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匯率避險成本主要有哪些
擴展閱讀
和順石油中簽多少 2025-05-10 11:43:36
西安什麼地方賣洗車工具 2025-05-10 11:29:43

匯率避險成本主要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6-03 21:46:36

『壹』 匯率風險防範

規避匯率風險的方式主要歸類為兩種:
第一種方法是不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的自然避險法,譬如採取對己方更有利的幣種和結算方式;通過壓低采購價格、提高出口報價向供貨商或客戶轉嫁或共同分擔匯兌損失風險;在合同中加列匯率條款;當然這種方式會大大降低企業的競爭度,是不可取的!

第二種是銀行或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工具,為自身提高控制匯率風險能力。主要的金融工具有遠期結售匯,遠期合同套期保值、貨幣期貨套期保值、貨幣期權套期保值、貨幣掉期、出口寶(匯率鎖定)等
你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相應的規避方式,現在匯率鎖定業務正日漸成熟,你可以選擇它!沒銀行那麼多規定,方便!

『貳』 如何躲避匯率風險 主要匯率避險產品有哪些

匯率風險主要在於匯率價格波動給資產價格帶來的影響。規避匯率風險的主要手段是鎖定匯率,排除匯率波動的影響。但是鎖定匯率本身也有一定風險,只是鎖定匯率的一方希望將匯率固定從而降低業務波動性。目前鎖定匯率的方法很多,包括期權、期貨、掉期等。

『叄』 如何運用遠期匯率避險

遠期外匯交易(Forward Transaction),又稱期匯交易,是指買賣雙方(其中至少有一方是銀行)成交後,不立即進行交割,而是在未來的某個約定日期(至少是成交後第三個營業日以後)進行交割的一種交易方式。通過遠期外匯交易買賣的外匯稱為遠期外匯或期匯,使用的匯率稱為遠期匯率。
遠期外匯交易是通過合同(合約)來完成的,它是買賣雙方達成的協定。合同一經簽訂,雙方必須按照合同的有關條款履行,不能任意違約。合同中一般包括五方面的內容:貨幣種類、匯率、數量、交割期限以及買賣外匯的類型(到期買進還是賣出)。
常見的遠期外匯交易的期限為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及12個月,當然也有短至幾天或長至1年以上的,不過這在實際中比較少見。
綜上,我們可以總結出遠期外匯交易的特點:即「三個固定」:價格(遠期匯率)固定、數量固定、交割期限固定。

進行遠期外匯交易的最初目的,是為了使進出口商、貨幣借貸者以及投資者藉助外匯交易來消除匯率變動的風險。但是,隨著金融自由化和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遠期外匯交易已同時被廣泛地作為國際間的外匯投機和套利的工具,因而其功能也不斷擴大。具體來說,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保值避險
通過遠期外匯買賣,能夠事先將貿易和金融上外匯的成本或收益固定下來,有利於經濟核算,避免和防範外匯上的風險。例如,在國際貿易中,經常會碰到合同中的貨幣與進口商手中持有的貨幣不一致,而合同中的支付一般在將來的一定時期。為了避免在支付時外匯匯率的變化,進口商可以事先進行遠期外匯買賣,固定成本,避免在將來支付時因匯率變化帶來的外匯風險。在國際借貸中,也會經常碰到借款貨幣與實際經營收益(通常即還款的資金來源)的貨幣不一致,而借款人的償還一般又是在遠期。為了避免在還款時外匯匯率的變化,借款人可以事先進行遠期外匯買賣,固定還款金額,避免將來在還款時因匯率變化帶來外匯風險。
2、投機以賺取利潤
遠期外匯市場為外匯投機者提供了簡單易行的投機場所。
投機者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掌握的各方面信息進行判斷,若預計某種貨幣匯率(如美元匯率)將要下降,便可以預先賣出該種遠期貨幣(遠期美元),等今後該種貨幣(美元)匯率下降,再買進(美元)以抵補,從中賺取差價。這種先賣後買的投機行為稱為「空頭」。
反之,若投機者預計某種貨幣匯率(同樣如美元)將上升,就預先大量買進該種遠期貨幣(遠期美元),待今後交割時,如果該貨幣(美元)匯率上升,則賣出(美元)以抵補,從中獲利。這種先買後賣的投機行為稱為「多頭」。
投機交易與保值避險交易的區別在於:第一,投機交易沒有實際的商業或金融業務為基礎,其交易的目的不是為了這些商業或金融業務,而單純是為了賺錢;第二,投機交易屬於買空賣空,實際沒有真實的資金;第三,投機交易在遠期外匯市場上起著一種微妙的平衡作用,如前介紹遠期匯率的決定中提到的,他能使得市場最終趨於均衡。

(四)遠期外匯交易的起息日和交割日
遠期外匯交易的起息日為成交後的第二個營業日,即即期日;而遠期外匯交易的交割日則是遠期交割月的最後一個營業日,可按照外匯交易通用慣例來確定。這些慣例可以概括為「日對日」、「月對月」、「節假日對節假日」、「不跨月」。
1、「日對日」是指遠期交易的起息日與即期交易的交割日相對應。也就是說交割期限是從起息日開始計算,而不是從成交日開始算起。例如:在3月25日達成一筆3個月期的遠期外匯交易,則其起息日為3月27日,交割日為6月27日。
2、「月對月」也稱為「月底日對月底日規則」。月底日是指每個月的最後一個營業日,而不是指某個月的最後一天。按照外匯市場交易慣例,如果即期日為月底日,那麼遠期交易的起息日也應該為月底日。例如,某月的月底日為28日,29日、30日為周末,31日為法定節假日,如果即期日就是該月的28日,那麼一月期遠期交易的起息日為下一個的30日或31日,而不是下一個月的28日,因為下一月的月底日最後一個交易日為30或31日。
3、「節假日順延」是指遠期交易的起息日為周末或公共假日時,則起息日順延到下一個營業日。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起息日向後順延時,一定不能跨越其所在的月份,這就是「不跨月」。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遠期外匯交易的起息日是那一天呢?應該返回到該月的最後一天作為起息日。

『肆』 外向型企業面對匯率風險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企業外匯風險管理是指開展涉外業務的企業通過風險識別、風險衡量、風險控制等方法,預防、規避、轉移或消除外匯業務經營中的風險,從而減小或避免可能的經濟損失,實現在風險一定條件下的收益最大化或收益一定條件下的風險最小化。

面對波動劇烈的外匯市場,企業通常選擇不同方式來降低匯率波動給自己以及合作方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將其歸納為以下三類。

1. 選擇合適的結算貨幣

國際貿易中通常有三種計價貨幣可供選擇:以出口商本國貨幣計價、以進口國貨幣計價,以及以該商品的貿易傳統貨幣計價(通常是美元)。

傳統進出口貿易中,交易雙方習慣採用美元結算。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跨境貿易雙方,開始採用進口國貨幣(非管制貨幣國家,如歐元、英鎊和日元等)進行結算。

選擇不同的結算貨幣會給企業帶來不同程度的匯率風險,具體由選擇的貨幣走勢決定。通過選擇合適的結算貨幣,可以降低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例如,選擇美元作為結算貨幣比選擇巴西雷亞爾帶來的匯率風險要低,因為美元走勢相對穩定。

2. 選擇結購匯時間點

1994年後至2012年前,我國實施經常項目強制結售匯制度,企業和個人不能夠自主選擇結匯時間點。2012年後,我國開始實施意願結匯制度,結算賬戶中的外幣客戶可以自由結匯,也可以以外幣形式保留。

1)結匯

企業在適宜的時點結匯能夠以同等金額的外幣換取更多人民幣。在匯率波動劇烈且結匯金額較高的情況下,在適宜時點結匯則更加重要。

2)購匯

企業可以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選擇適宜的購匯時點。同時,企業需要向銀行提供相關貿易合同或外幣貸款合同、對方公司信息、海關文件等資質文件,才能向銀行申請購匯業務。

3. 針對某筆現金流開展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是指企業為規避外匯、利率和商品價格等風險,通過一項或一項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預期抵消被套期項目全部或部分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風險的一種交易活動。

套期保值是企業最為有效和有針對性的匯率風險管理措施,它可以幫助企業減輕匯率的負面影響。

套期保值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上能夠幫助企業:

1)制定中短期財務預算和融資決策;
2)降低年對年財務指標波動(平滑風險對收入和成本的影響);
3)提供對市場巨大波動的臨時緩解。

套期保值相較於其他兩種風險管理措施的優勢:

1)風險對沖更加靈活,可以根據企業經營特點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不同的金融產品;
2)更加便於整體規劃和交易管理,使得整體現金流符合公司預期;
3)覆蓋時間更長,穩定性效果更好;
4)避免了結算幣種和政策變化的風險,幫助企業更好地鎖定成本,確定產品售價,保證利潤。

通過套期保值交易,不同類型涉外業務企業可以達到以下效果:

1)收支方面:

通過套期保值,企業能夠降低收支貨幣匯率波動帶來收入減少和成本增加風險,平滑公司收支資金。讓企業在不利的匯率波動中穩定銷售和采購價格,增加公司收入和支出的穩定性,保證企業健康經營。

出口型企業:穩定外幣收入換匯匯率,保證人民幣收入水平。

進口型企業:穩定購匯成本,保證購匯金額和購買力。

2)資產負債方面:

通過套期保值,企業還能降低財務成本和提高債務償還能力。通過降低現金流的波動,減少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和財務成本。

持有美元債務的企業:穩定美元債務利率,防止因美國加息導致的債務利息增加及匯率波動帶來的美元債務本息購匯成本增加,以及匯率波動導致的會計賬面匯兌損失。

持有美元流動資產的企業:提高美元流動資產的回報,降低匯率波動導致的匯兌損失以及現金價值減少。

『伍』 什麼是避險貨幣外匯中的避險貨幣有哪些

不受政治,戰爭,市場波動影響的貨幣就是避險貨幣,如美元,日元,瑞士法郎等

『陸』 企業規避匯率風險有哪些

這個主要針對外貿型企業而言的,因為外匯市場瞬息萬變,對已利潤率低的企業來說,萬一碰上匯率風險,很有可能會有匯率損失。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假如有一批貨物成本為100元人民幣,出口到其他國家比如美國,售價20美元,如果按照1美元兌6.7人民幣來算的話,貨物價值134元人民幣,但是產品從出口到美國,美國人花20美元買了都需要花時間,而在外匯市場,匯率卻是24小時都在變化,假如從出貨到收到錢花了半個月時間,而這半個月時間外匯市場上有可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假如碰上英國脫歐這種事情,導致匯率大幅度波動,就很有可能虧損。
那企業該如何規避呢
1、在對外出口交易中,盡可能採用本幣作為計價貨幣;在必須使用外幣交易的條件下,要選擇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可以自由兌換的貨幣,如歐元、英鎊等;在自由兌換貨幣中,應避「軟」就「硬」,選擇硬貨幣。
2、簽訂合同時,增加保值條款,把匯率定下來,以後無論匯率發生什麼變化,仍按合同規定的匯率付款。外匯風險分攤的方式就是在主約上附一個價格調整條款,允許匯率在某一上下的區域內調整,若真正的匯率波動超過此上下限,則超過部分所引起的差額由買賣雙力平均分擔。
3、遠期結匯鎖定匯率,在與指定銀行與客戶協商簽訂遠期結匯合同時,約定將來辦理結匯的外幣幣種、金額、匯率和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