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有哪些自然資源缺乏
中國的自然資源很多都不夠用.比如說石油,木材,鐵礦石等等對進口的依賴很大,有些不能進口的資源,象淡水,很缺乏.
造成不夠用的原因是,第一人口多,人均擁有量少.第二使用效率低下,浪費嚴重.第三,環境的污染使得資源的缺乏更加嚴重
❷ 中國的富鐵礦很少嗎
不是
打破「中國無富鐵礦」論 青藏高原發現三處富鐵礦
中國地質調查局對青藏高原空白區的地質調查再傳捷報,新發現三處潛在資源儲量超過5000萬噸規模的富鐵礦點,其中一個潛在資源量超過1億噸。這一重大發現打破了多年來「中國無富鐵礦」的結論。
這是記者從正在成都召開的青藏高原空白區中比例尺地質調查成果報告會上獲知的消息。
張洪濤說,此次進行的青藏高原空白區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新發現了3個富鐵礦點,每個礦點的潛在資源量都超過了5000萬噸,都達到了中型礦的規模,其中一個礦點的潛在資源量甚至超過1億噸,屬於罕見的大型富鐵礦。這些礦有的還和境外富鐵礦相連。它們發現對建設我國新礦產資源基地,緩解國家戰略性礦產資源緊張的壓力,促進西部大開發和東西部協調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張洪濤還透露,中國大陸上「最後一塊」有希望成為石油基地的地方也是青藏高原。依據這次的地質調查,有關專家認為青藏高原的石油可能儲量應該超過100億噸。
❸ 中國缺什麼礦產
我國石油、天然氣、鐵礦、錳礦、鉻鐵礦、銅礦、鋁土礦、鉀鹽等重要礦產短缺或探明儲量不足,這些重要礦產的消費對國外資源的依賴程度比較大,2006年我國石油消費對進口的依賴程度已經達到47.3%。
我國支柱性礦產大多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國鐵礦平均品位僅33%,比世界鐵礦平均品位低10%,而國外主要鐵礦生產國如:澳大利亞、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其鐵礦石不經選礦品位就可達62%的商品礦石品位。我國錳礦平均品位僅22%,不到世界錳商品礦石工業標准48%的一半,且多屬難選的碳酸錳。我國銅礦平均品位僅0.87%,而智利、尚比亞分別為1.5%和2%。我國鋁土礦幾乎全是一水硬鋁石,生產成本遠高於美、加、澳等國的三水或一水軟鋁石。磷礦全國平均品位僅17%,富礦儲量僅佔6.6%,且膠磷礦多,選礦難度大。我國硫礦以硫鐵礦為主,貧礦多、富礦少,一級品富礦儲量僅佔4.3%,而國外大多以自然硫和回收油氣副產硫為主。鉀鹽我國嚴重短缺,現在利用的鹽湖鉀鎂鹽,根本無法與國外固態氯化鉀開發的成本效益相比。
據國家發改委預測,到2020年,我國重要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可供儲量的保障程度,除稀土等有限資源保障程度為100%外,其餘均大幅度下降,其中鐵礦石為35%、銅為27.4%、鋁土礦為27.1%、鉛為33.7%、鋅為38.2%、金為8.1%。可采年限石灰石為30年、磷為20年、硫不到10年,鉀鹽現在已是需遠大於供。
❹ 中國最缺哪些資源
缺石油,僅靠海油不夠豐富;缺木材,外興安嶺以前是中國的領土,現在被俄羅斯占據著,損失了大片的森林資源。缺礦,經濟開發建築需要大量鋼鐵,不斷開采礦資源在逐漸減少。缺人才,我國沒有自主研發的電腦系統,手機系統,納米晶元蝕刻機也只能來自進口。
❺ 中國石油為什麼不多
1)中國石油並不少.目前世界石油儲量前10個國家的最新排名,分別是:沙特362億噸、加拿大184億噸、伊朗181億噸、伊拉克157億噸、科威特138億噸、阿聯酋126億噸、委內瑞拉109億噸、俄羅斯82億噸、中國60億噸、利比亞54億噸。
2)中國石油消耗量大.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月13日報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在12日發表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抑制能源消費,到2030年,中國約75%的石油要靠進口。屆時,中國每年將消耗約8億噸石油。這比中國2013年消耗的石油總量高出約60%。美國能源信息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將於2014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而且目前中國消耗的石油一半以上要靠進口。
3)所以中國的石油不是不多,而是消耗量太大,造成供不應求的現象.
❻ 為什麼中國一邊在大量生產石油和鐵礦石一邊還要大量進口石油和鐵礦石
(1)目前,我國是世界上鋼鐵產量最多的國家,我國豐富的鐵礦資源和焦煤資源,為發展鋼鐵工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2)由表可知,我國的鐵礦石大部分是貧鐵礦,所需的富鐵礦多由澳大利亞、巴西等國進口.
(3)中國鐵礦石很多,但是中國的鐵礦大多數是貧礦,所以必須進口國外(比如澳洲)的高品位鐵礦砂才能滿足冶金需要,②石油鐵礦石屬於非可再生資源,用一點少一點,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需求量越來越大,更需多處被一些資源,因此,中國一邊在大量生產石油和鐵礦石,一邊還要大量進口石油和鐵礦石.
故答案為:(1)鋼鐵產量;鐵礦資源;焦煤資源;
(2)貧鐵礦;澳大利亞;巴西;
(3)①中國鐵礦石很多,但是中國的鐵礦大多數是貧礦,所以必須進口國外(比如澳洲)的高品位鐵礦砂才能滿足冶金需要,②石油鐵礦石屬於非可再生資源,用一點少一點,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需求量越來越大,更需多處被一些資源(合情合理即可).
❼ 中國為什麼進口鐵礦石,中國缺少鐵礦石嗎
鐵礦石屬於戰略性資源,國內鐵礦石含鐵量低且純度較差。一般從澳大利亞進口較多。國內鋼鐵工業發展先進與否與此密切,例如:製造不出國產的航空母艦。
❽ 鐵礦石的我國現狀
第一,中國是國際鐵礦石的最大買主。2008年中國共進口4.4億噸鐵礦石,佔全球海運鐵礦石比重約為52%;而日本進口約1.0526億噸,佔比重約12.3%;韓國進口0.4954億噸,佔比重約為6%。
2009年,國際國內鋼鐵需求萎靡,全球各大鋼廠都在大幅減產,鋼廠對鐵礦石的需求大幅減少。2009年國內鐵礦石需求將比2008年減少6000萬噸,中國鐵礦石進口2009年將縮減至3.5億噸,縮減比例達21%。2009年,國際鐵礦石明顯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鐵礦石市場杠桿向買方市場傾斜。在這種市場形勢下,力拓等鐵礦石供應商已喪失強勢地位。
第二,中國進口鐵礦石庫存量較大。2009年1-4月,中國共進口鐵礦石1.87億噸。中國的鐵礦石港口庫存有7000萬噸,加上各大鋼廠庫存及社會庫存將超過1億噸。而中國鋼鐵生產每月所需鐵礦石6000萬噸左右,按50%的對外依存度計算,中國每月僅需進口鐵礦石3000萬噸。有1億噸的庫存,即使不進口,也能維持鋼鐵企業三個月左右的生產。中國可以三個月不進口,但鐵礦石供應商不可能三個月不生產。
第三,中國擁有穩定的國產礦自給率。2008年中國的鐵礦石原礦產量達到82401.11萬噸,同比增長20.7%。中國的國產礦自給率多年來保持在50%左右的水平。2009年,在鋼鐵需求萎縮、鐵礦石進口礦現貨價格持續低位的沖擊下,雖然有的礦企經受不起銷售價格逼近成本的壓力,紛紛減產停產,但目前國內礦山的成本在450元-550元之間,國內礦山仍有能力加大開采力度,增加國產礦的供給。
同時,鐵礦石供應商也不是只有三家,除澳礦外,還有巴西、印度、南非等地的鐵礦石可供選購。中國不愁買不到。
第四,中國的海外權益礦規模在不斷擴大。至2009年,中國每年進口的鐵礦石中有8000萬噸屬權益礦,自2009年2月起,中國的鋼鐵企業、貿易企業等加大了對海外權益礦的投資力度,主要以購買海外礦企的股權為主。按照海外權益礦的進展速度,到2010年中國的權益礦資源量將超過1億噸。這些權益礦的存在,增強了中國鋼廠對上游資源的控制力和話語權。
第五,2012年9月至12月,鐵礦石價格從每噸90美元漲至120美元,漲幅約30%。11月單月,鐵礦石進口量超過6500萬噸,創歷史次新高水平。
第六,2013年7月29日至2013年8月4日國內鐵礦石價格整體下降1%。 鐵礦石作為生產鋼鐵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其價格變化對於鋼材價格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中國是鋼鐵生產大國,也是鐵礦石消費大國。
《2014-2018年全球鐵礦石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前瞻》顯示,2001年我國進口鐵礦石為9239.3萬噸 ,比上一年增長32.04%。到2002年我國鐵礦石進口突破1億噸,達到1.11億噸,同比增長20.67%。此後幾年我國鐵礦石進口一直居高不下,年增長率都在30%以上,直至2010年我國鐵礦石進口增長勢頭有所放緩,較2009年略有下降,結束了自2000年來一直高速上升的勢頭,之後緩步上升。2012年我國全年進口鐵礦石7.44億噸,創下新高,同比增長8.4%。
中國的鐵礦石產量不斷增長,2008年中國鐵礦石原礦產量達到78481.64萬噸,同比增長12.43%,這其中並沒有包括一些小礦山的產量。按30%的原礦品位折算成品礦(62.5%),則2008年礦產量可折算成品礦達到37671.187萬噸。
被稱為「全球吸鐵石」的中國,目前是世界鐵礦石市場最大買主。2000年以來,隨著經濟高速發展,中國對於鐵礦石的需求大幅增加,國內產量無法滿足需求,鋼鐵企業需要大量進口鐵礦石,因此中國進口鐵礦石的數量連年遞增,進口量占需求量的比重亦逐步提高。1999年,進口鐵礦石占總量需求的28%左右;2008年,中國進口鐵礦石達到44414萬噸,同比增長15.8%,佔比總需求量達到58.9%,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中國鐵礦石的采購來自18個國家,其中80%以上來自澳大利亞、印度和巴西。由於中國鐵礦石的對外依存度非常高,這導致了國外鐵礦石巨頭利用壟斷資源提高價格使中國進口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揚。中國對澳、巴兩國的礦石進口比重有所減少,而從印度進口礦的比重有所增加。
從需求來看,鐵礦石是生產生鐵的主要原材料,中國生鐵產量也一直處於大幅增長中。2005年是中國生鐵產量增長最快的一年,全年產量達到32731萬噸,同比增長30.9%。2006年,生鐵產量增幅稍有回落,全年產量增長24%至40540萬噸,2007年生鐵產量增幅進一步放緩,同比增幅15.17%至46692萬噸。2008年,中國生鐵產量為47115.6萬噸,同比微增0.9%。按1噸生鐵需1.6噸成品礦計算,2005年成品礦需求量為52369.7萬噸,2006年需求量為64864.08萬噸,2007年為74707萬噸,2008年需求量為75385萬噸。
僅以上述統計產量加進口量計國內礦石供應量,就前幾年情況來看,中國的鐵礦石需求存在供應缺口。但到2007年以來,供應缺口逐漸減小,主要是因為供應的增長和需求的放緩。2008年中國鐵礦石供應量為82084.2萬噸,而需求量僅為75385萬噸,過剩量達到6699.2萬噸。由於我們上面所述的鐵礦石產量數據中並未統計小礦山的產量,如果考慮小礦山的產量,則2007年中國鐵礦石供應即已出現過剩。我們以2007年小礦山年產1億噸的生產能力計,小礦山原礦品位以25%計,摺合成品礦約4000萬噸,則2007年中國鐵礦石供應量將達到75845.5萬噸,而同年鐵礦石需求量約為74707萬噸,因此全年過剩量達到1138.5萬噸。若按07年產能計,2008年鐵礦石過剩量將達到10699.2萬噸。實際上,除2008年1月外,2-11月僅有統計的大中型礦山成品礦供應量均已超過各月的礦石需求量。進口的過快不僅導致國際鐵礦石價格飛漲,同時供應的過剩也導致國內鐵礦石價格不斷下跌。
由於鐵礦石供應過剩,進口過多,導致港口鐵礦石積壓較多,2008年8月份全國鐵礦石庫存量達到7446萬噸的高位。隨後幾個月,由於鐵礦石進口量和產量的回落,致使庫存有所消耗,庫存量逐漸回落。但是2008年底的庫存量仍比2007年底增長了28%,庫存量的增加凸顯了供應的過剩。
鐵礦石需求的放緩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美國次貸危機拖累了全球經濟,影響了消費和投資增長,中國宏觀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對鋼鐵的需求量減少;二、能源等價格高企,全球通脹壓力加大,通脹推升了企業生產成本的增加,一些企業只能以減少生產來應對;同時,央行之前採取的貨幣緊縮政策也加大了許多企業的資金壓力,迫使其減少生產;三、隨著國家節能降耗等調控措施的進一步實施,中國的焦炭產量持續回落,同時焦炭價格的大幅上揚也制約了鋼鐵生產,間接地抑制了鐵礦石的需求;四、由於鐵礦石價格的上揚,迫使企業越來越多地利用廢鋼,替代了鐵礦石的需求;五、由於為了保證奧運會的順利進行,國家出台的相關維穩措施也制約了鐵礦石的價格。 全球主要鐵礦石長期協議價格走勢圖
自2002年以來,世界經濟出現新一輪強勁增長,美國、歐洲、日本等地區鋼鐵需求大增,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的需求亦強勁增長,導致鐵礦石供應應相對偏緊,助推鐵礦石價格節節攀升。2000年以來,世界鐵礦石長期協議價格(FOB)增長了5倍,澳大利亞哈默斯利粉礦從2000年的27.35美分/干噸度上漲到2008年的201美分/干噸度,巴西的球團礦從2001年的50美分左右上漲至2008年的220美分。印度的鐵礦石價格同樣飛漲,鐵礦石價格指數在1994年至2003年的十年間基本維持在100-200之間,從2004年開始大幅上揚,從當時127直沖至2008年8月的1293.7,增長了十倍之多,雖有回落,但仍處於1176的高位。反觀同期CRU的全球鋼材價格指數,2000年1月份只有90,2008年8月份曾觸及292.8的最高位,已經回落至150。可見,相比較而言,鐵礦石價格上漲幅度明顯過大。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自2011年10月第一周開始發布:
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CIOPI)
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為准確反映中國鐵礦石市場價格情況和變化趨勢,為國內外鋼鐵企業、礦山企業和貿易企業對鐵礦石價格走勢的預判和分析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服務。 隨著中國鐵礦石進口量的逐漸上升,進口鐵礦石的均價也在不斷上揚。2003年之前,中國進口鐵礦石均價基本維持在30美元/噸左右。此後,隨著需求的快速增長,價格也急速上升,2004年中國鐵礦石進口均價基本達到了60美元/噸,同比翻了一倍。隨著2005年鐵礦石長期協議價上漲71.5%,2006、2007年度上漲幅度有所減小,分別達到19%和9.5%。2007年中國進口鐵礦石均價約為88美元/噸。2008年度鐵礦石談判價格大幅上漲了65%,當年中國進口鐵礦石平均到岸價在8月份時曾達到最高的154美元,第四季度價格有所回落,2008年底時進口均價約為90美元。
鐵礦石進口價格走勢
隨著國際進口鐵礦石價格不斷上揚,國內市場鐵礦石報價也在不斷上漲。2006年年中時河北唐山地區鐵礦石報價為600元/噸左右,2006年底上揚至710元/噸,2007年底上揚至1320元/噸,幾乎翻倍,2008年5月初時價格曾一度觸及1610元/噸的高位。在此之後,國內鐵礦石價格受需求疲弱和供應過剩的壓力便開始逐漸回落。國內唐山鐵礦石價格已回落至870元/噸。
由於全球經濟的衰退,作為最主要的大宗商品之一的鋼鐵市場在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亦遭遇寒流,需求大幅下滑,從而導致鐵礦石需求大幅下降,鐵礦石價格急轉直下。有關2009年鐵礦石長單協議價的談判正在緊張進行中。國內鋼企紛紛表示鐵礦石應該降價,而礦業三巨頭卻不願過多讓步,談判隨之陷入僵局。但是,從情況來看,經濟衰退遠未結束,對鋼材的消費需求比較疲弱,因此對鐵礦石的需求可能會繼續下降,鐵礦石的價格仍有繼續下跌的可能。
❾ 中國鐵礦石為什麼不行啊求專家指教。如何才能提高中國鐵礦石的應用率。
首先,由於國內的鐵礦石品位都較低(個別富礦除外,數量極少),平均33%,相較於國外的鐵礦石平均55%以上相差的太多,國內采礦選礦成本較高;其次,國內鐵礦石中雜質含量較大,其中還有部分含有如釩鈦等稀土元素的礦,高爐應用起來負擔較大,綜合應用成本較高,不如直接進口外礦合算;最後,就目前鋼鐵行業的發展來看,國內鐵礦石的供應遠遠達不到高爐冶煉的要求,只能大量進口外礦。
想要提高我國鐵礦石利用率,主要由以下幾點:想要用國內礦,首先得找到現有技術下能夠開採的礦,可以從提高礦山勘探,開采技術等方面著手,降低找礦采礦等生產運營成本,從而降低國內礦的成本;然後從礦石本身的性質方面考慮,根據國內礦自身的特點,與進口外礦進行資源互補,搭配使用,如國內礦硅高,可以搭配如巴西礦或者澳礦使用;最後從冶煉技術等方面考慮,提高我國煉鐵,煉鋼技術水平,這樣對上游原料的要求可以適當放寬,從而提高國內鐵礦石的利用率,以減輕對外礦的依賴。
以上僅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❿ 中國真的需要進口那麼多大豆,石油和鐵礦石嗎
需要,中國人太多,真正好的土地缺不算多,人均下來不夠用的。進口大豆成本比國產還低,至於石油這東西是國家命脈,也不能只用自己的把自己國家掏空吧,並且我國油量不算多,開采成本也高比直接買還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