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主要天然氣管道有哪幾條
我國已建成的天然氣管道,主要有川渝地區輸氣管網、陝京線(陝西靖邊-北京)、靖西線(靖邊-西安)、陝寧線(靖邊-寧夏)、澀寧蘭線(青海澀北-西寧-蘭州)、塔輪線(新疆塔中-輪南)、輪庫線(輪南-庫爾勒)、鄯烏線(鄯善-烏魯木齊)、中濟線(河南中原油田-山東濟南)、中滄線(中原油田-河北滄州)、滄淄線(河北滄州-山東淄博)、海南線(海南東方-洋浦-海口)等。其中,1996年開工、1997年建成的陝京線,全長918公里,是我國第一條長距離、大口徑和高度自動化的輸氣管道。2000年開工、2001年建成的澀寧蘭線,全長953公里,是我國在青藏高原上建設的第一條長距離、大口徑輸氣管道。除天然氣管道外,我國還建設了一些煤氣管道,其中1993年建成投產的哈依煤氣管道(哈爾濱-依蘭),全長249公里,是我國和亞洲最長的煤氣管道。
我國目前在建的天然氣管道,主要是全長900公里的陝京二線、干線全長719公里的忠武線(重慶忠縣-湖北武漢)和西氣東輸線(新疆輪南-上海),它們均為中國石油投資建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西氣東輸線。這條管線全長4000多公里,橫貫了我國從西到東的9個省份,於2001年底開工建設,預計將於2004年底實現全線貫通,建成後將是我國和亞洲最長的天然氣管線。
2.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有管道煤氣
1949年至1980年前後。
解放前,我國煤氣事業的發展速度十分緩慢,到1949年,全國僅9個城市有煤氣設施.並且普遍處於設備陳舊、技術落後的狀況,使用煤氣的人口只有27萬。解放後隨著冶金、石油工業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燃氣事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至1965年起.液化石油氣在全國各地得到推廣應用。改革開放的20多年,是我國城市燃氣大發展的時期。隨著國民經濟政策的調整,國家對能源和環境保護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決定把發展燃氣事業列入重大技術政策之一,提出城市要逐步燃氣化,為燃氣事業發展提供了積極的支持。
(2)中國石油煤氣管道什麼時候開工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煤氣罐要平放。煤氣罐本身為金屬製品,一方面罐壁相對堅硬,不易破損,另一方面罐壁一旦破損,作為沒有專業知識的我們不能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甚至是手足無措。為安全起見,將煤氣罐倒放置於廚房最平坦的地面,是最合適的做法。
2、時刻注意煤氣是否泄漏。由煤氣導致的事故不勝枚舉,絕大部分造成煤氣的安全隱患來源於煤氣泄漏。用肥皂水塗刷以檢驗煤氣是否泄漏,嚴禁用明火檢查。
3、如果發現泄漏,首先打開門窗以使空氣流通,熄滅火源,再聯系煤氣公司請專業人士過來處理。
3. 管道的管道前景
當流體的流量已知時,管徑的大小取決於允許的流速或允許的摩擦阻力(壓力降)。流速大時管徑小,但壓力降值增大。因此,流速大時可以節省管道基建投資,但泵和壓縮機等動力設備的運行能耗費用增大。此外,如果流速過大,還有可能帶來一些其他不利的因素。因此管徑應根據建設投資、運行費用和其他技術因素綜合考慮決定。
管子、管子聯接件、閥門和設備上的進出接管間的聯接方法,由流體的性質、壓力和溫度以及管子的材質、尺寸和安裝場所等因素決定,主要有螺紋聯接、法蘭聯接、承插聯接和焊接等四種方法。
螺紋聯接主要適用於小直徑管道。聯接時,一般要在螺紋聯接部分纏上氟塑料密封帶,或塗上厚漆、繞上麻絲等密封材料,以防止泄漏。在1.6兆帕以上壓力時,一般在管子端面加墊片密封。這種聯接方法簡單,可以拆卸重裝,但須在管道的適當地方安裝活接頭,以便於拆裝。
法蘭聯接適用的管道直徑范圍較大。聯接時根據流體的性質、壓力和溫度選用不同的法蘭和密封墊片,利用螺栓夾緊墊片保持密封,在需要經常拆裝的管段處和管道與設備相聯接的地方,大都採用法蘭聯接。
承插聯接主要用於鑄鐵管、混凝土管、陶土管及其聯接件之間的聯接,只適用於在低壓常溫條件下工作的給水、排水和煤氣管道。聯接時,一般在承插口的槽內先填入麻絲、棉線或石棉繩,然後再用石棉水泥或鉛等材料填實,還可在承插口內填入橡膠密封環,使其具有較好的柔性,容許管子有少量的移動。
焊接聯接的強度和密封性最好,適用於各種管道,省工省料,但拆卸時必須切斷管子和管子聯接件。
城市裡的給水、排水、供熱、供煤氣的管道干線和長距離的輸油、氣管道大多敷設在地下,而工廠里的工藝管道為便於操作和維修,多敷設在地上。管道的通行、支承、坡度與排液排氣、補償、保溫與加熱、防腐與清洗、識別與塗漆和安全等,無論對於地上敷設還是地下敷設都是重要的問題。
地面上的管道應盡量避免與道路、鐵路和航道交叉。在不能避免交叉時,交叉處跨越的高度也應能使行人和車船安全通過。地下的管道一般沿道路敷設,各種管道之間保持適當的距離,以便安裝和維修;供熱管道的表面有保溫層,敷設在地溝或保護管內,應避免被土壓壞和使管子能膨脹移動。
管道可能承受許多種外力的作用,包括本身的重量、流體作用在管端的推力、風雪載荷、土壤壓力、熱脹冷縮引起的熱應力、振動載荷和地震災害等。為了保證管道的強度和剛度,必須設置各種支(吊)架,如活動支架、固定支架、導向支架和彈簧支架等。支架的設置根據管道的直徑、材質、管子壁厚和載荷等條件決定。固定支架用來分段控制管道的熱伸長,使膨脹節均勻工作;導向支架使管子僅作軸向移動,
為了排除凝結水,蒸汽和其他含水的氣體管道應有一定的坡度,一般不小於千分之二。對於利用重力流動的地下排水管道,坡度不小於千分之五。蒸汽或其他含水的氣體管道在最低點設置排水管或疏水閥,某些氣體管道還設有氣水分離器,以便及時排去水液,防止管內產生水擊和阻礙氣體流動。給水或其他液體管道在最高點設有排氣裝置,排除積存在管道內的空氣或其他氣體,以防止氣阻造成運行失常。
管道如不能自由地伸縮,就會產生巨大的附加應力。因此,在溫度變化較大的管道和需要有自由位移的常溫管道上,需要設置膨脹節,使管道的伸縮得到補償而消除附加應力的影響。
對於蒸汽管道、高溫管道、低溫管道以及有防燙、防凍要求的管道,需要用保溫材料包覆在管道外面,防止管內熱(冷)量的損失或產生凍結。對於某些高凝固點的液體管道,為防止液體太粘或凝固而影響輸送,還需要加熱和保溫。常用的保溫材料有水泥珍珠岩、玻璃棉、岩棉和石棉硅藻土等。
為防止土壤的侵蝕,地下金屬管道表面應塗防銹漆或焦油、瀝青等防腐塗料,或用浸漬瀝青的玻璃布和麻布等包覆。埋在腐蝕性較強的低電阻土壤中的管道須設置陰極保護裝置,防止腐蝕。地面上的鋼鐵管道為防止大氣腐蝕,多在表面上塗覆以各種防銹漆。
各種管道在使用前都應清洗干凈,某些管道還應定期清洗內部。為了清洗方便,在管道上設置有過濾器或吹洗清掃孔。在長距離輸送石油和天然氣的管道上,須用清掃器定期清除管內積存的污物,為此要設置專用的發送和接收清掃器的裝置。
當管道種類較多時,為了便於操作和維修,在管道表面上塗以規定顏色的油漆,以資識別。例如,蒸汽管道用紅色,壓縮空氣管道用淺藍色等。
為了保證管道安全運行和發生事故時及時制止事故擴大,除在管道上裝設檢測控制儀表和安全閥外,對某些重要管道還採取特殊安全措施,如在煤氣管道和長距離輸送石油和天然氣的管道上裝設事故泄壓閥或緊急截斷閥。它們在發生災害性事故時能自動及時地停止輸送,以減少災害損失。 1.壓力管道金屬材料的特點
壓力管道涉及各行各業,對它的基本要求是「安全與使用」,安全為了使用,使用必須安全,使用還涉及經濟問題,即投資省、使用年限長,這當然與很多因素有關。而材料是工程的基礎,首先要認識壓力管道金屬材料的特殊要求。壓力管道除承受載荷外,由於處在不同的環境、溫度和介質下工作,還承受著特殊的考驗。
(1)金屬材料在高溫下性能的變化
① 蠕變:鋼材在高溫下受外力作用時,隨著時間的延長,緩慢而連續產生塑性變形的現象,稱為蠕變。鋼材蠕變特徵與溫度和應力有很大關系。溫度升高或應力增大,蠕變速度加快。例如,碳素鋼工作溫度超過300~350℃,合金鋼工作溫度超過300~400℃就會有蠕變。產生蠕變所需的應力低於試驗溫度鋼材的屈服強度。因此,對於高溫下長期工作的鍋爐、蒸汽管道、壓力容器所用鋼材應具有良好的抗蠕變性能,以防止因蠕變而產生大量變形導致結構破裂及造成爆炸等惡性事故。
② 球化和石墨化:在高溫作用下,碳鋼中的滲碳體由於獲得能量將發生遷移和聚集,形成晶粒粗大的滲碳體並夾雜於鐵素體中,其滲碳體會從片狀逐漸轉變成球狀,稱為球化。由於石墨強度極低,並以片狀出現,使材料強度大大降低,脆性增加,稱為材料的石墨化。碳鋼長期工作在425℃以上環境時,就會發生石墨化,在大於475℃更明顯。SH3059規定碳鋼最高使用溫度為425℃,GB150則規定碳鋼最高使用溫度為450℃。
③ 熱疲勞性能 鋼材如果長期冷熱交替工作,那麼材料內部在溫差變化引起的熱應力作用下,會產生微小裂紋而不斷擴展,最後導致破裂。因此,在溫度起伏變化工作條件下的結構、管道應考慮鋼材的熱疲勞性能。
④ 材料的高溫氧化 金屬材料在高溫氧化性介質環境中(如煙道)會被氧化而產生氧化皮,容易脆落。碳鋼處於570℃的高溫氣體中易產生氧化皮而使金屬減薄。故燃氣、煙道等鋼管應限制在560℃下工作。
(2)金屬材料在低溫下的性能變化
當環境溫度低於該材料的臨界溫度時,材料沖擊韌性會急劇降低,這一臨界溫度稱為材料的脆性轉變溫度。常用低溫沖擊韌性(沖擊功)來衡量材料的低溫韌性,在低溫下工作的管道,必須注意其低溫沖擊韌性。
(3)管道在腐蝕環境下的性能變化
石油化工、船舶、海上石油平台等管道介質,很多有腐蝕性,事實證明,金屬腐蝕的危害性十分普遍,而且也十分嚴重,腐蝕會造成直接或間接損失。例如,金屬的應力腐蝕、疲勞腐蝕和晶間腐蝕往往會造成災難性重大事故,金屬腐蝕會造成大量的金屬消耗,浪費大量資源。引起腐蝕的介質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 氯化物 氯化物對碳素鋼的腐蝕基本上是均勻腐蝕,並伴隨氫脆發生,對不銹鋼的腐蝕是點腐蝕或晶間腐蝕。防止措施可選擇適宜的材料,如採用碳鋼-不銹鋼復合管材。
② 硫化物原油中硫化物多達250多種,對金屬產生腐蝕的有硫化氫(H2S)、硫醇(R-SH)、硫醚(R-S-R)等。我國液化石油氣中H2S含量高,造成容器出現裂縫,有的投產87天即發生貫穿裂紋,事後經磁粉探傷,內表面環縫共有417條裂紋,球體外表面無裂紋,所以H2S含量高引起應力腐蝕應值得重視。日本焊接學會和高壓氣體安全協會規定:液化石油中H2S含量應控制在100×10-6以下,而我國液化石油氣中H2S含量平均為2392×10-6,高出日本20多倍。
③ 環烷酸 環烷酸是原油中帶來的有機物,當溫度超過220℃時,開始發生腐蝕,270~280℃時腐蝕達到最大;當溫度超過400℃,原油中的環烷酸已汽化完畢。316L(00Cr17Ni14Mo2)不銹鋼材料是抗環烷酸腐蝕的有效材料,常用於高溫環烷酸腐蝕環境。
2. 壓力管道金屬材料的選用
① 滿足操作條件的要求。首先應根據使用條件判斷該管道是否承受壓力,屬於哪一類壓力管道。不同類別的壓力管道因其重要性各異,發生事故帶來的危害程度不同,對材料的要求也不同。同時應考慮管道的使用環境和輸送的介質以及介質對管體的腐蝕程度。例如插入海底的鋼管樁,管體在浪濺區腐蝕速度為海底土中的6倍;潮差區腐蝕速度為海底土中的4倍。在選材及防腐蝕措施上應特別關注。
② 可加工性要求。材料應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和焊接性。
③ 耐用又經濟的要求 壓力管道,首先應安全耐用和經濟。一台設備、一批管道工程,在投資選材前,必要時進行可行性研究,即經濟技術分析,擬選用的材料可制定數個方案,進行經濟技術分析,有些材料初始投資略高,但是使用可靠,平時維修費用省;有的材料初始投資似乎省,但在運行中可靠性差,平時維修費用高,全壽命周期費用高。 早在1926年,美國石油學會(API)發布API-5L標准,最初只包括A25、A、B三種鋼級,以後又發布了數次,見表4。表4 API發布的管線鋼級
註:1972年API發布U80、U100標准,以後改為X80、X100。
2000年以前,全世界使用X70,大約在40%,X65、X60均在30%,小口徑成品油管線相當數量選用X52鋼級,且多為電阻焊直管(ERW鋼管)。
我國冶金行業在十餘年來為發展管線鋼付出了極大的辛勞,目前正在全力攻關X70寬板,上海寶山鋼鐵公司、武漢鋼鐵公司等X70、X80化學成分、力學性能分別列於表5~表9。表5 武鋼X80卷板性能表6 X70級鋼管的力學性能表7 X70級鋼管彎曲性能檢測結果表8 X70級鋼管的夏比沖擊韌性表9 高強度輸送管的夏比沖擊韌性
我國在輸油管線上常用的管型有螺旋埋弧焊管(SSAW)、直縫埋弧焊管(LSAW)、電阻焊管(ERW)。直徑小於152mm時則選用無縫鋼管。
我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螺旋焊管廠迅速發展,原油管線幾乎全部採用螺旋焊鋼管,「西氣東輸」管線的一類地區也選用螺旋焊鋼管。螺旋焊鋼管的缺點是內應力大、尺寸精度差,產生缺陷的概率高。據專家分析認為,應採用「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一是對現有螺旋焊管廠積極進行技術改造,還是大有前途的;二是大力發展我國直縫埋弧焊管制管業。
ERW鋼管具有外表光潔、尺寸精度高、價格較低等特點,在國內外已廣泛應用。 我國的油氣資源大部分分布在東北和西北地區,而消費市場絕大部分在東南沿海和中南部的大中城市等人口密集地區,這種產銷市場的嚴重分離使油氣產品的輸送成為油氣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最大障礙。管輸是突破這一障礙的最佳手段,與鐵路運輸相比,管道運輸是運量大、安全性更高、更經濟的油氣產品輸送方式,其建設投資為鐵路的一半,運輸成本更只有三分之一。因此,我國政府已將「加強輸油氣管道建設,形成管道運輸網」的發展戰略列入了「十五」發展規劃。根據有關方面的規劃,未來10年內,我國將建成14條油氣輸送管道,形成「兩縱、兩橫、四樞紐、五氣庫」,總長超過萬公里的油氣管輸格局。這預示著我國即將迎來油氣管道建設的高峰期。
我國正在建設和計劃將要建設的重點天然氣管道工程有:西氣東輸工程,全長4176公里,總投資1200億元,2000年9月正式開工建設,2004年全線貫通;澀寧蘭輸氣管道工程,全長950公里,已於2000年5月開工建設,已接近完工,天然氣已送到西寧;忠縣至武漢輸氣管道工程,全長760公里,前期准備工作已獲得重大進展,在建的11條隧道已有4條貫通;石家莊至涿州輸氣管道工程,全長202公里,已於2000年5月開工建設,已完工;石家莊至邯鄲輸氣管道工程,全長約160公里;陝西靖邊至北京輸氣工程復線;陝西靖邊至西安輸氣管道工程復線;陝甘寧至呼和浩特輸氣工程,全長497公里;海南島天然氣管道工程,全長約270公里;山東龍口至青島輸氣管道工程,全長約250公里;中俄輸氣管道工程,中國境內全長2000公里;廣東液化天然氣工程,招商引資工作已完成,計劃2005年建成。在建和將建的輸油管道有:蘭成渝成品油管道工程,全長1207公里,已於2000年5月開工建設;中俄輸油管道工程,中國境內長約700公里;中哈輸油管道工程,中國境內長800公里。此外,由廣東茂名至貴陽至昆明長達2000公里的成品油管線和鎮海至上海、南京的原油管線也即將開工建設。除主幹線之外,大規模的城市輸氣管網建設也要同期配套進行。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如此難得的發展機遇,對管道施工技術提出了新的挑戰。在同樣輸量的情況下,建設一條高壓大口徑管道比平行建幾條低壓小口徑管道更為經濟。例如一條輸送壓力為7.5MPa,直徑1 400mm的輸氣管道可代替3條壓力5.5MPa,直徑1 000mm的管道,但前者可節省投資35%,節省鋼材19%,因此,擴大管道的直徑已成為管道建設的科學技術進步的標志。在一定范圍內提高輸送壓力可以增加經濟效益。以直徑1 020mm的輸氣管道為例,操作壓力從5.5MPa提高到7.5MPa,輸氣能力提高41%,節約材料7%,投資降低23%。計算表明,如能把輸氣管的工作壓力從7.5MPa,進一步提高到10~12MPa,輸氣能力將進一步增加33~60%。美國橫貫阿拉斯加的輸氣管道壓力高達11.8MPa,輸油管道達到8.3MPa,是目前操作壓力最高的管道。
管徑的增加和輸送壓力的提高,均要求管材有較高的強度。在保證可焊性和沖擊韌性的前提下,管材的強度有了很大提高。由於管道敷設完全依靠焊接工藝來完成,因此焊接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工程質量,焊接是管道施工的關鍵環節。而管材、焊材、焊接工藝以及焊接設備等是影響焊接質量的關鍵因素。
我國在70年代初開始建設大口徑長輸管道,著名的「八三」管道會戰建設了大慶油田至鐵嶺、由鐵嶺至大連、由鐵嶺至秦皇島的輸油管道,解決了困擾大慶原油外輸問題。
該管道設計管徑φ720mm,鋼材選用16MnR,埋弧螺旋焊管,壁厚6~11mm。焊接工藝方案為:手工電弧焊方法,向上焊操作工藝;焊材選用J506、J507焊條,焊前烘烤400℃、1小時,φ3.2打底、φ4填充、蓋面;焊接電源採用旋轉直流弧焊機;坡口為60°V型,根部單面焊雙面成型。
東北「八三」會戰所建設的管道已運行了30年,至今仍在服役,證明當年的工藝方案正確,並且施工質量良好。
80年代初開始推廣手工向下焊工藝,同時研製開發了纖維素型和低氫型向下焊條。與傳統的向上焊工藝比較,向下焊具有速度快、質量好,節省焊材等突出優點,因此在管道環縫焊接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90年代初開始推廣自保護葯芯焊絲半自動手工焊,有效地克服了其他焊接工藝方法野外作業抗風能力差的缺點,同時也具有焊接效率高、質量好且穩定的特點,現成為管道環縫焊接的主要方式。
管道全位置自動焊的應用已探索多年,現已有了突破性進展,成功地用西氣東輸管道工程,其效率、質量更是其他焊接工藝所不能比的,這標志著我國油氣管道焊接技術已達到了較高水平。 2.1 管線鋼的發展歷史
早期的管線鋼一直採用C、Mn、Si型的普通碳素鋼,在冶金上側重於性能,對化學成分沒有嚴格的規定。自60年代開始,隨著輸油、氣管道輸送壓力和管徑的增大,開始採用低合金高強鋼(HSLA),主要以熱軋及正火狀態供貨。這類鋼的化學成分:C≤0.2%,合金元素≤3~5%。隨著管線鋼的進一步發展,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國石油組織在API 5LX和API 5LS標准中提出了微合金控軋鋼X56、X60、X65三種鋼。這種鋼突破了傳統鋼的觀念,碳含量為0.1-0.14%,在鋼中加入≤0.2%的Nb、V、Ti等合金元素,並通過控軋工藝使鋼的力學性能得到顯著改善。到1973年和1985年,API標准又相繼增加了X70和X80鋼,而後又開發了X100管線鋼,碳含量降到0.01-0.04%,碳當量相應地降到0.35以下,真正出現了現代意義上的多元微合金化控軋控冷鋼。
我國管線鋼的應用和起步較晚,過去已鋪設的油、氣管線大部分採用Q235和16Mn鋼。「六五」期間,我國開始按照API標准研製X60、X65管線鋼,並成功地與進口鋼管一起用於管線敷設。90年代初寶鋼、武鋼又相繼開發了高強高韌性的X70管線鋼,並在澀寧蘭管道工程上得到成功應用。
2.2 管線鋼的主要力學性能
管線鋼的主要力學性能為強度、韌性和環境介質下的力學性能。
鋼的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是由鋼的化學成分和軋制工藝所決定的。輸氣管線選材時,應選用屈服強度較高的鋼種,以減少鋼的用量。但並非屈服強度越高越好。屈服強度太高會降低鋼的韌性。選鋼種時還應考慮鋼的屈服強度與抗拉強度的比例關系—屈強比,用以保證制管成型質量和焊接性能。
鋼在經反復拉伸壓縮後,力學性能會發生變化,強度降低,嚴重的降低15%,即包申格效應。在定購制管用鋼板時必須考慮這一因素。可採取在該級別鋼的最小屈服強度的基礎上提高40-50MPa。
鋼材的斷裂韌性與化學成分、合金元素、熱處理工藝、材料厚度和方向性有關。應盡可能降低鋼中C、S、P的含量,適當添加V、Nb、Ti、Ni等合金元素,採用控制軋制、控製冷卻等工藝,使鋼的純度提高,材質均勻,晶粒細化,可提高鋼韌性。採取方法多為降C增Mn。
管線鋼在含硫化氫的油、氣環境中,因腐蝕產生的氫侵入鋼內而產生氫致裂紋開裂。因此輸送酸性油、氣管線鋼應該具有低的含硫量,進行有效的非金屬夾雜物形態控制和減少顯微成份偏析。管線鋼的硬度值對HIC也有重要的影響,為防止鋼中氫致裂紋,一般認為應將硬度控制在HV265以下。
2.3 管線鋼的焊接性
隨著管線鋼碳當量的降低,焊接氫致裂紋敏感性降低,為避免產生裂紋所需的工藝措施減少,焊接熱影響區的性能損害程度降低。但由於焊接時管線鋼經歷著一系列復雜的非平衡的物理化學過程,因而可能在焊接區造成缺陷,或使接頭性能下降,主要是焊接裂紋問題和焊接熱影響區脆化問題。
管線鋼由於碳含量低,淬硬傾向減小,冷裂紋傾向降低。但隨著強度級別的提高,板厚的加大,仍然具有一定的冷裂紋傾向。在現場焊接時由於常採用纖維素焊條、自保護葯芯焊絲等含氫量高的焊材,線能量小,冷卻速度快,會增加冷裂紋的敏感性,需要採取必要的焊接措施,如焊前預熱等。
焊接熱影響區脆化往往是造成管線發生斷裂,誘發災難性事故的根源。出現局部脆化主要有兩個區域,即熱影響區粗晶區脆化,是由於過熱區的晶粒過分長大以及形成的不良組織引起的,多層焊時粗晶區再臨界脆化,即前焊道的粗晶區受後續焊道的兩相區的再次加熱引起的。這可以通過在鋼中加入一定量的Ti、Nb微合金化元素和控制焊後冷卻速度獲得合適的t8/5來改善韌性。
2.4 西氣東輸管道工程用鋼管
西氣東輸管道工程用鋼管為X70等級管線鋼,規格為Φ1 016mm×14.6~26.2mm,其中螺旋焊管約佔80%,直縫埋弧焊管約佔20%,管線鋼用量約170萬噸。
X70管線鋼除了含Nb、V、Ti外,還加入了少量的Ni、Cr、Cu和Mo,使鐵素體的形成推遲到更低的溫度,有利於形成針狀鐵素體和下貝氏體。因此X70管線鋼本質上是一種針狀鐵素體型的高強、高韌性管線鋼。鋼管的化學成分及力學性能見表1和表2。 現場焊接的特點
由於發現和開採的油氣田地處邊遠地區,地理、氣候、地質條件惡劣,社會依託條件較差,給施工帶來很多困難,尤其低溫帶來的麻煩最大。
現場焊接時,採用對口器進行管口組對。為了提高效率,一般是在對好的管口下放置基礎梁木或土堆,在對前一個對介面進行焊接的同時,開始下一個對接准備工作。這將產生較大的附加應力。同時由於鋼管熱脹冷縮的影響,在碰死口時最容易因附加應力而出問題。
現場焊接位置為管水平固定或傾斜固定對接,包括平焊、立焊、仰焊、橫焊等焊接位置。所以對焊工的操作技術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
當今管道工業要求管道有較高的輸送壓力和較大的管線直徑並保證其安全運行。為適應管線鋼的高強化、高韌化、管徑的大型化和管壁的厚壁化出現了多種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藝。
管道施工焊接方法
國外管道焊接施工經歷了手工焊和自動焊的發展歷程。手工焊主要為纖維素焊條下向焊和低氫焊條下向焊。在管道自動焊方面,有前蘇聯研製的管道閃光對焊機,其在前蘇聯時期累計焊接大口徑管道數萬公里。它的顯著特點就是效率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美國CRC公司研製的CRC多頭氣體保護管道自動焊接系統,由管端坡口機、內對口器與內焊機組合系統、外焊機三大部分組成。到目前為止,已在世界范圍內累計焊接管道長度超過34000km。法國、前蘇聯等其他國家也都研究應用了類似的管道內外自動焊技術,此種技術方向已成為當今世界大口徑管道自動焊技術主流。
我國鋼質管道環縫焊接技術經歷了幾次大的變革,70年代採用傳統焊接方法,低氫型焊條手工電弧焊上向焊技術,80年代推廣手工電弧焊下向焊技術,為纖維素焊條和低氫型焊條下向焊,90年代應用自保護葯芯焊絲半自動焊技術,到今天開始全面推廣全位置自動焊技術。
手工電弧焊包括纖維素焊條和低氫焊條的應用。手工電弧焊上向焊技術是我國以往管道施工中的主要焊接方法,其特點為管口組對間隙較大,焊接過程中採用息弧操作法完成,每層焊層厚度較大,焊接效率低。手工電弧焊下向焊是80年代從國外引進的焊接技術,其特點為管口組對間隙小,焊接過程中採用大電流、多層、快速焊的操作方法來完成,適合於流水作業,焊接效率較高。由於每層焊層厚度較薄,通過後面焊層對前面焊層的熱處理作用可提高環焊接頭的韌性。手工電弧焊方法靈活簡便、適應性強,其下向焊和上向焊兩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及纖維素焊條良好的根焊適應性在很多場合下仍是自動焊方法所不能代替的。
自保護葯芯焊絲半自動焊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應用到管道施工中的,主要用來填充和蓋面。其特點為熔敷效率高,全位置成形好,環境適應能力強,焊工易於掌握,是管道施工的一種重要焊接工藝方法。
隨著管道建設用鋼管強度等級的提高,管徑和壁厚的增大,在管道施工中逐漸開始應用自動焊技術。管道自動焊技術由於焊接效率高,勞動強度小,焊接過程受人為因素影響小等優勢,在大口徑、厚壁管道建設的應用中具有很大潛力。但我國的管道自動焊接技術正處於起步階段,根部自動焊問題尚未解決,管端坡口整形機等配套設施尚未成熟,這些都限制了自動焊技術的大規模應用。 長期管內的油泥、銹垢固化造成原管徑變小;
長期的管內淤泥沉澱產生硫化氫氣體造成環境污染並易引起燃爆;
廢水中的酸、鹼物質易對管道壁產生腐蝕; 管道內的異物不定期的清除造成管道堵塞; 1、化學清洗:化學清洗管道是採用化學葯劑,對管道進行臨時的改造,用臨時管道和循環泵站從管道的兩頭進行循環化學清洗。該技術具有靈活性強,對管道形狀無要求,速度快,清洗徹底等特點。
2、高壓水清洗:採用50Mpa以上的高壓水射流,對管道內表面污垢進行高壓水射流剝離清洗。該技術主要用於短距離管道,並且管道直徑必須大於50cm以上。該技術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等特點。
3、PIG清管:PIG工業清管技術是依靠泵推動流體產生的推動力驅動PIG(清管器)在管內向前推動,將堆積在管線內的污垢排出管外,從而達到清洗的目的。該技術被廣泛用於各類工藝管道、油田輸油輸汽管道等清洗工程,特別是對於長距離輸送流體的管道清洗,具有其他技術無法替代的優勢。
4. 什麼是西氣東輸啊哪位大俠能概述的給我介紹下。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西氣東輸英文名稱:project of natural gas transmission from West to East China定義:中國西部地區天然氣向東部地區輸送,主要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氣輸往長江三角洲地區。輸氣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輪南油田,向東最終到達上海,延至杭州。途11省區,全長4000km。設計年輸氣能力120億立方米,最終輸氣能力200億立方米。2004年10月1日全線貫通並投產。所屬學科: 資源科技(一級學科);能源資源學(二級學科)
本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網路名片
西氣東輸示意圖
「西氣東輸」,我國距離最長、口徑最大的輸氣管道。全線採用自動化控制,供氣范圍覆蓋中原、華東、長江三角洲地區。西起新疆塔里木輪南油氣田,向東經過庫爾勒、吐魯番、鄯善、哈密、柳園、酒泉、張掖、武威、蘭州、定西、西安、洛陽、信陽、合肥、南京、常州等大中城市。東西橫貫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上海等9個省區,全長4200千米。它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輪南,起點是塔北油田,東至上海。
目錄
簡介
工程背景
工程規劃
工程實施
主幹管道
二線工程
三期工程
供氣網路
展開
編輯本段
簡介
我國西部地區的塔里木、柴達木、陝甘寧和四川盆地蘊藏著26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資源,約佔全國陸上天然氣資源的87%。特別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天然氣資源量有8萬多億立方米,
西氣東輸規劃圖
佔全國天然氣資源總量的22%。塔里木北部的庫車地區的天然氣資源量有2萬多億立方米,是塔里木盆地中天然氣資源最富集的地區,具有形成世界級大氣區的開發潛力。塔里木盆地天然氣的發現,使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卡達、沙烏地阿拉伯等國之後的天然氣大國。
2000年2月國務院第一次會議批准啟動「西氣東輸」工程,這是僅次於長江三峽工程的又一重大投資項目,是拉開西部大開發序幕的標志性建設工程。
規劃中的「西氣東輸」管道工程,採取干支結合、配套建設方式進行,管道輸氣規模設計為每年120億立方米。項目第一期投資預測為1200億元,上游氣田開發、主幹管道鋪設和城市管網總投資超過3000億元。工程在2000-2001年內先後動工,將於2007年全部建成。是中國目前距離最長、管徑最大、投資最多、輸氣量最大、施工條件最復雜的天然氣管道。 實施西氣東輸工程,有利於促進我國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帶動東、西部地區經濟共同發展,改善長江三角洲及管道沿線地區人民生活質量,有效治理大氣污染。這一項目的實施,為西部大開發、將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創造了條件,對推動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編輯本段
工程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能源工業發展迅速,但結構很不合理,煤炭在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中的比重均高達72%。大量燃煤使大氣環境不斷惡化,發展清潔能源、調整能源結構已迫在眉睫。
中國西部地區的塔里木、柴達木、陝甘寧和四川盆地蘊藏著26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資源,約佔全國陸上天然氣資源的87%。特別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天然氣資源量有8萬多億立方米,佔全國天然氣資源總量的22%。塔里木北部的庫車地區的天然氣資源量有2萬多億立方米,是塔里木盆地中天然氣資源最富集的地區,具有形成世界級大氣區的開發潛力。塔里木盆地天然氣的發現,使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卡達、沙烏地阿拉伯等國之後的天然氣大國。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石油勘探工作者在盆地西部的新月型天然氣聚集帶上,相繼探明了克拉2、和田河、牙哈、羊塔克、英買7、玉東2、吉拉克、吐孜洛克、雅克拉、塔中6、柯克亞等21個大中小氣田,發現依南2、大北1、迪那1等含油氣構造,截至2005年底,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6800.45億立方米,可采儲量4729.79億立方米。長慶氣區是西氣東輸氣源接替區,天然氣資源量10.7萬億立方米。
西氣東輸氣田勘探開發投資的全部、管道投資的67%都在中西部地區,工程的實施將有力地促進新疆等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有利於促進沿線10個省市區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和經濟效益提高。 西氣東輸能夠拉動機械、電力、化工、冶金、建材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對於擴大內需、增加就業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編輯本段
工程規劃
中國中西部地區有六大含油氣盆地,包括塔里木、准噶爾、吐哈、柴達木、鄂爾多斯和四川盆地。根據天然氣的資源狀況和目前的勘探形勢,國家決定啟動西氣東輸工程,加快建設天然氣管道,除了建成的陝京天然氣管線,還要再建設3條天然氣管線,即塔里木—上海、青海澀北—西寧—甘肅蘭州、重慶忠縣—湖北武漢的天然氣管道,以盡快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滿足東部地區對天然氣的迫切需要。從更大的范圍看,正在規劃中的引進俄羅斯西西伯利亞的天然氣管道將與現在的西氣東輸大動脈相連接,還有引進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地區的天然氣管道也正在規劃,這兩條管道也屬「西氣東輸」之列。
編輯本段
工程實施
西氣東輸工程從1998年開始醞釀。2000年2月14日,朱鎔基同志親自主持召開總理辦公會,聽取國家計委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西氣東輸工程資源、市場及技術、經濟可行性等論證匯報。會議明確,啟動西氣東輸工程是把新疆天然氣資源變成造福廣大新疆各族人民經濟優勢的大好事,也是促進沿線10省市區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經濟效益提高的重要舉措。2000年3月25日,國家計委在北京召開西氣東輸工程工作會議。會議宣布,經國務院批准成立西氣東輸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國家計委副主任張國寶任領導小組組長。2000年8月23日,國務院召開第76次總理辦公會,批准西氣東輸工程項目立項。西氣東輸工程成為拉開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項目。
2002年7月4日,西氣東輸工程試驗段正式開工建設。2003年10月1日,靖邊至上海段試運投產成功,2004年1月1日正式向上海供氣,2004年10月1日全線建成投產,2004年12月30日實現全線商業運營。西氣東輸管道工程起於新疆輪南,途經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上海以及浙江10省(區、市)66個縣,全長約4000公里。穿越戈壁、荒漠、高原、山區、平原、水網等各種地形地貌和多種氣候環境,還要抵禦高寒缺氧,施工難度世界少有。
編輯本段
主幹管道
西氣東輸主幹管道穿過的地形區有: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黃土高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西氣東輸主幹管道穿過的商品糧基地有:河西走廊—銀川平原—江淮地區—太湖平原
編輯本段
二線工程
西氣東輸建設
從霍爾果斯到廣州、上海,途經十三個省市自治區,干線四千八百五十九千米。
中國石油抓緊開展西氣東輸二線管道工程項目前期工作,到8月23日,線路走向方案基本確定。
據中國石油規劃計劃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西氣東輸二線管道西起新疆的霍爾果斯,經西安、南昌,南下廣州,東至上海,途經新疆、甘肅、寧夏、陝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廣西、廣東、浙江和上海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干線全長4859千米,加上若干條支線,管道總長度超過7000千米。
從新疆至上海的西氣東輸一線管道2004年建成投產,年供氣能力迄今已逾120億立方米。西氣東輸二線管道將開辟第二供氣通道,增強供氣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西氣東輸二線管道主供氣源為引進土庫曼、哈薩克等中亞國家的天然氣,國內氣源作為備用和補充氣源。中國石油今年7月與土庫曼簽署協議,將通過已經啟動的中亞天然氣管道,每年引進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在霍爾果斯進入西氣東輸二線管道。
經國務院批准,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部署開展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可行性研究。通知要求中國石油抓緊開展前期工作,並請管道沿線省、市、自治區做好配合。
中國石油規劃計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西氣東輸二線管道是確保國家油氣供應安全的重大骨幹工程。它將中亞天然氣與我國經濟最發達的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相連,同時實現塔里木、准噶爾、吐哈和鄂爾多斯盆地天然氣資源聯網,有利於改善我國能源結構,保障天然氣供應,促進節能減排,推動國際能源合作互利共贏,意義重大。
西氣東輸建設
西氣東輸二線管道走向基本確定之後,中國石油正在對管徑、設計壓力等工藝方案及市場分配方案進行優化比選,並開展板材、制管、施工機具等科研攻關工作。預計今年10月底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
據初步方案,西氣東輸二線干線管道設計輸氣規模300億立方米/年,計劃2008年全線開工,擬由中國石油獨資建設,2010年建成通氣。
我國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天然氣佔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將在5年內提高2.5個百分點,到2010年達到5.3%。據中國石油專家測算,西氣東輸二線管道建成後,可將我國天然氣消費比例提高1至2個百分點。這些天然氣每年可替代7680萬噸煤炭,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66萬噸、二氧化碳排放1.5億噸。
編輯本段
三期工程
規劃中的第三條天然氣管道,路線基本確定為從新疆通過江西抵達福建,把俄羅斯和中國西北部的天然氣輸往能源需求量龐大的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
編輯本段
供氣網路
網路干線
西一線:起於新疆輪南,途經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上海以及
西氣東輸供氣網
浙江10省(區、市)66個縣,全長約4000公里。
西二線:工程為1干1支,總長度為4661千米,干線長4595千米,與西二線並行約3000千米;支線為荊門——段雲應,長度為66千米;主幹線設計輸氣能力300億立方米/年,壓力10~12兆帕,管徑1219毫米,與西氣東輸一線綜合參數相同。
西三線:干線管道西起新疆霍爾果斯首站,東達廣東省韶關末站。從霍爾果斯——西安段沿西氣東輸二線路由東行,途經新疆、甘肅、寧夏、陝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共8個省、自治區。
按照規劃,2014年西三線全線貫穿通氣。屆時將與西一線、西二線、陝京一二線、川氣東送線等主幹管網聯網,一個橫貫東西、縱貫南北的天然氣基礎管網將形成。
支線連接網
西氣東輸
2009-2015年,國家規劃在東南、長三角、環渤海、中南地區四個重點目標市場新建支線管道約8000公里。
東南沿海規劃建設西二線、西三線、中緬管道、福建支幹線;長三角地區規劃建設西二線上海支幹線、金華-麗水-溫州-台州支線及如東-南通-江都管道,主供氣源為西一線、西二線、冀寧線和江蘇LNG。
環渤海地區規劃新建秦沈線、陝京三線、山東管網等干線管道,基本實現地級市全覆蓋,形成調運靈活的區域管網,主供氣源為陝京一、二、三線和唐山LNG。
中南地區規劃建設西二線、西三線干線及十堰支幹線、湘潭支幹線,進一步完善供氣管網,擴大市場覆蓋面,主供氣源為西一線、西二線、西三線、忠武線和淮武線。
編輯本段
工程影響
效益
西氣東輸工程投資巨大,整個工程預算超過1500億人民幣,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就工程本
西氣東輸建設工地
身來講,據初步測算,與進口液化天然氣相比,塔里木天然氣到上海的價格大概便宜6分錢以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與東部地區目前大量使用的人工煤氣相比,雖然煤氣價格便宜,但其熱值遠低於天然氣。按同等熱值計算,塔里木天然氣到東部的供氣價每立方米只相當於煤氣的三分之二。按此價格,氣田開發企業和管道運輸企業的經濟效益應是有保障的。
經濟帶動
"西氣東輸"工程將大大加快新疆地區以及中西部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相應增加財政收入和就業機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一重大工程的實施,還將促進中國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帶動鋼鐵、建材、石油化工、電力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沿線城市可用清潔燃料取代部分電廠、窯爐、化工企業和居民生產使用的燃油和煤炭將有效改善大氣環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環保
中外投資雙方對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都十分重視,在施工前進行了嚴格的環境和社會評價,建立健全了國際通用的「健康、安全、環保管理體系」,在設計和施工上處處強調了對環保的要求。為保護羅布泊地區的80多隻野駱駝,專門追加了近1.5億元投資,增加管線長度15公里;對管道埋入地下挖土回填的施工標準是要保證回填土上草類能夠生長。按照這樣的標准,管道全部鋪設完畢之後對西部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很小的
5. 燃氣在中國的發展史
中國燃氣發展史——中國燃氣行業大事記
從原始人學會「鑽木取火」,人類利用能源的進程就開始了。如今,煤炭、石油、天然氣並稱為世界三大能源,在以能源為主導的當今世界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欄目旨在對中國燃氣事業的發展歷程作一簡單回顧及展望,本期則著重對中國2004年9月到2005年7月間的燃氣行業發展狀況作一簡單的回顧。
燃氣事業大事記
2004年
9月1日,西氣東輸工程從新疆輪南首站開始進氣,整個西氣東輸工程實現全線試通氣。
9月初,西氣東輸下游重要配套項目——浙江半山天然氣發電工程在杭州正式開工。
9月3日,中海油與上海申能集團簽署了上海LNG(液化天然氣)項目合作協議.
9月3日,深圳市泥崗-紅嶺立交段天然氣次高壓管線破土動工,這是LNG項目在城市內首次鋪設管網進行利用工程建設,標志著深圳LNG天然氣項目利用工程在廣東省內率先正式進入施工階段。
9月3日,廣匯股份液化天然氣工程一期——日處理150萬立方米設計能力項目開始投入試運營,正式向下游市場用戶提供液化天然氣。
9月6日,西氣東輸工程實現全線貫通、全線通氣。4
9月12日,我國第一個完全由國內企業自主引進、建設、管理的液化天然氣(LNG)項目——福建LNG總體項目的商務合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訂。
9月18日,國家西氣東輸工程的配套工程——鄭州燃氣電站項目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鄭州燃氣發電有限公司與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西門子股份公司聯合體正式簽訂合同,由後者為即將開工建設的鄭州燃氣電站提供主機設備。
9月22日,中海油與江蘇省發改委在南京共同簽署《關於江蘇省液化天然氣利用項目的合作原則協議》。江蘇省LNG項目由接收站、輸氣干線和配套電廠三部分組成,一期規模為300萬噸/年,總投資約150億元。5
9月23日,廣東液化天然氣(LNG)惠州電廠項目正式動工。6
9月26日,西氣東輸豫南支線正式通氣。7
9月26日,中石油與大連市簽訂港口建設、LNG項目開發的一攬子協議。大連LNG項目一期投資68億元,由中石油方面控股,整個項目包括LNG接收站、儲存和管道輸送等基建工程,一期規模為每年200萬噸,計劃2008年投產供氣,遠期規模將達每年400萬噸。
9月27日,佛山市天然氣高壓管網工程可研報告通過專家評審。
9月28日,漯河市天然氣利用工程點火儀式舉行。9
9月28日,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中哈雙方在哈薩克的阿塔蘇舉行開工儀式。
10月1日,西氣東輸工程全線投產,塔里木天然氣和長慶天然氣同時向下游供氣。
10月8日,川東天然氣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七里北1井測試日產達80萬立方米。
10月14日,中海油與遼寧省人民政府《遼寧液化天然氣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的簽字儀式在北京舉行。10
10月18日,汕頭市政府和中海石油天然氣及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在汕頭帝豪酒店舉行汕頭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和管網項目合作規劃並建設的簽約儀式。汕頭成為中海石油在廣東省內繼深圳、珠海之後投資LNG項目的第三個城市。11
10月19日, 西氣東輸禹州天然氣輸配管網正式通氣點火,西氣東輸氣源引入許昌市。12
10月20日,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和揚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責任公司(揚巴)在南京簽署《天然氣銷售協議》,揚子巴斯夫公司成為迄今為止西氣東輸最大用戶.
10月23日,廣東液化天然氣項目(LNG)用地合同正式簽署。深圳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龍崗分局和廣東大鵬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簽訂了為期。
2005年
國家發改委正式同意浙江LNG項目開展有關工作,該項目將於2008年建成投產。
1月28日,旅大10-1油田比ODP報告原計劃提前62天順利投產,日產原油3000立方米左右,單井產量良好。旅大10-1油田是旅大油田群投產的第一個油田,位於綏中36-1油田西南方向22公里處。
2月8日,在大慶油田松遼盆地北部4400米的深層地層中發現儲量約1000億立方米的大型天然氣.
2月28日,上海液化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揭牌儀式在上海市政府舉行,標志著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上海市政府和申能公司合作建設的上海LNG項目進入實質性階段。至此,中國海油廣東、福建、浙江、上海四個LNG項目建設全面啟動。
3月30日,福建液化天然氣站線項目儲罐設計、采辦及施工合同在北京簽訂。
3月31日,總投資23億元的廣州天然氣利用工程啟動,南門站至土華調壓站十公里長的外圍高壓管線工程率先開工。廣州天然氣利用工程項目將分兩步建設完成,計劃在2006年6月,部分市民可以率先用上天然氣。20
4月,廣東液化天然氣接收站1號儲罐一次升頂成功。
4月,由新疆廣匯集團提供的首批新疆天然氣通過槽罐車運抵4200公里之外的深圳市。
4月11日,秦皇島市政府與中海石油天然氣及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共同簽訂秦皇島LNG接收站及燃氣電廠項目協議。21
4月15日,福建LNG項目開工,一期項目計劃於2007年10月1日試投產,12月31日正式運營。
4月15日,由深圳燃氣集團建設的松崗LNG氣站在寶安區正式供氣。這是深圳第一個LNG氣站。
4月16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海南省國資委、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省政府在海口市簽署了八所港資產重組、洋浦電廠股權轉讓、海南LNG站線及配套電廠項目三項協議,總投資額達83.8億元。
4月18日,溫州市人民政府與中海石油天然氣及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在溫州市簽署了《關於合作開展溫州LNG項目工作的原則協議》.
4月21日,旅大10-1A11井日產原油超千方,打破了渤海油田沒有千方井的歷史。
5月10日,南通洋口港的LNG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批准正式立項。
5月23日,中國首個液化天然氣LNG工程方面的教育和科研機構——「中山大學-BP液化天然氣教育培訓與研究中心」宣告成立,2005年11月27日正式開始運作。
5月26日,廣東LNG接收站2號儲罐升頂成功,接收站工程進度完成60%。
5月底,中石化就在連雲港建設LNG項目與江蘇省政府簽訂框架性協議。
5月31日,湖北省首座液化天然氣站落戶咸寧,供應咸寧的LNG產於新疆吐哈油田。
6月15日,大慶油田南三油庫接卸俄羅斯原油改造工程竣工,大規模俄油引進工作正式啟動。
6月22日,我國目前最大,技術也是最先進的煉油廠在青島市的黃島破土動工。
6月22日,與青島煉油項目配套的青島港三期30萬噸級原油碼頭也同時簽約,該碼頭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原油碼頭,總投資7億元人民幣,中國石化和青島港各佔50%。
7月2日,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向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提交通知書,以便於其展開對中海油並購優尼科公司提議的審查。
7月6日,新疆廣匯液化天然氣公司分別與甘肅平涼市崆峒區建設局、定西建設局、張掖市建設局簽訂了投資建設天然氣城市氣化工程及燃氣管網工程的合同,項目總標的達4.3億元。新疆廣匯正式進軍甘肅液化天然氣市場.
7月20日,福建LNG站線項目融資協議簽字儀式在福州舉行。
8月2日,由於受阻於美國的政治原因,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撤回對優尼科公司的收購要約。中國企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海外收購案以失敗而告終。
9月13日,新疆烏魯木齊LNG示範加氣站通過國家清潔汽車行動小組驗收,由張家港中集聖達因低溫裝備有限公司承建的第一座國產LNG加氣站取得成功。
9月27日,深圳市人民政府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釣魚台國賓館簽署能源化工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聯合進行能源戰略的研究、合作和項目發展,確保深圳市能源長期安全供應。
10月12日,截至10月12日24時,中菲越協議區二維地震採集第一期工作圓滿完成,共作業5610公里。
11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廣東大鵬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增建廣東LNG項目一期工程第三個LNG儲氣罐。
11月4日,南通港務管理局接到江蘇省港口管理局的批文,同意南通洋口港LNG項目使用港口岸線。
11月15日,廣東省第二個LNG項目——珠海LNG項目接收站及管線項目合作協議簽字儀式在廣州舉行。
11月16日,中海石油海南天然氣有限公司在海口成立,將主要負責投資56億元的海南LNG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公司由中海石油天然氣及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與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1
11月16日,福建液化天然氣船舶定期租船合同在香港簽署。
11月18日,福建液化天然氣造船合同在福州簽署。
11月27日,新疆液化天然氣成功進入沈陽。
11月27日,新奧燃氣與湛江市燃氣集團合資的LNG儲配站項目成功點火通氣。
12月15日,中國與哈薩克合資興建的全長960多公里的中哈管道一期工程「阿塔蘇-阿拉山口」段正式竣工投產。3
12月15日,年加工能力1200萬噸的中國海洋石油惠州煉油項目在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石化工業區開工。
12月16日,塔里木油田油氣產量當量突破1000萬噸。至此,塔里木油田成為中國石油第五個千萬噸級的特大型油氣田。
12月16日,中海石油環保服務有限公司與韓國海洋污染響應公司在京簽署《溢油應急響應合作諒解備忘錄》,這是中韓兩國非政府溢油應急機構的首次國際合作。
12月2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核准批復晉江、廈門東部、莆田三個燃氣電廠。至此,福建LNG總體項目、運輸項目、城市燃氣項目、燃氣電廠項目全部獲得批准。
12月27日,「海洋石油718」船改造竣工交接儀式在上海舉行。該船是目前亞洲地區技術最先進、作業能力最強的地震船。
12月28日,我國第一艘液化天然氣船順利出塢。
12月29日,渤海油田繼2004年油氣產量首次躍上1000萬立方米油當量之後,2005年再創新高,達到1400萬立方米油當量(含合作油田)。至此,渤海油田成為列大慶油田、勝利油田之後的我國第三大油田。
1.此次向西氣東輸管道送氣的氣田是我國最大的凝析氣田——牙哈氣田。天然氣進入輪南以後,將經過新疆、甘肅、寧夏和陝西於9月6號到達西氣東輸工程西段的終點陝西靖邊站,與東段相連接,實現全線貫通。
2.由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和浙江省能源集團公司投資,杭州半山發電有限公司建設的這一工程,是「西氣東輸」下游用戶中首個正式開工的發電項目,也是我國首次由國家統一組織打捆式國際招標、第一次引進世界上大型燃機先進技術並國產化的項目。工程總投資40億元,將建設3套39萬千瓦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單機容量為全國燃氣機組最大;總裝機容量117萬千瓦,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燃氣發電項目。
3.上海LNG項目 (已立項)
投資:中海石油天然氣及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與上海申能(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
地點: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的中西門堂島。
項目包括:LNG接收站,LNG專用碼頭和海底輸氣干線。
項目規模:按年接收600萬噸設計,分兩期建設,一期為300萬噸.
總投資額:約45.9億元人民幣。
項目規劃:項目一期計劃於2008年6月建成投產。
4.來自新疆塔里木盆地輪南的天然氣抵達陝西靖邊壓氣站,在這里順利與東段輸氣管道相連,完成塔里木氣田、陝北長慶氣田兩大氣源的成功對接。
5.江蘇鹽城LNG項目 (項目待批)
中海石油天然氣及發電有限公司與鹽城市人民政府2004年9月簽署有關協議。
地點:江蘇省鹽城市。
項目包括:接收站、輸氣干線和配套電廠三部分。
項目工程:接收站一期擬訂為300萬噸/年,輸氣管道328公里,配套建設裝機規模為8台30萬千瓦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電廠。
總投資額:約150億元。
6.廣東LNG(液化天然氣)總體項目的配套項目——惠州液化天然氣發電廠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廣東省粵電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和廣東省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總投資約85億元人民幣,規劃裝機容量210萬千瓦,其中首期建設規模為105萬千瓦。該項目2004年7月正式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准後成立項目公司,9月全面開工建設。
7.該支線總投資5.5億元,年輸氣量10億立方米。是國家批復的第一條地方性天然氣支線工程,是國家西氣東輸工程重要組成部分。
8.遼寧大連LNG項目 (已立項)
中石油和大連市政府於2004年9月簽署有關協議
地點:大連新港(初選)
規模:設計規模為400萬噸,一期為200萬噸
總投資額:68億元人民幣
項目規劃:一期計劃於2008年供氣
9.該工程總投資1.2億元,由漯河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承建,工程計劃至2005年達到年供氣2000萬立方米,發展居民用戶2.5萬戶,至2008年供氣5000萬立方米,發展居民用戶7萬戶的規模,市區氣化率達70%以上。
10.協議商定,該項目一期投資為50億元,計劃於2008年投產,到2012年達到年接收300萬噸(約合41億立方米)LNG的規模。這是繼廣東、福建、浙江、上海之後,中海油在國內拿下的第五個液化天然氣項目。
11.汕頭LNG(項目待批)
中南石油天然氣及發電有限公司與汕頭市人民政府2004年10月簽署有關協議。
地點:廣東省汕頭市。
項目包括:汕頭LNG接收站和簽網項目。
規模:一期工程規模暫按年引進250萬噸左右,主幹管線工程暫按200公里左右考慮;二期擴大LNG引進留有餘地。
總投資額:約45億元(一期)。
12.該管網2003年8月16日開工建設,先後投資5000多萬元。
13.江蘇南通LNG項目 (已立項)
投資:中石油、江蘇國信與新加坡金鷹國際集團聯合投資。
地點:江蘇省南通洋口港西太陽沙。
項目包括:碼頭、接收站和輸氣管道工程。
項目規模:一期工程規模為350萬噸/年,二期擴建到600萬噸/年。同時,建設停靠12萬-16萬立方米的LNG運輸單泊位接卸碼頭1座,配套建設裝機規模為8台39萬千瓦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電廠。
總投資額:150億人民幣。
項目規劃:一期工程計劃於2009年建成投產。
14.運抵揚州的管道將鋪設在儀征、揚州、江都、高郵、寶應直至泰州、南通共計270公里的距離上,這項西氣東輸的管道鋪設工程將於2005年8月全部竣工供氣。
15.廣西LNG項目 (項目待批)
中石油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2004年11月4日簽署有關協議
地點:防城港、欽州、北海鐵山待選。
規模:設計規模為300萬噸。
總投資額:約52億元人民幣。
項目規劃:計劃於2010年供氣。
16.這個燃氣電站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和鄭州高新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設計規模為兩台35萬千瓦燃氣—蒸汽聯合循環電站,計劃總投資25億元。兩台機組計劃分別於2006年6月和9月投產發電。
17.此次開工建設的冀寧線山東段全長600多公里,途經德州、濟南、泰安、濟寧、棗庄等地市。
18.佛山市天然氣高壓管網有限公司在南庄鎮吉利涌舉行了廣東LNG佛山支幹線暨天然氣高壓管網試驗段開工儀式。2004年至2010年實施一期工程,分兩個階段實施。2004年至2006年實施第一階段;2006年至2010年啟動第二階段工程,建調壓計量站6座、高壓干線19.8公里,次高壓支幹線41.5公里。
19.中國石油公司分別與望亭電廠、戚墅堰電廠、華能金陵電廠、張家港電廠、楊巴苯乙烯系列有限公司、揚子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天然氣用戶簽訂《天然氣銷售協議》。至此,中國石油已先後與43家下游天然氣用戶簽訂《天然氣銷售協議》,西氣東輸120億立方米/年的商品氣量已全部售出。
20.廣州市天然氣利用工程總投資23億元,主要用於市內中低壓管網的改造、延伸和外圍高壓管線、管網自動控制以及後方設施、調度系統等三部分的建設。其中,該工程的外圍高壓管線工程投資約8.7億元,主要包括108公里的高壓管道、3座接收門站和5座中高壓調壓站等建設內容。該工程建成後將負責向整個廣州地區(包括南沙、番禺、花都、從化、增城)輸氣和調峰。
工程將分兩步建設完成。第一步:2006年3月前,完成東、南、南沙三座接收門站和東門站內、土華、吉山三座高中壓調壓站的建設,敷設東門站至南門站、東門站至吉山調壓站、南門站至土華調壓站共64公里的高壓燃氣管道,實施市內近100公里的中壓燃氣管道的延伸和改造工程,同時開展一系列對現有用戶進行置換的准備工作。第二步:2006年6月至2010年,依據廣州市城市發展及天然氣用戶的需求,逐步完成整個天然氣利用工程。
21.秦皇島LNG接收站線項目及燃氣電廠項目 (項目待批)
中海石油天然氣及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秦皇島市政府於2005年4月簽訂協議。
地點:山海關港或秦皇島。
項目包括:LNG碼頭、接收站和輸氣管線。
項目規模:接收站一期規模為200萬噸/年,二期規劃達到300萬噸/年。
總投資額:136億元人民幣。
項目規劃:一期爭取2010年左右投產供氣。
22.浙江溫州LNG項目 (項目待批)
中海石油天然氣及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與溫州市政府2005年4月簽訂有關協定。
地點:浙江省溫州市。
總投資額:40-50億元人民幣。
23.江蘇連雲港LNG項目 (項目待批)
中石化和江蘇省政府於2005年5月簽署有關協議。
地點:江蘇省連雲港市。
規模:項目一期工程由碼頭、接收站和輸氣管道工程組成,二期工程包括建設燃氣電廠一座。總投資額:50多億元人民幣。
http://www.csng.com.cn/gongsi_6.asp?base=gnews&item=%D6%D0%B9%FA%C8%BC%C6%F8%D0%D0%D2%B5%B4%F3%CA%C2%BC%C7%20%A1%AD
下面請打開這個開 放大 縮小 您的回答內容多於10000字,請刪減!
6. 西氣東輸兩條線路主要惠及我國東部哪些經濟區
「十一五」期間動工並投產的「西氣東輸」二線工程以及本世紀初動工,2004年投產的「西氣東輸」一線工程,已經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出巨大作用。截至2010年9月,兩條「西氣東輸」線路已經累計向我國東部地區輸送天然氣660億立方米,相當於減少煤炭運輸782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9億噸,惠及人口超過3億。
「西氣東輸」工程作為我國重大的能源發展戰略以及西部開發的標志性工程,2000年2月正式啟動,這是僅次於長江三峽工程的又一個重大投資項目,也是拉開西部大開發序幕的標志性建設工程。在「西氣東輸」一線工程於2004年投產後,2008年2月,「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簡稱「西二線」工程)開工建設,2009年12月西氣東輸二線東段正式竣工投產。
「西二線」工程作為列入「十一五」規劃的國家級重點工程,是我國第一條引進境外天然氣資源的大型管道工程,對於優化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緩解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面、提高天然氣管網運營水平、推進大型裝備工業國產化水平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該工程主供氣源來自土庫曼,主要目標市場為珠三角、長三角和中南地區。該工程管線全長8653公里,年輸氣能力300億立方米,途經新疆、甘肅、寧夏、湖北、廣東等15個省市區,橫貫整個中國東西兩端,管道工程總投資約1242億元人民幣。
據承擔「西氣東輸」建設任務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有關人士介紹,「西二線」工程全面拉動了我國天然氣城市化進程,大大促進了我國的民生建設。據石油天然氣專家介紹,「西二線」工程的建設加快了我國天然氣管道聯成網路,將使天然氣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提高一至兩個百分點。「西二線」沿線城市用清潔燃料代替部分電廠、窯爐、化工企業和居民生活使用的煤氣和煤炭,以氣代油、以氣發電和城市「氣化」等工程,不僅大大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提升了生活質量,而且有效改善了大氣環境。目前,我國660個城市中已有兩百多個城市建成天然氣管網,預計到本世紀中葉,全國將有65%的城市有可能利用天然氣。
此外,作為「十一五」規劃的重點工程,「西二線」工程對拉動經濟,帶動全局性產業升級意義重大。據中石油有關人士介紹,西二線工程總投資雖然只有1420億元,但是工程建設帶動了國內機械、電子、冶金、建材、施工建設及天然氣利用等相關產業的直接投資超過了3000億元。以鋼材為例,「西二線」全線需要X80級鋼材500萬噸,約為「西氣東輸」一線工程的3倍。這種技術含量很高的鋼材全部由武鋼、寶鋼、鞍鋼等國內企業生產,僅此一項就約365億元。加上工程所需的大型壓縮機、大口徑閥門等,「西二線」工程對我國大型裝備製造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大大帶動國內機械、電子、冶金等相關產業的國產化水平。
同時,作為西部開發戰略的標志性工程,「西氣東輸」工程對促進西部資源與東部市場的結合,帶動西部地區經濟騰飛也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據中石油有關專家介紹,我國陸上「四大氣區」均分布在西部。「西氣東輸」工程把西部的天然氣源源不斷地送往東部,既為西部天然氣找到了目標消費市場,又把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變為現實優勢。目前,通過「西氣東輸」兩條線路每年可往東部地區輸送天然氣約470億立方米,這意味著每年可為西部地區帶來數千億元的銷售收入和利稅。所以,沿線的人民形象地說,「西氣東輸」管道在把西部的天然氣資源源源不斷地東輸的同時,也把東部地區「滾滾財源」通過這條鋼鐵管道輸送到西部,真正實現了東西部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