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儲備維持多少天是什麼意思

石油儲備維持多少天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04-16 21:27:47

❶ 一般戰略石油儲備的最低量是多少

戰略石油儲備制度起源於1973年。當時,歲蘆族由於歐佩克石油生產國對西方發達國家搞石油禁運,發達國家聯手成立了國際乎弊能源署。成員國紛紛儲備石油,以應對石油危機。當時國際能源署要求成員國至少要儲備60天的石油,主要是原油。
上世紀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機後,他們又規定增加到90天,主要包括政府儲備和企業嘩褲儲備兩種形式。當前世界上只有為數不多的國家戰略石油儲備達到90天以上。

❷ 全世界石油儲備還有多少還能維持多久

歐佩克的統計顯示,截至2003年底,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11376億桶,比2002年增加1%,其中歐佩克和非歐佩克國家分別佔78.3%和21.7%。從各地區來看,北美的儲量為272億桶,拉美為1164億桶,東歐為883億桶,西歐為184億桶,中東為7359億桶,非洲為1055億桶,亞太地區為459億桶。探明儲量最高的5個國家依次為:沙烏地阿拉伯,2627億桶;伊朗,1333億桶;伊拉克,1150億桶;科威特,990億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978億桶。

2003年,全球石油日平均產量為6709萬桶,比2002年增加4.9%,其中歐佩克和非歐佩克國家分別佔40.1%和59.9%。北美地區日產量為719萬桶,拉美為954萬桶,東歐為994萬桶,西歐為563萬桶,中東為2045萬桶,非洲為727萬桶,亞太地區為708萬桶。全球主要產油國(地區)包括:原蘇聯地區,日產量為977萬桶;沙特,841萬桶;美國,574萬桶;伊朗,374萬桶;中國,341萬桶;墨西哥,337萬桶。

全球石油產品日消費量去年達到7490萬桶,比2002年增長2.2%。北美地區日消費量為2233萬桶,拉美為619萬桶,東歐為506萬桶,西歐為1390萬桶,中東為420萬桶,非洲為236萬桶,亞太地區為2086萬桶。主要消費國(地區)包括:美國,日消費量為2020萬桶;中國,548萬桶;日本,514萬桶;原蘇聯地區,380萬桶;德國,259萬桶。

去年,石油進口國和地區的日進口量為4049萬桶,比2002年增加6.3%。北美地區日進口量為1124萬桶,拉美為188萬桶,東歐為99萬桶,西歐為1164萬桶,中東為50萬桶,非洲為73萬桶,亞太地區為1351萬桶。主要進口國包括:美國,日進口量為1035萬桶;日本,416萬桶;韓國,217萬桶;德國,214萬桶;法國,171萬桶。

在石油出口方面,去年全球石油日出口量達4007萬桶,比2002年增長6.7%,其中來自歐佩克的石油為1950萬桶,佔48.7%。北美地區日出口量為158萬桶,拉美為477萬桶,東歐為648萬桶,西歐為437萬桶,中東為1471萬桶,非洲為597萬桶,亞太地區為219萬桶。主要出口國(地區)包括:沙特,日出口量為652萬桶;原蘇聯地區,648萬桶;挪威,269萬桶;伊朗,240萬桶;奈及利亞,230萬桶;墨西哥,210萬桶;阿聯酋,205萬桶。

❸ 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和印度的戰略石油儲備各能夠維持多少天

實際上這個儲備是不好統計的.

有好幾種版本
西方國家有一些情報數據顯示,美國目前的戰略石油儲備能夠維持100天,歐洲能夠維持一個月,中國只能維持三、到四天,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數字。日本雖然是一個石油非常缺乏的國家,但是日本1973年搞了一個「戰略石油儲備法」,日本目前政府的儲備和民間的儲備加起來一共有170天,也就是超過六個月的時間。
http://www.hispeed.com.cn/Forum/ReadPost.asp?PostID=645436

歐盟各國儲備了至少可供消費111天的戰略石油儲備,比歐盟所規定的至少90天的儲備多21天
http://www.oilnews.com.cn/gb/jingji/2001-09/24/content_17154.htm

中國目前戰略石油儲備只可以供國家正常使用40天。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71223/14569838.html

❹ 我國石油的儲存量是多少

間諜吧,這也能說?

❺ 什麼叫石油戰略儲備

人們常說石油是工業的血液,若人體中血液不夠,輕則致病,重則有生命危險。對於石油進口較多的國家,如果沒有石油戰略儲備,那麼一旦石油進口中斷,在缺乏石油供應的地區必然會對各行各業產生災難性打擊,飛機不能飛,汽車不能跑,交通癱瘓,生產停滯。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能源的不斷供給來保證。 目前,石油在世界能源結構中所佔的比重約為40%,在可預見的將來仍是主要的能源。近期在美國某報上有幅漫畫,畫了「9.11」3個豎立的大字,投射在地面上的陰影卻形成了「oil(石油)」三個字母,生動地揭示了美國「反恐倒薩」是為石油而戰。中東石油佔世界石油儲量的2/3,號稱「世界油庫」,誰能控制中東石油,誰就能支配世界經濟。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能源結構的改變,我國對石油的需求量急劇增加,而國內原油產量增長近期明顯放慢,使得石油的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國家計委統計表明,20世紀90年代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9.7%,石油消費年均增長5.77%,而石油供應年均增長只有1.67%。1993年我國已由石油凈出口國變成石油凈進口國,2000年共進口石油7000 萬噸,2003年進口石油已超過8000萬噸,成為美國、日本之後的第3大石油進口國。據統計,1995年國內所需石油的6.6%靠進口,2000年已升至25%,2005年這個比例提高到32.5%。 在大量進口石油的情況下,必須採取有效措施穩定石油進口,保障石油供給。為此就不能像過去那樣被動地接受「國際油價」,必須居安思危,有備無患,以應付突發事件。積極參與國際石油資源的開發和進口石油多元化,可以緩解石油危機和調節石油供需平衡,然而最直接、最及時、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由21個原油進口國組成的國際能源機構(IEA)建議,至少儲備90天的原油進口量。美國20世紀末的石油儲備量高達1.6億噸,日本石油消費的99.6%依靠進口,因此石油儲備更多,達到160天的原油進口量。儲備石油的措施就是建設大型油庫。 水庫在雨季多水時儲水,在旱季缺水時放水,以調節江河水量和穩定發電。石油儲備庫的作用類似,當產油地區動亂或運輸通道不暢而無法正常供油時,可動用儲備石油滿足國內需要,保證經濟持續發展。當國際油價波動較大時,可低買高賣,謀求國家經濟利益。 在全世界主要石油進口大國中,我國基本上沒有石油戰略儲備,因此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庫,既是未雨綢繆,也是當務之急。值得欣慰的是我國已在「十五」期間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制度,從2003年開始,首先在東南沿海地區建設陸地石油儲備基地,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希望採納

❻ 6億噸石油可以用多久啊

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石油的用途,石油的消耗速率,世界各地的人口增長和經濟增長等。我假設您指的是全球每年消耗6億噸石油的情況下,它可以用多長時間。
目前,全球每年消耗的石油量大約為360億桶,也就是每年消耗約90億噸石油。因此,如果我們只考慮石油消耗量,那麼6億噸石油只能用6/做斗90=1/15年,也就是6.7個月左右。但是,這個數字並不考慮石油的增長率和其他因素。
在現實中,石油的消耗速率不是一個恆定的數字,它取決於許多因素,如經濟和技術發展、政府政策、環保法規和替代能源的可用性等。因此,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
總之,全球消耗6億噸石油的用時大約是幾個月,但具體情況取決於多種因素。
如果這6億噸石油用於給一輛大貨車使用,那麼根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數據,一輛大型卡車的平均燃油效率約為每加侖6英里左右,也就是每100公里耗油約為37.2升。如果我們假設這6億噸石油全部用於大型卡車,而且每噸石油可以產生約7.33桶的燃油(這是根據1桶石油等於約159升燃油計算得出的),那麼這6億噸石油可以產生約2800億純羨磨加侖燃油。
在這個假設下,一輛平均燃油效率為每加侖6英里的大型卡車,每年行駛10萬英里,需要耗用約16667加侖燃油。因此,用這6億噸石油可以給一輛大型卡車使用約1678萬年左右(2800億加侖÷16667加侖/年)。
請注意,這個估算只是一派賀種粗略的計算,實際的燃油效率和用時會受到多個因素影響,並可能因地區和時段影響。

❼ 我國的戰略石油存量能夠使用多少天

好像是兩個月,中國的石油儲備真心不多,所以才會積極開辟中國-印沖李度-馬六甲的新的石油通道,以前的石油通道基本上散伍遲是橘仿從中東經哈薩克過來,極不安全

❽ 2022中國石油儲備夠用多少天

70天。里昂證券分析師此前預計,中國2022年的舉鄭儲備是約為70天,中國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佔世界石油行桐需求增長的正帶頌44%。所謂戰略石油儲備,是應對短期石油供應沖擊(大規模減少或中斷)的有效途徑之一。

❾ 全球的石油儲備量還能人類使用多久

大概能夠使用百年左右,現在的石油開采量相當的大,也在不斷的發現心裡油田,但是總有一天會用盡的。

❿ 全球的石油儲備還夠用多久

目前,全球石油儲備量的多寡,仍是一個未知數。畢竟,我們並沒有發現這個星球上所有的石油,有些還在繼續勘探。

隨著工業體量和汽車數量的不斷攀升,到2020年時,全球可使用的石油數量將會快速下降。但到2030、2040年間,形勢也可能會出現轉機,因為可能還有一些海底石油或極端地形上的石油被最終勘探出來。

不過也有人推測,也許10年後,石油就已趨向乾涸。無論如何,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目前全世界各地都在大力推廣新能源來替代或緩解石油供應壓力。目前也非常鼓勵國產汽車品牌走新能源的路線,並且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用戶給予補貼,也是這個原因。

石油生成的原因:

1、生物成油理論(羅蒙諾索夫假說):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羅紀生成。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

按照這個理論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可以從油田中獲得石油。地質學家將石油形成的溫度范圍稱為「油窗」。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

實際上,這個假說並不成立,原因是即使把地球所有的生物都轉化為石油的話,成油量與地球上探明的儲量相差過大。

2、非生物成油理論:

非生物成油的理論天文學家托馬斯·戈爾德在俄羅斯石油地質學家尼古萊·庫德里亞夫切夫(Nikolai Kudryavtsev)的理論基礎上發展的。這個理論認為在地殼內已經有許多碳,有些碳自然地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氫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輕,因此沿岩石縫隙向上滲透。石油中的生物標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熱的微生物導致的。與石油本身無關。在地質學家中這個理論只有少數人支持。一般它被用來解釋一些油田中無法解釋的石油流入,不過這種現象很少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