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工資發放後把工資結轉為成本,會計分錄應該怎麼做
如果工資是企業的成本的話,賬務處理是:計提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
發放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應交稅費-個人所得稅
其他應收款-個人社保等
結轉損益時: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工資
工資的會計分錄可以分為兩部分:(假設次月發放上月工資)當月計提時:借:管理費用;貸:應付職工薪酬;次月發放時:借:應付職工薪酬;貸:銀行存款;如果有涉及社保、公積金、個稅等,可以這么做:;計提工資分錄不變;;發放工資時:借:應付職工薪酬(金額為之前計提的應發工資);貸:其他應收款——個人社保部分;其他應收款——個人公積金部分;其他應收款——代繳個稅;銀行存款(金額為實發工資);繳納社保、公積金、個稅時:借:管理費用(相關福利企業承擔部分);其他應收款(相關福利個人部分以及代繳個稅);貸:銀行存款;註: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做賬習慣,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進行計提,不違反相關會計准則和財經法規即可。
工資費用工資費用指稅務人員按照簽訂勞動合同的人員來發工資的情況。要企業列出人員的工資表,繳個人所得稅等。
分配原則(1)分清應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與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工資費用一般都應計入產品成本,但醫務、福利人員的工資則應由福利費開支,離退休人員的工資應由管理費開支,專設銷售機構人員的工資應由銷售費負擔。(2)分清直接計入成本的工資費用與間接計入相應的產品成本。而生產單位管理人員的工資應先按不同的車間進行歸集,計入製造費用,然後與其他製造費用匯總以後分配計入產品成本。
② 怎麼結轉成本呢,會計分錄怎麼做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銷售產品取得收入
借: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結轉已銷產品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2)怎麼計提成本會計分錄擴展閱讀:
(一)月末,企業應根據本月銷售各種商品、提供的各種勞務等實際成本,計算應結轉的主營業務成本,借記本科目,貸記「庫存商品」、「勞務成本」科目。
採用計劃成本或售價核算庫存商品的,平時的營業成本按計劃成本或售價結轉,月末,還應結轉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的產品成本差異或商品進銷差價。
企業以庫存商品進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情況下)或債務重組,應按照該用於交換或抵債的庫存商品的賬面余額,借記本科目,貸記「庫存商品」科目。已計提存貨跌價准備的,還應同時結轉已計提的存貨跌價准備。
(二)企業本期發生的銷售退回,一般可以直接從本月的銷售商品數量中減去,也可以單獨計算本月銷售退回商品成本,借記「庫存商品」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三)根據建造合同准則確認合同收入時,按應確認的合同費用,借記本科目,按應確認的合同收入,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
合同完工時,還應按相關建造合同已計提的預計損失准備,借記「存貨跌價准備——合同預計損失准備」科目,貸記本科目。
(四)期末,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本科目應無余額。
③ 預提成本怎麼做會計分錄
預提成本分兩種情況:
1、成本組成因素不需要經過入庫出庫環節的做如下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
貸:應付賬款
2、成本組成因素需要經過入庫出庫環節的又分為兩種情況:
(1)使用原有庫存材料(或產成品)的做如下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
貸:原材料(或產成品等)
(2)使用新采購(或新出產)未辦理入庫手續的材料(或產成品)的做如下分錄:
首先做預估入庫分錄:
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
然後做出庫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
貸:原材料(或產成品)
當能確定實際成本的時候可以將該筆業務紅沖後,根據實際金額填制分錄,也可以根據差額填制相關分錄。
(3)怎麼計提成本會計分錄擴展閱讀
預提費用核算的基本要求是:按權責發生制原則正確計算本期各項應付未付的費用,正確反映這些預提費用在各期的計提數及實際支付的情況。
企業為了核算和監督預提費用的計提與支付情況,應設置「預提費用」科目,該科目屬於負債類帳戶,其貸方登記企業預提的各項費用;借方登記預提費用的實際支出數;期末余額一般在貸方,表示已預提但尚未實際支出的費用。如果該賬戶期末出現借方余額,表示實際支出數大於已預提數額,應視同待攤費用,分期攤入成本或當期損益。「預提費用」科目應按費用種類設置明細科目,進行明細核算。
企業預提各項應付未付的費用時,借記「製造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科目,貸記「預提費用」科目;實際支付或結轉大修理成本時,借記「預提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在建工程」等科目。
④ 關於計提成本的會計分錄問題
按權責發生制,應屬於本月的費用,需要先計提.
需要計提的
1.固定資產折舊
借:管理費用-折舊費
貸:累計折舊
2.工資
借:管理費用-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
發放的時候: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現金
2. 損益類的科目都需要結轉到本年利潤里
(1)結轉各項收入
借: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
貸:本年利潤
(2)費用的結轉
借:本年利潤
貸: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
(3)成本支出的結轉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支出、營業外支出
(4).稅金的結轉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所得稅費用
⑤ 預提費用要如何做會計分錄
提成本分兩種情況:
1、成本組成因素不需要經過入庫出庫環節的做如下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
貸:應付賬款
2、成本組成因素需要經過入庫出庫環節的又分為兩種情況:
1)使用原有庫存材料(或產成品)的做如下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
貸:原材料(或產成品等)
2)使用新采購(或新出產)未辦理入庫手續的材料(或產成品)的做如下分錄:
首先做預估入庫分錄:
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
然後做出庫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
貸:原材料(或產成品)
當能確定實際成本的時候可以將該筆業務紅沖後,根據實際金額填制分錄,也可以根據差額填制相關分錄。
借:管理費用 (製造費用)( 營業費用)
貸:預提費用
借: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
貸:其他應付款-預提費用
待費用實際發時:
借:其他應發付款-預提費用
貸:銀行存款等
借:管理費用 製造費用 營業費用
貸:預提費用(或應付工資)
(5)怎麼計提成本會計分錄擴展閱讀:
企業已經支出,但應當由本期和以後各期分別負擔的、分攤期在1年以內(含1年)的各項費用,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裝物的攤銷、預付財產保險費、預付經營租賃固定資產租金、預付報刊訂閱費、待攤固定資產修理費用、購買印花稅票,國債和一次繳納稅額較多且需要分月攤銷的稅金等。
待攤費用的特點是支付在前,受益、攤銷在後。
企業從成本費用中預先列支但尚未實際支付的各項費用,如銀行借款的利息費用、預提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租金和保險費等。
⑥ 計提本月銷售成本會計分錄
對於本月已經銷售結轉成本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⑦ 計提折舊費用會計分錄怎麼做
計提折舊費,例如銷售部門用固定資產發生的折舊費,就記入銷售費用。借:銷售費用 貸:累計折舊
⑧ 預提成本怎麼做會計分錄
摘要 預提成本分兩種情況:
⑨ 結轉收入和成本、費用的會計分錄是怎樣的
答:您好,1、結轉成本類科目,借:本年利潤,貸:主營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
2、結轉收入類科目,借: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貸:本年利潤;
3、結轉費用,借:本年利潤,貸: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一、本年利潤
為了使「本年利潤」科目能准確、及時地提供當期利潤額又不增加編制分錄的工作量,單位在實際工作中「本年利潤」賬頁採用多欄式。
把「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等項科目,由一級科目轉變為「本年利潤」下的二級科目使用,減少了結轉時的工作量。
但「收入」、「成本」下設的產品明細賬仍需按數量和金額登記。按「附表」賬頁中期末結出發生額。
在編制損益表時不用查看多本賬簿,只通過「本年利潤」就能滿足編制損益表的需要。「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項費用。
每月的發生額不大或業務筆數不多,也可直接作為「本年利潤」的二級科目使用,以減少結轉的工作量。
如果上述費用較大或發生的業務筆數較多,仍需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明細賬,期末結轉「本年利潤」科目中。
二、結賬收入
1、結轉收入,就是在報告期末將收入賬戶余額結轉到本年利潤中去。
2、報告期末通常是指月末,工商企業的收入賬戶主要包括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等。
3、結轉時,收入賬戶余額通常在貸方,所以通常結轉分錄模式為:借 有關收入賬戶 貸 本年利潤 。但是如果收入賬戶余額在借方,則結轉分錄就應該是:借 本年利潤 貸 有關收入賬戶 。
4、總之結轉後的結果是要使各收入賬戶沒有餘額。還有需要指出的是,結轉收入賬戶通常同時需要進行結轉支出處理。
⑩ 生產成本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包裝物
貸:包裝物—名稱及規格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原材料
貸:原材料—名稱及規格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職工福利
貸: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
借:製造費用—折舊費
貸:累計折舊—折舊種類
借:製造費用—修理費(配件)
貸:原材料—修理備用件—名稱及規格
借:製造費用—修理費(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借:製造費用—動力及燃料(水費)
貸:預收賬款—預提水費
借:製造費用—動力及燃料(電費)
貸:預收賬款—預提電費
借:製造費用—動力及燃料(燃料名稱)
貸:原材料—燃料—煤炭
借:製造費用—其他輔助費(有關費用)
貸:有關科目—有關細目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製造費用
貸:製造費用—結轉生產成本
借:庫存商品—名稱及規格
貸:生產成本—結轉庫存商品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
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及其他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為了核算生產成本,可設置生產成本賬戶進行核算,並可以分設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賬戶核算。製造費用在未計入各產品成本計算對象之前,應先在製造費用賬戶中進行歸集核算,然後再按一定標准分配計入各產品成本之中。
(10)怎麼計提成本會計分錄擴展閱讀:
生產成本的主要賬務處理。
企業發生的各項直接生產成本,借記本科目(基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貸記「原材料」、「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
各生產車間應負擔的製造費用,借記本科目(基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貸記「製造費用」科目。
輔助生產車間為基本生產車間、企業管理部門和其他部門提供的勞務和產品,期(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標准分配給各受益對象,借記本科目(基本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其他業務成本」、「在建工程」等科目,貸記本科目(輔助生產成本)。
企業已經生產完成並已驗收入庫的產成品以及入庫的自製半成品,應於期(月)末,借記「庫存商品」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基本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