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現代尋找石油的依據是什麼
擴展閱讀
石油卡掛失了怎麼找到 2025-05-12 17:44:33
社交媒體產品哪個好 2025-05-12 14:24:51

現代尋找石油的依據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07 18:04:31

『壹』 石油的形成尚無定論,科學界是怎麼樣推斷成因的

石油是地球上最寶貴的資源之一。任何一個國家,如果石油資源豐富,那一定是豐富的。像中國或者美國這樣的大國,如果石油資源豐富,那一定是無敵的。如果世界上一些弱國,比如阿富汗、敘利亞,有這樣寶貴的資源,肯定會被外國列強侵略。比如美國喜歡挑起戰爭,欺負那些弱國!石油是21世紀最寶貴、最稀缺的資源。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完全找到石油資源形成的根本原因。雖然一開始大部分人認為石油是由動物屍體埋藏在土壤中慢慢腐爛分解,再經過幾千年慢慢發酵形成石油資源。但是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很多科學家否定了這個答案,給出了幾個猜想,但都與動物屍體無關。科學家還說,如果動物屍體可以形成石油,那麼簡單地說,人類根本不用擔心石油資源用完之後去哪裡!

但是,這個理論有一個問題。根據2019年已探明剩餘可採石油儲量數據,全球石油儲量較上年略有增加。剩餘探明可採石油儲量2305.8億噸,增長0.6%。如果有生物沉積變成石油,古代真的有那麼多古代生物嗎?但這個理論是目前最主流的,甚至一度被納入教科書和書籍。

『貳』 蒼茫大地如何尋覓油跡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有遼闊的海洋,有高聳入雲的山峰,有一望無際的平原,還有沙漠、高原、極地冰山。油氣田在地球上占據的一席之地簡直很小很小,面對蒼茫大地,人們怎麼尋找油田呢?
古時候人們就已發現地表湖泊水面上存在氣苗,泉水中漂有石油,並且加以採集利用。利用地表出露的油、氣苗,順藤摸瓜到附近尋找石油和天然氣這是最原始的方法。隨著人類長期的找油活動,不斷地認識自然,不斷地改造自然,石油地質學從20世紀20年代的萌芽階段發展至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石油地質理論,油氣勘探的方法也隨之得到大大改進。人類正是依靠這些科學理論來指導石油天然氣的勘探工作的。

早期撈油圖那麼人類是如何在蒼茫大地上尋找到石油和天然氣呢?

航磁勘探在一個新的油氣探區,尋找到油氣要經歷好幾個勘查階段。首先,根據航空勘測確定具有一定規模的沉積盆地;然後,要進行「野外石油地質調查」。地質學家、石油地質專家們背起簡單的行裝,沿著事先確定的線路進行實地測量、考察和採集樣品。他們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幾乎走遍崇山大川,既浪漫又艱辛。接著是十分重要的室內分析研究工作,要搞清工區的地層情況,判定有沒有生油岩和儲層,查明工區的地質構造情況,指出下一步要「詳查細測」的地區。就這樣針對有利地區勘探工作一步步深入,最終提供出找油的地區。

在平原地區,一般是通過對周邊山區的上述工作,把山區研究的成果和認識擴展到盆地內部,推測出盆地內的地層、構造,並結合區域上的含油氣情況進行本區含油氣遠景預測。對含油氣遠景評價較好的平原區要開展早期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包括重力、磁法、電法勘探,並配合進行區域大剖面地震勘探,初步查明盆地的基底結構,劃分出隆起和坳陷及次級的凸起和凹陷。然後通過地質綜合分析,評價出面積大、沉降深的凹陷進行精細地震勘探。通常應根據需要確定主測線間距,並按先稀後密原則逐步加密測線。在地震勘探野外施工完成後,需將採集的地震資料送計算中心進行處理。再由資料分析專家對已有的各項資料,如鑽井、測井、地層、野外露頭區資料等進行綜合解釋工作,最後編制出可能含油層位的構造圖以及相關圖件,為鑽探部署提供重要依據。

地表化探取樣室內綜合分析研究工作包括分析探區所有資料,並參照相鄰探區的勘探成果和經驗結合本區實際進行類比分析,以確定是否要鑽探井和可能的井位。為了獲得更多的地質信息,對於一個新凹陷打一口探井是必需的。鑽探井的目的主要是盡量取得井下的地層、構造、油氣水等重要資料,這種井定名為「參數井」。

人工地震勘探參數井鑽探時,若在綜合錄井中發現油氣顯示,如在鑽井液槽裡布滿油花、氣泡,這時要停止鑽進,循環鑽井液進行觀察;若油氣上竄厲害或發生井涌、井噴,表明可能鑽遇好的油層,就要考慮進行中途測試。測試前一般先要進行一次地球物理測井,以確定是否鑽遇油氣層,其厚度有多大;當證實有油層時,就要派中途測試隊伍進行試油。如果一旦探井出油,這就意味著在蒼茫無際的大地上新的油田誕生了。

『叄』 四川發現十億噸大油田,科學家們是如何勘測石油的

地質勘探


如果說石油工作者的勘探會發現本區域有石油的存在,此時就會利用專業的技術在預先選定的位置處,打好圓柱並且還要到達地下油氣層而這樣的工作也就稱之為鑽井。要知道在石油勘探與遊艇開發的過程當中,鑽井騎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比如說查看已經正式尤其構造以及面積還有儲量,比如說四川發現的10億噸大油田正是通過這種方法才得到准確數據。

可以說關於油田以及地質資料的開發相關數據,包括將原油從地上輸送到地面,都是通過鑽井得以完成的,所以這項工作也是石油開采與勘探的重要環節之一。除了這些之外是有勘探的方法還有很多,由於篇幅選擇的原因也只能介紹到這里,如果感興趣可以尋找專業書籍。

『肆』 間接找油與直接找油的方法指什麼

石油是地球發展的產物,它和天然氣都是流體,不同於煤和其他金屬礦床。油氣可以在地下岩層中流動,所以石油生成的地方,不一定就是它儲藏的地方。油氣田是油氣在地質發展過程中生成、運移、聚集的結果。所以,找油就是應用各種必要的和可能的偵察手段,認識地質構造及其發展特點,達到找到油氣田的目的。
首先,是要揭開盆地的秘密,選准找油的主攻方向。前面已經講到了認識盆地的主要方法和原理,那麼,在遼闊的草原、人跡罕至的大漠戈壁灘,甚至在茫茫的大海上,是怎樣把石油找出來的呢?
是不是有什麼神秘的「武器」,像傳說中的「穿山鏡」一類,只要拿來一照,就能「一眼看穿」地層,找到地下的石油呢?不是的。自從兩千多年前古代勞動人民認識了石油的可燃性以來,特別是近100多年的現代石油工業史開始以後,人們反復探索,已掌握了許多種認識地下情況、尋找石油的方法,大體可以分為間接找油與直接找油兩大類。
在間接找油方法中,應用得最廣、發展得最快、現代科學技術含量最多的當數地震勘探,它素有「石油勘探尖兵」之稱。在認識了一個盆地的基本地質結構之後,要選准有利的含油地區作為主攻對象,就要靠地震勘探較可靠地查明地下構造情況,確定鑽探位置,以使用較少的探井拿下更多的含油麵積,提高探井成功率。
我國的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塔里木盆地中的輪南油田、克拉2大氣田等都是較成功地用地震勘探方法找出來的。不僅如此,地震勘探還為這些大油氣田的開發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地震勘探方法就是通過人工的方法引起地殼震動,並利用這種人工震動產生的地震波在地層內傳播的特點來研究地層的起伏,從而尋找聚集石油、天然氣的有利儲集構造。
地震勘探就好像是醫生用來給人診斷病情的X光透射機來給地殼進行「透視」,從而了解地下的情況。地震勘探中的「X射線」就是地震波,它的工作原理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
這種間接找油法雖然是目前勘探的主要手段,而且勘探的精度不斷地提高,但它存在一個致命的弱點:只能證明地下是否存在能夠儲存油氣的地質構造而無法證實裡面是否含有油氣。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人們又發展出了許多直接找油的方法,其中用得最多、最有效果的是地表化學勘探法(圖29)。

圖29地表化探油氣埋藏於地下深處,與地表之間存在不同的壓力差,因此,油藏中的油氣常常沿著地下岩層中的斷裂和裂縫向地表擴散、滲透到地表。國內外研究結果表明,除了肉眼可見的地表油氣苗之外,85%以上的油氣藏上方都存在著地下烴類擴散的「蝕變暈」(化學物質異常區)。用化學和物理方法來檢測這類「蝕變暈」,就可進一步查明地下可能存在的油藏,這就是「直接找油法」的基礎。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原蘇聯、美國、德國等國家就開始進行地表化探、細菌法和放射性法直接找油。我國從80年代中期開展這項工作(圖30)。

圖30野外地表化探取樣地表化探的主要分析對象是土壤。為了避免表層土壤中生物的干擾,土壤采樣的深度已從當初的0.5~1米發展到20世紀70年代的1~2米,80年代的5米,到近期的50~450米(俄羅斯)和10~450米(美國)。這樣采樣分析的結果准確度高,可以有效地判斷地下深處是否有油氣擴散。
由於石油的成分十分復雜,所以它們運移到地表形成的烴類(碳氫化合物——油氣的主要成分)的成分也很復雜。常用的地表化探方法就是測量土壤中烴類氣體、硫酸鹽、汞、碘等,分析地下水中的苯、酚、瀝青質、有機質的含量等。這種方法在俄羅斯的西西伯利亞、濱裏海和伏爾加地區都見到了突出效果。美國十幾個地區用這種直接找油法確定鑽井的見油井達到了59%。我國的油氣勘探部門在內蒙古二連盆地的額吉諾爾和白音木都、山東東營凹陷和句容凹陷、陝甘寧地區的鄂爾多斯盆地等,用直接找油方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由於地下油氣滲漏到地表的「蝕變暈」面積大多擴散得比較大,我國的石油地質工作者用飛機裝載上儀器及利用衛星相片進行直接找油勘探,主要研究了滲透在地表的烴類物質的各種光譜特徵。目前已經證實,在新疆北部和南部地區出現的斑點狀為已知的含油區;環狀、半環狀為背斜或鼻狀構造形成的烴類微滲透異常;帶狀為受大斷層控制的微滲透通道;塊狀推測為岩性圈閉類型的地面反映。
石油中大多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質,也有專門以石油中的烴類物質為食的細菌,因此,這兩項內容也成為地表化探直接找油的研究重點。
與地震勘探等間接找油方法相比,地表化探這類直接找油方法更為直觀、定性更准確,在國內外的大范圍荒漠地區和海洋石油勘探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是,直接找油方法也存在著兩個致命的缺陷:首先,分散在地表土壤層中的烴類物質的確是油藏中石油向上擴散的產物,但是它們只能證明地下曾經存在過油藏,卻無法證明地下的油藏現在是否還存在,是否已被破壞了。此外,從油藏向上的擴散不一定是垂直方向的,大多是沿著地層中的斷裂發生的,所以,地表的「蝕變暈」很可能不在油藏的正上方,有的甚至可能偏出上百米甚至幾千米去。因此,世界各國的石油勘探一方面將直接與間接找油的方法結合起來,一方面還在深入地探討油藏滲漏的機理和產物,以及正確地判識這類產物的技術方法、標准,去偽存真,力求以較少的資金找到更多的油氣資源。

『伍』 地球上的石油到底是怎麼來的

個人認為,石油的來源是生物屍體在高溫高壓下轉變成液體碳氫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富集形成油田。

石油的化學成分是短鏈烷烴、環烷烴和芳香烴的混合物。石油是現代工業應用中最重要的資源。現在許多國家都在為石油而戰。比如中東戰爭和委內瑞拉局勢的背後,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石油的利益交織在一起,這說明石油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是古代有機物經過長時間的壓縮和加熱而形成的。生物油形成理論在教科書中被廣泛採用和傳播。人們認為,石油是在古生物死亡後沉積的,是經過長期進化形成的。屬於生物沉積,轉化為石油,不可再生。

在生物發生和非生物發生方面,在碳氫化合物“碳+氫”合成的基本化學反應機理面前,只有傾向性的過程描述或猜想。

地球上的石油呢?它們起源於地球形成之初。宇宙中的各種塵埃中積聚了大量的石油。這些塵埃和大塊岩石聚集在一起,相互碰撞形成了地球。根據相似溶解原理,分散的有機質自然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油田。這是地球上大量石油的來源!

『陸』 石油是怎麼從地下發掘的

開採石油的第一關是勘探油田。今天的石油地質學家使用重力儀、磁力儀等儀器來尋找新的石油儲藏。地表附近的石油可以使用露天開採的方式開采。不過今天除少數非常偏遠地區的礦藏外這樣的石油儲藏已經幾乎全部耗盡了。今天在加拿大艾伯塔的阿薩巴斯卡油砂還有這樣的露天石油礦。在石油開采初期少數地方也曾有過打礦井進行地下開採的礦場。埋藏比較深的油田需要使用鑽井才能開采。海底下的油礦需要使用石油平台來鑽和開采。為了將鑽頭鑽下來的碎屑以及潤滑和冷卻液運輸出鑽孔,鑽柱和鑽頭是中空的。在鑽井時使用的鑽柱越來越長,鑽柱可以使用螺旋連接在一起。鑽柱的端頭是鑽頭。大多數今天使用的鑽頭由三個相互之間成直角的、帶齒的鑽盤組成。在鑽堅硬岩石是鑽頭上也可以配有金剛石。不過有些鑽頭也有其它的形狀。一般鑽頭和鑽柱由地上的驅動機構來旋轉,鑽頭的直徑比鑽柱要大,這樣鑽柱周圍形成一個空洞,在鑽頭的後面使用鋼管來防止鑽孔的壁塌落。 鑽井液由中空的鑽柱被高壓送到鑽頭。鑽井泥漿則被這個高壓通過鑽孔送回地面。鑽井液必須具有高密度和高粘度。有些鑽頭使用鑽井液來驅動鑽頭,其優點是只有 勘探石油
鑽頭,而不必整個鑽柱被旋轉。為了操作非常長的鑽柱在鑽孔的上方一般建立一個鑽井架。在必要的情況下,今天工程師也可以使用定向鑽井的技術繞彎鑽井。這樣可以繞過被居住的、地質上復雜的、受保護的或者被軍事使用的地面來從側面開采一個油田。地殼深處的石油受到上面底層以及可能伴隨出現的天然氣的壓擠,它又比周圍的水和岩石輕,因此在鑽頭觸及含油層時它往往會被壓力擠壓噴射出來。為了防止這個噴射現代的鑽機在鑽柱的上端都有一個特殊的裝置來防止噴井。一般來說剛剛開採的油田的油壓足夠高可以自己噴射到地面。隨著石油被開采,其油壓不斷降低,後來就需要使用一個從地面通過鑽柱驅動的泵來抽油。通過向油井內壓水或天然氣可以提高可以開採的油量。通過壓入酸來溶解部分岩石(比如碳酸鹽)可以提高含油層岩石的滲透性。隨著開采時間的延長抽上來的液體中水的成分越來越大,後來水的成分大於油的成分,今天有些礦井中水的成分佔90%以上。通過上述手段、按照當地的情況不同今天一個油田中20%至50%的含油可以被開采。剩下的油今天無法從含油的岩石中分解出來。通過以下手段可以再提高能夠被開採的石油的量: 開采手段 1、通過壓入沸水或高溫水蒸汽,甚至通過燃燒部分地下的石油 2、壓入氮氣 3、壓入二氧化碳來降低石油的黏度 4、壓入輕汽油來降低石油的黏度 5、壓入能夠將油從岩石中分解出來的有機物的水溶液 6、壓入改善油與水之間的表面張力的物質(清潔劑)的水溶液來使油從岩石中分解出來。 7、這些手段可以結合使用。雖然如此依然有相當大量的油無法被開采。 水下的油田的開采最困難。要開采水下的油田要使用浮動的石油平台。在這里定向鑽井的技術使用得最多,使用這個技術可以擴大平台的開采面積

『柒』 石油勘探有幾種方法。

(1)地震勘探:是根據地質學和物理學的原理,利用電子學和資訊理論等領域的新技術,採用人工方法引起地殼振動,如利用炸葯爆炸產生人工地震。再用精密儀器記錄下爆炸後地面上各點的震動情況,把記錄下來的資料經過處理、解釋。推斷地下地質構造的特點,尋找可能的儲油構造。目前,地震勘探是石油勘探中一種最常見和最重要的方法。
(2)重力勘探:各種岩石和礦物的密度是不同的,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其引力也不同。椐此研究出重力測量儀器,測量地面上各個部位的重力,排除區域性重力場的影響,就可得出局部的重力差值,發現異常區,稱做重力勘探。它就是利用岩石和礦物的密度與重力場值之間,的內在聯系來研究地下的地質構造。
(3)磁力勘探:各種岩石和礦物的磁性是不同的,測定地面各部位的磁力強弱來研究地下岩石礦物的分布和地質構造,稱做磁力勘探。在油氣田區。由於烴類向地面滲漏而形成還原環境,可把岩石或土壤中的氧化鐵還原成磁鐵礦,用磁力儀可以測出這種異常,並與其它勘探手段配合,發現油氣田。
(4)電法勘探:它實質是利用岩石和礦物(包括其中的流體)的電阻率不同,在地面測量地下不同深度地層介質電性差異,以研究各層地質構造的方法,對高電阻率岩層如石灰岩等效果明顯。
(5)地球化學勘探:根據大多數油氣藏的上方都存在著烴類擴散的「蝕變暈」的特點,用化學的方法尋找這類異常區,就是油氣地球化學勘探。

『捌』 科學家用什麼方法尋找海底石油

在海上找石油不同於在尋找陸地油氣田,陸地找油,有時可以根據一些現象,來做出最初的判斷,而海洋石油埋藏在海水覆蓋的海底深處,埋深從幾百里至幾千里,地質勘探人員要通過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尋找含油氣的盆地和地質的構造,並經過海洋鑽探,才能發現油氣田.
地震勘探是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最經濟有效的勘探方法,地震勘探就是通過工人地震產生地震波,傳播到海底深部的地層中,當地震波碰到岩層界面及產生反射波,並傳回到海洋地震船的接收裝置被記錄下來,經過計算機處理利到地震反射剖面,地球物理人員對地震剖面進行解釋,並編制海洋油氣田的最關鍵的圖線,地震構造圖,能看見是一回事,而能不能看清又是另一回事,為了精確,海洋地震有較為粗放的二維地震,發展到細化的三維地震,三維數據體可展示地質構造各個側面的構造形態,可任意選切不同方向地震剖面,三維地震切片如同醫院的CT掃描,不僅能看清地下構造的細微變化,還能看到沙體的變化,有時還能到油水界面.

『玖』 怎樣尋找石油

科學進步了,尋找石油的方法也更先進了,使人類探測海底石油方便了。比如,有一種海上人工地震法,就能探測石油。是用炸葯在海上放炮,放炮產生的地震波向海下傳播,當這種波遇到海底不同的岩層層面時,就會反射回來。有石油的地層,往往是由不同性質的石頭構成的,上面是不透水的頁岩,下面是疏鬆多孔的砂岩。地震波從這種地層反射回來後,可以用磁帶記錄下來,經過計算機分析,就能探出確有石油存在。地球上的油田,包括海底油田,百分之八十都是用這種方法發現的。

據普查顯示,海底不但有石油,而且藏量極為豐富,僅就目前探測出的,就佔地球上石油總儲藏量的三分之一。

『拾』 海底石油資源是怎樣探查清楚的

海洋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它不僅向人們提供大量的食物,還提供了寶貴的石油資源。據初步的估計,海底石油的蘊藏量要佔到地球石油總蘊藏量的一半。而這個比例隨著勘探手段的不斷完善,還將不斷地予以刷新。

那麼這些數字是從哪裡來的呢?人們是怎樣知道哪裡有石油礦藏的呢?何況海底石油一般並不是存在於海底的表層,有許多還埋在海底較深的地方。

海底石油勘探工作已經有了90多年的歷史,然而真正有成效的則僅僅是近30年來的事。原來這是由於人們掌握和發展了一種稱之為反射地震法的勘探手段。

從字面上來看,我們就可以知道,這種方法的實質是利用聲波造成海底震動,然後接收回波,根據回波轉換成的電信號的特點,就可以測定海底哪兒有石油或者是別的什麼東西。在這種方法中使用的是反射地震儀和現代的地層剖面儀,並以它們為基礎建立了高頻海洋地震探測系統。地層剖面儀的分辨能力極高,達到零點幾米,而且可以清晰地探知海底幾百米深的地質狀況。有的地層剖面儀則可以探測更深的海底地層,深達幾千米。人們就是利用這些技術,才能夠清楚地掌握海底的石油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