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為什麼每次股災中石油都大漲
擴展閱讀
如何自動更新游戲資源包 2025-05-15 14:55:21
干美縫工具需要多少錢 2025-05-15 14:55:12

為什麼每次股災中石油都大漲

發布時間: 2022-08-11 09:45:23

Ⅰ 2005-2007年,中國股票市場暴漲暴跌的原因分別是什麼

暴漲原因:

1、2005年中央政府與證監會聯合出台股權分置改革,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為股市的上漲騰出大幅空間,為暴漲提供了前提條件。

2、2008年的奧運會為人民提供了信息保障,減少了流動性風險。

3、由於有進入股市的前提條件,也有退出的保障,券商,老基金,保險基金第一波湧入股市,推動了股市第一步上漲。

4、人民幣升值,外資進入中國金融市場可獲得巨大的人民幣升值的利益,大量外資湧入房市和當時只有1000點左右的股市,等待人民幣升值。

5、QFII持有大量國內有價證券資產,大量境外資本湧入中國推動了股市的上漲。

6、國內基金規模的擴大,大量新基金發行,基金發行募集到的資金大量投資於股市

7、民間儲蓄力量也湧入股市,推動了股市的上升。

暴跌原因:

1、 經濟價值規律的作用,暴漲後股票價格嚴重高於股票實際價值,股市下跌是價值規律

2、 股指期貨的推出,重大利空消息,因為股指期貨是個看空機制

3、 2007年4月起開始顯現通脹壓力,政府不斷調高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利率和存貸款利率,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打壓股市勢頭過猛上漲

4、 大小非解禁,緊隨其後IPO解禁開始流通,再加上新股大量發行,使市場上股票嚴重供大於求,擴容壓力之大對股市來說難以承受

5、 5.30事件後,外資紛紛撤資,轉入房市或退出中國金融市場

6、 台灣大選,外聯公投等政治因素的影響

7、 受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海嘯影響和拖累,造成持續下跌

(1)為什麼每次股災中石油都大漲擴展閱讀

證券市場發展的道路不完全一樣,但一般都要經歷5個階段。

休眠階段:

此階段了解證券市場的人並不多,股票公開上市的公司也少,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投資者發現,即便不算潛在的資本增值,獲得的股利都超過其它投資形式得到的收益,於是他們就買進股票,但開始還是小心謹慎。

操縱階段:

一些證券經紀商和交易商發現,由於股票不多,流動性有限,只要買進一小部分股票就能哄抬價格。只要價格持續高漲,就會吸引其他人購買,這時操縱者拋售股票就能獲取暴利。因此,他們開始哄壓市價,操縱市場,獲取暴利。

投資階段:

有些人通過買賣股票得到了大量的資本增值,不管已經實現了的或還只是帳面上的,這些暴利的示範作用都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投機行列,投機階段就開始了,股價大大超過實際的價值,交易量扶搖直上。新發行的股票往往被超額急購,吸引了許多公司都來發行股票,原來惜售的持股者也出售股票以獲利,於是擴大了上市股票的供應。

崩潰階段:

到一定時機,用來投機的資金來源會枯竭,認購新發的股票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頭腦靜下來,開始認識到股票的價格被抬得太高了,與本來的價值脫節得太厲害。這時只要外界一有風吹草動,股價就會動搖,然後價格開始下降。

成熟階段:

在股市下跌之後,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使公眾對股票市場重新恢復信心。這個時間的長短視價格跌落的幅度,購買新股票的刺激,機構投資者的行為等因素而定。跌市使有這些人虧了大本。他們只留著作長期投資,寄望於將來價格的回升,機構投資者的隊伍也擴大了。

這樣成熟階段就開始了這里股票供應增加,流動性更大,投資者更有經驗,交易量更穩定,雖然股價還是會波動,但不像以前那樣激烈了,而是隨著經濟和企業的發展上下波動。

Ⅱ 為什麼中石油股價大漲反而中小盤股價下跌

中石油盤子太大,價格波動幅度小,基金比較容易進出。在股市不好的時候是基金資金的避風港,因為中國的股票型基金有60%的股票持股限制。所以很多基金在既要保持業績,又要持股的情況下就會拉中石油。這樣就算股市跌了,中石油現在的價格跌幅也不會太大,基金能比較好的保持業績。而小盤股前期漲幅很大,現在有回調的需求。

Ⅲ 最近為什麼股災中,國家隊拉起中石油的目的是什麼

大盤是用指數加權表示的。中國石油占股市市值大,拉升中國石油能對沖掉指數下跌幅度起到一定穩定人心的效果。不過中國政府救市史上很少成功的特別是現在是相對高位成功的幾率更小

Ⅳ 為什麼股票會出現破發現象歷史破發後的股票最後怎樣了

歷史上破發的股票後來都是成為不同的結果,有的破發後得到資金的關注,隨後成為妖股,成為市場的牛股。但是有些股票破發後,一路下滑陰跌不斷,成為A股市場的垃圾股。

股票破發的原因有哪些?

其實股票破發的原因都是有很多的,針對每個股票的破發情況不同,根據A股市場30年以來股票破發的現在一般都是有以下幾大原因:

原因一:

股票質量問題,也就是上市公司內在價值支撐不起二級市場的股價,從而一旦股市出現價值回歸的行情,股票就會出現破發現象。


中石油股價跌破發行價之後,股價並沒有出現止跌,反而繼續持續的陰跌下去,股價依舊震盪式下滑,截止上周11月18日中石油股價再度創了歷史新低,見到了5.49元,從此中石油成為A股市場最沒有賺錢效應的一隻股票。

綜合分析

通過A股市場對於歷史股票破發的原因進行了全面分析,同時也是隨意挑選了兩只出現過破發股票的實例例子進行了分析,從貴州茅台與中國石油兩只破發個股的行情來看。股票破發後最終的結局要麼就是成為牛股,要麼就是成為市場沒有賺錢效應的垃圾股。

風險提示:以上個股僅分析使用,不構成買賣建議,自行買賣盈虧自負。

Ⅳ 現在的石油油價一直在上漲,為何中國石油的股價卻一直在跌

博主語:看了這篇文章,在目前,在制度沒有改進之前,在貪官沒有伏法之前,你,還會買股票嗎?

股民一研究股市上漲下跌的原因,管理層就發笑。漲跌的開關掌握在他們手中,你們卻去研究技術啦、這個面那個面啦,這不是緣木求魚又是什麼?

投資中國股市的人,本來應該是非常幸福的。從股市誕生到今天的20個年頭,中國經濟一直牛氣沖天,從來沒有低於過7%的增長速度,1990年的 gdp是 1.74萬億元,到2007年已經是24.6萬億元了,20年增長了14倍之多。作為實體經濟的晴雨表,照道理來講,就是一頭彪悍的大牛才對啊,即使投資人有所謂"過度情緒",最多也就是有時候肥牛有時候瘦牛罷了。

可悲的是,20歲的中國股市從來就沒有牛過,一會兒是骨瘦如柴的小貓,一會兒是碩大無朋的大象,股票價格總在喜馬拉雅的頂峰和馬里亞納海溝之間來回蹦達著。

是中國股民有著運動員一般的體魄,熱愛登山跳海、跳海登山地來回折騰嗎?顯然不是。今天中央電視台通過對76萬投資者的調查,得出一個數據:從 2007年至今,92%的股民虧損,虧損5成以上的人竟然接近6成!須知,今年是"黃金十年"的第二年,也是言猶在耳的"增加人民財產性收入"和"防止股市大起大落" 這些庄嚴的承諾才說了6、7個月啊。而縱觀20年股市的發展歷程,至少也有92%以上的平民參與者血本無歸,幾萬甚至十幾萬億的平民資財化為灰燼。說中國股市是百姓財產的屠宰場,那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中國股市怎麼了?一個社會財富的源泉怎麼成了社會財富的黑洞?一個全體社會成員民主公平地分享社會發展成果的渠道怎麼成了加劇社會不公不義的工具?讓我們看看中國股市的結構吧。

中國股市由五個部分構成:1、代表法律權威、行使市場監管責任的國家機關;2、被投資者,也就是上市公司;3、投資者,也就是股民、基金和其他機構投資者; 4、在以上三者之間架設溝通橋梁的社會中介機構,如交易所、券商、會計師事務所;5、由公共知識分子和各利益集團代言人組成的公眾輿論。

照道理講,如果市場各部分各守其職,市場應該平穩發展才是啊,但是事實卻表明,18年來,中國的股市一直就是這樣要麼是貓,要麼是大象,來回折騰個不休。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要從市場上漲下跌的原因分析起來。

中國股市從誕生至今,從來都是一個受著嚴格zf管制的"政策市",其上漲和下跌完全是政策人為製造出來的,所以和實體經濟幾乎老死不相往來。

既然是人為的政策市,為什麼不將股市調控成平穩發展的市場呢?

因為漲跌得越"暴",利益的越巨大!

設想一下,假如有人能准確地在中國股市的每一個低點買入,又在股市的每一個高點賣出,有個三年五年的,他將擁有多少財富?實在難以想像。不是說成為億萬富翁很簡單嗎?只要拿十萬元前,找到10個翻番的股票就實現億萬富翁的美夢了。

試想一下,假如這個"神人"在低點買入後,他是否希望在短時間內漲得越高越好?而他在高點賣出之後,是否希望在短時間內跌得越低越好?

誰能找到大盤的高點低點?製造政策的人;誰能找到個股的高點低點?操縱個股的人。

誰製造著政策?中國證監會;誰具體操縱個股?機構投資者。

中國證監會和機構投資者應該是什麼關系呢?應該是貓和老鼠的關系。但是現實是什麼關系呢?是一家親的關系。

一家親是如何形成的?1、入市靠證監會批准;2、運行靠證監會"窗口指導";3、隊伍相互融合。

僅僅查公開的資料就一目瞭然,證監會不過是一個跳板,許多證監會官員們人生的目標是到被監管單位去享受財富。

先看證監會和券商的隊伍融合:

新銀河證券的董事長李鳴曾是中國證監會稽查二局局長;新銀河證券的總裁肖時慶曾任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

安信證券總經理王彥國曾在證監會發行部、基金監管部、證監會南京特派辦、上海證管辦等部門擔任要職;

國金證券董事長雷波,是已被"雙規"的前證監會副主席王益的在證監會時的秘書;

平安證券總裁助理張文生曾經是證監會幹部;

曾任證監會副主席的汪建熙,後來搖身一變,成為合資投行中金公司的董事長;

太平洋證券總經理王超,曾任證監會法律部主任,證監會杭州特派辦主任、黨委書記、證監會稽查一局局長等職;太平洋證券獨立董事王連洲更是在業內赫赫有名,是基金法的起草組長;

再看證監會和基金公司隊伍的融合:

目前60家基金公司中,15家基金公司的總經理曾在證監會、上證所、深交所擔任過要職;此外,還有7家基金公司的董事等也在上述監管部門工作過;

甚至美國的也在招募中國證監會的官員:不久前,中投公司砸下32億美元的美國私募基金弗勞爾斯的董事總經理宣昌,就曾任證監會規劃委委員和機構監管部副主任。

好了,在這樣明目張膽的融合中,證監會對市場中兩支最重要的主力的監管已經成了左手管右手了。剩下來監管誰呢?管上市公司?

眾所周知,上市公司是券商輔導、保薦、發行上市的,券商和證監會是一家人後,上市公司和證監會就有了"姑表親";而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要炒作股價需要上市公司有相應的消息配合,上市公司也要基金拉升股價進行減持、再融資等活動,在市場生存過程中,上市公司通過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也和證監會有了"姨表親"。都是一家人,那麼監管誰呢?

還有兩支力量:"經濟學家"和媒體輿論。但是大多數"經濟學家"本來就是強勢利益集團包裝出來的、豢養著的,而這些強勢利益集團通過廣告購買、信息溝通早已經將大多數輿論媒體收歸麾下了;至於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假如他們堅持客觀公正的立場,在沒有集體訴訟制度的中國,在中小股東沒有對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權的中國,能生存下來嗎?

現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道德,將證監會、券商、機構投資者、中介機構、大眾輿論焊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的時候,他們就是反市場的一致行動人!暴漲之後暴跌,暴跌之後再暴漲,就在這瘋狂的上串下跳中,一次次絞殺中小投資者的資本,一次次剮削人民的財富!

今年年初,滬深兩市的流通市值是10萬億,到6月18日已經不到6萬億了,這4萬億真金實銀,相當於去年全年國家財政收入80%財富到那裡去了?我們知道從去年到今年,印花稅、融資、再融資、大小非、基金分紅,林林總總加起來,也不過1萬億左右的規模,還有3萬億到那裡去了?

基金已經偶然暴出了"老鼠倉",證監會的官員們有嗎?假如有,那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因為能主導市場方向的人,從人性的角度,一定是希望漲了再漲,跌了再跌的啊。

但是目前我們的法律體系能阻止官員的老鼠倉嗎?答曰:不能!

《證券法》中第四十三條就是防範老鼠倉的,怎麼規定的呢?"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從業人員、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工作人員和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參與股票交易的其他人員,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內,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義持有、買賣股票,也不得收受他人贈送的股票。"這個規定等於告訴證監會以及相關的禁止交易人,買賣股票一定要用老婆、兒女的名義,不可以拿自己的身份證去開戶。簡直是"嚴苛"的"酷法"啊,它的目的好像在努力杜絕證監會官員們擁有私房錢!

但是假如就有證監會官員冒天下之大不韙,拿自己的身份證炒起來怎麼辦?第一百九十九條的"違法責任"在等著他們: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參與股票交易的人員,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義持有、買賣股票的,責令依法處理非法持有的股票,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買賣股票等值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這說明,如果自己把自己揪出來,不但要將賺的錢吐出來,而且證監會還可能給個"警告" 啊,"記過" 啊什麼的處分!如此"殘暴"的懲罰,相關人員至少膽子要比米粒大才敢觸犯啊!

前一段時間市場高呼"救市了!"的時候,我冷眼旁觀,哧哧冷笑:證監會肯定心裡想,你們鬧得這么凶,說大小非使股票下跌,說印花稅讓股票下跌,好,我大小非規范!我印花稅降下來!你們能耐大,看能將股票漲到哪裡去!一個眼色基金就明白了,瘋狂地賣;證監會也不閑著,新股拚命地發;"經濟學家"也行動起來,說恐怖啊,越南危機了!美國危機了!印度危機了!看你們那個敢買!等回落幾天傻瓜們猶豫彷徨的時候,給你們最後痛擊:特批特大的ipo!冷不防提高存款准備金!國資委說國有企業炒股損失要追究......嘩啦啦兮大廈傾......

暴漲有暴漲的受益者,暴跌有暴跌的受益者,在這場世界罕見的股災中,有人哭紅了眼,有人笑彎了腰!誰是暴跌的受益者?能預知市場方向的人;在目前的市場主體中,誰能預知市場方向?以證監會為核心的龐大的利益集團!

假如證監會真心救市,能將股市穩住或者拉上去嗎?小意思!

去年年底以來中國股市的運行軌跡,就是中國石油的運行軌跡。這個怪胎,到今天依然有2.46萬億的總市值,佔大盤的權重13%還多。中國石油漲,則大盤漲,中國石油穩,則大盤穩,中國石油跌,則大盤跌。那麼要花多少錢才能讓它漲起來呢?今天最多隻要花3億!今天它的價格在15左右,換手率不到1%,全部交易額不足6億元,用3億拉升,另外至少有3億跟風,價格就上去了。

其實要穩或者升,只要機構不拋就行了,因為目前這個價格,不存在獲利盤,套牢的股民是不會洶涌地割肉的,但是為什麼它就跌了下去,帶動大盤狂跌6.5%,以至於800家跌停呢?只有一個解釋,根本不想救市,反而想打壓股市,製造恐慌,以期獲得更廉價的籌碼!

機構有錢嗎?嚇死你!不說每次都能成功逃頂的社保基金、瘋狂砸盤的保險基金,就說從基民手中收來的公募基金,有多少呢?7千億!拿出區區0.05%來,中國石油就穩住了,大盤也就穩住了,但是不但不拿,還拚命地砸!要的是什麼?暴跌再暴跌!

不是說證監會開會要講政治嗎?哈哈,念文件一本正經,下台時稍微眨一下眼睛不是就能會心一笑了嗎?

那麼暴跌復暴跌,誰最開心?

1、老鼠倉。可以得到更便宜的籌碼;

2、外資。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收購中國的核心資產;

3、被老百姓熱議的賤買國產的人。說建設銀行賣2.45元/股給友邦是賣國,那麼二級市場跌到1.45元/股,不是就成了愛國英雄了嗎?再說農行正在股份制改造,什麼價格友邦才會開心地舉起水晶杯呢?

4、仇華的敵對勢力。你經濟增長不是快嗎?你不是要和諧嗎?你不是要風光地搞奧運嗎?看看,你民不聊生了吧?民眾和zf有對立情緒了吧?

那麼暴跌復暴跌,誰最傷心?

1、中國老百姓。理由地球人都明白。

2、黨。"增加人民群眾財產性收入"這個庄嚴的政治承諾,居然成了忽悠百姓進套的事實,一言九鼎的政治威嚴在遭受空前的侵蝕,1號肯定痛心疾首!

3、zf。"防止大起大落"的施政宣言,居然得到截然相反的現實結果,zf的能力和誠信遭受空前質疑,3號焉不憂憤交加?

所以,我們知道了,目前中國資本市場上形成的利益集團有多麼龐大,有多麼囂張,有多麼貪婪,有多麼殘酷,有多麼危險!他們就是要在中國股市上先買一隻貓,然後以大象的價格賣給老百姓,然後再無所不用其極地讓百姓以貓的價格再賣給他......顛來倒去,反反復復地從事著這個骯臟的游戲,其結果是國家發展再快,經濟發展再好,老百姓和資本市場也牛不起來。最終,中國將為他們這個骯臟的游戲付出巨大的代價!

目前證監會的官員"出事"的已經有好幾個了。前發審委工作處副處長王小石被判九年;前中國證監會貴陽特派辦負責人高勇死緩;前證監會副主席王益也已經被"雙規"。他們都是因為其他事情牽連出來的,被發現純屬偶然。

還有沒有"王小石""高勇""王益"在大樓里依然神現活現地"保護投資者利益"?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目前薄弱的法律體系是無法保證大樓里沒有他們的。

為獲得一己之私或者一個小團體的利益,使億萬百姓的利益受損,使國民經濟的發展受阻礙,使黨和國家的威信受侵蝕,使民族復興大業成泡影,這樣的事情確實有發生的可能。

怎麼辦?必須將目前這種證券監管的法律框架、執行機構、制衡方法全盤推倒重來,重新建立一個受中小投資者有效監督、和市場利益相關各方完全隔離、獨立行使資本市場法律監管職能的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才能保證資本市場為社會的公平正義、為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Ⅵ 論文:金融危機對中石油的影響

摘要:次貸危機是金融炒作的結果,主要是宏觀調控力度不當、房地產市場失衡、金融機構推波助瀾三個因素集合造成的。次貸危機引發了美元貶值、石油價格上漲和許多國家經濟減速,對全球的影響將持續到2008年10月末或年末。通過分析美國次貸危機和全球的金融風波,需要我們研究和把握金融系統的整體性、金融資本的流動性、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和金融波動的周期性等新特徵,從而做到未雨綢繆,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

關鍵詞:次貸危機;金融風波;宏觀調控

2007年4月,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標志著次貸危機正式爆發。一年來這場危機的影響愈演愈烈,形成一種「蝴蝶」效應,引發了國際金融風波,導致全球鬧股災。次貸危機造成美國的壞賬是4600億美元,由於美國把壞賬證券化,經過金融機構的炒作,現在擴展到全球,波及到許多國家的金融機構和銀行,估計最終損失要達到1.2萬億美元,其損失和危害正在逐步顯露。這件事遠遠沒有結束,預計美國次貸危機對全球的影響將持續到2008年10月末或年末,才能最終見底。美國一打「噴嚏」,全世界都跟著「感冒」,這就是金融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感測效應。

一、美國次級貸款的內容和特點

次級房產貸款簡稱次貸,是一種房地產抵押的按揭貸款。美國的房地產抵押貸款分為三級市場,第一級是優級房貸市場,第二級是次優級房貸市場,第三級是次級貸款市場。次貸政策對中低收入的購房者很有誘惑力,因為它具備了三個特點:一是次貸低首付,有的次貸甚至沒有首付,這對中低收入者特別具有吸引力。一般的按揭貸款都要有首付,大概占總額的20%—40%,而次級貸款的低首付特點則激起了人們的購房慾望。二是次貸期限長,有的20年還本息,還款周期長使貸款者壓力小。三是次貸利息前低後高,即前2年是低息,後18年是高息,越到接近20年的時候利息越高。這三個特點使得中低收入者踴躍貸款購房,房地產價格漲得很快,一套豪宅最高達到幾百萬美元以上。

美國開辦次級貸款的初衷是好的,旨在解決中低收入者買房難問題。這項措施啟動後,美國的私人住房率提升了6個百分點,為1000萬中低收入者解決了住房問題。在美國,孩子18歲以後基本自立了,剩下父母構成了家庭的小型化。次級貸款政策迎合了美國人的生活習慣,並較好地滿足了美國人的購房慾望。但市場經濟的供求規律是不可違背的,次貸刺激了房市,也毀了房市。因為當時美國的房地產價格暴漲,信貸雙方都有一個心理底線,即最後實在不行就賣房子還貸款,反正也賠不上,結果恰恰就在這裡面出了問題,房價連跌了40%,房地產市場因此潰不成軍,終於爆發了次貸危機。

二、誘發次貸危機的原因

從根本上講,次貸危機是金融炒作的結果。美國金融是全球一體化的龍頭,很多銀行都在發行貸款證券(英文縮寫是MBS),形成債務後再賣債券(英文縮寫是CDO),經過金融機構的炒作,波及到全球形成了一個債務鏈,債務鏈一斷,便產生一種多米諾骨牌式的連鎖效應,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風波。探求原因,主要是三個因素集合造成的。

(一)宏觀調控力度不當。美聯儲為了有效調控經濟,格林斯潘首先是在2003年之前多次降息,從5%降到1%。降息使貸款成本下降,誘使很多人靠次貸買房,促成了房地產「泡沫」。而後美聯儲為了治理通貨膨脹,又連續13次調高了存貸款利息,到2006年初由最初的1%調到了5.3%。因為利息高了,還貸的成本也就高了,本金滾利息,越滾越大,加重了還貸者的壓力。美聯儲主導貸款利息前降後升的「U」型走勢種下了禍根,致使很多人次貸低息買房,而後又高息還款難,最終引發了危機。

(二)房地產市場失衡。美國房地產從2006年開始降溫,「泡沫」破裂後,房地產價格大跌,原來售價100萬美元的房子,現在只能賣到60萬美元左右,出現了房地產全面縮水和下跌的局面。這使最終指望賣房子還貸款的人始料不及,房價下跌到賣房子也還不上貸款的地步,次貸危機終於浮出了水面,引發了金融風波。

(三)金融機構推波助瀾。金融機構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便競相炒作房地產貸款的證券和債券,炒來炒去,炒得擴大化了,波及到全球,把很多國家和銀行都卷了進去,從而引發世界性的金融波動和風險。

美國次貸危機是歷史的巧合。現在設想:如果美聯儲當年不加息,貸款的利息也就不會這么高;如果美國的房地產價格還在漲,房主還貸就不會出問題;如果只是單純為了刺激房貸,沒有證券商、銀行家從中炒作金融衍生品,也就不會引發全球的金融危機。而現實的結果恰恰是這三個問題匯集在一起「交叉感染」,其結果必然引發美國的次貸危機。事出有因,絕非偶然,偶然寓於必然之中,這就是歷史的辯證法。

三、次貸危機的後果和危害

美國的次貸危機就像計算機病毒一樣,馬上蔓延到全球金融系統的各個角落,帶來了全球性的諸多問題,包括現在的股災和金融風波。

(一)次貸危機引發美元貶值。美國處於世界霸主地位,小布希希望美元貶值,貶值後會刺激外貿出口,降低進口,減少美國的外貿逆差,這是他的基本立足點。美元貶值以後,美國可以多印美鈔向全球輸送通貨膨脹,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都出現了反應,物價上漲、經濟放緩。比如人民幣升值的問題,美元和人民幣的匯率從2005年7月21日晚上19:00開始升值,到目前已累計升值了18.2%,匯率已突破7元的大關。到2008年年末,人民幣與美元的比率將升到6.6元,接著繼續再升到5元,2020年最後升到4元左右。人民幣升值的另一個原因是壓縮出口、增加進口,降低外貿順差和外匯儲備。美國打壓人民幣升值意在減少它的外貿逆差,內外的原因兼有,就像「天平」的兩端,一端是美元貶值,另一端人民幣就要升值,這是一個聯動的過程。美元貶值帶動人民幣的升值加快,為全球輸送通貨膨脹,現在俄羅斯的物價漲得也很厲害,歐盟、日本、新加坡、韓國也都受到影響,物價都在上漲。所以,面對物價上漲,中央提出「兩個防止」,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利用財政、稅收、貨幣政策等多種經濟杠桿調控物價和股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確保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次貸危機引發石油價格上漲。美元貶值之後,美國、紐約和倫敦的期貨石油價格最高接近每桶150美元(七桶為1噸),一噸是1000美元左右,摺合人民幣6800元左右。石油是全球的軟黃金,經濟高速發達之後,石油更是經濟血脈。目前,我國每年石油的消耗量是2.7億噸,僅次於美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國。如果石油漲價,會引發我國很多產品漲價,中國的物價就會形成「井噴」效應。現在中石化、中石油天天向發改委反映,我國一半的石油靠進口,如果石油不漲價,就會出現倒掛和虧損,發改委只好讓財政給其補貼120億元,讓其別漲價。2007年我國物價上漲,工業品是石油領頭漲,副食品是豬肉領頭漲。由於我國壟斷產業太多,資源管理不到位,產品成本降不下來,電力、石油、煤碳等資源性的行業都提出要求漲價,但老百姓又怕漲價,這使國家發改委一手托兩家,處在兩難的選擇中,即一手托企業要漲價,一手托民眾怕漲價。若經濟問題弄不好,則會引發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影響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三)次貸危機引發很多國家經濟減速。由於美元貶值,石油漲價,美國經濟發展開始減速。2007年美國GDP增長率為2.2%,比2006年下降了1個百分點;2008年第一季度GDP增長率為0.4%,第二季度預計只有1%,預計2008年全年美國GDP增長率為1.5%左右,最悲觀的是高盛公司預測只有0.8%。美國、日本、歐盟被稱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大引擎」,現在都在減速,而金磚四國(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正在崛起,將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新潮流。[

Ⅶ 中石油大漲意味著什麼

中石油大漲意味著大盤行情走到盡頭了。
平常的行情裡面,兩桶油如果拉升,一般被解讀成國家隊護盤。在不同的階段,如果兩桶油有異動,則提醒短線資金要小心了。所以,上周五的中石油大漲是不是意味著指數到頭了呢?回顧今年的行情,在核心資產漲完以後,煤炭鋼鐵有色等周期股崛起。然後,在五月份開啟了超跌股的行情。其中,以非銀金融為代表,券商保險軍工板塊等率先反彈。題材方面也非常活躍,從碳中和到鴻蒙題材,從醫美到鋰電。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所以,市場走到今天,基本上各個板塊都輪動了一下。現在,在國際原油上漲的刺激之下,輪到了中石油上漲是符合輪動邏輯的。按照這個思路推演下去,現在的大盤的確隱藏著風險。因為輪動邏輯走完了。然而市場不只是一條邏輯。比如說,現在熱點題材還很活躍,鴻蒙題材就是當下的主線。我看到技術大拿對鴻蒙的評論,發現這對中國而言是劃時代意義的。
拓展資料
中石油大漲表達主導本輪行情的大資金的態度,按習慣性思維有人理解為用中石油大漲穩定指數掩護其他股票拉高出貨,而此時此刻不但沒有拉高出貨之意,反而有抬高後知後覺資金建倉成本之心,新能源、黃金板塊持續走強,龍頭證券板塊結束短期調整再度走強,與中石油表達的同一態度。當然,這是一種溫柔的逼空。中石油的強勢,把上證指數的大部分時間的調整維持在3700點之上么似乎體現了這一意圖,這與大陽線後拒絕回補160多點的跳空缺口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有抬高後知後覺資金建倉成本,才能更好地鎖定市場籌碼,拓展本輪行情的時間與空間。
反過來,後知後覺資金借市場大漲23%之後面臨短期調整,遂借交行130億限售股即將上市打壓銀行板塊以打壓指數,也是為了降低自己的建倉成本。在後知後覺資金完成建倉之前,指數大漲較難。至於先知先覺資金,在溫柔的逼空的同時,是不是也有壓住大盤炒個股之意?也許,4000點之下多空換手越充分,對突破4000點後的行情展開越有利。順便說一句,在4000點之下消化大小非上市對市場的沖擊也許是最有利的。

Ⅷ 中石油破了發行價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慶賀

你不知道中石油的事嗎?這個上市的時候號稱亞洲第一賺錢的公司(也確實是)帶給了眾多投資者很大的期待。然後他的走勢卻一路暴跌。
發行價是16.700。一上市就被炒到40多。最高的時候48.62元(07.11.5)然後開始跌。跌的他爸爸都不認識他了。好多人都被套牢了。一直截止到今天。他終於成功的跌破了他的發行價。今天收盤16.02元!中石油算是權重股,藍籌股。是股市的希望之星吧。結果現在這個德行。網上也不少寫他的文章的。那個SB楊百萬還說他16塊錢買進的。也沒看他賺錢!所以跌破發行價,大家就當看一場鬧劇一樣,也詼諧的給予祝賀!對國家,對中石油,對某些機構,對某些股評家來講這都是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