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油氣資源開發
油氣資源開發是一種大規模的生產活動,在其開發過程中,要建立龐大的生產設施,以及與其配套的各種設置。在勘探、開發、輸運、加工等整個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對生態地質環境造成各種影響。
黃河三角洲是中國重要的石油工業生產基地,是勝利油田所在地。其石油開發始於20世紀60年代,伴隨著油田的發展,對三角洲地區的影響也滲透到了各個方面,油田開發與生態地質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也成為影響黃河三角洲區域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1)石油開發產生的環境影響主要是污染,且污染十分廣泛,因此而導致的環境問題相當嚴重。石油的生產及其排放物,對大氣、土壤、水體均有污染,尤其以對水體的污染為重;水體作為油污染的載體和受體,容易使污染物輸送、擴散。石油開采運輸過程中的落地原油對土壤的污染也十分普遍,對植被的生長造成很大影響。石油污染主要集中在主要的油田開采區,如孤東油田、孤島油田及東城區附近;尤其以孤東油田的地下水石油污染最為嚴重,含量可達0.6mg/L以上,且石油分布范圍也較廣,這與孤東油田石油產量較高有一定聯系;開發較早的飛雁灘油田附近,土壤石油含量最高可達14mg/kg,開發較晚並注重環境保護的採油區,污染程度相對較輕。
2)油田開采對地表結構和生態景觀產生一定的影響。勘探開發過程建立的一系列基礎設施,要佔用一定的土地;這些設施和生產過程改變了原有的地貌形態和地表結構,毀壞了原有的地面植被,自然生態過程中斷或停止,而代之以人為活動過程,自然景觀由人工景觀所替代。勝利油田部分油氣資源區與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在地域上存在交叉,自然保護區界內現有油氣井700多口,涉及油田11個;有些開采井建於保護區之前,有些則是在保護區建立之後擴建新建的,這使得自然保護區內的生態環境遭到較大破壞。
3)油田開發在改變地表環境的同時,也改變了生物的棲息環境,甚至摧毀其棲息地。即使未改變原有地表景觀,在油田生產過程中,也會干擾周圍生物的正常活動,特別是鳥類。而油田污染更使濕地生物遭受毒害而死亡,物種數量減少,生物多樣性降低。黃河口水域生物體內石油烴含量的檢測結果顯示,受試的生物體內均檢出石油烴;而不同海洋生物體內石油烴含量的差異,反映了它們積累和代謝石油烴能力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