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奧運會經費來源是什麼
奧運會經費由奧運會舉辦國出,國際奧組委不會解決舉辦經費。
1984年以來,奧運會的主辦費用(狹義)主要通過市場開發獲得,主要包括電視轉播(主要是國際奧委會給當地組委會分成),贊助和特許商品開發以及票務銷售雖然先期投入比較大,但奧運會多數會盈利,能夠收回成本的。
2022年第24屆冬奧會將設15個大項和109個小項:
冰上項目:
1、冰壺。地點:國家游泳中心。
2、冰球。地點:五棵松體育中心和國家體育場。
3、花樣滑冰。地點:首都體育館。
4、速滑。地點:國家速滑館。
5、短道速滑。地點:首都體育館。
雪上項目:
1、雪橇。地點:國家雪地摩托中心。
2、跳台滑雪。地點:北歐冬季兩項和冬季兩項中心。
3、鋼制雪地摩托。地點:國家雪地摩托中心。
4、自由式滑雪。地點:雲頂滑雪場。
5、高山滑雪。地點:國家高山滑雪中心。
6、越野滑雪。地點:北歐冬季兩項和冬季兩項中心。
7、單板滑雪。地點:雲頂滑雪場。
8、冬季兩項。地點:北歐冬季兩項和冬季兩項中心。
9、雪地摩托。地點:國家雪地摩托中心。
10、北歐冬季兩項。地點:北歐冬季兩項和冬季兩項中心。
北京將承擔所有冰雪工程,延慶和張家口將承擔所有雪雪工程。
⑵ 國際奧組委的財政計劃有哪些
國際奧委會財政體系
2001年07月17日 中國宏觀經濟信息網
是國際奧委會作為瑞士聯邦法律承認的、具有法人資格的、無限存在的社團組織,其帳目是由有聲譽的國際審計公司普賴斯瓦特豪斯·庫帕斯(Pricewaterhouse Coopers)審計的。該公司依照通常的國際審計標准作年度審計,每年提交國際奧委會全會批准。國際奧委會的財政計劃周期是按4年一度的奧林匹克周期安排的,每個周期以奧運會年的12月31日為結束日。
國際奧委會的主要收入來自奧運會,奧林匹克周期前3年支出大於收入,奧林匹克年收入大於支出。1992年後,冬奧會與夏季奧運會交替舉行,國際奧委會財政收支的節奏相應變化。
國際奧委會收入來自:出售奧運會的電視版權、國際奧林匹克營銷計劃、奧運會組委會在其舉辦地營銷計劃、供應商和營銷許可證、從投資資金中獲得的利息。
1997~2000年奧林匹克運動各項收入比例
收入來源 百分比
電視版權 50
奧林匹克營銷計劃(TOP) 36
門票 11
營銷許可證 2
紀念幣 1
國際奧委會的開支:
①功能性開支。雇員傭金、出版物、公共關系、外部的服務(包括法律、審計和咨詢費用)、差旅費、召開全會和各專門委員會會議費用、貨幣貶值及金融業務開支以及其他功能性開支。
②預算外撥款。包括奧林匹克博物館、研究中心、國際體育仲裁理事會、世界奧林匹克選手協會和收藏者協會,撥往奧林匹克基金的資金。
③專項開支。
與奧運會有關的費用,評估申辦城市、選定舉辦城市、協調委員會,專家組(財政、交通、安全、技術、體育等),國際奧委會的工作費用;每年援助體育組織,包括殘疾人體育和大眾體育;各種資助,如人道主義援助、世博會的國際奧委會展廳、網址、文化活動、保護環境、電視資料、審計工作等。
收入再分配。國際奧委會是非盈利的組織,經濟收益用於奧林匹克運動。國際奧委會將其收益的一半給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組委會,使它們得以在7年時間內為舉辦奧運會准備好各種硬體和軟體設施。
奧林匹克營銷夥伴計劃(TOP)收入分配狀況
名稱 實施期限
1985~1988 TOP I
1989~1992 TOP II
1993~1996 TOP III
1997~2000 TOP IV
收入分配
漢城組委會 44% 巴塞羅那組委會36% 亞特蘭大組委會36% 悉尼組委會33%
卡爾加里組委會20% 阿爾貝維爾組委會 18% 利勒哈默爾組委會14% 長野組委會17%
各國奧委會 22% 各國奧委會 20% 各國奧委會 20% 各國奧委會 20%
美國奧委會 12% 美國奧委會18.5% 美國奧委會20% 美國奧委會20%
國際奧委會 2% 國際奧委會7.5% 國際奧委會10% 國際奧委會10%
2002年以前,電視版權收入60%分配給奧運會組委會,40%由國家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和國際奧委會3家分。
2004年以後,奧運會組委會得到電視版權的收入將由60%降為49%,這種改變的目的是使更多的經費用於促進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而不是用於主辦城市長期的市政建設。當然,由於電視版權售價的上升,主辦城市分得的金額數量仍然呈增加趨勢。
1989~2000年,各國奧委會和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從國際奧委會獲得財政支持的具體金額見下表。
國家奧委會從國際奧委會獲得的財政支持(美元:億) 奧林匹克周期 經費來源 合 計
奧林匹克團結基金 奧林匹克營銷計劃(TOP)*
1989-1992
(阿爾貝維爾/巴塞羅那) 0.516 0.35 0.866
1993-1996
(利勒哈默爾/亞特蘭大) 0.809 0.57 1.379
1997-2000
(長野/悉尼) 1.219 0.70 1.919
註:*奧林匹克營銷計劃一欄不包括分給美國奧委會與主辦國奧委會的份額。
夏季奧運會項目28個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從國際奧委會獲得的財政支持
奧林匹克周期 財政支持金額
(美元:萬)
1992 (巴塞羅那) 3760
1996 (亞特蘭大) 8660
2000 (悉尼) -
冬奧會項目7個國際單項體育聯會合會從國際奧委會獲得的財政支持
奧林匹克周期 財政支持金額
(美元:萬)
1992 (阿爾貝維爾) 1700
1994 (利勒哈默爾) 2030
1998 (長野) 5030
各國奧林匹克代表隊參加奧運會時得到旅費援助及在奧運村的免費食宿也是相當可觀的間接財政支持。長野和悉尼是首次為所有參賽運動員提供國際旅費的運動會。這筆費用長野約為200萬美元,悉尼為2500萬美元。此外,它們還向所有運動員和官員提供免費食宿,長野為300萬美元,悉尼為2000萬美元。這些都是國際奧委會收入再分配的主要組成部分。
⑶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活動經費來自何處源於哪裡
國際奧委會作為一個非政府的民間組織,需要自籌經費以維持生存。長期以來國際奧委會資金拮據,20世紀60年代後期曾一度出現赤字。
成立之初是私人拿錢贊助和各會員(國家、地區)拿贊助費,會費1970S年代上漲到每年300瑞士法郎。
20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電視轉播收入的增長,情況開始好轉,1975年取消了會員費。貝利世界揚名,就擺全球電視轉播之功。
80年代中期後,薩馬蘭奇80年代當選國際奧委會主席,大幅改革,引進商業贊助計劃,國際奧委會一下子財大氣粗起來!
藉此機會,向剛剛去世的薩馬蘭奇榮譽主席致敬!
經濟上的獨立使得國際奧委會的人員構成發生深刻變化。國際奧委會曾經是由社會上層人士組成的「貴族氣息極為濃厚」的組織,因為參加奧林匹克活動必須自己負擔全部費用。現在具有雄厚經濟基礎的國際奧委會可以對其成員提供經濟支持,負擔其參加會議的費用,個人的經濟狀況不再是委員資格的制約因素,國際奧委會成員的結構開始趨向合理。
⑷ 奧運會資金來源是什麼
在哪個國家舉辦就哪個國家出錢。國際奧組委給一點經費,大部分經費從國家劃撥,還有民間的贊助。
奧運會是全球性的體育盛會,是全世界每個國家都會參加的盛事,每4年一屆,從很早以前的古希臘雅典奧運會到現在,這個體育賽事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了,奧林匹克精神早已是深入人心,無數的汗水淚水歡笑悲傷都濃縮在奧運會這短短的數十天中。
都知道舉辦奧運會對一個國家來說是有很多的好處的,包括展現綜合國力,發展經濟,舉辦的好的國家可以通過它提升國家知名度,但是如果舉辦的不好很可能就會拖垮整個國家。畢竟奧運會不是普通的賽事,而是世界性的,需要花費大量的物力財力,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還是存在很大的壓力的,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舉辦起來也是困難重重。
而且伴隨著近些年全球經濟的變化,很多國家也存在不同的經濟問題,在這樣的條件下,奧運會這樣耗資巨大的賽事得到的支持更少了,也越來越少的國家願意申請奧運會的舉辦權了。一場奧運會成功舉辦的背後是巨大資金的耗費,雖說奧運會的周邊產品能夠帶來額外的收益,但是細細來算的話,很少有奧運會存在盈利的情況,幾乎每一屆奧運會都是以虧損收尾的。
2004年雅典奧運會、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以及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都出現了大面積的虧損,據悉雅典虧了150億,巴西的里約奧運會,花費了131億美金,也是虧了幾十億。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會提到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情況,確實北京奧運會是奧運史上最成功的一次盛會了,很多人都以為這次奧運會中國得到了很大的收益,但是卻不然。這次奧運會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它帶來很多好處,也讓世界見識了中國的發展,吸引了很多的外資到中國來,
奧運會的賽程一般是短短的15天,但是需要的代價是巨大的,北京奧運會花費了440億美元,在基礎設施方面就投入了68億美元左右,其中加上了運動場館、運動員的住宿和各項支出,以及後期的媒體中心建設和廣告的投入。
但是在比賽完之後,這些基礎設施真正的能用起來的是很少的,很多場館都荒廢了,這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何嘗不是一種隱形的虧損。這還是投入的財力,奧運會是巨大的盛會,需要投入的人力也是想像不到的,從場館的修建需要工人,到奧運會開幕式的節目,到一些志願者、安保人員的配置等,這些都是要投入很多的。
⑸ 國際奧委會的資金從哪裡來的他們每四年舉辦一次,那麼不開奧運會的時候他們怎麼賺錢
這個有全世界那麼多的供應商,那麼大的廣告商。那麼多的贊助商,那麼多的品牌商,還有各種捐款,還有各種盈利費用。
⑹ 奧運會的資金怎麼來的
一、不可預測收入
從整體上來看,舉辦奧運會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次難得的機遇。整個奧運會從申辦到最終結束的幾年時間里,不但會有國家經濟的大幅升高,同時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也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還有包括在科技、文化、旅遊、環保等領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和深遠的。
舉辦奧運會所獲得這些無形的資產將會是舉辦國寶貴的財富,是無法用金錢進行衡量的。
比如要籌辦奧運會,就需要進行大量的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有機場更新擴建、鋪建拓寬公路、城市環境環保建設等,還有就是為賽事准備的場館建設,所有的這些建築設施的興建,在將來也能持續性的獲得收益。
⑺ 奧組委授權要錢嗎
奧組委授權要錢。
奧林匹克特許經營權是特許經營人通過與奧林匹克知識產權人簽署特許經營合同,並向其支付特許權使用費而取得在其商品上使用奧林匹克標志、徽記、吉祥物等奧林匹克標識的權利。特許權使用費一般按特許經營商品銷售收入的固定比例計算。也就是商家向國家奧委會和奧運會組委會支付一定的費用後,國家奧委會和奧運會組委會發放給商家營銷許可證,准許其在產品上使用奧林匹克的標識。獲得該證的商家需將其產品10%-15%的營銷額上交國際奧委會和奧運會組委會。
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簡稱北京奧組委)成立於2001年12月13日,它承擔著北京奧運會和北京殘奧會各項籌辦任務的組織工作。北京奧組委的執行機構為執委會,執委會由主席、副主席、執行主席、執行副主席和執委組成。
⑻ 東京奧運落幕,這場奧運會所有費用由誰承擔
東京奧運會終於落下帷幕,這場因為疫情而延期多次的體育盛會總算磕磕碰碰舉行完畢。此次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健兒表現優秀,給國家帶來無數榮譽,同時也讓我們更加看清楚所謂“彬彬有禮”的日本人是如何獲得金牌的。不過舉辦這場奧運會的所有費用是誰承擔的呢?我覺得是由東京政府和國際奧委會共同承擔的,具體情況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一、東京政府東京政府2013年獲得舉辦第32屆夏季奧運會的權利,因為是東京政府主動申請,所以這場奧運會場地建設等費用大部分是由東京政府出資,之後就開始進入密切的籌劃中。不料2019年底,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導致2020年的奧運會被延期,延期期間也產生各種費用,這些費用一大部分也是需要東京政府進行支付。我覺得此次奧運會日本財政應該支出超額,同時收益極少。因為為了防控疫情,很多觀眾票都無法售賣,造成很大的損失。
看了這么多,你覺得東京奧運會舉辦的費用是有誰承擔的呢?不妨在評論區進行評論一下吧。
⑼ 奧運會參加國家需要花費嗎
奧運會參加國家不需要花費。
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時候,國際奧委會決定費用由東道主國承擔,由舉辦奧運會的主辦國來承擔這筆費用。這對於那些因為湊不出路費和生活費而無法參賽的運動員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2001年到2003年,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殘奧委會簽署了關於組織殘奧會的一系列相關協議,規定從第29屆奧運會開始,凡是承辦夏季奧運會的國家,也必須承辦殘奧會,殘奧會運動員的路費和生活費也要由主辦國承擔,並且其待遇水平不能低於夏季奧運會運動員。
奧運會收益:
國際奧委會的各項收入不斷增加,在一個奧運周期內(4年)的電視轉播費用、門票和奧運周邊產品的利潤能夠達到幾十億美元,最多時達到了八十億美元。
所以國際奧委會在每屆奧運會結束之後,都會通過相關方式將其收入的一半左右補貼給奧運會主辦國,這就等於國際奧委會也承擔了參賽運動員路費和生活費的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