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費用明細 » 分級診療費用一年多少錢
擴展閱讀

分級診療費用一年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2-06-07 13:56:09

『壹』 各級醫院機構報銷比例是多少

眼下正處於2018年度社會保險集中繳費期,記者從市社保服務中心獲悉,不少市民對醫療保險的報銷標准和比例不太清楚。昨日,記者特別采訪市社保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針對市民的疑問進行解答。

據了解,醫療保險分為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參保類別不同,繳費標准、報銷標准等均有不同。

根據職工醫保的起付標准和報銷比例規定,職工醫保起付標准一、二、三級醫院分別為400元、700元、900元。起付標准以上到1萬元的部分,個人負擔比例為一級醫院10%、二級醫院15%、三級醫院20%;1萬元到4萬元部分,個人負擔比例為一級醫院8%、二級醫院10%、三級醫院12%。

超過4萬元的部分實行醫療保險大額救助,最高支付限額為46萬元。具體救助比例分段確定:醫療費用超過4萬元至24萬元部分的救助比例為90%,超過24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救助比例為80%。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起付標准和年度支付限額與在職職工相同;超過起付標準的部分,個人負擔比例為在職職工的一半。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起付標准,一、二、三級醫院分別為300元、500元、800元。一個自然年度內,參保居民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用,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按照不同繳費檔次予以支付。

參保居民按照一檔繳費的,年度最高支付限額為20萬元。支付比例分別為:一級醫院80%、二級醫院60%、三級醫院50%。

參保居民按照二檔繳費的,年度最高支付限額為30萬元。住院醫療費用超過起付標准至4萬元(含4萬元)部分,支付比例分別為:一級醫院80%、二級醫院65%、三級醫院55%;超過4萬元至年度最高支付限額部分,支付比例分別為:一級醫院80%,二、三級醫院70%。

參保居民住院醫療費用經居民基本醫保規定的比例報銷後,個人累計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超過1.2萬元起付標準的部分,大病保險給予再補償。個人累計負擔的合規醫療費1.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部分,給予50%的補償;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部分,給予60%的補償;20萬元以上的部分,給予65%的補償。年度最高補償限額30萬元。參保居民在威海市定點醫療機構出院結算時,符合居民大病保險補償政策的部分均實行即時結算。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報銷比例指的是符合規定范圍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如果住院時使用一些目錄范圍之外的自費葯品等,醫保是不能報銷的。

參保居民在本市行政區域外因急症、危症及意外傷害和轉

『貳』 農村合作醫療收費標准

2015年1月29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網站公布《關於做好2015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通知》,明確各級財政對新農合的人均補助標准在2014年的基礎上提高60元,達到380元。
通知對2015年新農合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惠民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提高籌資水平。2015年,各級財政對新農合的人均補助標准在2014年的基礎上提高60元,達到380元。農民個人繳費標准在2014年的基礎上提高30元,全國平均個人繳費標准達到每人每年120元左右。城鄉基本醫保制度籌資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
二是增強保障能力。合理調整新農合統籌補償方案,將政策范圍內門診和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提高到50%和75%左右。以省(區、市)為單位統一制訂新農合報銷葯品目錄和診療項目目錄,建立完善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嚴格控制目錄外費用佔比,縮小政策報銷比和實際報銷比之間的差距。加強門診與住院補償方案的銜接,適當提高門診手術、日間手術等門診診療報銷比例,合理設置住院起付線或低費用段報銷政策,控制門診轉住院行為。將符合條件的村衛生室、非公立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等納入新農合定點范圍,滿足參合群眾多樣化需求。
三是全面實施大病保險制度。2015年,各地要全面推開利用新農合基金購買大病保險工作,盡早啟動大病保險補償兌付。2015年底前,以省(區、市)為單位實現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統一政策,統一組織實施,提高抗風險能力。要建立健全招標機制;科學調整大病保險籌資標准。健全以保障水平和參保人員滿意度等為主要內容的商業保險機構考核評價機制。鼓勵各地在委託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業務的基礎上,將新農合基本保障經辦服務工作委託商業保險公司一並負責,打通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經辦服務通道。2015年底前,將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等重大疾病以按病種付費方式納入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先執行新農合報銷政策,再按大病保險有關規定予以報銷。
四是完善支付方式改革,推動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全面、系統推進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和總額預付等多種付費方式相結合的復合支付方式改革,在開展按病種付費方式改革的地區,將病種范圍擴大到30-50種。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嚴格的考核評估和質量監督體系,防止定點醫療機構為降低成本而減少必需的醫療服務或降低服務質量。合理拉開不同級別醫療機構起付線和報銷比例的差距,引導參合農民合理就醫。逐步探索以各級醫療機構診療能力為基礎的分級診療制度,有條件的地區要結合實際明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病種范圍。支持以醫療聯合體為單位實施總額預付,推動醫療聯合體內部建立雙向轉診機制。
五是規范基金監管,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完善新農合基金風險預警機制,確保基金既不過度結余,也不出現超支。加快提高新農合統籌層次,增強基金抗風險能力。以次均費用、住院率、目錄內葯品使用比例等作為主要考核指標,定期開展對定點醫療機構的考核評價,考核結果與資金撥付掛鉤,並定期向社會公布。加大補償結果公開力度,大力推進即時結算。

『叄』 醫療險裡面的前7後30是什麼意思

院前七天門診,指的是有的人去看病,先看的基層門診,沒有看好或者剛看完醫生讓住院。不可能一個人去看病直接就去住院部,因此住院前的七天內門診都可以報銷。 住院後門診,指的是某些病可能涉及出院後的門診復查,這些項目也可以報銷。

發生符合報銷范圍的10萬元以下的醫療費,三級醫院起付標准為500元,報銷比例為50%;二級醫院住院起付標准為300元,報銷比例為55%;一級醫院不設起付標准,報銷比例為60%


(3)分級診療費用一年多少錢擴展閱讀:

一、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

1、住院治療的醫療費用。

2、急診留觀並轉入住院治療前7日內的醫療費用。

3、符合城鎮居民門診特殊病種規定的醫療費用。

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繳納額度:

1、學生、兒童每人每年籌資標準是100元,個人繳納醫療保險費60元,其餘40元由政府補助。重度殘疾、享受低保待遇和特殊困難家庭的學生兒童,個人不繳費,醫療保險費全部由政府補助。

2、非從業城鎮成年居民按照每人每年560元籌資。

3、重度殘疾人、享受低保待遇人員、特殊困難家庭人員和低收入家庭60周歲以上老年人,個人不繳費,醫療保險費全部由政府補助。

『肆』 鄭州市大病醫保補助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一、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員,憑合作醫療證和身份證到本轄區定點醫療機構就診,享受相應補助。
二、定點醫療機構因限於技術和設備條件,不能診治的病人,經醫院同意,並出具證明,並報區合作醫療辦公室備案。
三、特殊急診病人到區外醫療機構搶救住院治療者,憑急救證明,在五日內到區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補辦有關手續,否則不予補助。
四、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在外地出差、打工等因病住院的,須在當地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就醫(未開展合作醫療的須在當地公立醫療機構就醫),並在五日內與區合作醫療辦公室取得聯系,進行登記,出院後,憑處方復印件、住院一日清單、診斷證明、繳費票據、病歷復印件及合作醫療證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審核,否則,不予補助。
五、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員,患結核病、艾滋病必須按照《河南省結核病歸口管理實施細則》等的有關規定執行。
六、未經批准私自到區外醫療機構就診者,概不予補助。
七、各級各類定點醫療機構,必須按照其注冊登記的診療范圍並根據自己的技術設備條件診治病人,嚴禁強行收治病人。對因此造成醫療事故或醫療糾紛者,除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進行處理外,對當事人及負責人將給予經濟和行政處罰。
今年10月1日起,河南將全面啟動新農合大病保險政策。新農合大病保險政策又稱大病二次報銷,根據政策,除了正常新農合報銷外,今年1月1日後生病的參合農民還可進行二次報銷,二次報銷起付線為1.5萬元,年度內補償封頂線為30萬元。
目前,省政府辦公廳已經向各地印發《河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險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督促實施。
二次報銷補償比例分三檔,最低為50%
8月7日,71歲的黃女士出院了,因為炎性腸病而緊急住院的她,在醫院內花了6.5萬元,新農合報銷後,她還自付了3.5萬元。幸運的是,她趕上了我省即將實施的大病保險政策。
「全省的大病保險政策是從10月1日起正式實施,不過,今年1月1日至9月30日符合條件的參合農民也可以享受這一政策。」省衛生計生委農村衛生處調研員戴能光說。
以黃女士為例,經過核准,新農合報銷後,她自付的3.5萬元費用中合規費用為3萬元,屆時,她的新農合二次報銷金額為(3萬元-1.5萬元)×50%=7500元。
再舉一例,78歲的肺癌患者劉先生住院共花費40萬元,除去新農合報銷後自付20萬元,經核查,20萬元費用中合規費用為15萬元,那麼,他的二次報銷金額則為(5萬元-1.5萬元)×50%+5萬元×55%+5萬元×65%=7.75萬元。
此外,新農合大病報銷只能報銷「合規費用」,該費用暫定為新農合基本葯物目錄和基本診療項目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醫療費用。
錢從哪來不再交錢,由新農合基金支付
「參合農民不需要另外交錢,新農合大病保險資金由新農合基金支付。」省衛生計生委農村衛生工作處處長王耀平說,籌資標准以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作為差異化籌資依據,今後,大病保險的籌資水平,將根據新農合籌資水平及基金支付情況逐步提高。
據戴能光介紹,2014年度,我省的籌資標准分為16元、15元和14元三個檔次,「收入高的地市籌資水平也高,比如鄭州市是每人16元,周口市是每人14元。」
不過,每個地市的籌資水平雖然不同,但是老百姓享受的報銷比例是一樣的。
補償辦法2015年前全部實行即時結報
「2015年前,全部實行即時結報。」戴能光介紹,即時結報也就是病人出院時即進行結報,目前,我省共有295家醫療機構實現了跨地區「即時結報」。
在省外就醫或省內非即時結報參合患者,憑有效身份證明、轉診證明復印件和新農合住院補償費用結算票據到參合地商業保險機構指定的服務網點辦理新農合大病保險補償手續,商業保險機構服務網點通過省級新農合管理信息系統為參合患者進行補償費用結算。
省衛生計生委要求,商業保險機構要在各統籌地區設置至少一個服務網點,為省外住院及省內非即時結報參合患者提供結算服務,也可在各統籌地區新農合經辦機構(或定點醫療機構)派駐業務人員提供「一站式」結算服務。
大病保險分檔
2014年度,大病保險起付線為1.5萬元,分三個檔次報銷:
1.5萬到5萬元(含5萬元)部分按50%的比例給予補償
5萬元到10萬元(含10萬元)部分按55%的比例給予補償,
10萬元以上部分按65%的比例給予補償,年度內補償封頂線為30萬元。
您有可能遇到這些情況……
省外住院咋辦?
自付部分打六折再按規定報銷
蔡先生長年在北京工作,並將父母從老家南陽農村接到了北京。今年6月份,因為突發腦梗,蔡先生的父親在北京一家醫院住院,前後花了9萬元,除去新農合報銷後,蔡先生的父親還自掏了6萬元。蔡先生疑問,父親屬於省外住院,可以享受二次報銷嗎?
「可以,不過標准不一樣。」戴能光介紹,在省外住院的參合患者,經新農合補償後其自付醫療費用的60%視作合規自付醫療費用納入大病保險補償范圍。
以蔡先生父親為例,因為他家自付了6萬元,他的合規醫療費用為6萬元×60%=3.6萬元。以此計算,他的二次報銷錢為(3.6萬元-1.5萬元)×50%=1.05萬元。
多次住院咋辦?
一年內只扣除一次起付線
高先生因胃腸道疾病,今年一年內住了三次院。對於這樣一年內多次住院的患者,新農合二次報銷怎麼規定?
《方案》規定,年度內,參合患者(含多次住院參合患者)只扣除一次新農合大病保險起付線,起付線以上合規自付醫療費用只參加一次大病保險補償,當次剩餘費用不重復參與補償計算。
以高先生為例,第一次住院,扣除新農合報銷後,他自付費用中合規費用1萬元;第二次是7000元,第三次是1.5萬元,那麼,高先生二次報銷的錢為(1萬+0.7萬元+1.5萬元-1.5萬元)×50%=0.85萬元。
新農合大病保險與新農合運行年度相一致,自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跨年度單次住院且合規自付醫療費用超過起付線的,按出院年度大病保險補償政策執行。
大病保險會帶來看病難看病貴嗎?
記者李曉敏實習生邱思捷
本報訊有了大病保險的保障,會不會讓人們扎堆大醫院,造成新的看病難?醫療機構是否會漲價,造成新的看病貴?對此,省衛生計生委農村衛生工作處處長王耀平透露,目前,配套政策正在制定,也將從10月1日起正式實施。
一問:小病會扎堆大醫院嗎?答:常見病將實行「定額補償」
得知將全面推廣新農合大病保險政策後,一直關注新農合政策的鄭州市民黃先生第一反應是:會不會刺激更多的人擁往大醫院?
「在制定政策時,我們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因此正在制定配套政策。」王耀平說,為引導常見病、多發病患者留在基層就診,防止大病保險開展後人們盲目轉診,我省將實現常見病定額補償,對定額補償病種自付醫療費用不納入大病保險保障范圍。
「定額補償就是一種病報銷時一口價,在哪級醫院都是報銷這么多,利用經濟杠桿引導常見病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就醫,引導病人合理分流。」王耀平說,目前,省衛生計生委正在組織專家對一些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調查,首批的常見病定額補償名單擬設30個。
二問:不經轉診去大醫院怎麼辦?答:新農合報銷比例將降低20%
一直在臨床工作的王先生經常碰見這樣的病人,一些疾病明明縣級醫院可以治療,但由於不信任,一些患者會舍「小」求「大」。目前,對於未開具轉診證明直接到市級及以上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參合患者,我省新農合在報銷時會自動降低10%。
「今年10月1日以後,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會自動由目前的降低10%調整到降低20%。」王耀平說,這樣做就是要嚴格轉診程序,合理引導和分流參合住院人員,逐步建立分級診療制度。
同時,對未按規定辦理轉診審批手續直接到市級及以上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我省要求,將其當次住院合規自付醫療費用的80%納入大病保險補償范圍。
三問:醫療機構會借機漲價嗎?答:多項監管控制費用不合理上漲
對於老百姓來說,一個隱憂是,有了大病保險的支撐,個別醫療機構會不會趁此漲價。
「我們也會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來控制和防範。」王耀平介紹,比如將次(日)均住院費用增長幅度、實際住院補償比、目錄外葯品費用所佔比例、甲類葯物所佔比例、目錄外診療費用所佔比例、耗材費用所佔比例等作為醫療機構費用增長控制的主要指標,定期統計通報並向社會公示,有效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上漲。
同時,他提到,我省還將推廣宜陽、息縣新農合按疾病分組分類(A、B、C路徑)支付辦法。在全省所有統籌地區縣、鄉級定點醫療機構全面推開,進一步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上漲。
四問:3個試點市的參合農民怎麼辦?答:2016年前全部納入省級統籌
事實上,新農合大病保險從2013年起,我省的鄭州、新鄉、洛陽三市,已先後嘗鮮,這三個市實行市級統籌。據了解,目前,鄭州的大病保險起付線為2萬元,新鄉為3萬元,洛陽為2萬元,三個地市大病保險報銷的比例均為50%。
根據《河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險實施方案(試行)》,2014年,這3個地市繼續實行市級統籌,並逐步與省級統籌方案相銜接,2016年前全部納入省級統籌。

『伍』 什麼是分級診療

所謂分級診療制度,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實現基層首診和雙向轉診。

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是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重要內容,對於促進醫葯衛生事業長遠健康發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拓展資料:

截至2018年3月,北京市已建成了覆蓋16個區的58個醫聯體,包括55家核心醫院,528家合作醫療機構。

528家合作醫療機構中,有45家三級醫院、66家二級醫院,415家一級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2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形成了以全市醫聯體為主的分級診療格局。

北京市衛生計生委表示,2018年北京市計劃將在各區至少建立1個緊密型醫聯體,構建以疑難疾病轉會診為重點的專科醫聯體,建立綠色診治渠道。到2020年實現北京地區縱向貫通、橫向銜接的疾病救治及轉會診體系。2018年北京市還將啟動信息化標准化服務建設,實現與全市醫療衛生機構的有效對接,到2020年實現信息互聯互通、遠程會診服務常態化、診療信息的傳送和審閱網路化。

2017年北京市醫聯體內雙向轉診患者共計16.9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6.3%。下級醫院醫師到大醫院進修約3700人,各醫聯體共派出專家約2.3萬人次。

『陸』 什麼是分級診療

所謂分級診療制度,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比如,看過3個醫生、求醫超過3年,費用超過3萬的疑難病患者就可以直接找根底健康,跳過縣市省一級級的就診,直接連接相應的專家確診。

『柒』 2019年的新農合要交多少錢

1,住院醫療費用最高報銷80%,報銷比例有所改善。

普通門診統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不建立個人賬戶,依託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其他定點醫療機構開展普通門診統籌工作。統籌基金將分別在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支付50%和60%,並設立最高支付限額。慢性病門診補償比例為60%,基金年最高支付限額為6500元。

2,新農合是農民唯一的醫療保險。

眾所周知,農村醫療保險不多,新農合是農民的唯一保障。而購買商業保險的家庭畢竟是少數,畢竟每年幾千元的消費壓到了農民朋友身上。今天,物價繼續上漲,小感冒將耗資數百,如果沒有新農合,結果可想而知。人們吃五穀雜糧,誰能保證一年到頭不生病?在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中,農民的健康只能靠新農合醫療來保障。

3,物價上漲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居民逐步並軌,報銷比例、保費自然上漲。根據實際情況,如果每人繳納110元,中央到地方一級的補貼總額為每人450元,也就是說農民繳納的保費不足以支付一年的醫療費用,其中大部分是政府補貼。可以看出,新農村合作基金每年都沒有透支是幸運的,很少有問題。

因此,新農合收入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不是我們所想的。由於我國人口眾多,老齡化問題嚴重,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是廣大農民家庭的巨大醫療保障。

1、付款日期為12月31日,享受待遇日為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2,參保繳費標准為每人150元。

3,雖然新農合的費用逐年上升,但今年仍有7類人不需要支付新農合,讓農村家庭免費享受新農合的好處。

1、農存低保戶

2.農村五保戶

3.殘疾人

4.農村重點優撫對象主要用於軍事人員,是國家對軍人家屬的關愛和幫助。

5。農村貧困戶戶。

6。農村參與式家庭,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低於5000元。

7。計劃生育特別家庭

住在農村的獨生子女有計劃生育家庭,殘疾人數超過三歲;

剛出生後寶寶不滿4個月內繳納,從出生當天享受待遇。出生後6個月支付,不僅要支付全額待遇,而且要從支付後30天的制度到12月31日支付標准:150元/人/年,不再分為成人和未成年人。

新農合調整農村大病保險比例,從2018年初開始,大病從標准調整開始,並開始實行階梯式報銷。如果農民的醫療支出超過1萬2000元但不足3萬元的,55%的實際報銷,花費超過3萬元,低於或等於10萬元,65%的實際報銷,花費超過10萬元,高達75%的直接報銷比例。

這些地方應該注意在哪裡?

(1)患者在一級和二級,和三級定點醫療機構,應遵循漸進和逐步降低報銷起付標准。

(2)貫徹「首診、分級診療、逐級」的原則,逐步實行轉診制度,遵循「先縣內、後市內、再市外」的原則。記錄的需要,如果不是為了記錄,可能會減少償還的比例。

『捌』 2018年居民醫保新政策

2018年居民醫療保險政策出爐了。為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國家早就出台了農村居民醫療保險,也就是所謂的新農合,並且不斷地調整完善。2017年為實現城鄉接軌,國家將農村居民醫療保險,納入到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范疇,統稱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018年的政策如下:一、參保范圍。具有本區戶籍、未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城鄉居民和外來常住人員,均可參加居民醫療保險。二、籌資標准和參保手續。2018年個人繳費標准為每人每年180元,社會保障卡個人賬戶按每人每年70元標准劃入。70周歲以上老年居民(1947年12月31日前出生)、城鄉最低保障對象、扶貧對象、重度殘疾人、城鎮「三無」人員、農村獨女及雙女戶父母、五保對象、孤兒個人不繳費,必須辦理參保手續,由相關部門認定資格,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全額補助。已參保人員憑《居民醫療保險證》或社保卡、身份證到村(居委會)辦理繳費(續保)手續;未參保人員帶1寸照片兩張、戶口簿、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辦理參保手續。2000年1月1日以後出生人員認定為未成年居民。三、醫療待遇。在轄區鄉鎮鎮衛生院住院200元以上按80%報銷,在實施基本葯物制度的一級以下醫院發生的基本葯物費用,報銷比例提高10%;二級醫院500元以上按70%報銷,在中醫院住院使用中葯飲片和中醫技術發生的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10%三級醫院1000元以上按55%報銷。一年內基本醫療保險最高可以報銷15萬元。一個年度內,參保人員發生的門診慢性病和住院醫療費用經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後,個人累計負擔政策范圍內的醫療費用,超過居民大病保險資金起付標準的部分按50%以上的比例給予補償,大病保險最高補償限額為30萬元。一年內,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支付醫療費用最高限額為45萬元。四、實行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制度。參保人員住院應首先選擇在轄區內定點醫院就醫;因病情需要,按規定辦理手續轉到市級醫療機構就醫的,按轉入醫院報銷比例結算,未辦理轉診轉院手續的,報銷比例降低10%辦理轉診轉院手續到市外定點醫院就醫的,報銷比例降低10%未辦理轉診轉院手續的,報銷比例降低15%。參保人員發生急危重病,在市內非定點醫療機構和市外定點醫療機構急診住院治療的,應在住院5日內向參保地經辦機構報告備案。五、特別提示。市外轉診轉院或市外就醫的,不得轉往營利性的中外合資醫院、非公立醫院、未獲得當地政府批准作為醫保定點醫院的部隊醫院、縣級以下醫院及各類社會興辦的專家門診、診所就醫。在上述醫院發生的醫療費用,醫療保險基金不予支付。市外就醫報銷時間截止到次年2月底。六、繳費截止時間。居民繳費截止時間為2017年12月20日。七、辦理地點。居民在所屬的居委會或者村委會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