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大學建設多少年了
擴展閱讀
錯題本的工具有哪些 2025-05-16 14:35:51
鑽石換皮膚怎麼獲得永久 2025-05-16 14:35:48
胡萊三國如何獲得鑽石 2025-05-16 14:28:43

石油大學建設多少年了

發布時間: 2022-08-12 09:07:40

⑴ 東營中國石油大學幾本

一本大學。中國石油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屬於一本學校,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是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現有東營、青島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近4400餘畝。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是以石油為主,多學科發展的部屬重點大學,學校拔尖人才和技術人員數量很多,每年可以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很大的智力支持,相信這些效益是不能用數字來衡量的,是無形資產,是寶貴財富。

(1)石油大學建設多少年了擴展閱讀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是教育部和四大石油石化企業集團(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教育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普通高等學校。

學校的前身是以清華大學石油系為基礎,匯聚天津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部分師資,於1953年創立的新中國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學院。1960年,學校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1969年,學校遷至山東東營勝利油田,更名華東石油學院;1988年更名石油大學,由石油大學(北京)和石油大學(華東)兩部分組成;2000年2月學校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總公司劃歸教育部管理,明確了石油大學(北京)與石油大學(華東)各自相對獨立辦學;2005年1月學校更為現名。

⑵ 石家莊石油大學的簡介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是一所石油特色鮮明,以工為主,理工管文相結合的全國重點大學。它的前身是1953年創建的北京石油學院;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1997年11月,經國家計劃委員會批准,正式進入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高等學校行列;2000年2月劃歸教育部直屬;2000年6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研究生院。

◎ 招生專業

高起專\專升本:會計學、行政管理、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石油工程、土木工程、商務英語 、安全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考試科目

高起專:數學、語文、英語

專升本:高等數學(理) 或大學語文(文)、 計算機文化基、英語

備註:高起專、專升本各專業均為80學分,學習期限2.5-5年。學習期限下限是指最短學習時間,不包括發證時間。

◎報名及考試時間:

1、 報名時間:即日起開始報名,到7月30日截止。

2、 考試時間:10月中旬

◎報考條件:

1、專科起點本科專業招收具有國民教育大專畢業以上程度的在職、從業、待業人員。

2、高中起點專科專業招收具有高中同等學歷的在職人員、社會青年、中專、技校和職中畢業生。

◎畢業與待遇:

1、
被正式錄取的學生,學完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成績合格者,符合畢業條件者,由北京科技大學頒發由國家教育部統一印製並由教育廳加蓋鋼印的成人教育本、專科畢業文憑(
查詢網址www.chsi.com.cn),國家承認學歷與普通高校本、專科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招調工、轉干、晉升、評職稱等有效。

2、 本科畢業後當年向學校申請學士學位者,經審查和考核全格後,由北京科技大學學位委員會統一授予相應專業的學士學位,憑學位證書可報讀研究生。

◎學費及繳費方式

首次報名:報名費:500元,差旅費:600元,考試資料費:1860元

學費:按照每年下發的錄取通知書為准,學費范圍在:3500-4200元/年

⑶ 中國石油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兩個辦學實體組成。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全國具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
學校主頁:http://www.upc.e.cn/
校園文化
【石大校訓】:1.惟真惟實,2.厚積薄發、開物成務
【石大校風】:實事求是、艱苦奮斗
【石大教風】:為學為師、[1]立德立言
【石大學風】: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石大精神】:實事求是,艱苦奮斗,團結奉獻,開拓創新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是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也是國家重點支持開展「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的高校,同時還是教育部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之一,中歐工程教育平台中國18所著名高校之一 ,「211」工程重點建設的69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是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育部和四大石油石化企業集團(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教育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普通高等學校。學校於1953年建校,時稱北京石油學院,1969年遷校山東,改稱華東石油學院。1988年,學校更名為石油大學,逐步形成山東、北京兩地辦學的格局。2005年1月,學校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
點這個鏈接http://ke..com/view/4920.htm,進去查一下。祝你成功!

⑷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校址具體在哪裡

青島校區:青島市黃島區長江西路66號;東營校區: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北一路739號。

學校始建於1953年,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1988年更名為石油大學,逐步形成山東、北京兩地辦學的格局,1997年正式進入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高校行列;2005年1月,學校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

截至2021年7月,學校有青島、東營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5024畝,建築面積140萬平方米。

該校文化:

2008年,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徽確定。校徽以學校的標志性雕塑「創造太陽」的抽象體為核心元素,外環弧形上方為英文標准字校名,下方為學校的建校年份「1953」及中文標准字校名。

核心元素「創造太陽」:雕塑的圓球象徵太陽,周圍的短管道比喻太陽輻射出的萬丈光芒,長管道是油氣集輸管線。人物象徵著開發能源、從事高等教育的園丁,她高高舉著的是一本厚厚的書,象徵著書山有路勤為徑,指引萬千石大學子在科學的殿堂上勇於攀登。

從正面看這個人,她的衣服有個飄帶,有兩層寓意:一是象徵著海上的波浪,二是象徵著一層一層的地層,指現今我們的採油是從海上和陸地兩個方面進行。雕塑的底座是非常逼真的海上鑽井平台的樣子。整個雕塑還意味著運用知識能源開發物質能源,創造出一個新的太陽。

雕塑的設計思路主要源於老校長楊光華先生倡議,其核心內容是集中展示中國石油大學的辦學特色和價值理念,即以石油開采和利用為主要研究對象,以石油石化人才培養為己任,以科技知識為國家奉獻能源為使命的深刻內涵。雕塑的設計者為前廣州雕塑院的院長、著名雕塑家唐大禧先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⑸ 東北石油大學是那年成立的

1960年,第一代學院人,在物質極其匱乏、條件極其簡陋、生活異常艱苦的情況下,靠著為國爭光、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工作激情,靠著撿糧、種地、干打壘、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在松遼石油會戰指揮部所在地伴隨著大慶油田的產生創建了一所新的石油高等院校 — 東北石油學院。學校50年的辦學歷程不僅是一部艱難的創業史,更是一部從大慶精神形成到用大慶精神辦學育人的發展史。1975 年,東北石油學院更名為大慶石油學院。 1978年10月,大慶石油學院被國務 東北石油大學50周年校慶標識 院確定為88所全國重點院校之一。1988年大慶石油學院在沿海開放城市河北省秦皇島市建立分院。1998年大慶石油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在秦皇島分院成立。2000年2月,大慶石油學院劃轉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黑龍江省管理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同年6月,黑龍江省政府批准學校由安達遷往大慶市。2002年10月,學校一次性完成搬遷。2005 年7月大慶市人民政府和大慶石油學院正式簽定協議,大慶藝術學校並入大慶石油學院,9月大慶石油學院藝術學院正式揭牌。2010年4月1日,學校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東北石油大學。 艱苦創業 大學誕生 (1959-1976) 60年代的校門 大慶油田的發現,點亮了中國石油工業的希望之火。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在油田建一所培養高級石油技術人才的高等院校。學校從1960 年5月開始籌建,校址選在當時的松遼會戰指揮部所在地安達,學校於1961 年9月正式開學,定名東北石油學院。建校初期,正值三年自然災害,全體師生發揚大慶精神,用「揀糧、種地、干打壘」的創業精神,形成了「三寶」和「九風」,以嚴謹的治學態度、以與油田緊密結合方式,為我國的特大油田——大慶油田和祖國的石油事業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 初具特色 朝氣蓬勃 (1976-2000) 全國恢復高考,大慶石油學院迎來了教育的春天。在「調整、改革、整頓、提高」中,學校實現了歷史性的轉變。1978年,學校被教育部列為全國88所重點大學之一。改革開放後,學校漸漸地步入了 70年代的校門 持續、穩定、長足發展的軌道,呈現出生機勃勃的良好態勢。在長期的發展建設中,學校形成了 「一體兩翼」 的教學思想和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特色,形成了「嚴謹、朴實、勤奮、創新」的優良校風和「艱苦創業、嚴謹治學」的校訓。大慶石油學院用大慶精神辦學育人,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時代英才,被譽為「石油工程師的搖籃」。 跨越發展 振翅騰飛 (2000-2010) 世紀之交,大慶石油學院經歷了一次重大歷史轉折——體制劃轉。2000 年2月,大慶石油學院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劃轉為中央和省共建, 以黑龍江省管理為主。 在嚴峻的挑戰面前,學校黨委果斷做出了向大慶整體搬遷的重大決策,全校師生以「創業、科學、奉獻」的遷建精神,開創了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成為我校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搬遷後的大慶石油學院,在實踐中形成了「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質量立校,特色創優」的辦學理念。學校繼續堅持用大慶精神辦學育人,培養「嚴謹務實、報效祖國」的優秀人才;發揮優勢,全方位多層次開展產學研合作,為東北石油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和中國石油工業提供強大的「原動力」。 科學發展 走向輝煌 (2010-現在) 圖書館 2010年4月1日,大慶石油學院更名為東北石油大學 。並與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簽署了共建東北石油大學協議。共建協議的簽訂,是東北石油大學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必將對學校未來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2007年, 學校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並獲得優秀, 2008年,又被國家教育部、財政部批准為實施「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 」的高校。五十年的光輝歷程,半個世紀的如歌歲月, 完成了歷史性的華麗轉身的東北石油大學,從此走上了科學發展的發展之路、走向輝煌之旅,成為國內知名國外有影響的高水平大學。

⑹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歷史沿革

1953年,為支持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石油工業發展,以清華大學石油系、化工系為基礎,匯聚北京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的石油石化等系科,新中國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學院正式創立,這就是中國石油大學的前身。
1960年,躋身國務院確立的64所「全國重點大學」行列。
由於文化大革命的沖擊,1969年學校遷至山東東營,更名華東石油學院。遷校造成了學校人財物的巨大損失,當時所有校舍僅是只有40000平方米的「干打壘」土房,沒有實驗室、圖書館和運動場。面對困難,師生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在鹽鹼灘地上把學校再建了起來。
1981年6月,在北京石油學院原校址內成立研究生部。
1988年,更名「石油大學」,校本部設在北京,由石油大學(北京)和石油大學(華東)兩部分組成;石油大學(北京)在1989年面向全國恢復招收本科生。
1997年,學校正式進入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高等院校行列。
2000年,學校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劃歸教育部直屬管轄,同年6月,學校成立研究生院。
2001年,礦產普查與勘探、油氣井工程、油氣田開發工程、油氣儲運工程、化學工藝等5個二級學科被評定為國家重點學科。
2003年,教育部與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簽署共建石油大學的協議。
2005年1月,石油大學更名「中國石油大學」,石油大學(北京)也相應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2006年,學校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同年,「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與轉化創新平台項目」進入「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2007年,「工業催化」學科和「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學科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在石油石化領域優勢突出。
2014年,學校的科研成果「復合離子液體碳四烷基化生產高品質清潔汽油新技術」入選「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2015年12月10日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揭牌儀式在烏魯木齊舉行。

⑺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是普通的一本還是211還是985

1、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高校,是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成員高校,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千人計劃重點建設的行業特色型大學入選高校之一。中國石油大學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業集團公司、教育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被譽為「石油科技人才的搖籃」,已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石油石化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大學。

2、學校始建於1953年,1988年,更名為石油大學,逐步形成山東、北京兩地辦學的格局,1997年,石油大學正式進入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高等學校行列;2005年1月,學校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學校成為國家首批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61所試點高校之一 。

3、據2014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青島、東營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4751畝,建築面積110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總量675.8萬冊。學校設有17個教學院部,設置60個本科專業,10個博士後流動站,1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20000人、研究生5000餘人,留學生700餘人,函授網路在籍生70000餘人。

⑻ 中國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是什麼時候設立的

石油工程學院是中國石油大學最早設立的主幹院系之一,始建於1953年,曾先後更名石油鑽采系、開發系、石油工程系,2001年改建為石油工程學院。
經過幾代教職工半個多世紀的不懈奮斗,已成為我國石油工程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為石油石化行業輸送了2.1萬余名畢業生,足跡遍布海內外各大油田,其中4人成為兩院院士,12人成為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為國家石油工業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先後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