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有石油企業如何利用科技發展提高生態承擔能力
http://wenku..com/link?url=F1-IqSVs5TVAC0A-KK0kFvLRC-Jm_GqxBXx62_-GUVDU3FjoTTJ8UuZS2dLTZOrNy3M7-9PRvTM3s-75-p64ZV-B6XCwracn8Zw5aPKZeWK
能源供應的可持續性關系國民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
石油和天然氣處於能源
供應的主體地位,至關重要。應對能源挑戰、滿足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保障國
家能源安全,促進國家能源市場穩定,國有石油企業肩負重大責任和歷史使命。
為此,
石油企業應該持續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
大力發展天然氣,
探索開發新
能源,
積極推進國際能源合作,
加快建設儲運基礎設施,
不斷增強可持續的能源
供應保障能力。
我國石油行業的發展前景
當前強勁的工業增長和不斷提升的國內生活水平進一步加大了中國對能源
的需求,而在這些能源中,石油行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目前,
雖然煤炭仍是中國首要的能源來源,
但在交通運輸業、
工業和農業中,
石油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在中國石油需求不斷增長之際,
中國已經是世界第
二大石油消費國,同時也是石油和其他液體燃料的第一大凈進口國。中國國內的石油生產主要為三大國有企業控制: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截至
2014
年,中國石油天然氣
集團公司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公司,
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則是世界第四大
石油產品銷售公司。
目前,
三大企業都渴望與西方公司建立合作關系:
一是為了獲取資源,
二是
為了獲得與非常規石油生產相關的必要技術。
為此,
中國政府已經出台政策,
允
許國內公司與外國石油公司簽署產量分成合同。
作為投資者,
目前中國三大石油企業在國內都缺乏新的重大經濟增長點,
同
時也缺乏西方石油巨頭所掌握的最新的技術和最佳運營模式。
不過,
它們可以通
過政治和財政支持來彌補這些短板。
對於西方石油巨頭認為存在政治風險的國家,中國政府通常會給予
「
無附帶
條件
」
的支持。因此,中國石油公司享有相對於西方石油公司的比較優勢。目前
來看,
沒有跡象顯示中國將會改變其能源安全戰略思維。
同時,
它也不願意做出
新的政治或安全承諾,
尤其是在美國和其他國家仍能確保全球石油市場穩定的情
況下。
未來的環境足跡
毋庸置疑,
中國不斷增長的石油需求將會對氣候變化、
空氣質量和人們的生
活質量產生重大影響。石油留下的碳足跡是顯而易見的。隨著石油消費的增加、
海外石油投資的擴張和煉油能力的提升,
中國將會在亞洲乃至全球石油產品市場
發揮關鍵作用。
即便經濟增長放緩,中國石油消費仍會保持每年大約
5%
的增長率。為滿足
這一需求,
中國將不得不加工和使用那些價格便宜但卻會對環境產生更大破壞作
用的
「
臟油
」
,比如油砂油。若沒有將環境變化或碳稅考慮在內的新的監管規則,
那麼中國不斷增長的石油需求將會對空氣質量和氣候變化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中國面臨的另一個重大環境挑戰是水,
在通過壓裂法開采重質油時,
它是不
可或缺的資源。據中國在
2010
—
2013
年開展的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顯示,國內
水資源處於嚴重匱乏狀態。
因此,
非常規石油的開發將不得不與農業用戶、
工業
用戶和城市用戶爭奪有限的水資源。
此外,
壓裂過程中的污水處理也是擺在中國
面前的一道難題。
「企業和生態環境的關系如同魚和水的關系,生態環境惡化了,企業就成為„竭澤之魚‟。」中國石化鎮海煉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孫偉君如是說。鎮海煉化是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特大型企業,2001年被《財富》中文版評選為「中國上市公司100強」。在自身實力不斷提高的同時,鎮海煉化的污染防治工作一直保持全國同行業的領先水平,外排工業廢水綜合合格率保持100%,工業廢氣達標率100%,周邊地區生態環境保持良好。自建廠至今的近30年時間里,鎮海煉化一直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已累計投入6.03億元用於環保設施的建設,「十五」期間還將投入5.8億元。在不斷的實踐中,「加強環境保護,追求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鎮海煉化上下的共識。
未來的社會是一個資源、環境、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的社會,破壞生態環境實際上就是毀滅自己。要真正讓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做到由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兩張皮」的狀況向企業發展與環保有機結合轉變,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 環境效益相統一,實現經濟與生態環保「雙贏」。
經濟發展和生態環保可以「雙贏」,可持續發展戰略強調發展,強調經濟增長,但是這種增長不是犧牲環境取得的增長,而是以環境保護為核心的可持續的經濟增長。環境保護需要大投入,企業發展需要高回報。眾多的企業實踐表明,保護環境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並不是一對矛盾體,而是息息相關、相輔相成的。
我國的石油企業發展水平相對落後,在勘探、開發及運輸的過程中,存在著對環境起破壞作用的因素,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環境惡化,石油企業的發展前景令人堪憂。雖然目前我國石油企業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和要求已全面融入企業發展戰略、企業生產經營和企業文化。但在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新形勢下,石油企業的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石油企業的社會責任。目前看來,我國石油企業在此方面的國際競爭力不容樂觀。如在美國《財富》雜志上公布的企業社會生態責任評估排名榜上,中石油排名倒數第二。在國內,人們對石油企業的社會生態責任方面也頗有怨言,不完全令人滿意。因此,我國石油企業要提高其國際競爭力,獲取更多的海外石油份額,就必須加強企業社會生態責任的力度,把社會生態責任制度融入自己的企業規范,在石油企業大量生產、消費、廢棄的發展現狀進行轉變,使環境污染與資源約束的矛盾得到有效緩解,並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我國石油企業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保護責任雙贏的途徑: 一、全面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強化企業責任意識。
企業應該樹立生態責任意識,這是一種企業應該擔當的社會責任。特別是一些化工企業和污染物排放量大、對自然環境影響深遠的企業或項目,更應該看到自身的問題症結所在,努力創造各種條件,消除企業對環境的不良影響。
目前,石化企業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環境保護的工作還處於被動的不自覺狀態,環境保護的難點應該說不在技術,而是在於觀念的轉變。因此,企業為了生產和發展,首先必須建立環境保護的理念。在規劃企業發展和各項工作中,不斷強化和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環境保護的思維模式要從根本上轉變,即將徹底摒棄傳統的「生產—污染—治理」的高環境成本模式,轉之代替為「環境友善產品—清潔生產工藝—最小污染(無害化治理)」的綠色環保模式,這種環境理念的建立,對企業將有百利而無一害。此外,強化企業員工對於保護環境的意識,將石油企業環境保護策略變成企業員工自覺的行為,對於新型環保模式的建立與運行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要實施油田企業環境保護的戰略,前提是具備先進的工藝及技術,而基礎是有效地實施。企業的員工是其實施各項工作的主體,因此培養及強化他們的環保意識顯得極為重要。
二、石油企業走清潔生產道路,是促進企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目前我國石油企業的控制污染,多數仍沿用傳統的「末端治理」方法、也就是將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污染物進行總治理。這種辦法實際上是以消耗新的資源去處理浪費了的資源。採用這種辦法雖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但往往增加了治理難度和資金的投入。而清潔無害化生產是以節能降耗、減污為目標,以管理、技術為手段,實施工業生產全過程式控制制污染、使污染物的生產量、排放量最小化的一種綜合性措施。因此清潔無害化生產是防止工業污染、保護環境的根本出路。清潔生產的核心是從源頭抓起,依靠科技進步,選擇清潔工藝,預防為主,實施全過程式控制制,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統一。實行清潔生產不僅避免重蹈發達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覆轍,而且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 環境效益的有機結合,能夠調動企業防治工業污染的積極性。國外污染防治的經驗表明:清潔生產是工業污染防治的最佳模式,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措施,也是實現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石油企業實行清潔生產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1、全面系統地調研現有生產裝置技術水平、工藝狀況、三廢排放等現狀,掌握現有裝置的基本情況,為制定實施清潔生產方案提供依據。
2、選擇具有條件的生產裝置進行清潔生產示範試點,通過加強管理,穩定操作,考核對比,技術革新,強化治理等措施,通過現有裝置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資源,降低消耗,減少排放,提高保護環境的水平。並為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積累創造經驗。
3、在企業發展規劃中,全面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在技術改造和新建裝置中,積極採用對環境有利的技術,選擇清潔生產工藝,逐步替代污染嚴重、治理成本高的老工藝,提高企業清潔生產的整體水平。重視節能、計量設備性能改進等項工作,為保證裝置的穩定運行創造更好的條件,全面保護環境,提高效益,樹立形象。
4、加強環境技術難題攻關,開發和轉化環境保護新技術成果,解決清潔生產中環境保護的「瓶頸」問題。在石油工業生產中,產生污染不可避免。實施清潔生產可以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將資源的有效利用率提高到能夠實現的水平,污染物產生和排放將不斷減少和被有效利用。
三、強化環境管理認真落實環境目標責任制
我國的市場經濟是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在發展經濟過程中,政府應行使對環境和資源的監督管理職能。作為受政府部門授權的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應對各個油氣田的環境保護工作加強領導,強化環境管理。通過各種相應措施使各油氣田行政領導認真落實環境目標責任制,要將環保工作有機地滲透到承包責任中,使承包油氣田的單位在承包經濟、技術指標的同時還要承包環境管理、污染治理指標,使各企業在追求最大的直接經濟效益的同時重視企業對環境、對生態平衡的影響,落實環境保護的政策和規定,保證環保工作與經濟工作協調發展。
四、依靠科技進步,推進生態環保工作的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搞好企業的環境保護工作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石油工業要實現清潔無害化生產,發展耗資少、效果大的污染防治技術,把「三廢」消除在生產過程中,要大力開展綜合利用項目的研究,使排出的廢棄物資源化,變廢為寶,特別要在「防」方面下功夫,實行生產全過程式控制制,這樣才能有效地控制環境污染,減少末端治理負荷和過高的經濟投入當前重要的問題是:
1、使科研、企業單位創造出更多的環境保護科研成果。
2、使環境保護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的污染防治能力,提高科研的成果應用率。
總之,環境問題既是經濟問題又是社會問題。環境保護直接關繫到我們國家的強弱、民族的興衰、社會穩定保護生態環境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保護生態環境,關系廣大人的根本利益,事關人民安危、子孫禍福和中華民族發的長遠利益,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人類在地球上生存權利,保護人類不至於滅亡。因此,保護環境是企業經營中一個永恆的主題,尤其是石油企業,應把環境保護放到重要的地位。借鑒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並建立環境保護的規范體系,運用全面的監測技術,實時監測與控制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因素,在石油企業內部樹立起環境保護的觀念意識,從根本上協調生態環境保護與石油企業的發展。在發展中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責任的雙贏。
⑵ 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是怎樣賺錢的
一家公司怎樣賺錢?所有公司都是通過出售自己的產品和以更高的價格提供服務而賺錢的,而不是依靠它們的製造或供給的成本賺錢。銷售價格與成本之差被稱為利潤率。然而,對於烴類物質來說,成本與價格也遵循著完全不同的規律,兩者間沒有直接關系,利潤率的范圍相當廣泛。石油與天然氣的價格基礎並不是成本價,而是以世界市場的供應需求來決定的,也是由政治規律所決定的。原油價格是由全球范圍內市場上的原油和石油產品價格構成的,這些市場是由多方參與者按照它們各自的供給與需求比例而構成的。
石油與天然氣的價格如何規范?石油與天然氣價格可以被規范自從20世紀初中東地區發現石油以來,石油政治已經成為國際外交關系中日益重要的角色。由於供應不足日漸明顯,競爭就趨激烈,產油國與非產油國戰略統計可能會強調開采、煉制、運輸和石油產品的利用。,自從1973年由石油生產國自己引發的石油危機以來,石油與天然氣的價格就被國際石油公司控制了。1974年,歐佩克引進了一套配額體系,試圖彌補各成員之間生產的空缺,以便獲得更高的油價。目前,歐佩克僅能夠部分地控制油價,而且也是迫於市場壓力所為。根據石油與天然氣的供應地情況,成本的波動范圍也很大,銷售價格取決於市場,人們公認的市場是倫敦和紐約的石油市場。
非石油與天然氣公司的利潤率=銷售價格-成本費用*
*歐佩克將會填補供應/需求的空缺
利潤率利潤率、純利潤或純利潤率都是指對盈利的計算。利潤率用公式計算獲得且以百分比或數字表示:純利潤率=純利潤(稅後)/純銷售收入。利潤率大多用於內部的比較。但它難以用來精確地比較不同企業之間的純利潤率。一個企業的運營和資金安排的變化之大使得不同企業都各具自己的支出額,所以,彼此之間比較的意義並不大。低利潤率標志著一種低安全利潤:銷售下滑的高風險將會使利潤率下降並會導致純損失。
⑶ 中石油惠油購企業用戶怎麼登陸
中石油惠油購企業用戶注冊登陸。
1、打開中國石化加油卡網上營業廳。
2、客戶點擊界面注冊按鈕。
3、輸入您自定義的專屬用戶名和密碼以及手機號碼和電子郵箱等用戶個人信息。
4、按提示閱讀用戶協議,同意並點擊確認後,完成注冊,登錄即可。
⑷ 哪些企業消耗石油最多
冶金和鋼鐵是消耗煤炭比較多點,而不是消耗石油最多的。
消耗石油最多的工業部門:
一是交通行業,主要是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的燃料,主要是石油衍生品。
二是石油化工行業,主要用於製造塑料、化肥、瀝青等,用量很大。
很難說哪個企業,只能說哪個部門。
如果按照煉化能力來說,中石化用石油最多,但是中石化並沒有消耗石油,而是加工石油,變成汽油、柴油和其他化工產品,供其他企業消耗。所以算不上你提問中提到的消耗石油最多的企業。
剩下應該就是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每天五六百架飛機在天上飛,消耗量應該很大。
⑸ 為什麼石油企業怎麼賺錢
能源是一切工業活動的基礎,我們衣食住行所用到的東西在生產及運輸過程中都離不開能源,所以能源公司不賺錢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