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美國為什麼保證石油供應量
擴展閱讀
石油能提取多少原料 2025-07-09 09:08:04

美國為什麼保證石油供應量

發布時間: 2023-03-14 07:37:05

1. 美國狂購俄羅斯石油,俄羅斯石油為何如此重要

一方面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之一,它的石油在世界原油產量中擁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另一方面,日常生活當中的許多物品都跟原油息息相關,保證石油供應更有利於美國的產能發展和經濟穩定。

必須承認的是,由於人類對於石油的開發和不斷利用,生活當中的許多物品製造幾乎都離不開原油的參與,它的價格上漲會對生活當中的多多產業都造成影響,美國會採取購買俄羅斯石油,應該也是為了經濟市場的發展來考慮。

俄羅斯的石油產量在世界原油市場中擁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世界的原油供應市場上,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都是石油資源儲備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俄羅斯也是OPEC+的組織國成員,這個聯盟裡面的所有國家占據了全球石油供應量的40%左右。 足以可見俄羅斯的石油產量及資源豐富,在世界的能源市場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地位,在此次俄烏危機的影響下,俄羅斯的石油供應也遭受了進一步的削減,這間接導致了原油價格不斷的飛速上漲。

2. 美國油氣政策發展歷史

美國聯邦政府的石油政策主要體現在制定能源戰略、確立競爭規則和維持資源的可持續開發三個方面,為石油產業提供了經濟、技術和制度框架,從而使私營企業能夠有效地滿足國家目前和將來對石油資源、能源安全、市場公平競爭,以及保持清潔和安全的環境的需要[40]。此外,聯邦政府還根據不同的稅收政策對石油工業經營中的經濟利益進行調節。

20世紀20年代末期,隨著石油供應量越來越多地超過需求量,產生了大量的石油過剩;接著又遇上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經濟衰退,石油市場遭到了空前的災難。幾個月之內,原油價格從每桶1美圓跌到10美分以下,美國石油工業的發展逐漸陷於困境。美國政府為了擺脫困境,對石油生產作了規定性的限制。在東得克薩斯油田發現前,俄克拉何馬州就已經實行了配產的做法,得克薩斯州在1931年也效法這種做法。所謂配產實際上就是要求每個石油生產公司壓低產量,以達到供求平衡[41]

最初,石油公司反對這種配產的實施,但由於當時原油價格一再下跌,石油公司均蒙受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到1934年,大多數的州和石油公司都採納了這種政策,油價逐步穩定,同時也使政府對石油工業的控制和管理得到了參與和加強。國會還通過了石油法案,各州也相應制定了產量變化的允許范圍,禁止任何超額生產的原油運出美國。其後,當進口原油開始對美國石油工業形成威脅,危及美國石油限產政策的實施時,美國政府又宣布了進口管制[42]

由於跨國公司一直控制著石油的定價權和原油生產控制權,因此當1973年「阿以戰爭」爆發時,跨國石油公司與石油輸出國組織之間的問題日趨政治化。阿拉伯產油國對美國實行了石油禁運,同時石油輸出國組織利用這個機會,將油價從每桶2~3美圓提高到1974年初的13美圓,礦區使用費從產量的1/8提高到1/6,所得稅提高到65%。石油輸出國採取的行動給美國等市場經濟國家帶來了能源危機,1973~1974年,美國特別嚴峻地感受到了石油輸出國組織石油禁運的影響。因為當時美國所需石油的35%來自進口,美國政府對國內石油生產實行了價格管制,實行了「老油」(1971年1月1日以前開發的油田所產原油)低價和「新油」(1971年1月1日起開發的油田所產原油)高價政策,但仍無法避免由於油價的突然上漲而引起的世界范圍的經濟衰退,結束了戰後長時期的經濟高速增長,經濟的下降趨勢直到1975年才逐步扭轉過來[43~46]

由於石油危機給美國帶來的嚴重威脅,鑒於石油在美國能源中占據的重要地位,聯邦政府推行了一系列關於石油的計劃和激勵政策[40,47~50]

(1)重視石油技術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在合理價格下,確保國內石油的安全供應。積極推進企業、大學和地方政府的合作研究,美國石油界每年的研究開發和技術改進投入都達到數億美圓,這些資金幾乎全部來自公司自身,而不是聯邦政府。

(2)建立戰略石油儲備體系,保障國家能源安全。197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能源政策與節能法》,授權能源部建設和管理戰略石油儲備系統,並明確了戰略石油儲備的目標、管理和運作機制。美國石油儲備體系分為政府戰略儲備和企業商業儲備。政府戰略石油儲備的目的是防止石油禁運和石油供應中斷,平時不輕易動用,當商業石油供應一旦發生中斷,在美國總統下令的15天之內,應急儲備油才能被迅速運至石油提煉廠。美國戰略石油儲備的運行機制可以概括為:①政府所有和決策;②市場化運作。從建設儲庫、采購石油到日常運行管理費用均由聯邦財政支付。聯邦財政設有專門的石油儲備基金預算和賬戶,基金的數量由國會批准。

為了避免對市場價格的沖擊,戰略石油的采購和投放基本上採取市場招標機制。通常選擇價格低迷時采購,既要避免引起市場價格波動,又要防止造成石油儲備資金損失。戰略石油儲備的投放也採取招標機制,政府向石油公司招標,再由石油公司按市場價格銷售,回收資金交財政部的石油儲備基金專門賬戶,用來補充石油儲備;企業商業儲備遠遠超過政府儲備。2004年,全美的石油儲備相當於150天進口量,其中政府儲備為53天進口量,僅佔1/3,其餘是企業儲備。美國的企業石油儲備完全是市場行為,既沒有法律規定企業儲備石油的義務,政府也不幹預企業的儲備和投放活動,企業根據市場供求和實力自主決定石油儲備量和投放時機。

(3)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研究開發等活動,引導企業實現國家能源目標。通過政策實踐,近年來聯邦和州的稅收政策被認為能夠較為有效地激勵私人部門實現能源政策目標,如研究開發和投資稅減免,減收礦區使用費等。但總的來看,由於各州之間油氣運營和經濟情況差別很大,多數稅收鼓勵政策是由州政府實施。

(4)政府機構分工合作,通過補貼、技術援助和融資手段支持國內能源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獲取和利用國際資源。能源部、貿易開發署和美國進出口銀行是支持能源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三大主要機構。能源部礦物能源辦公室下的礦物能源國際計劃和石油天然氣進出口辦公室承擔支持美國油氣產業界開發新的商業機會和技術的職責;美國貿易開發署通過資助可行性研究、專業培訓、商業研討會和其他技術援助,幫助國內油氣公司在發展中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參與能源項目的競爭。作為政府機構的補充,美國進出口銀行對美國公司的海外銷售活動提供融資支持;進出口銀行也提供信用擔保,以保護美國出口商免受因國外政治或商業原因導致的拒付風險。

美國自1979年6月1日起放寬價格管制,針對石油生產經營者在高油價時期所獲得的超額利潤,於1980年2月2日起對國內生產的原油徵收「意外利潤稅」(即暴利稅);1981年,美國政府終止了對原油的價格管制。到1984年,與在價格管制時的原油進口高峰相比,進口量下降了約50%。美國原油進口量的下降和全球新的原油供應國的出現,導致世界原油價格開始下降。在1985年11月至1986年2月之間,世界原油價格從每桶32美圓跌到每桶10美圓。

1990年的海灣戰爭時期,前總統布希提出了新能源戰略,以緩解油價上升對經濟的沖擊。雖然近些年來美國經濟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轉變,高技術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但美國仍視能源為確保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1999年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主張提高能源效用、尋找替代能源、確保國外石油來源,更強調保持重要產油區的穩定和安全,以確保擁有得到資源的機會。

2001年,美國的《國家能源政策》報告指出了解決「能源危機」的戰略措施,其中對開發油氣資源的國內政策主要有以下幾點[51~53]

(1)加強國內油氣資源開發力度,增加國內產量。根據美國目前石油與天然氣資源的開發現狀,阿拉斯加石油蘊藏區成為布希政府增加國內油氣供應的首要地區,除北坡油田外,阿拉斯加還有三個可供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的地區,即阿拉斯加國家石油儲備區、北極邊遠大陸架和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聯邦政府把開發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作為增加美國國內油氣產量的重點。除阿拉斯加外,還要加強對美國西部油氣資源的開發。聯邦政府在大陸48個州擁有31%的土地(多位於美國西部)和全部大陸架。目前,這些地區提供的能源佔全國能源總產量的30%。這些地區有待開發的地下原油儲量約5.6億噸,天然氣儲量4.68萬億立方米。但這些地區地質構造復雜,勘探開發成本高,必須採取現代化高科技手段,才能開采出來。另一方面,還要加快對石油、天然氣開發過程中新技術的運用,提高老油氣田的開采效率,降低開采成本,盡力提高老油氣田的產出水平。

(2)改善石油與天然氣輸送設施,修建新的輸送管道。美國的油氣輸送管道總長度超過320萬千米,是美國油氣產品的主要輸送工具,擔負著美國國內油氣產品66%的輸送任務。但由於使用時間較長,這些管道已出現了嚴重的老化現象,大大降低了輸送效率,既加大了能源短缺程度,又增加了污染環境的可能性。因此,聯邦政府要求負責油氣輸送管道安全的運輸部必須進一步加大對管道設計、修建、維修以及緊急事故處理的監控力度。對跨阿拉斯加輸送管道,聯邦政府尤為重視,因為這條管道自從開通以來一直擔負著美國國內石油產品近20%的輸送量,而且輸送效率極高,在其整個營運歷史上損耗只佔其輸送總量的0.00014%。

(3)修繕、擴大煉油設施。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的煉油設施效率不斷降低,而且對環境污染的程度越來越嚴重,這既制約了煉油業滿足美國經濟對相關石油產品需求的能力,又遭到環保人士愈發激烈的反對。因此,聯邦政府決定在改善原有設施的基礎上,鼓勵新的煉油設施的修建,爭取同時滿足經濟與環保雙方面的需要。

(4)增加國家戰略石油儲備。戰略石油儲備是美國聯邦政府在石油供應出現緊急情況時對石油市場進行干預的主要工具。政府認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完全沒有跟上石油進口的步伐,1992年儲備量能維持83天的進口量,而2001年只保持54天的水平。因此,政府決定增加戰略石油儲備量,其意義不但在於維護美國石油安全,更在於石油還是國防燃料儲備。

3. 美國為什麼要大量買進石油

(1)石油是現代經濟的血液。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日常經濟運行需要大量的石油。石油的大量進口,滿足其正常的工業交通需要。

(2)保持正常石油儲備,以應對突發事件。美國是世界上石油儲備最多的國家。

(3)保護本國生態環境。美國的石油儲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由於環境保護的原因(當然也有將本國石油;作為戰略儲備的考慮);基本上不予以開采。

4. 美國戰略石油儲備的目的是

由於石油戰略儲備數量巨大,微小的價格差異就會有很大的價格總額差異,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巨大損失。同時石油儲備動用時機、方式、價格等會涉及到各種利益主體的切身利益,都易形成既得利益勢力,也都存在著為國際勢力滲透利用的危險,因此各國都有關於戰略儲備動用的法律規定。美國石油戰略儲備動用極其嚴格,動用石油儲備必須符合《能源政策和儲備法》所設定的條件,美國目前有三種動用模式:(1)全面動用。《能源政策與儲備法》規定,只有在總統認定出現了「嚴重能源供應中斷」的情況,才能發布全部動用的命令。所謂「嚴重能源供應中斷」涉及三方面內容:已經出現或者將出現大范圍、長時間的供應中斷;對國家安全和經濟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上述結果是因為進口石油產品供應中斷、國內石油產品供應中斷、遭遇破壞或者不可抗力的原因所致。為了嚴格限制動用石油戰略儲備,避免總統濫用職權,除了上述「嚴重能源供應中斷」定義涵蓋的內容外,《能源政策與儲備法》還規定總統認定的「嚴重能源供應中斷」還應符合以下條件:存在相當范圍和時間內石油供應大幅減少的緊急狀態;緊急狀態導致或將導致海外或國內石油供應中斷;價格上漲很可能對全國經濟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2)有限動用。如果總統認為出現以下情況:沒有達到上述所說的嚴重程度,但形成了或者很可能形成范圍大、持續時間長的國內和國際石油供應短缺;採取有限動用行動可以直接地或者明顯地抵禦能源短缺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便可啟動有限動用。但是,在下列情形下不可動用:超過總量3000萬桶;動用時間超過60天;儲備石油低於5億桶。(3)測試性動用。測試性動用主要是為了測試儲備設備系統是否能夠正常運行,防止在緊急動用時發生故障。能源部部長有權執行原油的測試性動用和分配,但是任何測試性動用的總量不得超過500萬桶。總之,美國戰略石油儲備主要是防範石油供應中斷的威脅,除此以外不得動用,石油戰略儲備不承擔石油市場供求和價格波動的調節作用。

5. 美國釋放5000萬桶儲備石油,為什麼油價反而上漲了

美國通脹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疫情造成了經濟下滑,而美國為了保障民生和經濟發展,開始超發美元造成的通貨膨脹。並且,因美國的疫情管控政策很難得到有效貫徹,所以疫情也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供應鏈特別是跨國的供應鏈得不到延續,這些都會造成商品價格上漲。而且,目前來看,情況仍將繼續。還有就是美國剛剛通過1.2萬億美元的基建法案,准備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這些也會造成貨幣的泛濫。所以說,美國釋放戰略儲備石油的行為平抑油價來達到降低通脹的行為無異於杯水車薪,而且,這種措施還遭到了歐佩克組織的反對,預計也很難持續下去。

6. 美元是怎麼和石油掛鉤的怎樣從中獲利的

(一) 有一個名詞叫做石油美元,它是指上世紀70年代石油輸出國(沙烏地阿拉伯)由於石油價格大幅度提高後增加的石油收入,在扣除發展本國經濟和國內其他支出後的盈餘資金。由於歷史原因,現如今石油在國際市場上是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的,所以有人把產油國的全部石油收入統稱為石油美元。目前的石油美元估計有8000億到1萬億美元,未來還在增長,其成為國際資本市場上一支舉世矚目的巨大經濟力量,然而由於現如今中國經濟實力的提高遇到瓶頸,我們需要打破局限,就要打破美元的世界貨幣的地位,隨之美元石油也將逐步隨著時代的洪流消失。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沒有擁有世界上70%的黃金,當時正值工業發展的時期,沙特作為世界上石油儲備量最大的國家,只認准黃金作為交換石油的籌碼,許多國家把本國貨幣兌換成美元,再用美元換取黃金,利用黃金去沙特兌換石油,這讓美國的黃金越來越少,到1971年,美國宣布黃金脫銷。這時,美國為了保住美元的世界貨幣的地位,與沙特談判建交,最後成為合作夥伴,美國和沙特達成共識,美國同意向沙特提供軍火和設備,然而規定以後美元成為石油的交通貨幣,其他國家如果想買石油,必須拿著美元去買石油,由此,美元石油體系由此確定。
(三) 美國利用美元是通用貨幣的便利,在全世界掠奪各種資源。在美國,可以隨意印美元,拿著這些美元去世界各地買資源,這也就是美國的財政已經是赤字了,卻依然可以保持強盛的原因。
拓展資料: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能源結構急需轉變,各國從大量石油煤炭能源轉向開發利用電能、風能、潮汐能等新能源,這削弱了石油的利用,從而削弱了美元的地位。這也正是人民幣崛起的機會,我國現如今正在加快建設碳交易視場,未來,中國將越來越強盛。

7. 美國是怎樣控制世界的石油的啊

第一是政治上,美國大力扶持以色列和伊斯蘭和阿拉伯國家對著干,猶太人也不愧世界上最聰明的國度,幾次戰爭都是以阿拉伯聯軍失敗收場,中東國家必須尋求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庇護同時期望他來遏制以色列,你求人家肯定要付出代價的,比如駐軍啊開放石油貿易啊之類的。
第二是經濟因素,大量的西方公司進入中東和當地人合資開發,別看油田是人家的,可是開採的都是美孚殼牌之類的西方公司,所以實際上決定權並不全在中東國家手裡。在伊拉克,西方國家通過向新政府提供軍事或者經濟援助換取石油開采權,當然要付一部分費用給政府,但是我們都知道貪污腐敗侵吞國家財產之類的問題這些錢很少能用到實處,此外在國際貿易中石油是用美元結算的,誰控制美元呢?當然是美國政府,所以美國在這的話語權進一步提高。另外就是技術優勢,這些中東國家都是出口原油,而眾所周知原油是不能直接使用的必須經過提煉,而這些提煉廠往往不在產油國當地(這么做的目的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最典型的是伊朗,這個國家出產原油但同時大量進口汽油等經過精煉的產品,此外俄羅斯、南美、東南亞、中亞、非洲都有不小的石油儲量,如果一味對著干這些國家或地區在幾年內由於市場刺激就能全力開發從而代替現有的主要產油國地位,歐美經過石油危機在原油來源的多樣性上狠下了功夫,現在靠這個已經不能從根本上威脅他們了。真正支撐美元的是中國和日本,兩個國家經濟嚴重依靠外貿所以必須保證美元的堅挺以使自己的產品有價格優勢,同時這兩個國家是美元外匯儲備和美國國債持有最多的兩個國家,擁有這樣干預市場的能力。

8. 石油之殤,美國為什麼要一邊提高石油產量,一邊控制油價的上漲

因為如果油價過快增長的話,會給全世界造成非常大的影響。並且美國和全世界的主要經濟體之間都有著非常大的聯系,一旦其他的經濟體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的話,將會給美國的經濟帶來非常大的壓力。而美國一直提高石油產量,就是為了壓榨伊朗和俄羅斯這兩個國家的石油份額。一旦占據伊朗和俄羅斯兩個國家的石油份額,將會使得美國在對這兩個國家的經濟制裁中取得非常大的優勢。

當然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美國一直提高石油產量,也會對自己在中東地區的盟友帶來非常大的壓力,因為美國在中東地區有很多的盟友都是重要的石油產出國比如伊拉克還有沙特。所以我們看到美國和自己在中東地區的盟友的關系,其實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9. 美國聯邦政府制定石油政策的作用

縱觀美國油氣政策的變化,可以發現在石油市場化運作的條件下,聯邦政府石油政策的作用是彌補市場缺陷,促進公平競爭,改善市場運作效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美國的石油生產和經營完全由私人部門按照市場規則運作,政府的職能是對市場主體的經營行為進行規范,促進公平競爭,提高市場效率。聯邦和州政府也不制定和指導石油產品的市場價格,即使是在1973年石油沖擊的危機中也是如此。聯邦政府還通過鼓勵和支持市場創新,運用金融衍生品工具和期貨市場來分散和迴避國際石油價格激烈波動的影響。

(2)對州際管道貿易進行監督管理,維護油氣產業的公平競爭。到2004年,美國的石油運輸基礎網路由約27萬千米的石油運輸管道構成,對州際管道貿易的管理是聯邦政府的關鍵任務之一,因為它關繫到整個石油產業能否維持一個有效競爭的市場。能源部的聯邦能源規制委員會(FERC)負責對重要的石油州際貿易進行管理。

(3)提供能源信息服務,提高市場的透明度,為形成合理價格奠定基礎。聯邦政府提供的能源信息服務包括三大類:收集和分析油氣市場的數據;研究影響油氣供應的事件和政策;評價資源狀況。能源部所屬的能源信息署(EIA)負責對能源供應、需求和價格趨勢等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其分析工作具有獨立性,不受聯邦政策目標的影響。

(4)要求大油氣產業公司提交財務報告,作為評估和制定能源政策的重要參考。聯邦政府要求大油氣產業公司向能源部的財務報告系統(FRS)提交年度財務和運營情況報告。能源信息管理局負責分析FRS信息,並向國會提交年度分析報告和相關數據。

為管理聯邦土地和環境,保證石油資源在美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可持續開發,美國政府的石油政策經歷了石油供應從簡單的滿足經濟發展的基本需要為目標向在滿足需求的基礎上重視環境和效益為目標,保持石油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轉換,通過政策實現市場自身無法達到的國家經濟、環境和安全目標。

(1)有效管理聯邦土地,保證石油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聯邦所有的石油資源是出租給私人公司經營的,私人公司參加聯邦所有的陸上和海上土地的勘探和開發權競標,中標者向聯邦支付開發權的基本費和年租金。出於環保考慮,聯邦通過國會立法或總統令的形式,嚴格限制或禁止開發部分聯邦土地內的油氣資源,如佛羅里達油海、加州海岸等。

(2)制定環境標准,改革環保管理方式。關於陸地和海上油氣經營的環境性能標準是在聯邦和州兩個層次上制定的。在過去的25年間,幾個主要的聯邦法律建立了關於氣體排放、水中排放,危險和無危險固體廢物的管理和處置等聯邦環境標准,對油氣經營中各階段的環保問題都作了具體規定。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的國家環保戰略發生了重大轉變,聯邦和州政府越來越多地通過與企業界的合作計劃來達到環保目標,不再強制企業採用特定的環保技術和措施。從油氣產業的實施情況來看,這種基於自願的合作計劃能夠迅速地以更低成本實現環保目標。

(3)保障職業健康和安全。聯邦政府在確保油氣產業工人健康和安全方面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職業安全和健康管理局通過與州政府的合作,實施並加強有關工作場所健康和安全標準的管理。

表2.6 美國油氣工業政策歷史

10. 美國仍在大量購買俄石油,石油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有哪些

石油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戰略資源,是保障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存在。

石油被稱為黑色的金子,也是現代工業不可缺少的黑色血液,更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礎。他是一種天然資源,而且不可再生,用途廣泛,這就導致他在世界上極為搶手,很多國家都會大量儲備石油,它對一個國家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更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戰略物資。

石油需求量大,卻不可再生,這就更加彰顯了它的重要性,除此以外,歐美石油公司對石油的壟斷操作更是造就了世界石油市場的價格泡沫,導致石油被卷進了政治,在20世紀時出現的經濟危機,就證明了石油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如果石油的價格得不到控制和穩定,世界經濟就會出現巨大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