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世界哪個國家管理成本高
擴展閱讀
公司社保審核費用怎麼算 2025-05-10 17:41:50
什麼叫石油幣怎麼買 2025-05-10 17:35:31
法國有多少石油 2025-05-10 17:19:18

世界哪個國家管理成本高

發布時間: 2022-06-02 17:44:39

① 哪個國家的經濟管理比較出名、或者說有優勢

當然是美國。管理學之父泰勒就是美國的。影響世界的經濟學家管理學家數不勝數。
一句話概括,現在我們用的最經典的經管教材都是美國人寫的。

② 世界上質量管理最先進的國家有哪些

世界上質量管理最先進的國家:美國日本歐洲

③ 哪個國家企業管理水平較高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府管理效率是世界上最高。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都有很好的企業管理課程,對中國大陸的優秀學生提供優厚的獎學金,香港又是中西文化的交匯處,值得一試。

④ 中美物流成本的對比

1 物流成本的含義及其構成

根據我國2000年8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物流術語》(GB/T18354.2001)中對物流成本定義為:「物流活動中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貨幣表現」。它由三部分構成:即商品物理性活動發生的費用以及從事這些活動所需要的設施、設備的折舊費;物流信息系統的採集、傳送和處理活動發生的費用以及從事這些活動所必需的設備、設施等硬體和軟體的折舊費用;物流行政管理費用

基於這個含義,目前,各國物流學術界和實務界已經將物流總成本簡要概括由三部分組成:即運輸成本(Transportation Cost)、存貨持有成本(Inventory Carrying Cast)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Logistics Administration Cast)。由於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對物流成本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視,在連續進行調查研究與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物流成本資料收集系統,並將各年的資料信息加以對此分析,以便隨時掌握國內物流成本變化情況以供政府和企業決策參考。

2 美國物流成本現狀及其變化趨勢

2.1 美國物流成本組成內容

根據《美國物流年度報告》(Annual「State Of Logistics Report」)顯示,美國物流成本核算普遍採用下列公式計算,即:物流總成本=存貨持有成本+物流運輸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其中,存貨持有成本=利息+稅、折舊、貶值、保險+倉儲費用,物流運輸成本=公路運輸+鐵路運輸+水路運輸+油料管道運輸+航空運輸+貨運代理相關費用+貨幣費用,物流行政管理成本=訂單處理及IT成本+市場預測、策劃制定及相關財務人員的管理費用。

從上述美國物流總成本(或社會物流成本)組成來看,其各組成部分有各自的構成內容,也有各自測算的方法。如存貨持有成本就包括:保險費、倉儲費、稅費、運輸費、搬運費、存貨貶值、存貨佔用資金的利息、存貨過時費用等。美國存貨持有成本約占存貨價值的25%,每年測算時,再根據當年的具體情況而進行調整。

2.2美國物流總成本變化趨勢分析

美國物流成本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在20世紀90年代大體保持在11.4%~11.7%范圍內,而進入20世紀後10年,尤其到21世紀頭兩年,這一比例有了明顯下降趨勢,由11%以上降至10%左右,甚至達到2002年的8.7%。必須指出的是,物流總成本的絕對數量在20世紀90年代後還是一直上升的。但是,由於上升的幅度低於國民經濟的增長幅度,所以佔GDP的比例在縮小,從而成為經濟效益提升的源泉。美國近幾年物流成本總額及各項成本額統計,物流總成本升中有降,2000年首次突破83 261.59億元,GDP中物流成本比例也達到10.1%。從具體物流成本構成項目來看,庫存保管費、運輸費和管理費均為升中有降;從三部分成本佔GDP比例上來看,庫存成本和運輸成本升中有降,管理成本基本沒變,運輸成本仍保持最大比例,均保持在5.9%左右;其次庫存保管成本,且呈現下降的趨勢;再次是管理成本年均0.4%維持不變,庫存保管成本比例逐年降低,必然導致庫存周轉速度加快。由此可見,此項是美國物流成本下降的最主要因素,也是美國現代物流發展的突出成績。換句話說,就是利潤的源泉更集中在降低庫存,加速資金周轉方面。

3 我國物流總成本現狀及其走勢分析

現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引入我國已有20餘年,我國對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與實踐,無論是總量的,還是企業實際支付的,或者是構成物流總成本的各成本項目占物流總成本或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上,基本上是處於非常模糊的階段,且離發達國家物流發展還有很大差距。例如,發達國家的企業物流成本在銷售中的比例平均佔9.5%~10%之間,而我國企業的物流成本占銷售額的比例在20%~40%,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和國家發改委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2005年全社會物流成本結構中,運輸費用增速明顯,占總成本的比例有所下降。當年運輸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為55%,比上年下降了1.9個百分點;保管費用增長相對較快,比例有些上升,當年保管費用占物流總成本為31.4%,比上年上升1.5個百分點;管理費用增速回落,占物流總成本比例保持13.5%,只比上年下降了0.1個百分點。另外,從庫存商品的周轉期看,我國企業商品的周轉期為35~45天,而國外一些企業的商品庫存時間不超過10天。我國貨車空載率達37%以上,同時因包裝問題而造成的貨物損失每年達150億元人民幣,貨物運輸每年損失在500億元人民幣。

我國目前物流成本控制的現狀和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企業規模小,管理分散且水平低,員工素質低。但同時也說明我國物流成本節約的空間還非常大。我國近幾年物流總成本及各項成本統計情況,我國物流總成本中的保管費用、運輸費用和管理費用都是逐年遞增的走勢,所以導致我國物流總成本也是逐年增長態勢。

4中美物流總成本及單項成本比較分析

4.1中美物流倉儲保管成本比較分析

我國倉儲保管成本總額是逐年遞增,由1998年的8 070億元增至2000年10 000億元,年均增長速度為5.5%;而同期美國的倉儲管理成本由1998年的26 794.8億元增至2000年的31 177.9億元後逐年下降,到2002年已下降到24 644.6億元,兩年間平均下降了2.81%。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我國倉儲保管成本很高,且逐年上升,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我國存貨數量多,導致資金佔用過高;二是存儲設備技術落後,且存儲企業分布不合理;三是倉儲場地利用率低,利用率在90%以上的公司不足30%,大量的閑置倉庫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由此可見,我國倉儲保管成本佔GDP的比重非常突出,年均高出美國大約7%左右。

4.2中美物流運輸成本比較分析

我國物流運輸成本也是逐年增長的,由1998年的5 783.88億元增至2002年的9 296.03億元,年均增長速度為12.56%。而同期美國則由1998年的43 782.69億元增至2001年的50 072.83億元之後開始下降,到2002年下降為47 755.41億元。運輸成本佔GDP的比例我國是呈逐年遞增的趨勢,而美國則是逐年遞減的。比較中美5年絕對量高出9 082.58億元,相對量相差在24.13%。通過比較分析我國物流運輸成本的態勢是不斷上升的。

4.3 中美物流管理成本比較分析

我國物流管理成本呈逐年增長的趨勢,由1998年553.77億元增至2002年的769.4億元,5年累計物流管理總成本為3 310.9億元,同期美國5年物流管理總成本為14 886億元,中美物流管理總成本差額為11 575.1億元,美國物流管理成本比我國物流管理成本高出77.76%。中美物流管理成本佔GDP的比例均保持在0.4%左右,雖然兩國物流管理成本佔GDP的比例年均差額不大,但是總體來說,我國企業管理水平與美國的差距還很大,我國物流管理水平仍然很低,導致物流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同時也可以看出,我國還有很大的成本降低空間。

4.4中美物流總成本的比較分析

綜合以上對物流成本組成部分的比較分析,再對中美物流總成本分析比較後,可以看出以下幾點:第一,我國物流總成本是逐年增長的態勢,5年累計物流成本總額為86 132.99億元;而美國物流總成本5年間變化是先升後降的,5年總額為388 498.92億元,中美物流總成本差額為302 365.93億元,美國物流總成本比我國高出77.83%,是我國的4.5倍。第二,兩國物流成本佔GDP的比重是波動性變動趨勢,其原因一是我國的物流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二是兩國經濟發展處在不同階段,經濟結構的差異性使得兩國物流成本佔GDP的比例的差異性也較大。盡管如此,我國的物流成本年均高出美國50%左右,況且美國物流成本從2000年以來逐年下降,而我國呈上升態勢,這些都說明美國物流業已進入成熟期,我國物流業則剛剛進入快速成長期。

5 中美物流成本比較分析的幾點啟示

從以上單項成本分析比較和綜合成本分析比較,可以得出以下幾點啟示:

第一、宏觀上,美國的物流成本包括三部分,即物流倉儲保管費用、物流運輸費用和物流管理費用。但各自都有其測算的辦法。倉儲保管費用除了包括倉儲殘損、人工費用及保險和稅收費用外,還包括庫存占壓資金利息。將庫存占壓的資金利息加入物流成本,這是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費用計算的最大區別,只有這樣,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資金周轉速度才能從根本利益上統一起來。運輸費用包括公路運輸、鐵路費用等其他運輸形式與經濟費用。近10年來,美國的物流運輸費用佔GDP均在6%左右,物流管理費用佔GDP的比例一直在4%左右,它說明運輸費用、管理費用與經濟增長是同步的。

第二、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效益的重要戰略措施。美國每年10萬億元的經濟規模,若降低1%的成本就相當多產出1 000億美元的效益。我國現在是1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若降低1%的物流成本就等於增加了100億美元的效益。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我國物流成本下降的空間應該在10個百分點或更多,這樣也就相當於多增加1 000億美元的效益,可見,這是一筆巨大的利潤源泉。

第三、減少庫存支出是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來源。美國的實踐表明,物流成本中運輸費用部分的比例大體不變,年均佔GDP在6%;管理費用也一直維持在4%左右,在此基礎上,若再減少庫存支出下的倉儲保管費用,加快庫存資金周轉,提高物流效率的話,便與同期美國庫存平均周轉期的具體指標是一致的。因為美國平均庫存周轉期在1996年至1998年間保持1.38個月到1.40個月之間,1999年底達到1.32個月,這是歷史以來的最低周期。因此,現代物流就是要把目標鎖定在加速資金周轉、降低庫存水平上,這是核心的考核指標。

總之,只有物流成本中包含資金周轉速度在內,才能真正反映出物流的作用。目前,我國現行的財務制度還很不適應這樣的要求,應該逐步與國際接軌,縮小與發達國家在物流成本管理上的差距。

⑤ 中國的物流成本,為何會是全世界最高的國家

物流近年來已成為新興產業。在全球物流中,中國的物流成本是世界上最高的。許多中國人對此深有體會。如果他們想知道物流的成本,他們可能會通過快遞來理解。隨著電子商務行業的興起,物流業也受到了推動,物流和電子商務也形成了一隻無人能出的「同船蚱蜢」。

1、運費上漲,成本增加

隨著人們對電子商務行業的依賴,物流業的運費也在上漲。物流增加了商家的錢,商家也增加了消費者的錢,這最終離不開中國物流的高成本。對於出貨量大的企業來說,簽署大量訂單可以得到更多的優惠,因為物流是企業的主要「快遞」,昂貴的物流成本也促使企業和物流公司在訂單量上進行合作。這也是一些企業不支持快遞中指定快遞的主要原因。

由於運輸成本高,鐵路運輸能力弱等因素,導致中國的物流成本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要想降低物流成本,還需國家的努力。

⑥ 如何理解歐美國家和日本物流成本管理的發展歷程對我國物流成本管理的發展有何借鑒意義

追求零庫存是日本企業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標。
物流成本管理成為企業物流管理的核心。日本在發展物流現代化的同時,把降低物流成本作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提高競爭力的重要資源。近年來,通過有效地實施物流成本監控和管理,日本物流成本整體上呈下降的趨勢。

日本物流系統協會每年都要對日本的物流成本進行調查,通過分析確定日本物流成本管理的發展階段及水平。2010年,日本物流系統協會對218家企業的物流成本進行調查後整理出版了《日本物流成本調查報告書(2010年)》。圖1~4顯示的數據都來自《日本物流成本調查報告書(2010年)》,這些調查數據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日本物流成本的變化趨勢。
1.分行業物流成本占銷售額的比率
如圖1所示,2010年,日本全行業物流成本占銷售額的比率為4.79%。其中,製造業為4.79%、非製造業為4.79%、批發業為5.11%、零售業為4.19%。分行業看,比率最高的是磚、土、石業,為11.44%。比率最低的是醫葯業,只有1.44%。此外,同屬於食品行業,有些食品需要常溫存放,有些食品則需要冷藏。冷藏食品物流成本占銷售額比率為9.43%,常溫食品則為6.04%。這主要是因為冷藏食品需要冷鏈物流的技術設備,因此物流成本較高。
2.物流成本占銷售額比率的變化趨勢
圖2顯示了1995~2010年期間日本全行業物流成本占銷售額比率的變化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1996年,日本全行業物流成本佔全行業銷售額的比率為6.58%,之後開始呈下降走勢。近幾年,日本全行業物流成本占銷售額的比率維持在5%以下,2009年為4.77%,為歷史最低值。15年來日本全行業物流成本占銷售額的比率整體上處於下降趨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貨主企業通過共同運輸以及對物流節點的集成實現了物流高效化,最終降低了物流費用。
3.按物流功能劃分的物流成本
按物流功能劃分,日本的物流成本可以分為:運輸成本(營業運送費和企業內部運送費)、倉儲成本(由《國民經濟計算年報》中的國民資產、負債余額中原材料庫存余額、產品庫存余額、以及流通庫存余額的合計數乘上所得的庫存費用比例而得)、管理成本(依據《國民經濟計劃年報》中「國內各項經濟活動生產要素所得分類統計」,將製造業和批發、零售業的產出總額乘上各行業物流管理費用比例0.5%計算得出)。從2001~2010年的近10年間,日本運輸成本占物流總成本的比例基本在57%~59%的范圍內波動,整體平穩。2010年日本運輸成本占物流總成本的57.4%、倉儲成本占物流總成本的15.9%、管理成本占物流總成本的26.7%。
隨著日本智能交通系統(InteligentTransportSystems,ITS)的不斷完善,不但推進了日本的運輸合理化,減輕了環境負擔,提高了運輸便利性,而且降低了貨物運輸成本。日本的運輸成本在GDP中的比例變化不大,而管理成本占物流總成本的比例又非常低。因此,倉儲成本的降低是導致日本物流總成本佔GDP比例下降的最主要原因。運輸成本已經不是日本物流成本管理重要環節,取而代之的是庫存成本。因此,物流中心及倉儲設施的有效利用成為了日本降低物流成本的發展趨勢,減少庫存成本成為了日本降低物流費用的主要來源。日本把發展現代物流的目標設定在加速資金周轉、壓縮庫存、提高庫存周轉率等方面。
4.按支付形式劃分的物流成本
2010年,日本支付第三方物流的成本佔比為67.5%、子公司物流的成本佔比為16.5%、自營物流的成本佔比為16%。在1995~2004年的10年間,日本全行業按支付形式劃分物流成本構成總體變化不大,但在2005~2010年的6年間,物流管理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的趨勢明顯,第三方物流成本佔比總體呈上升走勢,同時,自營物流成本佔比總體呈降低走勢。製造型企業為了強化自身的物流管理、降低總成本,將企業的物流業務從其核心業務中剝離開來,成立專業子公司或通過第三方物流企業來提供專門的物流服務。由此,一大批物流子公司和專業物流公司應運而生,進一步推動了日本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
5.按物流范圍劃分的物流成本
2010年,日本銷售物流占物流 總 成 本 的72.9%、生產物流佔比20.1%、采購物流佔比7% 。 從2000~2010年的11年間,日本銷售物流成本一直在70.2%~74%的區間波動,基本平穩;采購物流成本總體呈下降趨 勢 。 從1995~2010年的16年間,在日本物流成本中,采購物流成本和生產物流成本所佔比例一直較低,銷售物流成本所佔的比例很高且居高不下。這是因為長期以來日本的生產製造業重生產輕銷售,因而導致企業物流成本偏高、利潤減少。目前,日本的一些企業開始以綜合商社代理供應商,綜合商社不但進行投資,還介入原材料的供應和產品的銷售,從而降低了生產製造企業的生產與物流成本,實現了共贏。
6.逆向物流成本佔比的變化
2010年日本各行業產生的各種逆向物流成本占物流總成本的比重為3.55%。從逆向物流成本構成來看,退貨物流成本為2.2%、回收物流成本為1.02%、再循環利用物流成本為0.22%、廢棄物流成本為0.1%。從近年日本逆向物流成本發展的趨勢看,從1999~2010年日本逆向物流成本占物流總成本的比例基本保持在3.0%左右,總體呈現下降趨勢。但是,從2005年開始,日本逆向物流成本有所上升,主要是因為退貨物流成本急劇上升所致。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日本在大力發展物流現代化的同時,除了提供更優質的物流服務,還通過物流成本的邊際效用,不斷降低物流費用的構成比例。其中,減少庫存成本是日本降低物流費用的主要來源。通過減少庫存成本,可以加快資金周轉、壓縮庫存、提高庫存周轉率。因此,日本把發展現代物流的目標設定在了加速資金周轉、降低庫存水平方面。另外,日本還通過法律手段促使製造業與物流企業節能,這還有助於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也使得日本企業物流成本還有下降空間。
日本屬於全球物流管理水平較高的國家,比較重視從系統管理角度實施物流成本的合理控制。近些年來,日本圍繞物流的品質管理,提出了PPM(PartsPerMil-lion)的觀點,即將物流質量問題控制在百萬分之一的目標范圍內,說明日本非常重視通過加強對物流服務的合理有效組織來降低物流成本。
1.物流成本的宏觀變化趨勢
從全球物流成本控制的總體趨勢看,日本已經有效地將物流成本控制在了較小的范圍內,並獲得了良好的績效,這不僅是因為日本形成了全面物流管理體系和運作流程,而且制度化地實施了物流成本監控和管理。
圖3是1995~2008年日本物流成本總額的變化情況。圖4是1991~2008年日本物流成本相當於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的變化走勢。這兩張圖是根據《日本國民經濟核算年報》的統計數據分別繪制的,反映了日本近十幾年物流總成本相當於GDP比例的變化,從宏觀經濟角度反映了日本物流總成本變化的趨勢。
2008年,日本物流總成本為44.2兆日元,相當於當年GDP的比例為8.9%。其中,運輸成本為26.8兆日元(占總量5.4%)、倉儲成本為15.6兆日元(占總量3.1%)、管理成本為1.8兆日元(占總量0.4%)。從物流成本控制的趨勢看,日本已經有效地將物流成本控制在了較小的范圍內。日本的運輸成本在GDP中的比例變化不大,而管理成本占物流總成本的比例又非常低,所以庫存費用的降低是導致日本物流總成本相當於GDP比例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在日本,這一比例已由1991年的3.5%下降到2008年的3.1%。因此可見,降低庫存成本、加快存貨周轉速度是日本現代物流良性發展的主要原因,也是提高物流效率和企業競爭力的主要原因。
2.物流成本管理的政府行為
日本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不僅體現在相關的物流企業,還體現在政府的宏觀管理上。多年以來,日本政府對物流成本管理非常重視,通過頒布法規性政策規范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幫助企業開展物流成本核算、降低物流成本。日本政府的有關省廳在推動企業開展物流成本核算方面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定期公布物流成本數據。二是頒布物流成本相關規范。由於企業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全社會的物流管理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也使日本迅速成為物流管理的先進國家。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的物流管理和成本管理日益成熟,主要表現為積極倡導高附加價值物流、JIT物流等方面。但是,隨著物流服務競爭的日趨激烈,使物流成本有所上升。因此,如何克服物流成本上升、提高物流效率成為20世紀90年代日本物流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為此,日本政府除了進一步完善《物流成本計算統一標准》外,在1997年4月4日頒布了對日本物流業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綜合物流施策大綱》。自1997年以來,日本經濟產業省和國土交通省每4年共同組織一次對《綜合物流施策大綱》的修訂。《綜合物流施策大綱》作為日本物流業發展的綱領性政策文件,成為引導日本物流業發展的指導性法規,對於日本物流管理和物流成本控制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3.物流成本管理的企業行為
日本之所以能夠取得良好的物流管理績效,與其有效的物流管理體制不無關系。日本企業採取各種措施來降低物流成本。其中,減少庫存、優化物流網路和節點、提高裝載率是最為主要的手段。(摘自長風網)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⑦ 中國的行政成本為什麼這樣高

「行政成本支出居高不下,實質是由行政機構膨脹、人員龐雜所導致。」彭真懷指出,這不僅造成行政機構人員經常性的開支、工資、辦公費用等的高漲,而且造成行政摩擦、效率低下等「九龍治水」的現象。他以新農村建設為例,國家財政共投入9000多個億的資金,但分派給了11個部門。結果資金使用效率很可能大打折扣,「一些資金甚至被用作修建樓堂館所。」周天勇也認為,目前的五級政府,層級過多,造成了機構的重復設置,直接導致行政成本節節攀升。多位專家認為,五大原因造成了行政成本支出居高不下。首先,機構編制的急劇膨脹是行政管理支出增長迅猛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上述九三學社中央的提案中提供了一組數據,我國當前吃財政飯的總人數已達4000多萬,還有500多萬人依賴於政府的權力實行自收自支。這意味著全國人口中,每二十多人就有一個屬財政供養。其次,政府行為和公務消費缺乏有效的約束評價機制。目前,對職務消費缺少明確的標准和限制,沒有剛性的制度約束。在彭真懷看來,目前對包括行政公務支出在內的財政支出,更偏重預算的制定、偏重支出規模的合法性,但對資金的使用過程缺乏管理和效益評估,「其實,也並不是沒有標准和制度,關鍵是標准得不到貫徹。」其三,政府支出不公開透明。一方面政府支出沒有全部納入預算,還存在大量的不受監督的預算之外的政府性資金。另一方面,即使是預算內,行政成本也未見詳細的數據公布。而且,預算編制不完整,對預算執行的監督不到位。葉青指出,我國預算編制存在著編制力量不足、時間不夠長、內容不夠全等問題。他以美國為例,「美國專門有一個隊伍在編制預算,從總統的預算管理局到參眾兩院的預算委員會、撥款委員會等,一般要編一年,再交給財政部門去執行。」特別是對目前的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的制衡機制,周天勇指出,「目前的狀況是我來編預算,我來花錢,我來監督,人大對此的監督作用效果不明顯。正是這個原因導致目前政府組織和公務員在管理和服務中缺乏效益觀念、公共財政的理念、緊迫感與責任感,出現『敞著口子花財政錢』的現象。」再有,財政體制改革不到位。周天勇認為,部門利益對財政改革形成了較大的阻力,各部門預算外的一些收費、罰款等,財政部門難以制約。而且,「收支兩條線改革」也許助推了上述部門利益合法化,「本來很多不合理的收費,應該停止收取,但現在是超收獎勵、罰款分成,把不合理的收入合法化了。」以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重點」之一—公車消費為例,據九三學社中央提供的我國目前公車消費的數據,有350萬輛以上的公車,包括司勤人員在內,年耗3000億元人民幣。如此高耗費的公車制度,其改革卻一直難有實質性突破。周天勇認為,「行政成本特別是公務消費節節攀升、公私不分等現象嚴重,長此下去,不僅影響政府形象,也會拖垮財政。」]

⑧ 試述我國行政成本現狀及解決辦法

我國行政成本現狀

1978年,國家財政的行政管理費為52.90億,僅占政府財政支出的4.71%,佔GDP的1.45%。而2005年,國家財政的行政管理費為6512.34億元,占政府財政支出的19.19%,佔GDP的3.56%。如果把預算外行政事業費支加上的話,我國的行政事業費支出則更高,2005年,我國預算外資金分項目支出中,行政事業費支出為3133.80億元(不含鄉鎮自籌,統籌支出);預算內與預算外相加為9646.14億元,超過了經濟建設費與社會文教費,為我國政府財政指出的第一大項目,占預算內外支出總額38282.01億元的25.1%,佔GDP的5.27%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任玉嶺提交的提案《關於黨政機關帶頭發揚艱苦奮斗傳統的建議》中,提供了一組數據:「從改革開放初期的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間,我國行政管理費用已增長87倍。行政管理費用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僅為4.71%,到2003年上升到19.03%,這個比重,比日本的2.38%、英國的4.19%、韓國的5.06%、法國的6.5%、加拿大的7.1%、美國的9.9%分別高出16.65、14.84、13.97、12.53、11.93和9.13個百分點。而且今年來行政管理費用增長還在大跨度上升,平均每年增長23%。」馮培恩委員指出;從1986年到2005年我國人均負擔的年度行政管理費用由20.5元到498元,增長23倍;而同期人均GDP增長14.6倍,人均財政支出的比重從1986年的10%到2005年的19.2%,20年間增長將近一倍,超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5.6%的標准;同期,我國撫恤和救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只提高了0.5%,國防、科技和農業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分別下降了1.8、1.2、和0.4個百分點