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油價暴跌對原油的影響
國際石油下跌促使大量資本從原油生產國向客戶國遷移,而後者是全世界經濟發展的首要動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強調,油價每波動10%,世界國內生產總值就會發生0.2%的變化。如果油價下降25%,世界GDP將增加0.5個點。具體來說,原油進口國和生產國受到的損害不同,而消費國廣泛受益,而生產國受到的損害也不同。 對於消費國來說,石油的下降不僅可以降低電力和能源的進口成本,改善國際收支平衡,還可以給國內經濟帶來減稅,激發經濟魅力,抑制通貨膨脹,提高國民人均收入。再次,國際原油價格將暴跌。簡單來說,會有兩個危害,一個是對金融市場,一個是對人民生活。油價的大幅下跌會對股市和期貨交易市場重新洗牌,產生新的布局。與此同時,油價暴跌,很多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領域的運營成本都會降低,自然會對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傷害。 隨著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很多傳統能源公司的股價都會暴跌,尤其是一些石化企業,股價暴跌的速度非常快。每次國際原油價格下跌,都會像蝴蝶效應一樣引起股市的波動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價格調整。這種暴跌不僅會發生在產油國,還會蔓延到很多石油出口國,那個國家的股票市場和商品交易所銷售市場也會有很大的變化。這種大起大落對股市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有時是致命的,很多時候跌得很多,甚至股票都是跌停。 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是有害的,需要宏觀調控。促進借貸資金的順利交易,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全球通貨膨脹。雖然國際油價下跌,但對大家的中國價格傷害不大。根本原因是我們國家對新燃料和新能源汽車青睞有加,長期以來一直在爭取碳排放交易和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因此,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短期內不會對我國造成大的傷害。稍微長一點的時間可能會降低我們中國的油價,但是很難降低太多。所以,你是這個階段唯一能幸福的人。//www.sys-monitoring.com/pic_4afbfbedab64034f25bd7192bdc379310a551d35?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㈡ 成品油價迎2022年內第七跌,此次油價的下跌將帶來哪些影響
首先油價的下跌能夠使國內群眾的出行成本有所下降,同樣也能夠使國內的製造行業成本有所下滑,也能夠提升群眾財產的購買能力。
油價的上漲或者下跌,主要是受到政策以及國際因素的影響。當然產量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如果中東以及俄羅斯的石油產量出現了問題,將會直接影響到國際石油價格。對於我國而言,都是通過進口的方式來獲取滿足國內發展需求的石油。因此國際油價上漲或者下跌,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成品油價迎2022年內第七跌。
在當前國際油價上漲的趨勢之下,而我國內的油價卻出現了大幅度下跌。成品油價將會迎來2022年內的第7次下跌,雖然跌價的幅度並不是很大。但是相比與之前高昂的油價相比,已經有很大的降價幅度了。最根本的原因是由於國內政策的調整,再加上我國從沙特以及俄羅斯地區進口大量的廉價石油。國內的石油儲備數量較為豐富,因此可以採取降價的措施,來滿足國內民眾的需求。
㈢ 國際油價曾一度暴跌超10%,這對73%來自國外石油的中國有何影響
引言:這件事是對於中國有三方面的影響。第一個方面就是給國內三大石油巨頭的經營方面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由於國際油價下跌,國內最大的油氣生產供應企業不僅召開了座談會,而且也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戰略舉措。中石油不僅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方面肩負責任,而且在保障油氣產業鏈穩定中也有很大的作用。面對這一次的生存危機,中石油表示,要依靠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等方面的創新帶著公司渡過難關。
在這個方面,中國海油企業就做的非常好。中國海油方面表示,不僅要重視這次的沖擊和做好應對,而且要著力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和夯實基礎。雖然只是一個危機,但是其中蘊含了轉機。如果這些石油企業能夠有效地應對這次難關,那麼這些企業就能夠實現更快速的發展。雖然國內三大石油巨頭都進行了相關的舉措,但是中國石油化工行業還是出現了大面積的虧損情況。
㈣ 油價或將迎來年內第六次下調,油價連續下降會帶來哪些利弊
我雙手贊成油價下跌是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如果國際原油價格下跌過多,就很可能“好事”變成“壞事”咯!
總之,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的確會是件好事情;但長期過低的油價,並不見得一定會是件好事情啊!
㈤ 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對中國的影響
從2014年6月下旬開始,國際油價持續下跌,2014年全球油價暴跌了42%,進入2015年,國際油價繼續大跌近10%。當前國際油價持續下跌的原因主要是全球經濟對石油的需求下降,供應能力持續增強,而這些因素短期內不會根本改變,油價重新推高缺乏動力,因此國際油價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處在較低水平。中國作為原油最大凈進口國,油價下跌必將給中國經濟帶來多重影響。綜合來看,低油價對中國經濟有利有弊,總體上是利大於弊。
一、油價下跌對中國經濟的有利因素
1、拉動經濟增長
油價走低最顯而易見的好處是原油進口成本下降。由於美國石油產量增長和中國經濟持續發展,2014年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而總體石油消耗量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國際油價低位運行,將直接降低我國石油進口成本和石油化工行業成本,並通過產業鏈傳遞,降低我國經濟整體運行成本。油價下跌還將對中國消費經濟的增長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有利於促進國內經濟繁榮。美銀美林估計,油價每下降10%,中國GDP增速將提高約0.15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油價下降可能使今年中國的GDP增速提高0.4至0.7個百分點,2016年則提高0.5至0.9個百分點。同時,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國際油價大幅度走低給中國經濟更大的自我調整空間,降低了轉型升級成本。
2、推進能源領域改革
國際油價下跌會降低整體能源成本和支持能源改革。實際上,我國能源體制和能源價格改革挑戰不是技術問題,主要改革障礙是能源成本,以及如何滿足能源需求。由於歷史原因,我國能源價格長期受到管制,政府運用成本加成原則來制定能源價格,公眾也因此習慣了相對較低的能源價格,對價格上漲非常敏感。作為發展中國家,受到支付能力和人們的支付意願限制,能源價格改革進程比較緩慢。國際油價持續在低位運行,將大大降低油價成本對中國能源價格改革的制約,為推進能源市場化改革、理順相關價格體系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環境。事實上,中國政府已決定讓市場發揮更重要作用,中國能源價格改革正呈加速之勢。
3、為擴大石油戰略儲備提供了機遇
石油儲備在戰略保障上的意義不言而喻。國際能源署規定一國戰略石油儲備的「安全線」相當於該國90天的石油凈進口量。根據估計,我國戰略石油儲備(加上商業儲備)為70天左右,距離90天的儲備目標仍有一定距離,更低於石油凈進口國平均172天的現有水平。2014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60%,根據預測,到2020年,這一比例可能會超過65%、到2030年將攀升至75%。國際能源機構(IEA)也發布報告稱,中國將在未來20年內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原油消費國。國際油價的下跌,對於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增加的中國來說無疑是儲油好時機。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2月,中國原油進口量為3037萬噸(約為717萬桶/日),環比增加近兩成,同比增長13.4%,刷新了有記錄以來的單月進口量最高紀錄。2014年全年中國原油進口量增長了將近10%,達到3.0838億噸(約為23億桶)。
4、加快我國原油期貨的推出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但中國對國際原油價格沒有絲毫的定價權和話語權。目前,世界主要大宗商品的基準價都是以期貨市場來定價,推出我國原油期貨,爭取原油定價權的呼聲已持續了多年。2014年12月12日,中國證監會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已批准上海期貨交易所在其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開展原油期貨交易,後續具體上市時間將擇機對外公布。目前的低油價時期,是推出原油期貨、建立定價影響力的有利契機。未來「中國版」原油期貨上市,會為原油的價格安全提供保障,意味著中國在獲得國際原油的定價權上又邁出了新的一步。
二、油價下跌對中國經濟的不利影響
1、強化了通縮預期
2014年12月,中國CPI同比上漲1.5%,環比上漲0.3%,同比漲幅連續5個月低於2%;PPI同比下降3.3%,環比下降0.6%,連續34個月處於負值區間,引發了外界對中國經濟進入通縮的擔憂。原油不但是重要的能源品種,還是工農業、交通運輸業的重要原材料,原油價格下跌,不僅意味著輸入性通縮增強,還會拉低中國國內其他主要工業產品的價格,帶動整個物價水平下降,可能進一步強化我國的通縮預期。
2、不利於新能源產業發展和節能減排
石油是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近年來,油價高企,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進入激勵,並推動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如果國際油價長期維持低位運行,降低石油使用成本,增加了石油的市場需求,將可能會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產生擠出效應,尤其是對正在大規模進行商業化階段的新能源,在配套市場環境不成熟、不完善的情況下,更會加速產生擠出效應。同時,低油價可能會帶來全社會增加石油消費,高耗能產業獲得復甦機會,不利於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調整,也不利於節能減排和生態治理。根據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石油類污染物的產生量、排放量很大,是全國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
3、降低石油行業的產量和產能
石油價格長期低位運行短期內將降低石油企業產量,長期內減少產能。如果石油價格持續低位運行甚至是下跌,會降低石油行業的利潤和盈利能力。如果石油價格跌破成本,還會導致石油企業虧損。短期內,石油行業企業為減少損失會減少產量。在長期內,將會減少石油產能,甚至會使得部分石油行業的企業退出,並通過產業鏈傳導,影響石油行業相關的人才、技術、要素市場發展。
三、中國應抓住油價下跌的機遇
首先,應藉此契機全面推進石油及相關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石油產業國際競爭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石油工業的增長按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計算,更多是靠要素投入增長支撐,而不是要素生產率增長支撐。石油工業要實現從要素和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根本出路是實現股權結構多元化。其次,應逐步完善石油的戰略儲備、商業儲備和資產儲備布局,對沖國際油價波動的系統風險。我國作為世界石油主要消費國和進口國,在油價持續下跌時期,應逐步增加全球石油資產的股權多元化投資,而不僅僅是綠地投資。同時逐步完善石油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體系,形成石油全球資產多樣性組合對沖系統性風險;再次,應做好新能源的技術開發和推廣工作。在石油跌價之時,加快煤炭能源結構的轉型,鼓勵更多的分布式新能源發展,加大天然氣能源站、光伏電站、風力電站等新能源建設,以便在未來石油價格再一次高漲之時,充分發揮能源補充作用;最後,加強國際能源合作力度。在國際油價下跌時,中國作為最大進口國在商業合作中話語權有所增加,可以藉此機會拓展與俄羅斯、中亞與東南亞國家以及加拿大等石油出口國的談判與合作,在逐步降低對中東國家油源過度依賴的同時,加快推進中哈、中俄、中土和中緬等油氣運輸管道的建設,開辟多元化的石油進口通道。
㈥ 國際油價暴跌國內油價或第3次下調!國際油價下降會對什麼造成影響
石油無論是對居民的日常生活,還是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戰略來說,都非常得重要。而在國際的油價持續暴跌的情況下,也對各個國家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接下來小編就來盤點一下國際油價的下跌將會產生的那些影響。
最後,與石油有關的金融產品也會出現波動。比如與石油有關的基金、股票在價格上也會出現暴跌的現象,一些股民可能會發生大幅度的虧損,造成市面上的資產嚴重縮水。對於一些炒股的股民來說,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如果股民們沒有及時地吧手中的股票拋售出去,就可能會導致了一個人的資產嚴重縮水,如果投資比較大的話,甚至還會導致破產,對金融圈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㈦ 供需利空致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對我國的油價是否會造成影響
這對我國的油價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影響的方式主要是集中在油價的長期價格趨勢上。
當國際原油的價格進一步走高的時候,我們國內的成品油的價格也會進一步走高。在此之前,國際原油的價格已經突破到了120美元每桶,這也直接導致我們國內的92號汽油和95號汽油的價格突破9元大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國際原油的價格和國內的成品油價格成正相關的關系。
國際油價大幅下跌。
受到了多重利空消息的影響,國際原油的價格已經從每桶135美元回落到了每桶105美元左右。有些機構並不看好國際原油的後市行情,同時也認為國際原油的價格會重新回落到80美元以下。與此同時,有些機構認為國際原油價格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回調後繼續拉升,並且相信國際原油的價格會突破到150美元每桶。
㈧ 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對中國油價有無影響
國際油價持續下跌肯定對中國油價有影響的,因為我國的油價就是根據國際油價來調整的,只不過是漲多跌少。
總的來說,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跌,對於中國油價來說,影響是肯定有的,我敢大膽猜測,國內的油價很快就會因此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