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液化石油氣能應用到哪些方面分別起著什麼作用可代替物是什麼請詳細點,謝謝
簡介:
隨著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液化石油氣作為一種化工基本原料和新型燃料,已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化工生產方面,液化石油氣經過分離得到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等,用來生產合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及生產醫葯、炸葯、染料等產品。用液化石油氣作燃料,由於其熱值高、無煙塵、無炭渣,操作使用方便,已廣泛地進入人們的生活領域。此外,液化石油氣還用於切割金屬,用於農產品的烘烤和工業窯爐的焙燒等。
主要作用:
有色金屬冶煉
有色金屬冶煉中要求燃料熱質穩定,無燃爐產物,無污染,而液化石油氣都具備了這些條件。液化石油氣被加熱氣化後,可以方便地引入冶煉爐燃燒。山東金升有色金屬集團公司已將液化石油氣成功地用於德國克虜伯熔煉爐的銅冶煉工藝,代替了原煤氣燃燒工藝,減少了硫、磷等雜質的危害,提高了銅材質量。
窯爐焙燒
中國的各種工業窯爐和加熱爐歷來以燒煤為主,這不僅造成能源的浪費,排出的煙氣也嚴重污染著環境。為此,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中國能源今後發展任務是:優化能源結構,建立世界級清潔、安全、高效的能量供應體系,建立能源技術發展促進機制等。為適應這一任務的要求,許多工業窯爐和加熱爐改用液化石油氣作燃料,如用液化石油氣來燒瓷製瓷磚;用液化石油氣烘焙軋制薄板等,既減少了對空氣的污染,又大大提高了產品的燒制質量。
汽車燃料
據2000年中國城市環境狀況公告顯示,監測的338個城市中,超過國家大氣質量二級標準的城市佔到63。5%,其中超過三級的有112個,中國大氣污染已由工業廢物、煤煙氣型向光化學煙霧型轉變,大城市中汽車排放尾氣成為大氣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目前,城市空氣污染源中約有70%來自汽車的廢氣排放。為解決這一問題,自20世紀末,中國各大中城市相繼建起了汽車加氣站,用液化石油氣替代汽油作汽車燃料,這一燃料品種的改變,極大地凈化了城市空氣質量,也是液化石油氣利用的又一大發展方向。
居民生活
居民生活燃用液化石油氣主要有管道輸送和瓶裝供給兩種方式。1.通輸送:管道輸送方式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進行,它是由城市燃氣公司把液化石油氣與空氣、液化石油氣與煤氣或液化石油氣與化肥廠排放的空氣等混合後,通過管理直接輸送到居民家中使用,目前,許多城市都實現了這種供應形式。2.裝供給:瓶裝供給是通過一個密封鋼瓶將液化石油氣由儲配站分配到各家各戶,作為家庭灶具的供氣源,它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初,最早是在煉油廠和幾個工業城市使用,現已發展到鄉鎮農村。在民用部地區就建有從事鋼瓶供氣的液化石油氣儲配站一萬多個,有的個別鄉鎮平均建有2個以上。
代替物:
二甲醚又稱甲醚,簡稱DME。二甲醚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無色氣體或壓縮液體,具有輕微醚香味。相對密度(20℃)0.666,熔點-141.5℃,沸點-24.9℃,室溫下蒸氣壓約為0.5MPa,與石油液化氣(LPG)相似。溶於水及醇、乙醚、丙酮、氯仿等多種有機溶劑。易燃,在燃燒時火焰略帶光亮,燃燒熱(氣態)為1455kJ/mol。常溫下DME具有惰性,不易自動氧化,無腐蝕、無致癌性,但在輻射或加熱條件下可分解成甲烷、乙烷、甲醛等。
二甲醚作為一種基本化工原料,由於其良好的易壓縮、冷凝、汽化特性,使得二甲醚在制葯、燃料、農葯等化學工業中有許多獨特的用途。如高純度的二甲醚可代替氟里昂用作氣溶膠噴射劑和致冷劑,減少對大氣環境的污染和臭氧層的破壞。由於其良好的水溶性、油溶性,使得其應用范圍大大優於丙烷、丁烷等石油化學品。代替甲醇用作甲醛生產的新原料,可以明顯降低甲醛生產成本,在大型甲醛裝置中更顯示出其優越性。作為民用燃料氣其儲運、燃燒安全性,預混氣熱值和理論燃燒溫度等性能指標均優於石油液化氣,可作為城市管道煤氣的調峰氣、液化氣摻混氣。也是柴油發動機的理想燃料,與甲醇燃料汽車相比,不存在汽車冷啟動問題。它還是未來製取低碳烯烴的主要原料之一。由於石油資源短缺 、煤炭資源豐富及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二甲醚作為從煤轉化成的清潔燃料而日益受到重視,成為近年來國內外競相開發的性能優越的碳一化工產品。
總之,二甲醚特有的理化性能奠定了其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基礎產業地位,可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醫療、日常生活等領域。二甲醚未來主要用於替代汽車燃油、石油液化氣、城市煤氣等,市場前景極為廣闊,是目前國際、國內優先發展的產業。
其它可能替代品:甲烴、甲烷等
詳細資料參考網路;
Ⅱ 現在什麼東西可以代替天然氣
電能。現在的電器可以做到燃氣灶具的所有功能,就連汽車現在都可以用電能了
Ⅲ 新能源(替代煤氣)
選擇燃燒油料、必須符合經濟效益的燃燒資源,並對不同的用途選定不同燃料,在耗能工業用戶,瀝青乳化油是廉價燃料,它可替代重油直接用於工業燃料。廢棄機械油,作物理處理調和是很好的動力柴油,廢棄地溝油經酯交換後是優質的動力燃料。但是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及廢水排放應注意污染問題。
醇基燃料因其熱值低,用量大,能加入DME以提高熱值, 降低用量,成為優良的醇醚燃料,無疑是今後清潔能源的發展方向。
二甲醚替代液化石油氣作為新的能源品種,已得到國家標準的確認,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對所謂的甲醇柴油,甲醇燃料油筆者認為它效果欠佳,技術尚欠成熟。一度火紅的微乳化柴油,將水,植物油酸等作添加劑與石油柴油摻合成透明清亮的微乳化柴油,用於燃燒,太浪費了,用於動力柴油尚在爭議,其結果可想而知,應該記住,水分子是助燃,減少煙有明顯效果,但水是沒有熱值,水的加入加重燃燒過程中的熱耗。
Ⅳ 現在有種新型燃氣代替液化石油氣好像叫甲什麼
是液化二甲醚,甲烷也可替代液化石油氣,但目前沒有瓶裝的。
物質介紹:
二甲醚
甲醚又稱二甲醚,該物質溶於水、汽油、四氯化碳、苯、氯苯、丙酮及乙酸甲酯,主要用作溶劑、冷凍劑、噴霧劑等。
物性數據
性狀 二甲醚為易燃氣體。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觸熱、火星、火焰或氧化劑易燃燒爆炸。接觸空氣或在光照條件下可生成具有潛在爆炸危險性的過氧化物。氣體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熔點 -141.5℃
沸點 -24.9℃
相對密度 1.617二甲醚燃燒
閃點 -41.4℃
溶解性 溶於水、汽油、四氯化碳、苯、氯苯、丙酮及乙酸甲酯。
主要用途
用作溶劑、冷凍劑、噴霧劑等
Ⅳ 液化石油氣是否能完全被天然氣取代是否有什麼天然氣沒有的優勢
天然氣可以取代大部分液化石油氣,首先隨著大城市管道燃氣的普及,瓶裝液化氣會退出市場,但街邊和臨時屋還是會用到瓶裝氣的,特別在管道氣配套不到位和配套貴時,此外,郊區沒有管道氣的地方也會用液化氣,當然以後瓶裝液化天然氣LNG也會普及,但LNG低溫深冷,使用和氣化要求高,所以不可能全部取代LPG。
在一些特殊場合,如焊接切割,LPG的使用溫度及特性使得其不能完全被天然氣取代,天然氣也可以取代,但要加添加劑
Ⅵ 現在有沒有代替煤氣和天然氣的物質
(1)氫氣——21世紀能源新寵
2002年英國《金融時報》載文說,由於易燃易爆而結束了飛艇稱王稱霸地位的氫氣,可能東山再起,成為21世紀的重要燃料。
氫氣作為燃料,有以下特點:一是除核燃料外氫氣的發熱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為142 351 kJ/kg,是汽油發熱值的3倍;二是它燃燒時,幾乎不產生有害氣體和微粒;三是蘊藏豐富。據估計,目前全球的石油儲量,僅能維持30~40年,煤的儲量僅能維持200~300年,核燃料鈾等的儲量也是有限的,而氫元素存在於水中,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生產氫氣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是電解法。將電流通於水,可把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利用石油、煤等發電制氫,同樣污染環境,且成本高。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大幅提高,成本降低。這樣,如果計入石化燃料治理污染費用和污染引起疾病的治療費用、運輸渠道等開支,氫的成本也只接近於石化燃料生產電力的成本。美國國家能源和環境研究中心已計劃在加州的沙漠地帶布設大面積太陽能電池,用其電力電解地下含水層的水來生產氫氣,然後用泵把氫抽入管道,分配使用。
另外,生物技術制氫也是一種才良有前途的方法。例如,藻類中的紅藻、藍藻、綠藻和褐藻,均能利用陽光將水分解成氫和氧,目前德國正在建造一座藻類制氫農場,預計到2020年,可形成藻類制氫產業。科學家發現有許多原始低等生物,在其新陳代謝過程中可放出氧氣。
日本一位細菌學家培養出一種紅極毛桿菌,這種細菌每消耗5毫升澱粉培養液,可產生25毫升氧氣,是功效很高的一種制氫菌種。美國宇航部門將做這樣的試驗:將一種光合細菌——紅螺桿菌帶到太空去,用它所放出的氫氣作為能源,供航天器儀器使用。這種紅螺桿菌生長繁殖速度很快,並極容易在農副產品的廢渣、廢水和乳類產品加工後的垃圾中培養。這也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制氫細菌。此外,直接利用太陽光分解水製造氫氣的方法也在試驗之中。
隨著液態氫技術的發展和儲氫合金的研製成功,氫的儲存、運輸將更加安全,氫將成為汽車、飛機、空間飛行器的理想燃料。
(2)可燃冰有望成為21世紀新能源
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陸續在世界各地的海洋深處發現了一種以前從未給予充分重視的新能源——可燃冰。猛聽這一名詞,你一定會感到奇怪!冰,怎麼會可燃呢?其實,可燃冰是指水和天然氣相結合後形成的一種晶體物質,學術上稱為「天然氣水化合物」。據測定,1立方米固體可燃冰,約含200立方米天然氣。所以可燃冰具有很強的燃燒能力,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源資源。可燃冰的發現是出於一次偶然的機會。在20世紀30年代,人們為了輸送天然氣,開始鋪設巨型天然氣管道。由於管道經常發生堵塞,結果將管道剖開,才發現是被冰一樣的物質所封堵,對這種物質進行研究後,才知道是天然氣與水的結合物,有很強的燃燒能力,是一種很有開采價值的新能源。
1、什麼叫「可燃冰」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與水分子,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簡稱Gas Hydrate),又稱「籠形包合物」(Clathrate),分子結構式為:CH4·H2O。天然氣水合物是在一定條件(合適的溫度、壓力、氣體飽和度、水的鹽度、PH值等)下,由氣體或揮發性液體與水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白色固態結晶物質,外觀像冰。由於天然氣水合物中通常含有大量甲烷或其它碳氫氣體,因此極易燃燒,被稱為「可燃燒的冰」,燃燒產生的能量比同等條件下煤、石油、天然氣產生的多得多,而且在燃燒以後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或廢棄物,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等要小得多。組成天然氣的成分如CH4,C2H6,C3H8,C4H10等同系物以及CO2,N2,H2S等可形成單種或多種天然氣水合物。形成天然氣水合物的主要氣體為甲烷,對甲烷分子含量超過99%的天然氣水合物通常稱為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
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有三個基本條件,缺一不可。據專家介紹,首先溫度不能太高;第二壓力要足夠大,但不需太大;0℃時,30個大氣壓以上就可生成;第三,地底要有氣源。天然氣水合物受其特殊的性質和形成時所需條件的限制,只分布於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構造單元內。一般來說,除在高緯度地區出現的與永久凍土帶相關的天然氣水合物之外,在海底發現的天然氣水合物通常存在水深300~500m以下(由溫度決定),主要附存於陸坡、島嶼和盆地的表層沉積物或沉積岩中,也可以散布於洋底以顆粒狀出現。這些地點的壓力和溫度條件使天然氣水合物的結構保持穩定。從大地構造角度來講,天然氣水合物主要分布在聚合大陸邊緣大陸坡、被動大陸邊緣大陸坡、海山、內陸海及邊緣海深水盆地和海底擴張盆地等構造單元內。據估計,陸地上20.7%和大洋底90%的地區,具有形成天然氣水合物的有利條件。絕大部分的天然氣水合物分布在海洋里,其資源量是陸地上的100倍以上。在標准狀況下,一單位體積的天然氣水合物分解最多可產生164單位體積的甲烷氣體,因而是一種重要的潛在未來資源。
2、天然氣水合物的儲量
天然氣水合物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存在,這一點已得到廣大研究者的公認。在地球上大約有27%的陸地是可以形成天然氣水合物的潛在地區,而在世界大洋水域中約有90%的面積也屬這樣的潛在區域。已發現的天然氣水合物主要存在於北極地區的永久凍土區和世界范圍內的海底、陸坡、陸基及海溝中。由於採用的標准不同,不同機構對全世界天然氣水合物儲量的估計值差別很大。據潛在氣體聯合會(PGC,1981)估計,永久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量為1.4×1013~3.4×1016m3,包括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在內的資源總量為7.6×1018m3。但是,大多數人認為儲存在汽水合物中的碳至少有1×1013t,約是當前已探明的所有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中碳含量總和的2倍。由於天然氣水合物的非滲透性,常常可以作為其下層游離天然氣的封蓋層。因而,加上汽水合物下層的游離氣體量這種估計還可能會大些。如果能證明這些預計屬實的話,天然氣水合物將成為一種未來豐富的重要能源。
從化學結構來看,天然氣水合物是這樣構成的:由水分子搭成像籠子一樣的多面體格架,以甲烷為主的氣體分子被包含在籠子格架中。不同的溫壓條件,具有不同的多面體格架。
從物理性質來看,天然氣水合物的密度接近並稍低於冰的密度,剪切系數、電解常數和熱傳導率均低於冰。天然氣水合物的聲波傳播速度明顯高於含氣沉積物和飽和水沉積物,中子孔隙度低於飽和水沉積物,這些差別是物探方法識別天然氣水合物的理論基礎。此外,天然氣水合物的毛細管孔隙壓力較高。
有專家預測,可燃冰至少能為人類提供1000年的能源,它將來有望替代煤、石油和天然氣,成為「21世紀的新能源」。
可燃冰是天然氣和水結合在一起的固體化合物,外形與冰相似。由於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氣體,因此極易燃燒,而且燃燒後污染較少。科學家把可燃冰稱作「屬於未來的能源」。世界上可燃冰的總資源量巨大。據估算,其有機碳含量大約相當於全世界已知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2倍。這些可燃冰資源可滿足人類未來1000年的需求。世界上已發現的可燃冰分布區多達116處,其礦層之厚、規模之大,是常規天然氣田無法相比的。
天然可燃冰呈固態,不會像石油開采那樣自噴流出。為了獲取這種清潔能源,世界許多國家都在研究天然可燃冰的開采方法。科學家們認為,一旦開采技術獲得突破性進展,那麼可燃冰立刻會成為21世紀的主要能源。
相反,如果開采不當,後果是災難性的。在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而可燃冰礦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壞,都足以導致甲烷氣體的大量泄漏,從而引起強烈的溫室效應。另外,陸緣海邊的可燃冰開采起來十分困難,一旦發生井噴事故,就會造成海嘯、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災害。所以,可燃冰的開發利用就像一柄「雙刃劍」,需要慎重對待。
Ⅶ 天然氣、石油、煤炭能不能被代替答案是什麼
如果五六百年之後。地球的煤石油天然氣用盡。人類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是人類能源的三大基石,這個假設動搖到了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基!但到底有多大的影響也許大家都有一些想法,但可能都只是考慮到了這些燃料的能源利用方面,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意識到這些資源的工業原料作用,因為能源是可以被替代的,但工業原料卻很難找到替代物!
全世界石油開采量中約有6%被用於塑料生產,理論上使用二氧化碳與環氧化合物的化學反應以及合成的化合物再與二氧化碳反應,最終將可能得到多種聚合物以滿足不同的需求,但這只能部分取代石油基的原料!大量的材料仍然無法滿足要求,未來如果石油真正枯竭,這才是我們真正要面對的局面,如何來解決石油的化工原料替代!
綜上所述,作為能源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氣是比較容易被替代,但作為化工原料的功能,石油煤炭和天然氣至少在現代是極難被替代的,也許500年後技術進步了可以!
Ⅷ 什麼是氫能油可以代替石油和天然氣嗎
一種合成型的復合燃料,其主要原料是甲醇。未來有望代替石油和天然氣。
(氫的燃燒效率非常高,只要在汽油中加入4% 的氫氣,就可使內燃機節油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