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隊採油樹測靜壓怎麼弄
擴展閱讀
郴州市裡的豬什麼價格了 2025-07-19 00:22:26
石油單位黨員有什麼用 2025-07-19 00:20:49
中彩票必須交什麼費用 2025-07-18 23:37:02

石油隊採油樹測靜壓怎麼弄

發布時間: 2023-02-10 13:16:25

㈠ 什麼是自噴採油

油田開發過程中,油井一般都會經歷自噴採油階段。是利用地層自身的能量將原油舉升到井口,再經地面管線流到計量站。自噴採油設備簡單、管理方便、產量高、不需要人工補充能量,可以節省大量的動力設備和維修管理費用,是最簡單、經濟、高效的採油方法。

為了使油井以合理的產量穩定生產,延長油井的自噴期,油井生產系統的各個流動過程要互相銜接、協調工作。油井的生產一般包含三個流動過程:原油從油層到井底的滲流;沿井筒從井底到井口的垂直或傾斜管流;從井口到分離器的地面水平或傾斜管流。大多數自噴井,原油還要通過井口油嘴的節流。所以,自噴井一般包括這四個流動過程。本節討論油井流入動態、氣液混合物在垂直井筒及油嘴中的流動規律;介紹自噴井的井場設備;簡述自噴井系統的協調原理和節點分析方法。

一、油井流入動態原油通過多孔介質從油層到井底的滲流是油井生產系統的第一個流動過程。油井產量與井底流動壓力的關系稱為油井流入動態,相應曲線即為流入動態曲線(Inflow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Curve),簡稱IPR曲線。就單井而言,IPR曲線反映了油藏的供油能力和工作特性,是確定油井工作方式的依據,也是分析油井動態的基礎。典型的流入動態曲線如圖6-1所示。由圖6-1可以看出:IPR曲線的形狀與油藏的驅動類型有關。

圖 6-10不同油嘴直徑的油井產量

㈡ 石油怎麼弄出來的

油井分兩類,一類是自噴的,油井安一個採油樹就行了,採油樹由若干管道和儀表組成,這些管道象樹一樣,有干,有枝,因此叫採油樹。
我國自噴井很少。
另一類,不能自噴,就得靠機械泵來抽油,這在我國占絕大部分,泵分有桿和無桿兩大類,有桿的,通常是叩頭式抽油機,因此抽油機是油田標志,坐火車、汽車路過油區,會看到田野上那些抽油機日夜工作。抽油機工作有噪音,佔一塊地皮,但維修簡單。無桿泵一般是潛油泵,放到油井底部,通上電,把油向上抽,這種方式沒有噪音,但是維修麻煩。
油井經常要修理,負責修理的是修井隊,小修由採油廠負責,大修由專門的隊伍負責,叫做「井下作業」,油田有井下作業公司。
採油是高科技行當,有一些工程院院士。
技術含量就在於,怎麼盡量多地把地底下的油采出來,這叫採收率。比如探明一個構造里有100萬噸原油儲量,百分百得到100萬噸不可能,通常只能四分之一,25%,得到25萬噸就不錯了。考慮到原油價格,每提升1%,就多得到一萬噸原油,一萬噸原油就是一大筆財富,幾千萬元,因此,每一項技術進步,都能產生很大的效益。我國在好幾個方面,保持世界領先水平。中國整體上科技不發達,但不是所有方面都不發達,比如航天就不落後,採油技術方面也比較發達。
在地層自然條件下採油,叫一次採油,使用物理方法提高採收率的技術,用注水、壓裂、蒸汽加壓、火燒等等方法,這叫二次採油,其中最常用的是注水。用化學的方法,向井下注入活性劑等化學液,溶解原油,抽上來再還原,提取原油中的成分,這是三次採油。
這個很容易用一條毛巾來打比方,一條毛巾浸滿了油,自然滴下來,得到油,這是一次採油,不再滴了,用手去扭那毛巾,又能擰出一些油來,這是物理方式,二次採油。再也擰不出來了,用肥皂、洗衣粉洗干凈那毛巾,從洗下來的臟水中再還原出油,就是化學方式,這就是三次採油。當然,這只是比方,現實中,肥皂洗後的臟水中是還原不出油的,這就決定了研究出一種活性劑,又能弄乾凈毛巾,又能還原。
注水,是一個重要方法,也有很多學問,不是抽水壓下去了事。一般情況下,是油井抽不出油來了,才注水,大慶油田發明了「早期注水」,就是一開始,能抽出很多油的時候,就向下注水,這是很有效的辦法,是世界同行佩服的。
這要打掉一個誤解,很多人認為原油在地底下是一個湖,這不對,原油是浸在含油岩石中的孔隙中,就如那塊打狗的石頭一樣,因此要全部弄出來是不可能的,它總會粘附在岩石上一部分,明白這個,就明白電視劇中尋找油為什麼要尋找含油的岩層,反復提到「含油層」,明白人類要盡量多得到原油的困難了。

㈢ 油田開發方案遇到問題怎麼調整

在開發初期,油田的開發方案是以分布面積較大、滲透率較高、儲量比較集中的主要油層為對象編制的。由於油層物性在層內、層間和平面的不均勻性以及油層砂體形態的差異,導致油田注水開發過程中油層水淹動態的復雜性,因此必須對開發方案進行調整。調整能使油田的層系、井網、注采系統、工作制度以及其他技術政策和措施更加適應油田的地質情況和不斷變化的地下動態。具體說來,以下幾類油田需要進行調整:
(1)初期井網較稀、層系劃分較粗、各類油層的動態情況差異大,在開發過程中逐漸暴露出問題和矛盾。
(2)在注水開發非均質、多油層油田的過程中,水淹狀況復雜,原有的開發技術措施已經不適應新的情況。
(3)國家或油田發展的需要對油田的採油速度等指標提出了新的要求。
油田開采過程的調整是建立在油田動態分析的基礎上的。油田動態分析就是通過獲取的開發資料,結合油田靜態資料,及時准確地掌握油田開發過程中油、氣、水在油層內運動的規律,並且採取相應措施以充分發揮區塊、井組及小層的生產能力,保持油田高產、穩產和提高最終採收率。動態分析越准確,方案調整就越切合實際。
一、調整的主要內容調整的主要內容是根據投入開發後的動態反映以及產生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油田開發調整。針對不同情況所做的調整主要有下面幾類。
1.層系調整對於多油層油田通常要劃分開發層系,各層系採用不同的井網進行單獨開發。從而減緩開采過程中的層間矛盾,改善開發效果,提高油藏開發的經濟效益。但是,在油田開發過程中,每個層系的各個單層之間由於注采不均衡會產生新的矛盾。為了更合理地進行開發,需要進一步劃分開發層系。此時有兩種劃分方法:(1)將每個開發層系進一步劃分為若干個開發層系;(2)把相鄰的開發層系中開發得較差的單層組合在一起,形成另一個獨立的開發層系。這兩種方法統稱為層系細分。在層系細分時仍遵循層系劃分的原則,但應避免經濟上無利的層系劃分。
2.開發井網調整油田開發的中後期,主力油層的采出程度已經相當高,油田進入高含水階段。注水和一系列的油層改造措施使原來的非主力油層逐漸彌補主力油層產量的下降,使油田保持穩產。由於原來的開發井網是根據主力油層的地質特點布置的,油田的產能不斷被非主力油層接替後,原井網和注采系統都不能很好地發揮非主力油層的生產能力;原來的注水井數和注水量也難以滿足地下注采平衡的需要;注水井的位置也不能適應變化後的平面油水分布情況。此時調整開發井網已刻不容緩,調整開發井網是通過補鑽新井來完成的。
3.驅動方式調整根據油藏的地質條件建立技術上有效、經濟上可行的驅動方式時,也要考慮產量的要求。研究這個問題時,要考慮充分利用天然能量的可能性。
如果開發初期證明油藏的邊水比較活躍,對於油層組成比較單一的油藏可以先不考慮注水。後期為了更好地開發那些與邊水連通較差的層位時才進行內部注水。未飽和油藏具有彈性能量開采階段,在地層壓力降至飽和壓力之前注水不會有什麼問題。對於油藏壓力接近飽和壓力的油藏,開發時溶解氣就會從原油中分離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在儲集層中的含氣飽和度低於氣體開始流動的飽和度以前進行注水,仍可得到比較好的效果。
4.注采井別的調整在油田開發過程中,原來布置的採油井或注水井變得不符合油層的地質情況,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或因油田開發動態的變化而達不到原有目的時,則可將注水井改成採油井或將採油井改為注水井,這叫做注采井別的調整。
例如,低滲透帶上的某口注水井注不進去水,進行酸化、壓裂等增注措施後吸水指數仍然很低,這時應將其改為採油井。若注入水沿著高滲透帶單向突進,在很多情況下可以採取強化措施採油,然後將採油井改為注水井,沿著高滲透帶對油田進行切割注水。
通過以上幾種類型的開發部署調整,可以提高採油速度、水驅控製程度、油層動用程度、可采儲量和水驅採收率,減緩含水上升速度。
二、油田調整方案的編制油田調整方案的編制大體要做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
需要錄取的資料包括:油、水井每天的井口生產參數;定期測得的採油井靜壓和流壓;採油井和注水井的井史資料;井距,油、水井措施等統計資料。
掌握上述資料後,就可以著手繪制相關的關系曲線和圖件,以便能夠直觀地了解調整區域的油層和油、水井現狀。相關圖件中,單井剩餘儲量用於了解目前油區的生產潛力分布情況;累積現狀圖是標出油水井累積採油量、注水量,目前注水量和含水的柱狀圖,可以直觀察看平面上各井之間的差異;動液面等值圖和壓降等點陣圖可用於顯示高壓區、低壓區及壓力變化規律;水淹圖能夠表明油水運動的方向以及油水在平面上的分布特點;注采對應率圖能給出注入水量與采出水量的關系等。關系曲線中包括綜合含水與采出程度的關系曲線、注水利用率與采出程度和綜合含水的關系曲線、水驅指數與綜合含水曲線以及產量遞減曲線等。
根據上述資料和其他相關數據,可以得知油層平面、層間和層內的油水分布特點及水淹特點。據此可分析油層的非均質特徵、砂體形態、注采關系、壓力關系、注入水運動規律以及油層動用特點與油層特徵和開采條件的關系等等。
(2)調整井網布置和指標測算對比。
(3)落實新井位,提出相應的採油工藝和地面工程方案。
(4)經濟技術指標綜合評價和方案優選。
思考題
1.油氣田的早期評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油氣田的開發設計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3.何謂採油速度?
4.什麼叫采出程度和採收率?二者之間有何區別?
5.什麼叫綜合含水率?
6.何謂含水上升率?油田見水後,不同采出程度時所對應的含水上升率相同嗎?
7.什麼叫油井的流動壓力?什麼叫採油壓差?
8.什麼叫滲流?
9.滲透率的量綱是什麼?其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0.什麼叫滲流速度?它與力學中所定義的速度是否相同?
11.平面徑向流的產量與哪些因素有關?其壓力消耗的特點是什麼?
12.何謂試井?它主要有哪些用途?
13.試井按測試目的可分為哪兩大類?
14.對於多油層油田,為什麼要劃分開發層系開采?
15.劃分開發層系的主要原則是什麼?
16.利用天然能量開發油田的優、缺點分別是什麼?
17.目前國內外油田應用的注水方式主要有哪幾種?
18.面積注水可分為哪些方法?採用面積注水方式的條件是什麼?
19.對於一個具體油田,選擇開發方式的原則是什麼?
20.在層系調整時,層系細分的含義是什麼?

㈣ 樁基圖上的幾根靜壓幾根動測怎麼看

你提出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可以看出你對樁基的施工非常的不了解。
靜壓、動測都是樁基檢測的方法,其檢測數量應按相關的技術規程要求及設計要求執行,每個地區(省市)的要求略有不同。在地基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上面也有樁基檢測的數量要求,你可以查閱一下。
通常情況下,靜壓檢測數量不應少於3根、且不宜少於1%;50根以下的樁,靜壓檢測2根;
動測有高、低應變兩種檢測方法,其檢測的目的是有區別的。低應變檢測主要是檢測樁身完整性,高應變檢測在檢測樁身完整性的同時還可以推定樁基承載能力,所以有時候也用高應變檢測來替代靜載檢測。動測檢測數量主要應根據設計要求以及規范要求確定:甲級地基,檢測數量不宜低於樁基總數量的30%,同時柱下三樁及三樁以下承台的抽檢樁數不得少於1根。其他地基,檢測數量不宜低於樁基總數的20%,同時柱下三樁及三樁以下承台的抽檢樁數不得少於1根。
至於具體的檢測樁的位置,正確的做法是由建設單位或者總監理工程師組織設計、地勘、建設、監理、施工單位以及當地建設工程質量主管部門(質監站)的項目負責人召開選樁專題會議確定,並形成書面專題會議紀要整理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