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勘探塔多少錢
擴展閱讀
白銀成本到底多少 2025-07-18 21:03:53
人力資源的工資有多少 2025-07-18 20:51:22

石油勘探塔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3-02-11 04:01:56

❶ 石油的用途是什麼

石油可以提煉成汽油、煤油、柴油、瀝青、潤滑油、石蠟等用於國家的經濟生產中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中。\x0d\x0a\x0d\x0a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主要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與煤一樣屬於化石燃料。\x0d\x0a\x0d\x0a石油的起源\x0d\x0a最早提出「石油」一詞的是公元977年中國北宋編著的《太平廣記》。正式命名為「石油」是根據中國北宋傑出的科學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著《夢溪筆談》中根據這種油「生於水際砂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詞出現之前,國外稱石油為「魔鬼的汗珠」、「發光的水」等,中國稱「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x0d\x0a\x0d\x0a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石油或其附屬品的身影,不知你注意了嗎?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瀝青、塑料、纖維等還有很多!這些都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而我們日常所用的天然氣(液化氣)是從專門的氣田中產出的!通過輸氣管道和氣站再到各家各戶。\x0d\x0a\x0d\x0a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兩種說法:①無機論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漿中形成的;②有機論 既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_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x0d\x0a\x0d\x0a形貌與成分\x0d\x0a原油的顏色非常豐富紅、金黃、墨綠、黑、褐紅、甚至透明;原油的顏色是它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含的越高顏色越深。原油的顏色越淺其油質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車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一種非碳氫化合物)。\x0d\x0a\x0d\x0a石油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天然氣是以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為主的各種氣體組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無色的易燃性混合氣體。\x0d\x0a\x0d\x0a在整個的石油系統中分工也是比較細的:\x0d\x0a物探: 專門負責利用各種物探設備並結合地質資料在可能含油氣的區域內確定油氣層的位置;\x0d\x0a鑽井: 利用鑽井的機械設備在含油氣的區域鑽探出一口石油井並錄取該地區的地質資料;\x0d\x0a井下作業: 利用井下作業設備在地面向井內下入各種井下工具或生產管柱以錄取該井的各項生產資料,或使該井正常產出原油或天然氣並負責日後石油井的維護作業;\x0d\x0a採油: 在石油井的正常生產過程中錄取石油井的各項生產資料並對石油井的生產設備進行日常維護;\x0d\x0a集輸: 負責原油的對外輸送工作;煉油 將輸送到煉油廠的原油按要求煉制出不同的石油產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x0d\x0a\x0d\x0a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C),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C以上,可容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等)。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屬於烷烴、環烷烴、芳香烴三類。 通常以烷烴為主的石油稱為石蠟基石油;以環烷烴、芳香烴為主的稱環烴基石油;介於二者之間的稱中間基石油。我國主要原油的特點是含蠟較多,凝固點高,硫含量低, 鎳、氮含量中等,釩含量極少。除個別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餾分較少,渣油佔1/3。組成不同類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別,產品的性能也不同,應當物盡其用。大慶原油的主要特點是含蠟量高,凝點高,硫含量低,屬低硫石蠟基原油。\x0d\x0a\x0d\x0a從尋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經過四個主要環節,即尋找、開采、輸送和加工,這四個環節一般又分別稱為「石油勘探」、「油田開發」、「油氣集輸」和「石油煉制」。下面就這四個環節來追溯一下石油工業的發展歷史。\x0d\x0a\x0d\x0a「石油勘探」有許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終要靠鑽井來證實。一個國家在鑽井技術上的進步程度,往往反映了這個國家石油工業的發展狀況,因此,有的國家競相宣布本國鑽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以表示他們在石油工業發展上邁出了最早的一步。\x0d\x0a\x0d\x0a「油田開發」指的是用鑽井的辦法證實了油氣的分布范圍,並且有井可以投入生產而形成一定生產規模。從這個意義上說,1821年四川富順縣自流井氣田的開發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氣田。\x0d\x0a\x0d\x0a「油氣集輸」技術也隨著油氣的開發應運而生,公元1875年左右,自流井氣田採用當地盛產的竹子為原料,去節打通,外用麻布纏繞塗以桐油,連接成我們現在稱呼的「輸氣管道」,總長二、三百里,在當時的自流井地區,綿延交織的管線翻越丘陵,穿過溝澗,形成輸氣網路,使天然氣的應用從井的附近延伸到遠距離的鹽灶,推動了氣田的開發,使當時的天然氣達到年產7000多萬立方米。\x0d\x0a\x0d\x0a至於「石油煉制」,起始的年代還要更早一些,北魏時所著的《水經注》,成書年代大約是公元512~518年,書中介紹了從石油中提煉潤滑油的情況。英國科學家約瑟在有關論文中指出:「在公元十世紀,中國就已經有石油而且大量使用。由此可見,在這以前中國人就對石油進行蒸餾加工了」。說明早在公元六世紀我國就萌發了石油煉制工藝。 \x0d\x0a\x0d\x0a石油是一種液態的,以碳氫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礦產品。原油是從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稱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從煤或油頁岩中提煉出的液態碳氫化合物。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氫、硫、氮、氧。\x0d\x0a\x0d\x0a具有不同結構的碳氫化合物的混和物為主要成份的一種褐色、暗綠色或黑色液體。

❷ 勘探建議

通過油氣資源評價和潛力分析及發現趨勢預測,結合我國油氣勘探實際,提出勘探的總體方針是:「深化東部、發展中西部、加快海域、探索新區」;加強油氣資源基礎調查評價和科技攻關;調整政策機制,鼓勵勘探投入;實現石油探明儲量穩中有升,天然氣探明儲量快速增長。

從評價結果可以看出,在可采資源量中,優質資源不足,低滲或特低滲油和埋深大於3500m的超過50%,勘探開發難度逐漸加大;海域油氣勘探程度較低,開發滯後;基礎地質調查投入不足,新區、新領域基礎性石油地質調查評價力度不夠;科技創新能力較弱,一系列重大油氣理論和關鍵技術問題亟待突破。針對這些問題,在新的形勢下,為提高油氣資源對經濟社會的保障程度,應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基礎地質工作。設立專項基金,完善基礎地質工作投入機制,整合一支精乾的油氣基礎調查隊伍,提供公益性服務;定期開展全國油氣資源評價,積極開展油氣戰略選區工作,對新區、新領域進行調查評價,增加科探井等實物工作量投入,獲取油氣基礎地質資料,為吸引國內外石油公司投資,進行商業性勘查創造條件。

二是加大重點領域的勘探力度。在老區加強油氣精細勘探,深入開展地質綜合研究和技術攻關;在南海南部海域,以大中型構造圈閉為主要領域,部署地震勘探,適時開展鑽探;對青藏地區,認真總結和利用以往工作成果,進一步實施以地震為主體的多種勘探技術手段,部署科學探索井,落實油氣資源潛力;對海相碳酸鹽岩地層,組織油氣成藏理論研究和勘探聯合攻關。同時,爭取中小盆地油氣勘探的新突破。

三是實施重大理論和科技攻關。以南海南部海域、青藏地區、南方碳酸鹽岩等新區和海相地層、東部深層等新領域為重點,開展跨學科、跨部門的重大理論研究和全盆地或大區域油氣勘探開發攻關;對深水鑽井平台、高原高寒勘探開發設備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對低品位油氣資源提高採收率技術進行攻關。

四是鼓勵深水油氣勘探開發和低品位資源利用。鼓勵海域深水等高風險領域油氣勘探開發,加快爭議海域油氣勘探;調整油氣資源稅費制度,按資源優劣、開發階段及不同水深制定稅費標准,鼓勵低滲透、重油、高含水、深水等低品位油氣資源開發利用。

五是加快天然氣發展。加強天然氣勘探,增加優質儲量,以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柴達木、東海等盆地為重點,逐步建成一批大中型天然氣生產基地;加快天然氣管網建設,大力推進天然氣市場開發,以市場需求刺激天然氣勘探開發,提高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為此,提出以下具體勘探建議及政策措施。

一、加強東部、中西部和近海石油勘探

東部、中西部和近海海域為我國三大油區,其中的Ⅰ類盆地為石油的主要聚集盆地。通過東部深化勘探、中西部加速勘探、近海海域擴展勘探,保障石油探明儲量的穩定增長,為石油產量穩中有升提供儲量基礎。

1.深化東部勘探

東部地區石油地質資源探明率已經接近53%,但待探明石油資源有153.56×108t,仍很豐富。近年的勘探結果表明(圖7-2-1),石油新增探明儲量每年平均3×108~4×108t左右,仍然是我國石油增儲上產的主要地區,預測還可以穩定增儲上產5~10年以上。但勘探的主要目標已經由構造圈閉為主向構造—岩性和地層—岩性圈閉為主轉變,由中淺層向深層轉變。

富油凹陷及周緣的構造—岩性和地層—岩性油氣藏是東部的松遼、渤海灣盆地油氣勘探開發的主要目標,是深化東部勘探的主體。地層—岩性油氣藏隱蔽性強,要進行更為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勘探工作,加強儲層預測,指導油氣勘探。

深層石油資源勘探程度低,勘探潛力大。其中新區塊、新層系和新領域是勘探的主要目標。要加強深層油氣成藏規律研究,爭取在5年內取得勘探突破。

2.加快中西部石油勘探

中西部地區石油資源豐富,待探明石油資源為207.17×108t,占我國待探明石油地質資源的40.10%。其中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盆地都處於中低勘探程度,還有找到大中型油田的資源基礎。目前石油探明儲量處於上升階段(圖7-2-2)。

這些盆地近幾年的勘探不斷取得新進展,塔北隆起大型碳酸鹽岩油藏勘探的新進展推動了塔里木盆地古生代碳酸鹽岩石油勘探,准噶爾盆地腹部、鄂爾多斯盆地中生界的石油勘探也不斷取得進展,目前已經發現了一批大中型油田。

圖7-2-1 東部石油探明地質儲量變化規律

圖7-2-2 中西部地區石油探明地質儲量變化規律

在勘探實踐中,總結出了克拉通疊合盆地大型古隆起及古斜坡帶石油成藏基本規律,大型岩性油藏成藏規律等地質新認識。

為保持中西部石油勘探的良好勢頭,需要進一步加強疊合盆地碳酸鹽岩各類型油藏成藏規律研究,保證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在3×108t左右,實現戰略接替。

3.擴大近海海域石油勘探

渤海海域、珠江口和北部灣盆地石油資源豐富,探明程度低,勘探前景廣闊,具備增儲上產的資源基礎。經過多年勘探,對盆地石油成藏規律的認識較為深入。近幾年的勘探勢頭良好,儲量保持上升態勢。應進一步加大渤海海域、珠江口和北部灣盆地勘探力度,保證年均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在1.5×108t以上,用5~8年時間實現年產4×107t以上。

4.三大油區的Ⅰ類盆地是主要勘探領域

東部、中西部和海域三大油區待探明石油資源豐富,具有穩定發展石油勘探的資源基礎。其中松遼盆地和渤海灣盆地(陸上)石油地質資源盡管探明程度分別達到了60.8%和55.1%(圖7-2-3),勘探程度較高,近幾年新發現資源中低品位石油資源比例增加,但待探明石油資源仍較豐富;渤海海域、塔里木和准噶爾等盆地的石油地質資源探明程度分別為28.3%、12.1%和33.8%,勘探程度低,還有發現大中型油田的潛力。

圖7-2-3 我國主要盆地石油地質資源探明程度

在三大油區Ⅰ類大中型盆地中,待探明石油地質資源365.92×108t,是三大油區的主體,是深化東部、加快中西部和近海海域勘探的主要目標,是確保石油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

二、大力發展中西部和近海天然氣勘探

我國待探明天然氣地質資源為30.60×1012m3,待探明天然氣可采資源為19.24×1012m3,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近海海域兩大氣區。

1.大力發展中西部

中西部待探明天然氣資源為18.16×1012m3,占我國待探明天然氣地質資源的59.35%。其中塔里木、鄂爾多斯、四川和柴達木盆地都處於中低勘探程度,待探明天然氣資源豐富,還有找到大中型天然氣田的資源基礎。目前天然氣探明儲量處於快速上升階段,勘探前景好(圖7-2-4)。

中西部近幾年的天然氣勘探不斷取得新進展,塔里木盆地庫車坳陷天然氣勘探突破,為「西氣東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准噶爾盆地南緣、鄂爾多斯盆地古生界、四川盆地的天然氣勘探也不斷取得進展,目前已經發現了一批大中型天然氣田。

圖7-2-4 中西部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變化規律

為保持中西部天然氣勘探的良好勢頭,需要進一步加強前陸盆地、古生代地層岩性天然氣勘探研究,確保天然氣勘探不斷取得突破。

2.加強近海海域

近海海域待探明天然氣地質資源7.59×1012m3,探明率為6.36%,其中東海、鶯歌海和瓊東南盆地佔近海待探明天然氣地質資源的75%。

東海、瓊東南和鶯歌海盆地近幾年天然氣勘探的突破,為海氣上岸提供了初步的資源基礎。

圍繞「海氣上岸」的目標,加強近海主要盆地的天然氣勘探,近期重點勘探目標為鶯歌海盆地和瓊東南盆地,同時加強東海盆地的天然氣地質研究,保障近海海域的後備天然氣資源供應,開拓近海天然氣儲量和產量新的增長點。

3.兩大氣區的Ⅰ類盆地是主要勘探領域

大力發展中西部和近海天然氣勘探的重點為Ⅰ類大中型含油氣盆地。在Ⅰ類大中型含油氣盆地中,有26.38×1012m3待探明天然氣地質資源。Ⅰ類盆地天然氣的總體探明程度都很低(圖7-2-5),塔里木、四川和鄂爾多斯盆地的探明程度分別為7.5%、18.8%和31.2%,其他Ⅰ類盆地天然氣探明程度也在15%以下,勘探潛力很大。

通過大力加強中西部和近海的天然氣勘探,提高天然氣探明程度和供應能力,使年均新增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逐年增加。以中西部和近海兩大氣區為依託,以橫跨東西、縱貫南北的全國天然氣運輸網路建設為主線,系統規劃天然氣勘探開發、運輸、儲存及綜合利用,促進天然氣上下游的協調發展。

三、加強油氣資源基礎調查評價

1.加強油氣公益性、基礎性調查評價

以Ⅳ類盆地為主要目標,開展區域性油氣基礎地質調查評價,加強油氣基礎地質研究。這次共評價Ⅳ類盆地81個,其中青藏地區19個,待探明石油地質資源量108.90×108t,天然氣地質資源量3.7×1012m3,資源潛力比較可觀,有望成為我國油氣的接替區。這些盆地的石油地質研究程度很低,絕大多數盆地沒有進行鑽探工作。

圖7-2-5 我國主要盆地天然氣地質資源探明程度

其中海域深水的勘探技術還沒有突破,建議國家組織力量開展技術攻關,研發深水勘探開發裝備和勘探開發技術,首先在南海深水區實施油氣勘探作業,推動深水區油氣資源勘探開發。

2.開展全國油氣資源戰略選區

在目前已經進行的油氣資源戰略選區基礎上,總結經驗,結合本輪油氣資源評價成果,進一步開展全國油氣資源戰略選區工作,選擇陸地新區和海域深水以及石油公司未登記的中小盆地開展油氣資源勘查。

3.實施科學探索井工程

西藏的羌塘盆地、低勘探程度中小盆地、南方碳酸鹽岩地區油氣地質條件復雜,勘探風險高,需要系統的實物工作量解決基本認識問題,應實施科學探索井工程。通過科學探索井,系統獲得這類盆地和地區的石油地質資料,落實青藏地區含油氣前景和油氣資源潛力,進一步探索低勘探程度中小盆地資源前景,回答南方碳酸鹽岩油氣成藏機理和規律等關鍵問題。

❸ 我們村勘探到石油了,要佔地搬遷,大約能分多少錢啊……

要看你哪裡是什麼地方了 有建築物那就陪的要多點了, 要不就給你幾套動遷房, 按人居上海一個人一套呢, 你加幾口人啊, 鄉下可能要陪現金你成本都20萬 那最少也要陪個50萬把

❹ 中國最大的油田一年出產油多少

大慶油田是20世紀60~80年代中國最大的油區,位於松遼平原中央部分,濱洲鐵路橫貫油田中部。其中大慶油田為大型背斜構造油藏,自北而南有喇嘛甸、薩爾圖、杏樹崗等高點。油層為中生代陸相白堊紀砂岩,深度900米~1200米,中等滲透率。原油為石蠟基,具有含蠟量高(20%~30%),凝固點高(25℃~30℃),粘度高(地面粘度35),含硫低(在0.1%以下)的特點。原油比重0.83~0.86。1959年,在高檯子油田鑽出第一口油井,1960年3月,大慶油田投入開發建設。1976年以來,年產原油一直在5000萬噸以上,1983年產油5235萬噸。大慶油區的發現和開發,證實了陸相地層能夠生油並能形成大油田,從而豐富和發展了石油地質學理論,改變了中國石油工業落後面貌,對中國工業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大慶油田我國目前最大的油田,於1960年投入開發建設,由薩爾圖、杏樹崗、喇嘛甸、朝陽溝等48個規模不等的油氣田組成,面積約6000平方公里。勘探范圍主要包括東北和西北兩大探區,共計14個盆地,登記探礦權面積23萬平方公里。油田自1960年投入開發建設,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6.7億噸,累計生產原油18.21億噸,占同期全國陸上石油總產量的47%;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548.2億立方米,上繳各種資金並承擔原油價差1萬多億元,特別是實現年產原油5000萬噸連續27年高產穩產,創造了世界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

❺ 中國最深的油氣井在哪個油田

新疆塔里木盆地鑽探出的中國最深油井———塔深1井成功完鑽,這口井的深度為8408米。塔深1井是中國乃至亞洲目前最深的一口石油探井,勘探目標為寒武系———奧陶系地層的油氣藏情況,對於尋找古生界大型原生油氣藏具有重要意義。塔深1井的完鑽還創下套管下深、固井以及取芯深度等7項亞洲鑽井紀錄,標志著中國超深井鑽探工程技術已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❻ 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介紹

我國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最長的貫穿流動沙漠的等級公路,也是中國最早的沙漠公路。這里自古以來就是古絲綢之路的中心,如今已是石油勘探開發的主戰場,是中石油、中石化的主力油氣田基地,途經輪南油田、塔河油田、塔中油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目前也是眾多旅遊者前去觀光的目的地之一。建築網對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的三條公路作了如下介紹。
塔克拉瑪干沙漠里,第一條公路是輪台-民豐沙漠公路(1995年貫通),第二條公路是阿拉爾-和田沙漠公路(2007年貫通)。第三條公路是阿拉爾-塔中(2015年獲批)
簡介
此公路主體採用「強基薄面」結構的施工工藝,
防沙工程採用「蘆葦柵欄」加「蘆葦方格」等固沙技術,處於世界領 先水平。這條公路是征服「死亡之海」的宏大工程,使千年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並且成為世界最長的流動沙漠等級公路而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先後有2條沙漠公路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即輪台-民豐沙漠公路(1995年貫通)、阿拉爾-和田沙漠公路(2007年貫通)。狹義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有時僅指前者。
輪台-民豐沙漠公路
縱貫塔克拉瑪干沙漠,北起輪台縣東9公里(國道314線626公里處),經輪南油田、塔里木河、肖塘、塔中4井,南至新疆民豐縣東18公里(國道315線2178公里處),全長565.66公里。
為縮短烏魯木齊至和田的距離,及開發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加快塔里木盆地南緣居民的致富,1990年計劃修建一條專用通道,工程項目1991年10月正式列入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尖項目,投資5.94億元,1993年3月開始施工,1995年9月30,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全線貫通。
此公路主體採用「強基薄面」結構的施工工藝,防沙工程採用「蘆葦柵欄」加「蘆葦方格」等固沙技術,目前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它不但為我國石油工業的重要接替區———塔里木油田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自古被大漠隔開的南北疆架起了一座經濟橋梁。
沙漠公路全線通車以後,
又對肖塘至民豐436公里沙漠路段實施公路防護綠化工程,種植各類耐鹽性較強的檉柳、梭梭、沙拐棗等防風固沙灌木2000萬株,成活後將逐步替代原來的防風固沙草方格和草柵欄,同時也綠化、美化了環境。
公路的建成,解決了深入沙漠腹地勘探開發石油的交通運輸問題,提高了生產效益,縮短了運距,節約了運輸費用,大大降低了勘探開發成本,獲得了很高的經濟效益;同時對推動南疆經濟建設、文化交流、民族團結、鞏固國防和促進邊疆穩定具有重大意義。
1999年9月29日,已建成四年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獲得了由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頻發的世界吉尼斯紀錄證書。該公路全長566公里,縱穿沙漠南北。
它的建成 ,已使新疆首府烏魯木齊至和田的距離縮短了五百公里,被和田民眾稱之為「幸福路」。除此公路之外,國內外尚無百公里以上穿越流動沙漠的公路。毫無疑問,該公路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貫穿流動性沙漠的等級公路。
阿拉爾-和田沙漠公路
北起天山南麓綠洲城市阿拉爾市南口鎮(十二團),南到昆侖山北緣和田市玉龍喀什鎮,已通客車。
和田市是南疆人口集中的地方,和田地區豐富的農產品要北運至阿克蘇銷售,或者從阿克蘇裝運火車發往西安、蘭州等城市時,要繞道沙漠西部邊緣的喀什,非常不方便。
2005年,中國政府決定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修建第二條沙漠公路,將和田地區首府和田市與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的新建城市阿拉爾市連接起來,並直接延伸至經濟發展較快的阿克蘇地區,從而進一步縮小新疆南北發展差距,使南疆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原本封閉的和田地區因此變得更活。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通廳廳長穆鐵禮甫·哈斯木說,這條公路建設對於改善南疆地區區域路網結構,開發石油、礦產資源,促進南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估算總投資7.9億元,於2005年6月開工建設, 2007年10月全線竣工。全長424.77公里。是自治區公路規劃網三橫兩縱兩環八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217國道線的延長線,也是第二條南北縱穿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公路。再次創造了世界奇跡。
這條沙漠公路是由交通部門全額投資並沿河流(和田河)修建的我國一條縱穿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等級公路。
公路等級為二級,公路線形按照一級公路的標准設計,其中沙漠地段長407.567公里,非沙漠地段長16.805公里。
工程從前期的勘察、設計到施工、管理的各個環節,都全面推廣應用了交通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沙漠地區築路成套技術科研成果》,並承擔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通廳《沙漠地區公路工程定額測查課題》。
路面採用強基薄面理論;路基採用風積沙填築、土工編織布強基;施工工藝採用沙基振動干壓實和遞進法施工等新技術、新工藝。
和一般公路建設不同,沙漠公路建設必須考慮公路防護問題。由於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流動性沙漠,流沙侵蝕沙漠公路路基路面、沙丘壓埋公路等危害,嚴重威脅著沙漠公路的暢通。
為此,公路建設者與科研人員,一邊建設公路,一邊用蘆葦草方格在公路兩側建立機械防護體系,或者通過種植沙拐棗、梭梭、檉柳等生物防護措施,捍衛這條沙漠大動脈不受侵害。同時,人性化建設也納入了這條公路建設之中。 公路兩側不僅每隔100公里設置一處服務區,還結合自然環境分布,在合適的地段設置觀景點、觀景區、觀景帶,以方便過往旅客觀看、欣賞沙海、胡楊林、蘆葦等具有沙漠公路特點的風景,同時也有效防止駕駛員和乘客的視覺疲勞。
2008年9月1號開始,阿拉爾至和田沙漠公路(簡稱「阿和公路」)設站收取車輛通行費。設置1處主線收費站,即阿拉爾收費站。採用開放式收費制式,收費期限暫定為20年。
阿拉爾-塔中沙漠公路
2015年阿拉爾到塔中45號井的公路獲批。
以上就是建築網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的三條公路的介紹。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❼ 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與胡楊相伴,死亡之海里走出並不荒涼的人生



如果讓你用一句詩來形容新疆的沙漠,你脫口而出的會是什麼?

是「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的出征豪情,還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的悲壯凄涼,抑或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闊雄奇?




然而無論是哪一種情懷,當你站在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之中,你會知道,那些情懷不若這沙漠中的一粒沙塵,風過,便再也蹤影。

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新疆也是我國第一大沙漠,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時又是世界第二大流動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在維吾爾語里是」山下的大荒漠「,又有「進得去出不來」的「死亡之海」之稱。




它長約1000公里,寬約400公里。分布在新疆喀什、和田、阿克蘇、巴音郭楞四個地區。這里流動的沙丘多在100米至200米之間,最高的可達300米。在夏季最熱的時候,沙面溫度高達七、八十度左右。沙漠里的年蒸發量在2500——3400毫米,而降水卻不到100毫米。

其實,四面的環山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並不缺水,發源於天山和喀喇昆侖山的和田河、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和阿克蘇河四條河流,最終匯流成我國最長的內陸河,同時也是世界第五大內陸河: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沿著沙漠的北緣,流經了阿克蘇、阿拉爾、沙雅、輪南、羅布人村寨,最終注入到台特瑪湖。而這其中的和田河更是由南到北穿越了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腹地。







我們常說: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又打開了一扇窗。在這個表面看起來是生命禁區的死亡之海上, 探索 者們卻發現了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和石油天然氣。這彷彿是上帝對新疆的眷顧,但凡有地下資源的地方總是一片荒漠,而沒有資源的地方,卻又風景秀麗。

為了方便在沙漠里勘探和開採石油,國家於是1993年3月開始修建貫通南北的沙漠公路,經過兩年半的時間,到1995年9月,終於修通了起點在G314國道的輪台至民豐連接G315國道的第一條沙漠公路,這條公路總長522公里,其中436公里位於流沙之中,這也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修建在流動沙漠里的公路。





隨後我國又與2007年修建了第二條沙漠公路,從阿拉爾市至和田市。這條公路如今已並入G217國道中,而在G217線中還包含著一條新疆最有名的網紅公路:獨庫公路。

如今還有兩條沙漠公路在修建:從阿拉爾市至且末,其中且末至塔中段已2003開建現已通車,而塔中到阿拉爾段於2015年獲批開建。這也是第三條沙漠公路。




第四條沙漠公路從尉犁至且末,此線於2017年開始勘察設計並開始對外招標。

然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沙漠公路,是指第一條沙漠公路,也叫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這條路經過輪南、塔河、塔中三個油田,是石油勘探開發的主戰場,是中石油、中石化的主力油氣田基地。

第一次聽說沙漠公路是在十幾年前,當時每個說起它的人都會一臉的不可思議。在那樣一個沙漠里修起一條路,該是多麼偉大的創舉!

而到2013年的十月,我們在穿越了獨庫公路之後,當家的決定帶我去走一走沙漠公路。

如今,雖已過去了六、七年的時間,然而每一次翻出當時拍的相片,再看當時寫的游記,仍然會心潮澎湃。

在沒有看到沙漠公路之前,我曾想像那是一條怎樣的公路,是不是公路的兩旁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無垠的沙漠,沒有任何植被、沒有任何生命的跡象,前面看到不頭、後面也看不到尾?


從輪台縣出來一上路便看到了路牌,上書:沙漠公路。心中頗為疑惑,難道這便是傳說中的沙漠公路,可是看路的兩邊只是荒漠地帶,而非真正的沙漠。



一路往前,路的兩邊是無邊的紅柳、梭梭和胡楊林。這里還有個很著名的胡楊林公園,這個時節,北疆的樹葉已有黃意,但在這里樹葉還很綠,盡管天氣微涼,卻沒有一點秋的氣息。


寫到沙漠就必然要寫胡楊,也許我們對於胡楊所知道的最多就是那個關於三個一千年的傳奇說法。盡管實際上胡楊樹的生長期只有兩百年。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每一棵胡楊,無論是正在生長的,或是已枯死的,我們都無從知曉它們已在這里經歷了多少年的歷程。 我們只知道,它們在它們生長的那片沙漠里努力地生長,拼盡了它們全力在乾旱的沙漠中用力地活著,它們將根深深地扎入沙漠之中在汲取地下水分的同時,也將身下的那片沙漠牢牢地固定在原地。



可是我們不知道是,一棵胡楊樹想要自然成長卻要經歷艱難而漫長的時間。每年的七八月正是胡楊樹種子成熟的季節,那些像楊絮一樣的胡楊樹種子,會隨著風的吹拂而四處飄盪,它們沿著河水的兩岸尋找合適的生長點。

只有各方面的條件都適合之後,它們才會紮下根來,然而就算長出了幼苗,但在生長的過程中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


那些已成長起來的,各具形態的胡楊是經過了各種自然考驗的。所以當我們站在它們的面前去感嘆、去贊美、去歌頌的時候,於它們來說這也許只是自然界里最普通不過的優勝劣態罷了。





而當它將根深種,汲取著土地里多餘的鹽鹼之時,當它用它的身軀將汲取的鹽鹼再以胡楊鹼的形式轉化給人類的時候,我想也許這才是人們真正贊揚它的原因吧,因為它還有另外一個好聽的名字:鹽鹼地的清道夫。


所以當我在看到胡楊公園的伊始,就決定要去好好看一下的。雖然在後面的道路中百里胡楊林的長廊中,我可以隨時與胡楊親密接觸。






可是想到這里有一座距兩千多年的漢代烽燧,而絲綢之路也從這里穿過,除此之外還有那些在塔里木河中有著美麗倒影的胡楊林,總有讓人忍不住去一探究竟的沖動。

但……等我一下車,還沒有等我反應過來,一群群的蚊子如同一架架轟炸機一樣將我團團圍住,只一會凡是露在外面的部分已光榮鼓包,我用一隻空閑的手不停地揮舞,可還是趕不開圍在身邊的蚊子。這些蚊子彷彿是訓練有素的狙擊手,對我實行著包圍、叮咬,讓我無從招架,最後落荒而逃。

我從沒想過,我的好奇和沖動會敗在蚊子的攻擊之下。現在想來,也許是在我還沒有到去看它最好的狀態吧,如今我會將它也列入到我未來的旅行計劃里,去細細參觀它的每一個地方,然後再將它們完美地帶到大家的面前。

站在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的零公里的里程牌前,我知道,我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沙漠公路,確切一點說是處於流動沙漠里的公路,而我們之前走過的近百公里的沙漠並不是在流沙當中。

如果說僅是在不能流動的沙漠里修建一條公路,也許並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是在流動的沙漠建成這樣一條路,並且還能這么多年不為流沙所困擾,這才是這條沙漠公路里的精華所在。

一進入零公里之後,原本有些荒蕪的路兩邊忽然綠了起來,車窗處一閃而過的不再是金黃的沙漠,取而代之的是兩排鬱郁蔥蔥的植物。



忽然想起在零公里路牌旁立著的宣傳牌,盡管當時上面已蒙上一層細砂,我也只是隨手拍了兩張下來,這時再打開相機,便看到了如下的介紹:



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當豐富的雪山之水注入到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時候,它們就為能生存在這片沙漠里的生命埋下了伏筆。

其實在一進入沙漠公路,我們就看到路兩旁的那一個又一個的小方格,那是為了防止沙漠流動而打下的草方格,盡管這些小方格有效地將路兩邊的流沙固定了起來,然而每年沙漠的風季,捲起的沙塵依然可以越過這些方格而到達路面。而種植這些固沙植物如同是在公路的兩旁綠色巨龍,每當風沙揚起,它們就能將沙怪緊緊地扼住。




在回來之後看到網上那些俯拍的相片時,忽然感覺,這兩條巨龍又如同兩條綠色的大動脈,將生命之泉源源不斷地輸入進這片曾經的死亡之海。



我們一直在綠色長廊里行走,讓我有一瞬恍惚的錯覺。可是當我們走到高高的坡上之後,望向兩邊,一片金黃,沒有一絲生命的痕跡。

當家的說這是石油上專門雇的人住在這里為這些樹澆水,保持它們的生長。他說這些的時候我才注意到每隔一段便會有個機井房,有的房前有人,有的房前沒有。

我們隨意停在路邊一個機井房前,剛一停下,便有人從房間里走出來,很憨厚朴實的人,一看便知是剛從農村上來的。一問果然,他們是12年才從四川那邊上來,是夫妻兩人,這一路上的機井房裡都是這樣一對對夫妻,他們的工作便是每天為路邊的這些樹澆水。

這樣的機井房每隔四公里便有一個,一共有108個。我們在跟守井的師傅打過招呼之後,徵得他們的同意,走進了樹後面的沙漠。

站在樹與沙漠的分界嶺上,可以看到連綿起伏的沙漠一眼望不到邊,太陽直射了下來,在這個時候,太陽與大地之間並沒有任何的遮擋物,就連那朦朧的粉塵也沒有了,盡管已進入了十月,可這里卻很熱,脫下鞋,赤著腳,腳下的沙子很燙,但很乾凈。





我跟女兒在沙丘上追逐、嬉戲,累了便往沙丘上一躺,天空就在正前方,藍,帶些發白。太陽更熱了,沙丘上幾乎站不住腳了,當家的招呼我們起身,該走了,想著今晚還要到且末,還有三四百公里的路要走,我們盡管有些戀戀不舍,但還是起身了。站起來,身上沾滿了沙子,可是輕輕一抖,身上便乾乾凈凈,什麼也沒有。




回到機房邊的樹蔭處,一下涼快了很多,這個時候才感嘆,有樹有植物真好!不然在這樣的地方,用不了多久人便會熱得脫水。在與留守師傅聊天中得知,他們都是農村上來的,如今已近六十歲了,這樣的地方也只有像他們這樣的老夫妻才能守得住。

從地下抽上來的水不能用,因為鹽鹼性太大,而他們的生活飲用水則由塔中基地送過來。這里的每一對夫妻雖然相隔並不遠,可是從不方便見面。



他們的生活條件也很簡陋,簡單的生活用品,簡單的飲食材料。一年中的八個月,他們守著無邊荒涼的寂寞,與沙漠為鄰,與綠植相伴。這樣的生活也只有他們才能守得下來吧,他們把美麗和生命給了這片荒涼的沙漠,卻將寂寞和孤獨留給了自己。

當我在沙漠里看到那句:」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時,忽然熱淚盈眶。那曾經的有著死亡之海之稱的荒涼沙漠,如今早已不再荒涼,是那些曾經並無荒涼人生的人們,用他們的荒涼人生使得曾經荒涼的沙漠充滿了生機。

而讓我遺憾的是當時怕打擾他們並沒有拍攝他們的相片,然而,每次翻閱此次的游記便總會記得有這么一對平凡而又朴實的老夫妻。

正因為有他們和另外那些我們並沒有見過面的107對夫妻,願意將他們的人生放在了這曾經荒涼的沙漠中,才換取了來往行人體會到的並不荒涼的人生。

在兩千年以前甚至更早的時刻,在西域就有著燦爛的文明,那個時期活躍在這片土地上的西域三十六國中大部分國大都繞著塔克拉瑪干沙漠而存在。

然而,隨著 歷史 進程,大部分的國都已消失在 歷史 的長河之中,或者消失在塔克拉瑪乾的漫漫黃沙之中。

那個曾經被譽為東方龐貝城之稱的精絕古國,在短暫的西域 歷史 中就造就讓後世矚目的尼雅文明。它所擁有的那些至今也沒有讓考古學家們搞懂的佉盧文,和那個至今也讓人猜不透的古國消失之迷,多少年來一直讓無數的學者耗盡了心神。


惟有這寂寂無聲的沙漠見證了所有的一切,然後又用它們的沙塵去掩藏了這一切。

黃沙無語,它將一切的痕跡都深埋於沙中。只在風過的時候,露出些許的端倪吸引著想探知古國秘密的人前往。

當夢里那鼓角爭鳴早已隨風而去,留給後世的是那一片藏著千百年來無人解說的遠古秘密的大漠。風過千年,沙塵隨著風起了落,落了又起。那些埋藏在死亡之海深處的傳奇故事,早已飄散在遠去駝鈴聲中。



而這鈴聲則永遠地回響在沙漠的追隨者的夢中......



❽ 簡述我國油氣勘探史

我國在世界上是最早開發氣田的國家,四川自流井氣田的開采約有兩千年歷史。
從漢朝末年開始,在自流井大規模開采天然氣煮鹽以來,共鑽井數萬口,采出了幾百億立方米天然氣和一些石油。十三世紀,已大規模開采自流井的淺層天然氣。1840年鑽成磨子井,在1200米深處鑽達今三疊系嘉陵江統石灰岩第三組深部主氣層,強烈井噴,估計日產氣量超過40萬立方米。「經二十餘年猶旺也」 。
鴉片戰爭之後,在世界石油工業迅速發展的時期,同其他工業一樣,油氣工業落後。建國前全國只有幾個地質調查隊,幾十個地質勘探人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面積沒有進行過石油地質調查。石油產量從1904~1949年四十五年間,全國只有幾個小油田,石油累計產量不超過310萬噸 。
中國近代石油勘探從1878年台灣省鑽探第一口油井開始,已有近130年的歷史。
1878年清政府在台灣省苗粟打了中國第一口油井,1907年在陝西延長打了第一口油井(延1井),1909年在新疆獨山子開鑿油井。1913年美國美某公司組成調查團到我國陝西、山東、河南、河北、甘肅、東北等地進行首次石油地質調查,並於1914年在陝北打井7口,均未獲工業油流。
1922年2月美國地質家斯坦福大學教授E.Blackwelder撰寫論文「中國和西伯利亞石油資源」指出:「中國沒有中、新生代海相沉積,古生代沉積也大部分不生油,除了中國西部、西北部某些地區外,所有各個年代的岩層都已劇烈褶皺、斷裂,並或多或少被火成岩侵入。因此,中國決不會生產大量石油」。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石油來源斷絕,國民黨政府不得不自已抓緊勘探、開發石油。1938年冬孫健初等一行9人騎駱駝頂寒風,在戈壁灘上開始石油勘探,地質人員在酒泉盆地和河西走廊地區進行地質普查、構造細測,於1939年8月1日1號井鑽至88.18m獲工業油流日產油10t,發現了老君廟油田。
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在石油勘探和開發方面基礎極其薄弱。到1949年,除台灣外,全國只有玉門老君廟、陝北延長和新疆獨山子3個小油田,以及四川自流井、聖燈山、石油溝3個小氣田。
經過半個多世紀,幾代石油人的艱苦奮斗,石油工業創造了輝煌業績,成為支撐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50年代—重點西部,發現一批中小油田
50年代末戰略東移,發現松遼和渤海灣油區
60年代中-70年代,高速發展,78年年產1億噸。
80年代以來,緩慢發展階段(新增儲量緩慢,老油田進入衰減期)。
建國初至大慶油田發現的10年是我國為石油勘探的初期發展時期。
重點在中西部地區的四川、陝甘寧、酒泉、准噶爾、柴達木、吐魯番等盆地,這些地區地表油氣顯示較多,已有少數油氣田,地層出露較好,構造比較明顯。除原有的老君廟、延長、聖燈山等油氣田繼續詳探開發外,又陸續發現克拉瑪依、冷湖、油砂山、鴨兒峽、蓬萊鎮、南充等油田和川南一批氣田,石油工業有了顯著發展,尤其是准噶爾盆地西北緣克拉瑪依大油田的發現,是新中國從1959年大慶油田的發現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石油勘探進入快速發展階段。1959年9月26日,松遼盆地松基3井獲得了工業油流,發現了大慶油田,實現了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歷史性的重大突破,也標志著我國石油勘探進入了第二個大的階段,由此中國石油勘探開始戰略轉移,即重點由中西部地區轉向東部地區。大慶油田發現的理論意義在於突破了惟海相生油論,從實踐上證明了陸相盆地,尤其是大型湖泊沉積物不僅能夠生油,而且可以形成大型油田。這極大地解放了中國油氣地質學家的思想,開創了在陸相盆地尋找大油田的新篇章。
石油勘探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但還沒有根本改變進口石油的局面。
1961年在渤海灣盆地東營凹陷的華8井噴油,1962年在營2井獲高產油流,發現和證實了勝利油田。1964年勘探主力從松遼盆地轉移到渤海灣盆地,相繼發現和建成了勝利、大港、遼河、華北、中原等石油生產基地。特別是1975年華北任丘古潛山油田的發現,打開了石油勘探的新領域。在松遼、渤海灣盆地勘探和開發取得重大進展的同時,全國其他地區石油勘探工作也蓬蓬勃勃展開。相繼在四川、江漢、陝甘寧、蘇北等盆地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石油勘探,發現了一大批油氣田。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至現在,我國石油勘探進入穩定東部、發展西部、油氣並舉、大力發展海洋勘探和積極開拓海外石油勘探開發市場的新階段。
在東部深化勘探的同時,重點加強了西部地區,特別是塔里木、准噶爾、吐哈、柴達木和鄂爾多斯盆地的油氣勘探工作。經過近20年的艱苦努力,發現了一大批新油田,保證了我國原油產量的穩定增長,西部盆地探明石油儲量較快速增長的趨勢還將繼續下去。
天然氣勘探獲得了重大進展,相繼發現了南海鶯-瓊盆地的崖13-1、鄂爾多斯盆地發現的靖邊、塔里木盆地的克拉2等一大批大氣田,探明天然氣儲量快速增長。我國海洋石油勘探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產量迅速增長,1996年超過1500萬噸,2003年中國海洋石油產量3336萬噸,目前已成為保持我國石油產量增長的主要領域。積極開拓海外石油勘探開發市場,在南美、中亞、非洲、中東等地區已取得重要成果或有了良好的開端。

❾ 一口石油勘探井需要多少錢

一口井的花費會根據他的目的與地質條件而異。一般情況下,我們國家一口五千米深的生產井會花費不下五千萬,探井的價格應該會稍微低一點,但是不會低很多。總之,油井都是用錢砸出來的

❿ 塔中4井屬於什麼參數井

「塔中4井」地處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腹地,新疆且末縣境內,構造位置位於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塔中4號構造TZ402構造高點上。1992年4月,「塔中4井」在接連兩次中途測試失利後的又一次測試中,終於鑽探到一個新的含油層系,成功獲得高產工業油氣流。1993年開始試采,1997年3月正式投產。

在勘探過程中,勘探人員依託相應的技術優勢,借鑒之前油田的成功經驗,大力開展科技攻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形成了沙漠腹地鑽井和採油的配套技術,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先後在石炭系鑽遇I、II、III油組3套油層,勘探人員首先對第三套油組進行試油,在井段3597至3607米處,用直徑11.11mm油嘴求產,日產原油285立方米,天然氣5.3萬立方米;後來又對3532至3548米的第二套油組進行試油,同樣使用11.11毫米的油嘴進行求產,日產原油77.9立方米、天然氣5.97立方米。

「塔中4井」的發現,是當時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最重大的發現,也是我國近年來石油勘探最重大的發現,說明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確實非常豐富,轟動了整個石油地質界,加快了人們對塔里木沙漠腹地的勘探工作。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一地區的油藏類型和儲量規模,以「塔中4井」為開端,勘探人員又接連發現了塔中10、塔中6、塔中16、塔中24等東河砂岩油氣田群,鑽探了塔中401井和塔中402井,繼而發現了整個塔中4油田。這一油田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塔中4號背斜構造,共有3套油層,均屬於石炭系地層,油層總厚度為42米至98米,是一個總體儲量超過1億噸的整裝大型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