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東營有多少家石油裝備
擴展閱讀
如何看待沉沒成本 2025-07-17 15:42:23
產品價格定高了怎麼定低 2025-07-17 15:40:36

東營有多少家石油裝備

發布時間: 2023-02-16 04:22:57

㈠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石油化工企業有哪些

圖中從A-J(自己用網路地圖搜一下...有四頁,這也就是其中一頁...)
惠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山東省.東營市濟南路23號

安達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東營市黃河口商貿城566號
電話:(0546)8236271

東營市長興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東營區西四路483號
電話:(0546)8557603

東營市同興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東營區西四路483號
電話:(0546)8629125

東營市群興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東營區西四路483號
電話:(0546)8557605

東營市天泰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東營區經濟園區華納大街26號
電話:(0546)8533668

東營市富洋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東營區西三路36號
電話:(0546)8238288

東營市飛遠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東營區西四路466號
電話:(0546)8998998

東營興盛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東營區濟寧路4號
電話:(0546)8774781

東營市中旭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東營市三楊街18號
電話:(0546)7367679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㈡ 東營是成於油田,敗於油田嗎

簡單地將東營的成功與失敗歸於油田,似乎並沒有多大的問題。

不過,更准確的說法應該是,東營的確是一座因油田而興起的城市,但是他逐漸地沒落,實際上是很多資源型城市的宿命。

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東營市還不是東營市。

在當時,東營是山東省惠民地區廣饒縣東營村。

石油會戰之時,華東地區的勘探人員在東營附近發現了油田,由於油田位於勝利村附近,這個由東營村、勝利村以及周邊村鎮組成的油田被命名為勝利油田。

1966年,運輸原油的淄東鐵路修建,東營擁有了第一個火車站。

石油改變了東營的命運。

就好像鐵路改變了河北省石家莊村,河南省鄭縣的命運一樣。

由於石油,東營獲得了國家發展規劃的青睞。

公路、鐵路、火車站、機場,紛紛眷顧了這個渤海灣畔的小村莊。

甚至在1969年京校外遷之時,當時的中國石油大學也遷入了這座石油小城,並更名為華東石油學院。

1983年,東營成為地級市。

車牌號為魯E,由此可見,地位並不低。

石油給東營帶來了諸多難以想像的資源,由村發展成地級市,東營只用了20多年的時間。

不過,大量湧入東營的人口,似乎並沒有多少人為這座小城做過長期規劃,本地土著也好,石油工人也好,高校老師也好,外地學子也好,東營這座城市構成簡單,石油將大家聚在了一起,但是似乎並沒有團結起來。

譬如,中國石油大學的搬遷。

2002年,中國石油大學開始盯住了山東基礎設施與經濟環境更加良好的青島,之後,便沒有留戀地將主要的學院搬遷到了青島。

在山東省內部,2017年,東營的GDP為3801億元,這樣的數字,遠超一些三線城市。

作為一座人口只有213萬人的城市,東營的人均GDP可以說是十分可觀。

但是,東營的危機,似乎也要比其他城市更加明顯。

比如,人口老齡化。

2014年,東營60歲以上人口為35萬人左右,在當年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8%。

坦率地說,東營人口老齡化,已經是難以挽回的事態。

這或許才是東營真正的衰敗。

石油的發現使得大量工人紛紛前來,高校的搬遷帶來了大量的教師與學生,火車站促進了東營與其他地方的商貿交流。

但是,這一切似乎停了下來,石油帶給東營的,只有這么多,剩下的需要東營自身創造的,很顯然,東營創造不出來了。

於是有才能有技術有野心的人選擇用腳投票,離開了這座城市,中國石油大學的搬遷是一個標志,而人口老齡化則說明,東營難以吸取年輕人口。老年人因為年齡大了,難以離開。

東營的興起,是自然蘊藏的石油資源。

但東營的衰敗,應該是,原本眷顧給東營的優質資源與優秀人才,決意離開吧。

如果您到外地,別人問你是哪裡人,說東營的話也許沒有幾個人知道,如果說勝利油田,大部分人還是知道的,由此可見東營市的知名度還是需要油田來打響的。

現在我對悟空的問題提出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東營也算資源城市,依託於勝利油田,而且所有的建設也是讓步於油田,所以在東營你想不到的地方都會出現油井,抽油機也許在小區里,也許在路中間。並且,東營市是山東省人均工資最高的城市,這項榮譽得益於油田職工的貢獻,所以毋庸置疑的是東營肯定是:「成也油田」。

那麼能不能「敗也油田」,就得看東營的經濟構成,和地方企業的發展方向了。煉油,化工,輪胎,有色金屬是東營經濟的支柱,如果哪天沒有油了,估計煉油廠肯定是不存在了,而其他的又是高污染行業,所以東營如果在石油枯竭前能轉型成功,也許還行,反之不容樂觀。

反正我是不看好東營的,地方和油田矛盾太深,東營市人員構成復雜,治安不是很好是主要原因。

知道2017年油地經濟比例嗎?1:9,確切的說是11%:89%,地方經濟早已經是東營的主體了。其實現在油田包括之前,油田的收入絕大數貢獻給中央了,地方獲得的並不多,油田的貢獻在於東營最初的基礎設施是依託油田建起來的,東營最初的高消費人群也是油田職工,帶動了地方經濟最初的發展,當然還有全省前列的高物價。

現在油田確實已經有些沒落了,而東營還沒有敗!我們現在已經不提油城了,現在東營的目標定位是: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黃河入海文化 旅遊 目的地,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濕地城市。東營也已經獲批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高新技術企業已經發展到149家。東營現在的支柱產業是石化、橡膠、石油裝備、有色金屬、新材料「五大產業」,現在石化產業很大一部分是用的進口原油,質量比油田的好,價格還低。東營的石油裝備製造國內外聞名,裝備製造業最集中的東營區的石油裝備產業規模佔到全省的80%、全國的30%。2017年,全區規模以上石油裝備企業達78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1.9億元。東營正大力發展生物醫葯、航空航天、現代高效農業、文化 旅遊 產業「四大潛力產業」。這幾年東營正大力發現這幾大產業,有了一定的基礎,以航空航天為例,建設了中國商飛試飛基地,C919正在這里試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院正在建設,空客中國再交付中心也有望落戶東營;高效農業去黃河三角洲農高示範區看看就能看到東營農業的未來了……

說東營敗也油田的朋友怕是有些想當然了吧!

東營成於油田但不是敗於油田。敗也是敗於他自己。東營市的許多居民來自全國各地本來應該是文化多元包容性強,實際上不是當地人本位主義嚴重吃地皮行為成風。建市多年還油田地方經緯分明油田人一直沒有被真正的被看成是東營市的居民。更不要說是外地來東營的務工人員。東營不消滅地痞文化是會嚴重影響東營未來的發展。

可能很多人連「東營」這個地名都沒有聽過,不知道它在哪個犄角旮旯,但說到勝利油田,它的名聲卻如雷貫耳,稍微有點地理常識的人都知道。勝利油田的大本營就位於東營市。

先有勝利油田,後有東營

1955年國家在華北平原勘探石油。1961年,在東營村(記住,東營是一個很小的地名)附近打的華8井,首次見到工業油流,日產原油8.1噸,從而發現了勝利油田。1962年,在東營構造上打的營2井,獲日產555噸的高產油流,這是當時全國日產量最高的一口油井。隨後,大規模的石油會展開始了,大量的石油技術人員、工人及其家屬湧入今天的東營境內。 1950年開始,今天東營境內的廣饒、利津、墾利均隸屬於惠民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10月東營地級市建立。1989年勝利石油管理局正式成立,機關主體位於東營市。因此,勝利油田和東營關系是,先有勝利油田,後有東營市。

東營的經濟發展

因為有勝利油田的存在,東營的石油、化工、專用設備等行業規模巨大,極大地帶動及當地的經濟發展。2017年東營市GDP達到3800億元,對於一個人口只有220萬的地市來說,經濟規模很大了,因此其人均GDP名列國內前茅,人均生產總值177376元,按年均匯率折算為26271美元。

2017年,東營2235萬噸,佔全國石油總產量的比重為11%。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氣等產量也很高,石油開采和加工業成為了東營的經濟支柱。

非也,非也。東營成也油田,敗就不會說了!東營煉化產能能煉勝利油田三個的年產量,實際煉油田兩個的年產量。假如油田大規模裁員下崗達百分之五十,將對東營經濟近乎毀滅性打擊。油田人消費量的佔比遠大於GDP的佔比。文化建設也領跑東營市,與濟南青島看齊。沒有了油田的東營市,只好和萊蕪並肩了!

就一句話!沒有了石油,東營就是一個村!轉型失敗!看看這幾年東營還有幾台提油機在運轉?!自己開採的石油比進口的還貴!難怪每年兩桶油都說賣的越多,虧損越多!再看看這裡面東營市幾個縣區的發展,別的不很清楚,廣饒哪有發展。簡直就是倒退。除了不停的申請各種城市的榮譽稱號,狂提房價之外,別的還有啥?一個人口五六十萬的小縣城,房價都萬元左右,簡直就是扯蛋。輪胎化工企業接連倒閉,爛尾樓不斷出現。就連惠及民生的中醫院和開發區衛生院的大樓三年還沒有建起來,徘徊在爛尾的邊緣。真不知道,這是怎麼了???

東營確實成於油田,但是沒有敗於油田。因為目前東營市還是在正常發展,生產總值受到油價帶來的油田產值減少的影響,但是沒有敗落,因為還有其他的產業撐起了半邊天。

所以,說東營敗於油田是不對的。其實東營一直在發展油田以外的產業,雖然有些企業和油田的關聯度比較大,但是也可以向外發展。所以勝利油田作為央企,對東營市的影響雖然很大,還沒有達到可以衰敗東營市的地步。

所以我們相信,東營市也會逐步加大其他替代產業發展的,因為有 歷史

教訓的。

以前叫惠民地區,歸濱州管,早一批來的油田人都知道東營這片最擅長的是要飯,餓死人的事太正常了。後來大量油田人口湧入,當時的油田的待遇好,工資高,直接帶動消費,尤其是90年代末大量東北和南方地區的人湧入經商。東營經濟飛速發展,帶這個時候東營本地人的存在感微乎其微。直到21世紀,國家大改企業就是企業,不能有公檢法,學校醫院等等。而且房地產崛起,東營靠賣地皮發家一大批。有了資金從而各類企業也都崛起,反而油田天天改革走上下坡路了。油田是資源型城市,雖說天天喊生態 旅遊 型但是拿出手的沒幾個地方。

說這話的人肯定是地方的人!成於油田是肯定的!敗於油田是謬論!因為,東營立市是因為油田的發現發展,因為油田的產值,會戰的人口和中石油的投入,否則,以當地的農業,人口數量絕無可能擠身於地級市的層面!東營市依靠油田的技術,人才,產業優勢,選擇了石油化工和裝備製造為主導產業發展,一方面建設煉化企業,一方面把裝備銷售到油田企業,東營市的發展少了油田成嗎?你們把油田和地方切割的如此干凈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嗎?還是少些夜郎自大吧!

㈢ 東營有有哪些外企有什麼機械企業有什麼電子企業

外企:華亞(東營)塑膠 、恩德風機設備製造、美國杜邦鈦白粉
機械企業:石油機械比較多 科瑞石油裝備 高原石油機械
電子企業:科英電子
我知道的就是這些了
我這里網速慢,你搜一下東營經濟開發區網頁,就會有公司名單

㈣ 東營有多少煉油廠總數

7家。根據查詢網路地圖顯示,東營共有煉油廠7家。東營,是山東省地級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中國重要的石油基地。

㈤ 有哪位高人知道勝利油田改制後,組建成那幾家企業待遇如何

全市油田改制企業名單
序號
企業名稱
所在縣區
1
勝利油田利豐工貿有限公司
東營區
2
山東勝利通海集團有限公司
河口區
3
山東勝利新大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東營區
4
勝利油田長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市直
5
勝利油田新邦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東營區
6
勝利油田勝利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
市直
7
山東廣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東營區
8
勝利油田勝利動力機械有限公司
市直
9
勝利油田長龍橡塑有限責任公司
東營區
10
勝利油田勝利評估咨詢有限公司
東營區
11
山東勝油固井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東營區
12
勝利油田龍璽石油工程服務有限責任公司
開發區
13
勝利油田勝利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市直
14
勝利油田中勝實業有限公司
市直
15
勝利油田高原石油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開發區
16
勝利油田勝利自動化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東營區
17
勝利油田渤海固井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河口區
18
勝利油田中心醫院
市直
19
勝利油田康貝工貿有限公司
20
勝利油田孚瑞特石油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市直
21
山東勝油鑽采機械有限公司
東營區
22
勝利油田博友泥漿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東營區
23
山東海盛海洋工程集團公司
河口區
24
勝利油田勝利泵業有限公司
25
勝利油田金島實業有限公司
河口區
26
勝利油田北方實業有限公司
河口區
27
勝利油田勝大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市直
28
勝利油田固邦石油裝備有限公司
東營區
29
勝利油田集興石化安裝有限公司
東營區
30
勝利油田供應方圓石油裝備有限公司
東營區
31
勝利油田勝利報業發展有限公司
東營區
32
勝利油田勝源實業開發有限公司
東營區
33
勝利油田富邦實業有限公司
墾利縣
34
勝利油田東方實業投資有限公司
河口區
35
勝利油田勝興實業有限公司
東營區
36
勝利油田勝華實業有限公司
東營區
37
勝利油田新海興達有限公司
東營區
38
勝利油田奧凱龍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開發區
39
勝利油田勝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東營區
40
勝利油田海勝實業有限責任公司
河口區
41
勝利油田管具公司
河口區
42
勝利油田鴻勝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東營區
43
山東勝利方圓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開發區
這是改制企業的名單,至於待遇如何,就不是很清楚只是知道勝利油田孚瑞特石油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不錯

㈥ 東營那些大的石油裝備企業

作為現代工業文明的基礎,石油消耗已佔到一次性能源結構的40%,天然氣則佔了23%。未來數十年內,石油與天然氣的開發利用在全球能源中仍將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石油和天然氣需求的穩定增長帶來了石油勘探開發投資額的持續攀升,也使石油裝備製造業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據業內權威分析,未來世界石油裝備每年需求增長率可達20%以上。高端石油裝備製造正成為一個高投資、高回報、低風險的行業。
一、我國石油裝備製造業發展現狀
「十一五」期間,我國石油石化設備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從1019家快速增至2023家,翻了近一番,全行業資產總額從674億元增長到2006億元。5年間全行業工業總產值和工業銷售產值均增長了3倍以上,而新產品產值、出口交貨值、利潤總額等指標的增長均在兩倍以上。
盡管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我國石油裝備業依然面臨嚴峻形勢。目前,世界主要的石油裝備技術研發與製造企業幾乎都集中在美國的休斯頓,其占據了石油裝備領域85%以上的市場份額。休斯頓年營業額超過百億美元以上的企業有數十家之多,而中國2003年以前在高端石油裝備領域尚屬於純進口國,至今無一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近年來我國政府大力實施「走出去」能源戰略,到海外進行油氣勘探開發,中國幾大石油公司已經累計在海外獲得了一百多個油田項目,但這些項目70%以上的設備和服務都有西方公司提供,尤其是海洋項目的產品和服務更是被西方公司壟斷。據統計,2010年我國石油裝備行業出口額137億美元,還不及美國哈利伯頓公司全年營業額的三分之一,在全球市場中所佔份額不足2%。
造成這種不利局面的原因:一是起步晚,底子薄。我國的高端石油裝備製造業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才開始起步,而西方國家相關行業已有百年歷史。二是企業數量多、規模小,集中度低。我國石油裝備企業資金、技術力量分散,核心競爭力難以提高。三是過多依賴低附加值環節。由於缺少關鍵核心技術,導致企業處於產業鏈低端,只從事一些低端產品加工,極大降低了回報率和附加值。以一艘中國製造的自升式鑽井平台為例,由於只實現了24%的國產化率,中國企業只能獲得全部利潤的20%。
盡管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但我國石油裝備製造業在發展過程中業逐漸積累起自己的優勢。
(一)門類齊全。目前我國石油裝備製造業門類比較齊全,產品規格、品種基本能滿足陸上石油勘探開發需求,從生產能力、產量、產值、生產的品種規格和從業人員等方面衡量,我國已經是一個生產石油裝備的大國。
(二)高性價比。石油裝備製造作為一個高成本行業,中國具有西方國家難以實現的人力資源優勢和成本優勢,產品具有很高的性價比,這對世界各產油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傢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已經有很多國家石油公司在中國設立了長期采辦機構。
(三)國家扶持。「十一五」期間,我國將石油勘探、鑽采設備製造行業作為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2010年,高端裝備製造業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重點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十二五」開局,我國又確立了能源裝備產業新的發展目標,明確提出要把能源裝備製造業培育成重要的戰略新興產業。而近期即將出台的《「十二」五期間海洋工程裝備發展規劃》,則標志著國家將加大對海工裝備產業的扶持力度。
具有戰略高度的政策頻繁出台,彰顯出我國大力發展高端石油裝備製造業的決心,推動了石油裝備製造業的優化升級和布局調整。近年來,國際石油石化通用機械製造業產業能已經開始向我國轉移。可以預見,未來5-10年內我國高端石油裝備產業將會迎來蓬勃發展。只要抓住機遇,業內將成長起一批具備和西方石油裝備「大鱷」抗衡實力的國際化企業集團。
二、東營做大做強石油裝備製造業的基礎和優勢
山東省石油裝備銷售收入連續兩年位居全國首位,其中80%以上的石油裝備製造業集中在東營。2010年,東營銷售收入過億元的石油裝備企業達五十餘家,5億元以上的企業20多家。目前,東營的石油裝備總產值已經佔到全國的三分之一左右,主導產品陸地石油鑽機占國內市場的比重達到26%,抽油機達到60%,石油專用管達到30%,抽油(電)泵達到50%,抽油桿達到25%,燃氣發電機組達到80%,油田特種車輛達到30%。鑽機、管具、採油裝備大量出口中亞和東歐,石油管具大量出口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
作為中國做大的石油裝備製造業基地,東營初步具備了承接國際石油石化通用機械製造業轉移的優勢:
(一)產品種類齊全。經過多年積累,東營的石油裝備產業已經成為國內同行業的「領頭雁」。東營市已經形成了以鑽機、鑽桿、抽油機、抽油桿、抽油泵、油氣集輸管道、油田特種車輛等成套設備為重點,涵蓋物探、鑽井、測井、固井、採油、井下作業、地面工程、管道運輸等各領域的產品體系。龐大的產業規模,完整的產品種類使得東營具備了成為「東方休斯頓」和世界石油之都的實力。
(二)產業關聯度較高。東營石油裝備產業體系較為完整,集研發、製造、服務、內外貿易於一體,企業之間通過專業分工,在技術信息、原材料供應、產品銷售渠道和價格等方面建立起共生、互補、競爭的發展模式,產業鏈不斷延伸,產品開發由低端向高端、公司主營業務有製造向工程服務不斷轉變。
(三)創業及展示載體豐富。依託勝利油田和石油大學,東營的石油裝備專業人才資源豐富,科研實力雄厚。目前,東營市已經擁有一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座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和四家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中心,並建成了國家級示範生產力促進中心。一年一度的中國(東營)國際石油石化裝備與技術展覽會是國內唯一在石油產區和石油裝備基地舉辦的國際石油盛會。目前正在建設的「中國石油裝備產業基地國際交流中心」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中國石油裝備向世界展示形象和宣示實力的平台和窗口。
(四)交通網路發達。完善的公路、鐵路、航空、港口等交通設施,為東營市搭建了發達的交通網路。尤其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東營港2020年將跨入具備億噸吞吐能力大港的行列,使得東營具備了與世界能源之都美國休斯頓類似的優勢,是我國其他主要石油裝備製造地區所不具備的。
(五)國家戰略支撐。2009年11月和2011年1月。「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相繼上升為國家開發戰略,東營分別成為「黃」、「藍」戰略的核心城市和前沿城市。「黃」、「藍」戰略分別明確了東營建立高端石油裝備產業區以及石油產業聚焦區的目標,加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三大國家戰略的交匯疊加,使東營石油裝備製造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機遇。
三、東營石油裝備製造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及對策建議
全球油氣勘探開發的廣闊前景,以及國際石油石化通用機械製造業產能向我國轉移的趨勢,使東營高端石油裝備產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機遇。作為石油裝備製造業的「領頭雁」,東營石油裝備產業在擁有顯著優勢的同時,自身發展也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必須採取措施積極應對。
(一)面臨國內兄弟省份的激烈挑戰。盡管東營石油裝備產業在國內已經建立起了領先優勢,但發展形勢不容樂觀。進入新世紀以來,全國很多地方十分重視石油裝備製造業所蘊含的巨大商機,紛紛將打造石油裝備製造基地作為自身發展的戰略目標。
遼寧盤錦市和黑龍江大慶市先後確定了建設世界石油裝備產業基地的戰略目標。盤錦的建設目標是到2015年產值占國內石油裝備製造行業的1/5,佔世界石油裝備年需求量的3%,2020年產值占國內行業的1/4,佔世界需求量的5%-6%,成為聞名世界的石油裝備製造中心。大慶的目標是在未來5年內,建立起具有世界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石油裝備製造基地。近年來,江漢油田也確立了建設「世界知名,中國一流」的石油裝備製造基地的戰略目標,力爭在「十二五」期間銷售過百億。上海建立了石油化工裝備產業基地,其發展目標是建成具備世界影響力,中國最具競爭力的石油裝備產業基地。今年初,克拉瑪依油田也定下了打造國家級石油裝備產業基地的發展目標,此外,四川廣漢、江蘇建湖等地也啟動了石油裝備基地建設工程。
憑借自身的獨特優勢,各地紛紛確立了石油裝備產業發展的宏偉藍圖,並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其中大慶、盤錦的發展尤為迅速,計劃建設總投資額均在百億元以上。未來中國石油裝備製造業將形成群雄並起的格局,激烈的競爭已經不可避免。
(二)需解決制約自身發展的深層問題。目前,制約東營石油裝備製造業發展的深層問題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企業規模小,集中度低。東營的石油裝備企業雖然總體看數量較多,但有半數以上的企業未達到規模經濟。這使得企業資金、產能規模、技術力量等資源相對分散,區域性綜合競爭力難以提高。二是產品結構雷同,特色不明顯,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由於各自為戰,東營石油裝備企業難以形成競爭合力,造成了產能的浪費和行業間的無序競爭,影響了產業的健康發展。三是產品技術含量低,低端產品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少,一些關鍵技術和產品還需引進或直接到國外采購,產品附加值低,自主化生產能力有待提高。四是海外市場開發力度弱。東營的石油裝備是靠勝利油田的帶動發展起來,由於對勝利油田等國內油田的依賴,許多企業在對海外市場的開發上畏首畏尾。絕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海外市場營銷體系,尚未具備與哈里伯頓等世界巨頭競爭的能力。
(三)必須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東營石油裝備產業的發展首先離不開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東營企業將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形象地比喻為「護住脖子」和「伸出拳頭「。所謂「護住脖子」,就是不斷加強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提升自主研發、自主設計和自主製造的能力,強化核心競爭力,徹底擺脫國外公司在關鍵技術上的「卡脖子」現象。所謂「伸出拳頭」,就是苦練內功,拿出技術先進、質量過硬的拳頭產品,樹立良好品牌,形成廣泛影響力。只有具備過硬的拳頭產品,才能擁有和西方大公司過招的資本,才能真正在市場博弈中搶佔先機。
未來的發展中,東營石油裝備製造業面臨著「不進則退」的嚴峻形勢。要保持並擴大領先優勢,在企業自身努力的同時,還必須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企業希望政府:一是盡快出台具體的扶持政策細則。包括技術研發支持政策、土地支持政策、人才支持政策等。通過優惠政策的支持,鼓勵企業走自主研發與技術合作、技術引進相結合的道路,引導企業盡快掌握世界先進技術,加速產品高端化進程。二是加快推進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職能。有效整合資源,以點帶面,使東營石油裝備產業走上高端項目帶動低端項目,大企業帶動小企業的發展道路。同時,通過發揮引導作用,調整產業格局,優化產品結構,從而形成良好的區域競爭合力。此外,還應當加大監管力度,避免惡性競爭,使東營石油裝備製造企業實現協同作戰,共同發展,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優勢。三是加大對海外市場開發的支持力度。從產業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政府應出台海外市場開發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實施「走出去」的市場戰略,參與全球市場競爭,佔領海外市場。四是實行大項目和高端項目帶動戰略。加強對大項目和高端項目的政策傾斜力度,通過項目帶動,在做大的基礎上,把石油裝備產業做精、做高端。
面對機遇與挑戰,只有企業努力,政府重視,多方配合,聚力突破,東營石油裝備製造業才能夠保持並擴大自己的領先優勢。只要運作得當,搶佔先機,東營石油裝備產業有可能在未來10-15年內形成數千億元的產值和銷售規模。屆時東營將實現石油裝備製造業的跨越發展,並真正成為「東方休斯頓」和世界石油之都,為中國石油裝備製造業的強大振興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