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水與石油誰重
溶液的體積相同,水的重量比石油重,因為水的密度比石油
的大(現象:石油漂浮在水面上)所以水和石油的體積相同
時,水更重些。
Ⅱ 石油與水是位於同一岩層嗎
水與石油的密度不一樣。
此外,煤、石油等是由千萬年的地質演化形成的,與岩層的新老關系密切。有些含有油氣的沉積岩層,由於受到巨大壓力而發生變形,石油都跑到背斜里去了,形成富集區。所以背斜構造往往是儲藏石油的「倉庫」,在石油地質學上叫「儲油構造」。通常,由於天然氣密度最小,處在背斜構造的頂部,石油處在中間,下部則是水。尋找油氣資源就是要先找這種地方。
形成石油圈閉之地質結構有很多種類型。第一種類型稱為背斜型圈閉,外形如窟隆狀,天然氣、石油和水均儲存在儲油岩內,而儲油岩被一層非滲透性岩所覆蓋,它可防止天然氣和石油之逸離;第二種類型稱為斷層型圈閉,因為不滲透性岩發生斷層而阻止石油和天然氣之逃逸;第三種類型稱為可變滲透性型圈閉,由於儲油岩之滲透性發生變化而導致...
Ⅲ 油田水的定義
從石油是液體礦床的觀點來講,與石油伴生的地下水,應該屬於礦床水文地質研究的范疇。所以,原蘇聯學者Г.М.蘇哈列夫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油礦床水文地質學的概念。在礦床水文地質學中,常按礦床種類對地下水進行分類,如煤田水(賦存於煤系地層中的水)、硫化氫水、鹽水、碳酸水、氡水等,所以順理成章的將與石油共存的地下水稱為油田水。但是,要給油田水下一個比較明確、完整的定義,遠比固體礦床地下水的難度大的多。這固然與石油可流動、難保存及對周邊介質影響大等特性有關外,還與學者對油田水含義的理解和持有不同學術觀點有關。對油田水的定義,在我國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1.廣義的油田水含義
1)原蘇聯學者В.А.蘇林(Сулин)1946年認為:油田水埋藏在含油的地質構造里,可能形成油藏的天然環境就是油田水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條件。很顯然,他所定義的油田水是泛指形成油藏的天然環境中的地下水。
2)原蘇聯學者С.А.蘇哈列夫(Сухареь)1956年認為:油田水通常與油一起埋藏在地層中,然而也常存在於沒有油氣的地層中。他根據地下水與油層的關系,分為地層水(即和石油埋藏在同一油層中的水——邊緣水、上部邊緣水、底水、層間水)、外來水(即從上邊或下邊的地層中進入到油層的水)和構造水(即沿著節理裂縫及斷層裂縫進來的水)。
3)西北大學邸世祥教授(1991)認為:油田地區跟油氣生成、運移、聚集、保存以及調查、勘探和開發有聯系的地下水都叫油田水。
上述學者的基本觀點可以概括為:地下水與油氣密切相關,油田水是天然水系的一部分;含油盆地內的地下水為「統一體」,都屬於油田水的范疇。因此,地下水(包括淺層地下水)研究是勘查油氣藏的一種方法。
2.狹義的油田水含義
1)美國學者A.I.萊復生(Levovsen)1967年認為:油氣藏中的水,叫做油田水。
2)美國學者A.G.科林斯(Collins)1975年認為:同油一起產出的水,稱為油田水。
3)我國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研究所汪蘊璞研究員1987年認為:油田水是指儲集油氣地層中的地下水,它是油氣藏中的主要組成部分。
4)北京石油學院1961年編著的《油田水文地質學》中指出:油田地區的地下水,叫做油田水。
5)中石油大港油田高錫興高級工程師1994年認為:油田水是天然水系中的一種特殊成分,它與油氣田共存於同一流體系統中;並毗鄰油氣田的存在,其化學組分的特殊性與石油成分有密切的關系,其特殊組分是油氣田存在的標志。
6)中石油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質勘探開發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劉方槐編著的《油氣田水文地質學原理》(1991)認為:油氣水是地下水的一種特殊類型,是天然水系的一部分。
上述學者對油田水概念的理解,基本上限制在油氣儲集層或具體油氣田(藏)的范疇里,強調了油田水是油氣藏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書不打算進一步討論油田水定義之間的異同,優缺點及其差異程度,因為不同定義具有較好的協調性。在生產和科研中,可根據具體任務和實際情況(如區域與局部等)應用油田水理論去認識地下水與油氣之間的復雜關系。
劉崇禧(1978)認為油田水是天然水系中一種特殊類型的地下水,它與油氣共生與伴存,是油氣藏的組成部分。
Ⅳ 水質標準的石油類是包括什麼
礦物油類化學物質,是各種烴類的混合物。石油類可以溶解態、乳化態和分散態存在於廢水中。石油類進入水環境後,其含量超過0.1~0.4mg/L,即可在水面形成油膜,影響水體的復氧過程,造成水體缺氧,危害水生物的生活和有機污染物的好氧降解。
水體油類污染是海洋污染中最普遍、最嚴重的污染。石油是一種很復雜的自然的有機混合物,具有一定毒性。在極微量濃度下也可使魚肉帶有石油味。大量石油在海面形成油膜,會影響水中氧的補充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油污染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多種復雜的影響。工業廢水中的油類也可使地表水體遭受污染。
(4)什麼是水和石油擴展閱讀:
一、主要來源
油類通過不同途徑進入水體環境形成含油污水. 含油污水是一種量大、面廣且危害嚴重的污水. 全世界每年有500 ~ 1 000 萬T石油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水體。按其來源可分為:自然來源( 約佔8%) 和人類活動來源( 約92%) 。
自然來源主要海底、大陸架滲漏,含油沉積岩缺損等。人類活動來源主要有油輪事故和海上石油開採的泄漏與井噴事故,港口和船舶的作業含油污水排放、石油工業的廢水及餐飲業、食品加工業、洗車業排放的含油廢水等。
二、油類污染物對漁業的影響
石油污染破壞水體環境給漁業帶來的損害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石油污染能破壞漁場,沾污魚網、養殖器材和漁獲物,水體污染可直接引起魚類死亡,造成漁獲量的直接減產。
其次表現為產值損失,油污染能使魚蝦類生物產生特殊的氣味和味道,而且這些氣味和味道無論採取怎樣的加工方法都無法消除,因此可降低水產品的食用價值,嚴重影響其經濟利用價值。當海水中的石油含量為0.01 mg/L 時,在24 h內即可使魚、蝦、貝類產生異味。
人們在食用受石油烴衍生出的致癌物質特別是多環芳烴污染的水產品時,這些致癌物質可通過食物鏈的傳遞危及人體的健康和安全。另外,水體石油污染還會造成相當大的社會和經濟損失,如影響到旅遊和娛樂。
Ⅳ 石油和水應怎麼區分
用密度分,氣味,顏色,味道,熔點,沸點,等等****很多,謝謝
Ⅵ 油、氣的「孿生兄弟」—油田水是什麼
人們非常熟悉江河湖海中流淌的水,對淺層地下水的開采利用也有所了解,但什麼是油田水恐怕知道的人就少了。原來在油田裡油氣和水同時儲存在地下岩層里,油田內的地下水通常稱為油田水。那麼,在一個油田內,油、氣、水是怎樣分布的呢?
在地下一個油藏里,由於重力分異作用的緣故,油田水中的氣體會因比重輕而位於上方,油處於中間,而水最重當然只能在最下面。
油田水與鄉村打井開採的淺層水可不一樣,其來源要復雜得多。除了包含一部分大氣滲入水以外,油田水主要來自地層沉積時留下來的沉積水以及來自地殼深處的深層水。沉積有機質在生成烴類的同時,還會產生大量的水,所以,它是油、氣的「孿生兄弟」,這些地下水混合在一塊就成為油田水。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油田水經歷了一系列物理化學作用、生物化學作用,不斷地改變著水中各種離子的組成,例如,硫酸鹽被還原成有臭雞蛋氣味的硫化氫,碳酸根離子(HCO-3、CO2-3)明顯增加,鐵質也多被氧化成FeSO4。如果你要品嘗油田水的味道,那可沒有礦泉水那麼爽口清新,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地下水因變質作用,濃縮程度高,礦物質多(即礦化度高),它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從周圍岩石,特別是膏鹽岩、碳酸鹽岩中不斷地溶解各種礦物,因而在油田水組成中常見有Na+、K+、Ca2+、Mg2+和Cl-、SO2-4、HCO-3等鹼性或酸性離子,通常也還能見到烴類、酚和有機酸等有機化合物。
不同地區油田水的類型通常都是不一樣的。科學家們根據大陸地層水中Na+/Cl-、(Na+-Cl-)/SO2-4、(Cl--Na+)/Mg2+等的含量比值,將油田水劃分為硫酸鈉型水(Na2SO4)、重碳酸鈉型水(NaHCO3)、氯化鎂型水(MgCl2)和氯化鈣型水(CaCl2)四種。油田水一般以氯化鈣型水最多,也有重碳酸鈉型水,而含硫酸鈉型水的地區基本沒有石油分布。根據油田水型與油氣分布的這種相關性,人們在勘探之初要分析各盆地中的水型及其狀態(停滯狀態或交替狀態),來確定含油氣可能性大的地區。可想而知,那些處於水交替帶的地區是不利於石油和天然氣保存的。
Ⅶ 石油天然氣水分別儲存於什麼地質構造
水多儲存於向斜構造,多儲存於背斜構造。石油、天然氣、地下水三者比較,天然氣的密度最小,石油次之,水的密度最大,且向斜的岩層向下彎曲,適合密度大的水儲存於地層中。石油、天然氣、地下水三者比較,天然氣的密度最小,石油次之,水的密度最大,且向斜的岩層向下彎曲,適合密度大的水儲存於地層中。
石油,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天然氣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一類可燃性氣體,是一種化石燃料,包括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種自然過程形成的氣體(包括油田氣、氣田氣、泥火山氣、煤層氣和生物生成氣等)。在石油地質學中,通常指油田氣和氣田氣。其組成以烴類為主,並含有非烴氣體,因而燃燒產生黃色或藍色火焰。
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水是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類很早就開始對水產生了認識,東西方古代樸素的物質觀中都把水視為一種基本的組成元素,水是中國古代五行之一;西方古代的四元素說中也有水。
Ⅷ 水和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水和油的相同點:都是液體。
水和油的不同點:
一、成分不同
1、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二、氣味不同
1、水:無味。
2、油:用手指沾一點油,抹在手掌心,搓後聞其氣味,品質好的油,應視品種的不同具有各自的油味,不應有其他的異味。
三、色澤不同
1、水:無色。
2、油:一級茶油為金黃色,所以茶油還有「油中軟黃金」之稱。品質好的豆油為深黃色,一般的為淡黃色;菜籽油為黃中帶點綠或金黃色;花生油為淡黃色或淺橙色,棉籽油為淡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