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西沙怎麼開採石油
擴展閱讀
鉑金4鑽石4多少錢 2025-07-08 14:54:57
融資的成本有多少 2025-07-08 14:54:50

西沙怎麼開採石油

發布時間: 2023-03-18 13:38:25

❶ 石油怎麼開采呢

採油方法主要有自噴採油和人工舉升兩種。在油井的開發過程中,當對油井試油後,會根據油井的油層物性、壓力,選擇合適的開采方式。

在實際生產中,油層物性好、壓力高的油井,油氣可自噴到地表,即自噴採油。油層物性差、壓力低的油井,當地層能量不足以將油氣舉升到底表時,應人工補充能量,進行人工舉升。

油井自噴生產,一般要經過四種流動過程:

(1)原油從油層流到井底;

(2)從井底沿著井筒上升到井口;

(3)原油到井口之後通過油嘴;

(4)沿著地面管線流到分離器、計量站。

(1)西沙怎麼開採石油擴展閱讀

石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石油是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

嚴格地說,石油以氫與碳構成的烴類為主要成分。構成石油的化學物質用蒸餾能分解。原油作為加工的產品,有煤油、苯、汽油、石蠟、瀝青等。嚴格地說,石油以氫與碳構成的烴類為主要成分。分子量最小的4種烴,全都是煤氣。

❷ 石油是怎樣采出來的

石油開采方法:
1、很早很早以前,人們用最簡單的提撈方式開採石油,就像用吊桶在水井中提水一樣,用絞車把石油從油井中提取上來。
2、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產量高、油層埋藏很深的油田被發現,原來那套人工提撈的方法無法在這些油井上使用,所以逐漸被淘汰,自噴採油和各種人工舉升採油的方法應運而生。
3、隨著油田的不斷開發,地層能量逐漸消耗,油井最終會停止自噴。由於地層的地質特點 ,有的油井一開始就不能自噴。對於上述不能自噴的油井,必須用人工舉升的方法給油流補充能量,將井底的石油采出來。利用人工舉升將石油從井底舉升到地面的方法可分為氣舉法和抽油法兩大類。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2-01-0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❸ 石油是怎麼樣開採的

石油是深埋在地下的流體礦物。最初人們把自然界產生的油狀液體礦物稱石油,把可燃氣體稱天然氣,把固態可燃油質礦物稱瀝青。隨著對這些礦物研究的深入,認識到它們在組成上均屬烴類化合物,在成因上互有聯系,因此把它們統稱為石油。1983年9月第11次世界石油大會提出,石油是包括自然界中存在的氣態、液態和固態烴類化合物以及少量雜質組成的復雜混合物。所以石油開采也包括了天然氣開采。

測井工程,在井筒中應用地球物理方法,把鑽過的岩層和油氣藏中的原始狀況和發生變化的信息,特別是油、氣、水在油藏中分布情況及其變化的信息,通過電纜傳到地面,據以綜合判斷,確定應採取的技術措施(見工程測井,生產測井,飽和度測井)。

鑽井工程,在油氣田開發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建設一個油氣田中,鑽井工程往往要佔總投資的50%以上。一個油氣田的開發,往往要打幾百口甚至幾千口或更多的井。對用於開采、觀察和控制等不同目的的井(如生產井、注入井、觀察井以及專為檢查水洗油效果的檢查井等)有不同的技術要求。應保證鑽出的井對油氣層的污染最少,固井質量高,能經受開采幾十年中的各種井下作業的影響。改進鑽井技術和管理,提高鑽井速度,是降低鑽井成本的關鍵(見鑽井方法,鑽井工藝,完井)。

採油工程,是把油、氣在油井中從井底舉升到井口的整個過程的工藝技術。油氣的上升可以依靠地層的能量自噴,也可以依靠抽油泵、氣舉等人工增補的能量舉出。各種有效的修井措施,能排除油井經常出現的結蠟、出水、出砂等故障,保證油井正常生產。水力壓裂或酸化等增產措施,能提高因油層滲透率太低,或因鑽井技術措施不當污染、損害油氣層而降低的產能。對注入井來說,則是提高注入能力(見採油方法,采氣工藝,分層開采技術,油氣井增產工藝)。

❹ 中國能在西沙群島及以南生產出石油嗎

首亮陵先猜拆石油敬兆戚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能源,是不能生產的只能開采。
其次,以目前中國的技術條件及財力來看,只要哪裡有石油資源,就能開采。

❺ 飢荒海難石油怎麼開采

首先,確認游戲更新至新版本,然後按如下步驟進行操作:

1、打開電腦中的飢荒游戲,然後創建一個海難的地圖。

2、查看如何製造石油開采機。它在制船欄中最下面,需要2個椰子,4個竹子和4塊石灰石。

3、通過砍椰子樹獲得椰子,一定注意樹上是否帶椰子,一個成熟的椰子樹上就會掉下來兩個椰子。

4、找到竹子就是砍伐就可以獲得了。

5、在海上找到珊瑚礁,用稿子把上面的珊瑚敲掉後,然後用錘子敲,即可獲得石灰石。

6、一切材料准備就緒後,就去海上尋找石油,石油為黑色團狀。

7、找到以後,把剛才我們造好的石油開采機放到石油上面,然後指向石油開采機單擊右鍵就開始開采了。

❻ 1974年西沙海戰,蔣介石直接給解放軍「讓道」真相到底如何

1973年,美軍開始逐步撤離越南戰場,戰爭勝利的天平開始逐漸向北越傾斜。然而,撤軍並不意味著美軍對越南局勢的干涉就此罷手 。 在正式撤離之前,美軍留下了當時一批最為先進的軍艦,將它們移交給了南越 ,這讓南越的海軍一度成為了當時亞洲海域較強的軍事存在。

而南越在獲取這批美軍裝備後,便開始在周邊橫行霸道,並將它的野心投注在了當時和我國交界的西沙群島—— 早在20世紀70年代,西沙群島就已經被勘探出有豐富的石油礦藏 。如果南越在當時控制西沙群島,並成功勘探石油,那麼對於南越的經濟發展,乃至越南戰爭未來的走向都尚未可知。

可我國領導向來高瞻遠矚,在南越做出進先一步的行動前,便做出了對西沙群島的防禦措施。1973年12月,隸屬於廣東水產廳管理的南海水產公司派遣出南漁402、407號漁船,前往西沙群島附近進行捕魚作業。 此番既是為了我國沿海省份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是在向世界宣告我國對西沙群島有著不容置疑的主權 。後來,為了方便捕魚作業,我國還在隸屬於西沙群島的琛航島上建設工廠、無線電台等設施,更尺御進一步增強了我國對西沙群島的控制力。

而南越在接收了美軍的海軍軍備後,於1974年1月初才宣布 「 我們要計劃在西沙群島開採石油 」,然而當南越政權浩浩盪盪地帶著艦隊,來到西沙群島時,卻只看到了島嶼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容侵犯」 的界碑,以及在茫茫海域中格外耀眼,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

然而,南越方面非但無理忽視了中國的合理要求,並且隨後還派遣了2艘驅逐艦,載有27名南越士兵登上甘泉島,將中國工作人員曾插上的紅星紅旗拔下,換上南越國旗。在多次警告無果的情況下, 我國最終做出決定——對南越艦隊進行自衛反擊。

但是,對當時的我國而言,是否真的對南越進行自衛反擊的軍事行動,還是有很多疑慮的: 1972年,中美兩國剛實現了關系的正常化,如果戰爭規模擴大,也會為兩國關系的正常化增添許多新的未知數。 同時,北越和南越之間的越南統一戰爭也在持續,北越如何看待中國和當前南越之間的爭端,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此外,南越海軍在當時確實具有著一定的優勢, 部署在西沙群島的海軍軍艦總噸位高達5983噸 ,且均為美式艦炮, 而我國後來參戰的海軍噸位數僅有2530噸 —— 更為重要的是,自建國以來,我國當時還未發生過與他國進行的大規模海上自衛反擊戰。

但是,我國的領土主權完整和國家尊嚴一直是我們的原則和底線。雖然有諸多不利因素,但我國最終還是決定了: 為了西沙群島的主權,人民解放軍海軍不惜為之一戰。 1974年1月17日,我國南海艦隊派遣出271、274號等六艘軍艦,在西沙群島附近集結待命,由魏鳴森等人在西沙組成海上臨時指揮所,宣布進入戰時狀態,但在臨行之前,周總理特地囑咐: 「我們既要捍衛自己的領土完整,但同時也要避免戰爭擴大。」

而南越海軍也不甘示弱,在意識到我國軍艦在西沙群島附近集結之後,南越方面也派遣出多艘軍艦抵達西沙群島海域。1月18日晚,南越四艘軍艦和我國海軍四艘軍艦相遇發生對峙——但是,我軍當時海軍軍艦的單體噸位,要小於南越,而且當時南越的美式軍艦普遍採用的是火陵仿岩控系統,而我國海軍軍艦多數還在采大侍用人力發射火炮。見我軍裝備有劣勢,南越海軍便一時產生了輕敵的心理,率先對我軍發起進攻。可是,南越海軍配備的火力是遠程艦炮,而我國則是近程的小口徑火炮,為了調整發射距離, 南越海軍浪費了很多時間,而我國海軍則咬緊南越海軍的尾巴不放,最終把南越海軍艦隊逼到了劣勢發射距離 。 在我國小口徑艦炮的齊發之下,南越海軍艦隊遭到重創,同時得到前線已經爆發戰斗的2艘中國潛艇也及時趕到,改變了當時的戰力對比,吃虧的南越艦隊只好率先撤退。

在西沙海戰取得勝利之後,我軍已經取得了在西沙海域的制海權,而當時擔任廣州軍區司令員,負責指揮作戰的許世友則下令趁機進行登陸作戰。最終在1月20日,我國解放軍在海軍艦炮的掩護下成功在甘泉島灘頭登陸,對侵佔我國領土的島上南越軍隊發動進攻, 僅僅用了10分鍾的時間南越島上的48名官兵便全部成為了我軍的俘虜,其中還有一名當時未撤走的美國顧問。

經過一系列戰斗,我國海軍擊沉南越軍艦2艘,擊傷南越軍艦3艘,擊斃、俘虜南越部隊人員近百人。自恃有「美式軍艦」的南越首次海戰,便被我國打得落花流水,於是便惱羞成怒地決定再次派遣6艘軍艦,和我國海軍進行「決戰」。同時, 南越方面還向當時駐扎在亞洲海域的美軍「第七艦隊」發出求助,表示希望和南越艦隊能夠一起加入對中國海軍的戰斗中 。

雖然中國的此番軍事行動的目的是為了捍衛國家的領土主權,並不想讓戰爭擴大,但在面對著南越方面繼續調集軍艦,並向美國第七艦隊呼救的舉措時,我國還是決定從東海艦隊中調動3艘導彈護衛艦秘密南下,支援當時和南越進行對峙的南海艦隊。但是,考慮到我國大陸同蔣介石的關系,當時從東海到南海調集艦隊一般是走巴士海峽,而不是最近距離的台灣海峽。 可在戰事緊急的情況下,毛主席最終批示「就從台灣海峽過! 」。 最終,這3艘導彈護衛艦於1月23日成功渡過台灣海峽,抵達廣東潮陽企望灣待命,改變了西沙群島中越兩國力量的對比形式,也為後來中國西沙海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當時很多人都難以置信,這3艘導彈護衛艦是如何平安駛過台灣海峽,最終改變西沙海戰走向的?近年,有網上流傳出「 是蔣介石下令,讓台灣方面艦隊給解放軍海軍讓道,並且開出航行燈為我軍指路 」 的說法,認為是蔣介石在關鍵時期的「一臂之力」,促成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種說法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其實,當時這3艘導彈護衛艦南下是我軍的「秘密行動」,在此次軍事行動前,我軍從未將這3艘導彈護衛艦的行軍路線透露給任何一方,包括台灣當局。在整個航行中,3艘導彈護衛艦也是「熄燈航行」,「電報只接不發」。因此,蔣介石提前得知我軍行動,並且下令讓海軍「退避三舍」的可能性很小。此外,開航行燈我我軍指路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 台灣海峽南口寬約400公里,北口寬約200公里,就算是蔣介石下令要「開航行燈」,對於我國艦隊而言那點微小的燈光在海上也是看不到的。

但是,在這3艘導彈護衛艦南下航行的過程中,確實在台灣海峽的烏丘以東海域遇到了國民黨方面的一支驅逐艦編隊,但是這支驅逐艦編隊並未對我國的導彈護衛艦進行攔截,而是在見到我國軍艦後主動退離,並未進行任何接觸—— 至於這支驅逐艦編隊為何退離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台灣當局對此也未做出過任何錶態。

最終,美國方面也拒絕了南越「請求第七艦隊出兵」的要求,並且對南越和我國爆發軍事摩擦「深表遺憾」。而南越見美國未做出進行軍事援助的表態,之前對我國西沙群島的蠻橫要求也就只好不了了之。最終, 西沙海戰我國以付出18名解放軍戰士生命的代價,獲取了自衛反擊戰的勝利,這場勝利,向世界宣告了我國對西沙群島擁有不可置疑的主權 。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國捍衛西沙群島事業的終點。在越南戰爭結束後,北越政權便承接了之前所有南越方面對我國西沙、南沙海域的非法領土訴求,並且多次和我國產生摩擦, 1988年,中越兩國之間的赤瓜礁海戰爆發——但這場戰役最終也是以我國的勝利而告終。中國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國家捍衛領土主權和民族尊嚴的決心,從未動搖,而這也是每一位中國人應有的良知。

❼ 怎麼挖礦開採石油

雖然貼吧什麼的都有一些關於開采資源的介紹,但都是資深玩家一句話概括,很多剛玩的還很懵懂。在此寫一篇詳細的步驟分享下。

方法/步驟

  • 在游戲界面點擊左上角的查看信息

  • 經驗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解決具體問題(尤其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詳細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❽ 中南海東部石油開采

中國海洋石油南海東部公司成立於1983年6月,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屬的四個地區油公司之一。負責南海東部東經113°10′以東、面積約13.1萬平方千米海域的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生產業務,主要是珠江口盆地,授權全面執行該海域的對外合作的石油合同和協議。1996年產油量超過1000萬噸,1997年1297萬噸,發現油田和含油氣構造24個,探明優質儲量近5億噸,南海東部連續10年油氣產量超千萬立方米。2008年產量達到1200萬噸。
一、油氣歷史
1974年,開始海洋石油物探作業。
1976年,西沙群島永興島鑽探了南海第一口深探井——西永1井。
1983年,中國海洋石油南海東部公司成立。
1983年11月,恩平構造上鑽探對外合作第一口探井,發現第一個含油構造。
1984年,菲利普斯公司在西江24-3獲得第一口高產油井,發現西江24-3油田。
1985年8月,發現惠州21-1油田。
1987年,發現陸豐13-1油田。
1996年,原油產量超過1000萬噸,成為全國第四大油田。
1996年5月,流花11-1油田與美國阿莫科公司合作投產,成為當時我國海上最大對外合作油田。
1997年1月,與聖太非石油公司合作發現番禺4-2油田。
1997年6月,與菲利普斯公司和派克頓公司合作,我國第一口大位移井——南海西江24-3-A14井鑽探成功,標志著我國在鑽井上又一進步。
2005年12月,南海東部海域第一個自營開發的油田——陸豐13-1油田投產,證實了技術的提高。
2006年,通過與哈斯基公司的精誠合作,中國海上第一口水深超千米的探井——荔灣3-1-1井獲得成功。南海珠江口盆地荔灣深水天然氣構造的重大發現,填補了中國深水油氣發現的空白。該構造擁有約1000億立方米的探明儲量,大大增強了公司對中國海域深水勘探前景的信心。
2007年8月7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新加坡石油有限公司就26/18區塊簽訂產品分成合同,這是中國海油與新加坡石油的首度合作。據知,26/18區塊位於中國南海東部海域的珠江口盆地,區塊面積4961平方千米,水深85~200米。根據合同規定,在勘探期內,新加坡石油將在26/18區塊進行二維地震數據採集,並鑽探預探井。在勘探期內,新加坡石油將承擔全部的勘探費用。中國海油將有權參與合同區內所有商業油氣發現最多51%的權益。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副總裁兼勘探部總經理朱偉林先生表示,中國海域豐富的勘探潛力有著高度的吸引力,也正緣於此,我們才能不斷地迎來新老朋友,合作勘探中國海域的油氣資源。
2009年,陸豐13-1油田成為中國海油第一個因石油合同到期而回歸自營的油田。
二、惠州油田群
由惠州21-1油田、惠州26-1油田、惠州32-2油田、惠州32-3油田和惠州32-5油田形成惠州油田群。其中,惠州21-1油田於1985年8月發現,1990年9月投產。惠州26-1油田於1988年3月發現,1991年11月投產。惠州32-2油田於1990年12月發現,1995年6月投產。惠州32-3油田於1991年1月發現,1995年6月投產。惠州32-5油田於1996年9月發現,1999年2月投產。
2000年6月,惠州26-1北項目成功投產。
三、流花11-1油田
1987年發現流花11-1油田。
流花11-1油田是目前南中國海發現的最大的油田。該油田位於南中國海的珠江口盆地,在香港東南方向300米的水中。阿莫科於1985年從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獲得區塊29/04合同。經過初步勘探研究後,流花11-1A開鑽。測試產油量是每天2240桶重油。隨後進行的評價井鑽探流花11-1-3和流花11-1-4證實油儲量巨大,超過10億桶。1993年12月,科麥奇公司加入合作開發的隊伍,持有24.5%的股份,阿莫科也持有24.5%股份,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東部公司持有51%的股份。
1996年5月,流花11-1油田與美國阿莫科公司合作投產,成為當時我國海上最大對外合作油田。中外合作採用創7項世界第一、國際領先水平的開發生產技術。流花油田因此被世界海洋石油界譽為「國際海洋石油皇冠上的明珠」。
2003年7月24日,中國海油從跨國石油公司英國石油公司和科麥奇手中接過油田所有權,隨即進行了機構重組,本部對油田作業的支持大大增強。同時,拓展管理思路、細化管理、強化成本控制、穩定骨幹隊伍等一系列措施得以實施。2004年,油田產量增加7.7%,生產時率提高至94.31%。2004年10月22日流花油田提前完成年度生產任務,產量甚至超過2001年生產高峰時期。與之對應的是,油田直接作業費減少3.9%,桶油成本降低10%,行政管理費壓縮到2003年的30%,並且逐年降低。
2006年5月17日,台風「珍珠」中心直襲流花11-1油田。在油田作業的「南海勝利」號FPSO(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的6根錨鏈被台風刮斷,3根軟管斷裂,油艙破裂。油田被迫停產。中國海油自力更生,經過一年奮戰,流花油田提前成功復產,並取得7項創新成果,意味著中國人開始掌握深水油氣田設備維修技術,一舉打破了外國公司對世界深水工程領域的壟斷。

❾ 地下石油如何抽取

石油開采分為兩種,一種是陸地開采,而另一種則是海洋開采。

我們先來說比較簡單的陸地開采,由於石油資源都是儲存在1000米以下的岩層當中,所以說抽取石油就需要先探明石油的儲存位置,再探明之後就可以從地上打入管道,而管道在下探的過程當中也會有另外的一些管道進行一些水泥的儲存,就是為了防止山體的塌陷。

因此在海上抽取石油的過程是更為復雜的,現在最常用的方式就是修建一些人造的或者是海上的鑽井平台。在開採的過程當中,還非常的要關注這片海域的一些環境問題,畢竟是有污染也是非常不容易解決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