局,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隨著油田的開發,在地質理論上證明了陸相盆地也能找到大型油氣田,對我國東部地區石油勘探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1959年:大慶油田被發現人民網-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的地球科學工作

❻ 中國大慶油田是怎樣開發出來的

於1960年投入開發建設,由薩爾圖、杏樹崗、喇嘛甸、朝陽溝等48個規模不等的油氣田組成,面積約6000平方公里。勘探范圍主要包括東北和西北兩大探區,共計14個盆地,登記探礦權面積23萬平方公里。打口2000米得井,自噴井就直接出油,壓力不夠的得抽油機建在上面抽取

❼ 大慶油田是哪一年發現和開採的

大慶油田是1959年9月發現,於松遼盆地開採的。

1960年,國家組織大慶石油會戰,投入試驗性開發。1963年底,大慶油田結束試驗性開發,進入全面開發建設,先後開發了薩爾圖、杏樹崗和喇嘛甸三大主力油田,並勘探准備了一批可開發的新油田。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甩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

截至2021年6月,大慶油田自主創新復合驅大幅度提高採收率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復合驅成為大慶油田戰略性接替技術,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大規模工業化應用復合驅技術的國家。

大慶油田的資源量:

大慶的石油勘探范圍,包括黑龍江省全部和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共72萬平方千米的廣大地區,占據中國陸地面積的1/13。其中松遼盆地面積26萬平方千米,縱跨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在黑龍江境內約佔12萬平方千米。

在地質歷史上,這里曾是一個大型內陸湖盆,中生代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沉積了豐富的生油物質。盆地中心的沉積岩厚度達7000至9000多米。據記載,在這個地區,科學預測,至少蘊藏著100—150億噸石油儲量,可供開採的石油儲量為80—100億噸。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大慶油田

網路—大慶

❽ 中國的大慶油田是誰找到的

大慶油田的發現 今天的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石油生產的大國,年產石油達1 億多噸,不僅可以自給,還有部分出口。可是在1949年,我國年產石油僅12萬噸,靠西方的「洋油」過日子。 50年代以前,一種「權威」的地質理論斷定:由於油、氣是遠古時代海洋生物的屍體在高溫高壓下經過化學變化而生成的,所以大型油氣田只能在遠古時代曾是海洋的海相地層中找到,陸相地層則無油或貧油。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廣大地區恰恰屬於陸相地層,所以絕大多數外國學者對我國油氣儲量抱悲觀的看法。 但是,中國的地質學家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從40年代開始,根據西北、四川存在油氣流的事實,反復論證了東北松遼平原具有油氣儲藏的預測。1953年,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基於他創立的地質力學理論和對中國地質的深入考察,指出我國是有豐富油氣資源的國家,建議從華北平原和松遼平原開始尋找油田。 經過3年的普查,首先發現了許多有利於證明松遼盆地蘊藏油氣的證據。 終於在1959年9月26日上午,在黑龍江省肇州縣大同鎮附近,「松基三井」鑽出了工業油源。這時正是新中國建立10周年前夕,為了紀念這個在祖國工業史上值得大慶的日子,大同鎮被改名為「大慶」,整個待開發的儲油構造帶圈定的油田被命名為「大慶油田」。油田為1 億年前湖泊沉積形成的,油氣數量多,質量好。這是我國最大的油田。 1960年初,黨中央批准石油部調集數萬職工和解放軍轉業官兵會師大慶,展開了石油大會戰。經過3 年時間就建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年產5 000 多萬噸的大油田,1973年又建成了大慶至秦皇島的輸油管道,並在秦皇島及大連鯰魚灣興建了油碼頭,為石油的運輸開辟了道路。大慶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❾ 大慶油田是怎樣形成的

油田的形成

石油和天然氣的化學成分,暴露了它們的來源,它們都是有機物,應當與古代生物有關系。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油氣(石油和天然氣)是伴隨著沉積岩的形成而產生的。遠古時期繁盛的生物製造了大量的有機物,在流水的搬運下,大量的有機物被帶到了地勢低窪的湖盆或海盆里。在自然界這些巨大的水盆中,有機物與無機的碎屑混合,並沉積在盆底。寧靜的深層水體是缺乏氧氣的還原環境,有機物中的氧逐漸散失了,而碳和氫保留下來,形成了新的碳氫化合物,並與無機碎屑共同形成了石油源岩。

去油田科技館參觀吧,會有收獲的。

❿ 大慶油田是哪年勘探發現的

大慶油田是1959年9月發現,於松遼盆地開採的。1960年,國家組織大慶石油會戰,投入試驗性開發。1963年底,大慶油田結束試驗性開發,進入全面開發建設,先後開發了薩爾圖、杏樹崗和喇嘛甸三大主力油田,並勘探准備了一批可開發的新油田。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甩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
截至2021年6月,大慶油田自主創新復合驅大幅度提高採收率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復合驅成為大慶油田戰略性接替技術,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大規模工業化應用復合驅技術的國家。
大慶的石油勘探范圍,包括黑龍江省全部和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共72萬平方千米的廣大地區,占據中國陸地面積的1/13。其中松遼盆地面積26萬平方千米,縱跨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在黑龍江境內約佔12萬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