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說石油的出現,拯救了抹香鯨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說石油的出現,拯救了抹香鯨?
以前家家戶戶都用煤油燈,但你一定不知道煤油燈和抹香鯨之間的故事。煤油是現代的產物。和外國火柴、外國釘子、外國汽車一樣,煤油是從外國進口的,所以前面會有一個外國字。說白了,煤油是石油做的。
在此之前,在中國,動植物油通常被用作燃料,如大豆油和菜籽油。這些老式燃料不僅照明效果差,而且有刺鼻的氣味和黑煙。清末,煤油開始被引進。這種燃料不僅燈火通明,而且沒有異味和黑煙,所以很快就傳播到了普通中國人的家中。
19世紀,石油被開采和利用。用石油製成的煤油不僅價格低廉,而且質量上乘。因此抹香鯨對市場的吸引力開始減弱,巨大的利潤損失。人們不再對抹香鯨著迷。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從遠洋航行的出現到石油的出現,只用了大約一個世紀的時間,但這幾乎造成了抹香鯨種群的滅絕。因此,必須說石油拯救了抹香鯨。
② 鯨魚碰到石油會怎麼樣
石油是有毒的,對生物和水都是會有影響的,鯨魚如果誤食石油也是中毒的吧
③ 如何解決海上的石油污染
方法一先把浮油圍住
如果泄漏的石油量大,第一步是用漂浮圍欄圍住石油。這些漂浮圍欄有些是充氣的,有些是用比水輕的材料做的,一般都高出水面1米左右,有些就「坐」在波浪上,還有些會向水下伸展出1米的「裙子」。
方法二物理化學法
對於水面的浮油,可以使用「汲油船」讓油水分離。有的汲油船把油水混合物吸進船上的罐子里,然後用離心機分離,再把水排到海里。還可以用類似海綿之類的東西把油吸到裡面,這種東西用化纖可以做,也可以用頭發之類的天然纖維。
為了獲取石油,有時候可以在其中加上「凝油劑」。它可以讓水中的石油從液體狀態變成半固體狀態,甚至像橡膠一樣的固體狀態。這種物體容易撈取,也可以避免石油向空氣中揮發苯、甲醛、丙酮等物質。這種固化劑對環境的危害相對較小。一些固化劑生產商宣稱,這種固化石油可以被再利用生產瀝青或者人造橡膠,甚至用作一種灰燼很少的燃料。
還有一種方法正相反,它不讓石油固化,而是讓它們和水更好地結合。「分散劑」打破石油完整的油膜,讓它們在海水中分散成一個個的小油滴。
方法三採用「吃油菌」
現在利用細菌降解石油主要用在修復海上小規模溢油、陸地石油污染等方面的治理。如果是大規模的海上石油泄漏,一般都先用物理、化學方法收集泄漏石油,直到剩下一些很難收集的石油,再用微生物降解。
至於要多長時間才能把石油完全降解,和環境條件有很大關系,比如環境的冷熱,在阿拉斯加和赤道的分解速度肯定不一樣。還和石油的成分有關,重油越多分解越困難,再有海水鹽分比較高,營養物質比較少,分解也會比較困難。總的來說,肯定不會是一天兩天就能分解完的。這個速度和細菌的生物量、活性、存活時間也有很大關系。
總之,人類對付石油污染有「十八般兵器」,哪一般都很難除盡石油,同時難免傷及自己,所以它們最好永遠沒有被使用的機會。
國際上都有哪些清除方法
海洋石油污染事件發生後,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速擴散形成油膜,可通過擴散、蒸發、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進行遷移、轉化。油類可沾附在魚鰓上,使魚窒息,抑制水鳥產卵和孵化,破壞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產品質量。油膜形成可阻礙水體的復氧作用,影響海洋浮游生物生長,破壞海洋生態平衡,此外還可破壞海濱風景,影響海濱美學價值。石油污染防治,除控制污染源,防止意外事故發生外,可通過圍油欄、吸收材料、消油劑等進行處理。
清理石油泄漏的第一步是切斷污染源,阻止浮油區繼續擴大。在此次大連「7·16」油管爆炸事故處理中,消防員奮戰20小時將油罐險情撲滅。隨後遼寧海事局總共布置了約9000米的圍油欄,最大限度地防止污染區域擴大。圍油欄是一種漂浮型隔離裝置,能夠將泄漏的石油控制在一定區域內。不同的風、波浪和水流等情況可能會影響圍油欄的攔截效果。
第二步是通過一些物理方法清除海面石油污染,比如用抽吸機吸油,用水柵和撇沫器刮油,用吸油氈吸附原油並回收處理等。這一步只能粗放地回收部分油污,減少石油泄漏的損失;但並不能徹底清潔水面。
這就需要第三步,噴灑化學消油劑,通過化學反應,促進石油的分解或沉降,形成能消散於水中的微小球狀物。但利用化學試劑的弊端在於可能引起二次污染,只能用於清理少量油污。
國際上通用的清理石油泄漏的方法還有燃燒和放任。但是,燃燒的方法只適用於浮油厚度大於2毫米的事故,原理是,燃燒後海上會留下一種焦油球,油船再直接把這些球狀物質打撈起來,這種做法可清除水面50%到90%左右的石油。這種做法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會引起大范圍的空氣污染,對於海洋生物的破壞性也非常大。放任適用於遠離海岸和人類活動區的大洋中的原油泄漏,這種方法利用微生物使原油自然消解,但會擴大污染范圍,尤其是對污染地區生物的破壞不容小覷。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有關部門還討論在海上修建一座「障壁島」,以阻止墨西哥灣浮油靠岸。根據修建計劃,「障壁島」高約1.8米,長約60米,建島泥沙將從海底挖掘,工程預計耗資3.5億美元。
清理海洋石油污染始終困擾著人們,各國科學家都在積極研究各種技術,力爭早日攻克這一世界難題,但很多方法還只停留在試驗階段。如有的科學家研究利用生物除污,即利用某些微生物及生物制劑「吃掉」或降解浮油。也有的科學家嘗試用農作物廢料清污,還有的科學家研究用液滴包裹石油的方法。這些技術還未成熟,離大規模投入實際清理泄漏原油還有相當的距離。目前,大規模清除海洋石油污染,仍以傳統方法如圍油欄、燃燒、噴灑化學試劑為主。
④ 如何治理被石油污染的海水
治理被石油污染的海水--- 要阻止石油的擴散,方法有兩種
A 屏風 用緻密隔板材料將污染海域隔離,此種方法隔離完全,但是費時費力,且材料造價昂貴。
B 沉浮式 由於石油的密度低於水,所以可以用浮子簡單的將油膜圍起來,此方法簡單易行,但是無法阻止水生生物進入污染海域。 接下來就是處理石油,由於石油是珍貴的能源,所以優先考慮回收,方法如下
A 用吸附材料吸收
B 專用的油料回收船隻
C 人海戰術,用工具將油料舀出 最後就是處理,可以用萃取等手段可以將油料回收 當情況實在無法控制,那麼只好用焚燒的手段消除石油的影響。此種方法是最後的手段了。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出現了用生物手段處理石油污染的方法。即用微生物將油料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此法是最為高明,對環境影響最小的手段,但是此法尚未普及,一旦科技發展到位,處理石油污染將不再是難題。
但是,隱患險於明火,防範勝於救災,最佳的治理手段就是扼殺石油污染的源頭
A 嚴格控制江河,工礦企業的排污口
B 加強海洋運輸
C 嚴防井噴事件
⑤ 家人們,為什麼說石油的出現拯救了鯨呢
捕鯨業繁榮的背後是各類鯨的滅頂之災,繁殖速度遠不及捕殺速度,你以為捕鯨主要是為了吃它的肉嗎?並不是,當時人們捕鯨主要是為了提煉精油,用於工業原料。石油的出現使許多鯨免收捕殺。
商業化捕鯨被約束,世界各國中除了個別國家,商業化捕鯨現象已不多見了。不過一些原始的捕鯨行為依然被允許,如位於印度尼西亞的拉瑪了拉村,那裡的村民一直以來靠海吃海,還在用最原始的方法殺進,他們會在發現今後駕小船靠近,從船頭躍起,把鯨叉叉入鯨的肉里。那裡的男孩子從小教育金博斗,不過你也別擔心,他們不會對金群數量構成實質性威脅的,因為他們人口數量有限,每年的捕鯨數還是一隻手數得過來的。
⑥ 海洋石油污染的處理方法
前言 海洋面積遼闊而又擁有巨量的海水,由陸地流入海洋的各種物質全部被海洋所吞沒,而海洋本身卻沒有因此而發生重大變化。正是因為這種穩定性,加上海洋是重要的運輸渠道,使得海洋成為人類各類污染物的聚集地。近年來,由於石油工業、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我國每年排入大海的石油達11.5 萬噸,並呈增長趨勢。目前,我國近海海域石油的平均濃度已達到0.055mg/L,海洋石油污染的日益加重,嚴重影響了沿海居民的生活和經濟發展,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 1、 海洋石油污染的產生 海洋石油污染的產生主要來自四個方面:海損事故溢油、海上石油運輸開采、含油污水排放和大氣石油烴沉降。 1.1 海損事故溢油 我國的油輪以單殼船、小船、舊船居多,這些油輪因船型結構不合理、管理操作人員安全環保意識淡薄、技術水平低下等原因,極易發生災難性船舶溢油事故。另外,船舶因碰撞、觸損、擱淺等事故引起的油箱泄漏也會造成海洋石油污染。 1.2 海上石油開采運輸 海底石油勘探和生產過程中油井井噴、油管破裂和鑽井過程中所產生的含油泥漿等均會造成海洋石油污染。另外,日常裝卸儲運中石油產品的零星跑冒滴,輸油軟管的殘舊、老化及伸縮接頭、閥門的松動等也會造成油品滲漏。 1.3 含油污水排放 油船的機艙油污水、壓載水、洗艙水中均含有大量石油, 濃度可達1500mg/L,這些廢水的直接排放將造成水體油污染。另外, 陸岸上的貯油庫、煉油廠等將未經處理的含油污水直接排放,廢水經河流匯聚到海洋也將造成海洋石油污染。 1.4 大氣石油烴沉降 大氣石油烴的主要來源是石油燃料的不充分燃燒和石油類的蒸發。這些從工廠、船塢、車輛排出的石油烴進入大氣後,一部分被光氧化,另一部分則沉降到地球表面,污染水體和土壤。 ...... 目錄 不存在 參考資料 『1』 陳建秋, 中國近海石油污染現狀、影響和防治, 節能與環保, 2002, (3), 15-17. 『2』 李建明. 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與凈化, 生物學教學, 2002, 27(7), 35. 『3』 楚海明. 淺談水面溢油污染防治技術及其應用, 石油化工環境保護, 2004, 24(1), 16- 17. 『4』 陳堯. 中國近海石油污染現狀及防治, 工業安全與環保, 2003, 29(11), 20-24. 『5』 李言濤. 海上溢油的處理與回收, 海洋湖沼通報, 1996, (1), 73-83. 『6』 宋志文, 夏文香, 曹軍. 海洋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與生物修復, 生態學雜志, 2004, 23(3), 99-102. 『7』 郭志平. 我國近海面臨的石油污染及其防治, 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 23(3), 269-272.
⑦ 被石油污染的動物怎麼清潔
石油污染的動物,最好的清潔方法,就是剃毛。
剔除動物的毛發後,再行使用洗潔精(洗潔精是我國目前市場上衛生要求最高的洗滌產品),為動物沖洗、搓揉沾染的石油。
比剃毛略復雜的方法,是大量使用清潔劑(推薦使用洗潔精),為動物沖洗毛發上的石油。
第三種方法,則成本更高:將動物放在溫水裡,用洗發水為其清洗身上的石油。
⑧ 石油的出現有挽救了鯨魚么
鯨魚全身是寶可不止鯨油哦(這就是還有國家在屠殺鯨魚的原因),還有的是,人類的活動范圍已經越來越多的侵入海洋,勢必會影響到鯨魚等海洋動物的生存
⑨ 處理海洋石油污染主要有哪三種方法
1、物理處理法:使用清污船及附屬回收裝置、圍油欄、吸油材料及磁性分離等;
2、化學處理法:燃燒、使用化學處理劑(如乳化分散劑、凝油劑、集油劑、沉降劑)等;
3、生物處理法:人工選擇、培育,甚至改良這些噬油微生物,然後將其投放到受污海域,進行人工石油烴類生物降解。
石油入海後即發生一系列復雜變化,包括擴散,蒸發,溶解,乳化,光化念握啟學氧化,微生物氧化,沉降,形成瀝青球,以及沿著食物鏈轉移等過程(見圖)。這些過程在時、空上雖有先後和大小的差異,但大多是交互進行的。
(9)鯨魚石油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石油在海面形成的油膜能阻礙大氣與海水之間的氣體交換,影響了海面對電磁輻射的吸收、傳遞和反射。長期覆蓋在極地冰面的油膜,會增強冰塊吸熱能力,加速冰層融化,對全球海平面變化和長期氣候變化造成潛在影響。
海面和海水中的石油會溶解鹵代烴等污染物中的親油組分,降低其界面間遷移轉化速率。石油污染會破壞海濱風景區和海濱浴場。如1983年12月,皮兆「東方大使」號油輪在青島膠州灣觸礁擱淺,溢油3000多噸,嚴重地污染了青島海濱及膠州灣。
制定有關法規,制止海洋活動過程中非法排放含油污水,嚴格控制沿岸煉油廠和其他工廠含油污水的排放。監測監視海區石油污染狀況,改進油輪的導航通訊等設備的性能,防止海難事故。
發生石油污染後,可應用圍油欄等把浮油阻隔包圍起來,防止其擴散和漂流,並用各種機械設備盡量加以回收,對無法回收的薄油膜或分散在水中的油粒,可以噴仔如灑各種低毒性的化學消油劑。
鑒於回收和消除海上油污的技術和方法尚待改進,港灣和近海地形復雜,因此,目前尚難全部消除海上油污。若遇上惡劣的氣象條件,則大部分石油無法回收處置。
⑩ 鯨魚:感謝石油的出現,否則我們恐怕就要滅絕了
鯨魚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其中藍鯨更是被科學家認為是地球45億年 歷史 中最大的動物。彎祥
這樣巨大的生物,按理說是沒有什麼天敵的。可惜,它們生錯了年代,因為地球上出現了人類。
原本一個在海洋,一個在陸地,河水不犯海水,也沒什麼。直到近代,人類開始涉足海洋,鯨魚被人類發現,也卜吵開始了自己悲慘的遭遇。
人類發現,在鯨魚巨大的身軀內,隱藏著大量的「財富」。
鯨魚體內含有大量的鯨油,可以用來製作香皂、護膚品、潤滑油等許多日常用品。為了供應全世界的人類使用,捕鯨者們大肆屠殺,給鯨魚帶來了滅頂之災。
而我們熟悉的香料龍涎香,也是來自鯨魚——抹香鯨的消化道。在了解龍埋弊搏涎香的來源之前,人類只能靠海邊撿拾被沖上岸的龍涎香。當它們的出處終於被發現後,抹香鯨也成為了人類攻擊的目標。
19世紀,是人類捕鯨行業最繁榮、捕鯨者最猖狂的一個世紀。這一百年裡,到底有多少鯨魚死於非命,已經無從考證。但是,即使是在人類開始逐漸懂得食物鏈平衡的重要性、開始控制捕鯨數量的20世紀,人類就至少捕殺了280萬頭鯨魚。
知道1859年,鯨魚的「救星」出現了——石油。
盡管人類早就發現了石油,但是始終沒有正式的開采渠道。
就在這一年,美國的科農·德雷克上校在賓夕法尼亞打出了第一口現代工業油井。從此,石油製品逐漸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鯨油終於有了替代品。
這口油井的出現,遠比人類意識到鯨魚對地球的重要性要早。如果不是石油的出現,鯨魚恐怕還會被大肆捕殺,滅絕恐怕也是在所難免的事。
然而,即使到了今天,鯨魚依然面臨著人類的威脅。盡管許多鯨魚保護組織相繼出台了保護鯨魚的政策,但挪威、日本等國依然打著科研的旗號,每年殘殺至少2.5萬頭鯨魚。
這些出現在至少5000萬年前的巨大生物,經歷了地球的風風雨雨,始終屹立不倒,卻在今天面臨滅絕的風險。
鯨魚不僅活著的時候影響著海洋的生態鏈,甚至在死後也能用自己的身軀哺育海洋生物長達100年之久。
很難想像,如果海洋里沒有了鯨魚,地球的海洋生態圈會面臨怎樣的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