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標准石油為什麼會被拆分
擴展閱讀
網店節約成本怎麼算 2025-05-19 19:57:24

標准石油為什麼會被拆分

發布時間: 2025-05-19 16:04:57

『壹』 美國為什麼要拆分石油巨頭

因為美國是一個霸權主義國家,他們的目的是不允許別人比他更強,控制每個國家,所以拆分的目的就是製造矛盾便於掌控。

『貳』 請講講標准石油和摩根財團是如何被拆分的。洛克菲勒和摩根的後人們現在怎麼樣

標准石油公司後來成為美國政府反托拉斯的頭號目標,1911年5月15日,美國最高法院判決,依據1890年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標准石油公司是一個壟斷機構,應予拆散。根據這一判決,標准石油帝國被拆分為約37家地區性石油公司。 標准石油公司被拆分後,原俄亥俄標准石油成為了現在英國石油公司的一部分;原印第安納標准石油改名為阿莫科石油(Amoco),後來成為現在英國石油公司的一部分;原紐約標准石油改名為美孚石油(Mobil),現在是艾克森美孚公司的一部分;原新澤西標准石油改名為艾克森石油(Exxon),是現在艾克森美孚公司的一部分;原加利福尼亞標准石油改名為雪佛龍石油(Chevron),現在是雪佛龍德士古公司的一部分;原肯塔基標准石油被加利福尼亞標准石油並購,現在是雪佛龍德士古公司的一部分。
中國有句老話,說「富不過三代」,但是洛克菲勒家族發展到現在已經是第六代了,依然如日中天、獨「富」天下。 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洛克菲勒家族,仍在續寫著輝煌的歷史,約翰"D"洛克菲勒的後代們沒有整天躲在房間里計劃如何守住自己的財富,不讓金錢落入別人口袋,而是積極的參與文化、衛生與慈善事業,懷著富有的負罪感將大量的資金用來建立各種基金,投資大學,醫院,讓整個社會分享他們的財富。 在今天的美國,要完全躲避這個家族的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毫不誇張地說,洛克菲勒家族在過去150年的發展史就是整個美國歷史的一個精確的縮影,並且已經成為美國國家精神的傑出代表,影響著世界各地的人們。
關於洛克菲勒後人的現狀可以參看網頁http://ke..com/view/1366465.htm

『叄』 反壟斷法和托拉斯巨頭之爭,美國政府怎樣拆解了壟斷企業

對於美國企業來說,最擔心觸碰到的紅線是什麼?那毫無疑問絕對是反托拉斯法。在三十多年前,英特爾幾乎獨佔了晶元市場的時候,英特爾的高層反而擔心要觸發反托拉斯法的調查,最終決定將相關專利授權給了AMD,養活了一個對手才逃過一劫。

而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也幾乎沒有任何一家美國互聯網公司可以算得上“壟斷”,就算真的快壟斷市場了,還得學著英特爾扶持個同領域對手才行。

為什麼美國企業那麼擔心反壟斷法的調查呢?因為美國的反壟斷法要麼不出手,但只要發起調查了,基本上距離企業被拆分的命運就不遠了,沒有任何一個美國企業敢試探反壟斷法的紅線。

美國政府是如何擁有拆分托拉斯巨頭的權力的?接下來我們來聊聊美國政府和托拉斯企業間的斗爭。

1,托拉斯巨頭的成長

十九世紀的世界屬於歐洲,但當進入二十世紀後,這就是屬於美國的世紀。在經過南北戰爭、西進運動後,美國進入了資本的快速發展時期,而後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中,美國成為趕超了整個歐洲,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

工業和資本的發展,讓美國快速的富裕了起來。但吃到了美國經濟發展紅利最大蛋糕的,不是普通的美國工人或廣大的中產階級,而是占據美國頂層的一小撮人。

美國高速發展的經濟紅利,並沒有惠及到普通的老百姓,但反倒是高漲的物價倒是普及到了社會每個階層。

以世界上第一個,乃至人類史上第一個壟斷集團——標准石油公司為例。標准石油掌控了全美國超過80%的石油開發到運輸,當時的標准石油集團的掌門人可以驕傲的說一句,美國賣出的八盞油燈中有七盞是來自標准石油。

最終這種非法搶占市場的行為觸怒了美國政府,AT&T通訊公司觸發了反壟斷調查,最終到了1982年這個壟斷了接近整個美國通訊市場的巨頭,也難逃被拆解的命運。

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國政府對於反托拉斯法的定義同樣有著一套“雙標”的定義。

當像AT&T通訊公司以及標准石油這類以非法的形式壟斷了整個市場,幾乎沒有給民眾半點選擇,並且妨礙社會發展的托拉斯公司,對付它們的從來都是反托拉斯的鐵拳。但像波音公司這種能和歐洲的空客公司形成良性競爭,能推進相關產業進步的公司甚至會加以鼓勵。

像波音和麥道的並購案,如果按照美國反托拉斯法的標准,不僅應該阻止還應該拆解波音公司才對。但你意想不到的是,美國政府為了推進相關產業的發展,提升和歐洲空客的競爭力,反而在其中促成了波音和麥道的並購案,奠定了波音公司的壟斷基礎。

從這個角度來看,就算是反托拉斯法美國也有著兩套標准,如果能促進行業發展提升美國整體競爭力的,不僅不會阻止反而會暗中促成。但類似標准石油這種,想要躺著賺錢的托拉斯企業,則逃避不了反托拉斯法的制裁。但無論如何,在反托拉斯壟斷的道路上,美國應該是世界上做的最好的一個了。

『肆』 石油七姐妹七姐妹的形成與發展

石油「七姐妹」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首先,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美國標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mpany)崛起,成為全球首個石油巨頭,其壟斷地位引發了廣泛不滿。1911年,標准石油被拆分為34家子公司,新澤西標准石油公司繼承了大部分資產,成為石油行業的老大。紐約標准石油公司專注於下游業務,通過並購擴展至全球銷售網路,成為石油銷售商的巨頭。


加利福尼亞標准石油公司則以其上游業務為主,成為美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商之一。在得克薩斯州,德士古和海灣石油公司依靠本土支持和豐富的石油資源,成長為具備海外擴張實力的石油公司。殼牌集團起源於印尼,通過多次合並成為國際化石油巨頭,主導了多個產油國的石油市場。


英國石油公司則在伊朗發跡,隨著中東石油產業的發展而壯大。到20世紀20年代,七大石油公司在全球競爭中相互較量,引發價格戰。隨後,20世紀2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石油「七姐妹」在中東等產油國建立緊密聯系,形成了壟斷石油市場的卡特爾。例如,殼牌、BP等公司通過協議瓜分世界石油市場,共同開發資源。


進入20世紀50年代,七姐妹進一步發展,中東地區的石油產量激增,為公司帶來了豐厚利潤。美國公司在中東的影響力顯著,如加利福尼亞標准石油公司通過亞洲投資實現了巨大收益。到1972年,七姐妹在世界最大公司的排名中占據顯著位置,資產和營業額都達到巔峰。


(4)標准石油為什麼會被拆分擴展閱讀

西方石油工業中常見的一個詞彙,指當初洛克菲勒的標准石油公司解散後在石油方面的三家大公司和另外四家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公司。在1975 年,一位英國記者寫了本關於石油歷史的書,這本書中提出了seven sisters 一詞,自此,「七姐妹」成為了西方石油工業的代名詞,也被稱為國際石油卡特爾。

『伍』 請舉出——【反壟斷法】實施以來的主要實例、案例。附上簡介/分析/出處為盼。謝謝!

3月18日,申請半年之久的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案,因商務部一紙禁令最終未能成行。由於這是商務部首次引用2008年8月1日生效的《反壟斷法》做出裁決,此舉引發了全社會甚至世界輿論極大的關注和爭議。

各國制定《反壟斷法》的用意究竟是什麼?從國際通行的案例看,《反壟斷法》的大刀一般應當指向哪裡?

通常而言,各國反壟斷法都具有三種任務:促進公眾利益、保護消費者權益和維護市場競爭。在具體實踐中,各國反壟斷執法機關也會具體把握個中尺度,並且通常也都會與其本國當時的產業政策、國家安全等因素結合考慮。以匯源案為例,商務部此次並沒有生搬市場佔有率等數據,也並不是為了保護被收購企業利益和企業投資者利益,而是評估果汁產業發展走向和結合本國產業政策做出了裁決。

控制企業合並 促進公眾利益

市場經濟下的企業本身有著擴大規模和擴大市場份額的自然傾向,如果對合並不加控制,允許企業無限制地購買或者兼並其他的企業,不可避免地會消滅市場上的競爭者,導致壟斷性的市場結構。正是出於維護市場競爭的需要,各國反壟斷法都有控制合並的規定。這種控制的目的不是限制企業的絕對規模,而是保證市場上有競爭者。這方面的法律制度主要是合並的申報和審批制度,即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合並需要向反壟斷法的主管機關進行申報。

商務部駁回匯源案申請主要就是根據這一原則。但在競爭者較容易進入的果汁領域,控制較高市場份額的領先企業是否能做到「消滅」競爭者,目前尚存爭議。

各國法律規定

根據美國、德國、日本等許多國家的法律,只要合並可以產生或者加強市場支配地位,反壟斷法主管機關就可以禁止合並。有些國家的法律還規定,什麼樣的合並可以推斷為是產生或者加強了市場支配地位。例如德國的《反對限制競爭法》規定,如果合並後一家企業達到了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或者三家或三家以下的企業共同達到二分之一市場份額,或者五家或五家以下的企業共同達到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就可以推斷合並產生或者加強了市場支配地位。

不過,有些合並即便產生或者加強了市場支配地位,但是因為某些特殊的情況,政府也應當批准合並。許多國家的反壟斷法規定,如果合並有利於整體經濟或者社會公共利益,政府應當批准合並。需要指出的是,導致壟斷的合並因為會嚴重損害競爭,損害消費者的利益,政府批准這種合並的時候應當非常慎重。

中國《反壟斷法》第二十八、二十九條規定:「經營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應當作出禁止經營者集中的決定。但是,經營者能夠證明該集中對競爭產生的有利影響明顯大於不利影響,或者符合社會公共利益的,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作出對經營者集中不予禁止的決定;對不予禁止的經營者集中,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決定附加減少集中對競爭產生不利影響的限制性條件。」

適用案例:

歐盟駁回力拓、必和必拓合並申請

2008年7月,歐盟委員會正式對必和必拓的收購方案展開調查,該部門當時表示,兩家礦業公司的合並將導致一系列的問題,並且將控制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鐵礦資源。而通過並購,全球最大礦業集團必和必拓公司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銅礦、鋁礦及煤礦供應商,其壟斷地位將得到進一步鞏固。2008年11月,歐盟委員會正式發表否決聲明。 詳情

中國商務部駁回可口可樂並購匯源申請

2008年9月18日,可口可樂公司向商務部遞交了收購匯源的申報材料,此後多次根據商務部要求對申報材料進行了補充。11月20日,商務部認為可口可樂公司提交的申報材料達到了《反壟斷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標准,對此項申報進行立案審查。2009年3月18日,根據《反壟斷法》第二十八條和第二十九條,商務部認為,此項經營者集中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將對中國果汁飲料市場有效競爭和果汁產業健康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否決了這起並購。 詳情

豁免案例:美國批准波音與麥道公司合並

美國司法部1997年批准了波音公司和麥道公司的合並,這一方面是因為麥道公司當時處於瀕臨破產的境地,另一方面因為合並後的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仍然存在著與歐洲空中客車的競爭。

禁止壟斷協議 保護消費者權益

經濟學家亞當· 斯密曾經說過,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很少聚集在一起,如果他們聚集在一起,其目的便是商討如何對付消費者。反壟斷法上把這種限制競爭性的協議稱為「卡特爾」,具體還分為商定售價的價格卡特爾、限制生產或銷售數量的數量卡特爾和通過協議劃分銷售市場的地域卡特爾。

上述這些卡特爾對市場競爭的損害是非常嚴重的。因為這種情況下,參加卡特爾的企業各自在其銷售地域都有著壟斷地位,這一方面使消費者失去了選擇商品的權利,另一方面使市場失去優勝劣汰的機制,即效益差的企業不能被淘汰,效益好的企業不能擴大生產規模,這就會嚴重損害企業的競爭力,使社會資源不能得到優化配置。

各國法律規定

在各國反壟斷法中,上述各種嚴重損害競爭的協議一般得適用「本身違法」的原則,即不管它們是在什麼情況下訂立的,都得被視為違法。當然,企業間訂立限制競爭的協議有時對經濟是有好處的,當某些限制競爭協議有利於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改善產品質量,提高企業生產率,它們一般被視為合理的限制,可以得到反壟斷法的豁免。

根據美國的《謝爾曼法》,這種情況下對公司的罰款可以達到1000萬美元,對個人罰款可以達到35萬美元,此外還可以處以三年以下的刑事監禁。但在具體案件中,美國司法部根據美國刑法的規定,早已大幅度提高了反壟斷案件的罰金。

中國反壟斷法也有相關詳細條文規定,同時規定,即使不適用於已有條款約束的,經營者面對此類指控時,需自行舉證證明所達成的協議不會嚴重限制相關市場的競爭,並能使消費者分享由此產生的利益。

適用案例:

三菱參與石墨電極價格協議被罰

在2000年,日本三菱公司因為被指控參與了一個固定石墨電極價格的國際卡特爾,被美國司法部徵收了1億3千4百萬美元的罰金。

兩大國際拍賣行商定傭金被罰

英國的克里斯蒂(Christie)拍賣行和美國的蘇斯比(Sotheby)拍賣行作為國際上兩家最著名的拍賣行,因商定傭金的價格被指控違反了美國反壟斷法。最後,這兩家拍賣行不僅被課以巨額罰金,它們的總裁還面臨著刑事監禁。

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維護市場競爭

實踐中,企業可以通過合法的方式取得市場支配地位,甚至壟斷地位。反壟斷法雖然不反對合法的壟斷,但因為合法的壟斷者同樣不受競爭的制約,它們就非常可能會濫用其市場優勢地位,損害市場競爭,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因此,國家必須對那些在市場上已經取得了壟斷地位或者市場支配地位的企業加強監督。

各國法律規定

中國《反壟斷法》中對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有較細的條文規定,同時設置了豁免條款:「有的經營者市場份額不足十分之一的,不應當推定該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被推定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有證據證明不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不應當認定其具有市場支配地位。」

適用案例:微軟在美國、歐盟涉嫌壟斷被罰

微軟公司就是通過控制操作系統的知識產權在全世界的軟體市場上取得了市場支配地位,並憑此優勢在瀏覽器、即時通訊等產品上事實捆綁,妨礙了競爭者進入。1997年,美國司法局控告微軟壟斷,微軟由此飽受訴訟煎熬,最終交出數億罰金

『陸』 拆分標准石油公司成幾個小公司對公平的影響

影響不大,拆分過後便與資源共享。
1890年,標准石油公司被美國俄亥俄州政府起訴,導致洛克菲勒的托拉斯在1892年被迫解散。其實,標准石油只是將俄亥俄州的業務拆分控制了。後來,新澤西州修改了當地公司的注冊法案,允許一個公司可以持有全美國任何一家公司的股份。
到了1899年,美國紐約標准石油公司重組為一家控股公司,美國新澤西標准石油業務可以持有41間公司的股份,而這些公司又控制了更多的公司,實際上只改變了控制公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