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鑽桿無損檢測方法分析
5.2.1 鑽桿體檢測
5.2.1.1 鑽桿體探傷
據有關資料,由於積膚效應,渦流檢測法對鑽桿內壁損傷不靈敏,對壁厚>6mm的管材檢測效果更差。鑽桿壁厚>6mm時,對鑽桿體的探傷不能選用渦流檢測法。
5.2.1.2 鑽桿管壁測厚
對鑽桿柱的檢測應該包括鑽桿壁厚的檢測。用磁通法測厚其檢測精度很低;當鑽桿偏磨時,其檢測結果誤差更大。原因主要是磁通測量的是平均壁厚,而偏磨是局部壁厚的減小。因此,一般應盡量避免採用。
鑽桿管壁測厚可採用超聲波法。但由於鑽桿體屬於管材類且表面積大,要識別鑽桿的偏磨需要對鑽桿體全程全斷面測量,需要採用多通道超聲自動測厚系統,因此效率較低。
5.2.2 鑽桿兩端和接頭的探傷
對鑽桿兩端絲扣部分的探傷可使用磁粉探傷和超聲波探傷法。前者一般用在檢測中心對鑽桿絲扣或接頭外表面和絲扣部分的探傷,特點是對絲扣的探傷速度快、直觀;缺點是只能探出表面或近表面損傷。後者主要用於現場對絲扣和接頭的探傷,優點是檢測儀輕便、可同時探測內外部缺陷;缺點是超聲波探測絲扣還無統一的標准及現成檢測裝置可用。實際探測時,一般是用戶根據絲扣螺紋形式和錐度選擇同等錐度的超聲探頭,探測過程中應始終保持探頭錐度方向與被測螺紋錐度方向的一致性。另外,作為檢測前的校驗儀器和確定檢測靈敏度用的對比試塊,是不可缺少的量具和程序。另外,超聲波探傷法檢測速度慢,且由於絲扣的特殊結構要求探測工藝較高,經過專門培訓認證的人員才可做到。
5.2.3 鑽柱現場快速檢測可行性分析
5.2.3.1 繩索取心鑽桿
繩索取心技術是我國鑽探領域主要的技術成果之一,大陸科學鑽探先導孔可能部分採用繩索取心鑽桿。對繩索取心鑽柱的檢測成為主要研究對象之一。調研發現,對採油管損傷的漏磁無損檢測技術在國內外都已成熟,既可實現台架檢測也可實現井口下管過程實時監測。繩索取心鑽桿在結構上與採油管有相似之處:即均為兩端帶絲扣、基本外平的細長無縫鋼管。因此,渦流、金屬磁記憶、漏磁無損檢測方法可以適用於對繩索取心鑽桿的損傷檢測。特別是,金屬磁記憶檢測方法對在役鐵鑽桿由於材料不連續性(缺陷)或外力而導致應力集中,以全新的快捷檢測方式,給出設備疲勞損傷的早期診斷,評價鑽桿的使用壽命。
另一方面,與石油鑽柱相比,繩索取心鑽柱的損傷類型與前者是一致的,主要有縱向、橫向裂紋、磨蝕、偏磨、螺紋、接箍損傷、腐蝕斑點以及應力集中等。但結構上兩者差別較大:石油鑽井用鑽桿,其絲扣部分比鑽桿體直徑大,鑽柱的磨損主要集中在鑽桿的絲扣部分和焊接部位及接頭;繩索取心鑽桿的壁厚比同直徑的石油鑽桿薄,其絲扣部分與鑽桿體的內徑或外徑是基本相同的,就是說,繩索取心鑽柱體和接頭的磨損幾率是相等的。因此,對繩索取心鑽柱的檢測,應包括接頭、鑽桿絲扣和整個鑽桿體,其檢測工作量遠比石油鑽柱檢測大很多。對繩索取心鑽柱的檢測,其主要矛盾是如何提高檢測速度,一般應不小於0.20m/s。
對繩索取心鑽柱的損傷進行無損檢測,必須採用自動檢測裝置(繩索取心鑽桿的基本內外平的結構較為適合使用自動檢測方法),以滿足實際檢測對速度的要求。
針對鑽桿接頭、接頭螺紋的檢測,可以用每條螺紋一個檢測渦流和磁記憶通道進行旋轉一周的探傷方式,一次掃查即可同時檢測出接頭螺紋的缺陷與疲勞應力集中狀態,是目前最為有效的接頭及接頭螺紋組合檢測方法。
5.3.2.2 API石油鑽桿
超深井科學鑽探將會使用API石油鑽桿或類似的改進產品。API石油鑽桿的檢測與繩索取心鑽桿不同。
(1)石油鑽桿與繩索取心鑽桿的區別
繩索取心鑽桿一般為內外平的薄壁結構,檢測裝置的通孔直徑只需考慮鋼管外徑即可,但石油鑽桿柱由鑽桿和接頭構成,接頭外徑大於鑽桿外徑,整個鑽桿柱屬於非同徑管材,安裝檢測裝置時其通孔直徑需按鑽桿柱中直徑最大部分(如接頭或穩定器等)的外徑設計,檢測方法的選擇要同時考慮到對接頭外徑、接箍外徑和鑽桿體外徑等的檢測。即使在井口安裝鑽桿柱漏磁檢測裝置,也只能對鑽桿體部分進行探傷,而對鑽桿兩端(包括絲扣)和接頭等部分不能進行有效探傷,這是由於絲扣部分也會產生較大漏磁通的緣故。
(2)繩索取心鑽桿、石油鑽桿與採油管的工況比較
採油管沒有外徑的偏磨和圓周磨損問題,所以採油管不需對管壁進行測厚。由於在鑽進和起下鑽過程中鑽桿柱與孔壁或套管間易產生磨損,當鑽桿柱嚴重彎曲時易產生偏磨現象,對鑽桿柱的檢測必須解決鑽桿壁厚的測厚問題。用磁通法測厚其檢測精度低,這是難以實現在井口對鑽桿進行實時測厚的主要原因。另外,鑽井施工與下油管施工工況不同,一個鑽孔其起下鑽工況需要重復多次,對鑽桿柱檢測也需要重復多次;鑽進過程中有沖洗液循環介質參與;鑽進過程鑽機和鑽柱系統振動顯著。如在井口安裝鑽桿柱檢測裝置,其工作環境是非常惡劣的。特別是,由於漏磁檢測屬於感測器接觸檢測,在人工操作控制起下鑽速度時,要及時改變感測器通孔直徑是困難的。另外,一般測量裝置安裝在轉盤下方、泥漿槽上方,轉盤平面的實際高度可能要增加,給施工帶來不便。實際上,只有起下鑽過程自動化時鑽桿柱井口實時檢測才有可能。下採油管施工過程則工況單一、採油管外平,井口周圍無沖洗液介質,容易在井口安裝採油管檢測裝置並在下管過程中實時檢測採油管損傷狀況。
2. 鑽桿接頭的類型以及扣型的表示和識別方法;
按照螺紋扣型鑽桿接頭分為四種類型:內平(IF)、貫眼(FH)、正規(REG);數字(NC)。
鑽桿接頭是鑽桿的組成部分,分公接頭和母接頭,連接在鑽桿管體的兩端。為增強接頭的連接強度,在接頭部位需要增加管體的壁厚,按加厚的方式可分為:內加厚、外加厚、內外加厚三種形式。
內平接頭(IF),主要用於EU,IEU鑽桿,鑽桿加厚處內徑=接頭內徑=管體內徑。強度低,扣 型公扣小端,公扣大端。母扣內徑211(NC26 2 3/8")。
貫眼接頭(FH),主要用於IU,IEU鑽桿,鑽桿加厚處內徑=接頭內徑<管體內徑。扣 型,公扣小端,公扣大端,母扣內徑221(2 7/8")。
正規接頭(REG),主要用於IU鑽桿,接頭內徑<加厚部分內徑<管體內徑。扣型,公扣小端,公扣大端,母扣內徑231(2 3/8")。
數字型接頭,新型糸列,逐漸取代API標准中全部IF和除5 1/2"FH的全部,FH 接頭,有幾種與舊API接頭可互換,主要有NC50-2 3/8"IF,NC38-3 1/2"IF ,NC40-4"FH ,NC46-4"IF, NC50-4 1/2"IF。
(2)怎麼檢測石油鑽桿接頭擴展閱讀
內平式:主要用於外加厚鑽桿。其特點是鑽桿通體內徑相同,鑽井液流動阻力小;但外徑較大,容易磨損。
貫眼式:主要用於內外加厚鑽桿。其特點是鑽桿有兩個內徑,鑽井液流動阻力大於內平式,但其外徑小於正規式。
正規式:主要用於內加厚鑽桿及鑽頭、打撈工具。其特點是接頭內徑加厚處內徑小於管體內徑,鑽井液流動阻力大,在三種扣型中相對流動阻力最大,但外徑最小,強度較大。
數字型(NC)系列接頭是美國國家標准粗牙螺紋系列。NC螺紋也為V型螺紋,有些NC型接頭與舊API標准接頭有相同的節圓直徑,錐度,螺距和螺紋長度,可以互換使用。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鑽桿
3. 現場鑽柱快速探傷檢測方案
5.3.1 井口實時監測
一般指在回次起鑽時對井內鑽桿同時進行監測。這種檢測法的優點是:不需要專門的鑽桿檢測台架;也不需要額外的檢測工序和時間。但由於深井起下鑽速度較快,一般應不小於1m/s,要求井口檢測裝置也應有如此高的檢測速度;另外,井口環境最惡劣:受振動、沖擊、泥漿、岩粉等影響,要求檢測裝置抗干擾能力強,安全性好。
從檢測技術方面分析,除檢測速度外,其技術關鍵主要是解決鑽桿在連接狀態下的絲扣探傷問題(包括接頭和接箍兩種連接情況)。需要進行鑽柱管材井口檢測輔助設備的研發才能得以實現,這一檢測方案的一次性投資較大。
5.3.2 井場台架檢測
其檢測原理與井口檢測是相同的,它們的主要區別有:井場台架檢測要求鑽桿水平放置或移動;台架檢測時每次只能檢測單根鑽桿;檢測速度一般較低;井場台架檢測環境較井口好,受振動、沖擊和泥漿等的影響較小;不受鑽井起下鑽工序和時間的限制,可根據需要隨時檢測;井場台架檢測前可對鑽桿作簡單的處理,如清洗、晾乾等。
5.3.3 檢測中心或管子站檢測
這一檢測法與井場台架檢測法在檢測原理、檢測過程等方面都非常相似,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檢測設備的規模大小上。井場台架檢測設備一般以輕便、結構簡單、功能單一、易於搬運、使用方便為主要特徵;而檢測中心或管子站的檢測設備一般以重型、結構復雜、功能齊全、相對固定、佔地大等為主要特徵。鑒於渦流、金屬磁記憶、漏磁無損檢測技術自身「在線快速非接觸測量」的檢測特性,目前已在一定范圍內應用於石油鑽井領域;結合繩索取心鑽桿的內外平結構特點,適合使用自動檢測方法以滿足實際檢測對速度的要求。
5.3.4 推薦的檢測設備
針對超深井現場鑽柱快速探傷,建議採用以漏磁檢測為主,渦流、金屬磁記憶檢測為輔助的井口實時綜合檢測方法,採用EEC/SMART-2004智能型多功能電磁檢測儀(智能磁記憶/常規渦流/遠場渦流/漏磁檢測儀),設計專門的漏磁、渦流、磁記憶組合探頭機械裝置,設置在井口,可在鑽桿垂直提升過程中進行實時綜合全面檢測(鑽柱表面有泥漿等吸附物),鑽桿一次通過檢測系統,即可檢測出鑽桿內外壁缺陷、腐蝕、壁厚減薄、應力集中及早期疲勞損傷等。
該儀器對在役設備由於材料不連續性(缺陷)而導致應力集中,表面、亞表面缺陷,可檢測給出設備疲勞損傷的早期診斷,可用於帶防腐層焊縫及母材裂紋的檢測、裂紋深度測量以及鍋爐壓力容器、管道、軸承、鋼軌、吊鉤、齒輪對及其他各種在役鐵磁性金屬構件的檢測。儀器的主要技術參數如下:
(1)磁記憶檢測
測量通道數:8個,可擴展128至通道;最小測距:1mm;最大測距:150mm;最大掃描速度:0.5m/s。
(2)渦流檢測/遠場渦流檢測
測量通道數:8個,可擴展128至通道;2個獨立可選頻率范圍:64Hz~5MHz(遠場頻帶5~5kHz);探頭激勵范圍:0~12V;增益:0~90dB,每擋0.5dB;具多通道高、低通數字濾波功能,具探頭自動校準功能,自動/手動幅度和相位測量,非等幅相位/幅度報警。
(3)漏磁檢測(低頻電磁場)
通道數:8個,可擴展128至通道;增益:90dB,步進0.5dB;高通濾波:0~500Hz;低通濾波:10Hz~10kHz。
4. 石油鑽桿錐度螺紋有什麼檢測方法
首先定位你的螺紋起點 然後輸入 螺紋指令如 G33 x_螺紋終點尺寸 z螺紋終點尺寸 R螺紋終點和起點的半徑/2 K- 螺距. 例如 加工 外徑大頭外徑為100 小頭外徑為90 長度為 100的 錐度螺紋 首先我們計算此錐度為 (100-90)/100=0.1 此錐度為1:10的錐度 也就是 z向前進10毫米 X向增加1毫米 X終點外徑是 X100 X螺紋起點外徑為88 z起點為20 螺距為3的錐度螺紋
G0 X88. Z20.
G33 X100. Z-100. R-11 F3.
或
G0 X110 Z20.
G92 X88 Z-100 R-11 F3
X87
x86
.
.
.
.
x82.5
G0 X500 Z200.
G28 U0.
5. 套管檢測
在深井鑽探過程中,由於鑽桿柱在套管內的長時間旋轉運動,鑽桿接頭等部位與套管內壁研磨,導致套管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損。鑽井時間越長,鑽桿作用在套管上的側向力就越大,由此引起的套管和鑽柱摩擦與磨損問題就越來越突出;同時化學腐蝕也越來越嚴重。所以對套管質量和使用中套管質量的檢測對超深井鑽探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套管檢測包括:套管質量地面檢測和套管磨損井內檢測。
4.1.1 套管質量檢測
國內外的統計資料表明,盡管套管生產廠在套管出廠前進行過在線檢測,但由於種種原因,還有約3.5%~5.5%有缺陷的套管出廠。因此,在超深井鑽探施工中,必須採用先進的檢測手段對所用套管進行可靠的缺陷檢測。套管質量檢測需採用無損傷檢測方法。
(1)超聲波探傷方法
超聲波探傷儀的種類繁多,但在實際的探傷過程,脈沖反射式超聲波探傷儀應用最為廣泛。一般在均勻的材料中,缺陷的存在將造成材料的不連續,這種不連續往往又造成聲阻抗的不一致,超聲波在兩種不同聲阻抗的介質的交界面上將會發生反射,反射回來的能量的大小與交界面兩邊介質聲阻抗的差異和交界面的取向、大小有關。
超聲波探傷常用的儀器設備是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研究所科聲技術公司研製生產的多通道數字式超聲波探傷儀,它能滿足從多個探傷面同時進行多種缺陷的全面檢測的需要,並能實現自動掃描、數字化控制和數據採集,從而提高了探傷的速度和超聲波探傷的可靠性,可實現對被檢測件的自動探傷。
應用多通道數字式超聲波自動探傷技術進行原油套管的自動化檢測,應從如下3個方面考慮:①具有滿足石油套管進行自動探傷的超聲波自動探傷儀;②為石油套管自動探傷設計合理的超聲波探傷方法;③具有滿足自動探傷技術要求並配套的機械設備。目前,除螺紋和接箍部分的探傷需要進行試驗研究以外,其他部分均為較成熟的或可以實現的技術。
科聲公司生產的多通道數字式超聲波探傷儀具有5個特點,是應用超聲波自動檢測必須具備的條件:①儀器具有較高的重復頻率,能保證實現較高的檢測速度和探傷密度;②各個通道性能一致,確保讀數精確、可靠。在檢測過程中,對同樣的缺陷在不同的通道檢測時,應有同樣的結果,這樣就不會漏檢和誤檢,以便於缺陷的定量和設立探傷工藝標准;③適應能力強,在實際應用中往往要求使用不同的工作頻率、不同的量程范圍和不同的靈敏度,探傷儀能適應這些場合的探傷工作;④能自動進行傷波識別和報警,在自動探傷場合探傷人員監測傷波是不可取的,所以探傷儀的功能已經從對超聲回波的拾取、顯現,引申到了自動讀數、自動補償、自動定量、自動識別、自動報警;⑤抗干擾能力強,在工業現場往往有行車、電機等的存在,自動探傷機受電磁干擾、電源波動、機械振動、溫度和濕度變化的影響。自動探傷儀能在這種環境下連續工作,排除雜波干擾,能減少誤判和漏檢,進行自動探傷。
(2)漏磁探傷方法
漏磁探傷方法是繼超聲波後新發展起來的一種探傷技術,探傷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外加強大的磁場對鐵磁性材料進行磁化,當被磁化的鐵磁材料存在缺陷時,即在材料表面形成漏磁場,通過檢測線圈或霍爾元件檢測到的漏磁場電流或電壓大小,反映出缺陷的大小和位置。其中直流局部磁化方法應用較多。
國外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實用的漏磁探傷設備,以後推出了多種漏磁探傷儀,比較有名的廠家是德國的Forster公司和美國的Tupboscope公司。目前國內使用漏磁探傷儀的廠家有上海寶山鋼管廠和成都無縫鋼管廠。分別使用Forster公司和Tupboscope公司的產品。
寶鋼套管、油管檢測是在其兩端未加工螺紋和未裝接箍之前的光管上進行的,檢測速度為3根/min,用漏磁檢測套管兩端不可檢測的盲區為10mm,然後用專用的磁粉探傷設備再檢測套管兩端350mm的部分。磁粉探傷5根管子同時進行,在1min內完成,然後用人工觀察缺陷。寶鋼的漏磁探傷設備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探頭固定不動,管子直線通過;另一種是探頭直線運動,管子原地旋轉。寶鋼用漏磁探傷套管、油管時,嚴格執行API SPE 5CT標准,對各種規格、鋼級的套管、油管都按標准做出人工標准傷樣管,當被檢管子的規格和鋼級發生變化時,就要用樣管對儀器和探頭校準。寶鋼的漏磁探傷採用直流周向磁化的方法對套管、油管進行磁化,能檢測到管體內外表面及內部的縱向缺陷,如果發現表面有劃傷等缺陷時,要進行表面修磨,然後再進入檢測線檢測,如果剩餘壁厚大於87.5%t(t為套管壁厚),可以作為合格管出廠,否則報廢。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無損檢測中心開發研製了旋轉式漏磁探傷設備,並用於舊油管和舊鑽桿的檢測。這套檢測設備在勝利油田濱南採油廠投產並通過鑒定。這套自動探傷系統的特點是:①檢測速度10m/min,每2min檢測一根管;②分兩組探頭,一組檢測接箍,一組檢測管體,管體部分由8個探頭組成,管體旋轉速度和探頭移動速度合理匹配,保證覆蓋管體全表面;③磁化方法採用直流周向磁化,能檢測到內外壁的縱向缺陷;④對於舊油管、鑽桿,由於沒有統一的檢測標准,濱南採油廠暫定為剩餘壁厚小於70%t時判廢,並以此標准製作人工傷樣管;⑤設備具有聲光自動報警、波形記錄、對缺陷處自動作標記並具有數據統計、列印報表等功能;⑥採用變頻調速裝置及可編程式控制製作為整個機械設備的動力和控制手段;⑦磁化裝置至少連續工作10h不發熱,經退磁後,被檢測管子可以吸不住M3的螺母。
(3)渦流探傷方法
渦流探傷是用一個高頻振盪器供給激磁線圈激磁電流,並在被檢測件周圍形成激磁磁場,該磁場在被檢測件中感應出渦狀電流。渦流又產生自己的磁場,渦流磁場的作用抵消激磁磁場的變化。由於渦流磁場中包含著套管狀況不等的各種信息(如鋼管材料中存在的各種缺陷),儀器通過檢測線圈把渦流信號檢出,進行濾波、鑒相、放大等處理,並抑制非缺陷的各種雜訊信號(如材料性能的差異、運動不平穩等),以此來判別套管中缺陷的存在。渦流探傷有點探頭式和穿過式兩種基本方法。
渦流探傷應用於套管自動檢測生產線主要應考慮這樣幾個問題:①由於套管壁厚一般大於7mm(各種規格套管的壁厚不等),而渦流探傷的靈敏度是隨著缺陷的埋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因此,要採用磁飽和技術提高渦流檢測的穿透深度,實現對整個套管壁厚的檢測;②由於渦流檢測對許多因素都很敏感,其中有些是由加工工藝造成的,如電導率、化學成分、磁導率以及幾何形狀等的變化;而另一些則是與管材無關的測試因素,如耦合狀況的改變,探頭與管子之間的振動等,因此,渦流探傷的信號處理和分析技術與漏磁技術相比要復雜一些,特別是對於像套管這樣大直徑的鋼管更是如此。
國內有很多單位,如上海有色金屬研究所、北京有色金屬研究設計院、廈門渦流檢測技術研究所等,相繼研究成功多種規格的渦流探傷儀,這些設備的技術性能都能滿足常規的探傷要求,某些先進設備的技術性能已達到國外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
4.1.2 套管磨損檢測
在井內的套管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是損壞,一般包括機械損傷和化學損傷兩種。套管的機械磨損是由與套管內壁相接觸摩擦的其他物體引起的,主要是鑽桿、鑽桿接頭、底部鑽具組合、鋼纜及尾管等,而旋轉引起的磨損程度遠遠大於滑動導致的磨損;井內泥漿和地層流體會對套管造成一定的化學損傷,隨泥漿的化學成分和地層流體特性,對套管的腐蝕程度不同。隨著鑽井周期的延長,套管磨損程度加劇,如不採取措施,則會出現套管先期損壞的現象,嚴重的會使井報廢。套管損傷對井內安全影響很大,因此,超深井套管損傷的檢測顯得十分重要。
工程測井很多儀器都有套管質量和固井質量檢測功能,其性能和功能見表4.1。國外測井儀器耐溫、耐壓指標都較高,耐溫指標多為175℃。相比而言,國內儀器耐溫、耐壓指標較低,應注重研發耐溫超過150℃的儀器。
(1)MID-K測井儀
MID-K測井儀器是俄羅斯生產的進行多層套管傷害探測的測井設備,MID-K測井儀器共有3個測量探頭,包括1個縱向探頭和2個橫向探頭(圖4.1)。縱向探頭是對套管沿軸向的傷害進行測量;橫向探頭對套管橫切面上的損傷進行測量。測量的信息是感生電動勢的衰減譜,對衰減譜進行采樣得到多條不同時刻記錄的曲線,不同時間與管柱的徑向位置相對應。該測井儀根據不同位置管柱對應的不同衰減時間段對衰減譜進行放大,從而達到對不同位置管柱的探測,以3層管柱為例,可分為遠區、中區和近區,分別對應外層、中間和內層管柱。
表4.1 工程測井儀器一覽表
圖4.1 MID-K儀器結構示意圖
MID-K測井儀共記錄了5個不同區間和方向的感應電動勢時間衰減譜,包括3個不同時間區間的縱向探測器探測的感應電動勢衰減譜以及2個橫向探測器探測的感應電動勢衰減譜,由270條感生電動勢曲線組成,曲線間的采樣間隔為2.5ms(圖4.2)。
(2)PIT套管檢測儀
PIT(Pipe Inspection Tool,套管檢測儀)是一種磁法測井儀器,採用多個推靠式極板,用同時測量漏磁通和渦流的方法檢測套管內外壁的缺損(漏磁通法測量套管壁總的缺損,渦流法檢測內壁缺損),解釋腐蝕和穿孔狀況。由於採用極板,PIT儀器分3種規格,以適應不同的套管直徑。適應5in套管的儀器有8個極板,可分辨5mm孔眼,耐溫175℃,耐壓104MPa,長4.7m,質量160kg,最小通徑110mm,推薦測速1100m/h。PIT儀器的前身技術產品是國內早已引進的斯侖貝謝公司20世紀70年代儀器PAT。PAT儀器使用上下兩套極板組,對每個極板組只記錄兩個數據,即渦流量和漏磁通量。與PAT儀器的不同在於PIT對每個極板都記錄渦流量和漏磁通量,能顯示井周方向上套管腐蝕和穿孔的細節。儀器對套管變形不敏感。
圖4.2 MID-K測井解釋成果圖
(3)MIT多臂井徑成像儀
MIT(Multifinger Imaging Tool,多臂井徑成像儀)是英國Sondex公司生產並由哈里伯頓公司代理的40獨立臂井徑儀,採用相互獨立的機械測量臂帶動40個LVDT(線性變化差動變壓器)感測器分別測量套管內徑。儀器質量28kg,長1.6m,耐溫150℃,耐壓104MPa,外徑70mm,測量范圍76~190mm,半徑測量精度和解析度為0.76mm和0.08mm,推薦測速540m/h,縱向解析度2.5mm。與老式多臂井徑儀器不同,MIT對每一個測量臂分別給出測量結果,同時輸出40條半徑曲線以及最大、最小、平均半徑。儀器還有測量斜感測器,測量精度為4°。
(4)CAST-V井周聲波掃描儀
CAST-V(Circumferential Acoustic Scanning Tool-Visualization,井周聲波掃描儀)採用脈沖超聲回波方法對井壁進行掃描,可用於裸眼井和套管井,在套管井中可同時檢測套管和評價水泥膠結質量。CAST的旋轉探頭旋轉速度10周/s,每轉1周發射和接收200次超聲波,回波到達時間和幅度用於套管內壁成像,回波共振頻率用於計算套管壁厚,回波共振衰減時間用於評價套管-水泥環界面(I界面)膠結狀況。儀器長5.5m,外徑92mm,質量143kg,耐溫177℃,耐壓138MPa,可用於114~330mm井眼,垂向解析度7.6mm,推薦測速360m/h(圖4.3,圖4.4)。
(5)DHV井下可見光電視
DHV(Down Hole Video,井下可見光電視)的工作原理與常規攝像頭相同,採用光學聚焦系統和CCD感測器把可見光圖像轉換成電信號,並通過電纜傳送到地面;井下儀器還攜帶了照明光源。近年來DHV技術發展較快,鏡頭焦距可調,採用不沾油塗層和光源後置技術使圖像更清晰,廣角鏡頭在水中視角可達55°,信號傳輸由光纜改為普通單芯電纜,儀器耐溫、耐壓指標提高到了177℃、104MPa,外徑仍然為43mm。
圖4.3 超聲成像套管測井解釋
圖4.4 套管片狀腐蝕與點狀腐蝕的超聲波成像
DHV相當於在井下儀器上安裝了人的眼睛。在井下流體透明度比較好的情況下,可以清楚地見到井下落物的魚頂、套管射孔孔眼及有無石油或天然氣產出。如果有石油產出,可以見到油泡在射孔孔眼處斷斷續續地冒出;如果有天然氣產出,可以見到斷斷續續的白色泡狀產出物,如泉眼裡冒出的氣泡一樣;如果套管有破裂或錯斷,還可以見到破裂或錯斷口,甚至可以見到破裂口或錯斷口處流體進入情況(圖4.5)。
圖4.5 套管破裂井下電視照片
(6)數字化套管探傷儀
DVRT可以確定套管是內傷還是外傷,損傷穿透深度,損壞點准確位置等。對孔洞直徑為9.5mm,相對穿透深度為30%以上的損傷均能做出正確判斷。
DVRT套管探傷儀(圖4.6)是由美國Atlas Wireline Services最新研製生產的數字化套管探傷儀,它由一個安裝在心軸保護箱內的電磁鐵和探測器及三部分電子線路組成。其中兩個電子線路部分(分為上下兩部分)也安裝在心軸保護箱內,另一個控制器部分電子線路安裝在一個單獨的保護箱內,並與心軸的頂端相連,電子線路部分是經過特殊設計,可適用於4種不同心軸尺寸的DVRT儀器。
DVRT儀器的心軸由許多獨立的極板組成,並以兩個一組相互搭接的方式排列,以保證對套管四周進行全方位探測,每個極板上裝有兩個直流通量泄漏測試器及兩個渦流測量線圈(EC)。
數字化套管探傷儀通過測量直流通量的泄漏來確定套管損傷的穿透程度。為了保證能對套管四周的腐蝕損傷程度進行全面而完整的測量,DVRT採用了很高的采樣速率,可同時記錄12道或24道測量數據。測量時根據儀器心軸的大小可進行12道或24道渦流(EC)測量,用來確定直流通量泄漏是發生在套管的內表面還是外表面,從而進一步確定套管是內傷還是外傷。其中114mm和140mm兩種心軸同時記錄12道FL(直流通量泄漏)和12道EC,而178mm和219mm兩種心軸記錄24道FL和24道EC。每一道波形記錄都被完整地保存下來。所有波形均在井下數字化後傳至地面,再經測井分析專用軟體進行現場分析或後處理,在提供高質量顯示結果的解釋報告同時,可幫助現場進行決策,明顯提高了工作效率。
(7)數傳工程測井組合儀
數傳工程測井組合儀由儀器頭、磁性定位器、扶正器、方位儀、遙測儀、井壁超聲成像測井儀及聲波井徑儀幾個部分組成。
圖4.6 DVRT測井儀器
儀器的主要技術指標:外徑Φ90mm;工作環境溫度-35~150℃;耐壓75MPa;方向角范圍及精度為0°~360°、±6°/h;聲波井徑精度±1.5mm;聲波井徑范圍90~180mm;孔眼分辨能力≥8mm;縱向裂縫的分辨能力≥2mm;適用介質為油、水、泥漿(密度≤1.4g/cm3)。
數傳工程測井組合儀進行多參數組合,能准確地指示出井身狀況及套損方向,更直觀、形象、具體地檢測出各種程度和各種類型的套損及其方位,可為油水井套損機理、預防、修井、報廢等提供詳實可靠的資料。
6. 石油鑽井db大鉗1.2.3號鉗頭怎麼區分
按大小區分啊。
三、大鉗的功用、類型、結構、規范
1.功用
(1)上、卸鑽具。
(2)上緊套管。
大鉗又名吊鉗,用鋼絲繩吊在井架上,鋼絲繩另一端繞過井架上的滑輪拉至鑽台下方並墜以重物,以平衡吊鉗自重,調節其工作高度。
國產B型吊鉗是目前鑽井中普遍採用的一種吊鉗,其中88.9ram一298.45mm直徑的B型吊鉗用於上卸鑽具螺紋,338.5mm~508ram直徑的B型吊鉗用於上緊套管螺紋,其缺點是工作中費時費力,而且很不安全。
國產Y一1vl型液壓大鉗主要作用是:正常鑽進時上卸方鑽桿;起下鑽時在扭矩不超過lOO kN·m范圍內上卸鑽桿接頭;上卸直徑為203ram的鑽鋌;甩鑽桿時調節吊桿的螺旋桿使鑽頭和小鼠洞傾斜方向基本一致,可用棕繩或鋼絲繩牽至井架大腿,吊鉗使鉗頭對准小鼠洞後即進行甩鑽桿操作;鑽機傳動系統發生故障,絞車、轉盤不能工作時,用以活動鑽具。
在懸重較輕的情況下,為了防止因鑽具長時間靜止而導致卡鑽,可把下鉗顎板取出,將鉗子送到井口咬住方鑽桿或鑽桿接頭,就可轉動坐在轉盤上的井下鑽具。用低擋(2.7r/min)活動井下鑽具的時間不超過半小時。因此,國產Y—M型液壓大鉗在起下鑽中安全省力、扭矩可控、速度提高,代替了人工繁重而危險的手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