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海洋石油溫污染形成什麼效應
擴展閱讀
山西有什麼特產資源 2025-07-26 20:13:07
怎麼獲得送禮物的鑽石 2025-07-26 20:12:09
玉蘭油是哪裡產品 2025-07-26 19:51:26

海洋石油溫污染形成什麼效應

發布時間: 2022-06-19 14:16:13

Ⅰ 海洋石油污染形成原因

海洋石油污染絕大部分來自人類活動,其中以船舶運輸、海上油氣開采,以及沿岸工業排污為主,由於石油產地與消費地分布不均,因此,世界年產石油的一半以上是通過油船在海上運輸的,這就給佔地球表面71%的海洋帶來了油污染的威脅,特別是油輪相撞、海洋油田泄漏等突發性石油污染,更是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多達幾十萬噸的溢油,一旦進入海洋將形成大片油膜,這層油膜將大氣與海水隔開,減弱了海面的風浪,妨礙空氣中的氧溶解到海水中,使水中的氧減少,同時有相當部分的原油,將被海洋微生物消化分解成無機物,或者由海水中的氧進行氧化分解,這樣,海水中的氧被大量消耗,使魚類和其它生物難以生存。

Ⅱ 海洋污染的後果有哪些

海洋污染的後果:

1.局部海域水體富營養化。

2.由海域至陸域使生物多樣性急劇下降。

3.海洋生物死亡後產生的毒素通過食物鏈毒害人體。

4.破壞海濱旅遊景區的環境質量,失去應有價值。


(2)海洋石油溫污染形成什麼效應擴展閱讀:

海洋污染的特點:

1.污染源廣,不僅人類在海洋的活動可以污染海洋,而且人類在陸地和其他活動方面所產生的污染物,也將通過江河徑流、大氣擴散和雨雪等降水形式,最終都將匯入海洋。

2.持續性強 ,海洋是地球上地勢最低的區域,不可能像大氣和江河那樣,通過一次暴雨或一個汛期,使污染物轉移或消除;一旦污染物進入海洋後,很難再轉移出去,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的物質在海洋中越積越多,往往通過生物的濃縮作用和食物鏈傳遞,對人類造成潛在威脅。

3.擴散范圍廣,全球海洋是相互連通的一個整體,一個海域污染了,往往會擴散到周邊,甚至有的後期效應還會波及全球。

4.防治難、危害大。海洋污染有很長和積累過程,不易及時發現,一旦形成污染,需要長期治理才能消除影響,且治理費用大,造成的危害會影響到各方面,特別是對人體產生的毒害,更是難以徹底清除干凈。




Ⅲ 油膜效應的簡介

英文名稱:Oil Membrane Effect
油膜效應是由海洋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效應」又叫「海洋沙漠化效應」。人類每年有意或無意將許多石油傾注到海洋里,這些石油一方面會沾附在海岸,破壞沿海環境;另一方面會形成油膜漂浮在海面上。大面積的油膜把海水與空氣隔開,如同塑料薄膜一樣,抑制了膜下海水的蒸發,使「污區」上空空氣乾燥;同時導致海洋潛熱轉移量減少
由於漏油在海面擴展成油膜,抑制海水的蒸發,阻礙潛熱的轉移,從而引起海水溫度和海面氣溫的上升;同時,由於水份蒸發受阻,海面上的空氣也變得乾燥,失去對氣候的調節作用,類似於沙漠氣候的特徵,因此又被人們稱之為「海洋沙漠化效應」。

Ⅳ 海洋石油污染對海洋生物有哪些影響

海洋作為一個巨大的資源寶庫,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海洋石油污染的發生使魚蝦類、貝類大量死亡,海帶、紫菜等藻類腐爛,直接影響了海洋養殖和捕撈業的發展。石油污染物的生物富集作用嚴重影響了海洋生物的健康,人們食用這些被污染的海產品也會造成慢性中毒,甚至危及生命。海水中含有的石油及石油氧化物污染了海水,使沿海地區的海鹽生產等傳統海洋工業生產受到影響,也污染了沿海地區的地下水。大量海上泄漏石油被海水沖上潮間帶,形成很厚的石油覆蓋層,污染了海灘並使沿海的植物、海鳥、海獸等死亡,也大大降低了空氣質量和一些沿海景區的旅遊價值。海洋荒漠化使海洋水循環蒸發環節減弱,進而影響整個系統,使陸地上降水減少、荒漠化現象更加嚴重,對全球災害性天氣的產生和氣候變化也具有明顯的影響,不利於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Ⅳ 海洋石油污染形成 A:熱島效應,B:油膜效應

在線等在線等

Ⅵ 油膜效應

海洋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效應。人類每年有意或無意將許多石油傾注到海洋里,一方面會沾附在海岸,破壞沿海環境;另一方面會形成油膜漂浮在海面上。油膜,特別是大面積的油膜,把海水與空氣隔開,如同塑料薄膜一樣,抑制了膜下海水的蒸發,使「污區」上空空氣乾燥;同時導致海洋潛熱轉移量減少,使海水溫度及「污區」上空大氣年、日差別變大。油膜效應的產生,使海洋失去調節作用,導致「污區」及周圍地區降水減少,「污區」及周圍地區天氣異常。

Ⅶ 海洋石油污染形成什麼效應

海洋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效應。人類每年有意或無意將許多石油傾注到海洋里,一方面會沾附在海岸,破壞沿海環境;另一方面會形成油膜漂浮在海面上。油膜,特別是大面積的油膜,把海水與空氣隔開,如同塑料薄膜一樣,抑制了膜下海水的蒸發,使「污區」上空空氣乾燥;同時導致海洋潛熱轉移量減少,使海水溫度及「污區」上空大氣年、日差別變大。油膜效應的產生,使海洋失去調節作用,導致「污區」及周圍地區降水減少,「污區」及周圍地區天氣異常。

Ⅷ 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影響

一、二氧化碳增多形成溫室效應。由於工廠、交通運輸以及家庭等大量燃燒煤、石油等化工燃料,再加上濫伐森林,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逐年增加。二氧化碳能夠透過太陽短波輻射,使到達地表增加溫度;同時它又能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後使氣溫升高,再以逆輻射形式射向地面,如同溫室玻璃一樣,起保溫作用。溫室效應的產生,使全球氣溫逐漸升高,兩極冰川部分融化,全球海平面升高,危及部分島嶼和大洲沿海低地的安全。

二、大城市產生熱島效應。大城市中密集的人口和眾多的工廠每天產生大量的熱,使氣溫升高;同時,晚間工廠排出的大量煙尖微粒和二氧化碳,如同被子一樣阻止城市熱量的擴散,致使城市比郊區氣溫高,如同一個「熱島」矗立在農村較涼的「海洋」上。熱島效應的產生,不僅使人們工作效率降低,而且中暑人數增加,夏季高溫導致火災多發,加劇光化學煙霧的危害。

三、煙尖增多形成陽傘效應。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活動,導致大氣中的煙尖越來越多。懸浮在大氣中的煙塵,一方面將部分太陽輻射反射回宇宙空間,削弱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使地面接受的太陽能減少;另一方面吸濕性的微塵又作為凝結核,促使周圍水汽在它上面凝結,導致低雲、霧增多。這種現象類似於遮陽傘,因而稱「陽傘效應」。陽傘效應的產生使地面接受太陽輻射能減少且陰、霧天氣增多,影響城市交通等。

四、海洋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效應。人類每年有意或無意將許多石油傾注到海洋里,一方面會沾附在海岸,破壞沿海環境;另一方面會形成油膜漂浮在海面上。油膜,特別是大面積的油膜,把海水與空氣隔開,如同塑料薄膜一樣,抑制了膜下海水的蒸發,使「污區」上空空氣乾燥;同時導致海洋潛熱轉移量減少,使海水溫度及「污區」上空大氣年、日差別變大。油膜效應的產生,使海洋失去調節作用,導致「污區」及周圍地區降水減少,「污區」及周圍地區天氣異常。

Ⅸ 石油污染有什麼危害

石油及石油產品會嚴重污染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壤、水體以及空氣,並產生嚴重後果。
污染的海灘據統計,每年通過各種渠道泄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產品,約佔全世界石油總產量的0.5%,傾注到海洋的石油量達200~1000萬噸,由於航運而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達160~200萬噸,其中1/3左右是油輪在海上發生事故導致石油泄漏造成的。我國海上各種溢油事故每年約發生500起,沿海地區海水含油量已超過國家規定的海水水質標准2~8倍,海洋石油污染十分嚴重。海洋石油污染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在水面形成油膜,阻礙了水體與大氣之間的氣體交換;油類黏附在魚類、藻類和浮游生物上,致使海洋生物死亡,並破壞海鳥生活環境,導致海鳥死亡和種群數量下降。同時海面的油膜也會阻礙大氣與海水的物質交換,影響海面對電磁輻射的吸收、傳遞和反射;兩極地區海域冰面上的油膜,能增加對太陽能的吸收而加速冰層的融化,使海平面上升,並影響全球氣候;海面及海水中的石油烴能溶解部分鹵化烴等污染物,降低界面間的物質遷移轉化率;破壞海濱風景區和海濱浴場。
隨著石油的大規模勘探、開采,石油化工業的發展及其產品的廣泛應用,石油及石油化工產品對於地下水的污染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石油和石油化工產品,經常以非水相液體(NAPL)的形式污染土壤、含水層和地下水。當NAPL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時,污染物將穿過地表土壤及含水層到達隔水底板,即潛沒在地下水中,並沿隔水底板橫向擴展;當NAPL密度小於水的密度時,污染物的垂向移在地下水面受阻,而沿地下水面(主要在水的非飽和帶)橫向廣泛擴展。NAPL可被孔隙介質長期束縛,其可溶性成分還會逐漸擴散至地下水中,從而成為一種持久性的污染源。

Ⅹ 海洋石油污染形成

B
參考:石油進入海水中,對海洋生物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石油進入海水後,使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被石油吸收,油膜覆蓋於水面,使海水與大氣隔離,造成海水缺氧,導致海洋生物死亡。對幼魚和魚卵的危害是很大的,在石油污染的海水中孵化出來的幼魚魚體扭曲並且無生命力,油膜和油塊能粘住大量的魚卵和幼魚使其死亡。油污使經濟魚類、貝類等海產品產生油臭味,成年魚類、貝類長期生活在被污染的海水中其體內蓄積了某些有害物質,當進入市場被人食用後危害人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