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開采怎麼保護環境
擴展閱讀
鑽石塊一共多少錢 2025-07-04 08:49:53
工廠用工成本怎麼樣 2025-07-04 08:49:49
買車如何去選擇價格 2025-07-04 08:16:22

石油開采怎麼保護環境

發布時間: 2023-04-14 16:04:08

Ⅰ 遼寧省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條例

第一條為了防治石油勘探開發污染環境,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陸上石油勘探開發活動,以及對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應當遵守本條例。
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的環境保護管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第三條石油勘探開發應當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優先,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第四條石油勘探開發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遼河保護區、凌河保護區管理機構依照職責分工,對本區域的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交通、農業、水利、林業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做好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石油勘探開發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石油勘探開發的環境保護納入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支持石油勘探開發單位採取有利於污染防治的措施。
石油勘探開發單位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制定生態環境保護具體方案,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採用先進的勘探開發技術,實行清潔作業,防止石油勘探開發活動對環境和生態的污染、破壞。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有義務保護石油勘探開發區域生攔蘆態環境,有權對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的石油勘探開發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第七條新建、改建、擴建的石油勘探租衡桐開發項目應當編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依照建設項目審批許可權的規定,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遼河保護區、凌河保護區管理機構審批;審批通過後,將相關材料報送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遼河保護區、凌河保護區管理機構。第八條石油勘探開發項目的環境污染防治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污染的設施需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遼河保護區、凌河保護區管理機構驗收。驗收不合格的,該石油勘探開發項目不得開工作業。第九條石油勘探開發單位在勘探開發作業前,應當向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遼河保護區、凌河保護區管理機構申領污染物排放許可證。
石油勘探開發單位排放污染物,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遼河保護區、凌河保護區管理機構進行排污申報,按照核準的排放指標排放,並依照國家相關規定繳納排污費。第十條石油勘探開發單位應當採取消音、隔音、防震等措施,防止和減輕物理探測作業產生的雜訊和震動污染。在城市市區范圍內作業的,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禁止夜間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和自然保護區、重要養殖區從事產生雜訊污染的作業。因生產工藝要求或者物理勘探等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石油勘探開發單位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或者遼河保護區、凌河保護區管理機構等有關部門提出申請,經同意方可作業,並公告附近單位和居民。上述部門接到申請後,應當在十個工作日內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決定。第十一條石油勘探開發單位應當對作業產生的廢水進行回收、處理或者綜合利用,達標後方可回注,防止污染地下水質。未經處理達標的廢水不得回注和外排。
禁止利用滲井、滲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廢水、廢液;禁止利用無防滲漏措施的溝渠、坑塘等排放或者存貯廢水、廢液。第十二條石油勘探開發應當採用無毒泥漿作業,特殊情況需要使用有毒化學葯劑等危險化學品的,石油勘探開發單位應當依照國家規定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申報。
石油勘探開發單弊坦位應當對鑽井廢棄泥漿進行回收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理,並對處理後的鑽井泥漿進行監測。第十三條石油勘探開發作業應當嚴格執行操作規范,防止或者減少落地油泥的產生。對落地的油泥應當在完成試油、修井作業後三日內清除。第十四條石油勘探開發作業產生的固體廢物應當回收、處理。對暫時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應當建設符合國家標準的存貯場所。存貯的固體廢物應當定期清理,防止污染環境。
產生的含有毒化學葯劑的泥漿、含油岩屑、污油、油泥或者清罐浮渣、底泥等污染物,應當按照危險廢物管理規定進行轉移、貯存和處理。

Ⅱ 石油鑽井工程師怎樣保護生態環境

鑽井是油氣田勘探開發中最重要的工程之一,又是一項在露天野外進行的流動作業。鑽井要佔用土地,鑽井使用大量鑽井液,井場上柴油機排出的廢氣、鑽機用過的廢水、鑽屑,鑽機轟鳴產生的雜訊,都會影響生態環境。如果發生井噴失控,造成事故,則不僅會損害地下的油氣資源和鑽機設備,還可能造成人員傷亡,並對生態環境產生嚴重的破壞。
鑽井工程師們首先從減少井場佔地開始,減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1990年勝利油田在開發草橋油田時,地面是山東廣饒縣土地肥沃的農業高產區。為了少佔耕地,在一個井場上鑽多口定向井(叫做叢式井組),與過去一個井場鑽一口井的開發方式所佔土地相比,節省了3/4的耕地。另外在開發區鑽水平井,即井在地下的軌跡是水平的,沿油層的延伸方向,這就提高了開發效果。勝利油田在6個開發區鑽了19口水平井,可代替過去的41口直井,這就減少了佔地和廢棄物的排放,減輕了對環境的污染。
鑽井過程中的主要污染物是鑽井過程中使用的鑽井液以及從鑽井液中清除出來的鑽屑。為使鑽井液不污染土地,將地面備用的鑽井液儲存在專門的泥漿罐中,「鐵人」王進喜時代那種人可以跳下去的露天泥漿池早被淘汰;在鑽井液中則添加了聚合物,代替容易污染環境的無機鹽類。即使是露天堆放的鑽屑,其堆放場的地面和周圍也要鋪上干凈的膨潤土,還要蓋上聚氯乙烯或聚乙烯纖維的塑料布,以防止鑽井液中的有害物滲入地下。鑽井工作結束後,還要將經過脫水的鑽屑和乾涸的鑽井液用粘土填埋好,並做標記。
對在海上作業的鑽井平台的環境保護要求要比在陸地上更嚴格:平台上所有工業廢水都要經過專門處理,達到排放標准後才允許排放。鑽井使用的水基鑽井液和鑽屑雖然經過處理可以排放入海,但含氯烴殺菌劑的水基鑽井液不能排放。油基鑽井液和混油鑽井液以及從油基鑽井液中清除出來的鑽屑,要經過多次清洗,在含油量降低到5%以下才允許排放。海上平台所產生的生活垃圾和工業廢棄物則定期由運輸船運回陸地處理。
鑽井工程師更關心海上平台的作業安全,盡力杜絕發生失控的井噴和石油泄露,以免事故造成海洋污染。今天的海上平台是個有現代化設備的流動作業站,也有清潔、舒適的生活區。

Ⅲ 甘肅省石油勘探開發生態環境保護條例

第一條 為加強石油勘探開發生態環境保護,促進油田生產與區域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工作,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和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誰破壞誰恢復、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本區域油田生態環境質量負責,建立和落實油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油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對油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本行政區域內石油勘探開發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油田生產單位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制定生態環境保護方案,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第五條 油田發展規劃編制應當組織環境影響評價,編寫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未進行區塊環境影響評價的,單井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第六條 油田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按國家規定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後,油田開發單位方可開工建設;未經批準的,國土資源、建設、林業、水利等部門不得辦理有關手續。第七條 油田建設項目的環境污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在鑽井、油田生產環節完工後,由油田環保部門負責驗收,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抽查監督。第八條 油田生產單位應當於每年第一季度向當地市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送本年度勘探、鑽井、試油等作業計劃和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並註明井號、井位。如有調整,應及時向當地市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調整登記。第九條 市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油田生產單位、有關專業技術部門每五年編制一次油田生態環境質量評估報告。第十條 油田所櫻氏在地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改善油田生產環境,支持油田生產、公安、工商、環境保護等部門應當依法查處盜竊原油和破壞輸油管道及模旦附屬設施的行為,清理和取締非法收油、售油場點。嚴禁非法採油、煉油、保障油田生態環境安全,依法維護油田開發秩序。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防止管旦頌擾道人為破壞。發生管道破漏事件時,當地人民政府應當及時配合油田生產單位搶修和清理污油污物,並依法維持現場秩序。第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油田生產單位亂攤派、亂罰款;不得妨礙、干擾和阻撓油田生產單位的生產和生態治理恢復工作。第十二條 油田生產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污染物排放的種類、數量、濃度,提供有關污染防治的技術資料,取得排污許可證,按許可的排放總量和標准排放污染物。
超過排放總量和標準的,由市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治理。第十三條 油田生產單位應當實行清潔生產,採用先進技術和設備,節約和綜合利用資源,防止油田生產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第十四條 油田生產單位應當建設采出水處理設施,油水分離後產生的污水,經處理達標後應當回注採油層或者綜合利用,不得污染地下水;需要外排的,應當排入市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場所。第十五條 油田生產單位必須嚴格執行技術操作規范。落地原油必須在完成試油、修井作業後5日內清除,井場油池存放的原油必須在10日內清除。第十六條 油田生產單位應當制定環境污染突發性事件應急預案,建立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登記報告制度。發生污染事故,應按規定時限報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接受調查處理。第十七條 油田生產單位應當加強油氣集輸管線和油氣儲存設備的巡查,定期進行檢測、維修,採取有效的防腐、防裂等措施,防止滲漏、溢流事故發生。
油田生產單位發生井噴、管道破裂、穿孔等突發性事件,或者因盜竊事件致使原油泄漏的,應當採取應急措施,排除故障,防止污染擴大;落地污油污物應當在排除故障10日內予以清除,居民區內污油污物應當在2日內清除。
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務院《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和省人民政府有關規定支持配合油田搶修、排除故障。

Ⅳ 石油開發對地質環境造成了哪些影響

石油開采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含油廢水,廢水中還有大量的石油與懸浮物,這些污染物如果未經有效處理進行排放,或者處理不夠徹底而進行排放,會對地表水與地下水造成嚴重的污染,地表水與地下水通過食物鏈被動植物所吸收,經過長時期的沉積,會對人體與動植物造成嚴重的破壞,影響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的產量。同時利用受污染的水進行灌溉,還會對土壤造成污染。油田土壤環境污染,主要來自鑽井、洗井、試井、採油和修井過程中的落地原油或井噴及固體廢棄物。土壤一旦遭受石油污染,便會引起多項環境要素的改變,以致危害生態環境。土壤被石油污染影響其通透性,凡能聚在土壤中的石油烴,絕大部分是高分子組成,它們粘著在植物根繫上形成一種粘膜,阻礙植物根系的呼吸與吸收,引起根系腐爛。因此採油區應種樹種草綠化、凈化保護土壤,石油污染的土地不能急於種糧食、蔬菜等,石油污染的土壤長出的稻米光澤較差,粘性較低,蔬菜味道不佳、易腐爛、不易保存。所以對落地原油和泥漿等要回收處理,一方面可回收資源,另一方面可保護環境。 石油開采過程是造成土壤水土流失的主要過程其影響表現為四個方面。首先是井場、道路、站所、油氣管道等工程施工建設擾亂和破壞土壤主體構型,影響土壤通氣和透水,改變了地表、地面坡度的原地貌形態和地表土壤結構;毀壞了地面植被,使松動土體岩性物質裸露地表,土壤抗蝕,抗沖性降低,加速了土壤的侵蝕。其次是嚴重破壞了原有的水保設施,為區域經濟的一時增長,加劇了水土流失,形成了邊治理邊破壞的被動局面。再次,井場平整,道路、油氣管道開挖而移動土體,土方隨意堆放,加之坡地開挖土方,沒有採取任何護欄措施,疏鬆的土方隨坡而下,易受暴雨沖刷,可誘發崩塌、滑坡,加速地面侵蝕,造成嚴重水土流失;易受風力影響造成沙塵天氣,使區域環境質量明顯下降。最後是施工中產生的廢水匯入地表徑流,造成水污染;棄土、棄渣及生活廢棄物,雖已就地回填,但仍為鬆散堆積物,大幅度降低原水土保持功能。石油開采是對地層油藏不斷挖掘的過程,不僅擴大了人類活動的范圍,更使原先無人到達或難以進入的地區變的可達和易進入,尤其是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對於黃土丘陵溝壑區、戈壁風沙區來說,灌木、蒿草在維持該地區生態系統平衡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地表剝離引起的植被破壞,短時間內很難恢復。從用地構成看,井場、站(所)對植被是點狀影響,道路、集輸管道是線狀影響,線狀影響遠大於點狀影響;從用地方式看,臨時用地植被可採取人工和自然恢復,永久性用地則完全被人工生態系統代替,雖然經人工植樹種草,植被覆蓋率上升,但可能造成遺傳均化,生態系統功能減弱。 總結 石油開采全過程對環境地質問題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同時也是十分嚴重的,在石油開采過程中我們要在追求開采經濟效益的同時,要更加註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加強對環境地質問題的綜合治理,努力謀求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Ⅳ 遼寧省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防治石油勘探開發對環境的污染,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石油生產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亮毀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石油勘探開發的單位及其它有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均應遵守本條例。
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的環境保護管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執行。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環保部門)對本轄區內石油勘探開發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並對陸地和沿海灘塗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海洋水產、土地、礦產、林業、農業、水利等部門應協同環保部門做好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第四條油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油田環境保護納入本地區環境總體規劃,採取有效措施,加強環境監督管理,防止因石油勘探開發造成環境污染。第五條石油勘探開發單位應當制定防治污染計劃,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採用清潔生產工藝,加強技術改造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防止石油勘探開發活動對環境和生態造成污染和破壞。第六條石油勘探開發單位新建、改建、擴建有污染的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必須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填報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執行防治污染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制度。
上述項目建成後,需經原審批的環保部門驗收合格方可投入生產或使用。第七條石油勘探開發單位必須保證防治污染設施的正常運轉。防治污染設施需要停止運行、拆除或閑置的,石油勘探開發單位必須向當地環保部門提出報告。環保部門自接到報告之日起,應當在10日內予以批復,逾期未批復的,視為同意。第八條石油勘探開發單位應當採用無毒泥漿作業。泥漿應當回收利用,提高回收利用率。泥漿、岩屑及污油,應當全部進入泥漿池或其它專用設施存放,進行無害化處理,嚴防滲漏、流失。第九條石油勘探開發單位開採石油,必須嚴格執行技術操作規范,防止井噴污染,嚴格控制石油及化學葯劑落地。
落地原油必須在完成試油、修井作業後的3日內予以清除;井場內油池存放的原油必須在5日內清除、收凈,並填平油池。第十條石油勘探開發單位應當將開發生產中的含油污水納入污水處理系統,經處理後回注或者綜合利用。含油污水的回注和綜合利用率應當達到含油污水量的98%,稠油區不能回注利用的,應達標排放。
經處理達標後的含油污水,應當排入環保部門指定的河段,不得任意排放或採用滲坑、滲井等方式排放。
禁止排放未經處理大鍵段的含油污水。第十一條石油勘探開發單位排放廢氣、煙塵、粉塵應當符合國家或者省的有關規定。天然氣、油田伴生氣中排放的可燃性氣體應當回收利用。各井、站水套爐、加熱爐排放煙塵黑度不得超過林格曼一級。第十二條石油勘探開發單位應當回收處理生產中排放的固體廢棄物及落地油,不得採用焚燒方式處理。嚴禁將難以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質埋入地下。
存放可溶性劇毒廢渣的場所,必須採取防水、防滲漏、防流失的措施。第十三條石油勘探開發單位應當嚴格控制雜訊,防治雜訊污染。對產生雜訊的設備和裝備應當採取消音、隔音、防震等有效措施,使其達到國家和省規定的環境雜訊標准。
禁止夜間在居民區、文教區、療養區等控制區域從事產生嚴重雜訊污染的作業。特殊情況需要連續作業的,應經環保部門審批。第十四條石油勘探開發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嚴格管理開發過程中使用的放射性物質、劇毒化學品,防止造成污染和危害。第十五條石油勘探開發單位應當加強石油運輸管線和儲油設備的巡查、檢測、維修。採取有效的防腐、防裂措施,防止滲漏、溢流事故發生。
發生井噴、管道破裂或者穿孔等突發性事件時,應當採取應急措施,排除故障,防止污染面積擴大;落地油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予以回收,回收時不得擴大污染面積。
石油勘探開發運輸中,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採取封閉措施,防止石油泄漏、溢流;嚴禁運送石油或化學葯劑車輛隨地排放殘液。第十六條石油勘探開發單位在生產活動中應當採取滾譽有效措施,保證飲用水源涵養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重要漁業養殖區、鹽業生產區等特殊保護區域不受污染和破壞。

Ⅵ 石油如何煉制與怎麼環保

從石油到我們所需要的第一代、第二代產品都需要經過煉制工藝的處理,進入20世紀90年代,環境保護的需要已成為石油煉制工業發展新技術、開發新工藝、研製新產品的主要推動力。同時,日益嚴格的環境保護要求,又使石油煉制工業的環境保護技術登上更高的台階。各發達國家紛紛制定一系列法律,要求實施環境綜合治理,各國控制有害物質對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地的污染,對已產生的二次污染問題也要予以妥善解決。
美國石油界研究的結果表明,為了適應環境保護的新規定,在幾年中,許多石油煉廠都必須重建其排水系統和廢水處理設施,估算其費用將高達150億美元。
近年來,石油煉制工業在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術進展,主要表現在廢水與廢氣的治理兩個方面。
廢水的治理首先是採用膜分離、水質穩定和廢水深度處理等方面的新技術,有效地分離濃縮回收廢水中的多種有害物質,使大部分廢水可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回收利用,排放水量和污染程度大幅度下降。國外的實踐表明,通過水的重復利用和處理後廢水的回用,可節約50%左右的新鮮水和減少2/3左右的廢水排量。
利用生物處理技術,可以使70%以上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甲烷,成為可利用的能源。目前,厭氧—喜氧聯合生物處理已被推薦為石油煉制和化工處理中處理高濃度廢水的首選方法。生物脫氧技術已廣泛地應用於石油煉廠廢水的處理過程中,用來控制排出水體中的氮含量。目前更為先進的方法是將生物處理與膜分離技術結合起來,這樣不但可以省去沉澱池和過濾器,而且廢水的處理效率和處理後的水質都會有相當大的提高。
除了上述有害物質之外,石油煉制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排出一些有機物,它們對環境的污染更為嚴重。經過多年的摸索,人們對那些難以被生物降解的有機質含量相當高的廢水採用「催化氧化處理技術」處理,而且已獲得了重大進展,當前研究工作的重點是開發高性能的廢水催化氧化劑,提高處理效率。
石油煉制過程中排出的工業廢氣可以對大氣層造成極大的污染,它也是造成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等威脅人類生存的全球性環境問題的主要根源。
廢氣治理,就是要控制並消除二氧化硫、氧化氮、芳香烴、鹵氣烴、惡臭物質和飄塵等等。
二氧化硫是工業廢氣中含量最大的,也是當前治理的首要問題。目前國外應用得最廣泛的是濕法煙氣脫硫技術,比如用石灰等鹼性物質吸收廢氣中的二氧化硫等。這種技術成本低,但易造成排氣通道的腐蝕、結垢、堵塞,所以一些煉廠正在積極開發一些高效硫回收技術,使硫的回收率可以達到99.5%以上,並可省去尾氣治理的工序。
惡臭氣體也是石油煉廠環境保護的一大問題。首先要改革工藝、搞好設備和管路密封,消除並隔斷惡臭物質的來源。然後,應選好治理的方法,目前多採用的焚燒法處理效果好,但缺點是燃料消耗量大;在一些場合,還可以採用活性炭吸附和洗滌法除去廢氣中的惡臭。
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在利用生物技術除臭和治理廢氣方面已取得很大進展,可以有效地除去煉廠廢氣中的硫化氫、硫醇、氨以及多種酸性和鹼性有機物,尤其對廢水處理設施排放氣體的脫臭更為有效。
此外,近年來對以往將煉廠廢渣簡單土地掩埋甚至投海的做法也進行了大改變,採用離心機將油、水、固體物質分開,分別進行回收或處理;可燃物焚燒,金屬物質回收再利用等措施,不但使廢渣實現基本無害化,而且還可「變廢為寶」。
現代化的石油煉廠中還採用先進的隔聲、吸聲、消聲和隔振、減振等技術手段,從各個方面減輕或消除煉廠給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

Ⅶ 中石化西北油田首獲日產千噸油氣井,我國油氣開采應該注意什麼

一,講述中石化西北油田首獲日產千噸油氣井事件

中國石化3月14日發布消息,中國石化西北油田重點探井順北42X井日前獲千噸工業油氣流。位於新疆塔里木盆地的順北42X井,是西北油田探索順北油氣區的一口重點探井,完成鑽井深度達7996米。通過酸壓改造後,測試獲高產工業油氣流,日產天然氣和原油分別是82.2萬立方米、300噸,約相當於1122噸油。中國石化西北油田總地質師雲露:順北42X井獲得高產工業油氣流,進一步證實順北地區斷裂帶具有“控儲控藏控富”的特徵,進一步明晰了順北油氣田東部為天然氣、西部為原油的資源格局,展現了順北地區良好的勘探前景。

大家都很好奇,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之一,如果采完了就不會再生,但是為什麼還會有這么多的石油用之不竭呢?我在網上看到說石油的產生主要就是植物的屍體掩埋在地下,而形成的石油,那麼現在我們應該做的是要節約石油,這樣就是在保護森林,保護環境,如果沒有石油的話,那我們的生活可能就會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