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石油越開采越多地球上的石油會被耗盡嗎
石油被譽為工業的血液、黑色的黃金,它不僅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也是現代工業生產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材料。舉個例子,我們常用的塑料製品就是用石油提煉物加工製造出來的。然而就是這么重要的資源,卻一度被認為即將枯竭。
現在我們正在全力發展風能、水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減少對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賴,同時也在積極開發新材料,減少石油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這些措施不僅僅是為了應對石油枯竭,更是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
隨著新能源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有了更多的選擇,或許在石油枯竭之前,我們人類已經放棄了石油,用上了更清潔的能源。
㈡ 石油明明不是可再生資源,為什麼會越來越多
石油是人類離不開的一種能源。但是它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卻有很大的爭議。目前主要的爭議有兩種。第一種是美國的有機物生成論,也就是石油峰值論。另一種是俄羅斯的無機物生成論。
㈢ 一直都在說石油枯竭,那如今的的石油為何越來越多了
記得自己小的時候就說石油的資源要枯竭了,可能只能用幾十年的時間了,但現在自己長大了,20年過去了,石油的資源並沒有逐漸趨近於空間,反而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油田。這個受到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所以綜上所述,石油雖然在未來的某一天確實會枯竭,但是起碼再挺個100來年是不成問題的,而且在這么長一段時間之內,就算是以人類現有的科學技術來說,也不是沒有任何方法來取代石油在能源供應中的這個作用,只是說現在石油的成本比較低,那些新能源技術還不是那麼的成熟,不利於企業以低的成本運行來賺到更多的錢而已。
㈣ 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為什麼反而現在越用越多呢
石油的重要性,就像血液對人體的重要性一樣,是經濟社會發展和維護整個社會的命脈。石油對人類活動的衣、食、住、行是不可缺少的。同時,石油也是工業、軍事、國防和航空航天等主要行業最重要的材料和能源。
石油是古代生物經過長時間的沉澱而演化出來的,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能源。世界石油劃分不均,北半球石油產量明顯高於南半球。主要產油區是波斯灣和墨西哥灣。主要產油國主要分布在中東,包括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科威特等國家。
人們普遍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不可再生的。但是在最新的觀察研究中,得到了有限的新認識,相信石油很有可能是可再生的!曾經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認為,經過長期開采,地球幾個集中地區的石油儲量並沒有顯著減少,仍不時發現新的儲量。有研究發現,有一種益油細菌(具體名字記不清了),能促成油脂的快速生成。我也觀察了露天堆放的廢木料中油性質的沉澱。因此,石油是否不可再生逐漸成為爭議的焦點。
㈤ 為什麼石油是越用越多呢
解釋太累了。。我直接轉發知乎大哥的給你自己看吧。。。
石油騙局的消息零幾年就放出來了,怎麼沒人信呢?石油是很多的!很多的!很多的!!多到按照19年的耗油量,夠你用一千年都用不完!!!
下面片段是17年新浪新聞的報道
作為當今世界工業第一能源要素——石油,它的來源(成油機理)卻一直眾說紛紜。最流行的是生物變油和石化變油兩種學說。前者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這是目前的主流看法;而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這不免讓我們發問,難道科技極度發達的今天,對如此重要的能源竟然還無法探求其根源?
筆者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後發現,其實並不是人類科技無法觸及,而是作為「黑金」的石油,實質上牽涉了太多的利益在其中,使其真相無法公諸於眾。
生物變油理論的來源
1956年,美國地質學家哈伯特拋出一篇論文,並以此為基礎形成了「石油峰值論」。論文的主旨是,石油是化石燃料,是5億年前埋在地下的恐龍及藻類等生物經生化反應而成。但這個核心理論只是個假設,並沒有任何的科學實證,卻成了近代「生物變油」理論的主要依據。
1989年,哈伯特在去世前的一次訪談中承認,自己用來估算美國石油儲量的方法與科學沒有半點關系。他創造化石燃料的說法,主要是為了對「石油峰值論」提供理論支持,即原始生成的石油總量是有限的(再生部分可以忽略不計),可開採的區域僅限於古生物大量沉積的基岩,而迄今為止所有可能產生這種石油的地方全都已經被勘探過了,也就是說石油不可能再多了。
同時,他還承認在他發表石油峰值論之前,事先把論文送給某位英美石油巨頭的董事長過目,這位董事長表示:一定要和威克斯「高估」石油儲量的觀點分庭抗禮,並要求他在論文中估算出石油的最大儲量。(威克斯是美國當時最具權威的石油儲量專家,他當時預計美國石油儲量就有4000億桶,而且不斷調高預期,如果威克斯理論成為主流,石油巨頭們如何維持甚至拉高油價呢?)
哈伯特心領神會,隨即提出美國儲量只有1500-2000億桶,而全球石油終極儲量只有1.25萬億桶,在1970年將達到開采峰值。而石油在廣泛使用半個多世紀後,2008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統計,全球原油儲量仍有1.8-2.2萬億桶。
他說,為了讓自己的理論看起來真實可信,他必須變成權威專家。因此,他將「高斯曲線」稍加改動後冠名以「哈伯特曲線」,而事實上這些曲線的改動只是他臆想出來的。根據自己臆想的曲線,反推某段時間的石油產量,而並不涉及任何數學邏輯。
真相只有一個,這是一場騙局
那世界上難道沒有人知道真相嗎?當然不是,哈伯特不可能一手遮天。
1980年,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石油地質學家邁克爾·霍爾布蒂對哈伯特的理論提出質疑,並認為石油開采量會不斷增加。但石油巨頭們對此充耳不聞,他們手握石油峰值論這柄「尚方寶劍」,甚至將「生物變油」寫入地質教科書,異口同聲地認定石油是「化石燃料」,是地下埋藏的恐龍及藻類等生物經生化反應而成,因此資源必然有限。並通過對媒體的控制,使這種觀點成為世界主流共識。
其實早在1950年代初,蘇聯就發現了石油來源的全新理論。蘇聯科學家組成了跨學科隊伍,在政府設立的秘密基地里仔細研究了西方有關石油和天然氣來源的科學文獻。研究結果讓這些科學家大吃一驚,他們的結論是,美國人所稱石油源自生物的理論純粹一派胡言。而且石油儲量也不像美國人說的那樣非常有限,事實是世界上發現的油田越來越多。1956年,宣布了團隊研究結論:「原油和天然氣與地下埋藏的生物沒有內在聯系,它們是地球深處湧出的太初物質。
如果蘇聯人是對的,那麼地球上的石油總量只與地層深處碳氫有機物的數量有關,而這些物質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就已經形成了,那人類能獲得石油的數量只與鑽井深度有關。而且,蘇聯人還發現廢棄的油田可以自我修復,即「自充式」油田。他們認為,石油是在地殼深處的高溫高壓下自然生成的,與鑽石的生成條件相仿。是地殼深處的太初物質,在高壓下冷噴發進入地殼淺層地帶。
蘇聯方面在這種理論指導下,成果斐然。被西方科學家認為是晶基地質不毛之地的第聶伯-頓涅茨盆地有了重大發現。他們在那裡一共鑽井61口,其中37口具有商業開采價值,成功率高達60%(美國的勘探成功率只有10%左右),而且那裡發現的油田面積可以與阿拉斯加北坡的巨大油田相媲美。
冷戰時期,蘇聯科學家將自己的理論和經驗作為國家高級機密,直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五角大樓才開始意識到蘇聯掌握理論的戰略意義。美國在沙特、科威特、伊朗等國大肆搶占石油資源的同時,蘇聯人卻在埋頭苦幹,在號稱石油荒原的西伯利亞勘探出11個大油田和1個超級油田,使蘇聯在1980年代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
蘇聯人用一個假設諷刺西方石油化石學說:以世界上最大的油田——沙特的加瓦爾油田為例,按照石油化石學說,要生成該油田已產出的石油,需要一個長、寬、高各30公里的立體空間,在裡面填滿恐龍肉,而且還要100%轉化為石油。這簡直是荒誕至極。
石油利益鏈需要謊言
1998年,俄羅斯、非洲、亞洲都發現了許多大油田,全球油價暴跌,這時「哈克特現象」再現,英美石油巨頭再次拋出石油峰值論的升級版,授意愛爾蘭石油地質學家科林·坎貝爾和法國石油地質學家讓·拉哈瑞爾聯名在《科學美國人》上刊發標題為「廉價石油的終結」的文章。文中再次預測石油產量將在2010年達到峰值,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預測不攻自破。
在石油服務企業擔任首席執行官的迪克·切尼對坎貝爾的觀點表示贊同,強調石油是一種稀缺資源,戰略意義重大。2000年11月,切尼同小布希搭檔在美國大選中獲勝,出任副總統。上任後他們很快將黑手伸向了中東,出兵伊拉克。後來人們才明白,原來切尼的中東石油戰略,就是將石油搶過來,送給英美的大石油公司。
由石油商人出任政要,並為其背後的利益集團代言,這種政商勾結在美國屢見不鮮。他們主導了各種陰謀的實施。石油鏈條將各方利益的串聯在一起……
西方精英們長期肆意操縱各種商品的價格。在這種背景下,石油價格很大程度上並不完全取決於自然因素、供需因素、科技因素的變化,而是更多地取決於主導石油價格的英美集團的利益訴求。只要這種利益主體的控制力還在,就將會作為終極因素而凌駕於其他因素之上,干擾並最終決定產品價格。
他們打著民主的旗幟,喊著維護世界安全的口號,目的是掠奪和控制石油——這一世界工業的命脈。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不惜以阻礙世界科技文明進步為代價,限制核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發展和應用;建立服務於自己體系的國際組織,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催生經濟蕭條,製造惡性通脹;發動軍事戰爭,建立單極霸權;使用「休克療法」,限制他國工業發展;石油價格人為掛鉤美元,擾亂全球經濟秩序;控制媒體誤導大眾,延誤科技文明進程;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無盡的飢荒、痛苦和死亡……
1914年至今百年間,赤裸裸的石油戰爭從未停歇,政治精英們對石油的覬覦從未停止。他們為此編造了一個個驚天謊言。也許謊言還會繼續,但真相終將浮出水面。
責任編輯:劉萬里
我比較懶,懶得自己寫了。主要其他回答實在看不下去了,找了新浪的報道,直接復制了。其他更權威的網站也有相關的分析報道。諸位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㈥ 石油枯竭喊了這么多年,為什麼石油非但沒減少,反而越來越多
石油是每個國家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源,但隨著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全球對石油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隨之而來面臨著的是石油枯竭問題。
在1956年,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馬里恩·金·哈伯特(Marion King Hubbert)就曾經繪制出一條鍾形曲線,根據曲線可以發現石油產量將會在1966年~1972年之間達到一個峰值,之後不斷下降,直至枯竭為止。
盡管現在的石油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少,但是我們也不能毫無節制揮霍。盡管石油可能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稀缺,但是如果人類想要進行長期發展的話,必須合理利用地球的資源,因此我們還是得合理利用石油,並繼續研發新清潔能源。
㈦ 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那為什麼會越挖越多
雖然如今有許多能源都逐漸出現了替代品,比如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等等,但是無論什麼樣的資源都大不如前了。石油在許多能源中的地位是無可撼動的,但是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石油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或許真的會有一天石油會徹底的枯竭,但是也有人認為石油不會枯竭,那麼石油到底會不會被人類全部使用完呢?
目前石油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就是生物逐漸變成的,有很多生物在經歷了地效變遷之後,它們的身體沒有完全腐爛,就被埋到了地窖當中,在沉積的作用下一點一點變成了生物石油,另外一種說法就是石油本來就是地球內部的一種碳,而且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但無論石油的起因到底是什麼,石油確實會有被消耗殆盡的那一天,但是在消耗殆盡的那一天來臨之前,人類肯定會先滅亡。
㈧ 為什麼世界石油會出現越采越多的情形其影響因素主要有哪些
首先,石油肯定是越采越少,不存在越來越多,這有違背能量守恆定律。影響因素有很多,比如深度勘探,新型油田,採油技術提升等等。
㈨ 老說石油枯竭,卻為何越采越多呢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身處地球的我們不可避免的「吃」起了石油。我們從未想過化石能源的儲備是如此的豐富,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氣越采越多,極大地保證了人類文明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也保證了人類文明的高速發展。
不知道時候我們才能將石油用完,但是找到相應的,更加清潔的代替品是至關重要的,尋求新的能源解決方案是刻不容緩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石油就是最大的攔路虎之一。
㈩ 上世紀就宣稱石油快枯竭了,為何現在越來越多
上世紀末的時候,世界各國就已經逐漸宣布石油資源告急,但是並沒有宣布石油資源枯竭,只是說石油的儲量越來越少了,告訴人們要盡可能地使用清潔能源,算是逼迫人們進行產業轉型和能源方向改變的一個大環境,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改變了這一現狀。
石油,天然氣煤被譽為三大主流資源這三大主流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或者說即使可再生它也是超過了人類能夠承受的時間范圍,人類等不了那麼久。人們為了生活的正常進行,就必然要開發更多清潔能源,把這些傳統的能源用在刀刃上,延長它的使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