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在日本佔領東三省後,沒有勘察到大慶油田的存在
日本人為什麼沒能找到大慶油田
在20世紀,恐怕沒有任何一種礦產資源會像石油一樣引發了一系列的國際爭端。2003年3月,美英等國對伊拉克的第二次海灣戰爭,其實質仍然是為了爭奪石油。石油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是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爭奪的對象。早在20世紀初,日本人就已注意到了這一點。
日本侵華時期,在我國東北地區曾進行過大規模的地質調查,在尋找其他礦產資源的同時,也曾進行過油田的找礦工作。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日本人曾在原東清鐵路沿線的牡丹江、遼寧錦州和阜新、內蒙古的扎賚諾爾以及河北省的豐寧一帶尋找過石油。但日本人為什麼沒能找到大慶油田呢?
據曾任滿鐵地質調查所參事的日本地質專家新帶國太郎的回憶,1928年初,由於當時各方盛傳在中國東北發現了石油的跡象,日本人下決心在這一地區尋找石油。1929年春天,新帶國太郎和另一名日本人,同十名俄羅斯人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帶著20匹騾馬,沿東清鐵路到牡丹江上游的森林地帶開始尋找石油,經過兩個多月的探察,無功而返。第二年4月,在美國駐哈爾濱領事館工作的俄裔美國人托里斯基的指點下,新帶國太郎等人乘火車前往滿洲里的扎賚諾爾煤礦,進行第二次找油。他們將採集的礦樣帶往大連,先經滿鐵中央試驗所化驗,後來又經日本德山海軍燃料研究所進行分析,斷定樣品中含有石油類的瀝青。兩個月後,在哈爾濱的俄文和日文報紙上,對這次發現進行了報道,稱「滿鐵投入了很大的經費,計劃在北滿探索石油資源,歷時多年,終於在這里發現了油田。為此,滿鐵已經投入了3萬多日元,雲雲。」當時的北京政府也派地質專家前往調查。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者的鐵蹄踐踏了我國的整個東北地區,日本人在資源調查上就更加肆無忌憚,扎賚諾爾一帶始終是最受重視的地區之一。在其後的三年時間里,日本人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據說使用了鑽探深度超過1200米的鑽機、重力探礦、地震計探礦等先進的設備和方法,但最終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油田。
1939年在遼寧阜新,滿洲炭礦株式會社為探測煤礦,曾從煤層下找出石油類的礦物,但因沒有什麼開采價值而放棄。其實,這里與解放後發現的遼河油田僅一山之隔。1940年8月,日本石油公司的調查部長大村宣告說,「在滿洲已經很難找到石油,還是馬上到『南方』尋找油田吧」。於是,日本軍方和石油公司打消了在中國東北尋找石油的計劃。到1941年,因美國開始禁止出口航空汽油,日本軍方迫於形勢的需要,將與石油有關的勘測隊伍和人員全部予以徵用,把他們派往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和打拉根,在東北地區只留些小型設備。
在探礦技術方面,當時日本在物理探礦技術方面還很落後,1928年開始向美國學習物理探礦技術,但在方法上必須是發現了礦石露頭後再進行地質結構的調查,所以只能是在很小的范圍內進行找礦。像在我國東北這樣廣大的區域內進行勘探,一般應採用地震探礦的方法。這是日本人在勘探方法上的局限性。
在日本現代史里,經常能看到「如果當初找到大慶油田將如何如何」的詞句,他們為沒能在戰前找到大慶油田始終感到「遺憾」,並對個中的原因進行「反省」。原東京工業大學教授森川清在回憶「滿洲的石油開發」時說,之所以沒能找到大慶油田,「是因為戰前日本鑽探的深度只達到大約700-800米。不知道是否還有更深的鑽探技術,總之是越深越困難,聽說實際上並沒有鑽探。而且,大慶油田最淺的油層也有1000米深,還差不足200米」。森川清似乎覺得戰前日本的鑽探技術是難以達到足夠的深度。實際上,標志大慶油田發現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恰恰是開鑽到1357-1382米之間的油層才出油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種說法。
還有,日本作家草柳大藏在《實錄滿鐵調查部》一書中認為:「石油探礦是由滿鐵和日本石油公司進行的。從興安北省的海拉爾到熱河省這樣的范圍內做了廣泛的勘察。日本石油公司甚至建設了常駐住宅,進行了深度達1000米的鑽探。滿鐵的鑽探技術達到1800米是可能的。這樣先進的鑽探技術,卻將它擱置起來,實在是遺憾。」草柳大藏感到,不是鑽探技術達不到,而是沒有深入鑽探罷了。
對於大慶油田的發現,我國地質大師黃汲清先生的說法更富有啟發性和權威性。他是「陸相地層生油」理論的提出者和大慶油田的主要發現者之一,他曾講:日本人在東北找了整整30年卻沒有找到油田,他們找油技術比我們先進,為什麼沒有發現,而我們只用了五年就發現了大油田?那是因為他們不懂得陸相地層可以生油。這是日本人沒能找到大慶油田的另一種解釋。對此,日本地質史學者小松直干也認為,除了勘探的范圍、密度不夠外,從根本上說不是鑽探設備不行,而是「探礦思想和探礦技術的問題」。
不管是日本人的說法,還是中國人的解釋,並不矛盾,卻可以相互補充。如果說黃汲清先生的解釋是認為日本人缺少科學理論上的預見性的話,那麼森川清的見解是認為日本人缺乏技術手段上的可行性,而草柳大藏的說法,就只是擲骰子的問題了。這個例子表明,在技術發展和應用上,先進的理論比先進的技術手段更為重要,沒有理論的指導,先進的手段也將失去意義。
關於大慶油田的發現,近年來在日本還有一種傳聞,認為早在1920年美國美孚石油公司已經發現了大慶油田。但美國政府卻不讓美孚石油公司公布這個發現,反而讓美孚石油公司對外宣稱在中國東北沒有找到石油,還裝模做樣地提出一個「中國貧油論」的理論,把中國的石油判了死刑。美國之所以這樣作,是因為當時東北處於日本人的勢力范圍。由於當時日本90%的石油依賴從美國進口,美國害怕日本有了石油,就失去了遏制日本的最有效手段。日本人雖然在中國東北各地勘探石油,但凡美國人去過的地方,日本人就不去了;他們相信美國人認為沒有石油的地方就真的沒有石油,豈不知自己上了美國人的當,也相信了美國人的「中國貧油論」,最終停止了在中國東北的找油工作而轉向東南亞。這種說法,目前還有待證實。
當然,盡管日本人對在侵華期間沒能找到大慶油田,始終感到耿耿於懷,但即使找到了大慶油田,日本帝國主義者也終究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因為歷史的車輪是永遠向前的!
⑵ 中國四大油田分布在哪些地方
大慶油田,位於松遼平原中央部分。
長慶油田,位於鄂爾多斯盆地(曾稱陝甘寧盆地)。
渤海油田,位於渤海灣盆地。
勝利油田,位於燕山以南、太行山以東、泰安以北地區。
大慶油田是繼新中國第一座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被發現後,於1959年9月26日發現的又一個大油田,而後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油田,世界級特大砂岩油田。大慶油田位於中國黑龍江省大慶市。
大慶油田自1960年開發建設,至2007年,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6.7億噸,累計生產原油18.21億噸,占同期全國陸上石油總產量的47%,實現連續27年穩產5000萬噸以上,連續12年穩產4000萬噸以上,已累計生產原油21億多噸,被譽為"世界石油開發史的奇跡"。
長慶油田(PCOC)成立於1970年4月,總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是中國第一大油氣田。勘探區域主要在陝甘寧盆地,勘探總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
油氣勘探開發建設始於1970年,先後找到油氣田22個,其中油田19個,累計探明油氣地質儲量54188.8萬噸(含天然氣探明儲量2330.08億立方米,按當量摺合原油儲量在內)。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公司(PCOC)是隸屬於 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的地區性油田公司,總部於1998年從甘肅慶陽市慶城縣遷至陝西省西安市,工作區域在中國第二大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橫跨陝、甘、寧、蒙、晉五省(區),勘探總面積37萬平方公里, 是中國石油近年來增長幅度最快的油氣田,承擔著向北京、天津、石家莊、西安、銀川、呼和浩特等十多個大中城市安全穩定供氣的重任,用工總量70848人,資產總額1012億元。專業技術人員占員工總數的15.8%。企業全稱: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企業簡稱:中國石油長慶油田、長慶油田公司、長慶油田。
渤海油田是目前中國海上最大的油田,也是全國第二大原油生產基地,由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負責渤海油田勘探開發生產業務。渤海海域面積7.3萬平方公里,其中可勘探礦區面積約4.3萬平方公里。渤海油田與遼河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中原油田屬於同一個盆地構造,有遼東、石臼坨、渤西、渤南、蓬萊5個構造帶,總資源量在120億方左右。其地質油藏特點是構造破碎、斷裂發育、油藏復雜,儲層以河流相、三角洲、古潛山為主,油質較稠,稠油儲量佔65%以上。
勝利油田是勝利石油管理局、勝利油田分公司和勝利石油工程公司的統稱,包括勘探開發、石油工程、公用工程、礦區服務四個業務板塊,工作區域主要分布在山東省東營、濱州、德州、濟南、濰坊、淄博、聊城、煙台等8個市的28個縣(區)內,以及新疆、內蒙古等5個省、自治區。截至2013年底,共有員工17.98萬人。50多年來,勝利油田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促進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3.87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2676.1億立方米,生產原油10.87億噸,實現收入17737億元,上繳利稅8747億元,為推動石油石化工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6年2月17日,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官方發文表示,公司在2016年的技術開發座談會上表示,2016年將整體關停小營、義和庄、套爾河、喬庄4個油田。
⑶ 中國主要的石油產地有哪些
我國石油資源的特點是:石油儲量大,是世界可采資源量大於150億噸的10個國家之一;資源的探明程度低,陸上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僅佔全部資源的1/5,近海海域的探明程度更低;石油分布比較集中,大於10萬平方公里的14個盆地的石油資源量佔全國的73%。
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八大盆地等是我國石油資源的主要集中地,其可采資源量172億噸,佔全國總量的81.13%。自上世紀50年代初期以來,我國先後在82個主要的大中型沉積盆地開展了油氣勘探,發現油田500多個。主要的石油產地有大慶油田、勝利油田、遼河油田、克拉瑪依油田、四川油田、華北油田、大港油田、中原油田、吉林油田、河南油田、長慶油田、江漢油田、江蘇油田、青海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玉門油田等石油油田。
1.大慶油田
大慶油田,位於黑龍江省松嫩平原中部,在哈爾濱、齊齊哈爾市之間。油田南北長140公里,東西最寬處70公里,總面積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黨中央批准開展石油會戰,1963年形成了600萬噸的生產能力,當年生產原油439萬噸,對實現中國石油自給自足起到了決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產量突破5000萬噸成為我國第一大油田。由於,油田把新的工藝和技術運用到了採油中,目前該油田每年的原油產量仍然在5000萬噸以上。
2.勝利油田
勝利油田原油產量位居全國第二,地處山東北部渤海之濱的黃河三角洲地帶,主要分布在東營、濱州、德州、濟南、濰坊、淄博、聊城、煙台等8個城市的28個縣境內,主要開采范圍約4.4平方公里。
3.遼河油田
遼河油田是我國第三大平原,主要分布在遼河中上游平原以及內蒙古東部和遼東灣灘海地區。已開發建設26個油田,建成興隆台、曙光、歡喜嶺、錦州、高升、沈陽、茨榆坨、冷家、科爾沁等9個主要生產基地,地跨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13市32縣,總面積10萬平方公里。
4.克拉瑪依油田
克拉瑪依油田就在新疆克拉瑪依市。40年來在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個油氣田,以克拉瑪依為主,開發了15個油氣田,建成了792萬噸原油配套生產能力,其中稀油603.1萬噸,稠油188.9萬噸,從1900年起,陸上原油產量居全國第四位。
5.四川油田
四川油田地處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歷史,目前發現油田12個。在盆地內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東部4個氣區。目前生產天然氣產量佔全國總量近一半,是我國第一大氣田。
6.華北油田
華北油田,位於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晉、蒙區域內油氣生產區。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噴出日產千噸高產工業油流,發現了我國最大的碳酸鹽岩潛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產量達到1723萬噸,為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做出了重要貢獻。直到1986年,保持年產量原油1千萬噸達10年之久。目前原油產量約400多萬噸。
⑷ 哈爾濱有海彎加油站嗎
哈爾濱主城區沒有,雙城區有個海彎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