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原油價格為什麼會出現負數負數是不是意味著銷售方要倒貼錢
月21日,原油期貨價格進一步大幅下跌,其中身為美國原油期貨主力合約的6月合約創下21年以來新低。在此前一個交易日,5月合約的收盤價有史以來首次進入負值區域。
當日,紐約商業交易所6月份交割的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WTI)期貨價格暴跌43%,報收於每桶11.57美元,盤中一度跌破7美元/桶。此外,7月原油期貨價格也下跌約三成,收於18.04美元/桶。
在國際市場上,倫敦ICE歐洲期貨交易所6月份交割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也暴跌28%,報每桶18.29美元,創下自2002年以來的最低收盤價。
國內油價將不作調整
不過,油價變負數並不是說大家以後加油可以免費了,或者加油人家還要倒貼你錢,原油期貨和原油現貨價格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央視報道截圖
投資?盲目抄底風險很高
國際油價不斷走低,引來不少國內投資者躍躍欲試,甚至包括一些之前從未進行過原油交易或者對大宗商品市場不甚了解的新手投資者。他們頻頻通過各大銀行推出的賬戶原油以及上期所的原油期貨抄底原油,但現在是不是抄底原油的好時機呢?
事實上,無論是通過銀行系的賬戶原油還是上期所的原油期貨抄底原油,都是一件需要格外謹慎的事情。
原油期貨天然帶杠桿,按保證金來計算,目前杠桿普遍在10倍左右。對於這一類的衍生品投資,如果不是專業投資者,那麼盲目抄底同樣是一件風險很高的事情。
銀行系賬戶原油雖然是不帶杠桿的,買入成本也很低,但銀行的賬戶原油的點差和交易成本卻相對較高,不適合短炒。而且,商業銀行對於賬戶原油產品總交易凈額設限,這意味著當銀行賬戶原油產品總交易凈額達到上限時,投資者無法通過「補倉」降低交易成本。
㈡ 國際油價都負數了,兩桶油一季度還虧損360億,怎麼看
虧損有兩個方面原因,
第一是肺炎,大家用油減少,導致儲存油周期更長,成本增高,銷量下滑。
第二是,會計口徑的問題, 這個是主要因素,例如中石油存了2億桶油,原理是45一桶,現在是11一桶,核算資產時候,這個就是虧損,資產貶值了嘛。所以虧損很正常。
一季度,「兩桶油」合計虧損超過350億元。為何在政策「保護」、國內成品油價格連續三次未作調整的情況下還會出現巨虧?
虧損有多方面的原因,具體如下。
其一,一季度石油公司加工的原油是油價暴跌前進口的高價原油。為了保證生產穩定,石油公司必須事先消耗一定時期加工量的原油庫存。從原油采購到加工成產品銷售的周期約為2-3個月。
3月初,沙特和俄羅斯就減產協議談判失敗,國際油價暴跌。3月7日收盤,WTI原油價格跌至41.28美元/桶,布倫特原油價格跌至45.27美元/桶,此後一段時間維持在40美元/桶。
3月17日,到了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期,按照現有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成品油價格根據國際市場原油近10個工作日的價格變化做出調整。
換句話說,這時石油公司賣出的成品油價格掛鉤的是40美元/桶的國際油價。為此,石油公司損失了約30美元/桶。
其二,在新冠疫情影響下,成品油和化工產品的銷售量大幅下滑,不僅影響了營業收入,且延長了高價油的庫存周期,這進一步影響了石油公司的經營業績。
一季度,中國石油(601857.SH/0857.HK)虧損162.3億元,中國石化(600028.SH/0386HK)虧損191.45億元。兩家公司的煉油、銷售板塊均現巨虧。
其中,中國石化煉油板塊經營虧損257.94億元;營銷及分銷板塊經營虧損15.36億元;化工板塊虧損15.68億元。
中國石油煉油與化工板塊虧損額為87.02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利潤117.72億元。
「兩桶油」業務板塊略有不同,受油價的影響也不盡相同。
中國石油以上游勘探開發為主,由於國內油氣生產成本較高,當原油價格處於低位時,其上游業績會受到較大沖擊,中下游會有盈利;油價高時,上游則受益較大。
作為全球最大煉油商,中國石化則以煉油和成品油銷售為主,90%的原油依靠進口。油價低時,其原料成本降低,中下游會因此受益;油價高時,業績受損較大。
除了上述原因,還有兩種極端情況會令石油央企出現政策性虧損。
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徘徊在20美元/桶附近,甚至一度出現「負油價」,但國內成品油價格連續三次未作下調。
不調價的依據來自2016年1月國家發改委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當國際原油價格低於40美元/桶調控下限時,成品油價格不調整,金額以風險准備金的形式上繳國庫。
當國際油價高於130美元/桶的「天花板價」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提或少提——同樣導致「兩桶油」出現政策性虧損。
2008年7月,國際原油價格創下 歷史 最高點147美元/桶。WTI和倫特原油全年平均價格分別為100.06美元/桶和97.26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上漲了38.66%和34.37%。
彼時為了穩定物價,成品油價格並未同步進行大幅上調,導致國內成品油價格和原油價格倒掛,石油公司出現政策性虧損。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彭紹宗曾表示,成品油價調整設定上下限,主要是考慮中國既是石油進口和消費大國,也是石油生產大國,油價過高、過低都會帶來不利影響。
2008年,在國際油價均價在100美元上下,國內成品油價格6.3元/升左右。中國政府和三家石油央企為此「補貼」1652億元。
國際油價在2008年登頂 歷史 峰值,中國石油利潤卻同比下降22%;中國石化煉油業務虧損615億元,利潤同比下降47.34%。
因此,石油央企的盈虧並未和國際油價的漲跌完全同步。只有當國際油價運行在40美元/桶-130美元/桶之間時,石油央企的盈虧和市場表現較為一致,當國際油價低於40美元/桶、或者高於130美元/桶時,政策端的影響便會顯現。
主要是因為中國的油企也投資了海外的企業,並且大部分的海外投資的石油也在國際市場銷售,建議你可以看看這個視頻
https://www.ixigua.com/i6820317340387770893/
油價和兩桶油的業績長期以來是很的人所詬病的,特別是有車一族和炒股的,兩桶油作為央企背負了很多的任務,維持穩定、稅收、戰略儲備、能源安全等,我國定了一個地板價,每桶原油跌到40美元時國內油價不再調整指在保護石化油服、石油開踩等國內相關產業鏈公司,當然作為央企它的缺點是客觀存在的,比如前幾年出現的各種油老虎讓國人對它們的印象差到了極點,潛意識里認為兩桶油里還有很多老虎、蒼蠅,造成了信任感缺失。
國際油價跌到了負數並不是現在去拉油別人倒給你錢,負油價的產生是資本的博弈,是美國資本挖韭菜根的一件事,利用油輪稀缺,儲存已滿,時差,規則等,對參與石油期貨資本的收割,兩桶油的成本對油價變化是不敏感的,因為石油不能長期大量無損化的儲存,所以都有庫存,中國的石油儲備在60天左右,所以原油的價格變化要持續60天以上才能體現出成本的變化,如果油價在20美元左右持續到年底,兩桶油的業績就不會虧,石油、煙草、銀行、電力、是國家支柱性產業,他們稅高點、利潤多點,其實是國家的須要,關乎國家大事我們不應該抱怨,而是多一點支持!
最近有人在問,為什麼國際油價都那麼低了,最新公布的季報顯示中國的兩桶油一季度還虧了360億元,差不多以每天4億元的速度在「燒錢」?其實答案很簡單,兩桶油作為我們國家的超大型國企,其經營范圍除了煉油、賣油之外,還有其他業務,這中間包括石油開采、石油鑽井,石油工程建設等,可以說包圓了整個石油行業的上、下游;而這些業務很多都是重資本,高技術密集、高勞動密集的產業,這些產業需要相對合理的油價作為支撐,才能獲得利潤。我們可以對比下美國的頁岩油企業,他們目前的採油成本和兩桶油差不多,都是40-50美元/桶。自從油價跌到40美元以下之後,美國頁岩油企業是虧得厲害,很多都陷入破產的境地。
那麼兩桶油為什麼虧損那麼多呢?老易特意找了下他們各自發布的一季度季報,其實裡面說得很清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上官網或者證券軟體上去查詢。為了便於大家理解,老易花3分鍾時間簡單幫大家梳理下兩桶油虧在了哪裡――
先說中石油的季報,季報顯示中石油按國際財務報告准則計算總共虧了 133.49 億元,,歸屬母公司利潤凈虧損162.30億元,虧損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
1,一季度由於疫情嚴重,部分產能轉為噴絨布等防疫物資生產,導致煉油和化工板塊經營虧損87,02億元,其中煉油業務虧損62.92億元,化工業務虧損24.1億元。
2,受到成本品價格下跌和市場需求下降影響,成品油銷售虧損165.93億元
3,銷售進口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虧損39.33億元。
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最主要的虧損集中在油氣營收減少和成品油銷售額下降,光這兩塊就虧損超過300億元。(當然也有盈利的業務板塊,為了方便大家理解,為全部列出)
我們再來看中石化虧在了哪裡――
㈢ 為什麼原油期貨的價格會出現負數
張三是北京的一個農民,連續幾年大豐收,家裡存了些閑錢,想掙點利息。
這時,得知一個叫「期貨」的玩意,買賣石油期貨能賺錢。就是說您買的是未來的石油。當然,石油產地在廣州。不過不要緊,您不必去廣州。
三月份買的六月份的期貨,三月份付了錢,六月份去取石油。
張三說,這有什麼好處呢?
當然有好處了,石油可是稀缺資源,價格一直上漲。您三月份買了,如果四月份價格漲了,您四月份就可以把您六月份的石油(期權)再賣出去,這樣就賺到錢了。
結果到了四月,價格不但沒漲,還跌了。
到了五月,又跌了。
到了六月,石油馬上就要生產出來了(交割),價格跌得太離譜,張三不想要那些石油了。
可是官家出面了,說:你們簽過合約的,如果你毀約,就要面臨巨額罰單。
這下張三犯愁了。從北京到廣州路途遙遠,去把石油拉回來,耗費巨大。更關鍵的是,就算拉回來也沒地方儲存啊。要是拉出來直接倒掉,恐怕要因為污染環境,下半輩子全都要在監獄裡面度過了。
這時,出現了這么一個人,對張三說:你給我一萬塊錢,我幫你處理掉這個單子。
張三盤算了一下,比自己去交割石油劃算多了。
於是,張三以負一萬塊錢的價格,把自己的石油期權賣出去了。
㈣ 中石油為什麼會虧損為什麼有些民營加油站比中石油便宜一塊多
通病他都有,進取獨卻無。
我不談中石油,我就談所有的國有企業的通病。也就是說所有國有企業都具有以下的通病,但不是所有的國有企業都會虧損。但是虧損的國有企業一定有的通病。
人滿為患,人浮於事,不幹活的吃空餉的很多很多,查一查少不了。一個企業養了一大堆廢人,付出巨大的資金流,他不虧損才怪。
貪污腐敗營私舞弊。查一查少不了。
體制僵化不思進取。查一查一定是。
如果把中國石油改成私有化,改成私營企業等三年扭虧為盈!
中國石油股價從上市的48元一直跌到現在的4元說明了一切。
民營的加油站的油很多是直接進口的!所以便宜!打個比方沙特的油10元成本,俄羅斯的30,美國的40我們無論品質還是開采條件都是很差的!所以要70元!但是你不能只用便宜油,這樣國內油井全倒閉了,到時候人家獅子開口就是上百元了!!現在國際油價40多!但是國內的70元的油你還要用!現在中石油最大的之處還不是買國內油,還有就是石油基礎建設還在瘋狂擴建中!油庫,輸油管道所以負債也高!!總之一個縣的領導會屁股決定腦袋定政策,但是國家級的單位和國家的政策都是智庫在決定!要綜合考量很多因素,然後找到最合適的方法!不要用一個普通人的思維去評判國家智庫的決定!
中石油因為企業辦 社會 ,門類繁多,機構龐大,人浮於事,主副業不分,生產成本高,利潤低,假如一百塊錢除上交國家稅收外,多少人頭要薪水,而地煉(私營)油企,人員編制,企業管理,生產成本等要好於國企,因此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的油價高於地煉和私營加油站的油價。但油品質量是一樣的,都按國家和行業標准,工藝流程去生產。
OPEC致力於全球原油市場的恢復治理,卻在布倫特45美元/桶的關口遇到了中美的需求降溫。
從沙特大幅下調10月銷往亞洲的原油售價解讀,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中國對OPEC的原油采購力度下降,主要原因是中國的浮倉庫存長時間處於高位,同時在中美第一階段協議下,OPEC的市場份額正在被美國奪去。
美國石油消費從4月的低谷開始回升,這對WTI油價從負數升至40美元/桶以上起到了關鍵的支撐作用。但從9月開始,煉廠在較低利潤率下進行秋季檢修,成為拖累油市預期的重要因素。
油價的暴跌喚起了市場阻礙經濟復甦步伐的擔憂,但疫苗的快速推進提振了市場大方向的信心。從短期來看,盡管至暗時刻已經過去,但油市需求以時間換空間,消化庫存。
供應增加的確定性預期
OPEC+ 歷史 性規模減產確實使油價擺脫了低谷,但石油高度依賴型的經濟決定了減產之路上噪音不斷:仍有部分國家減產執行率不及目標。
同時,OPEC+從7月開始的放鬆減產規模,也在需求回升存在不確定性的基礎上,向市場釋放供應增加的信號。
沙特官方售價下調的邏輯
中東國家基於基準原油價格的升貼水(稱OSP,官方原油售價)反映了現貨市場的供需狀況。沙特OSP較早公布,並對其他國家的OSP具有指導意義。沙特阿美10月銷往各地的原油OSP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調,以亞洲和歐洲趨勢最為明顯。
從亞洲方面將,中國是沙特遇到的最主要問題。一方面,中國此前大量的進口導致浮倉原油庫存長時間處於高位,進而對沙特新的采購需求難以提升。另一方面,中美之間的貿易協議,使得中國大量增加美國原油進口,進而侵蝕了沙特的市場份額。
從歐洲角度看,需求減弱、庫存增加、煉油利潤率處於低位,仍是歐洲買家面臨的主要問題。
中國采購需求放緩和結構性問題突出
在石油價格戰和全球普遍採取疫情封鎖的窗口期,中國始終保持較高的原油進口量(5、6月連續刷新 歷史 最高值)。但供應過剩問題始終存在,中國海上浮倉原油庫存從5月開始陡增,6月底至今保持高位。
8月,海關總署公布的中國原油進口量回落至1123萬桶/天,仍高於疫情前的水平。但Kpler的船期數據顯示,8月到港量大幅下降至673萬桶/天,為多年來的最低值;這表明,中國的原油采購需求依然放緩。
從進口結構上看,沙特發往中國的原油量明顯減少,而美國原油進口在經過2018/2019年的停滯後回歸,並且5月進口量一度達到115萬桶/天。在中美第一階段協議的背景下,對美國原油的進口仍將持續。這是以沙特為代表的OPEC所面臨的中國問題。
美國煉廠秋季檢修來臨
美國消費放緩從此前的預期逐漸落地,颶風Laura的到來加速了季節性趨勢的顯現。
首先,颶風Laura的到來導致墨西哥灣產量最高損失愈156萬桶/天,是風暴來臨前產量的約85%,但此後快速的恢復也壓縮了做多的空間。颶風登陸地煉廠受損更為嚴重,主要是供電設施被損壞導致大面積的停電,截至9月9日,仍有部分地區未恢復供電。
其次,9月初往往是美國煉廠秋季檢修的重要時間節點。有數據顯示,美國夏季駕駛旺季已經結束,居民出行水平已經下降,在美國煉油利潤較低的情況下,煉廠進行檢修的概率正在增加。
美國的頁岩油狂潮一直是過去幾年抑制油價的主要因素,其產量的減少對油價的支撐也至為關鍵。但是隨著油價回升,邊際生產商的特性使得市場對美國產量回升存在一定預期。此外,颶風Laura雖然一度導致墨西哥灣80%以上的產量損失,但較快的恢復速度也壓縮了多頭的套利空間。
因此,世界主要產油國供應穩定增長的預期已經基本確立,但需求端的不確定性風險更強。
美原油出口結構變化呼應了全球需求的疲軟
中國已經成為美國原油出口重要的目的地,支撐了美國原油出口量。但出口結構的變化表明,全球原油需求並不樂觀。
歐洲國家是美國原油的傳統買家,在全球疫情爆發和中國買家尚未參與的2月,推動美國原油出口量創 歷史 最高。EIA月度數據顯示,主力需求向亞洲轉移,尤其是中國,傳統歐洲買家的需求表現疲軟。這與沙特連續2個月下調銷往歐洲的官方原油售價相呼應。
題目是哪裡來的,中石油每年上交的利潤和稅金是多少,請看清楚了再提問。如果說某個業務板塊虧損那是會有的。
中石油的上油開發板塊與下游煉油板塊結算的時候按照國際油價計算。上油板塊因為開采成本遠高於中東、俄羅斯和美國,主要是地質條件決定的,我國油田稠油多,孔隙度低,單井產量低,所以單位成本高。國際油價跌到50美元以下的時候,大約就開始虧損了。美國的頁岩油在46美元以下也是虧損的。下游的煉油企業這時並不虧損,他的成本是按照國際油價結算的。
當國際油價上漲的時候,特別是高於國家限制價的時候,因為向批發價國家限價,煉油板塊就大幅虧損了。
中石油對比民營加油站,這是什麼和什麼對比。中石油加油站和民營加油站比,誰說中石油的銷售公司虧損的,在國家限價時一定虧損,在國際油價低於國家控制價時,沒有虧損。
民營加油站怎樣盈利的,盈利能力強嗎?部分民營加油站的汽油價比成品油批發價加上消費稅的價格還低,不知道他們賠本價,是怎樣還能盈利的。你猜!
首先中國石油其實這些年來一直沒有虧損,每年都是保持盈利的,中石化也是一樣。通過財報可以看到,2015年至2019年,中國石油分別實現凈利潤356.53億元、79億元、227.93億元、530.3億元、456.77億元。
但是在今年上半年,中國石油確實出現了虧損,從財報可以看出,中國石油上半年實現營收9290.45億元,凈利潤虧損29986億元。
為什麼中國石油上半年會出現繼而虧損?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疫情影響宏觀經濟增長承壓,特別是在2月份至4月份這幾個月的時間,有些行業是停產停工的,對石油的需求大幅下降,使得中石油的營收出現了大幅下滑,就是導致虧損的直接原因。會覺得收入下滑,那麼應該只是少賺,為什麼會虧損?是因為中國石油是巨型企業,走大幅下滑後,很多成本是無法同步下降的,比如說職工的高福利,比如說企業的管理費用等等,營收跌破盈虧平衡點之後就必然會虧損。
第二,國際油價大幅下降,中國石油本身還存在著國內石油開採的任務,而中國的石油開采成本是遠高於沙特,俄羅斯等國家的,甚至高於美國的頁岩油開采成本。原油油價大幅下降後,勘探採掘分部必然會出現巨額虧損。
第三,國內的成品油價格調節機制是有天花板和地板價保護的,國際油價高於130美元或低於40美元後,國內的成品油價格不再調節。那麼國際油價在低於40元之後,中石油的成品油價格不再下調,中石油不是應該賺更多嗎?其實跟國內的成品油價格不再下調,但是其差價並不能歸於中石油,而是必須統一上繳用於油品升級,而在國際油價高於130美元後,成品油價格不再上調,則會由國家進行補貼。所以國際油價無論再低,不能增加中石油進口原油煉制的差價。
那麼為什麼其他民營加油站的油價會更便宜?這是因為民營加油站它只是一個油品銷售機構,很多民營加油站直接從煉油廠進油,不必承擔石油開採的成本,也沒有巨大的管理費用多累,所以成本更低,價格也自然更低。
中國石油上半年總虧損299.86億元,根據中國石油披露虧損的原因有三個:
原因一,受到2020年全球經濟下行的影響;
原因二,受到今年國際油氣市場供過於求的影響;
原因三,受到國際原油暴跌,國內油價同比大幅降價的影響。
以上這三大原因,就是中國石油半年報,關於業績虧損給出的原因。
中國石油為什麼會虧損?關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國民都知道,中國石油會虧損的真正原因是:
1、因為中國石油是央企,央企都是虧損的,這是通病,大家都懂的;
2、因為中國石油裡面有蛀蟲,有多少的錢都消化在蛀蟲手裡;
3、因為中國石油開銷大,福利好啊;最典型就是10個人中9個人看1個人做事,而不做事的人福利永遠比做事的收入還高。
也許以上這3大因素才是中國石油為什麼會虧損299.86億元的真正原因。
為什麼民營加油站比中石油每升便宜1元多呢?民營加油站通常都是要比三桶油加油站便宜,同樣的油不同的價格,實在讓大家想不明白。
其實民營加油站的油比中國石油便宜1元多主要有以下原因:
(1)薄利多銷
民營加油站即使同樣的油,但由於自己在規模、知名度、口碑等方面不能以中石油相比。
而民營加油站為了自己生存,必然要降低油價,降低利潤進行薄利多銷,油價自然會比中石油低。
(2)經營成本低
民營加油站的同比中石油加油站運行成本低,最典型就是人工成本,運輸成本,場地成本等等,中石油的運營成本高。
既然運營加油站的成本不同,肯定會造成油價不同,成本低的有走勢,即使降低油價也還有錢賺,這就是成本優勢。
(3)競爭太大
隨著國內近幾年可以開私人加油站以來,國內私人加油站大量增加,正因為很多老闆都想進來分蛋糕吃,導致近幾年民營加油站大量增加。
從而導致民營加油站競爭太大了,各大民營加油站為了自己利益,從而打起價格戰。但中石油作為央企,有背景自然不會盲目捲入價格戰中,根據市場實際油價掛牌出售。
上面這三大因素就是為什麼民營加油站的油價,要比中石油的油價便宜1元多的真正原因。
舉例子
最典型就是同一件衣服,在專門店價格貴,在服裝店又便宜,街邊的地攤賣的更便宜,同一件衣服放不同的地方賣,價格相差太遠了,所以民營加油站與中石油加油站也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建議大家不要去糾結油價的問題,你覺得想省錢就去民營加油站加油,一箱油省幾十元;
但不想省錢,擔憂油質問題,前往中石油加油,這就是最根本的做法,沒必要去糾結民營加油站為什麼要比中石油便宜這么多,只要知道珍惜自己口袋的錢,對自己的錢負責即可。
國家有規定,凡是巨額虧損的國企都要解散。中石油如果虧損太多,國家應該解散中石油,免得中石油年年虧損。虧損,是虧人民的錢,國家不心痛,人民心痛。中石油為什麼會虧損?閑雜人太多,吃空響的人太多,還有可能50歲就提前退休,提前退休的人,企業要出錢多養退休人員10年,工資每個月10000元計算,一個職工提前10年退休要多領企業1200000萬元退休金。中石油為什麼會虧損?福利超好,工資超高,中石油就會虧損。
中石油會虧損是因為,兩桶油就像國家建立的戰略儲備一樣,他應該是起到平溢油價的作用。你應該可以感覺到,國際油價大幅上漲的時候,我們的油價確實不是大幅上漲的,只是跟著國際油價略微調整。油價下跌的時候,中國的油價也沒有爆跌! 政府通過戰略儲備,大米,白面,豬肉,黃豆,石油,很多多的種類,去調節市場價格,保證市場穩定,以防國際游資熱錢來洗劫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大概就這個意思!! 至於民營的會便宜,這就涉及到,油品質量,儲船小好調頭,儲存成本,人員成本等等了!畢竟船小好調頭
中石油為什麼會虧損?
所有的國企都無法逃避 社會 責任,因而絕對不是主要願意,就不用負 社會 責任,甚至可以踐踏 社會 責任的私企的對手。
國企敢偷稅漏稅逃費嗎?敢叫員工加班不給加班費嗎?敢隨便炒員工魷魚嗎?敢不給員工買「三金」嗎?敢賣偽劣產品嗎?敢採用行賄等不正當的市場竟爭手段嗎?國企都不敢不能,那麼怎麼會是敢作敢為的私企的對手呢?!
國企還要負相應的 社會 責任,起到即使虧錢,也要擔當起供應和生產,去維護 社會 穩定的責任。象中石油,明知國內油田的產油成本高,勘探開發風險大,但還是必須服從國家的發展戰略。這些責任和成本,私企會擔當嗎?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有集體企業大量破產,就是由於上述的 社會 原因,被蓋以「經營方式不靈活」「適應不了市場化」的帽子破產了。
如果再任由私企對中石油、中石化的擠壓,兩桶油也肯定破產,到時肯定不是私企的油價,比兩桶油價低一塊錢的問題,而是輕則高一兩塊,重則卡脖子的問題。八九十年代中國半導體產業也不落後,也是被裡應外合擠垮的,但今天卻被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