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和田玉為什麼會油油的
和田玉質潤澤細膩,若有「油性泛出」則很可能是人為泡油導致。
和田玉的光澤屬於油脂光澤,它與礦物的折射率、吸收系數和反射率有關。反射率越大,和田玉的光澤就越強。
通常情況下,光線照射到玉石表面時會發生反射和折射,由於和田玉是由很多微小的礦物顆粒組成的集合體,礦物顆粒間的縫隙及顆粒大小不同致使進入玉石的光發生漫反射、散射等光學效應,從而使反射回人眼的光相比入射光更柔和。
柔和的反射光加上和田玉本身的玉質便形成了特殊的光澤:弱於玻璃光澤、強於蠟狀光澤的油脂光澤,即視覺上的「油脂感」。
和田玉上手看的時候,用餐巾紙擦拭玉體,確認無油膩方可細看;一般在自然光下轉動和田玉仔細觀察玉面反射光澤,就可以看出是強油脂光澤還是一般油脂光澤,也可以分辨是否玻璃光澤。
所謂和田玉的「脂粉」指的就是和田玉的凝脂度。和田白玉一般都會不同程度地泛青,羊脂玉則泛黃、泛粉。像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看著就像塊羊油,密度高、色純,羊脂表現的不僅僅是白度,還有脂粉,沒有脂粉的白度,只是羊脂白,不能稱為羊脂玉。而像青海和俄料都比不上和田,子料的脂粉度都比山料或者山流水料高。脂粉有很多表現形式,如(肉)凍狀脂、凝脂、像魚凍、荔枝肉,還有像牛奶、乳酪、奶油等,往往是粉狀脂的表現。
和田玉的特徵之一就是油性。有的看上去乾的,玩久了會出油,有的看上去油的,玩久了會干。決定油性首先是看料子的結構。很多好子料,並不一定用皮和毛孔來證明他的身份。就像一團麵粉,山料是加了一杯水,揉了半小時的麵粉的話,山流水就是加了一杯水揉了2小時的麵粉,那麼子料就是加了一杯水,揉了6小時的麵粉,這樣的料子,看起來溫潤柔和,密度肯定是比流水料和山料上一個檔次的。
若擔心人為浸泡油脂造假,建議去鑒定!
手感上的油性包括兩方面,一是視覺上的油潤光澤,二是手感上油潤的感覺。上面講的是視覺上的油性,好的料還須具備手感上的油性。手感上的油性是指略有阻力感的油滑的感覺,就象手裡握著一砣油,用手一推,有一種油要化開的感覺,上手後如同在盛夏你身上穿的綢緞滑溜,如同你洗手時摸打肥皂的油滑。
隨著把玩時間的累積,油脂在玉石表面逐漸形成包漿,「出油」的感覺越發的明顯。這也是和田玉油潤的原因。
㈡ 隕石可以用茶油保養嗎
奇石需要保養,但並非所有的石頭都要用油來保養。因為,不同的石頭其保養的方法也是不同的。眾所周知,奇石是經過大自然億萬年的鬼斧神工才創造出來的,是一種天然的藝術品。這是它最重要的特色與屬性。因此,奇石養護的第一要訣就是要珍惜和保護它的這一特色與屬性。
一般來說,奇石常見的保養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手養:手養即是將表皮光潤、盈盈一握的石頭握持在手中把玩,天長日久之後,經過長期的摩挲,石頭吸收了人手上的油脂,形成包漿,從而散發出一種深隱沉靜的亞光,由此提升了石頭的觀賞價值及經濟價值。一如古董玩家的「盤玉」。此種方法主要是針對易於握持的小品石而言。
二、水養:這是最常見最易行的保養方式,適用於大部分的石種。 可用水直接進行噴灑、浸潤,如長江石、雨花石浸入水中別有情致,但時間不要過長,一般三兩天就應取出晾乾存放,因為水時間久會變質從而影響石質。
三、油養或蠟養:油養或蠟養的石頭硬度應在4-5度以上,低於這個硬度的石頭石質疏鬆吸油或蠟後顏色易變深變黑,有的會反油或反蠟,即不塗油或蠟後石頭表皮會出現白斑。奇石養護常用的油有BB油、橄欖油、硅油、茶油及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奇石養護專用油等,常用的蠟有地板蠟、凡士林等。如果不小心上錯油或蠟的話,可用洗衣粉和較熱的水洗刷(用熱水器花灑更加方便),然後放干即可。若洗衣服和熱水清洗無效,則可用少許草酸兌水浸泡然後用濕毛巾擦拭,三兩天後即回復原樣。
四、茶養:如果奇石玩家同時又喜歡喝茶,每天喝茶的時候,用洗茶水養護奇石,效果也非常不錯。若能匠心經營,久而久之,茶水滲入石膚之內,逐漸形成包漿,古拙凝重,氣色截然不同,置於齋中案頭作為清玩,亦為奇品。需注意的是:茶養適合顏色較深、或者刻意想要加深顏色的石頭。此法與南宋時期,用酒渣改變石頭顏色的養石方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南宋周密的《志雅堂雜抄》中載:「以煮酒腳塗靈璧石,其黑如漆,洗之不脫,極妙。」
總之,一方好的奇石,乃為自然之造化,正如一個天生麗質的美女,需要細心的保養呵護,才可維持其天然的風致神韻,讓奇石盡顯靈性
㈢ 隕石有什麼樣的特徵有一塊石頭,比較重,蜂窩裝,石頭整體不規則,表面有油質感,比較光亮,這是不是隕石
摘要 你好親
㈣ 隕石為什麼油膩膩的
隕石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包括原油
希望對你有幫助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