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污染費是什麼

石油污染費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12 06:40:43

⑴ 石油污染是什麼

石油污染是指石油在開采、運輸、裝卸、加工和使用過程中,由於泄漏和排放石油引起的污染,主要發生在海洋。石油污染主要分為土壤石油污染和水體石油污染,水體石油污染主要表現為海洋石油污染。

石油污染

⑵ 石油污染怎麼賠償

答:這要看污染什麼了,是海上油田還是陸地上的。這是有賠償標準的。
上網路搜一下企業對個人造成財產損失如何賠償再參考一下國外的賠償案例。

⑶ 石油污染的危害最主要的是什麼

石油污染危害多

上世紀50年代廣泛建設的汽車加油站,不僅使世界各地加油站林立,也使地下儲油罐、輸油管彼彼皆是。據有關專家介紹,石油的基本成分是烷烴、芳香烴等碳氫化合物,具有這些烴類化合物的毒性。

趙章元指出,石油對環境的污染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油氣揮發污染大氣環境,表現為油氣揮發物與其它有害氣體被太陽紫外線照射後,發生物理化學反應,生成光化學煙霧,產生致癌物和溫室效應,破壞臭氧層等。二是地下油罐和輸油管線腐蝕滲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不僅造成土壤鹽鹼化、毒化,導致土壤破壞和廢毀,而且其有毒物能通過農作物尤其是地下水進入食物鏈系統,最終直接危害人類。

研究表明,汽油、柴油、煤油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對人的神經系統、泌尿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血液系統等都有危害。國外研究發現,生活在加油站或者汽車修理廠附近的孩子患急性白血病的風險要高出平均水平4倍,這些孩子得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幾率比住在同一地區但不在加油站附近的孩子高7倍。

有關統計表明,全國每年新生兒出生缺陷高達80萬-120萬人;全國每年死於肝癌的患者超過11萬人,佔世界每年肝癌死亡患者的比例高達42.5%。環境生物學研究和國際科研成果表明,上述某些病態的發生,與環境中有毒物的增加量直接相關,尤其與加油站和垃圾填埋場等污染源的污染日益加重相關。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已把加油站與垃圾填埋場看成是地球上的兩顆"毒瘤"。

⑷ 石油污染怎麼辦

治理方法
(一)土壤石油污染治理

2O世紀8O年代以前.治理石油烴污染土壤還僅限於物理和化學方法,即熱處理和化學浸出法。熱處理法是通過焚燒或煅燒,可凈化土壤中大部分有機污染物。但同時亦破壞土壤結構和組分,且價格昂貴而很難實施。化學浸出和水洗也可以獲得較好的除油效果。但所用的化學試劑的二次污染問題限制了其應用。早在2O世紀7O年代。為了解決輸油管線和儲油罐發生故障漏油和溢油時土壤被石油污染的問題,美國埃索研究和工程公司就已經開始尋找清潔的生物解決方法,並且其實驗室研究找到一種有效的「細菌播種法 ,開了生物修復石油污染土壤先河。上世紀8O年代以來,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生物修復技術也取得了很大進步,正在逐漸成熟。

生物修復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謝活動減少土壤環境中有毒有害物的濃度,使污染土壤恢復到健康狀態的過程。目前,治理石油烴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微生物修復技術,按修復的地點又可分為原位生物修復和異位生物修復;另一類是植物修復法。

1.微生物修復技術

(1)原位生物修復技術

原位處理方法是將受污染土壤在原地處理。處理期間.土壤基本不被攪動,最常見的就地處理方式是土壤的水飽和區進行生物降解。除了要加人營養鹽,氧源(多為H202)外:還需引入微生物以提高生物降解的能力。有時,在污染區挖一組井.並直接注入適當的溶液,這樣就可以把水中的微生物引入到土壤中。地下水經過一些處理後,可以恢復和再循環使用,在地下水循環使用前,還可以/JnA+壤改良劑。

污染土壤經過處理,所有多環芳烴的降解都很明顯,但是.三環和多環芳烴的降解率一般明顯低於60%。因為就地處理對溫度較敏感。所以只能在氣溫大於8℃的月份進行。在一定的時間內。原位處理不可能有效地去除大多數多環芳烴,而且這種方法因受溫度和土壤類型的影響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異位生物修復技術

異位生物修復主要包括現場處理法、預制床法、堆制處理法、生物反應器和厭氧生物處理法。

a.現場處理法

近年來國外石油烴污染生物處理的研究很多,其中土壤耕作處理是現場處理土壤污染常用的方法。被污染的廢物施在土壤上。通過施肥、灌溉和加石灰等管理措施,保持氧氣、水分和pH的最合適值,並進行耕作以改善土壤的通氣狀況,確保在污染廢物和下面土層中污染物的降解。降解過程所用的微生物多為土著微生物。但是要提高效果還需要引入馴化的微生物。

b.預制床法

現場處理中土壤耕作處理最大的缺陷是污染物可能從處理區遷移。預制床的設計可以使污染物的遷移量減至最小,因為它具有濾液收集和控制排放系統。預制床的底面為滲透性低的物質,如高密度的聚乙烯或粘土。將污染土壤轉移到預制床上,通過施肥、灌溉,調節pH,有時還加入微生物和表面活性劑,使其最適合污染物的降解。與同一區域的原位處理技術相比,預制床處理對三環和三環以上的多環芳烴的降解率明顯提高。

c.堆制處理法

土壤的堆制處理就是將受污染的土壤從污染地區挖掘起來,防止污染物向地下水或更大的地域擴散.運輸到一個經過處理的地點(布置防止滲漏底,通風管道等)堆放,形成上升的斜坡,並進行生物處理。堆製法是生物修復技術中的一種新型替代技術。堆制處理過程對污染土壤中的多環芳烴降解,多環芳烴的降解隨著苯環數的增加而降低。當多環芳烴的初始濃度提高約5O倍時,除熒、蒽外,其他多環芳烴的降解隨著污染濃度的提高而降低。

d.生物反應器法

生物反應器法是將污染土壤置於一專門的反應器中處理。生物反應器一般建在現場或特定的處理區。通常為卧鼓形和升降機形,有間隙式和連續式兩種。因為反應器可使土壤與微生物及其他添加物如營養鹽,表面活性劑等徹底混合,能很好的控制降解條件,因而處理速度快,效果好。生物反應器處理的過程為:先挖出土壤與水混合為泥漿,然後轉入反應器。為了提高降解速率,常在反應器先前處理的土壤中分離出已被馴化的微生物,並將其加入到准備處理的土壤中.

e.厭氧生物修復法

修復受石油烴污染土壤的研究已開發了生物堆層、堆肥及土壤泥漿反應器等好氧修復工藝,但分離獲得某些降解菌時。一些降解菌伴有產生高生態風險的產物。最近的研究表明以厭氧還原脫氯為特徵的厭氧微生物修復技術有很大的潛力。

(2)植物修復技術

目前,對土壤有機污染的生物修復研究較多,但是,多集中在微生物作用上。事實上,植物對污染物的去除起著直接和間接的重要作用。植物生物修復是利用植物體內對某些污染物的積累、植物代謝過程對某些污染物的轉化和礦化,植物根圈與根莖的共生關系增加微生物的活性的特點。加速土壤污染物降解速度的過程。

植物修復的方式包括植物提取、植物降解和植物穩定化三種。植物提取是指利用植物吸收積累污染物,待收獲後才進行處理。收獲可以進行熱處理,微生物處理和化學處理。植物降解是利用植物及相關微生物區系將污染物轉化為無毒物質。植物穩定化是指植物在同土壤的共同作用下.將污染物固定,以減少其對生物與環境的危害。植物根際使土壤環境發生變化,起到了改善和調節作用,從而有利於污染物的降解。因此通過選擇適當植物和調控土壤條件等手段.可以實現污染土壤的快速修復。

植物生物修復是一項利用太陽能動力的處理系統.具有處理費用低,減少場地破壞等優點而受到普遍重視。據美國實踐,種植管理的費用在每公頃200~1000美元之間.即每年每立方米的處理費為0.02~1.00美元.比物理化學處理的費用低幾個數量級。

(二)水體石油污染治理

水體石油污染和土壤治理不同,水具有流動性,不及時處理會使污染范圍以很快的速度不斷擴大。因此.水體石油污染首先是控制污染然後再對污染水進行處理。

(1)海洋、江河、湖泊水體治理

水體石油污染治理對海洋、江河、湖泊石油污染治理,目前僅限於化學破乳、氧化處理方法進行分解處理和機械物理的方法進行凈化吸附。清除海洋、江河、湖泊石油污染是非常困難的。防止油水合二為一的唯一選擇是噴灑清除劑,因為只有化學葯劑才能使原油加速分解,形成能消散於水中的微小球狀物。清除水面石油污染還有一些物理方法,如用抽吸機吸油,用水柵和撤沫器刮油,用油纜阻擋石油擴散。英國有一位農場主發明了一種用機編禾草排治理石油污染的方法,不僅能防止石油在海中擴散,而且能吸收比自身質量多15倍的石油,可防止油輪流出的石油污染水岸,禾草中又以大麥秸稈治污最為有效。1992年,一艘油輪在舍德蘭群島附近失事後,在海上放置了22千米長的禾草排,從而保護了海濱浴場和漁場不致遭受污染。而俄羅斯莫斯科精細化工科學院的教授奧列格.喬姆金研製出了用農作物廢料清除石油污染的全新方法。演示實驗中,喬姆金在一盆水中擠了幾滴重油,水盆中頓時漂起了一層薄薄的油花。緊接著喬姆金向水盆中撒人了一小撮稻米殼,幾分鍾後水盆中的油跡開始減少,二小時後水盆中的油跡完全消失了。

而對收集上來的污水以及石油工廠排出來的石油污水採用生物處理法。生物處理法也稱生化處理法。生物處理法是處理廢水中應用最久、最廣和相當有效的一種方法。它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各種微生物,將廢水中有機物進行降解,達到廢水凈化的目的。

(2)地下水體治理

對地下水石油污染治理,採用水動力學方法,通過抽水井或注水井控制流場,可以防止石油和石油化工產品污染的進一步擴大,同時對抽取出來的受污染的地下水進行處理。

近年來。臭氧氧化技術對石油污染的地下水處理取得了很大進展。經臭氧氧化反應後,水體中有機物種類增加,經過一定時間接觸氧化反應後,苯系物和稠環芳烴類在水中的相對含量有較大幅度下降,但酯、醛、酮類和烷烴類在水中的相對含量卻大幅上升。一般認為,水中芳香烴物質危害性較大,多具有較大的毒性和致癌性,而烷烴、酯類和其他低分子物質的危害性小得多。由上我們可以看出.臭氧氧化法是把危害性大的污染物轉化為危害小的污染物.污染水體沒有得到根本治理,因此臭氧氧化法與吹脫、活性炭吸附、生物氧化等處理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得到良好的處理效果。

(三)空氣石油污染治理

石油對空氣的污染僅限於其所含的具有揮發性的物質以及輕質石油產品了,而不像對於土壤和水體,石油中的粘稠膠體可以在這兩者中成片成塊的形成時間很長的污染。雖然如此,石油產品對空氣的污染是非常嚴重的,對空氣相對於水體更具有流動和擴散性,治理更加困難。到目前為止,對於石油產品對空氣污染還沒有一種很好的治理方法,局限於採用控制油氣排放等措施,如制定汽車尾氣排放標准等.而具體的污染治理方法還有待於人類進行探討和研究。

⑸ 石油污染有什麼危害

石油及石油產品會嚴重污染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壤、水體以及空氣,並產生嚴重後果。
污染的海灘據統計,每年通過各種渠道泄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產品,約佔全世界石油總產量的0.5%,傾注到海洋的石油量達200~1000萬噸,由於航運而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達160~200萬噸,其中1/3左右是油輪在海上發生事故導致石油泄漏造成的。我國海上各種溢油事故每年約發生500起,沿海地區海水含油量已超過國家規定的海水水質標准2~8倍,海洋石油污染十分嚴重。海洋石油污染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在水面形成油膜,阻礙了水體與大氣之間的氣體交換;油類黏附在魚類、藻類和浮游生物上,致使海洋生物死亡,並破壞海鳥生活環境,導致海鳥死亡和種群數量下降。同時海面的油膜也會阻礙大氣與海水的物質交換,影響海面對電磁輻射的吸收、傳遞和反射;兩極地區海域冰面上的油膜,能增加對太陽能的吸收而加速冰層的融化,使海平面上升,並影響全球氣候;海面及海水中的石油烴能溶解部分鹵化烴等污染物,降低界面間的物質遷移轉化率;破壞海濱風景區和海濱浴場。
隨著石油的大規模勘探、開采,石油化工業的發展及其產品的廣泛應用,石油及石油化工產品對於地下水的污染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石油和石油化工產品,經常以非水相液體(NAPL)的形式污染土壤、含水層和地下水。當NAPL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時,污染物將穿過地表土壤及含水層到達隔水底板,即潛沒在地下水中,並沿隔水底板橫向擴展;當NAPL密度小於水的密度時,污染物的垂向移在地下水面受阻,而沿地下水面(主要在水的非飽和帶)橫向廣泛擴展。NAPL可被孔隙介質長期束縛,其可溶性成分還會逐漸擴散至地下水中,從而成為一種持久性的污染源。

⑹ 原油泄漏怎麼處理

原油泄漏怎麼處理
目前,原油泄漏的有效處理辦法不多。
一般有三種方式:
1、設置阻隔帶,回收原油;
2、燃燒,這要考慮天氣狀況;
3、對於已經污染了的海灘,進行挖掘填埋。
經濟方面的損失還是有限、次要的。

污染造成環境方面的後果較大,而且要看原油泄漏的地點。20年前埃克森美孚在阿拉斯加的原油泄漏事故,由於當地生物鏈脆弱,危害極大。原油泄漏的主要的影響在污染海域的海水,尤其是礁石和沙灘上生活的動、植物。對於在該地棲息的鳥、魚、海龜,乃至哺乳類動物的影響可能會是滅絕性的。而且原油中存在很多有毒物質,不易分解,其影響往往會持續多年。全摑靠qian,手需費朝低

⑺ 石油污染主要污染來源是什麼污染區域集中於哪裡

石油污染主要來源於石油開采、運輸、裝卸、加工和使用過程中,由於泄漏和排放石油引起的污染,主要發生在海洋。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速擴散形成油膜,可通過擴散、蒸發、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進行遷移、轉化。油類可沾附在魚鰓上,使魚窒息,抑制水鳥產卵和孵化,破壞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產品質量。油膜形成可阻礙水體的復氧作用,影響海洋浮游生物生長,破壞海洋生態平衡,此外還可破壞海濱風景,影響海濱美學價值。

記得採納啊

⑻ 什麼是石油類污染物

所有烴類進入水中都是石油類的污染物。

⑼ 不得不提的石油污染是怎麼樣的

由於人類在海上進行油氣開采、船舶運輸,以及沿岸工業排污的原因,海洋的石油污染正在成為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問題。由於石油產地與消費地分布不均,因此,世界年產石油的一半以上是通過油船在海上運輸的,這就給海洋帶來了油污染的威脅,特別是油輪相撞、海洋油田泄漏等突發性石油污染,更是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1967年3月,「托里峽谷」號油輪在英吉利海峽觸礁失事是一起嚴重的海洋石油污染事故。該輪觸礁後,10天內所載的11.8萬噸原油除一小部分在轟炸沉船時燃燒掉外,其餘全部流入海中,近140千米的海岸受到嚴重污染。受污海域有25000多隻海鳥死亡,50%~90%的鯡魚卵不能孵化,幼魚也瀕於絕跡。為處理這起事故,英、法兩國出動了42艘船,1400多人,使用10萬噸消油劑,兩國為此損失800多萬美元。相隔11年,1978年超級油輪「阿莫戈·卡迪茲」號在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半島布列斯特海灣觸礁,22萬噸原油全部泄入海中,是又一次嚴重的油污染事故。1979年6月,墨西哥灣「伊克托」1號油井發生噴油事件,310萬桶石油被注入墨西哥灣,共漏出原油47.6萬噸,一直到1980年3月24日才封住,使墨西哥灣部分水域受到嚴重污染。

發生海洋石油污染後,石油在海水中形成大片油膜,這層油膜將大氣與海水隔開,減弱了海面的風浪,妨礙空氣中的氧溶解到海水中,使水中的氧減少,同時有相當部分的原油,將被海洋微生物消化分解成無機物,或者由海水中的氧進行氧化分解。這樣,海水中的氧被大量消耗,使魚類和其他生物難以生存。

石油在海面形成的油膜能阻礙大氣與海水之間的氣體交換,影響了海面對電磁輻射的吸收、傳遞和反射。長期覆蓋在極地冰面的油膜,會增強冰塊吸熱能力,加速冰層融化,對全球海平面變化和長期氣候變化造成潛在影響。海面和海水中的石油會溶解鹵代烴等污染物中的親油組分,降低其界面間遷移轉化速率。

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會減弱太陽輻射透入海水的能量,會影響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油膜玷污海獸的皮毛和海鳥羽毛,溶解其中的油脂物質,使它們失去保溫、游泳或飛行的能力。石油污染物會干擾生物的攝食、繁殖、生長、行為和生物的趨化性等能力。受石油嚴重污染的海域還會導致個別生物種豐度和分布的變化,從而改變群落的種類組成。高濃度的石油會降低微型藻類的固氮能力,阻礙其生長,終而導致其死亡。沉降於潮間帶和淺水海底的石油,使一些動物幼蟲、海藻孢子失去適宜的固著基質或使其成體降低固著能力。石油會滲入大米草和紅樹等較高等的植物體內,改變細胞的滲透性等生理機能,嚴重的油污染甚至會導致這些潮間帶和鹽沼植物的死亡。

石油對海洋生物的化學毒性,依油的種類和成分而不同。通常,煉制油的毒性要高於原油,低分子烴的毒性要大於高分子烴,在各種烴類中,其毒性一般按芳香烴、烯烴、環烴、鏈烴的順序而依次下降。石油烴對海洋生物的毒害,主要是破壞細胞膜的正常結構和透性,干擾生物體的酶系,進而影響生物體的正常生理、生化過程。如油污能降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阻礙細胞的分裂、繁殖,使許多動物的胚胎和幼體發育異常、生長遲緩;油污還能使一些動物致病,如魚鰓壞死、皮膚糜爛、患胃病以至致癌。另外,油污會改變某些經濟魚類的洄遊路線;玷污漁網、養殖器材和漁獲物;著了油污的魚、貝等海產食品,難於銷售或不能食用。

鏈接:我國海洋生物資源面臨的問題

我國海洋生物資源主要面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漁業捕撈過度和海水養殖管理不善。傳統經濟魚類資源因捕撈過度而處於衰退狀態,處於食物鏈較高營養級的優質魚類,如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鰈魚等出現資源危機;屬於傳統優質經濟魚類餌料的低質魚類,如黃鯽、梅童魚、沙丁魚等比例增高。有些地區的海水養殖業管理不善,出現了污染海洋生態環境的傾向,如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造成海水有機物污染和富營養化;大量采捕餌料生物,使部分灘塗貝類大量減少,破壞了正常的食物鏈等等。

第二,灘塗圍墾和填海造陸奪走了大片海洋生態環境。沿海灘塗大量圍墾和人工填海造陸等,不僅使許多海洋動物失去了大面積的棲息地、產卵地、育苗場、索餌場及可供維持生物多樣性的灘塗和沼澤資源,引起物種種群減少,而且給附近廣大海域的海洋生物資源造成了深遠的不良影響。

第三,築堤修壩等海洋工程的不良影響。某些海洋工程改變了所處海域的水動力條件,導致海域發生淤積等現象,淺海或灘塗生態環境惡化,進而導致海洋生物資源衰退。

第四,海洋污染嚴重破壞海洋生物資源。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污染源迅速增多,海洋污染經常發生,使海洋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給海洋生物資源造成嚴重威脅,並且使一些港灣漁場荒廢,溯河性魚蝦類資源受到損害,海洋生物多樣性降低,海產食品質量下降。此外,海洋油氣開發與海運業的發展使石油污染呈上升趨勢。因此,防治海洋污染是一個極其緊迫的課題。

第五,珍稀海洋生物瀕臨絕滅。我國海域不僅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還有不少珍稀物種,但由於過度捕殺等原因,數量都在急劇減少,有的種類幾乎絕跡。

我國主要的珍稀海洋動物有儒艮、中華白海豚、北海獅、北海狗、斑海豹、灰鯨、藍鯨、長須鯨、抹香鯨、露脊鯨、海龜、玳瑁、太平洋麗龜、中華鱘、松江鱸魚、黃唇魚、文昌魚、鸚鵡螺、虎斑寶貝、冠螺、大珠母貝、紅珊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