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共打天下經費來源
你好:共產黨過去打江山時,主要實行的是供給制,多數是物資的供給,主要是糧食、被服、槍支彈葯,現金數量不是太大的,用老同志的話講,只管飯,不發錢,沒有休息日,天天拚命干。主要來源是:一、紅軍時期:1、由於根據地很小,流動作戰頻繁,主要靠打土豪分,2、解放區的農民上繳公糧,3、解放區的邊貿及在邊區發行債卷,4、社會各界的募捐,5、戰斗繳獲,6、蘇聯的援助等。二、抗戰時期:1、國民政府撥款,2、根據地自力更生籌集,3、國外援助,主要是美、蘇、華僑和國際友人,4、戰斗繳獲,5、敵後貿易。三、解放戰爭時期:1、由於解放區的擴大,解放區本身的經費來源有了很大的改善,2、從日偽手裡繳獲的,3、對外貿易賺取的,3,繳獲國民黨的,4、蘇聯援助的等。
㈡ 民國時期各軍閥的軍費是怎麼來的
民國時期各軍閥的軍費主要來源於列強的借款,加大統治區人民稅收、種植販賣鴉片所得以及財團的支持。
首先,向外國借款。辛亥革命勝利後,依靠北洋軍的強大力量,竊取革命成果,成為總統的袁世凱以處理革命後事為名,向英、法、美、日等列強借了大量債務。
正是有了江浙財團的支持,金元攻勢才不可戰勝,蔣介石在蔣介石戰爭、中原戰爭等軍閥混戰中取得了輝煌勝利。
當然,除了這三種主要方式外,軍閥們為了籌集軍費,不惜一切代價。有的像土匪一樣公然搶劫,有的在統治區發行錢幣銀幣,有的甚至襲擊封建王朝的古墓葬。
㈢ 解放戰爭時期國軍軍費的開銷大神們幫幫忙
47年8月,國軍一個2等兵月工資6萬,一個上等兵月工資7.2萬,一個上士月工資14萬,一個中尉月工資44.8萬,一個少校月工資63.2萬,聽著像個天文數字,發暈,發財了。實際上少的可憐,在48年的上海,一斤發豆芽32萬,一斤豬肉320萬,一斤冬瓜或者小青菜10萬,一隻童子雞320萬。要知道一個士兵一個月的副食補貼才6萬,也就半斤冬瓜,一個月的那點工資也就夠一個雞爪子。
㈣ 民國期間各軍閥的軍費是哪來的
我們都知道北伐戰爭的主要目的就是聲討割據在當時的華夏大地的各路軍閥。
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終於可以當家做主了,大家再也不用擔心軍閥的出現了,現在我們可以放心的生活了,不必再擔心有人可以統治著我們,可以輕而易舉要我們的性命剝奪我們的財產了。歷史上的很多軍閥基本上都是控制著當地的生殺大權,可以說是一方的土皇帝。他們在自己控制著的地方擁有無限的權利,可以隨時要別人的性命,而財政看起來是歸政府所管,其實就是他們自己家的財務,他們就是把從百姓手中搜刮來的財物裝進了自己的兜中。
㈤ 國民革命的資金從哪裡來
國民革命的領導階級是國民黨,而國民黨代表的是資產階級,一般的國民黨都是資產階級出身,家境優越,而且,國民黨也扶植資本主義企業,也就相當於當時的國企,所以資金基本都是出自當時的資產階級。當然,不排除資產階級繼續向下剝削。
㈥ 國民黨為什麼那麼有錢
為什麼說他有錢?抗戰時候軍餉武器糧食都沒有,打起仗來幾個人伙用一桿槍,等著拿起倒下的人的手裡的槍,派系士兵穿草鞋,單鞋,短衣短褲比比皆是,你說的有錢可能是那些大官們,他們都是剋扣糧餉,撫恤金,貪污來的。都是死人錢。
如果你不信,看看那些寫國軍抗戰的網路小說,也是有事實根據的。
㈦ 國民黨打仗的錢來自哪
五大來源
1、稅收,包括農業和工商稅,鹽稅和海關關稅
2、發行公債,對外發行公債
3、借款,向海外財團借款
4、國外援助,比如抗戰時期美國和英國都提供過資金援助
5、發行鈔票
㈧ 內戰期間,國民黨統治區物價上漲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中華民國時期國民黨政府推行濫發紙幣政策,引起貨幣貶值、物價飛漲、人民生活日益貧困,國民經濟逐漸崩潰。
概況 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的通貨膨脹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①1935年國民黨政府實行法幣制度。1939年以前,通貨膨脹速度較為緩慢。物價上升指數還未超過法幣增發指數。如以1937年6月為1,到1939年12月,法幣發行指數為3.04,而物價指數重慶為1.77。②1940年起進入惡性通貨膨脹階段,物價上升指數超過通貨增發指數。到抗日戰爭結束的1945年 8月,法幣發行指數為394.84,同期重慶物價指數為1795.00。③1947年起法幣進入崩潰階段。該年7月,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發動了全國規模的反共、反人民內戰,軍費支出浩繁,黃金外匯大量消耗,法幣發行如脫韁野馬。到1948年8月19日,法幣發行額累計為663694.6億元,發行指數為470705.39,而同期上海物價指數為5714270.30。法幣崩潰,改發金圓券。每300萬元法幣兌換金圓券1元(見彩圖1948年國民黨政府法幣崩潰,天津市民在兌換「金圓券」)。④新發行的金圓券很快就告崩潰,1948年8月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短短10個月中,金圓券發行額為679459億元,發行指數為307124.3,同期上海物價指數達6441361.5。如果把法幣和金圓券合計,則自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貨幣發行指數為144565531914.9(即1400多億倍),同期上海物價指數為36807692307691.3(即36萬多億倍)。在1948年 8月一張提貨單上共貼有 100元面額印花稅票61000餘張
1948年金圓券發行,上海市民爭相擠兌黃金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國民黨政府遷廣州,同年6月,金圓券發行額增達130萬余億元,7月份又分別在廣州、重慶小塊地方發行了銀圓券(見彩圖中央銀行金圓券壹佰萬圓(1949,148×60mm)、中央銀行銀圓券壹圓(1949,147×59mm))。
後果 國民黨統治區延續12年的通貨膨脹,對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進行了殘酷的掠奪。在通貨膨脹下,物價不斷上漲,而工資的提高卻極其緩慢,按貨幣計算的名義工資雖有所增加,而實際工資則大幅度下降,工人、職員、知識分子的生活日益貧困。農民的苦難也十分深重,不僅是工業品與農產品交換價格剪刀差擴大,農民出售產品換回來的工業品日趨減少,而且在通貨膨脹下,國民黨政府實行田賦征實和糧食等征購、征借,對農民進行直接掠奪。民族資產階級在通貨膨脹初期,因工人實際工資下降,獲取了較多的利潤。但在劇烈的通貨膨脹下,國民黨政府實行統購統銷政策,加以利息率奇高,民族工業正常的再生產受到破壞。後期,又受到美國商品大量傾銷的打擊和官僚資本的排擠,民族工業處於奄奄一息的境地。在劇烈的通貨膨脹中,官僚壟斷資產階級則獲取了□利,民族資產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的矛盾日趨尖銳。
國民黨政府濫發紙幣,陷中國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激起了人民群眾的憤慨與反抗。從1946年12月起,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發展,國民黨統治區廣大學生、工人的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民主愛國運動進入新的高潮,逐步形成反對國民黨政府統治的第二條戰線。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終於宣告了國民黨政府統治及其通貨膨脹政策的最後結束。
從1946年6月到1949年5月,國內物價比七七事變前(1937年6月)上漲了36萬億倍,糧價比戰前上漲了47萬億倍,分別比通貨增發倍數超過了248倍和324倍。1949年5月21日,上海大米每石價格為金圓券4.4億元,若以每石米320萬粒計算,買一粒米就需要金圓券130多元。「粒米百元」成為當時惡性通貨膨脹和物價狂漲的真實寫照。1949年的金融恐慌,使經濟情勢更加混亂。蔣中正於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大家習慣歸咎於國民黨政府腐敗貪污的內因,很少考慮共產黨推波助瀾的外因。
國共決戰的三大戰役從1948年冬的遼沈戰役開打,國民黨統治區的城市物價飛漲,民不聊生,沒糧食,沒煤油,老百姓在銀行擠兌金圓券。蔣介石束手無策,最根本的問題是物資短缺造成漲價,奸商趁火打劫囤積居奇。糧食和燃料短缺是國民黨丟失了原產地。1948年初解放軍基本控制了東北、華北、江淮地區廣大農村,國民黨僅僅控制著長春、沈陽、北平、濟南幾個大城市。可見全國100%的煤炭資源、逾八成小麥產區、棉花產區全被共軍控制。了解毛澤東喜聞樂見國民黨統治區的物價飛漲,法幣、金圓券天天貶值,共產黨當然乘敵之危。下令糧食、棉布不許出口。只有用煤油、紙張和西葯品可以從國民黨統治區輸往解放區,這才是最要命的「農村包圍城市」。
國民黨大城市沒有物資來源,產生物價飛漲,社會恐慌;國統區學生發起大規模反國民黨統治的反飢餓、反迫害、反內戰運動。他們在共產黨地下組織領導下請願、罷課、罷工和示威遊行。華北21所大、中學校學生,在北平、天津舉行萬人大遊行。南京、天津的遊行學生爆發震驚全國的五二○血案。武漢、西安、長沙、重慶、成都、福州等國民黨統治區60多個大、中城市幾乎所有大學生和大部分中學生參加斗爭,全國各階層人民也紛紛聲援學生的斗爭。這次運動與解放軍戰爭相配合,最終顛覆了國民黨統治。
面對日益惡化的經濟形勢,國民黨當局企圖以發行金元券挽救危機。規定每枚銀元總換金元券2元,每兩黃金兌換金元券200元。解放軍發起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迅速佔領各大城市。國統區內人心惶惶,紛紛到銀行提存黃金白銀。漢口中央銀行招架不住,不得不由上海空運黃金四箱應急。但是東北、華北巨額鈔票涌進國統區,每塊銀元漲至130元,飾金突破萬元關。1949年1月17日,武漢當局宣布停兌。金銀黑市更加猖獗,黃金每兩已達12500元,銀元超過千元關。國民黨鈔票變廢紙,財政信譽破產。
㈨ 民革經費哪裡來的
民革經費是許多外國華僑捐助的
中國所有的黨派經費都是從黨費中來的。
這些黨派的領導大多都兼任人大、政協、政府內職務,這樣他們辦公、工資、活動等費用都從這些機構裡面支付。除此外的費用,例如,救濟貧困黨員、開黨會等等,都從黨費支付。
民革是一個民主黨派。共產黨需要交黨費,民革黨也需要交黨費。
㈩ 中國國民黨是怎麼來的
中國國民黨是孫中山創立的政黨。前身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和中華革命黨。
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華僑中建立了中國最早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興中會即是洗雪國恥、振興中華的意思。1905年8月20日,在孫中山領導下,興中會與華興會、光復會在日本東京共同組成中國同盟會。該會足中國第一個全國統一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巨大的歷史功績。1912年,同盟會與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共和實進會、國民公黨等黨派合並組成國民黨。
為繼續堅持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孫中山於1913年發動反袁運動。失敗後,於1914年7月召集在日本東京的部分國民黨員組成中華革命黨。1917年3月,該黨總部發出通告,准備改用中國國民黨名稱。1919年10月10日,孫中山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1921年4月,該黨在廣東建立中華民國政府。1924年1月20日~3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孫中山主持下在廣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